《怎样写作》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语文作文 > 怎样写作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101057379
作者:叶圣陶
页数:151页

怎样写作:需养成好的语言习惯

2016年6月11日,深圳布吉,读完第一遍。《怎样写作》是“跟大师学语文”丛书中的一种,汇集了叶圣陶先生传授写作经验和技巧的文章二十一篇。回答了写好文章需要做哪些准备、该怎样组织安排文章的结构、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议论如何抒情、什么样的文章算是好文章、文章该如何修改等等我们想通过文字表达自己时都会遇见的问题。此外还从生活需要而非应试教育的角度对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等问题,给予了精辟的建议。相信不仅是学生,只要是想写点什么的人都可以从中受益。这书与王鼎钧《文学种子》尤为相像,细读对比《文学种子》更为好看,将写作系统化到字词句,语言更精炼,实用性更高。读这书时,深刻了解到 语言习惯是写作的重中之重,语言习惯是本书的关键词。学到几点:1.写作之前要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可以这样说: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的规律。因此该注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语汇,二是语法。2.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语体文要写得纯粹,不要陷入文言的旧镣铐。说明要写通顺的文章,最要紧的是锻炼语言习惯。当然锻炼语言习惯要有恒心,随时随地当一件事做。3.作文相当于写话,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把写成的文章念一遍是个好办法,可以检查是不是通篇上口。不要把它当文章念,要把它当话说,看说下去有没有不上口的地方,有没有违反现代语言规律的地方,如果它不是写在纸面的文章,是你口头说的话,是不是也那样说。还可以换个立场,站在听话的人的立场,你自己听听,那样一番话是不是句句听得清,是不是没有一点儿障碍。也就是说写作不仅要顾到用眼睛看,也要写得便于听。其中学到一个小知识,并列的几件事物排在一块儿说,说法要一样,音节要协调,音节少的在前,音节多的在后,这是咱们说话的传统习惯。以前总忽略了这点。4.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一本不可多得的写作指导书

《怎样写作》写于上世纪前半叶,作者是叶圣陶。这本书当初是写给中学生和中学教师的,目的是指导他们怎样写作。半个多世纪过去,世界飞速发展,写作方式也不仅局限于纸和笔,更多的人用上了电脑,还有网络,然而外面世界千变万化,万变未离其综。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这本书仍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这是本不可多得的写作指导书。作者是位大家,字字珠玑,语言精炼、叙述到位、表述清晰,整本书虽然仅有100多页,但内容篇篇精要,没有拖沓的语言描述和事情记述,没用炫耀的文笔,就用简单质朴的语言直抵精髓。值得一提的是书的装帧设计,封面插图是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与整本书浑然一体,不得不又一次感慨大家风范。虽然我早已过了中学生的年纪,虽然我也不是中学老师,但是对于一位写作爱好者来说,这本书仍然有现实指导意义。作者不主张内容空洞、无病呻吟为写作而写作,他强调观察的重要性,细细观察周边的人和事,观察得多了,内容就了然于胸,到写作时就下笔千言一气呵成了。一位朋友曾分享过她的经历。她是一位空中飞人,不时变换工作和生活地点让她一度无所适从,她深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她开始改变自己。在不同的地方,她细细观察这个地方的人和事、景和物,慢慢地有了表达的愿望,她把这些写成了工作旅行日志,得到了许多人的拥蹙。观察对写作者非常重要。钱钟书写《围城》,赵辛楣就是许多人的集合,集合了众多人的特点后才有了这个人物,要得到这些特点,恐怕也得凭作者平时的观察积累吧。作者在《以画为喻》这篇文章中,把画画和写作联系起来,不禁让人拍案叫绝。画画和写作看似毫无关联,但却有一曲同功之妙。作者强调日常练习的重要,画画和写作同样如此,以练为进,练习得多了,心得就有了,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内容,才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的表达。因为是给中学生写的书,在此书中未强调逻辑的重要性。逻辑在写作中也不可小觑。总有这样的文章主题不明确、主线不清晰、材料未进行有效地排篇布局,一篇文章读下来,未能了解作者的写作初衷,也不能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文章白白浪费了作者和读者的时间和精力。尽管如此,这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写作指导书。

短评写不下只好来书评里写(个人笔记)

