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读本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福柯读本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301163375
作者:[法]米歇尔·福柯 著,汪民安 主编
页数:366页

章节摘录

  或许,在我们的文化中,性的重要性,以及自萨德以来它总是与语言的重要决策关联在一起这样一个事实,都来自这种对应,而这对应又将之与上帝之死相关联。当然无需将上帝之死理解为上帝在历史领域的终结,也无需理解为对他之不存在的最后宣布,而应理解为,这是我们经验的当下一常态空间。由于上帝之死为我们去掉了一个无限存在物的限制,因而产生了一种经验,在这种经验中,再无任何东西可宣告存在的外在性,因此便产生了一个内在性和自我主宰的经验。但这样一个由上帝之死而构成其爆炸性现实的经验,也敞开了自己的秘密并加以澄清,这便是它自己的内在限度,界限的无界限领域,以及那些过分行为的空洞性,其空洞性就在于,它在其中消耗了自我,但发现它其实在那里是缺失的。在这种意义上,内在经验,自始至终,都是对一种不可能性的体验(这不可能性既指我们所体验的东西,又指那构成这种体验的东西)。上帝之死不仅只是一个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形成当代经验的“事件”,它还在继续无限地追踪它伟大轮廓的痕迹。  巴塔耶完美地意识到了上帝之死给思想所带来的种种可能性,以及它扰乱思想的种种不可能性。上帝之死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不是对他之不存在的震惊认识和将他灭掉的行为之间的奇特关联?但是如果上帝本来就不存在,灭掉他,灭掉那从来就没存在过的上帝,又有何意义?或许这就意味着灭掉上帝,这既是因为他本来就不存在,也是因为要确保他今后也将不存在——这当然是个好笑的原因:灭掉上帝,以便把生活从由上帝存在而设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但也是把生活带回到那些被这无限存在所取消的限制中去——以此作为一种牺牲;灭掉上帝,以便把他还原为乌有,同时又在一个亮得如同一个在场的光焰中心展现其存在——这是因为狂喜;灭掉上帝,以便让语言迷失在一个震耳欲聋的夜晚,而因此必然使他(上帝)出血,直至他发出“一个巨大的迷失在无尽沉默中的哈利路亚”——这是交流。上帝之死并没有为我们恢复一个受到限制的、实证主义的世界,而是恢复了一个由经验而揭示出其各种限制的世界,这个世界被那僭越它的过分行为既制造又拆解。

前言

  福柯广为人知的三部著作《古典时代的疯癫史》、《词与物》和《规训与惩罚》讲述的历史时段大致相同:基本上都是从文艺复兴到18、19世纪的现代时期。但是这些历史的主角不一样。《古典时代的疯癫史》讲述的是疯癫(疯人)的历史;《词与物》讲述的是人文科学的历史;《规训与惩罚》讲述的是惩罚和监狱的历史。这三个不相关的主题在同一个历史维度内平行展开。为什么要讲述这些从未被人讲过的沉默的历史?就是为了探索一种“现代主体的谱系学”。因为,正是在疯癫史、惩罚史和人文科学的历史中,今天日渐清晰的人的形象和主体形象缓缓浮现。福柯以权力理论闻名于世,但是,他“研究的总的主题,不是权力,而是主体”。即,主体是如何形成的?也就是说,历史上到底出现了多少种权力技术和知识来塑造主体?有多少种模式来塑造主体?欧洲两千多年的文化发明了哪些权力技术和权力/知识,从而塑造出今天的主体和主体经验?福柯的著作,就是对历史中各种塑造主体的权力/知识模式的考究。总的来说,这样的问题可以归之于尼采式的道德谱系学的范畴,即现代人是如何被塑造成型。但是,福柯无疑比尼采探讨的领域更为宽广、具体和细致。  由于福柯探讨的是主体的塑形,因此,只有在和主体相关联,只有在锻造主体的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福柯的权力和权力/知识。权力/知识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对子:知识被权力生产出来,随即它又产生权力功能,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权力。知识和权力构成管理和控制的两位一体,对主体进行塑造成形。就权力/知识而言,福柯有时候将主体塑造的重心放在权力方面,有时候又放在知识方面。

内容概要

福柯(1926-1984)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在当代学院中的地位无人能及。福柯试图向人们表明,现代主体是如何在历史过程中逐渐获得今日的形象。对现代主体的所作的谱系学探究,使得西方的历史和文化道路以一种我们不熟悉但又是令人惊异的方式铺展开来。他的著作也由此对哲学、社会学、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改变了这些学科的既定面貌。这个读本精选了福柯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论文二十四篇(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翻译成中文出版),可以清晰地看出福柯的思想轨迹。

