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论语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101070248
作者:杨伯峻
页数:308页

章节摘录

试论孔子(一)孔子身世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公羊传和谷梁传,即西元前551年),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史记孔子世家),相差仅一年。前人为此打了许多笔墨官司,实在不必。死于鲁哀公十六年,白口西元前479年。终年实七十二岁。孔子自己说“而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就是说他是殷商的苗裔。周武王减了殷商,封殷商的微子启于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是宋国宗室,因为距离宋国始祖已经超过五代,便改为孔氏。孔父嘉无辜被华父督杀害(见左传桓西元年和二年)。据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孔父嘉的后代防叔畏惧华氏的逼迫而出奔到鲁国,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孑」子的父亲,因此孔子便成为鲁国人。殷商是奴隶社会,礼记表记说:“殷人尚神”,这些都能从卜辞中得到证明。孔子也说:“殷礼,吾能言之。”(3.9)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衰亡、新兴封建制逐渐兴起的交替时期。孔子本人,便看到这些迹象。譬如微子篇(18.6)耦耕的长沮、桀溺,不但知道孔子,讥讽孔子,而且知道王路是“鲁孔之徒”。这种农民,有文化,通风气,有自己的思想,绝对不是农业奴隶。在孔子生前,昼宣公十五年,即西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制。即依各人所拥有的田地亩数抽收赋税,这表明了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内容概要

杨伯峻,文学研究家、教授。湖南长沙人。著有《中国文法语文通解》、《论语译注》、《古语汉语语法及其发展》等。

书籍目录

試論孔子
導言
例言
學而篇第一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衞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論語詞典例言
論語詞典

编辑推荐

《论语译注》由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简介

《论语译注》内容包括:试论孔子、导言、例言、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等。

图书封面


 论语译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半部论语治天下,真是很多都可以展开来思考、讨论。學而篇第一1.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為政篇第二2.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2.2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2.3 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2.12 子曰:“君子不器。”2.1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措諸枉,則民服;舉枉措諸直,則民不服。”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八佾篇第三3.14 子曰:“周鑒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里仁篇第四4.8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4.9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公冶長篇第五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5.12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5.20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5.2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雍也篇第六6.11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6.18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6.29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乎!民鮮久矣。”述而篇第七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7.