叶圣陶对语体文略苛刻,只把握“上口不上口”这一标准,不准出现任何如“则,时,缅怀,以XX为XX”等有文言痕迹的字样。可能与那个时代有关,我觉得书面是书面,口头是口头,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你把书面的语言口语话,势必有它的好处,比如读起来通顺。但是,那样会显得没有内涵。如果稍加些文言词汇作调味料,则会让一篇文章美味不少。同时,也可使文章更精短。//要写得便于听。写一些读给别人听的稿子,可以用读来检验。读得顺,过之;读得不顺,改之。写给别人看的稿子,只顾用眼的,可忽略。//以画为喻。看的明白,手腕熟练,才能画得写得明白。//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本篇告诉我们基础的重要性。于艺术,素描是基础,不习素描很难画得像。于文学,应用文类是基础,不习之很难表达清楚意思。唯有习好基础,才能在此上添色、修饰。接短评:“在基础上下了工夫,逐渐发展开来,却就成了艺术跟文学。”//「上口」与「入耳」。本文写于一九六零年,那时有汉字写的文章也有用拼音字母写的文章!读到这个我很震惊,感觉发现了小众的中国历史。拼音写的文章…真是不可思议,该怎么阅读呢?虽然,方便了朗读,但是怎么处理同音字呢?靠我们的经验吗?来谈文章。这篇又提到了读与听的关系,作者真是懒,又拿这个来炒冷饭,我的胃口直线下降。//「通」与「不通」。“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顺调,便是“通”。对我来说,以后写文章要注意虚词(助词、连词、介词etc)的运用,说话时注意逻辑关系。//「好」与「不好」。关键在于是否做到“诚实”和“精密”。这要求我们“诚实”地观察外物,“精密”地表出情意。//谈文章的修改。思想依傍语言,语言好了,写出来的文字也就可以一字不易。本篇告诉我们想要文章写得好,思想语言文字一样都不可以马虎,无论哪样都要正!修辞立其诚。//怎样写作。怎样写作呢?最紧要的是锻炼我们的语言习惯。语言习惯好写的文章就通顺了。其次要辨明白文章和语言两样的地方,辨得明白,能知能行,写的文章就不但通顺,而且是完整而无可指摘的了。头好晕,不能冷静思考了,故把叶圣陶老师的话摘抄下来作笔记。文章跟语言的关系已在此书中重复出现,我都快嚼烂了,难道叶老使不出其他招数了吗?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文章和语言上勤加练习。我的方法便是写日记和写长短评和书评。//写作什么。要写出自己的经验。经验又必须深切,必须正确,这要从整个生活里去下工夫。有了深切的正确的经验,写作就不愁没有很好的材料了。我好懒…直接摘抄了叶老的总结。//作文论●引言由心而发●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要诚实●源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组织作文前需组织●文体叙述//议论//抒情●叙述知内知外//观察//主旨●议论依据 推论 判断//归纳法演绎法//就事论事●抒情真情感//借修辞●描写描写境界和人物//印象是源泉●修辞求之于己//和教师谈写作。【想清楚然后写】//【修改是怎么一回事】//【把稿子念几遍】//【平时的积累】//【写东西有所为】//【准确、鲜明、生动】//【写什么】//【挑能写的题目写】叶圣陶先生对社会主义有着一股狂热近乎痴迷的爱意,在思想战线上无时无刻不为社会主义想着贡献一己之力。//论写作教学。引积蓄。//教师下水。教师也要勤写作。//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综上所述,著者认为小学作文之教授,当以顺应自然之趋势而适合学生之地位为主旨。于读物则力避艰古,力近口说;于命题则随顺其推理之能力而渐使改进;于做法则不拘程式,务求达意,只须文字与情意相吻合;于批改则但为词句之修正,不为情意之增损。//

非常好

简单而朴实。。。。。。。。。叶老的文章和这本书一样,非常适合想写真正有水平文章的人。。。。。。。。。。。。。。。。。。。。。。。。。。。。。。。。。。。。。。。。。。。。。。。。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中学生写作文需知道的事情

