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路向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人生的三路向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801708540
作者:梁漱溟
页数:184页

章节摘录

从讲生活那段起,似乎偏于叙述及抽象,不像批评具体的问题有趣味,而却是很重要,是我们全书的中心。我们批评的方法即因此对于生活的见解而来。我们现在将奋斗的意思再解释一下。照我们以前的解释。所谓生活就是用现在的我对于前此的我之奋斗,那么,什么叫做奋斗呢?因为凡是“现在的我”要求向前活动,都有“前此的我”为我当前的“碍”,譬如我前面有块石头,挡着我过不去,我须用力将他搬开固然算是碍,就是我要走路,我要喝茶,这时我的肢体,同茶碗都算是碍;因为我的肢体,或茶碗都是所谓“器世间”——“前此的我”——是很笨重的东西,我如果要求如我的愿,使我肢体运动或将茶碗端到嘴边,必须努力变换这种“前此的我”的局面。否则是绝不会满意的;这种努力去改变“前此的我”的局面而结果有所取得。就是所谓奋斗。所以凡是一个用力都算是奋斗;我们的生活无时不用力,即是无时不奋斗。当前为碍的东西是我的一个难题;所谓奋斗就是应付困难,解决问题的。差不多一切“有情”——生物——的生活都是如此,并不单单是人类为然。即如苍蝇所以长成六个足,许多眼睛,全都因为应付困难,所以逐渐将他已成的我变成这个模样。以求适应环境的。不过这种应付都是在意识以前的,是本能的生活。人的生活大半分也都是本能的生活。譬如小儿生下来就会吃乳、睡觉……这些都是用他“不学而能”的本能,去应付困难解决问题的。虽然具有意识的人类,固然半是用意识来支配自己,但与许多别的生物有的意识很微,有的简直没有意识的,其本能生活仍一般重要。总之无论为本能的或为有意识的向前努力,都谓之奋斗。以上解释生活的话是很亲切真确的说法。但是这话还要有几层的修订才能妥贴:其应修订之点有三层:(一)为碍的不单是物质世界——已成的我——就是,不仅是我自己的真异熟果。还有另外一个东西——就是其它的有情。譬如我将打猎所得的禽兽食肉剥皮。这时虽是对于其它有情的根身之一种改变局面,其实还是对于“已成的我”的奋斗;因为其他有情的根身实在就是我的器界——已成的我;所以这时为碍的并非另外的有情,仍是我自己的“真异熟果”。真正为碍的是在其它有情的“他心”而不在其根身。譬如我要求他人之见爱,或提出一种意见要求旁人同我一致,这时为碍的即是“他心”;这才是真正的其他有情并非我的“已成的我”,而是彼之“现在的我”;这时他究竟对我同意与否尚不可知,我如果要求大家与我同意,就须陈诉我意,改造“他心”的局面,始能如我的愿,这亦即是奋斗。此应修订者一。(二)为碍的不仅物质世界与“他心”,还有一种比较很深隐为人所不留意,而却亦时常遇见的,就是宇宙间一定的因果法则。这个法则是必须遵循而不能避免的,有如此的因,一定会有如彼的果;譬如吃砒霜的糖一定要死乃是因果必至之势,我爱吃砒霜糖而不愿意死,这时为碍的就是必至的自然律,是我所不能避免的。又如凡人皆愿生活而不愿老死,这时为碍的即在“凡生活皆须老死”之律也。此应修订者二。(三)人类的生活细看起来还不能一律视为奋斗。自然由很细微的事情一直到很大的事情——如从抬手动脚一直到改造国家——无一不是奋斗,但有时也有例外。如乐极而歌,兴来而舞,乃至一切游戏、音乐、歌舞、诗文、绘画等等情感的活动,游艺的作品,差不多都是潜力之抒写,全非应付困难或解决问题,所以亦全非奋斗。我们说这些事与奋斗不同,不单单因为他们是自然的流露而非浮现于意识之上的活动——不先浮现于意识之上而去活动的也有算是奋斗的。——也因为其本性和态度上全然不同。此应修订者三。

前言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梁漱溟“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我们仔细分析:人生态度之深浅、曲折、偏正……各式各种都有,而各时代、各民族、各社会,亦皆有其各种不同之精神,故欲求不笼统,而究难免于笼统。我们现在所用之三分法,亦不过是比较适中的办法而已。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洋人。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实甚伟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称赞。他们并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的人生态度。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

内容概要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大众眼中特立独行的梁漱溟,一身傲骨,不趋炎,不附势,被誉为“中国的脊梁”。
梁漱溟自认是一个有思想,且本着自己的思想而行动的人。他毕生思考不停,笔耕不辍,不断追求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
梁漱溟一生治学严谨,著作等身。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