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泰伯篇第八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8.13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子罕篇第九9.8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鄉黨篇第十10.17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顏淵篇第十二12.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2.7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12.17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12.23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導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子路篇第十三13.3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缺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苟而已矣。”13.18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憲問篇第十四14.1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衛靈公篇第十五15.5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5.7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15.8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15.24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季氏篇第十六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陽貨篇第十七17.3 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17.19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子張篇第十九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鸣谢 http://gz.eywedu.com/Class/Article_Class_300_1.html
  •     维特根斯坦在那些仍然懂得沉默和实际的人眼里是天才,在妄言和无天分的神棍眼里不值一提。他的名言“对我们不可知的,只能沉默”,实际上是什么呢?黑格尔在《哲学史演讲录》首卷开头就大肆贬损中国“哲学”根本称不上是哲学,真正能反驳他的并不多,钱钟书的《管锥编》开篇也睚眦必报了一下。得说明,黑格尔是不懂划定界限的人,他和叔本华根本没法比。叔本华即使有很多属于卡尔纳普攻击的范畴,但起码是真正关切到精神性的。黑格尔的用处是什么?你的辩证法不过是继续陷落了康德曾经中正的唯心,世界精神到底有什么用?没有。一点都比不上孔丘有用。论语博大精深,并非在入门者和浅薄的西哲棍眼里能看出。对论语我已经是处于悬置阶段了,读得频率低,而且愈加敬畏,不仅处于宗教性、宗族性的认同与荣誉感,更是对知识的尊重。我第一次读孔子,还是读易中天,易中天里有李零和杨伯峻,于是就放弃易而取后两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至于,但每读必叹,这样的政治哲学,看似浅显,竟然比西欧的中古哲学所带来的世界好那么多。可以说孔子是用不那么压迫人的办法(法家;墨家很棒,但还是压迫人;等等)在保守(很奇怪的词,似乎是贬义,但对孔子来说他保护的是整个社会的稳定性,保护贫民,同时给贫民机会;保护宗法制;保护君主;但又蔑视非法的宗法和君主,怎能说孔子不革命呢?)和革命之间遵循了一条不扰民的路(但又不至于完全如庄子,庄子在今天看来,是太激进了,读蒙田和芝诺就知道,完全蔑视宗法压制的追求自由的人实际上是最反叛的)。孔子知道,在一个信息不发达的社会,会有很长时间不能让人民有更好的制度,奢谈理想国虽可,但行不可与知相同,否则就太天真,他知道灾难一般如何造成,都是人祸。所以孔子在谋求稳定的同时,设定了给农民上升的机会。而西欧中古,并没有这样的方式,所以马可波罗和伏尔泰才那么赞叹中古中国。这是一条动的河流,并且永恒不灭。让我们读读这样的话:白话都是康德的:“人类的理性受制于无法消除,也无法解答的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理性只能洞悉那些由理性自身规划后产生的结果“。“未知生焉知死”。悉达多不谈任何形而上问题,《哲学百科》在这方面倒是非常卓越地指出了超越形而上学而过渡到人学是社会高度发展到文明阶段的一个标志。所以中国和印度在公元前500年实际上比希腊要进步得多。孔子的话都可以这样解,甚至都不必解。既富有诗意,以诗规物,这种意志论又是理性的,中国长达3000年时间里没有宗教审判,的确,中国人身上有那种审判意愿,这是各国人都有的劣根性。但中国人并不追求一种审判性欲(我找不到其他可以形容一神教的词了,一种对审判所之合法释放的高度邪淫欲望)。这几乎是调和了卢梭与尼采的浪漫主义诗学科学。而且不存在过度阐释一说。我的希腊语几乎没入门,不知仅仅从文言角度说通古希腊语者读古希腊哲学著作时所感的完备性,但至少我在中国古籍中,除了孟子那过多的和过于在物质不发达时期多举例子外,感到的是完备性。在时间空间观的言说方面,至今没有人能达到先秦时期。对一神的淫望实际上是缺少安全感的体现。可以说欧人非常缺乏耕种能力,又在罗马后期完全丧失了对国家职责的尽力,所以他们才会变成那样丑陋歪斜的国民。