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经典百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老庄经典百句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546104140
作者:赵杏根
页数:293页

章节摘录

事物或者人,都没有不是作为其他事物或者其他人的“彼”而存在的,也没有不是作为自己的“此”而存在的。从“彼”的一方面看不到的,从“此”方面就能看到。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是随着“彼”的。这就是“彼”与“此”共生的道理。虽是如此,任何事物,刚发生就随即转向消歇,刚消歇却又随即转向发生;刚可以就随即转向不可以,刚不可以就随即转向可以;有因而认为是的,就有因而认为非的,有因而认为非的,就有因而认为是的。因此圣人不走所谓“彼此”、“是非”之类的思维之路,而是仔细观察事物的本来状态,这也是因顺自然。“此”也是“彼”,“彼”也是“此”。“彼”有“彼”的是非,“此”也有“此”的是非。果真还有“彼”和“此”吗?果真没有“彼”和“此”吗?“彼”和“此”都得不到它们各自的相对物,也就是不分“彼”和“此”,这就叫“道枢”,也就是道的关键之处。抓住了这个关键,就如进入了圆环的中心,来应对无穷的变化:无穷地肯定,无穷地否定。所以说,没有比用明净的心境去全面掌握事物的实际状况更好的方法了。名句全阅读任何人说的“自己”,在别人看来,就是“别人”。“彼”和“此”也是这样相对的。站在“此”的立场,从“此”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得到的结果,与站在“彼”的立场,从“彼”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相比,很可能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再加上,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世界上的各色各样的不同观点就更多了,而且,持某一观点的人,都有自己所是和自己所非。庄子所处的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就是这样的局面。其实,何止是“百家”呢?至于哪一家所持观点才是真理,到现在还无法确定,恐怕永远也无法确定。所以,庄子认为,“彼”、“此”分别消失之处,就是道的关键之处。分析问题从这里着手,就好像处于圆环的中心。圆心到圆周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是相同的,不分什么远近或者“彼”、“此”。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可以从容应付无穷的变化,根据变化,作无穷的肯定,或者无穷的否定。那么,“彼”和“此”分别消失的地方,也就是道的关键的地方,在何处呢?在客观事物原来的状态,我们在这里开始,全面地认识该事物。庄子认为,这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这当然是正确的。名句纵横谈从哲学的角度看,万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但是,万物都有个从渐变到突变、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是,庄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变”的一面,且强调“变”之迅速和不可测。“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中的“彼”与“此”,可以理解为事物之彼此、人物之彼此,也可以理解为时间方面的彼此,还可以理解为事物、人物和时间的结合,这就更加复杂了,是非就更加难以判断和把握了。实际上,是非肯定是有其稳定性的,在一定范围内,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可是,庄子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事物、人物评价及其标准的多元性和变化性,以及与此相应的把握是非的困难,由此表明,任何一种是非评价标准,也不是唯一的和不变的。那么,庄子为什么要强调事物、人物的变化性,和相应的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变化性呢?我们先来看看儒家的说法。孔子之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稳定的社会、政治和伦理的秩序,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对社会变革,他常常抱不以为然的态度。连一种叫“觚”的酒器变了式样,他也要哀叹:“觚不觚,觚哉!觚哉!”实际上就是哀叹社会的变革。《孟子?告子上》中,孟子认为“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并把“是非之心”当作所谓的“四端”之一。这“是非之心”,则是指一定的标准,一定之规,不会轻易改变的,也就是“公理”的意思。唐文治《孟子大义》卷六论“知我者其惟《春秋》乎”二句,更加明确地提出“公是公非”的概念:“世道之所以常存,人心之所以不泯者,是非而已矣。世治则是非与赏罚合而为一,世乱则是非与赏罚分而为二。至是非赏罚相背而驰,于是圣人者出,遂发明天下之公是公非,以行其私赏私罚之权。历代著作之儒,皆寓此志,不独《春秋》为然,惟《春秋》可为万世之标准尔。天下之乱,是非为先兆。……是非正则世道正,是非明则人心明。”可见儒家之说,与庄子之所说恰恰相反,儒家强调的是社会格局的稳定、评价标准的唯一性和稳定性。庄子和儒家之间,为什么会这样截然相反呢?儒家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来说话和思考的。统治者都希望稳定,维持既有的利益格局,这样能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和继续获得利益的权力和优势。同样,统治者也希望他们掌握的评价标准,也就是从他们的利益和角度出发的评价标准、是非标准,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成为“天下之公是公非”,以此来评价一切事物和人物,并认为这种是非标准为“万世之标准”,用以裁度一切,来维护他们统治者的种种利益。庄子是站在被统治者的立场上来说话的,他不维护当时的利益格局,且希望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他们可以在这种变化中改变自己的地位,多获取一些利益。因此,他强调“变”的一面。作为被统治者,他不满意统治者霸占裁决是非的话语权,希望能有自己的话语权,以谋求社会公正。因此,他超越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多变性,企图找到符合客观实际本身的评价标准。