书籍目录

为本书的“代序”致读者代序:三种人生态度一  人生的三路向  生活的说明  人生三种问题  人生的三路向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附:我早年思想演变的一大关键二  宗教之真  宗教是什么  宗教问题之研究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  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宗教问题  由中世到近世的转折关键何在  宗教在中国三  道德之真  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道德为人生艺术  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  理性——人类的特征  道德——人生的实践(上)  道德——人生的实践(下)四  追求人生的真义  一个人的生活  合理的人生态度  我之人生观如是  批评胡适之先生的人生态度  并述我自己的人生态度  谈生命与向上创造  人生在创造  人生的意义

作者简介

如果你是忧虑的,如果你是困惑的,如果你是迷茫的,如果你是恐惧的,《人生的三路向》能够帮助你和你的心灵强大起来。
本书是对梁漱溟关于宗教、道德与人生问题研究的一次全面梳理。由梁漱溟先生的哲嗣梁培宽先生亲自辑录审定。
《人生的三路向》是梁漱溟先生实践的结果,是他关于人生问题的最终思考。他对人生本质的做了透彻的分析,提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并对世人面对问题的应对态度进行综合分析,洞若观火,直指世人万象。梁先生系统讲述了他所选择的人生观:活在当下,一任直觉。这是对儒家思想汲取又反哺的结论,也是针对中国人今日惶惶不可终日生活状态的点醒。
梁漱溟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毕生追寻人生的真味。他对人性生动立体的剖析和对人生全面透彻的解读,无不体现了一代国学大师的卓绝智慧;他自由无束缚的思想和开豁通达的人生观,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给今天的我们以极大的启示。

图书封面


 人生的三路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9条)