我曾经问过自己多次,我是否喜欢被卷入到革命中。中国100年来把革命抬得太高,完全变成褒义的象征。实际上大部分革命者都是强迫性的,这和传教士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考虑的是两方面:人民是否有革命的权力,以及革命者是否有让不革命的人民跟随的权力。前者在于限制政府,后者在于其总是造成人民不跟随就要洗尽人脑的局面。我还考虑过是否一屋不扫就不能平天下。事实上修身和齐家关系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对于天才,怎能老用旧法规划之?卢梭何时严于律己了?但又有几人是卢梭?孔子的意义在于他在神已经稍微表现出死亡然而人类仍沉睡的世界里,早于斯宾诺莎几千年,就想出了如何造就健康的一国之民的方法。的确,自上而下是不对的,的确,讲究礼教是不对的,的确,讲究音乐我们不知对不对但墨子说不对,的确,孔子好保守,的确,孔子删节诗书开不好的先河。但在不理性的世界中(这理性要到1650年以后甚至1800、1950年以后才真正到来)他让中国人如此健康、健全、丰满、节制,这是多有远见的规划。在理性的、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的社会中,自然可以大肆怪力乱神。孔子自己却知道,自上而下未必真管用的,自上而下管用在于孔子知道政府是塑造人民的魁首。在不管用的时候,在大家都说圣人乡愿、迂腐、欺诈、反动的时候,孔子愿意自己做出表率,无论魏晋,不计人议,孔子等于用《爱弥儿》的方式,教育了我们个人,而非大众:因为无论怎样好的学说,在邦无道的时候,都要设计好弹力。否则,沉重怎么会不打垮知识分子?孔子自上而下而关心农民;有些人自下而上而强抢人民,孰高孰低,一见便知,古今虽异,伦情未变也。有时候我认为应该用古谈古,可我们今天没有这个能力,训诂家有。古今不是一个世界了,用康德的语言阐释孔子,总容易被诬为过度阐释,用古文就没这个隔膜和说道。但用古文,只是更加理解了古人,却把古今间的桥加长了。或许我是多此一举,完全如姚大钧的无预设聆听,何妨不能创造出新教版本的文学与哲学批评?在直觉方面的柏格森;在自由渐进改良、追求幸福方面的密尔;讲究意志、表象合一的叔本华;以及实用的詹姆士。这些人身上不都是孔子的盟友吗?海德格尔的”死亡是我们存在的最远范围,我们不能超越这个范围“不是很好的解决了东西方对话的问题吗?孔子的最好盟友,应该还得加上费尔巴哈。倘若他不划定范畴,中国人就要开始妄言神鬼了。那将是更不健全的时代。农民迷信也就罢了,士大夫迷信必是国之大殃。
  •      闲翻《论语》,看到一句被古装影视剧里用烂了的台词“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愣了半响,方哑然失笑,想起前事。   记得第一次知道此话出自《论语·阳货》,还是在高二的一节语文课上。班主任掂着可媲美张铁林腰围的肚子抑扬顿挫地给我们进行着讲解。翻译到这句时,他就开始很抒情的感叹:“孔子说:‘啊——女子和小人好难伺候呀!你离他们近了他们认为你失礼,你离他们远了他们又记恨你。’所以说千万不要和女人跟小人一般见识。”   此话一出,全班同学皆笑倒,只有单纯年幼、喜好逆向分析的本人很缺心眼的站起来,提出质疑——因为我认为这句话老师翻译得太过直观,疏漏了一个细节。结果大家也都猜出来了,肯定是以俺的失败而告终——即使我当时抱着大无畏精神和那老夫子打了20分钟的嘴官司,但“教材是就是这样解释的”这句咆哮令我安生的闭嘴。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这是孔子的一句牢骚话,冲的对象其实是自己的弟子而并非女子。   见原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也许读者也认为,这就是指孔子将女子与小人划为一类。要知道孔子可是活在万恶的旧社会。当年的妇女可是社会低层人物,她们就如同桌椅板凳一样属于男人的家具——“拙荆”、“内子”、“夫人”、“家里头”的。她们不能受教育,也不能有主见。被伟大的孔圣人稍微性别歧视一下也不为过嘛!那我只有放声痛哭了——原来国人的想象力如此匮乏,怪不得本土电影再折腾,即使是打造得华丽丽的《无极》,也被许多网友批为模仿得好莱坞大片《指环王》极其失败的垃圾!   所以,请让我们结合孔子的为人表现来大话一下他莫名其妙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原因。   先说下《论语·阳货》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通过孔子与“阳货”、“子游”、“子路”、“佛肸”、“仲由”、“伯鱼”、“子贡”等弟子的对话,阐述何谓“小人”行径和表现的一篇论文。如“巧言令色”者、“紫以夺朱”者、“利口以覆邦家”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勇而无义为乱”者、“勇而无礼者”、“果敢而窒者”……都不能入孔子正眼一分,甚至他收的一些弟子也带着“小人”行径。如提出“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观点的弟子宰我,就令孔子十分反感,他讥讽宰我说,三年内(守丧期间)吃香饭,穿锦衣,能心安吗?宰我诚实地回答“安”。令孔子大为光火,在宰我走后痛斥他是个不仁德的“小人”,(“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未免表现得心胸狭隘,说话略显阴毒。其实宰我并非是不孝之辈,他无非是想在礼法上进行一下变革。用现在的话来说“真正的孝顺是表现在行动上而不是流露在仪式上”。但孔子是不允许别人违背他的思想的,(他自己早年也是一个“革命派”,却不允许弟子这样。)后来他遇到个厉害角色“子贡”就不由展开了场唇枪舌剑的较量。   首先是子贡请教孔子:“君子有厌恶的人吗?”