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本体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艺术本体论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2
ISBN:9787500452751
作者:王岳川
页数:392页

内容概要

王岳川,1955年9月生于四川,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书院教授,日本金泽大学任客座教授,中南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学术著作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文艺现象学》

书籍目录

序言一序言二序言绪论第一章  本体论演进与艺术本体论嬗变  第一节 本体及其本体论变革    一 本体论何以可能    二 本体论演进:从古希腊到当代  第二节 艺术本体论的拓展    一 摹仿:古典本体论    二 表现:浪漫本体论    三 形式:语言本体论    四 文化:批判本体论  第三节 新本体论:艺术活动价值论    一 社会存在:实践本体论    二 艺术交流:价值本体论第二章  当代症状学核心:艺术本体论  第一节 艺术本体论:现代美学之维    一 性灵本体:思与诗与危机时代相遇    二 精神家园:以艺术代宗教  第二节 现代艺术:人的生存方式    一 世界图景与人生状况    二 艺术意义:拒斥虚无主义  第三节 写作何为:危机时代中的运思    一 为何写作:怀疑与追问    二 写作意义:灵魂自赎与精神寻绎  第四节 语言本体论转向    一 从理性批判到语言批判    二 从人说语言到语言说人  第五节 人类学美学本体论    一 游戏:生命形式化的造型活动    二 象征:意义永驻象征本体    三 节日:返回生命之根的特别仪式  第六节 后现代文艺本体消解论    一 解拆深度模式    二 消解历史意识    三 消蚀主体精神    四 消解审美距离第三章  艺术超越:人的审美活感性生成第四章  体验本体:审美感悟与艺术创造第五章  作品本体:文学文本层次论第六章  解释本体:文学意义的审美生成结语 禀有艺术活感性的新人境界附录一 文艺方法论与本体论研究的意义附录二 本体虚化:肉体沉重而灵魂轻飘附录三 新世纪中国文论的前沿思考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艺术本体论,ISBN:9787500452751,作者:王岳川著