  •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分别对应肯定欲望;否定欲望否定一切众生生活;肯定人生而排斥欲望,人类有卓然不落于欲望窠臼之可能。其中从返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发挥郑重。——儒家。此人生态度亦甚简单,主要意义即是教人自觉地尽力量去生活。p4【厌离之情殊为深刻,由是转过来才能尽力于生活;否则便会落于逐求,落于假的尽力。故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宇宙不是恒在而是相续;相续即无常矣,而吾人则欲宇宙(此身生命)于无常之外,于情乃安,此绝途也。】人类所遇到的问题,都应向内寻求——佛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p90何谓宗教?一切宗教都从超绝于人类知识处立他的根据,而以人类情感值安慰意志之勖勉为事。梁解释:【宗教最初可说是一种对于外力之假借;此外力却实在就是自己。……宗教中所有对象之伟大、崇高、永恒、真实、美善、纯洁,原是人自己本具之德,而自己却相信不及。……依赖所依赖泯合无间,由解放自己而完成自己。…………人类的自觉弱小恇怯可以因为文化增进而改变,但一个人的自觉罪恶而自恨,却不能因文化增进而没有了。】——————————————————————————————谈到同是怕老病死,印度产生了慈悲勇猛的佛教,中国产生了放浪淫乐的骚人达士与修炼家,实因印度人之怕死,非怕死,实无常也,实怕活也。前者寡情,后者多情,并在今日及明日世界,必将大盛而特盛。——————————————————————————————中国以道德代宗教。道德非拘谨,守规矩,道德即真。孔子最不愿见的就是乡愿(乡愿,德之贼也)。道德里有真的“乐”。道德不是格外的事。【“我”不需扩大,宇宙只是一个“我”,只有在我们精神往下陷落时,宇宙与我才分开。如果我们精神不断向上奋进,生命与宇宙通而为一,分不开人家与我。】道德者人生向上之谓也,道德之真在自觉向上,以身从心。p137在相关系生活中,人对人的【情理】是谓伦理。【人对人的问题虽存于彼此之间,但人身有彼此而生命无内外,浑包对方若一体。从乎自觉能动性,采取主动解决问题,自是在我。若期待对方,责望对方,违失于道矣。唯责己为不失自觉,是以古人云“反求诸己”。……陆九渊:宇宙事分内事。】——————————————————————————————区分了理智与理性。p112【必须摒除情感而后期认识乃锐入者,是之谓理智;i不欺好恶而判别自然明切者,是之谓理性。……西洋偏长于理智而短于理性,中国偏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人之不免于错误,由理智(松开);人之不甘心于错误,由理性(无私)】——————————————————————————————我们要怎样走人生路?【你要晓得你是已经起了疑问,你对于你的疑问不容不应付,你那唯一应付的法子再无第二,只有诚实。……第一层,我问我怎样去生活?我须诚实的作答。……第二层,既答了就要行,觅着了路就要走,走路必须诚实。】【自从起意思的那一天——就是发问的那一天——一个人的生活便已开始,唯有诚实的往前,不容休息休息,不容往左往右往后,永无歇止,只有死而后已。】【人类的本性不是贪婪,也不是禁欲,不是驰逐于外,也不是清静自守,人类的本性是很自然很条顺很活泼如活水似的流了前去。】放下“找”的态度,焕发内在的“活火”,舒展快乐而生活。
  •     ; 。;了;男女,那可能吧不明白没布局和国际化就和国家和国际,解决房价会反弹的天热的规定规范的广泛的采访过许多国家和符号的祝福的支持支持自动。
  •     《人生的三路向——宗教、道德与人生》,很久没有读这样启迪智慧又充满哲思的好书了,不愧是梁爷,他的每本书都让我如获至宝,收获颇丰。这本书的代序是梁爷的一篇讲话《三种人生态度》,可以参考:http://www.i170.com/user/tigerwoods/Article_122961。 这本书是梁爷的儿子从梁爷的一些文章中整理出来的关于宗教、道德和人生的一些论述、讲话,绝大部分出自《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人心与人生》、《梁漱溟全集》。整本书分四个部分:1、人生的三路向;2、宗教之真;3、道德之真;4、追求人生的真义。因为选取的内容来自不同书籍、不同章节,形成年代也不同,因此偶有观点论述重复或者在细枝末节上稍有偏差的情况,因为梁爷的思想也是在发展的,因此可以理解,但是大的方向、根本观点是不变的,虽然语言不同但是核心不变,这也是读本书的时候要注意的一点。 梁爷将人生大致分为三种路向:(一)向前面要求;(二)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三)转身向后去要求。针对这三种路向,梁爷着重探讨了宗教、道德和追求人生真义这几个问题。 首先,梁爷分析了自己为什么能够对于印度哲学(佛学)、儒家和西方哲学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因为在梁爷小的时候,本来应该熟读孔孟,可是梁爷的的父亲在梁爷小的时候没有要求梁爷去读这些儒家经典,反倒是梁爷在人生奋斗之后早早的感到厌离,而首先接近了印度哲学、佛学,之后甚至想到出家;而这之后才接触了儒家经典,了解了儒家的真谛,并对比了佛家、儒家和近代西方哲学体系,慢慢的总结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和思想,因此梁爷也在感谢自己的父亲没有过早的让他熟读儒学经典,否则可能自己就不会对于当今三大哲学思想体系有这样的见地了。 对于宗教的真,梁爷详细的阐述了宗教的产生和延续,并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宗教将伴随人类社会一直存在下去,并且到“共产主义的末期将大行于道”的结论。 宗教产生于人类之初,“依赖感乃是宗教的根源”,是啊,我们什么时候都需要有依赖感,有可依赖的地方寄托自己的心思在这纷繁多恼的世界上生活。“理智尽处生信仰”,而宗教的本质却是人们对于自身力量的一种假借。 “宗教最初可说是一种对于外力之假借;此外力却实在就是自己。其所依赖者,原出于自己一种构想。但这样转一弯过来,便有无比奇效。因为自己力量原自无边,而自己不能发现。宗教中所有对象之伟大、崇高、永恒、真实、美善、纯洁,原是人自己本具之德,而自己却相信不及。经这样一转弯,自己随即伟大,随即纯洁,于不自觉,其自我否定,每每就是另一方式进一步之自我肯定。依赖所依赖泯合无间,有解放自己而完成自己。” “道德不同于宗教者,在其出乎自觉自律;而凡皈依宗教的,则可说是一种对外力之假借,此外力实在就是自己。” 对于佛教出世是因为“害怕”老、病、死,而中国人也“害怕”老、病、死,但是梁爷认为印度人这种怕与中国人的怕产生了很不同的后果:印度人的怕产生了“慈悲勇猛的佛教”,而中国人的怕产生了的却是“人生短暂、及时行乐”和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的确如此,从道家、仙家的产生,到那些帝王将相、平民百姓,都有“一个人不过几十年顶多一百年的霍都,眼看要老了!