孔子回答有,他有四大“恶”人,分别是宣扬别人缺点的人;以下谤上的人;勇敢而无礼的人;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并回问子贡可也有厌恶的人?   子贡就坦言他最厌恶把剽窃当作聪明的人;把不谦逊当作勇敢的人;把告密当作直率的人。(“恶徼以为智者,恶不逊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这句话如果结合起孔子的为人表现来分析推理就非常好玩。因为字字都是讽刺。   孔子总是一副道貌岸然的形象出现,但又总是说话做事自相矛盾。比如他自述并不相信鬼怪之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又极其重视祭祀之仪(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他广收门生,说学著书,编了个大部头《春秋》,也无非是把鲁国史书杂和其它国史编辑润色而已。干古代的史官是必须具备忠实正直的职业道德的,像当年齐国的乱臣贼子崔杼弑君叛上,为了不让真相泄露,嘱咐太史官不要记此事于卷上。但连杀了三个史官,都不能改变“崔杼弑其君”的历史。但孔子执笔《春秋》时,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在章法、词句上大玩太极,狂拍当政者的马屁,宣扬奴性哲学。真令我觉得有剽窃他人集作改头换面艺术加工为自己作品之嫌!   其次就是孔子一向主张谦虚向学,但他自己却很少听进去别人的意见。表面上是孔子多次去拜访老子,二人大谈家国天下和哲学人性。但老子奉劝着对孔子说了本性不可变、命运不可更、时间不可止一切顺其自然,不需强力扭转这些大实话后,孔子依然自负地坚持他要去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可要是真为了社稷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倒好了,结果只是嘴上嚷嚷着“忠孝节义”,身为鲁国人,却先跑到卫国,再换到曹国,其间辗转至宋、又踏郑履陈。最后把能转的国家都转了一圈才肯回老家。后来这事被金庸大师在武侠小说里借黄蓉之口取笑了下:“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这骂的虽是孟子,聪明人也会悠然心会联想到孟子的老师是谁?(“当时还有周天子啊,周天子还在啊,最高中央领导人还活着呢,你到各个省去游说什么呀?你这不是谋反吗?你这不是要颠覆国家秩序吗?”——北大孔庆东语)   最后再掰下孔子把“告密当作直率”的历史。他曾放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但曾带弟子周游列国到达卫地时,正好撞到当时的农民起义军准备造反,人家敬他是读书人,只逼迫他赌咒立誓,别去卫国都城告密,就放他一条生路。当时孔子嘴上答应的利索,一出蒲邑,拔脚就开向都城。当时跟随的弟子就有子贡。他提出质疑:“盟可负乎?”孔子居然给了这样的解释:“要我以盟,非义也.”——受要胁发的誓,不能当真!晕倒——这就是圣人啊、思想学术影响了中华大地几千年的孔圣人的真实嘴脸。   当子贡含沙射影对孔子进行挖苦后,孔子气结,只有风度扫地,破口大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你这个小子和小人一样难以对付啊——因为“女”在古代通“汝”,也就是“你”的意思!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无论是论语本书还是译注,都是经典的,很好。
  •     读杨先生的书,从《孟子译注》开始,虽然关于论语的书从小就接触,但杨先生的书还是忍不住要一读,就是从中感受到杨先生的平实、严谨,可为自己做人处事的法则!
  •     这个版本的论语是最好的译注本,值得一看
  •     追本溯源,还原最真实的孔子与儒家思想
  •     圣贤书
  •     杨树达、杨伯峻、杨逢彬,除了仰望,还是仰望。
  •     这本书的封面较为典雅,内容也不用我细说,个人认为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很全面而且严谨。很适合真正想学《论语》的人。
  •     第21遍。
  •     这五星打给孔夫子了。十八年来第一次完整理解了这个在所有中国人精神世界里存活了几千年的老人形象,第一次生动,完整起来。我以为,所以诋毁他的人都是在断章取义,他和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但他有着愿意永久坚持的东西。有非常多的话堪为永世师。 杨先生此书做的非常好,注释精当,作为入门再合适不过。 落下了太多的东西,有太多东西需要补起来了。#中国的文献学只是一部分,最精华的还是在原典里#
  •     译注平实,适合初学者入门阅读,若略加引述内容则更佳;深入了解,还得参考旧注
  •     和钱穆的《论语新解》一起读的 本书最大的优点是客观,只解释,不做过多议论
  •     015 论语入门
  •     杨伯峻先生编著的《论语译注》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而严谨。杨伯峻先生,是一位研究古汉语语言文学的专家,生于清末民初时期,对先秦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看杨先生的这部书,打开来马上就能了解到杨先生治学之严谨,对于研究之认真,对于其他学者的不同解释他会列举出来供读者参考。
  •     很赞,是目前看到比较正宗的论语译注,对比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一起看更有味道。
  •     很棒的今人译注版本
  •     从头到尾手抄了一遍。杨伯峻确实长于训诂。