《跟大师学语文》系列,这是一套丛书,这套丛书收录了《文章作法》、《文话七十二讲》、《文章讲话》、《怎样写作》、《语文随笔》、《略读指导举隅》、《精读指导举隅》等关于语文学习的一系列书籍。 这一系列丛书皆为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创作,历经半个世纪而熠熠生辉的好书,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首选读物。 今天来谈谈这一本书《怎样写作》这一本主要是叶圣陶先生主编,汇集了叶圣陶先生传授写作经验和技巧的文章二十一篇。 写了这么多年作文,其实很多技巧你还不是能深得要领,看了那么多的满分作文也没有掌握其精髓。希望通过这一套丛书对你的作文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开头和结尾怎么写?其实叶圣陶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写到了许多文体的开头结尾写作的具体方法。我们最长写到的是记叙文,议论文,和一些其它文体(散文)。今天来谈谈这些。叶圣陶在怎样写记叙文开头的时候这样写道:叙述文叙述一件事情,事情的经过必然占着一段时间,依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大致不会发生错误。这就是说,把事情的开端作为文章的开头,把事情的收梢作为文章的结尾。多数的叙述文都用这种方式,也不必举什么例子。又有为要叙明开端所写的事情的来历和原因,不得不回上去写以前时间所发生的事情。这样把时间倒错了来叙述,也是常见的。如丰子恺的《从孩子得到的启示》,开头写晚上和孩子随意谈话,问他最欢喜什么事,孩子回答说是逃难。在继续了一回问答之后,才悟出孩子所以欢喜逃难的缘故。如果就此为止,作者固然明白了,读者还没有明白。作者要使读者也明白孩子为什么欢喜逃难,就不得不用倒错的叙述方式,回上去写一个月以前的逃难情形了。在近代小说里,倒错叙述的例子很多,往往有开头写今天的事情,而接下去却写几天前几月前几年前的经过的。这不是故意弄什么花巧,大概由于今天这事情来得重要,占着主位,而从前的经过处于旁位,只供点明脉络之用的缘故。而议论文呢?议论文虽有各种,总之是提出自己的一种主张。现在略去那些细节且不说,单说怎样把主张提出来,这大概只有两种开头方式。如果所论的题目是大家周知的,开头就把自己的主张提出来,这是一种方式。胡适的《不朽》是这种方式的适当的例子。“不朽”含有怎样的意义,一般人未必十分了然,所以那篇文章的开头说:不朽有种种说法,但是总括看来,只有两种说法是真有区别的。一种是把“不朽”解作灵魂不灭的意思。一种就是《春秋左传》上说的“三不朽”。这就是指明从来对于不朽的认识。以下分头揭出这两种不朽论的缺点,认为对于一般的人生行为上没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到这里,读者一定盼望知道不朽论应该怎样才算得完善。于是作者提出他的主张所谓“社会的不朽论”来。在列举了一些例证,又和以前的不朽论比较了一番之后,他用下面的一段文字作结尾: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的责任。我须要时时想着,我应该如何努力利用现在的“小我”,方才可以不辜负了那“大我”的无穷过去,方才可以不遗害那“大我”的无穷未来?这是作者的“社会的不朽论”的扼要说明,放在末了,有引人注意、促人深省的效果。所以,就构造说,这实在是一篇完整的议论文。现在再来说结尾。略知文章甘苦的人一定有这么一种经验:找到适当的结尾好像行路的人遇到了一处适合的休息场所,在这里他可以安心歇脚,舒舒服服地停止他的进程。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地方。至于这所谓“找”,当然要在计划全篇的时候做,结尾和开头和中部都得在动笔之前有了成竹。如果待临时再找,也不免有盲人骑瞎马的危险。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馀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馀音,那才是好的结尾。归有光《项脊轩志》的跋尾既已叙述了他的妻子与项脊轩的因缘,又说了修葺该轩的事,末了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个结尾很好。骤然看去,也只是记叙庭中的那株枇杷树罢了,但是仔细吟味起来,这里头有物在人亡的感慨,有死者渺远的惆怅。虽则不过一句话,可是含蓄的意义很多,所谓“余味”“余音”就指这样的情形而言。这本书是指导中学生怎么写作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建议作文不好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大体来讲,这样的写作指导是有很强的规范性,不至于写偏,但是想要写的出彩,还是需要自己好好练一下。

好希望上学时就能读到这本书

不知道你还有哪些上学时关于写作的记忆。在我上学的时代关于写作的记忆中,如何划分段落,提取中心思想,背一段老师要求的课文是我能想的起来的。至于如何写作,没有丝毫的印象,所以在做作文的时候还是停留在“啊,下雪了,地上白了,屋顶上白了。。。” 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写作并非如此的简单。写作不是凭空的趴在桌子上就能出来的,写作是细心深入的观察、体验生活后,用诚实去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写作也是有技巧的,是以语言说话为基础的,平时的言谈时刻影响着写作的水平。叶圣陶老师是一个负责的老师。想到现在的一些教师,我除了叹气就是期待奇迹发生了。

