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与绵延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差异与绵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
ISBN:9787010063164
作者:王理平
页数:483页

书籍目录

序 引言 柏格森:风格与命运   一 Berg/son:反抗者之子   二 一种哲学的奇特命运   三 风格   四 “我没有体系”   五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六 新的命运??在20世纪的哲学地图上:“我完全避免了德国文化的影响”   七 理解柏格森哲学及其当代命运:“诞生着的柏格森”  上部 绵延之发现   第一章 意识的直接材料     第一节 意识与柏格森主义的诞生       一 作为科学的哲学       二 哲学和它的对象       三 意识??哲学??自我       四 一种源初的融合     第二节 意识与绵延       一 强度的意义(数量与性质)       二 多样性与绵延       三 作为直接材料表现之自由       四 直接材料:我思,故我绵延 中部 世界之奠基   第二章 虚无与存在     第一节 世界之奠基     第二节 世界的直接材料       一 世界与物象       二 世界与绵延     第三节 反对虚无       一 世界之存在       二 作为存在幽灵的虚无       三 世界存在??肉身??奠基   第三章 同一与差异     第一节 从“一与多”到“差异”       一 “一与多”       二 柏格森的“多”       三 超越一与多:差异的出场     第二节 差异与记忆??本体论       一 两种记忆       二 记忆:双重运动       三 本体论:记忆之存在     第三节 世界奠基的完成       一 绵延的发现       二 世界绵延与奠基       三 本体论 下部 绵延之思   第四章 绵延地思     第一节 时间       一 物的时间??钟表时间       二 记忆的时间       三 生命与宇宙的时间     第二节 直觉       一 直觉的“诞生”       二 直觉:回到经验的起源       三 直觉与形而上学:扭转思维之方向     第三节 生命       一 生命与存在       二 生命与意识       三 生命冲动       四 创造与相对虚无     第四节 自由       一 自由行动       二 自由与良知       三 人:生命与自由       四 人之命运:封闭与开放 结论:存在的呐喊   一 第一种呐喊   二 第二种呐喊   三 第三种呐喊 参考文献 谢辞

作者简介

本套丛书论涉主题主要围绕法国哲学展开,部分地涉及到具有哲学深度的文化研究。法兰西哲学既不同于盎格鲁----萨克逊的经验主义传统,也有别于德意志的先验主义传统,她让我们从哲学的玄思中也能够体味到文学艺术所具有密切:许多哲学大师都在文学艺术方面成就卓著,而繁荣的文学艺术又为法国哲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法国哲学源于笛卡尔以法语作品《方法谈》回应蒙田的《散文集》,而笛卡尔同时也被认为是西方整个现代哲学之父。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了解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为代表的17世纪“大理性主义”,就无法了解西方哲学从早期现代哲学到后期现代哲学再到后现代哲学的历史进程。法国18世纪的启蒙哲学、19世纪的诸多哲学流派都在西方哲学史上有其独特地位。20世纪的法国现象学--存在主义运动、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运动则把法兰西的感性哲学提升为了世界哲学的主导潮流之一。