  •     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我最喜欢
  •     《论语》最好解释及注本,单从杨伯峻先生所注第一句来看。曾经自己年少无知,受人蛊惑,以此摒弃儒家是多么可笑。
  •     《论语译注》内容包括:试论孔子、导言、例言、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等。半部论语治天下,值得一读的经典著作。不论是否赞同孔子的言论,论语中的种种观念还是代表了中国人根深蒂固思想的源流。
  •     微言大义。孔子真圣人
  •     非常喜欢这本书。从古人用词习惯到古文语法字义,尽量还原到论语所处年代做出译注,更加贴近原著。可以做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教材。
  •     经典。
  •     我喜欢这个解释,保持了孔子的孤独和温柔,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虽说有部分翻译有争议,但绝对是入门首选。
  •     杨伯峻先生的顾问功底非常好,译注也非常的详细,考证很有根据,看完本书,会发现以前我们有许多误解论语的地方
  •     这是我买的第6本论语,也是同版本的第2本。杨先生的译注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应是当前最好版本。
  •     论语是中国经典,没读过论语几乎读不了别的书。注论语的人太多,而对论语确实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见解,需要对照着看,才能有所收获。在我看来,毛子水的论语注比杨伯峻略胜一筹。
  •     这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译注本,而且是繁体,读来感觉特别好!
    我觉得读论语需要慢读,不能囫囵吞枣.慢慢地品,慢慢的悟才能得到真谛.
    有一种阅读被称为“神性阅读”,阅读时要非常缓慢和专注,你不能任意跳动,必须按照一定次序由头到尾地读;而且还要停顿下来,默想刚刚读到的语句,把心志集中在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上。如此反复,如此停顿,读者才能放下自己的智性傲慢,让那些文字施展魔力,彻底征服自己,进入自己的魂灵。一个好的读者不着急、不追求所谓的博学;相反地,他可能一辈子就只读一卷书,周而复始地循环在那卷书里面,使它的神秘力量提升自己的心灵,通向另一个世界,迎向更巨大更崇高,并且几近于无限的存在。然后,他终于在文本中遇到了神,此时的阅读不再是现在我们所理解的阅读了,它叫做“玄思”。这是一种迹近失传的阅读传统,我们的时代已不允许这么拖沓这么地久天长的无限反复。
    首先是要让阅读慢下来,让阅读成为一种品味,才能体会到文字的无穷魔力,才能感受到文字之美,好书之美,才会如食甘饴,如品佳酿。那些值得认真品读的经典,我发现每读一篇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感悟,那种发现的快乐真是是无以言表。每有所得,其快乐只有自己知道,自当是无法言说的了。
  •     论语译注论语是经典的元典,,终生读
  •     所有译注论语的,就是他的最为耐看、后面附的对照表也跟工具书一样很实用且方便。
  •     这本论语译注,清新自然,读起来感觉很舒服,没有说教,反而很有趣味性。
  •     杨先生的译注,论语的精髓,终身受益。
  •     注重训诂,但部分翻译较生硬
  •     大学时买的好些书都没看完。这次在家养疾,终于找到契机了。杨氏论语孟子两部所附的词典很有裨益。
  •     内容丰富,译注不错,
  •     杨逢彬的《论语新注新解》似更佳
  •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学界公认的最好的注解《论语》的版子,中华书局出版的书,质量就跟不用说了,只要不是影印本。可惜是繁体字的,幸好不是竖排的,看起来有点费力
  •     论语译注--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遗产
  •     杨伯峻版的《论语译注》释词详备,尤其是书后的《论语词典》,非常适合对先秦古汉语感兴趣者加深学习。毕竟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作品,有些翻译并不是特别精当,但是注重直译,故适合初学者阅读。另外,繁体字版本读起来感觉不错,很有古典情怀。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论语译本。
  •     我们如今大部分的品德和陋习无疑传承于此。
  •     拿到以后,如同我之前买的诗经译注一样,都是很好的版本!个人非常喜欢!也推荐喜欢的人可以买这版的……
  •     《论语译注》这本书确实不错,非常适合于初学者。注释,翻译极其准确。书的版面设计的也很典雅
  •     译注很全面,对于初看论语的人来说,不错的
  •     价格不贵,很划得来。
    是老师推荐我们买的书,而且是繁体的,读起来很有感觉
    《论语》毕竟是很经典的书,再加上杨伯峻译注的也很好,是很值得买的书
  •     杨先生的校订和注释考证十分严谨,但有些地方翻译太过于冰冷,最好和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一起看
  •     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没的说,只是我不知道是繁体字版本的,需要耐心去读
  •     喜欢杨伯峻的译注
  •     论语译注 很有特色!
