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知自由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让良知自由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9-1
ISBN:9787101088069
作者:赵柏田
页数:20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那张雨中的脸,到了我生命的临终一刻还会再想起。一次又一次,想起这张不再在这个世界存在的脸,想起那脸上的忧伤和阴郁,那种劫数将尽的张皇,我就仿佛看见了未来岁月里自己的脸。这种经验使我坚信,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通过一张陌生人的脸,甚至一头牲畜,一棵树,我们都会与过去或未来的自己相遇。 南方的山野,一过黄昏,天就暗得飞快,雨天尤甚。是秋天了,山道旁已见木叶纷飞,那黄蝴蝶一般的落叶,它们徐缓的落势仿佛对这个世界还充满着无尽的留恋。这僻远之地的驿站,一整天里除了一个商队,再也没有一匹马经过。百无聊赖地听着冷雨敲窗,我不无伤感地想到,又一天就要滑落了,过往的时间就要像落叶一样堆满我们的身后,直至湮灭我们的呼吸。 就在这样一个蛮荒之地的黄昏,那个男子进到了我眼里。准确地说,他们是三个人。透过驿站院子的篱笆,这三个小黑点转过一个山角,顺着驿路慢慢走近了。中间一个年长,走得有些踉跄,边上搀扶着他的两个年齿小些的,看样子是他的仆人或者子侄辈。那男子脸上不加掩饰的悲哀和沉郁一下就击中了我。我还发现他的脸是青色的,只有垂死之人才会有的那种青。 从他们的衣着和神情我一眼就可以断定,他们不是土著,而是来自北方中原一带。万里投荒所为何?就像我三年前从帝国的京城放逐到此一样,这个看上去要比我大上一轮的来自中原的男子(我猜想他是一个级别不会太高的下级官吏)又是遭受了什么不走运的事呢? 这就是我与他——一个我连名字都不知道的放逐官员——的惟一的交往:我透过驿站院子里的篱笆墙望了他一眼。就一眼。我看着他,他也看着我,他的眼是茫然的,空空的,那种没有了生气的空。我那时当然不知道,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他,要不然,我怎么着也要把他拉进驿站,让他用温水烫脚洗尘,喝一盅土法烧制的辛辣的苞谷酒祛祛身上的寒气。 作为一个政府驿站的负责人员——我的官职是龙场驿的驿丞——如果他提出下榻在此我是断断没有理由拒绝的,因为我的工作职责就是照料往来的行客,为他们提供服务。但这个可怜的人可能是碍着自己的待罪之身,竟然在我的注视下走过驿站大门。就在我片刻的犹豫之际,他已经走过驿站,投宿到了对面不远处的一户土著人家。 现在你们已经知道,正是因为我那天的片刻犹豫,没有出门去挽留他,使得这个北来的行客生命中最后一个晚上被迫在一户苗家度过。在这一点上我承认我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可是……可是即便我留宿了他,我能改变他走向终焉的命运吗?太多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命若琴弦,生如蝼蚁,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预先知道死亡这只独角兽会在何处跳将出来,掳走我们的生命就像摘下树上的一枚叶子。我这么说是在为自己开脱吗? 本来那天晚上我是想去看望那三个中原人的。离京三年,音讯阻隔,北方中原对我来说已如另一个星球一般遥远。有客远来,坐谈帝京旧事风物,在这荒蛮之地也不失为一桩难得的赏心乐事。

名人推荐

听着王阳明操持着现代汉语喃喃自语,借阳明先生的句式:便知传统,不在尔心之外。 ——书评人 张念 以第一人称写来,文笔清新优美,思维跨越时空,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当当网读者 xiangdangreai 我觉得赵柏田的风格有些像茨威格。看看人家的东西,真是惭愧了我辈修史习史之人。 ——豆瓣网读者 wangtia

