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哲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现在的哲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1
ISBN:9787208042667
作者:乔治・赫伯特・米德
页数:155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在探讨有关过去的问题时,就涉及了某种这样的既定过去(siven past),而这种既定过去一直延伸到直接现在。确实,要对两个文献材料的意义达成最终的一致可能要靠某个现在的经验,但这一点的前提是我们预先已经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比较。这种比较一直持续发挥作用,直到有人指出其中存在一个错误,并因此开始对它进行置疑为止。但这种置疑也是以他本人和他人的过去为基础的。这里,我们可以借用——我想是——戈斯的父亲的一个巧妙提法来考虑这个问题。戈斯的父亲提到,上帝在创造世界时用的是化石以及其他一些有关遥远的过去的证据,又将这种观念在半个小时之前才刚刚传达给人类,用这种方法来考验人的信仰。假设世界,以及它的那个现在结构,包括所谓我们心智的内容,都是在三十分钟之前才存在的;同时假定我们拥有某些隐秘的证据,类似戈斯先生的那种原教旨主义的提法,可以用来证明事实确实如此。但我们依旧只能在某种过去中来考察这一假设,这一过去不论它变得多么模糊,它确实已经在那里了。而且这一过去无限延伸,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它,因为其中的任何一刻,一旦被提出,它自身就仍然存在一个过去,直至无穷。    那么,什么是现在呢?怀特海的定义要追溯到构成一个事物的各种事件在时间上展开的流程,这一流程一直伸展到这一事物有可能具有其根本性质,成为其所是的那种事物的那一刻。一个铁原子的现在,其时间长度无需超过围绕它的原子核旋转的每一个电子完成其旋转所需要的时间。从这个原子的角度来看,在这段时间内的宇宙构成了一个绵延(duration)。一个个人的直接现在将被假定为是他作为其本身的那段时期。从我前面所提出的立场出发,这个现在也许应该涉及一个生成过程。在现在这一时段中,至少针对这一事物,并且在这一事物中,应该存在某种正在发生的事情,它将会影响事物的性质,从而使事物所在的一个时刻和另一个时刻区分开来,从而使时间有可能存在。但在上面的说法中存在定义原则方面的冲突。从一个立场出发,我们正在寻找一个现在的本质特征;而从另一个立场来看,我们是在寻找一个区分过程的下限。我将首先考虑后者,因为它涉及了时间和流逝过程之间的关系问题。看上去,时间正是存在于流逝过程之中,而且,我们就是通过流逝过程的延伸来定位时间,比较时间。千分之一秒也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而且我们可以把宇宙看作是陷入于熵之海中,在这个海中,所有的生成过程都已经停止。这里我们谈及的是一种有关广延的抽象观念,它仅仅考虑了流逝过程,而不考虑事件得以发生的时间;而事件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它们处于一种生成过程中。在怀特海的理论中,上述的抽象被称为“广延抽象”(extensiveab-straction),这种抽象最终导向了某种事件粒子(event-particle),就像数学分析会导向微分一样。而一个事件粒子和正在生成的某个事情之间的关系与一个变化的微分局部(如具有加速度的速度)和整个过程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这样看来,广延抽象就是一种分析和整合的方法,只要它能成功地发挥作用,就不需要别的方面的证明。但怀特海却是把它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抽象方法来使用的,并且仅仅在事件的发生过程本身,他就找到了事件将要变成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他将所生成的内容转换为一个由各种“永恒对象”所构成的世界,这些对象在某个原则(这个原则还处于这些事件发生的进程之外)的支配下注入到事件之中。这样,发生的事情还是存在于现在之中,但发生的事情的性质(“what it is”)却并不是来自于它的发生过程,而是通过一种形而上学的注入过程才与事件发生关系。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不恰当的抽象用法,因为它不是作为一种理智地控制现实的工具,而是导致一种形而上学的分离,在这个分离中,一方面是被抽象出来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则是被进行抽象的具体现实。我认为柏格森采用的是与此类似的不恰当的抽象方法。他在另一个场合中,通过将时间空间化,将这种时刻的排他性与所谓“真实”绵延的内容的相互渗透对立起来。    显而易见,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差异就在于他们的科学所考虑的目标是不同的,他们寻求发现的是不同的现实。而他们的程序也分别与他们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吻合。物理科学家所使用的方法是还原(reduction)的方法,而生物科学家使用的是生成(production)的方法。