图书封面


 艺术本体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来自2006年2月16日《文艺报》本体追问与精神突围解 芳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了王岳川教授的《艺术本体论》。此书虽属谈哲理一类,却涉及现实生活之方方面面的问题。譬如现代艺术和人的生存方式,最能启发思考。所以书稿初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后在韩国新星发行,辗转十余年又应读者的要求,在中国社科出了修订版。此修订本比起原稿有了一些新的议论,大抵透露着王岳川教授对一个国家、民族真诚而深邃的热爱。三联的版本我读过。当时读来尝有一种好奇之心,懵懂而觉新鲜。现在相隔几年,其间又读了一些中学西学的书,再读中国社科的版本,便颇有感慨。读这本书,首先遭遇本体论问题。本体论的说法,最早是从西学而来。等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在中国形成一股研究热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当代中国学术上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的时代。因此,也是思想史上相对自由、民主,富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时代以前,是所谓梦魇的文革,人们有一种趋同的革命情怀,然而精神上却是自我封闭的。文革以后,新鲜而生动的感觉,似乎才又伸手可及了。所以在推介西方文化思想的进程里,中国人对重视存在本身的本体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事实上对本体的探讨,在人的一面,是何为生、何为死的追问,譬如自我的认识;在艺术的一面,则是意义与价值的求索,譬如自我的书写。艺术由人的感性而生,而人沉醉于艺术,等待着艺术唤醒死寂的灵魂,重新闪耀光芒。在《艺术本体论》里,王岳川教授谈论了几个时代以来艺术本体与人本体的关系。他说艺术深藏于人的历史,深藏于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境界里。艺术向人敞开真理,所以人不断地执著前行,心中回荡着一个伟大的声音。为何而存在?人热切思考与追问着生命,仿佛晨钟在寂寥的一隅敲打,在纷繁的艺术世界里响彻起来。这让我想起希腊神话里,那位有名的乐师和诗人俄尔普斯。俄尔普斯善良美丽的妻子因毒蛇叮螫而死。于是俄尔普斯向冥神哈迪斯哀求,哈迪斯答应了俄尔普斯,但告诫他在他把妻子带往人间的路上,不能回头。然而俄尔普斯是何等热望着妻子,似喜悦、又似恍惚地回头望了一眼。仅那一眼,善良美丽的妻子便倏然消失了。这好像艺术家追寻人生的美与善,然而这追寻总在宿命中,有时竟是以毁灭作代价的。所以艺术从模仿走向表现,又从内在形式走向外在环境。艺术是一条小径,也许花香满溢,也许莽榛蔓草、两边拥塞。然而终究把人引向一处真、善、美的远方。王岳川教授大抵以一种敏锐的直觉,认识到艺术求索的困境。作为一个运思者,他在他的一个时代里,细致考察了体验、创造、以及审美各方面问题,进而认为惟以交流、对话式的追问,方能走出迷雾。所以,他把那种既探究灵魂又注重现实的艺术活动价值论,当作新的本体论。由是,艺术和人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走向完全而彻底的同一心境。在这种心境底下,艺术使生命敞亮起来。不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关于本体论的讨论不再像以往那样蓬勃发展。以至于今日,愈发显得气象衰颓而不时兴了。这里面有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是经济上的变化。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在中国全面展开,并受到广泛认同。大多数中国人在商品市场的境遇中,体会到物质的愉悦。因此从前人的理想与激情,逐渐变成了个体的享乐与纵欲。艺术似乎从政治的牵系里独立出来,然而却落入了商业操作的泥潭。人们耽于日常化与琐碎化的歌舞升平,然而却驱逐了真的艺术与灵魂。另一面,全球化的力量不可小觑。西方消费主义的苍白、市民生活的平庸,毫不含糊而犹豫地在中国土地上滋长起来。大众传媒成为一种阴谋,它让罗兰•巴特说的那种后现代零度写作的白色怪物,在中国广袤的人群中散布开来。没有情感、冰冷而麻木。人们停止了价值的追寻,存在的意义便遭到瓦解。所以,看到《艺术本体论》的再版是令人欣慰的。尤其是王岳川教授新附了三篇文章。里面谈到重提本体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以及最重要的对新时代中国民族命运、文化精神的关注与呐喊。在王岳川教授看来,新的一个时代,人遗忘了对灵魂的追求,把视线移向身体,继而又沉沦于肉体的欢愉。人们不再进行有超验意义的理性思辨,而去谈论下半身的欲望。由是,肉体沉重而灵魂轻飘。文明和欲望、彻底的理性和彻底的非理性,仅取其一端,皆扭曲了人的本性。所以,王岳川教授以一句“极高明而道中庸”,勾勒了一处智慧之境。如此,人性得以复归。王岳川教授从追问走向呐喊。他在附文中谈到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他说,知识分子因其独特的学识与见地,而走在大众前面。所以,知识分子应是独立而自省,既有入世间之情怀,亦有超迈绝伦之气质。他们承载着良知,更肩负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一面是灵魂的拷问,另一面是现实的批判。但是今天,许多文人与传媒共谋、与名利合流。虽不及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广岛原子弹来得黑暗与让人恐惧。然而却以一种无限的张力,越过国家、语言的界限,用一种灰色的迷雾遮蔽了人曾经敞亮的灵魂,曾经难以遏止的渴望与想象。所以,王岳川教授默坐在星夜、亘长的孤寂中,呐喊着感召与思考的力度。最后,引一句马克思•韦伯的话。“一个人得确信,即使这个世界在他看来愚陋不堪,根本不值得他为之献身,他仍能无悔无怨;尽管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仍能够说:‘等着瞧吧!’只做到了这一步,才能说他听到了政治的‘召唤’。”我想,王岳川教授便是听到了人的召唤,听到了国家、民族的召唤。所以他无怨无悔,仍然执著地在这个看起来已经自私自利的世界里,追问、呐喊!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真心适合想要速成的人。
  •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藝美學》課程參考。
  •     全面而易懂,诗意对人来说太重要了。
  •     莫名想起戴锦华真爱的刘再复《文学本体论》,也是缘分之醉。海明威喊活着比死困难得多,写作比活着更难。福楼拜苦这种工作真难!艺术!艺术!你究竟是什么魔鬼,要咀嚼我们的心血呢?为着什么呢?王岳川立足于古今中西美学现状,提艺术活感性的新本体论。在西方哲学王海德格尔一波下的哲学本体阐释诗学中援引中国中庸思想,思考中国当代的艺术本体论美学视域。以新批评细读法读《红楼梦》,以结构主义读《老人与海》,以现象学读《浮士德》,然后以古典意境论读《登高》,发掘境界说的世界哲学高度,最终以和融之,拓展了从有形到未形臻无形的君子境界。将艺术作品层次超越现代与后现代的一元论或泛元论,纳括科学的形式逻辑而一杯小酒下肚更进一层,导出言象意通纳的美学逻辑。生生之谓易且不断生成(Werden),人类学活动的新人境界回归我家园!
  •     术语真的多,比较基础。从方法论到本体论的转向。
  •       来自2006年2月16日《文艺报》
      
