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
ISBN:9787500460985
作者:张春香
页数:363页

内容概要

张春香,1968年生,湖南宁乡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2002年6月毕业于湖北省社科院楚史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伦理学)博士学位。在《江汉论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周易〉责任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序一序二引言 章太炎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 章太炎哲学的内在统一性 二 章太炎哲学的主体性 三 章太炎哲学的道德倾向性第一章 “虚无之道”----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本体论 第一节 “虚无”即本体  一 从“三自性”论“虚无”  二 “虚无”即“非有”:“群动冥生,非有为之元本者”  三 “虚无”不等于“空无”:“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第二节 “虚无”即方法  一 从“流转真如”论“虚无”即方法  二 从“心斋”论“虚无”即方法  三 从“丧我”论“虚无”即方法  四 “虚无”本体论:一种方法论式的现代否定本体论 第三节 “虚无”与道德  一 虚无与自由  二 自由与平等  三 自由与责任  四 自由与善恶 小结第二章 “依自不依他”----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原则论 第一节 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不依他力”  一 废除“前识”  二 排摈“天”  三 否定“鬼神”  四 反对“偶像崇拜” 第二节 突显个体的道德主体性  一 “成心”与“真心”  二 “幻我”与“真我” 第三节 实现群体的道德主体性  一 以国粹激发民众爱国情感  二 以宗教发起民众道德信心 小结第三章 “大独”——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论 第一节 人格与人性  一 主体性道德人格  二 人性论  三 人性善恶与人格独立 第二节 主体性道德人格论:“大独必群,群必以独成”  一 “小独”与“大独”  二 “大群”、“小群”与“大独”  三 古今人之“大独”  四 章太炎与“大独” 第三节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  一 先世遗教:“未尝拜谒他人门墙”  二 师道传承:“行义卓绝”  三 独行之路:“强力忍垢以图之”  小结第四章 “菩萨行”——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修养论 第一节 “菩萨行”之基本内涵  一 道德修养行为层面的“菩萨行”  二 道德修养过程层面的“菩萨行”  三 道德修养方法层面的“菩萨行” 第二节 “菩萨行”之主要特征  一 入世修证重于出世修证  二 利他重于自利  三 中土圣贤即大乘菩萨 第三节 “菩萨行”之现实意义  一 “菩萨行”与佛教内部的道德改造  二 “菩萨行”与革命道德  三 “菩萨行”与生命主体的超越性意识 第四节 “菩萨行”精神之践行:“志在流血,性分析定” 小结第五章 “儒行”救国——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实践论 第一节 “儒行”之意蕴:尚气节、重力行  一 刚性的、依自的儒家道德  二 为伸张正义而蹈厉敢死的游侠风范  三 一种本原性的道德意志力量 第二节 “儒行”之提倡:“求国势之强,民气之尊”  一 “起痿痹,振罢软”  二 “(中国)发愤而为雄,而后以邻国犄角为可恃” 第三节 “儒行”之实践:“力行以成人”  一 “必不委曲迁就,自丧名检”  二 “悖悔学人,保国学于一线”  三 “一息尚存,必随全国民众为执事后盾” 小结结语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的历史地位 一 前辈学人对章太炎哲学思想的影响 二 西方哲学对章太炎哲学思想的影响 三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的现代价值及其缺失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在中国近代史上,章太炎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人物。有人说,在清末民初林林总总的风云人物中,没有谁比章太炎更富于人格魅力了。本书从五个章节提示了章太炎的道德哲学,即:“虚无之道”——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本体论;“依自不依他”——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原则论;“大独”——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论;“菩萨行”——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修养论;“儒行”救国——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论;“菩萨行”——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修养论;“儒行”救国——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实践论。书稿以“依自不依他”为主线,从“真”与“俗”两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和把握章太炎哲学思想的内在统一性、主体性和道德倾向性等三个主要特征。

图书封面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