要死了!还不赶快乐一乐么?”或者“还不相隔长生不死的法子么?”其实2011年再看我们中国人,不也是这样的思想在统治我们的大脑吗?之所以产生那么多不仁、不善、不义的人和事,不都是这样的思想作祟吗? 在论述道德之真的时候,梁爷充分的讨论了儒家带给中华民族的智慧启迪,让我们中国人的心智早熟,也因为儒家的教育,才使中国人更加注重自身的成长,而不是向外求,并且因为儒家的启迪,让我们中国人绕过了宗教统治的时代,而早早的进入了理性时代。“儒家没有什么教条给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条而已。除了信赖人自己的理性,不再信赖其他。”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看到的来自各种文化、各种宗教的“心灵鸡汤”的东西里面很多是让我们把握当下、珍惜现在,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并且开始对我们谆谆教导了,只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祖先和传统已经斥之以鼻、不屑一顾了,反而要看着别人的东西才做好! 在道德之真的一章中,梁爷对于理性与理智的概念和异同的论述异常精彩,比如:“理性、理智为心思作用之两面:知的一面曰理智,情的一面曰理性,二者本来密切相联不离。譬如计算数目,计算之心是理智,而求正确之心理是理性。”理性比理智更高一些,因为“没有错误不足贵;错误非所贵,错误而不甘心于错误,可贵莫大焉!斯则理性之事也。故理性贵于一切。”也因此梁爷认为人类的特征在于理性。 在纷繁的社会中,在生活中,没有谁会不犯错误,犯错我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犯了错误而不知悔改,那样就枉费了他作为“人”的最可宝贵的一面了;如果一个人有意作恶,那么他也枉称为“人”了! 中华民族的精神主要是来自于儒家的教化,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向上之心强”,二是“相与之情厚”,这也是很多外国学者、哲学家普遍的认识。而在100多年前列强入侵之后带来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这样强烈的冲击导致产生了一批自卑的中国人,因此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受到了种种非议,很多人片面的曲解儒家思想和言论,把这多年的积弱和列强的入侵都归结为儒家思想的祸端,因此全面否定儒家带给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对我们中国人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我认为这很不合适。“日本学者五来欣造说:在儒家,我们可以看见理性的胜利。儒家所尊崇的不是天,不是神,不是君主,不是国家权力,并且亦不是多数人民。只有将这一些(天、神、君、国、多数),当做理性之一个代名词用时,儒家才尊崇它。这话是不错的。儒家假如亦有其主义的话,推想应当就是"理性至上主义"。”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按照理性的要求真诚的生活,相信中华民族很快会崛起于世界之林的。因为“中国人肯定人生而一心于现世;这就与宗教出世而禁欲者绝不相涉。然而他不看重现世幸福,尤其贬斥了欲望。”,而儒家告诉我们要全部精力放在道德、修养、义理上面,因此儒家认为人生的意义价值,“在不断自觉地向上实践他所看到的理。”对于人生的路,梁爷给出的最中肯的意见是要“诚实”,要真诚!我们除了诚实、真诚,没有别的路走!只要我们对人、对物、对己不诚实,那么势必在心理、生理上产生扭曲的意向和错误的观念,势必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这一次的不诚实而被迫面对更多的谎言与虚伪,那样我们的人生和社会将会越来越糟糕,会面临大危险!在这里,梁爷用了整整两页的文字来论述我们要诚实的生活,诚实的走自己人生的路,这一点对于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都是弥足珍贵的礼物! 知道了应该如何走我们的人生路,还应该具备合理的人生态度。梁爷严厉的批评了陈仲甫的《人生真义》、李守常的《今》、胡适之的《不朽》所表达的一些人生态度。认为他们倡导了一种错误的人生态度。“他们把生活的美满全放在物质的享受上,如饮食男女起居器用一切感觉上的娱乐。他们以为乐在外边,而总要向外有所取得,两眼东觅西求,如贼如鼠。”而梁爷认为,其实人生的快乐就在生活本身上,就在活动上,而不在有所享受于外。梁爷给大家指出的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就是:改换那求生活美满于外边享受的路子,而回头任取自身活动上的乐趣,各自找个地方去活动。其实现在很多西方的静修、灵修的学派倡导的“活在当下”的思想不也正是梁爷所提出的“乐在自身”吗? 对于理想的社会,梁爷也有憧憬:“我们理想的社会:第一,人与人没有生存竞争,而人与人合起来控制自然利用自然;第二,社会帮助人生向上,一切合于教育意义,形成一个完全教育化的环境,启人向学之诚,而萃力于创造自己;其结果,亦就是学术发明文化进步,而收效于社会”这样的理想社会恐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吧,但愿我的预言是错误的!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世俗的人生、宗教的人生抑或道德的人生。人生因选择而精彩,也因选择而无奈。
  •     也就是说梁漱溟并未写作或汇集成这么一本书,是编者剪刀加浆糊的结果,不赞成这种做法。
  •     梁漱溟的作品精选,受益匪浅
  •     里面除了自己的生活与思考,还罗列了许多民国名人的生活细节,林徽因、金岳霖、梁思成....
  •     梁老成名作,看懂了一小部分,属于能反复看的一类书。
  •     看一小段要思考半天,民国的白话文和哲学的思考力真不是盖的...
  •     很快的派送,很好的包装,是名家之作
  •     没有一些经历有些书便永远读不懂
  •     清醒透彻
  •     一个笔锋异常犀利的老头子 颠覆了人在旅途上的一切世俗的看法, 针对宗教,针对胡适,针对道德,落笔生花,处处惊艳。
  •     在那个年代,有这么先进的思想,不易
  •     对于这本摘录性质的书,在宗教和道德的论述上,我持保留意见。但是三路向的说法却是让我豁然开朗。
  •     大师功力极深,需要细品慢啃
  •     《人生的三路向——宗教、道德与人生》,很久没有读这样启迪智慧又充满哲思的好书了,不愧是梁爷,他的每本书都让我如获至宝,收获颇丰。