后记

几年前,台湾的一群心学弟子,学明人讲会,拿拙著《王阳明自画像》说事,讨论经验、想象、世界本体与道德修持诸命题。其心也诚,其言也谨,看了真让人慨叹吾道不孤。我想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一“说部”人手,不外是想从“想象”去发现“真实”。我很高兴他们把我笔下的王阳明当成“真的”阳明先生去感受:“如果我们不断在说万物一体,却不知道万物一体的感觉与呈现是什么,这本书起码做了一个不错的示范。”    “世界如此荒凉,只能培养一颗寂寞的心。在如此贫乏的时代,在如此贫瘠的山岩上,我却开出了一树好花。”2005年,当我借由《传习录》中的一则本事,让这个十六世纪的哲学家这般开口说话,事实上是在进入一场叙事的冒险。前行途中我时时感到,历史与文学的这块中间地带是如此广漠,又是如此荒凉贫瘠。回视这本小书的写作,既是与陈腐的历史观念的较量,也是与自身意志力的较量。当我走过幽长的叙事隧道迎来前面的光亮,也是对主人公“致良知”的一次自我体证吧。    不同于尤瑟纳尔让古罗马皇帝哈德良在人生暮年回忆他一生的编年史,《让良知自由:王阳明白画像》让主人公在生命中的一些重要时刻自我审视、叙说往事。对应于全书四个章节,这些叙述的时间节点分别为:正德四年(1509年),嘉靖元年(1522年),嘉靖五年(1526年),嘉靖七年(1528年)。这种繁复的结构方式并非作者故意炫技,乃是为了把他一生的脉络梳理得更为清晰。    1507年赴谪途中颠簸于风涛,是王阳明蹭蹬一生的一个隐喻。“泛海”一章即写他在困厄中超脱生死一念,迎来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觉悟。第二章“至圣”,时间跨度最长,从出生写至江西平叛,写他如何经由“黑率”的心灵暗夜、经由事上磨炼,去达至生命的圆满,描述的是思想与精神变迁的过程。第三章的“夜宴”本事,王阳明大宴门人于天泉桥之碧霞池畔,发生于他退居乡里时的嘉靖三年(1524)中秋之夕,这一中秋夜的聚欢歌唱里,传达出的是不为天地所牢笼的狂者精神,故这一章的重点是讲良知如何如同树的萌芽,在一场场心智的碰撞中成长。末章“明心”,实为一个肺结核病人的临终呓语,他一生以“心”应事应物,直至鞠躬尽瘁,死而乃已。在这一章里读者会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始于狂、成于圣,终止于垂老的寂寞。    附录的“书信录”,依序抄录自王阳明写给弟子、友人、家人的信函,直溯阳明本人遗言,具体而微地反映出他内心的翻腾与纠葛,正可作为前四章的延伸和解释来读。    《王阳明白画像》曾收入拙著《岩中花树: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江南文人》由中华书局于2007年出版,此番出版单行本,除校正一些字词讹误、重新排版外,悉从旧本。在此再次感谢编辑们的辛勤劳动,感谢读者们一路陪伴我在历史空间和文本空间的双重旅行。

内容概要

赵柏田,作家,浙江余姚人。主要作品有《我们居住的年代》、《站在屋顶上吹风》、《历史碎影》、《岩中花树》、《帝国的迷津》、《远游书》、《赫德的情人》、《明朝四季》等。近年致力于思想史及近现代知识分子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泛海
第二章 至圣
第三章 夜宴
第四章 明心
附录一 书信录
附录二 向内的把握与重建
附录三 需要说明的年代和事件
后记

编辑推荐

《让良知自由:王阳明自画像》是作者第一部完美展示心灵世界的历史小说,心学大师告诉我们,该怎样做“最真的自己”。作者浸淫于明代大儒、军神王阳明留下的文字、图像,用精致的细节复原了王阳明的生活。在这部气质迷人的历史小说中,阳明先生在大明幽暗烛光下的内心独白——聊自己的宦海沉浮、心性良知、征战岁月、家长里短、顺生真悟——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让你重回故事的现场。