除非生物学家找到一个正在进行的生命过程,否则他根本无法进行研究。不过,他要研究这一过程,也必须利用物理手段,因此,他在作为一个生物学家的同时,还必须是一个物理学家。如果,他将生命过程的现实化减成为他所运用的物理手段,他就成为一个机械论者。如果,在他看来,生命过程是一个从物理世界中脱颖而出的现实,而他所研究的就是这一生命过程维续自身的条件,那么他就是一个目的论者。只有当他将进人生命过程的物体还原为能量,并因此否认生命过程的现实性,从而拒绝承认他所研究的过程就是从这些物理过程之中产生的某种新的现实,或者当他反过来,只肯采用过程的方式来描述进入生命过程的物理物体和化学物体,从而使这些物体成为亚里士多德式的性质或形容词,上述两种态度彼此才会发生冲突。如果生物学家因此认为,物体的所有组成部分实际上都是各种潜能,暗含了即将存在的过程,那么他就成为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或者在现代的学术环境中,成为一个“典型的”观念论者;而如果他将这一立场贯彻到底,他就会牺牲整个科学研究的领域,甚至干脆否认了新生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我已经提到,一个运动中的物体的质量的增加可以看作是社会性的一个极端事例。也就是说,如果将这种质量的增加放在可能经验的范围内,我们就得把运动的物体看作同时处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中,因为运动中的物体根据其运动具有自身的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个时间、空间和质量与它相对做运动的那个系统不同。一个运动中的物体占据不同系统所产生的这种悖谬,人们早已熟知了。我想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触及的是这种社会性的极限形式,因为每一个物体,都具有速率,因此都具有某种空时系统和能量系统。不过,这种速率都是相对于它进行运动的那个系统而言的。而如果相对于参照这个系统进行运动的另一个系统而言,它就具有一种不同的速率。这样,参照无限数量的系统,这个物体就具有无限数量的质量的测量结果,而这个物体同时占据了所有这些不同的系统。    因此,意识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生命,在生命过程中,借助自身的行动,个体趋向于维持这一过程,而且不仅是自身的过程,还是以后各代的过程,此外,这一生命过程还超出了有机体中所发生的活动的范围,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影响,并在这些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将这个世界确定为个体的环境。意识的第二个条件是,生命形式就其目的论过程而言,面对它自身有机体的各种条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有目的地做出反应。不过,前面我已经将新生性定义为物体同时出现在两个以上的不同系统中;并且其出现方式是,它在后来的系统中的出现改变了它在早先那个包含它的系统中所具有的性质。因此,当我们说最初级的意识形式是感觉时,这里所暗含的意思是,生命形式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入了这样一个系统过程,从而使这些生命形式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有目的地对它们自身所面对的各种条件做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感觉的意识在生命中出现了。我已经假定,这时出现了某种系统的物理化学过程,而这一过程以特殊的方式选择它要做出反应的对象,以维持这一过程本身的继续;在物理世界中出现的这一过程,是作为生命这个新生的现象出现的。对于这样的情境来说,出现的不仅是一种生命形式,而且是这种生命形式自身的有机条件。无论对生命是有利还是不利,这些条件都构成了这种生命形式赖以生存,并且对之做出反应的领域的一部分。一种生命形式如果具有意识,就能够将其自身的生命过程的阶段转化成为它的环境的一部分。一个动物,可以在他自身的生存状态方面作出某种选择,就像一株植物的根须可以在植物需要水分的时候选择水。但一个动物不仅像植物这样生存,选择水,而且它还会感到渴。我们正是用感觉这个概念来代表这种要素。当动物以某种程度进入它自身的环境时,在生命中所添加的现象也就是这种要素。    发生这一过程所借助的生物学机制就是神经系统,因为神经系统不仅能使动物选择适当的刺激,而且还能够在它自身肌体的表面与所选择的食物发生接触时使肌体表面的运作过程也成为反应所针对的对象的一部分。他不仅消化食物,他还品尝食物。在前面,我还将新生性称为社会性的一种表现方式。动物不仅是无生命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是有生命世界的一部分:有意识的动物不仅选择对象,而且还感受对象。因此,有意识动物的生命过程就是不断成为他所生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在触觉经验的领域中找到意识的初级形式。在这种情况中,动物对对象做出反应,而这一反应过程不是针对作为一个整体的动物自身,而仅仅限于接触表面的运作。但在更为高级的非直接接触的有距刺激中,就涉及了动物对其各种有机条件的反应,从而进入了意识的领域。因此,动物越来越紧密地成为它周围世界的一部分。