  •     孔子到底是不是宿命论者?在这一点上孙钦善和范文澜的意见一致,杨老先生显然是跟了马列主义的学术历史思维走,可理解;又,终于能背出孔子的十个学生了。。。
  •     排版纸质定价都很不错
  •     可以一直读的一本书
  •     读完一遍。越读越需要更多讲论语的书作为补充对照,尤其是有些话虽然知道了字面意思,却不知说话背景和话语所指,因而感觉缺漏甚多。
  •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上古代汉语时老师推荐给我们的,去图书馆看后感觉确实很不错,尽管借来已经看得差不多了,但总觉得这样的传统典籍(何况是四书之一的论语)更该有一本收藏,枕边相伴,时时翻阅,颐养性情,体悟人生。中华书局值得信赖,设计、排版都很好,繁体带来的是原汁原味,若是竖版、线装就更好了。总之,值得推荐!
  •     杨伯峻的论语孟子译注有口皆碑,内容没的说······另,推荐买这本繁体的,比那本简体的内容丰富得多,附有论语词典等等,且还价格便宜,虽然纸张比不上简体本,可能有些伤眼
  •     扼要明了,失之太简,尚有存疑
  •     略读了一遍,还要继续
  •     常读常新,高山仰止。作为入门是很好的版本。一边读一边忆起大学时点滴,学长叫我们手抄论语,那时觉得二十篇好长,现在却遗憾夫子一生的智慧流传下来的太少。
  •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     很有用,真的超有用,帮大忙了
  •     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是经典
  •     论语译注这本,是这一系列书中质量最差的吧,里面的纸张很粗糙,印刷业不是很好,好多模糊的地方。并且,可能是因为内容的关系,排版看着也不是很舒服,很拥挤的感觉。内容上,就改另当别论了,毕竟出于大家之手,还是能让人受益匪浅的。
  •     好奇杨伯峻为什么不像其他国学大师那么大热……不过这可能也是好事
  •     关于论语的书很多,相比与一般教授的讲谈,这本书古朴实用得多,杨先生的译注基本已经细到每个字了,的确花了很多心思,印刷排版都很好,虽不是竖版,但也胜在翔实。初读者建议此书,比那些所谓的 论语今读 论语故事强多了,因为最基础的本意最重要,其后的领悟是每位读者自己的自由了~~
  •     读完论语译注,感受深刻。
  •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 ,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 《论语译注》汇编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论语》二十篇,并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解注。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和智者正面晤对,聆听他“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各因其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 。
  •     不愧是大家,对论语翻译的准确到位,可以说是见过的译注里面的上乘之作!
  •     既权威又经典,译注十分准确
  •     其实这本书我首先是冲着中华书局买的,其次是译注者杨伯峻先生,但是这本书其中几则有一点翻译的误差,非是杨先生之过,实是宋代理学一脉延续下来,千年累积下来的教育翻译的弊病,但所幸杨先生并未完全依此,故误差甚小,建议与南怀瑾先生之《论语别裁》一起参考,辩证的去看
  •     很简练的一本小册子。但是凝结着作者的辛苦与取舍。《论语》离我们这个时代比较遥远了,加上打倒孔家店运动的影响,使这本经典离我们愈发遥远。但这是一本人人都应该深读的书,书中所展现的人本位思想,绝不是空洞枯燥的理论,而是就事对人的哲理阐发,回味无穷。
  •     这本论语译注拿到手里,真是爱不释手,就手抄了一遍。书本的装帧精美,价格低廉,经典的普及需要这种做法啊。杨先生的译注近乎论语本义,没有过多自我想象的地方,是比较中肯的。现在元典的梳理很难扣住原意,真是失望。中华书局、上古的书都是值得读的。热爱经典,热爱十三经!