作者简介

第一部完美展示王阳明心灵世界的历史小说
心学大师告诉我们,该怎样做“最真的自己”
【王阳明心语分享】
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本书是中华书局“风度阅读•爱历史”近期推出的新品。作者浸淫于明代大儒、军神王阳明留下的文字、图像,用精致的细节复原了王阳明的生活。在这部气质迷人的历史小说中,阳明先生在大明幽暗烛光下的内心独白——聊自己的宦海沉浮、心性良知、征战岁月、家长里短、顺生真悟——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让你重回故事的现场。
【本书特色】
☆ 首部完美展示王阳明内心热情的历史小说,第一次让一代大儒、军事奇才王阳明的心灵世界如此丰富、鲜活。
作者将新史学的客观与先锋派的激情巧妙融入小说创作中,以第一人称写心学大师王阳明,让王阳明开口讲话,精致的细节使这部作品具有迷人的气质。
☆ 王阳明追随内心的召唤,最终成就“最真的自己”,时至今日依然在我们内心激起强烈的渴望,带来启迪!
大明王朝中叶,官场腐败、政局动荡……王阳明身陷官场,却为拯救世道人心,创立了“心学”,阐明“良知”的力量,在当时以及后世引起巨大的影响。在时空的交错中,听王阳明坦荡磊落的内心独白;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看王阳明的虚实奇谋,感受文字的魔力与小说的张力!
【相关评论】
说王阳明——
张岱: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余英时:明朝是专制制度的高峰,但王阳明的门徒辈都不谈政治,谈致良知,让每个人自己决定是非,不以朝廷的是非为是非,结果他们在民间社会有相当大的影响,下边的社会反而有了发展。民间文化也兴起了。
梁启超:阳明先生,百世之师。王子之学,高尚纯美,优入圣域。
蒋介石:我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我最初就很得益于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的心传,王阳明的《传习录》阐明“致良知”的道理,奠定了我求学做事的根本。
余怀彦:在日本,他早已被奉为圣人。他的思想照亮了明治维新的道路,更成为今天许多人安身立命之本。
西乡隆盛: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
稻盛和夫:我非常喜欢西乡隆盛,他对中国的阳明学说有相当高的造诣。他经常说,如果是施政的话,必须是那些不谈钱财、不求回报甚至能够舍却生命、忘却自我的人。
雅斯贝尔斯:孔子的精神,被那些勇于打破思想禁锢的人所继承着,这些人扮演着正统儒家的反对党的角色。这些复兴者中当中,最伟大的代表就是王阳明。
说本书——
书评人张念:听着王阳明操持着现代汉语喃喃自语,借阳明先生的句式:便知传统,不在尔心之外。
当当网读者xiangdangreai:以第一人称写来,文笔清新优美,思维跨越时空,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豆瓣网读者wangtia:我觉得赵柏田的风格有些像茨威格。看看人家的东西,真是惭愧了我辈修史习史之人。