而大脑的发展带来了更巨大的进步。大脑首先是重要的有距感觉的神经中枢。随着这些有距感觉越来越强有力,并且在其区分过程中越来越精致,它们所对应的各种接触经验也被延迟了,而调适和在各种反应中作出选择的可能性却增加了。有距物体引发的态度在动物身上产生了一种运动感觉,这种感觉使动物感到这些物体本身正在吸引它或者对它构成某种威胁。在他对有距刺激的反应中,动物所经验的自身的反应是受到压抑的。针对自身的各种行为倾向,动物所做出的反应提供了一种控制手段,将他的所有反应组织成一个协调的行为,而这些内在感觉对于动物调适机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距刺激涉及了经验内容与直接反应之间的分离,这种分离也同样重要。正是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碰到了思维过程的素材。当然,就其本身而言,有距刺激仅仅是一种刺激,而不是别的什么。但只有当有机体自身进入了这种有距刺激的范围,它才步人了所谓意识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唤醒了那些相互冲突的延迟反应,从中产生了思维过程的素材。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米德的许多论述,并非过时的进化论或者行为主义,而应该将它放在一个更深远的政治社会思想的脉络来理解。我们会发现米德的这本小书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借助对“现在”问题的讨论,米德给社会理论重新理解这一张力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他的尝试,特别是对自然的社会化的理解,对社会性的两种意涵的深入剖析,都在重新理解现代科学的“现代”意涵的同时,也试图从现代社会理论经常忽视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与自由相对的自然的一些重要面向。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推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现实位于现在之中
第二章 新生性和同一性
第三章 现在的社会性
第四章 自我的意涵
译后记

作者简介

从社会理论入手理解现代性,不能回避现代性面临的根本问题,即自由的问题,而要思考自由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入手点就是自由与自然的对立。不过,现代社会理论的出现,从观念史的谱系来看,无论就内涵已经萎缩的所谓“精神科学”而言,还是就英法立足于“精神重建”的所谓“道德科学”而言,已经处于自由的内在化背景之下,似乎无力重新恢复这一概念在最初面对自然概念时所具有的根本困境和丰富意涵。现代社会理论在运用“社会”观念消解政治哲学中自然与自由的对立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最远的“自然”的社会理论,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理论才是某种最极端的现代性理论。不过,恰恰由于远离了“自然”概念,社会理论在试图救治现代性的危机的同时,丧失了理解现代性的“危机”背后最基本的张力的能力。如果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我们会发现米德的这本小书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借助对“现在”问题的讨论,米德给社会理论重新理解这一张力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他的尝试,特别是对自然的社会化的理解,对社会性的两种意涵的深入剖析,都在重新理解现代科学的“现代”意涵的同时,也试图从现代社会理论经常忽视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与自由相对的自然的一些重要面向。

图书封面


 现在的哲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形而上学的建立,离不开时间疑难问题的处理,即便在处理的时候不把它论述得那么明显。要问最明显的例证,我们便想到了《存在与时间》。时间问题,远远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如果仅只在形形色色的时间观念的做个性质区分,就觉得自己一劳永逸的理解了的话,其实那只不过是一个起点而已。套用该书译者前两天在课堂上的话:现代性的基本经验就是时间经验。看到《现在的哲学》中写道:“教会是西方社会的结构,而它维持这个社会的价值的活动,就是在救赎的设想中找到具有根本意义的过去和未来。”可能,我们现在很容易接受那些“真实的想法”,比如“我有钱,我任性”,我们会说,好的,我们”承认“这种宣称。因为这个态度以及对这个态度的认可代表了一种较为流行的审美——对一种”需要伪装的平庸性“表示出“中立”的肯定。我们在回答“你为什么要加入***”,也很容易去说出那些话“因为它让我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价值”。但有多少时刻,我们能够分辨出我们知道的只是”价值“,而不是”根本意义“。或者,我们干脆一直在二者之间划着等号。因为说”意义“,是现在被认为最没有意义的事情。