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与绵延》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差异与绵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
ISBN:9787010063164
作者:王理平
页数:483页

按现有的研究来说,写的中规中矩

昨天我拿到此书,从头到尾迅速浏览一遍。随后给浙大哲学系办打了电话,问得作者王理平先生的电话号码。可是,我这两天连着打了N多次,电话无法接通。行内的人士,我打算私下交流,在文献上互通有无。在与王先生本人沟通并了解情况之前,我不愿对作者妄加评述。但,我认为此书是截止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本在我眼里还算是合格的柏格森主意的介绍书籍。在内容上,涵盖的面比较广,应该写到了的地方都写到了;但,本不应该写的东西,也写了。比如,“哲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柏格森本人没有说过这句话,原话是“哲学是一门最严谨的学科”(这是他高中毕业时说的话)。如此,通篇文章的立意就有些问题了:这,不像是站在生命哲学的立场上对柏格森的解读,而更像是站在现象学的立场上的解读、站在胡塞尔的另一面对柏格森的解读。至少,在内容上会向这个错误的方向偏重。从标题可以看出,王先生熟读德勒兹的那本《柏格森主义》。德勒兹就是按照一种差异的辩证法去解读柏格森的,在那本书里面,德勒兹还经常提到的一个人就是柏拉图,然而,在王先生的那本书中,却很少提到柏拉图。这就是科学倾向解读柏格森的后果,这也是我以前受科学主义这个时代思潮误导,对柏格森曾经一度误解。对柏格森的解读有很多,德勒兹的“差异”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有当今北德州大学哲学系的思想家彼得冈特,他对柏格森的解读是深受过程哲学影响的,强调整体。在法国对柏格森的研究,由于我不熟悉,所以在此不妄加揣测。 但,所有对柏格森的解读中,我的归结是:柏格森的哲学有二元论的倾向,但是还没有达到二元论的地步。这一点,本书的内容写的比较恰当。尽管有评论说该书写的比较“混沌”,但是联系后来普利高金的耗散结构理论,不难看出这种混沌有他的道理。另外,我特意注意了一下王先生写这本书选取的参考文献。一部分是柏格森的原稿,这个没话说;另一部分是二战后关于柏格森的书,这些内容则是值得争议。对二战以后对柏格森的解读的这些书(包括本书),严格地说,我的态度基本上是否定的,因为那些书根本难以回到20世纪初由詹姆斯、柏格森、席勒、舍勒这些生命哲学家开启他们哲学探索那个年代的历史语境。我的立场是,应该从整个生命哲学的思潮入手,整体把握。其实,那个年代有很多关于柏格森的书籍,不仅仅是当时致力于生命哲学的哲学学者们,甚至包括当时知名的女数学家科拉威廉姆斯和物理学家奥利弗洛奇这样的科学家也写了关于柏格森的书。后来的这些书,大多含有作者的主观意图,至少在立场上很难说他们和生命哲学是相同的,别看指导王先生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些教授是巴黎高师的,说他们理解柏格森,我也不相信。另外,令我疑惑事情还有一件。这是百年前生命哲学的疑案:为什么当时的生命哲学家没有团结在一起?据我所知,当年只有詹姆斯在积极地做这件事情(可以在詹姆斯书信选中查到),但柏格森和席勒二人,并没有响应什么,直到后来舍勒的英年早逝,这股生命哲学的浪潮基本上断流了。不否认连续的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但我想这还不是全部。对柏格森的解读失误,我想德勒兹、冈特和法国的那些学者们的责任应该更大一些。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和生命哲学发展脉络的清晰程度上,写出一本介绍柏格森的书,而不受主流影响,不至于犯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罗素等人那种严重歪曲的错误,已经相当难得。尽管有的地方矫枉过正,但对于当今人们认清20世纪哲学主流思潮的弊端,重新认识柏格森的思想也是有很大的益处的。我和王先生站在类似的位置上,作为研究柏格森的同行,深知写出一本介绍柏格森思想的书籍的难度。王先生是一个不错的青年学者,他克服了很多困难,我应该站在这个位置上,对他表示感谢!


 差异与绵延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