图书封面


 让良知自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不同于传统的人物传记,没有将人物的事迹、功绩变成冗长枯燥的陈述,而是让人物亲自叙说如自白般的心路历程。内容以王阳明内心的变化、人生的转折等对一个人来说最真实的生命过程为主线,将生活点滴与重大事件穿插其中,还原了一个立体、另人动情的王阳明,以情触动人心。借着这本书我跨越了时空,和王阳明做了回邻居,偷看着这个身上有旧旧的味道、充满激情和良知的老头,好奇着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继而产生了深深的崇拜感与亲切感。尽管只是薄薄的一本小书,重量却是沉甸甸的。它是作者用自己十年生活的经验和理解,还有对王阳明及那个时代的探索沉淀下来的精华。我为能在小书店淘到这本书而庆幸。对于我这种对伟大的人物和历史充满好奇和敬畏,却很难接近他们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个莫大的恩惠。
  •     这本有着黑夜漫游气质的书,一打开来就不忍放下。它陪我度过了多少个激动的夜晚啊。这个写法,第一人称,让五百年前的阳明先生如许说话,确是新异。与当年明月对王阳明的描述近乎神迹、诡诈、多智、勇猛不同,这里面描述的,是苍凉的、文学化的、细腻的,是一个老人在行将就木时候的回忆,带着悲凉,和燃烧至生命最后一息的激情。看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悲怆,想起,“悲欣交集”四个字。谢谢中华书局,这本书,带给我生命的温存。
  •     周末,在家读王阳明。当然,是赵柏田先生假王阳明之口的夫子自道,这种写法,多年不见,但如果拿捏的好,确实很有味道,心理刻画极其到位。当然,赵先生是拿捏的好的,否则,怎么可能这书再出个单行本呢。全书八万字,中华书局版,印了8000册。王阳明所处的年代是嘉靖一朝。嘉靖是个玩心机的主,在他身上,大礼仪,不上朝,一幕幕一件件,都心惊肉跳。虽然不上朝,但也算张弛有度,该怂的时候怂,该狠的时候狠,最终落得个英断之主的名声。当然,这名声的由来也可能是跟明武宗相比,人家武宗多么随性啊,宠“八虎”,修豹房,最终爽死了。王阳明,虽然成就冠绝有明一代,但至今也是一个毁誉参半,争议极大的人。什么“暗室一炬”啦,什么“一生低首拜阳明”啦,什么阳明山啊……总之,作为心学之大成者,有“孔、孟、朱、王”之称,这是个不得了的称谓。其实,一代宗师,开山立派,这都不重要。这书给我的一点启示就是,王阳明的“发达”在于他平“宁王之乱”,而不是他的“格物致知”,说到底,还是靠的军功。是他的个人学识和一生机缘的相互成全,而不是他的学问。否则,虽然他爹是高考状元,他也不过是个小公务员,还有郁郁不得志之感。在嘉靖一朝,甚至连被垂青的机会都没有,更没有资格去跟皇帝斗心眼,充其量也只能是嘉靖跟高级官员们斗心眼时候的炮灰而已。但是,他有了“军功”,这是不得了的事情。国人经常说“功名”,以为考个高考状元就是功名了。其实不然。什么是“功名”呢?“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后,才能有“三十功名尘与土”。还有,常说,“文治武功”,也就是说,“文”只能是“治”,而不能称之为“功”的,而被刻石的只能是“武功”,是窦宪北击匈奴之后,才能刻石燕然山。这是文士们所做不到的。考个高考状元,被跨马游街,一日看尽长安花,当事人觉得很潇洒,其实,在权力看来,只不过是多了一个上好的“文士”而已。可以赏风弄月,可以填词作曲,可以待诏翰林,这就是个文化三陪的职业而已。不顺心了,好点赐金放还,弄不好了还要被打屁屁,廷杖那么几下,王阳明一朝,有多少大臣被当众打屁屁而死啊。这还让人想到曾国藩,作为王阳明之后的又一个读书人的榜样,他办湘军之前,这人生也是憋屈的不行啊。作为一个京官,天天跟一帮清流们搞心性之学,这玩意要求一下自己还可以,要求别人了,就有点不妥,不仅不妥,甚至会弄的自己也很难受,同僚们很难堪。如果,以这些东西博一世功名是很难的事情,说到底,皇帝他老人家心里明白,这些东西,只能治国,不可平天下。所以,对王阳明和曾国藩而言,他们都需要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可以让王阳明、曾国藩这样的人,杀敌立功,成就旷世功业,曾国藩甚至被称作是“中兴名臣”。当然,这个机会也需要王阳明、曾国藩这样的人,对自己要求极其严苛,有平天下之能,才能成就自己,否则,缺一不可。也只能说,机会与他们的内心,是在相互成就彼此。有些人,一辈子,也未必有这样的机会,最终也只能籍籍无名。当然,更多的人,有了这样的机会,甚至也有旷世之才,但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这本书取名“让良知自由”,很有味道。多说一句。世人都为功名误。王阳明身后,他的后人陷入了争爵的争斗之中,争来争去,到了大清朝……结果,自然能想象的到了。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让良知自由:王阳明自画像--爱历史