写作如说话,贵在求诚

叶圣陶,有着“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伟大教育家。他那数十年的写作经验汇集成一本《怎样写作》,从多角度多侧面,详细地讲述了写作成功的秘诀和失败的根源。二十余篇长短文字,浓缩为一句话——写作如说话,贵在求诚。怎样写作?这是每一个写作初学者都曾苦苦寻求过答案的问题。相信有不少人同我一样,曾苦寻提高写作水平的技巧,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阅读名著、勤学多练、善于观察等等。也曾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写作;也曾自以为是地模仿过名家的风格;也曾每日一文希望提高写作水平。却发现,自己的文章,不是平淡如水,就是矫揉造作,总之与期望相去甚远。当有人推荐《怎样写作》时,苦寻写作“秘籍”的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怎样写作》是一本文集,收录了叶老发表在报纸杂志上关于写作的多篇文章。在开篇的《作文论》里,叶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文应求诚: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这不禁让我想起,在一些平台上,有些人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故意编造一些虚假的故事来博取眼球,在讨论群里我也不止一次看到大家吐槽这样的人。自己也曾想像大咖们一样,写些人生感悟之类的文章,却在下笔后发现,难以为继。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缺乏,让我写不出多少让人感动的文字,毕竟自己在不久前,只是一个窝在寝室里,毫无理想、毫无抱负的宅男大学生。所以,叶老在文中说到,“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而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而要使生活充实,有两个目标,那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1.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2.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3.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以上三点是《拿起笔来之前》提到的下笔前的准备功夫,也可以说是训练思想的方法。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意,多思多想,就自然有主题可说了。而培养情感,则和训练思想相辅相成。有了真切的经验、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不特限于一己,对于他人也会兴起深厚的兴趣。而这喜悦之情的享受与痛惜之后的奋发,都足以使生活愈益充实。充实的生活则激发灵感,写作就像是源头活水,自然而然涌出甘甜的泉水。曾在一个公众号上,读了一个作家关于写作的经验,大体来说,当灵感在内心集聚到不得不说之时,再去下笔。叶老在文中也隐隐透出一丝类似的观点,当生活充实到你想向他人述说时,就去写作吧。那么,写作写作,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自然是写生活,而且要是真实的生活。那怎么写?就是像说话一样。这就是叶老关于写作的第二点重要建议,像说话一样去写作。他认为语体文的最高的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在纸上的一句句的文章,念起来就是口头的一句句的语言,教人家念了听了,不但完全明白文章的意思,还能够领会到那种声调和神气,仿佛当面听那作文的人亲口说话一般。所以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叶老要我们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话一定要表达出一个意思,使人家听得都能够明白;无论何时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应用在语言里,也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词强凑在语言里。特地留意人家怎么用词,怎样表达意思,留意考察怎样把一篇长长的语言顺次的说下去。叶老强调写作如说话,以至于他在多篇文章中反复提及。他也说到,文章要反复推敲,反复打磨,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把文章反复的读出来,就能够发现哪些地方不符合语言的规范,发现哪些地方表达不够清楚,也能够发现那些地方存在错别字。然后修改,再反复的读,直到满意为止。当然,能够反复修改文章的人还是少数,就连我也难以坚持。念下去顺当流畅,语气和音节非常自然,跟说话一样,没有含糊的不确切的词语,没有啰嗦的不起作用的词语,这才叫能够读。说来惭愧,毕业多年的我,捧着叶老这本专门为中小学生写的《怎样写作》,发现自己依旧有不少要学的。全书的精髓就在“求诚”与“说话”两词上,当然也有不少关于写作的具体建议,在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言了。总之,写作如说话,贵在求诚。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叶老的写作之道,也愿所有热爱写作的人,都能写出让自己满意、让读者感动的好文。