    这本书的代序是梁爷的一篇讲话《三种人生态度》,可以参考:****://***.i170****/user/tigerwoods/Article_122961。

    这本书是梁爷的儿子从梁爷的一些文章中整理出来的关于宗教、道德和人生的一些论述、讲话,绝大部分出自《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人心与人生》、《梁漱溟全集》。整本书分四个部分:1、人生的三路向;2、宗教之真;3、道德之真;4、追求人生的真义。因为选取的内容来自不同书籍、不同章节,形成年代也不同,因此偶有观点论述重复或者在细枝末节上稍有偏差的情况,因为梁爷的思想也是在发展的,因此可以理解,但是大的方向、根本观点是不变的,虽然语言不同但是核心不变,这也是读本书的时候要注意的一点。

    梁爷将人生大致分为三种路向:(一)向前面要求;(二)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三)转身向后去要求。针对这三种路向,梁爷着重探讨了宗教、道德和追求人生真义这几个问题。

    首先,梁爷分析了自己为什么能够对于印度哲学(佛学)、儒家和西方哲学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因为在梁爷小的时候,本来应该熟读孔孟,可是梁爷的的父亲在梁爷小的时候没有要求梁爷去读这些儒家经典,反倒是梁爷在人生奋斗之后早早的感到厌离,而首先接近了印度哲学、佛学,之后甚至想到出家;而这之后才接触了儒家经典,了解了儒家的真谛,并对比了佛家、儒家和近代西方哲学体系,慢慢的总结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和思想,因此梁爷也在感谢自己的父亲没有过早的让他熟读儒学经典,否则可能自己就不会对于当今三大哲学思想体系有这样的见地了。

    对于宗教的真,梁爷详细的阐述了宗教的产生和延续,并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宗教将伴随人类社会一直存在下去,并且到“共产主义的末期将大行于道”的结论。

    宗教产生于人类之初,“依赖感乃是宗教的根源”,是啊,我们什么时候都需要有依赖感,有可依赖的地方寄托自己的心思在这纷繁多恼的世界上生活。“理智尽处生信仰”,而宗教的本质却是人们对于自身力量的一种假借。

    “宗教最初可说是一种对于外力之假借;此外力却实在就是自己。其所依赖者,原出于自己一种构想。但这样转一弯过来,便有无比奇效。因为自己力量原自无边,而自己不能发现。宗教中所有对象之伟大、崇高、永恒、真实、美善、纯洁,原是人自己本具之德,而自己却相信不及。经这样一转弯,自己随即伟大,随即纯洁,于不自觉,其自我否定,每每就是另一方式进一步之自我肯定。依赖所依赖泯合无间,有解放自己而完成自己。”

    “道德不同于宗教者,在其出乎自觉自律;而凡皈依宗教的,则可说是一种对外力之假借,此外力实在就是自己。”

    对于佛教出世是因为“害怕”老、病、死,而中国人也“害怕”老、病、死,但是梁爷认为印度人这种怕与中国人的怕产生了很不同的后果:印度人的怕产生了“慈悲勇猛的佛教”,而中国人的怕产生了的却是“人生短暂、及时行乐”和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的确如此,从道家、仙家的产生,到那些帝王将相、平民百姓,都有“一个人不过几十年顶多一百年的霍都,眼看要老了!要死了!还不赶快乐一乐么?”或者“还不相隔长生不死的法子么?”其实2011年再看我们中国人,不也是这样的思想在统治我们的大脑吗?之所以产生那么多不仁、不善、不义的人和事,不都是这样的思想作祟吗?

    在论述道德之真的时候,梁爷充分的讨论了儒家带给中华民族的智慧启迪,让我们中国人的心智早熟,也因为儒家的教育,才使中国人更加注重自身的成长,而不是向外求,并且因为儒家的启迪,让我们中国人绕过了宗教统治的时代,而早早的进入了理性时代。“儒家没有什么教条给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条而已。除了信赖人自己的理性,不再信赖其他。”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看到的来自各种文化、各种宗教的“心灵鸡汤”的东西里面很多是让我们把握当下、珍惜现在,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并且开始对我们谆谆教导了,只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祖先和传统已经斥之以鼻、不屑一顾了,反而要看着别人的东西才做好!

