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变革近代哲学问题论略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马克思变革近代哲学问题论略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62253549
作者:刘宗碧
页数:282页

章节摘录

  “内在观”观点则包含西方马克思主义、日本马克思主义和国内近年的一些观点。它们把马克思主义置于西方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这个背景下来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扬弃,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身发展构成视点来观察和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变革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内在观”来研究和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近代哲学关系的,就这样一种思路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阿尔都塞和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深专家广松涉。阿尔都塞提出的是“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理论”的理论,广松涉提出的是“从‘异化论逻辑’到‘物像化论逻辑’”的理论。广松涉与阿尔都塞一样,以1845年为界线划分了两个时期的马克思,认为前期属于“异化论逻辑”的展开,后期是“物像化论逻辑”的转换和证明,马克思主义整个哲学的发展过程经历这两个逻辑的转换。国内学者中,陈先达的“异化史观和人道主义的超越论”,孙伯鍨的“两次转变论”和“两条逻辑论”,张一兵的“非线性生成论”中的变革思想,唐正东的“交往关系到生产关系的渐进成熟论”中的变革观,等等,都属于“内在观”的研究观点。  “外在观”与“内在观”在学术论争中相互排斥,往往形成对立关系。事实上,在马克思变革近代哲学问题上,二者应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不区别二者,就无所谓“变革”了,在逻辑上二者必然被理解为两个不同的东西;另一方面完全割裂对待,当作两个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像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比较这样的模式,是不恰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端于西方哲学这个母胎,它与西方哲学尤其是西方近代哲学是一种“扬弃”的关系,同时马克思哲学本身也具有内部的“扬弃”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内外两个“扬弃”关系的互动中实现生长的。这样一来,问题本身应有“内在观”和“外在观”的辩证统一,而不是持之一面。  ……

内容概要

  刘宗碧,1965年生,贵州天柱人,1988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访问学者,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曾任《凯里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学报主编,现任凯里学院价值学与经济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唯物史观和价值学。迄今主持完成教育部、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等共9项,出版专著1部,在《学术研究》、《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两次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书籍目录

引论
第一篇 “哲学变革”问题研究概况
 第一节 教科书体系对变革问题研究的传统理论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变革问题的主要学说
 第三节 新时期国内关涉“变革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第二篇 “哲学变革”学理理解的基础性问题
 第一节 变革近代哲学问题研究的几个关系
 第二节 变革近代哲学学理的四个基础性层面
 第三节 变革近代哲学的理论主题与论题的关系
 第四节 变革近代哲学的学理结构和内在耦合运行
第三篇 “哲学变革”内容的基本论题和学理
 第一节 实现哲学本质与人的本质的统一
 第二节 转入经济学批判的哲学革命意义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逻辑阶次的构建
 第四节 唯物史观理论内核的基点及其关系
 第五节 辩证法的“抽象”与唯物史观
第四篇 “哲学变革”和《巴黎手稿》的思想
 第一节 《巴黎手稿》的双重抽象批判及其关联的意义
 第二节 《巴黎手稿》中的两个批判尺度和唯物史观的形成
 第三节 《1844年手稿》的“自然的异化”及其逻辑
 第四节 《1844年手稿》的“财富主体本质论”和对黑格尔的扬弃
 第五节 《1844年手稿》对“抽象人本主义”的克服
 第六节 《巴黎手稿》对新辩证法建构的尝试
 第七节 《巴黎手稿》双重异化批判和马克思新经济学逻辑的孕育
附录 唯物史观和人的本质理论的正确理解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马克思变革近代哲学问题论略》,本书由刘宗碧著,比较地看,该书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对学界关于马克思变革近代哲学的研究进行了专题概述,比较深入地梳理和评述了从苏联以来学界的各种观点,突出评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日本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观点和我国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研究成果,这对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有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马克思变革近代哲学问题论略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