图书封面


 差异与绵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昨天我拿到此书,从头到尾迅速浏览一遍。随后给浙大哲学系办打了电话,问得作者王理平先生的电话号码。可是,我这两天连着打了N多次,电话无法接通。行内的人士,我打算私下交流,在文献上互通有无。在与王先生本人沟通并了解情况之前,我不愿对作者妄加评述。但,我认为此书是截止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本在我眼里还算是合格的柏格森主意的介绍书籍。在内容上,涵盖的面比较广,应该写到了的地方都写到了;但,本不应该写的东西,也写了。比如,“哲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柏格森本人没有说过这句话,原话是“哲学是一门最严谨的学科”(这是他高中毕业时说的话)。如此,通篇文章的立意就有些问题了:这,不像是站在生命哲学的立场上对柏格森的解读,而更像是站在现象学的立场上的解读、站在胡塞尔的另一面对柏格森的解读。至少,在内容上会向这个错误的方向偏重。从标题可以看出,王先生熟读德勒兹的那本《柏格森主义》。德勒兹就是按照一种差异的辩证法去解读柏格森的,在那本书里面,德勒兹还经常提到的一个人就是柏拉图,然而,在王先生的那本书中,却很少提到柏拉图。这就是科学倾向解读柏格森的后果,这也是我以前受科学主义这个时代思潮误导,对柏格森曾经一度误解。对柏格森的解读有很多,德勒兹的“差异”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有当今北德州大学哲学系的思想家彼得冈特,他对柏格森的解读是深受过程哲学影响的,强调整体。在法国对柏格森的研究,由于我不熟悉,所以在此不妄加揣测。 但,所有对柏格森的解读中,我的归结是:柏格森的哲学有二元论的倾向,但是还没有达到二元论的地步。这一点,本书的内容写的比较恰当。尽管有评论说该书写的比较“混沌”,但是联系后来普利高金的耗散结构理论,不难看出这种混沌有他的道理。另外,我特意注意了一下王先生写这本书选取的参考文献。一部分是柏格森的原稿,这个没话说;另一部分是二战后关于柏格森的书,这些内容则是值得争议。对二战以后对柏格森的解读的这些书(包括本书),严格地说,我的态度基本上是否定的,因为那些书根本难以回到20世纪初由詹姆斯、柏格森、席勒、舍勒这些生命哲学家开启他们哲学探索那个年代的历史语境。我的立场是,应该从整个生命哲学的思潮入手,整体把握。其实,那个年代有很多关于柏格森的书籍,不仅仅是当时致力于生命哲学的哲学学者们,甚至包括当时知名的女数学家科拉威廉姆斯和物理学家奥利弗洛奇这样的科学家也写了关于柏格森的书。后来的这些书,大多含有作者的主观意图,至少在立场上很难说他们和生命哲学是相同的,别看指导王先生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些教授是巴黎高师的,说他们理解柏格森,我也不相信。另外,令我疑惑事情还有一件。这是百年前生命哲学的疑案:为什么当时的生命哲学家没有团结在一起?据我所知,当年只有詹姆斯在积极地做这件事情(可以在詹姆斯书信选中查到),但柏格森和席勒二人,并没有响应什么,直到后来舍勒的英年早逝,这股生命哲学的浪潮基本上断流了。不否认连续的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但我想这还不是全部。对柏格森的解读失误,我想德勒兹、冈特和法国的那些学者们的责任应该更大一些。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和生命哲学发展脉络的清晰程度上,写出一本介绍柏格森的书,而不受主流影响,不至于犯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罗素等人那种严重歪曲的错误,已经相当难得。尽管有的地方矫枉过正,但对于当今人们认清20世纪哲学主流思潮的弊端,重新认识柏格森的思想也是有很大的益处的。我和王先生站在类似的位置上,作为研究柏格森的同行,深知写出一本介绍柏格森思想的书籍的难度。王先生是一个不错的青年学者,他克服了很多困难,我应该站在这个位置上,对他表示感谢!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国内介绍西方哲学的书好的很少。这本还算可以,不过深入分析不多。直接看柏格森的书更好。
  •     比较仔细的看了上部和下部,中部没看。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倒是对俺启发很大;愈发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那些不懂法语也来做柏格森的人真是荒唐
  •     书本身写的不错,可以结合原著一起看,加深理解
  •     柏格森哲学的某些方面似乎与中国道家哲学有许多相似性,而关于“La Durée”和“ les durées”的论述更让人想到“诸法因缘生”之类的佛家话语,至于对“虚无”的廓清更体现出一份浓郁的东方哲学的气息——也许这正是前工业文明时期的思想与工业文明之后的思想暗暗相合的所在吧。可能由于年轻的缘故,有的地方作者的解释稍显简单,而情绪也过于激动,但或许这就是年轻的好处吧。
  •     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了解柏格森哲学很有帮助。是一本不错的学术著作,印刷质量也很好。大家可以放心购买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
  •     混乱
  •     虽然真的很难进入。
  •     自己导师的书,看得真给力。
  •     解读的很好!
  •     国内目前进入柏格森哲学最好也是唯一的二手文献。
  •     虽不是多么好,但国内研究柏格森哲学的毕竟不多,可以作参考看看
  •     我打的是三星,加一星算是感情价。
  •     绵延就是时间,亦是伯格森的“存在”论。
  •     高中时在图书大厦读过一晚。
  •     ??
  •     本书对理解柏格森的思想有一定的帮助,读起来不费劲。
  •     绝对好书啊
  •     除了蚂蚁、蜜蜂和柏格森,在直觉方面最擅长的还有王理平。可惜,他的直觉在其著作中并没有表现出“创造”的真谛。
  •     书的质量很好,送货的速度也很快*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