  •     好多人都推荐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所以就买了。多读经典还是有好处的
  •     真是越读越有味
  •     都说杨伯骏好,真的欣赏不了
  •     杨先生的解释很到位。是现代论语译注的范本和参考
  •     杨伯峻的译注是权威,中华书局是品质的保证,选繁体是为锻炼自己
  •     全文抄写。孔子的有些话还是不错的,有醍醐灌顶之感。但我完全不同意他关于为政方面的任何意见。
  •     读论语对于学文学的我来说是必要的,而这本论语译注也着实写得精彩
  •     小白补读,自己可能还是会更注重字义句义什么的,通文意还是很重要的,其他的还是要建立在此基础上。《论语词典》部分粗粗扫过,二刷的时候,还是要再认真看看。
  •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空,大,难以企及,至少也算个理想模型吧,需要反复读。
  •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孟子译注,是今注最好的版本,要看这两本书,首选杨伯峻译注。
  •     论语译注又一版,比旧版纸张质量好了不止一个档次。值得阅读和收藏
  •     《论语》一书不可不读,杨伯峻版译注恰到好处,非常好
  •     看论语译注,当然是选杨伯峻的啦!
  •     教人为善的鸡汤。 道理很多,但如何让人相信呢? 孔子是信鬼神的,敬鬼神而远之。 书中还是有一些无意义的章节,或许是解读或者书有遗漏吧。
  •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真心好
  •     1.從禮到仁,仁者忠恕,一以貫之。斯仁者難矣,斯聖者益難矣。 2.論述社會共同體中君王士族的道德觀,孔門是一種好學和有教無類的學術傳承,承襲其道只為其一,後人多兼法學、兵家等。 3.版本上佳,譯註中肯,后附錄論語詞典,數次列意,用心用心!
  •     繁體版有論語詞典,序文也精彩。繼續。譯文用了很多前人的注,好處和毛病,同左傳注一樣。也就是說這本書只有當工作本而不能以為標準。。。
  •     陆哥哥的第一期读书会。
  •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在学习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为一个中国人,应多读文化经典,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精华。感谢杨伯峻先生,为后人留下如此精彩的论语译注本,功德无量。
  •     何以从心所欲不逾矩
  •     繁体横排,印刷精美,纸张优良,排版疏密有致,字体大小适中;中华书局的这套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堪称经典!
  •     书中下编对于字词的训诂越来越少,很多地方只有译文,没有注解。如“文胜质则史”中的“史”何意?译作“虚浮”,可有依据?本身论语中的很多话就没头没尾,因此有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至于翻译也有失误,这种失误不是指语法上的,而是来源于对论语语句理解上的问题,因此使我感觉杨读论语也并没读到家。尽管如此,这也仍然是初读论语最好的本子。而且杨长于训诂,不过于文言语法的诠释还是少了些,故4星。
  •     杨先生的《论语译注》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最畅销的的研究《论语》的专著了。
  •     之前买了《庄子今注今译》,就一直想入手这本关于《论语》。拖了这么久,终于买了,还没有仔细看。不过杨伯峻先生的译注,理应是极好的。
  •     必读的一本。
  •     上论语课自己挑的教材,有一些注解可能碍于当时的文献的发掘水平而有所错误,但是已经是本不可多得的论语译注本。
    本书为繁体,适合已经学习古代汉语的人阅读。
  •     我听说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很好,所以上网买了。
    现在是读经典的时候了,而且要趁早。但经典一般都太远古,找一本好的注本很重要呀!
    杨先生的这本书就很好。书中翻译地道,考证细致,太难得了!我本人非常喜欢。而且字是繁体横排的,有刚印的香味。翻着书,闻着香味,与圣贤对话,听名家讲解,不亦乐乎!
  •     深夜独舞 睡不着就看看 印象最深的还是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     入门
  •     一篇篇细读
  •     从图书馆借来,没有看完。所以干脆就买一本。这本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很经典的本子!建议阅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