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视域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公共性视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010076560
作者:贾英健
页数:384页

章节摘录

成贯穿马克思毕生思想发展的一个中心视界。”三、马克思交往实践的公共性意蕴马克思交往实践观不仅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共交往问题,而且在西方哲学史上也首开从交往实践出发来把握人类公共性本质的先例。纵观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会清楚地看到,从哲学研究的范式上看,西方哲学曾经出现过两次大的转向。一是主体性的转向,它是由欧洲近代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说开启的,从康德经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费尔巴哈,构成了这种主体性哲学的典范。这种转向把人们的视界从本体论上的喋喋不休,转移到以讲求精密科学的认识论为致思取向的哲学立场上来,这是一种从客体论向人本论的转向。近代认识论传统,坚持的是一种理论哲学的理路,它以主客体二元分立为前提,以反思的意识为基础,把人的认识活动看作是一种纯粹理智的活动,探寻对知识的绝对性真理的理解。也就是说,在西方近代哲学那里,它们所面对的认识的对象世界是一个理论化了的高度抽象化和概念化的世界,它完全没有注意到作为理论之前概念的那个生活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活动对于这种理论认识的基础性作用。正因为如此,这种哲学发展的前景便是一种对其的否定性超越。而与该哲学相对立的,则是以生活世界为基础的哲学理路,这是一种主体间性的转向与语言学的转向。这种哲学强调的是一种生活哲学的理路,它以解决近代认识论造成的主客二分的对立为前提,以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把人的认识活动看作是一种基于实践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理论认识活动,探寻主客统一的客观现实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转向与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和交往理论的兴起是一脉相承的。

前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问题在今天已成为学界讨论的中心论题。究竟如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其在当代的发展,人们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和看法。这其中既有主张进行文本解读的“语境回归派”,也有主张整合中、西、马的“对话比较派”,还有主张从实践出发的“问题解读派”。就前两种观点来说,它们比较侧重于对中、西、马文本的深度解读,并试图通过这种解读再现马克思的“新”形象,为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提供较为坚实的文献基础。但是,它们的不足在于:对思想史的深度挖掘和对现实问题认识的相对弱化,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批判立场和对现实的非建设性对话态度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其无法为如何使马克思走向现时代提供更多的理论论证。实际上,在今天我们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真正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的对话。问题是与什么对象对话,是理论还是现实,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而对这些问题的发问最终又要归结到我们要真正吸收那些对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道路有用的方法和思想资源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比较倾向于第三种观点。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它所关注的是人的生活世界问题,它是在实践过程中生成的,在其概念体系的背后,涌动着时代、现实和历史的运动过程。

后记

《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由我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反复修改而成。从选题立意、编写提纲、写成初稿到最后定稿,都是在导师李景源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2003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毕业,随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这是我人生成长中的一次正确选择。在自己的学术经历中,能够有幸到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这样一个大家云集的智慧天地,拜师于仰慕已久的李景源先生,实感万分荣幸。几年来,先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一直关心着我的研究报告写作和进展情况,并对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每次聆听先生的点拨和指导,都总是感到恰如其分、受益匪浅。先生不仅一直关心着我的学术成长,而且也十分关心我的生活、工作等,经常向我传授治学与做人之道,诸多教诲使我受益终生。在此,我首先要感谢的是导师李景源研究员。

内容概要

贾英健,山东金乡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为山东省委党校哲学部教授、“泰山学者”团队学术骨干,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哲学一人的哲学、价值与文化等。出版专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等2部,合著《经济全球

书籍目录

序导言 公共性:马克思哲学解读的当代视域  一、解读马克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重要话题  二、公共性:马克思哲学的出场语境及其当代凸显  三、马克思哲学的公共性研究:主要进路  四、马克思哲学的公共性研究:存在问题  五、马克思哲学的公共性研究:主旨、方法和创新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以前的公共性传统  第一节  西方哲学史中的公共性    一、本体论哲学的公共性承诺    二、主体性哲学的公共性论证  第二节  传统人性论的公共性诉求及其实质    第三节 理性的传统及其局限    一、从客观理性到主观理性的争论    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    三、普遍理性与特殊理性的矛盾  第四节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矛盾      一、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同一    二、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第二章 回到公共的生活世界: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视界  第一节  回到生活世界的开启  第二节  现实生活世界的公共性解释原则      一、现实生活世界是人的感性活动的世界    二、现实生活世界的公共性特性  第三节  生活世界之公共合理性    一、异化生活:现实生活世界的“非现实性”批判    二、理论批判:马克思对前人异化理论的批判性超越      三、走进合理性的公共生活世界第三章  “改变世界”的公共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第一节  传统哲学的实践理解与马克思新实践观的诞生    一、古希腊时期的实践观点    二、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实践观念    三、马克思新实践哲学的崛起    四、马克思的公共实践观  第二节  交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公共性之重要维度    一、从实践到关系:马克思实践观的深层跃迁    二、交往实践观: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重要维度    三、马克思交往实践的公共性意蕴    第三节  “改变世界”的公共理想和价值主体的发现    一、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公共理想    二、对传统人类理想模式的批判与超越    三、人类公共理想的实践阐释    四、人类公共理想的实践主体的发现  第四章 “公共人”的终极关怀:马克思哲学的人本立场第五章 社会共同体价值本位的公共性理念: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新质第六章 历史的公共性与公共性的历史: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发生学视界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阐述了马克思哲学以前的公共传统回到公共的生活世界: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视界“改变世界”的公共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公共人”的终极关怀马克思哲学的人本立场社会共同体价值本位的公共性理念: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新质历史的公共性与公共性的历史,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发生学视界。

作者简介

《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从公共性这个新的研究视域入手,通过对马克思之前已有的公共性资源进行历史梳理,围绕马克思哲学所开启的生活世界这一公共性平台,着重从实践、人、社会、历史等四个方面揭示了马克思哲学中蕴含的公共性维度,以及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新哲学所具有的唯物主义的公共性新质,并对其历史意义和当代意义阐发了自己的看法。公共性是人类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突显出来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而且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现时代的突出论题。《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使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在公共性视域中得到彰显,对我们在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公共性视域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马克思主义需要更多的新解,以便让我们更多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公共性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部分
  •     书之前度过,内容很好。
  •     推荐阅读,不错的书籍推荐阅读,不错的书籍
  •     公共性问题近几年炒得很热,但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到底有什么地位或者根据?这是一个至今仍然悬而未解的问题。读了贾熊兄的书,才知道马克思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公共性思想,而且公共性思想也能够成为解读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方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