    在道德之真的一章中,梁爷对于理性与理智的概念和异同的论述异常精彩,比如:“理性、理智为心思作用之两面:知的一面曰理智,情的一面曰理性,二者本来密切相联不离。譬如计算数目,计算之心是理智,而求正确之心理是理性。”理性比理智更高一些,因为“没有错误不足贵;错误非所贵,错误而不甘心于错误,可贵莫大焉!斯则理性之事也。故理性贵于一切。”也因此梁爷认为人类的特征在于理性。

    在纷繁的社会中,在生活中,没有谁会不犯错误,犯错我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犯了错误而不知悔改,那样就枉费了他作为“人”的最可宝贵的一面了;如果一个人有意作恶,那么他也枉称为“人”了!

    中华民族的精神主要是来自于儒家的教化,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向上之心强”,二是“相与之情厚”,这也是很多外国学者、哲学家普遍的认识。而在100多年前列强入侵之后带来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这样强烈的冲击导致产生了一批自卑的中国人,因此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受到了种种非议,很多人片面的曲解儒家思想和言论,把这多年的积弱和列强的入侵都归结为儒家思想的祸端,因此全面否定儒家带给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对我们中国人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我认为这很不合适。 

    “日本学者五来欣造说:在儒家,我们可以看见理性的胜利。儒家所尊崇的不是天,不是神,不是君主,不是国家权力,并且亦不是多数人民。只有将这一些(天、神、君、国、多数),当做理性之一个代名词用时,儒家才尊崇它。这话是不错的。儒家假如亦有其主义的话,推想应当就是"理性至上主义"。”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按照理性的要求真诚的生活,相信中华民族很快会崛起于世界之林的。因为“中国人肯定人生而一心于现世;这就与宗教出世而禁欲者绝不相涉。然而他不看重现世幸福,尤其贬斥了欲望。”,而儒家告诉我们要全部精力放在道德、修养、义理上面,因此儒家认为人生的意义价值,“在不断自觉地向上实践他所看到的理。”

    对于人生的路,梁爷给出的最中肯的意见是要“诚实”,要真诚!我们除了诚实、真诚,没有别的路走!只要我们对人、对物、对己不诚实,那么势必在心理、生理上产生扭曲的意向和错误的观念,势必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这一次的不诚实而被迫面对更多的谎言与虚伪,那样我们的人生和社会将会越来越糟糕,会面临大危险!在这里,梁爷用了整整两页的文字来论述我们要诚实的生活,诚实的走自己人生的路,这一点对于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都是弥足珍贵的礼物!

    知道了应该如何走我们的人生路,还应该具备合理的人生态度。梁爷严厉的批评了陈仲甫的《人生真义》、李守常的《今》、胡适之的《不朽》所表达的一些人生态度。认为他们倡导了一种错误的人生态度。“他们把
  •     放弃欲望,不放弃人生。
  •     @梅川秋酷
  •     当今中国虽没有真正的思想家,但是幸好还有他们留下来的思想。今天看新闻三十分,放了几个扭秧歌的场景,就说建设文化社会了。对此,我想说,一个人极力掩饰什么,他越缺乏什么,同样,一个国家越极力掩饰的东西,这种东西越是缺乏。一个文化大国不是靠扭几段秧歌,唱几首小曲,搞个退休人员的文化社区就可以建立的,如果这些也能叫文化,岂不是让人耻笑?一个文化大国是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由的创作环境,是要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具有引导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和坚韧不拔地延续力。引导文化的,应该是精神的力量。
  •     梁老爷子的真心话。有些拗口 但是值得听一听
  •     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
  •     关于道德,宗教,人生,真的是有了不同的认识。最近自己好像也生出的活着的原则呢
  •     先生的思想需要用心体会,无论对人、对物,再或是个人思想之外在表达,都应归与自然流畅。先生提倡儒家思想,也曾有出世之念,终究回到以儒家思想成就为影响后人的一带宗师的道徒上来。但其特例独行又与一般儒家追求仕途大不相同。或许这就是先生最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吧。学儒而不迂腐于世俗,乃真境界也
  •     难得一见的好书。此书有深度、有角度。给我带来很多新的人生感悟。
  •     大家之言,其实再过千年,生活也大概只有方式不同,生活也大抵是相同的,爱情还是爱情,苦恼也还是苦恼
  •     送赞
  •     书的内容不错,,,严重强烈推荐,,,
  •     很经典的一本书,在我们人生普遍浮躁的时候,应该多看几遍
  •     很简单的小册子,关于人生的一些思考。
  •     印刷太偷工减料了,行距太大,字又小,看着很不舒服,难道每行留那么多空白是要给人记笔记的吗?整本书压缩一下,原来的184页估计也就100页可以搞定。实在不喜欢这种印刷排版,太浪费纸,还让读者看着极不舒服,何苦来呢?现在连书都如此了,哎。。。