这种个体代表着与过去的决裂——过去是不是传统还有待商榷。但《现在的哲学》中表达的是,过去终究要对现在进行一个”限定“。过去是曾经发生的”事件“,在流逝之中性质质变成了”事物“。所以保罗·利科会说,历史研究的是过去的”痕迹“。”事件“的根本含义在于它的瞬时性特征,它发生着但同时又终结着。当它在流逝中质变成”事物“之后,我们却要小心处理这个概念。因为,我们有太多轻率的、关于”物“的形而上学观念。这时可以想到海德格尔,他最能用诗一般的哲学语言讲出了它的意涵。”事件“的瞬时性还可以推导出它的另一个特征,便是”不可唤回性“。不可唤回性,才让历史得以成为历史。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让“现实”位于“现在之中”,并依照“未来”的视角对“过去”进行“重新演现”。换言之,我们不断地在“现在”中“发现”(带着惊讶,亚里士多德---阿伦特)过去的痕迹,这些痕迹携带着过去的基因,在未来得到了“可理解性”——即发挥出它“证据”的效能。未来的“新”,根源于对过去的“发现”,过去需要未来对它进行解释。那是不是我们的未来就是空的,因为它只有对过去的发现。不是的,未来是一个新的时-空系统,而过去留下的“事物”便是那个“能量”(是不是“潜能”也待商榷,虽然“能量”在这里也是“物理学”的范畴)。《现在的哲学》里用尽量简洁的语言表述了一种“社会性原则”。在任何一种“时-空-能量”系统中,就会有“新生性”和“社会性”。这种系统作者列举了三种——物理学、生命有机体(物理化学)、意识。“现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在这个现在中,新出现的物体由于它与其他结构之间存在的系统关系,从而在弃旧迎新的流逝过程中同时属于不同的系统,并且由于它同时属于这些不同的系统,因而就具有特殊的性质。”“无论如何,在这三个领域中都存在社会性原则。在所有这三个领域中,都存在新生性,而这种新生性来源于统一对象或同一组对象同时存在于不同的系统的现在中。因此,我们发现,在任何一个具有某种空间、时间和能量性质的系统中,一个高速运动的物体,其质量会增加,因为它具有不同的空间、时间和能量系数,而整个物理系统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同样,由于一个动物既是一个活的生命形式,又是物理化学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生命是新生性,而且对其周围环境也产生了影响。由于有意识的个体既是一个动物,同时也能够对意识的出现进行前瞻和回顾,所以它也赋予了世界以意义和价值。”那些宣称对“过去”发生决裂的“现在”——更准确地说它自我把握成一种“当代”的“时代感”,或者“未来”。它要求的不是对过去视而不见,而是“根本的”离开。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轻装上阵”。所以我们愿意搞笑地活下去,愿意戏谑地活下去,愿意自黑的活下去。因为,“轻松”是最好的“人生哲学指南”。因为这个时代,连“自杀”都会被当成诙谐剧。像《黑镜I:一千五百万的价值》里所表现的那样。你一直把轻松和搞笑当“风格”,把“伪装的平庸”作“个性”,他者便成了你的“观众”,世界就是你的“舞台”,没人当真。所以,过去的“痕迹”连同现在的“瞬时性”以及未来的“解释学”要一同把握。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質量不怎麼好
  •     米德的学术地位被低估了
  •     内容没看不评价,但是这封面也实在有点不行吧。书角折痕,书面脏的厉害,摸一下还有灰尘
  •     客服太次,丢包不管。
  •     不错的一本书,本人正在阅读中。。。。
  •     最喜欢这种哲学小册子啦,说的清楚明白一念就念完了╮(╯▽╰)╭
  •     虽然书很薄。但真的是好书
  •     现在的哲学可以随便翻翻,不必求之过深,书很薄。
  •     现在的哲学=/商务事事通啊。。。
  •     这么难看的书真的没有翻译错吗……
  •     不错的书,很好。
  •     过去的“痕迹”连同现在的“瞬时性”以及未来的“解释学”要一同把握。
  •     很好!!建议购买,我相信,明年此书就是绝版书了。
  •     作者以时间为界线对哲学作了一个对照。
  •     在米德看来,线性时间或历史这一观念并不是形而上唯一的,而是无数的,每一个现在都有它延展开来的一条现在-过去-未来。
  •     在复印大学北门边的一个书店等人还是什么,无聊地翻开一看是大猛翻译的,于是就翻完了。。
  •     米德的风格与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啊。正文中他大量谈及自然科学的例子,物理、生物、天文,让我怀疑看错了书。他从物理世界,到生物世界,再到人类的意识世界,有一个自然的过渡。第三章末尾总结:“由于有意识的个体既是一个动物,同时也能够对意识的出现进行前瞻和回顾,所以他也赋予了世界以意义和价值。”present在米德那里具有核心的位置,过去和未来都是在现在中才存在。相当彻底的建构主义立场。李猛的译后记点出了本书重要意义:“时间的社会性”,自由与自然的对立。
  •     买来认识现在的哲学,比较满意。
  •     米德的一本小书,小开本,质量很好。。。
  •     翻译本身值得褒扬。但米德总是在演讲。
  •     暑假期间,细细读来,受益颇多,为来年学业打下基础。
  •     可惜翻译比较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