说说写作

心有千语,不能一词,想必这就是我目前最好的写照了,如果非要追踪溯源,这必得说到启蒙时期偏理恶文,我向来懒、不重视基础,后来也再也没有补上,便成了一个言不达意的哑巴,自身也苦恼得很,因此一遇着写作类的书,就好似抓住了救命稻草,而我的经验又告诉我,要怎样做都知道,只是一直苦于没做,那你看这样的书有何用处,哪儿会有什么捷径,后来才慢慢发现,书还是需要的,前人系统的经验还是必要的,就算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听过一言半语有关于写作,到底不似完整的看一本书的有用,这前者与后者相比就好似,珠子与项链相比,如没有一根线相连,要将这珠子附于自身展示于人,还是不容易且不美观的,虽说如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从当下开始练习才是最重要的。做事情大多涉及目的与手段,写作也不例外,心有千语,想写于纸上,这便是目的了,而这纸上的词便是手段了。这目的与手段看似简单,细细研究,才发现每一步都是挑战。首先说这目的,心有千语总是建立在丰富的际遇上的,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述才显得真诚而纯粹,而无病呻呤总是诟病多多,丰富的际遇的源头倒是不少,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思考,来源于情绪,每一种所需都是深究方能有所得,正如书中所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其次就是这手段了,但是其繁琐难驾驭处不是一年半载就可解决的事,例如这文体就可分为叙述、议论、抒情三类,这三类又针对不同的情况下的写作自成一体,每一体都要去研究,怎样能达意。文体把握好之后,还不能忘了每一个句子的修辞,一句一句才能凑成段,因此也是一个重要的点。如果说,目的和手段写作的骨架,那缺少血肉是不行的,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写作的血肉自然是要在平时养成了,正确的语言习惯和丰富的写作材料都是极其重要。平时的锻炼就应该跟随着这两方面来,譬如说,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别人的文章,注意自己平时的用词等等来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而写作材料,则自然来自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途中了,总之多看,多听,多说,多反思。当然以上都是在《怎样写作》书里所得,希望以后写作能有所进步。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这是一本关于写作的经典书,07年出版,叶圣陶老先生所著。读这样一本书,让我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阅读过文字这样纯粹与精炼的书了,没有随时出现的热点和热词,只有简单易懂的话和例子告诉你,怎样写作?生活中多观察,多记录,多写多练习,这些是叶老的忠告,也是大部分作家给想写作的人提供的最常见的建议。然而叶老在这些建议上给出一个更重要的前提是: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个观点不仅在书开篇的两章写到,而且在后面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及,诚实的、自己的话究竟有多重要?文章的“好”“不好”,只消从它的本身评论,不必问写作者的 “诚实”与否。可是要注意,这样的说法是从阅读者的观点说的。如果转到写作者的观点,并不能因为有这样的说法就宽恕自己,说写作无需乎一定要“诚实”。这其间的因由很明显,只要这样一想就可了然。我们作文,即使不想给别人看,也总是出于这样的要求:自己有这么一个意思情感,觉得非把它铸成个定型不可,否则便会爽然若失,心里不舒服。爽然若失同内心愧疚纵使丢开不说,还有一点很使我们感觉无聊的,便是“不诚实”的文章难以写得“好”。我们不论做什么事 情,发于自己的,切近于自己的,容易做得“好”;虚构悬揣,往往劳而少功。 我们愿望文字写得“好”,而离开了自己的思想、性情、环境等,却向毫无根据和把握的方面乱写,怎能够达到我们的愿望呢?道理我们都懂,可是要做到有多难,除了小说这类文体,其他文体里诚实地写作也就是自己价值观的暴露过程,有时还要出卖自己的隐私。不过对于现在大多数写作人来说,这一点可能并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现在的写作人早已不局限在作家和记者等传统领域,更多的是运营、文案、广告、公关、自媒体等等,写作早已不是为了把他们想写的写下来,而是写别人喜欢看的,他们写作的目的是营销,有些是营销品牌,有些是营销自己。对于这些写作人,诚实简直是写作最不需要的品质了,几乎所有的新媒体运营人,无论是运营公司账号还是自己账号,都会在大大小小的平台上看到,教你如何抓热点,如何写标题,如何用表情包,如何写出一篇可以刷10万+阅读量的文章,两个月成为网红,开始广告变现,躺着数钱。此时的他们是不需要暴露自己价值观的,更别提有些人根本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他要做的只是写出符合当下大部分人的观念东西,能引起人们共鸣大量阅读和转发,所以今天她可以教你如何拒绝贱人,明天她也可以教你如何成为贱人。或许很多人现在还不习惯,还对这类写作人抱有和作家一样的期待,某天见到自己崇拜已久的网红发了一篇打脸的文章,突然就受不了觉得上当,就像我在某天突然醒悟的瞬间明白,他们挖坑的确不是好事,但为什么我是掉进坑里的那一个?因为我不会独立思考,我把观点论证的过程交给了一个靠营销文字为生的人。我们恶心于部分自媒体的文章营销,却没发现自己可能也陷入这种模式中,比如这两天在知乎上讨论最热烈的伴娘柳岩事件,能反思出超越闹伴娘习俗的思考特别少,只要无限反对这种习俗,写出一个好故事加几句不错的文案,甚至发一张“在座各位都是辣鸡”的图,就可以得到莫名的高赞,反之,如果你答这是别人的私事爱怎么玩怎么玩,你几乎不会得到公正发言和讨论的机会,这样的讨论平台,和脑残粉扎堆的微博有什么区别呢?前段时间papi酱获得1200万的投资,老罗在新闻发布会上直白地说,我也不知道她能红多久,所以只能在她红的时候一次性收割可能的收益。想起我至今还喜欢并关注的网红,水木丁、连岳、韩松落、庄雅婷,无一不是在诚实地持久地创作,不为短暂地站在风口,不为争流量套现。诚实地好好地写作,不仅是一切写作训练的前提,更多时候,它是我们直面内心的机会,是我们保持长久的文学热情的基本功,可能我们不会成为网红,也不会变得多富有,但至少会快乐和满足。

学写作的入门书

  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写作不简单。写作是要细心深入的观察、体验生活后,用一颗诚实的心去把表面下的真相表达出来,要深刻、要诚实,来不得半点浮躁马虎。写作有技巧,是考察你字、词、句、段、篇的运用能力和水平,以说话为基础,平时的言谈、思想时刻影响着写作的水平。细心揣摩,大量练习才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大师就是大师

