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08040608
作者:安·兰德
页数:212页

内容概要

安兰德
安·兰德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思想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安兰德宣扬极端个人主义精神,是理性利己主义的倡导者,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
在美国,她的作品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有人说不了解安兰德就无法理解美国精神。
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包括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甲骨文CEO埃里森都是安兰德哲学的

书籍目录

Ⅰ.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第一版前言 安.兰德 1.认识与测量 2.概念构成 3.从抽象物中的抽象 4.意识概念 5.定义 6.公理化概念 7.概念的认识作用 8.意识和同一性 概要 分析与综合的两分法Ⅱ.附录 认识论讨班摘录 第二版前言 雷奥纳德.裴可夫 序言 哈里.宾斯万格 作为省略测量的抽象 作为心理存在者的概念 隐概念 语词的作用 测量、整体与数学 从抽象物中的抽象 意识的概念 定义 公理性概念 实体及其组成 科学哲学 关于历史的结论性附言

作者简介

如果人类的最高美德是牺牲所有的欲望,人们不得不问:人类如何生存和获得幸福?
你生存的唯一希望就是通过信奉一种理性的、世俗的、自私的选择来挑战这种哲学。
我曾经请格林斯潘大胆地估算,在他看来,在我们的商业世界里,真正的财富创造者——也就是完全自治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之人——占多大比例。他思考了片刻,有点伤心地回答:“在华尔街——大约5%;在工业界——大约15%。”