书籍目录

编者前言
通往无限的语言
僭越序言
外界思想
论科学的考古学
法兰西学院候选陈述
思想系统史
18世纪的健康政治
声名狼藉者的生活
危险的个体
什么是批判?
安全机制、空间与环境
生命政治的诞生
自由主义的治理艺术
全体与单一:论政治理性批判
对活人的治理
主体性和真理
友谊作为生活方式
自我技术
个体的政治技术
主体和权力
论伦理学的谱系学:研究进展一览
安全的危险
自我书写
自我关注的伦理学是一种自由实践

作者简介

福柯(1926—1984)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在当代学院中的地位无人能及。福柯试图向人们表明,现代主体是如何在历史过程中逐渐获得今日的形象的。对现代主体所作的谱系学探究,使得西方的历史和文化道路以一种我们不熟悉但又是令人惊异的方式铺展开来。他的著作也由此对哲学、社会学、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改变了这些学科的既定面貌。这个读本精选了福柯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论文二十四篇(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翻译成中文出版),可以清晰地看出福柯的思想轨迹。

图书封面


 福柯读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可以想象人的死亡,是否也可以想象语言的死亡?就像蒲公英或任何一种自然事物,是否可以猜想语言同样惧怕毁灭而具有繁殖与遗传的本能?但语言的繁殖需要一个特殊媒介——即人类。通过人类的思考、言谈、写作,语言不断地复制自身——福柯借用了博尔赫斯的“镜子”比喻——称语言面对死亡为自己竖立起无穷无尽的镜子,在这些镜子的反射中层出不穷而推迟永恒的终结。每一个人的言谈相对于另一个人都形成了一个类比空间,每一种言谈都是语言为自己树立的一面返身之镜,这些言谈的交互中语言通过差异照亮自己,在差异中潺流着它柔韧不息的生命。因此每一种话语都在呈现语言自身,每一种话语不指向事物而指向流淌在传统中的言谈方式。那么,在那些有着强力的意指功能的话语案例中就出现了矛盾。就拿福柯的例子“惊悚小说”来说——在这类言语实践中语言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或目标,为了如真似幻地接近某种“事实”而似乎抹去了自己,心甘情愿地成为表意的工具——为了效果而无尽透支。但语言最吸引人的不正是此种富于戏剧性的,强大的表意功能吗?看似奴性的语言实际上正是用顺从之态引诱人们不断地使用它,而它借此占据人类思想的领地,赋予书写一种华丽的死亡风格。言谈与写作的主体并非创造了语言,而是首先被语言创造。这就说明了为何一般的诗人只能拥有某一种即便独特但也很快熟烂的风格。因为所谓的“风格”是语言与主体性碰撞之时产生的照亮思维暗夜的刹那电光,是在主体被语言控制的瞬间产生的某种持久的化合反应。由于主体是某种趋于怠惰之物,这种反应很难重复发生并产生不同的结果。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在和语言的对抗中占据些许主动,他们能够摆脱主体的盲目与惰性而争取到更丰富的写作方式。莎士比亚是此种天才之一,奇情异想的幻想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是另一个。突破言语的界限就等于突破主体性,就等于对自我的僭越。然而一次僭越的完成必然形成新的界限,于是僭越本身变成了自我否定的,无限的活动。意义不在于超越某个领域之后获得怎样的外在空间,而在于一种活跃的对抗与出新,也就是那些伟大的语言天才用以激活语言的化合反应的能力。僭越意味着对规范、权利、静态的反抗,僭越的生活就意味着无拘束的,多样的,动态的生活。莎士比亚在人物塑造中不断僭越灵魂,佩索阿则在写作风格与思维方式上无休止地涉险。个体与语言的关系才是真正值得创造之物。普通人自信而无知地认为可以随心所欲支配语言,实际却大为所限;少数人意识到语言狡黠温厚的暴君性格,在可能的范围内不断探寻言语的界限,却难免不自我重复;只有极少的人或者能看清语言的本质并使语言揭开自己的面目,或者与其进行一场永恒的嬉戏与角力,在通向死亡的交相辉映的道路上不断越界,直到失却自身与言语融为一体。费尔南多•佩索阿创造了一种新的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他模仿语言。他模仿语言无休止的繁殖与僭越,他竖立起类比的言语之镜,为他们命名并记录它们之间可能的反射与折射关系。他的写作既与语言平行,又是对语言过程的暴露和戏仿,此外,它们还构成了20世纪最令人惊讶的幻想文学的星云。(不敢班门弄虎,只是一点点胡思乱想……^&^)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从图书馆借的,反复翻阅了几下,发现论文式的文章真不适合我看。我喜欢的是周国平式的偏心灵鸡汤式的散文,主题贴近生活,容易入手。编者说“看出福柯的思想轨迹”,这就难为我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不是研究者。本书没读完读懂,但仍然标记之。