这本书除了说写作的事情以外,还给中小学语文老师提供了很好的语文教学的建议。就这本书的写作而言,发现叶老真是名家,语句平实,逻辑严密,文章真是浑然天成。和当面对话一样,娓娓道来,温和亲切。用现在人的观点看,可能显得有点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说教气味浓,缺乏幽默感,跟读者的距离远点。不过,不论文法还是观点都是最经典的。值得一看。

有所得

只知道叶圣陶先生是个大师,对其并不了解,其作品也是少有耳闻,但是在豆瓣上找指导写作的书,国内的就只有这本评价较好了,买来看了,也觉得很有收获。一: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自己说话的时候没怎么注意,写日记的时候更是随着脑子想到哪写到哪,通常是上句不接下局,从这就突然写到那了,以至于尝试着写小说的时候也是乱的,因为脑子是乱的,语言习惯是乱的错误的,写下来的自然不成篇章了。正式写作前,要在生活的说话和写文的时候都要注意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二:要写得便于听才算通畅。写完文章后,只要读一遍,就能发现许多不通,不顺畅的地方,如若自个都觉得不顺了,别人读来那更会觉得读不下去。所以要养成写完后通读,再进行修改的习惯。三:阅读要有方法阅读不能只接受到字句的意思就觉得可以了,应该注意别人是怎么遣词造句,组织全篇的,写作方面的很多技巧要在阅读的时候向作者学习。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有个同学从小学开始读小说,不间断一直读到高中,他的阅读量应该已经超过了现在的许多同龄的同学,但他作文成绩却通常是远远在及格分以下的,文章中所用的比喻依然停留在小学的水平。他读的时候应该就是只注意了文章的意思,而全然不注意文章的文字编排,因而一点作文技巧都没有学到。四:平时要多作短小文章在进行长篇写作前,要先多写短小文章进行练习。短小文章要写什么?写生活中的所思所感,要诚实,不矫揉造作,不写空话,想了什么就写什么,写作自然能成为一种享受。除了写作技巧之外,叶圣陶先生还对小学教师的语文教育提出了很多建议,我觉得都超级好,叶圣陶先生眼中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的对孩子有用的,让孩子喜欢的语文教育。

重新学习写作

辞职了以后,我在短时间内高密集度地看了很多思维、创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发现很多的书里面都提到一个人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在《重来》这本书中,作者写道:“如果准备在一堆人中挑出一个人来做某份工作,那就挑写作能力最好的那个。至于他有没有做过市场、销售、设计、编程或其他什么,倒并不那么重。他们的写作能力迟早会带来好处的。这是因为,一个会写作的人,他厉害之处可不仅仅是会写作而已。文法清晰代表思路明晰。那些会写作的人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他们使得事情变得更好理解了。他们擅于换位思考。他们懂得抓住重点。这些都是你想在一个应聘者身上看到的特质。”这句话击中了我得要害,从小我最害怕的学科就是作文,写作对我来说就像是上绞刑架一样,我必须搜肠刮肚的瞎编胡扯,我也不知道一篇文章该如何写,也从来没有为自己的文章写过提纲,每一篇作文都像是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的挤出来。并且,我也非常害怕公众演讲,害怕长时间的说个不停,因为我说不了那么久,很多时候对于一篇文章、一个思想,我不知道怎样去延伸,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这种情况在工作以后,变得尤为严重,这已经开始影响到我的职业生涯。于是,我才下定决心重新开始学习作文、学习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写作》这本书讲的是写作的框架,没有多少可操作性,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由三点。首先,训练写作最关键的是训练自己的语言习惯,因为语言和写作其实是一致的,“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一看就能明白,还能体会到作者的语调和神情”。因此,假如一个人平时的语言就是没有逻辑性的、混乱的、模糊的,那么这个人的写作也会和语言一样,所以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首先就要有意识地对自己平时得语言进行监控、审查,有意识的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其次,阅读时写作的基础。从小到大,我们都在不停的阅读,但是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在思考、在质疑呢?如果你不知道文章的逻辑思路、中心思想、语言表达的技巧,而仅仅了解文章的大概思想的话,那还不如不要阅读。因为阅读时为了帮助人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引发读者的思考,没有思考、没有质疑,那就不要看书。最后,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都需要向其他人展示自己、表达自己,而作文正是表达自己的最佳方式,作文能提高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对于一个人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想起了石映照