图书封面


 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本值得一提的烂译作——评《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中译本作者:有识之士早已说过中国译作平均说来都不行,所以再碰到一本不行的译作也是很正常的事,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一本译作已经大大地低到了平均水平以下,那还是值得一提的,因为带着更多的低级错误出版,不仅是出版商自己不自重,而且还是对读者智商的严重侮辱。华夏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的Ayn Rand的《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的中译本(江怡、李广良、候艳译,江怡校译),就是一篇烂中之烂的极不合格译作。首先,这本书的中文就充满了病句,简直令人吃惊。我能指出来的就有14页2段,倒数1段;15页1段第一句;17页1、2、3段都有大量病句;20页2段,倒数1段第一句;19页3段;24页2段;25页4段,6段第二句;26页6段;27页2段第一句;28页3段最后一句;29页3段;31页1段;37页6段第一句;42页第1段;50页倒数第1段第一句;等等。我们就从中挑一些出来。例如19页3段:【 “家具”必须是能够放在人类居住处的,大小足以完成某些特征的功能等等。】应该写成〖“家具”必须是能够放在人类居住处的,其大小足以完成某些特征的功能等等〗,否则缩句得到的是: “家具是……的功能。”又如25页4段:【在内省的领域中,具体物即被整合为一个单一的概念整体,就是一定心理过程的具体事例。】到底什么东西【就是一定心理过程的具体事例】?是具体物还是概念整体?有这本书的人可以对这本书一句句细读,从而体验什么叫“不忍读”。这本书的版权被Ayn Rand Institute保护得非常好,很难在英文世界里找到免费版本,但是即使没有原版对照,都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翻译错误。不过,恰好有一个叫Carolyn Ray的人办的的网站Enlightenment 里收藏了不同的作者写的关于这本书每一章的读后感,里面有它的每一章节的一些引文。找来稍微对比一下,就会把人弄得哭笑不得。第6页,【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状态,意识并不是被动的状态……】意识是一种有意识的状态!谁会这样循环定义?一查原文,原来是“consciousness, as a state of awareness, is not a passive state…”,在短短的一句话里就用同一个词来翻译两个不同的词,把原话搞成了循环定义,肯定是水平极低的表现。应该改译为:〖意识,作为一种觉察之状态,不是一种被动的状态……〗第7页,【测量是对关系的一种确认——即作为整体的标准所确立的数量关系。】第15页,【在这一点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概念领域和数学领域之间的两个联系,虽然“整体”概念显然是这两个联系的基础和起点。】。7-8页,【而测量的标准则具体化为代表恰当属性的特殊整体】。第二、三项引文最不好理解,整体跟数学有什么关系?整体怎么是概念跟数学之间的联接点?一查原文,“整体”是“unit”被翻译的。而且整本书都把unit翻译成了“整体”。这第二、三段引文最能说明这种自以为是的翻译的问题。跟数学有关的显然是“单位”,测度的标准显然也是代表恰当属性的单位,如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等等。作者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entity阶段——知道有东西,identity阶段——知道是这个东西,unit阶段——知道这个东西是某一类东西的一个成员。Unit既有“一套”,又有“单位”的意思,作者两个意思都用了。知道把同一个概念翻译成一个词是对的,但翻译能力低,选词上就会出偏差。第二章标题,【概念构成】。所谓“构成”,汉语中的意思就是它有着什么样的部分,如自行车的构成,就是指自行车有什么部件,如轮胎,踏板等等。但一查原书名,是“Concept Formation”,是formation,也就是说是怎么从无到有的。其实第二章全部讲的就是概念是怎么从无到有的。从无到有,汉语中说“形成”而不说“构成”。然而遗憾的是,译者把所有的“formation”都错译成了“构成”,汉语的不过关又造成了一个全局性的误译。第10页倒数第二段,出现了种、属、属差的说法,而在第32页,又出现了属、种、种差的说法。虽说中国翻译界存在着一个怪现象,那就是genus和species 居然存在着彻底颠倒的翻译,但无论如何,究竟哪个是属,哪个是种,只要定下来了整本书都会一直这样译下去。可这本书就怪了,同一本书里居然就有颠三倒四的翻译,可见它们是不同的人翻译的,翻译者之间没有沟通,而且最后也完全没有统校,这本译作就这样搞成了粗制滥造之作。第12页,【一个概念就是两个或更多的整体的心理整合,这些整体拥有相同的明确特征,并有着被省略的具体测量。】查原句:〖A concept is a mental integration of two or more units possessing the sam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ir particular measurements omitted〗译错了两个地方,distinguishing不是“明确”,而是“(可资)区分的”。“并有着被省略的具体测量”这个陈述分句与原文语境不符,原文描述的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东西,而不是陈述一个性质。应译为〖一个概念是两个或更多单位在精神上的整合,这些单位拥有相同的区分特征,并且其具体的测度被忽略不计了。〗第13页倒数第3,第2段出现了“共同的概念命名者”,并且说它就是“可共同度量的特征”,又叫人一头雾水。查原文,前者是“conceptual common denominator”,后者是“commensurate characteristics”。Common Denominator,金山词霸和灵格斯翻译家都能正确的给出翻译:公分母。公分母的特征就是使得两个分数可以比较(尤其是比较大小)或进行加减运算而拥有的共同数字,作者用“概念公分母”这个比喻就是为了是显示commensurate characteristics就是使两个概念能比较的共同部分。