  •     觉得先看别的关于王阳明的书,再看这本独白性的书籍,可能会理解的更深
  •     好是噶购房合同就发电光火石
  •     王阳明自画像--爱历史
  •     王阳明是儒家的代表,能文能武,达则兼济天下,退则教书育人,创立学说。
  •     阅读起来,趣味性很强,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很棒!
  •     王学不得不读的书,王阳明的思想深厚广博,又没有传人,这是一本能够透彻了解王阳明思想的书,学王学的必读书之一。
  •     很另類的人物傳記,以第一人稱描繪了王陽明的生平,以及他的仕途、摯友和學生。行文很流暢,但時間邏輯性不是很強。讀下這本閒書應該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致良知學說。
  •     基本没有抓住阳明的真问题
  •     还没看。印刷不错,有空再看
  •     我心光明,复欲何求
  •     小说而已,无需多言。。。
  •     在《在黑夜遇见历史》扉页上发现这套书,把历史作为几面镜子,照照现实。
  •     以前我也像作者所说,以为明朝是“一个皇帝血腥而又变态,文人心性被普遍扭曲的时代”,但是这种印象自我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就已大大改变。很惊异那一个个有智谋有血性的文官竟然都出自这样一个扭曲的朝代,而他们之中让我记住名字的就有王守仁,但当时我只为他剿匪平叛的智勇所折服,读了这本书,尤其是封面上那句关于良知的话,才是让我深深叹服并想踏入心学领域的原因。
  •     要评价这本书 很难
  •     真不厚,没压力
  •     在火车上读的,当时觉得又虐又受用,书挺好的,只是我一直不太喜欢这种“Hello,我是王阳明”的感觉。
  •     能多角度很快了解到阳明的一生,喜欢阳明的人值得选择
  •     这种书写起来很难,每段话都得是自己思考的东西,靠百度就不行了
  •     作者用当代的语言写出了五百多年前一个哲学家的心路历程和人生经历。心理描写非常细腻,让人如置身其中,体会主角当时的心态。
  •     “看来时代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有一个表情,他就像一面硬币,豪奢浮华的背面,是许多个世代以来绵延不绝对知识的尊崇和向往。”
  •     赫德的情人小说实在没看头,远不如帝国迷津中文笔好.
  •     两个晚上就看完了薄薄的一册。可做王阳明生平简介看,做王阳明思想简介看,可做散文诗看。或有启发,偏文,如果做学术看,是另一个方向,不搭嘎。
  •     2013-01-14 购于亚马逊
  •     以第一人称来写
  •     信息量和细节太少远不足以作传记。笔调比较有意思,狂热的、魔怔的絮语能降低第一人称的自恋感。但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有时过于放大细微情绪,显得尴尬。作者已经完全放弃了片段的衔接过渡。
  •     果然照学《哈德良回忆录》,但作者胆子比尤瑟纳尔大多了吧~
  •     第一人称自述,颇有想法。
  •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好书!
  •     注水猪肉
  •     其实就是按照王阳明的传记进行改写的一本书,文笔挺不错,感觉作者还是用了心去写的,只不过行文中时常出现的几百年后的外国人名让人觉得怪怪的,对“良知”的挖掘亦没有预期中的那么深刻。
  •     略矫情,看到了王老先生苦逼的一面
  •     一般读读的书,不能当真,作者虽选了4个时间点,但是时序还是很混乱,不熟悉王阳明的人,读起来会很累。此外,也混淆了心与禅的区别。附带说个小错误,绍兴不在江苏哦。
  •     《王阳明自画像·爱历史:让良知自由》是“风度阅读·爱历史”的一种。
  •     俯首拜阳明
  •     文笔很好,把它当成小说看也不错,但是里面的内容却很深刻
  •      受中华书局的字样的诱惑买下。作者叙事连贯性较差,散文体。出彩点也有,就是王阳明的文章书信的连缀。用简易的文笔把书信连了一遍。也没把良知写的那么透彻。
  •     我心光明,亦复何言。似懂非懂的,三观不错。
  •     以第一人称完美展示王阳明的心灵世界,文笔清新优美,总能让人想起茨威格和史景迁,叙述中经常跨越古今中外征引论述,构成一种魔幻肆意的效果,阅读体验极佳。
  •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无论是文笔还是事件,都体现了作者的深厚功底。一般的了解是写不出这样真实可感的文字的。但书籍偏重王阳明的个人经历,本来就是传记形式。如果要了解他的具体思想,应该看《传习录》。
  •     看完了,所有的都很好,只有一点,价格偏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