  •     自动解锁
  •     最能得《自我书写》与《声名狼藉的小人物》两篇。不敢言入门……
  •     开始学习福柯了,福柯值得研究。。。福柯为自己塑形。。。
  •     晦涩
  •     如果没空看大部头,这部上手不错,选的文章很全面,很有启发。
  •     翻译的相当华丽,和主题解释学的翻译比,后者简直是大脑榨汁机
  •     对语言部分的描写特别喜欢
  •     还是在国图读的,断断续续的一直没有读完,只觉得头紧紧的,这大概就是智商不够用的表现。无限的无限之处。
  •     福柯的早起文論,密閉空間内,在其中有被完全包裹的一面鏡子,不斷反射著包裹的東西,產生了一個無止盡的循環,以及無盡的指向自身,由此而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抗拒死亡和消解的容器。
  •     彻底放弃了,以我现在的水平放慢速度也只能勉强懂六成。可能是我现在的智识能力literally不够啊......好难过,我要出去喝点酒......
  •     整个因小失大,实在来不及细读,诸多精彩部分留待日后重新看,无论作为同性恋者或抵抗学术的谱系学梳理者,福柯对权力的通透及最终回归主体的潇洒已然成为一种不应该被膜拜的但事实上已经成为范式的典型
  •     读了前一小部分
  •     这不是常见的选读本之类,而是福柯发表的演说和论文。。。。
  •     两个月
  •     翻译差
  •     遗憾之处在于,汪民安怎么不选福柯的《历史谱系学》?
  •     必须收藏的一本书。
  •     挺好看的,除了文学评论电波都还算对的上
  •     翻译生涩,有时间反思,写下来,并进行推理,才可以变成自己知识。有可能消化。知识就是前因后果,秩序。权利是人追求的目的
  •     访谈选得好。
  •     四星和五星之间,语言和犯罪的问题非常有趣,略过了所有生命政治的段落,这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很利于一下子抓住对于我来说福柯最重要的观点。主体和真理游戏之间的关系,不论是语言还是疯癫还是自我技术自我关注,各种权利关系中落叶归根,回到的都是“以何种方式,获得相应的自我认知作为补偿”,到“让自由成为你的基本原则”——从希腊到基督教,本书作为一个引子,很多东西都只展示了思路,未能真正铺展开真正有力量的观点论证和结论。他从未放弃普遍哲学的立场,一方面又紧盯现时代的问题,真是令人钦佩。语言的两篇,声名狼藉者的生活,危险的个体,自我书写。寒假细读福柯。
  •     没找到三部曲和《性经验史》,福柯热可算亲身感受到了,不过意外的是找到的这本很适合做入门读物。收录了福柯访谈录、演讲稿和序文,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由于能力不足,只选读了几篇。其他入门可以选择李银河《福柯与性》以及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
  •     读过《什么是批判》,《生命狼藉者的生活》
  •     4/11《声明狼藉者的生活》和《自我书写》《友谊作为生活方式》是印象较深的。好些篇目没读进去。最后福柯还是回到了古希腊!不错,正是与我切身相关的。区分了权力关系和宰制。自我关注伦理让我屡屡想到孔孟。论权力分析的三个层面(策略、技巧、宰制状态)时想到了法家,是时候读一读了。
  •     早期的还看到懂 中期之后的就不行了 应该多充点电了
  •     福柯,毋庸置疑,一个智者,一个虔诚而谨慎多思的人,现当代学者中少数能身后留好名的人,他一身著作浩繁,值得有兴趣的朋友细读,边读边思考.读,头脑清醒的时候去读
  •     发现最喜欢的还是福柯关于布朗肖和巴塔耶的那三篇东西
  •     囫囵吞枣过了一遍~
  •     福柯是对现代社会的质疑者,现代文化是一种话语权力结构,现代政治与人际交往是一种人性规训机制。人类的引以为傲的理性恰恰是人性的囚笼,是病态与罪的根源。而人的个体生存,真理追求,都只能……待解答
  •     因图索骥。
  •     读的云里雾里。。抽空好好重读
  •     实在是很难读。。。费了N多精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