小时候在课本上就读过叶圣陶的文章,今天本想再回头研究一番,可是翻开书、却不知怎么下手。陈寅恪大师的文章也给人“无从下嘴”的感觉,但与其不同的是,叶的书很白;而陈的书,让读者觉得自身卑微、学识浅陋的还不足以读他的书。不过,叶圣陶毕竟也是文化界的名人,还有幸上过课本。换个角度,评价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对比,于是我想起了石映照的《读小说 写小说》。这本书中,作者举例出多本小说进行分析,都入木三分、言微旨远,让人顿有“原来小说是这样读”之感,看了以后真有醍醐灌顶的快感。再捧起同样是讲写作的叶老先生的书,越发的不知道如何评价了。

笔记

P47,拿起笔来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 201403031,培养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为描述性文章准备2,培养推理下判断的习惯——为议论文准备3,培养正确语言习惯——保证言为心声【准确】,用约定俗成的词语表达【通俗】P67,怎样写作——要写通顺文章,最重要的是锻炼语言习惯 20140303文章好比给物体留下一个影像的照片,语言周妥没有毛病,按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也周妥没毛病。口语和写作的相似——锻炼好语感就能写出稳妥文章,:1,听别人说话,读别人文章,留意别人怎么用词,怎么文章布局;2,通过诵读来培养好的语感口语和写作的区别——口语漫无目的,噜苏,主次不分明,对话照单全收写作有1个中心,只写与中心有关的,详略分明,摘录对话是有选择性的P75,开头和结尾 记叙文技术一件事物,先提出该事物,然后把各个部分分项写下去。叙述文依照时间顺序写,大致不出错,也常有倒叙的结构。说明文,开头先给一个定义,诠释清楚什么是xx,接下去把诠释和定义里 的内容推阐明白,最后一个结尾,就是一篇有条理的说明文。议论文,怎么样提出自己的主张?1,如果议论的事大家都知道,就直接提出主张;2,如果事情大家还不熟悉,则需要先交代背景,例如:大嘴。感想文,抒情文,游记和小说的开头:1,冒头法——不触到本题,先从别的说开,;2,破题法——马上触到本题。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喜剧刚开幕的一刹那情景,选择适当,足以奠定全幕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志看那下文的发展。找到适当的结尾好像行路的人遇到了一处适合的休息场所。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也可以把全篇停止在最热闹的情态上,很有点儿力量。P94 ,以画为喻 20140408一类图见什么画什么,画得准确即可;另一类图要表现出咱们所见到的世界,所以对材料要有选择取舍。以上两类图,次序有先后,程度有深浅。我们要记载物象,就画第一类图,我们要表现心情,就画后一类。【现场新闻】写不来普通文字的人决写不成文艺,文艺跟普通文字原来是同类东西,不过多了咱们内心之所见。手腕不熟,普通文字跟文艺都写不好。P101,语体文要写得纯粹写语体文要纯粹是语体,正如写文言文就要纯粹是文言一样。标准简单——就是“上口不上口”。P103,写话实际上随你怎样高深的意思都可以用话说出来,只要你想得清楚,说得明白。所以写话跟意思的浅近高深没有关系。写话是要写成的文章句句上口,而且可以听,听起来跟看起来念起来一样清楚明白,不发生误会。【像白居易做的一样】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这本书是编辑部一位退休返聘的老编辑推荐给我的,买了很久都没有看,最近整理书架,重新找出来,发现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把写作的技巧、逻辑、方法都总结分析的特别好。作者在文中的一句话我觉得点出了写作真谛: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我一直把写作当成思考,或者说发泄的过程,有些事需要想想,就写下来,自己分析,串联,写完了,也完成了思考的过程,事情也想明白了。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话——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全书把写作的重点完全的概括进来,从重要的题目、开头结尾、修改技巧,小的地方叙述、修辞、描写等等都一一举例子讲解了。特别喜欢书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一章,看完之后觉得很多平时有疑惑的地方都一下豁然开朗了。这一章里有几个很好的论点。使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不断练习。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这让我想起了,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是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估计她也想表达这个意思。对文章的透彻理解,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中心思想,就仿佛跟作者一块想过考虑过,到自己写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看完这章觉得可能很多人觉得阅读困难,读书难,可能与没有跟着作者一起思考,一直没有真的读进去有关。第一遍看完之后很有收获,打算放在床头以后慢慢再读。