值得一提的是,第19页,另一译者又正确地把它翻译成了“概念的公分母”,这再次表明这本译作根本没有统校。“Commensurate characteristics”也应该译作“可公度的特征”。第20页,第32页多次出现了“有机物”这个词,但根据它们的上下文,这明显说的是“有机体”,查原句,果然是“Organisms”。这个错译表明译者是科盲,不知“有机物”和“有机体”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第22页,【譬如,“父亲”这个概念就需要比“人”这个概念更多的知识——因为它需要关于人的知识,关于再生产的知识,关于前后关系的知识。】刚刚才觉得这个译者还认识“公分母”,比另一个译者水平高一点,结果马上就被这位译者的“一声惊雷”给雷倒了:好个“再生产”!不用查什么原文,我们都知道这是“繁殖”——只有生了孩子才能当父亲。这是全书最低级,最搞笑的错译。另外“前后关系”显系“长幼关系”之误,再次说明其汉语水平大有问题。第4章标题,【意识概念】,到底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还是什么?原文是“concept of consciousness”是“意识的概念”,“意识之概念”。第24页第3段,【外观是直接向外的认识过程】。Appearance什么时候成了过程?(没给原文对应的词,只能如此猜。)查原文,原来是Extrospection,即Introspection的反义词。 这个词确实没有固定的汉语译法,但你要生造词也还是要造得稍微有点水平呀,比如外视、外察,等等,怎么会用一个我们都默认为是Appearance的词来翻译,而且还不给原词呢?第26页第3段,【目的论的测量不是关于基数,而是关于常数,这个标准是用来确立把手段用于目的的升级关系。】且不论这本身就是个病句(最外层的“关于”没有“的”字搭配,最后一个分句根本念不通),跟基数相提并论的,凭经验也应该是“序数”,怎么会是“常数”呢?再说最后那个分句的“升级关系”不就已经暗示了“序数”了吗?。查原句,〖Teleological measurement deals, not with cardinal, but with ordinal numbers. 〗果然是“序数”,译者怎么会把“ordinal”认成“常数”呢?而且“deal”也不是“关于”,而是“处理”。第41页第6章标题,【公理化概念】。“化”的意思是把不是这样的东西搞成这样。但是读正文,却发现作者的意思是“存在”,“同一性”和“意识”是不可回避的,即便是在反对它们的论证中也要预设它们,也就是说,它们本来就是具有公理属性的,不是本没有而把它搞得有的。显然根据正文,应该是“公理性概念”。查原文,〖Axiomatic Concepts〗果然是“公理性的概念”鉴于全部“Axiomatic”都被译成了“公理化”,这又是一全局性错译。第46页第7章标题,【概念的认识作用】。查原文,〖The Cognitive Role of Concepts〗,应该是“概念的认知作用”。Cognitive是有固定翻译的术语。同页最后一段第一句,【意识是一种专门的能力,它有着专门的性质或身份】。“身份”很有可能是“同一性”的错译。第54页第3段,【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幌子[straw man]】。这次终于觉得拿不准,谦虚地给出了原文,当然,又翻译错了。“稻草人”指什么,是什么意思,大多数人都是知道的,译者却不知道。这些都还只是从前54页中挑出来的错译。至于剩下的158页还有什么错译,我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没有继续去找了。序言作者写道:“江怡教授不仅亲自翻译兰德的《客观主义认识论》,而且在媒体撰文,介绍这个有趣儿有张力的思想女强人。江教授的本专业是分析哲学,搞维特根斯坦的,本和兰德的‘偏激’、‘肤浅’不兼容,却全力帮忙,其中原因可能是,他还保有一份公民的关怀与兴致。”看来这本垃圾定是江教授的产物了。江教授好歹也是国内“著名学者”,而且搞分析哲学显然需要并且目前也只能读英语的文献,可是遍历英语资料,而且多次还出国访问的江教授翻译出来的书,怎么不比英语盲好多少呢?该不会又是承包给学生翻译的,并且对自己学生的英语水平一万个放心,统校都不用了,署上本导师的大名,在履历中又添加了一项“学术成果”?如果真是这样,那江教授真是得不偿失。(PS:查江教授的社科院官方网页,发现他根本不把《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列进学术成果,是不是也发现了它问题重重,不好意思挂上去了?)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反复围绕什么是“概念”进行讨论,译笔不是特别好,不过安兰德的观点还是值得读一读。对概念的认知很有意思。
  •     再看安的书我会疯掉,虽然已经疯掉
  •     买回来还没有来得及看,但心中认为这是一本好书。我先后看了她的“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两部著名的小说,让我的心灵震撼不已。这是一本理论的书了,我准备静下心来慢慢咀嚼,细细品味。
  •     安·兰德系列丛书之一种。要了解她和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这本论文集不可不读。其中部分文章极其深刻地从客观主义的角度解释了很多常见的人文社会科学问题。初看有些抽象,一旦结合其他客观主义作品融会贯通,就会发现安兰德的秘密花园里是多么馥郁芬芳~
  •     夸大概念构成和认识过程中人类意志的随意性是对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大破坏,它造就了另外一种神秘主义甚至扼杀了人类达成共识的可能
  •     人类文明的精髓。
  •     很清楚陈述理性的价值,对世界判断应有的基本逻辑,框架:概念,推理,衍生,等。当然,对事物分析过于单一,对未知的不确定性有不足。
  •     哈哈哈哈哈,看的读者翻译版,强多了
  •     很多这类的所谓专家和爱好者说此书太浅太一般,可惜......这绝对是被哲学/逻辑学忽视与轻视的一瞥!(PS:看的不是这个版本&安兰德的小说真心看不下去,哈哈)
  •     写论文用的,收获很大。
  •     翻译的和原来某小兰的西西弗斯一样,应是把热牛奶拆成了棱角分明的乳酪渣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