    梁大师的书内容就不消说了,还没看,不过很期待。
  •     经典:人类的本性不是贪婪,不是禁欲,···,而是很自然很顺条很活泼如活水似的流了前去。那些一定要把好动的做到静止,一定要遏抑诸般本能的生活,一定要弄很多矫揉造作的功夫,都是不合理的人生态度。
  •     很好的文章,很好的印刷装订,喜欢
  •     这是我爱人买的书,内容是哲书方面的,起初不经意,我经手接货后,翻看了一下,只看了序,认为说很有道里,把人生归为三类,逐求,厌离,郑重,觉得是这么回事,看来哲学也不是不能让人看懂的,不是不能让人喜欢的。
  •     爸爸要求看完写不少于一千字读后感
  •     “故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
  •     这本书是我读的梁老书中收获最大的一本
  •     书的质量很好,纸张比较好,字体清晰,是正版书,比较满意,第一次在当当的购物,以后会继续支持!
  •     洞察深刻~
  •     这是一本可以改变读者一生的书,它可以让你更清楚的理解人生是什么
  •     人生是每个人的课题该何去何从,书中有一事不明,为何年轻的时候相信佛,但年纪大了又觉得儒家可信
  •     大家之作不容置疑,思想层面高高再上,但需要读者的共鸣。只建议对哲学、宗教、社会有兴趣的读者读。
  •     那句话多年后一直萦绕不去,随顺自如则乐,顿滞一处则苦,但何为随顺与顿滞,时间愈久,愈有值得体味的地方
  •     相当不错 看了豆瓣上的介绍与评价 就买来一本自己研读研读。高深的哲理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看的时候相对而言速度也慢了好多。用心品吧~~
  •     朋友推荐的,迷茫的我还没开始看,应该会有收获的
  •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
    这是本书开篇讨论的。很受启发。竟然看到梁先生早年也是迷恋佛学的,后来才转到入学。
    我其实现在还处于梁先生的迷恋佛学的阶段。当然对儒学也很重视。但还没有梁先生那样的境界。
  •     很多畅销书都有很实际的一面,但它们始终无法脱离对某个或某些“表象”的关注,但《金刚经》已明确指出“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从这个角度来说仅仅把事物停留在关注和解决表象的方法,是无法真正使阅读者得到帮助的!而梁漱溟先生的书正是可以帮助阅读者在书中求“道”、悟“道”,这本书是一本值得仔细研读的好书!值得收藏!
  •     (杨立华说他:理论粗糙,但在大的方向上非常正确,比陈寅恪准确。)我理解的梁,教人最好在厌离(觉悟)后尽力于生活,过真正的道德生命。静水流深,正是此理。
  •     印刷的也很好,虽然 句间距 拉的不小,倒是方便阅读了。
  •     现代人对老一辈的文学作品了解太少了
  •     大概看了两章,说实话,有点费劲。需要“啃”,哲学么,慢慢来。不过梁漱溟先生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还是一语中的的。
  •     集子比较杂。
  •     梁先生是为大儒,必有某些领悟的独到之处,可惜本书只是个选编,多有不全,难得想到的人生困惑又岂是只言片语即讲述?
  •     可能我还是只处于第一阶段。。。
  •     最近深觉得,儒家,不妨笃信之。编得有点鸡汤(重复;不注明原话的发表时间)。应该主要是中年的想法。晚年似乎有微调。
  •     我想,一个人或早或晚,都要走到这一步,开始思考&;ldquo;我该怎样渡过我的一生&;rdquo;?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开始,一直到自己独立地得到一个答案为止,他的生活当中恐怕没有比这个更为紧迫的事情了。而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否,则直接取决于两点,第一,找到了他认为正确的度过人生的方式;第二,切实的采取这种方式度过他的一生。否则,他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通常评价一个人活的明白,常常会赞叹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     值得一看,补益人生。
  •     1有几篇行文逻辑甫一开始又要断裂。恨恨。2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启迪。
  •     很值得一读的随笔。人的本性不是贪婪,也不是禁欲,不是驰逐于外,也不是清净自首,人的本性是很自然很条顺很活泼如活水似的流了前去。所以他们一定要把好动的做到静止,一定要遏制诸般本能的生活,一定要弄许多娇揉造作的功夫,都是不对的,都是不合理的人生态度。
  •     虽然有些难读,但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     静心
  •     过几年再读看能不能都读懂
  •     上大学时读了先生的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受益匪浅。先生虽不在,但是留给我们的财富即是他的思想,当今世界缺少的是即是思想,和批判的精神。我们的人生虽被这浑浑噩噩的世界搞得一塌糊涂,但是我们至少还可以选择思想,思考人生。如果你愿意。