前言

古代的科举,就是文官考试,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看看写古代科举考试的小说和笔记,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中,立志为社稷苍生建功立业的能有多少?拆穿西洋镜,还不是因为在古代所有的职业中,当官的待遇最为优厚?明朝的权奸严嵩、魏忠贤,都有惊人的财产。清朝的权奸和砷倒台,当时有“和坤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这些人成为巨富,那是巧取豪夺来的,暂且不论。即使一般官员,收入也是很高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清的知府,多少万呢?有这么高的待遇,当然就有吸引力,科举场上读书人拼命相争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如果当官的待遇在社会平均线上下,怎么还会有这样的竞争呢?如果把科学家的待遇提到和官员的一样高,大家争相从事科学研究,那么,我国也不会在1840年以后的若干年中吃洋人的苦头了,今天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不尚贤,使民不争”,也许太过。如果确实是贤者,“尚”也是应该的。可是,所“尚”的那些人当中,贪官污吏、大奸大恶、卖国贼也有一定的数量,看看史书中的《奸臣传》《佞倬传》之类,就可以知道了;这暂且不论,官员中碌碌无能的平庸之辈,是绝大多数。《儒林外史》中的周进、范进、高翰林之类,能指望他们为社稷苍生建功立业么?如果尚这些“贤”,也尚得实在太冤枉了。其他“尚贤”的现象还多着呢。各种评奖评优,五花八门。所有这些评选,且不说评选出来的所谓“优秀者”有多少名副其实,单说人们为评上这些名号而竞争之激烈,所使用手段之多种多样,连我们局外人都知道。可是,这些评选,对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究竟起了多少作用呢?是利大于弊,还是相反?

书籍目录

前言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功成而弗居3.不尚贤,使民不争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5.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6.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7.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8.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9.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2.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13.知其雄,守其雌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7.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1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20.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21.以正治国/以无事取天下  2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3.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2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6.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27.抗兵相若,哀者胜矣28.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9.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  30.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天网恢恢,疏而不失3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32.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3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3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6.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7.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8.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39.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j并游觥,则所用之异也40.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41.朝三而暮四  42.南面而不释然43.吾有待而然者44.庄周梦为胡蝶4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46.以无厚入有问  47.十步一啄,百步一饮48.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49.德荡乎名,知出乎争50.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51.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52.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5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54.天无私覆,地无私载55.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56.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57.盗亦有道5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59.物而不物,故能物物60.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6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62.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63.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64.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65.见笑于大方之家66.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生而不说,死而不祸67.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狴,言殊技也68.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69.宁生而曳尾涂中70.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7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72.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7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74.凡外重者内拙75.视其后者而鞭之76.忘是非,心之适也77.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78.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79.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8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81.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82.(道)无所不在83.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84.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85.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86.匠石运斤成风87.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88.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89.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日蛮氏90.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91.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92.儒以《诗》、《礼》发冢93.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94.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95.学道而不能行谓之病  96.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97.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98.所治愈下,得车愈多99.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100.千金之珠

编辑推荐

《老庄经典百句》是中华典籍经典百句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老庄经典百句》是这样撰写的:编者先在《老子》和《庄子》中选定一百句名句。这一百句名句的选择标准是:有名并且常为人引用的;能表现老子或者庄子重要思想的;与常用的成语、典故有关的。然后,依照黄山书社所给的体例撰写。其中“名句全掌握”,主要是把“名句的来历”那段文字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名句全阅读”主要是结合老子或者庄子思想的整体和当时的社会来阐述其意蕴;“名句纵横谈”则是编者结合古今中外的有关事例或者言论等来展开对名句意蕴的论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图书封面


 老庄经典百句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个人很喜欢老庄啊。在学校图书馆看到的,翻了翻,觉得很不错,适合学习古典文化用,不过比起那些慢慢古典情系列的恐怕要枯燥不少。但是比那些有依据有营养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