写作两大重要基础

这本书是叶圣陶老先生教大家怎样写作的书籍。叶先生说文字有两大基本构成原料。分别是思想构成的路径和情感凝集的训练。简单来说写作最关键的就是两块,一是要会体验生活,对生活有所感悟,有东西可写,第二就是通过平时多联系,会组织文字材料。这本书讲的就是怎样获取原料?怎样把原料加工成文字?写作和说话一样,是一种想要表白的欲望,要么有必要,要么有情感要抒发出来。写作的源头来源于哪里呢?就是来源于我们充实的生活,对生活的感悟。生活充实的含义是阅历得广、明白的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兴趣爱好多,内外合一,知行合一。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充实了才会有话说。那么怎样才会生活充实呢?老先生说了两条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这二者不可隔离开来。经验从何而来,来源于我们对事物的认真观察,看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使成为我们所有的东西。经验的多少不仅仅跟接触事物的多少有关,更关键的是要有心去接触事物、有心去观察事物,进行总结。随时随地多观察和总结,是我们获取经验的重要源泉。经验越丰富,我们就能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有话可说。有了真切的经验,必然会触动我们的情愫,我们都是感情动物,会对自然界的事情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情,人是怀着感情的核来到世界,好好培育自然会生根发芽,生活也永远需要在情感之中,这样才会充实。其实,这也告诉我们,我们的写作必须要有真感情,有感情才会引起共鸣,让大家有所触动。对于我们现实的新媒体运营来讲,要想写出的东西有人看,那么我们需要文字有感情,这种感情可以是以我手写我心,然后去感动他人,也可以是我手写你心,带你来表达感情,人都是感情动物。作文这件事第一根基就是充实的生活,第二大关键是写作的法度和技术。我们有了感情是一回事,怎样最好的、充分的表达出我们的感情又是一回事,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和练习写作的法度和技术了。情感是基础,组织也是非常有必要,必须二者相结合才能写出东西来。那么现在就谈到了组织,到底应该怎样组织材料呢?组织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有一个主旨,围绕一个中心。我们把积累的材料进行裁剪,加工,筛选出为中心服务的材料,然后再按照合情合理的方式进行排列。每一段要为文章的中心主旨服务,没有这个用处的就是多余的材料,需要删除。同样段落里面的每一句也是要为段落服务,没有用处就要删除。作文必须组织,就想做事情必须要先谋划思考一样。作文的文体大致分为叙述、议论、抒情三类。大多数情况下一篇文章都是三类都有,相结合的。抒情也必须借助叙述和议论。引起共鸣和抒发感动的情感,这一类归为抒情,抒情也必须借助于叙述和议论,因为人们没有虚悬无着落的情感,事物凑合,境心相应,才会觉得有深浓的情感凝集拢来。所以抒情只须把事物凑合,境心相应的情况说出了。虽然这样是叙述、议论的,但是已经渗入作者的情感,抒情化了,人类是有群性的,我把我的喜悦和悲哀抒发出来了,喜悦会扩大,悲哀会得到安慰。世界虽然不理睬你,但是我看到了你的文字,我了解了,你也足以自慰了。抒情需是把境界、思想、推断等,凡是用得到,可以表达情感的抽离出来,融合混合,根据舒发情感的波澜起伏,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抒情必须根据客观事实,人们有共同的情感,也有共同的事物情感体验,不能特立独行,作者把自己的真情感拿出来,再用合适的表达方式写出来,自然会使人感同身受,引发共鸣。这其中合适的表达方式就是写作的技巧训练。不论是自然而然还是有意的,凡是使一句话达到刚刚好,恰当合适的地步,都是修辞的功夫。修辞的任务就是不仅仅写下这句话,而是要让这句话成为表达意思最合适的一句话。关于写作的技巧功夫,要去好好研究修辞学。

写作是一种自由

写作本应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即使限于水平,写得不好,也不应该成为一种痛苦。可是为什么曾经的我,会觉得那么痛苦。从小学开始写作文,每次都是按照老师布置的题目,去拼凑出一篇篇文章。从那时起,写作于我而言,只是完成一个个任务。写完高考文后,终于不再需要痛苦地“总分总”了。大一下学期开始,有了一个小习惯,就是每读完一本书会写下一点感想。初衷是为了记录,后来是因为虚荣,最后又变成了一种任务。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一直都在想,我将来要做什么。无数书里的前辈告诫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也一直思考,我喜欢什么。大概在今年的五六月份的时候,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既然我这么喜欢读书,为什么不可做以与图书相关的工作?于是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应的招聘广告,发现这个行业的工作大部分都要求良好的文笔。从那以后,有了想要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念头。抱着这个想法,每次看完书写感想时,不再那么随意。有的书看完以后,不知该写些什么,或说不知该如何能写好。写作对我来说,仿佛又成了一种任务。虽然如此,又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提高写作水平难道只是为了将来的工作吗?我不接受这种观念。参加完十月初的一个考试后,买来了这本书,它让我收获良多。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写作的想法,或说坚定了我最近一直存在的一些念头:写作应该是一种表达。每个人都孤独地活在这世上,很自然的会有想要表达的欲望。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写作是最方便的一种。任何一个人,他都可以通过文字去表达内心的想法。这个想法出现以后,心中有种难言的喜悦,这喜悦源自天性中对自由的渴望。写作对我来说,不再成为一种任务。它是一种自由。


 怎样写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