  •     是一本很好的书,揭开了我一直以来所困惑的人生目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向逝去的梁先生表示衷心感谢,推荐给喜欢哲学的朋友们.
  •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梁公如此说,读完本书至少会对西方哲学、佛学、儒学有粗浅认识,比如屋小而漏,按西方人,肯定是换个好屋,人家是往前看的,而儒家呢,安贫乐道,是往旁边看,佛家呢,要什么屋啊,一切六如: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直接往后看。梁先生说,“人的本性不是贪婪,也不是禁欲。不是驰逐在外,也不是清净自守。人的本性是很自然很条顺很活泼如同河水流了前去。”“凡是人在其生命的某一点上,值得旁人看见,佩服,点头,崇拜或是感动,就因他在这个地方生命流露精彩”“大约人都蕴蓄着一团力量在内里,要籍着一种活动发挥出来。而后这个人的一生才是舒发的,快乐的,合理的。”生命本身没有目的,但只有向上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怎么样向上?去创造!
  •     当今之士,无此大气者!!!
  •     沉淀积累,思考人生!
  •     梁漱溟先生文笔淡雅,阅读文字如品清茶。
  •     人生的三路,出世与入世。好书
  •     需要反复读
  •     人生的向导
  •     故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
  •     书的内容没的说,写的很深刻,很睿智,值得去读去反思。
  •     有段时间,比较爱看季羡林先生写的散文,因为文章短小,易懂,且透露出长者的智慧。但如果想要更深地了解人生的道理,对道德、宗教、价值等“虚”的概念也应该有深入了解。说实话,这本书我有很多地方都理解不了,这与我自己的阅历尚浅有关系,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书中很多道理都会明了。
  •     真正的哲学可能就是这种味道。。。
  •     2017/02/20 天下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大概任何一件事业或一种学术,只怕不肯用心,肯用心一定可以得到许多的启示与教训,一定可以有所得有所悟。此其要点,即在集中精力,多用心思,去掉懒惰。能如此,才算握住生命真谛,才算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     第一次读梁漱溟的书,非常喜欢!
  •     虽然和以往看过的梁先生的书有些重复,再看该书,还是很好。
  •     2017.4.6
  •     商品不错,静下心来好好阅读!
  •     1对人生意义及道德的定义方式颇为赞同2很多心理学的知识引用—立论的前提,如今看来是有问题的3道德的定义和内容矛盾,既然真道德发自独立真心,为何内容上却偏重利他主义?
  •     摆在你面前的路有三条,来选一个吧!
  •     人生的解析 精细化 深刻化 较好
  •     有现实意义。
    梁漱溟是值的我们记忆的思想家‘实干家。他的身上有我们传统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     平下心来,仔细的读读,会有很好的收获!
  •     这位睿智的老人,细细的说一些人生的道理,还听的真不是太明白,但想着,不明白,那是因为自己还太年轻,先听听,再思考。
  •     毕竟是大师,大儒!落笔生花、精细透彻的思考力,没完全看懂。
  •     其实买了梁老的《朝话》《我的人生哲学》后,这本书可以不买。因为里面很多文章是重复出版的。但作为梁老的忠实粉,还是本本要买。哈哈哈
  •     可能是自己的心还不够平静,读起来竟然有一些晦涩。读了一半,决定放下,平静下心情,再重新拾起来。
  •     。。。。。。。
  •     似懂非懂~ 我想我还不够火候~
  •     一个朋友向我推荐的书,虽然还没到,但感觉应该不错。
  •     这本书启发我的心智,开始理解生命的意义
  •     这些书太好了!
  •     选集,没必要买
  •     这本书的内容,就像是书名一样,指出路向。梁老先生用自己的人生感悟,指导我们年轻人。好书!
  •     即使是初识,也丝毫不会影响他的一字一句对我所产生的震撼。在追寻人生的道路上,需要这样的大师给你引路。
  •     依照现在观点来看 这书挺不值得读 书中观点没有新意也没有深度
  •     老爷子的思辨确实严谨深刻!由于有点半文半白,还有不少专业术语,需要静下心来读。值得好好看,很有启发。
  •     需要使劲看看的书
  •     序和代序好看,后面很可爱,哈哈
  •     从佛教转到儒家学说。
  •     虽有些地方不能透彻理解,但最后一章的内容如醍醐灌顶
  •     其实,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三问啊.拿自己的问题和大师比较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