      本体追问与精神突围
      
      解 芳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了王岳川教授的《艺术本体论》。此书虽属谈哲理一类,却涉及现实生活之方方面面的问题。譬如现代艺术和人的生存方式,最能启发思考。所以书稿初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后在韩国新星发行,辗转十余年又应读者的要求,在中国社科出了修订版。此修订本比起原稿有了一些新的议论,大抵透露着王岳川教授对一个国家、民族真诚而深邃的热爱。三联的版本我读过。当时读来尝有一种好奇之心,懵懂而觉新鲜。现在相隔几年,其间又读了一些中学西学的书,再读中国社科的版本,便颇有感慨。
      读这本书,首先遭遇本体论问题。本体论的说法,最早是从西学而来。等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在中国形成一股研究热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当代中国学术上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的时代。因此,也是思想史上相对自由、民主,富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时代以前,是所谓梦魇的文革,人们有一种趋同的革命情怀,然而精神上却是自我封闭的。文革以后,新鲜而生动的感觉,似乎才又伸手可及了。所以在推介西方文化思想的进程里,中国人对重视存在本身的本体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事实上对本体的探讨,在人的一面,是何为生、何为死的追问,譬如自我的认识;在艺术的一面,则是意义与价值的求索,譬如自我的书写。艺术由人的感性而生,而人沉醉于艺术,等待着艺术唤醒死寂的灵魂,重新闪耀光芒。
      在《艺术本体论》里,王岳川教授谈论了几个时代以来艺术本体与人本体的关系。他说艺术深藏于人的历史,深藏于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境界里。艺术向人敞开真理,所以人不断地执著前行,心中回荡着一个伟大的声音。为何而存在?人热切思考与追问着生命,仿佛晨钟在寂寥的一隅敲打,在纷繁的艺术世界里响彻起来。这让我想起希腊神话里,那位有名的乐师和诗人俄尔普斯。俄尔普斯善良美丽的妻子因毒蛇叮螫而死。于是俄尔普斯向冥神哈迪斯哀求,哈迪斯答应了俄尔普斯,但告诫他在他把妻子带往人间的路上,不能回头。然而俄尔普斯是何等热望着妻子,似喜悦、又似恍惚地回头望了一眼。仅那一眼,善良美丽的妻子便倏然消失了。这好像艺术家追寻人生的美与善,然而这追寻总在宿命中,有时竟是以毁灭作代价的。
      所以艺术从模仿走向表现,又从内在形式走向外在环境。艺术是一条小径,也许花香满溢,也许莽榛蔓草、两边拥塞。然而终究把人引向一处真、善、美的远方。王岳川教授大抵以一种敏锐的直觉,认识到艺术求索的困境。作为一个运思者,他在他的一个时代里,细致考察了体验、创造、以及审美各方面问题,进而认为惟以交流、对话式的追问,方能走出迷雾。所以,他把那种既探究灵魂又注重现实的艺术活动价值论,当作新的本体论。由是,艺术和人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走向完全而彻底的同一心境。在这种心境底下,艺术使生命敞亮起来。
      不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关于本体论的讨论不再像以往那样蓬勃发展。以至于今日,愈发显得气象衰颓而不时兴了。这里面有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是经济上的变化。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在中国全面展开,并受到广泛认同。大多数中国人在商品市场的境遇中,体会到物质的愉悦。因此从前人的理想与激情,逐渐变成了个体的享乐与纵欲。艺术似乎从政治的牵系里独立出来,然而却落入了商业操作的泥潭。人们耽于日常化与琐碎化的歌舞升平,然而却驱逐了真的艺术与灵魂。另一面,全球化的力量不可小觑。西方消费主义的苍白、市民生活的平庸,毫不含糊而犹豫地在中国土地上滋长起来。大众传媒成为一种阴谋,它让罗兰•巴特说的那种后现代零度写作的白色怪物,在中国广袤的人群中散布开来。没有情感、冰冷而麻木。人们停止了价值的追寻,存在的意义便遭到瓦解。
      所以,看到《艺术本体论》的再版是令人欣慰的。尤其是王岳川教授新附了三篇文章。里面谈到重提本体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以及最重要的对新时代中国民族命运、文化精神的关注与呐喊。在王岳川教授看来,新的一个时代,人遗忘了对灵魂的追求,把视线移向身体,继而又沉沦于肉体的欢愉。人们不再进行有超验意义的理性思辨,而去谈论下半身的欲望。由是,肉体沉重而灵魂轻飘。文明和欲望、彻底的理性和彻底的非理性,仅取其一端,皆扭曲了人的本性。所以,王岳川教授以一句“极高明而道中庸”,勾勒了一处智慧之境。如此,人性得以复归。
      王岳川教授从追问走向呐喊。他在附文中谈到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他说,知识分子因其独特的学识与见地,而走在大众前面。所以,知识分子应是独立而自省,既有入世间之情怀,亦有超迈绝伦之气质。他们承载着良知,更肩负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一面是灵魂的拷问,另一面是现实的批判。但是今天,许多文人与传媒共谋、与名利合流。虽不及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广岛原子弹来得黑暗与让人恐惧。然而却以一种无限的张力,越过国家、语言的界限,用一种灰色的迷雾遮蔽了人曾经敞亮的灵魂,曾经难以遏止的渴望与想象。所以,王岳川教授默坐在星夜、亘长的孤寂中,呐喊着感召与思考的力度。
      最后,引一句马克思•韦伯的话。“一个人得确信,即使这个世界在他看来愚陋不堪,根本不值得他为之献身,他仍能无悔无怨;尽管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仍能够说:‘等着瞧吧!’只做到了这一步,才能说他听到了政治的‘召唤’。”我想,王岳川教授便是听到了人的召唤,听到了国家、民族的召唤。所以他无怨无悔,仍然执著地在这个看起来已经自私自利的世界里,追问、呐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