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100037365
作者:冯俊
页数:610页

内容概要

冯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欧盟学会副会长。1994-1995年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个人专著有《笛卡尔第一哲学研究》、《法国近代哲学》、《当代法国伦理思想概论》、《笛卡尔》等;合著有《西方哲学史新编》、《西方哲学问题研究》、《当代外国伦理思想研究》、《西方哲学史》等;有学术论文数十篇、译著多部。

书籍目录

导言: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    “后现代”与“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    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哲学第一编 后现代主义哲学通论  总论:后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  第一章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争论的维度    一 现代性的意义    二 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现代”哲学    三 胡塞尔与后现代主义之间风格的对比:传统的问题    四 后现代主义:家庭画像    五 结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回顾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风格    一 导论:维特根斯坦论家族相似    二 解开现代概念的死结    三 五种后现代概念化风格  第三章 技术、道德和后现代     一 引言    二 科学和技术:现代叙事    三 海德格尔对科学技术过渡性的反叙事    四 关于科学技术的三种后现代叙事  第四章 后现代女性主义    一 引言    二 桑德拉·哈丁与“女性主义中的科学问题”    三 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分岐    四 法国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    五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  结束语:为“将要做的”书写规则第二编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  第五章 乔治·巴塔耶对语言的批判和对生死的探索    一 语言批判、创作与生命的超越    二 神秘的内心经验与主体性    三 语言和死亡的神秘性    四 性和情欲与生死奥秘  第六章 勒维纳斯论无限性和他者    一 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    二 他者的面孔:总体性和无限性  第七章 布尔迪厄的象征性实践和权力运作    一 象征性实践的决定性意义    二 “习性”的象征性:“交响乐式表演”的运作模式    三 行动场域中的权力运作    四 作为象征性权力的语言及其交换活动第三编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  第八章 德里达的“延异”和“解构”  第九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权力系谱学  第十章 德勒兹的“欲望的生产”  第十一章 利奥塔论“后现代状况”  第十二章 让·波德里亚论“拟象”和消费社会参考书目后记附: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中外作者合作研究的成果,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原创作品。本书对产生并兴盛于法国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研究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米歇尔·福柯、吉尔·德勒兹、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和让·波德里亚等人把北美关于后现代文化形式的讨论上升到更为深刻、更为广泛和更具综合性的哲学高度,形成了“后现代主义哲学”。
  本书仅从法国的几位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思想本身入手,从学理上弄清楚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思想来源、主要学说,使读者对于到底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师们到底说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以避免对后现代主义哲学人云亦云、泡沫式刻意炒作的倾向。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导言;第一编,后现代主义哲学通论;第二编,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第三编,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

图书封面


 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现代化”过程就是指商品化、城市化、官僚机构化和理性化的过程,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现代世界”。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发明、革新和活力的过程。※“现代性”(modernity)体现的是理性和启蒙的精神,它相信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解放。“现代性”通过技术、新的运输方式和交往方式、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形式、现代艺术和意识形态而散布到日常生活中去。※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哈贝马斯认为,福柯、德里达等人的“后现代主义”实际上就是反现代主义或超越现代主义,即全盘否定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 按照后现代哲学家的规定,后现代社会或后现代时代应该有一系列的特征。首先,从后现代的社会特征来讲,它是后工业社会,是信息和科学技术膨胀和泛滥的新时代。“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的界线模糊化,因果论和规律性为偶然性和机遇性所取代,休闲和消费优先于生产,娱乐和游戏取代规则化和组织化的活动,生活形式日益多元化,社会风险性增高,原来传统社会中以一夫一妻为基础的社会基本单位‘家庭’正在逐步瓦解和分化。公民个人自由极端化,各种社会组织也逐渐失去其稳定性,各种组织原则不断地受到批判。”(高宣扬:《后现代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版,第32页。)其次,后现代的知识特征是,一切知识都被数字化、符号化及商品化,不能数字化、计算机化的知识,几乎不被看作知识。同时知识全部商品化,知识的发现和传授变成知识的生产和销售,甚至知识就是为了销售而生,学习知识成为一种知识的消费过程,完全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以往是现实的物质性产品才是商品,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象征和可能性因素成为了商品。掌握和传递信息成为非常重要的事情,生产和制造各种新的信息,也成为提高社会地位和扩大权力的重要途径。掌握信息成为权力的象征,一个国家控制和占有信息的多少成为国力的一种象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不再仅仅是攻城略地,争夺自然资源,而更多的是争夺人才,争夺信息资源。谁拥有更多的信息,谁就有更大的权力;相反,权力越大,经费越多,就可能获取和垄断更多的信息,就会有更多发现真理的机会。因此,不仅知识是力量,就是权力,而且权力越大就有更多的机会掌握知识和真理。第三,后现代的文化特征是,颠倒文化的原有定义,反对传统标准文化的各种创作原则,扬弃传统的语言、意义系统、形式和道德原则。走向零散化、边缘化、平面化、无深度,通过各种眩目的符号、色彩和光的组合去建构使人唤不起原物的幻象和影象,满足感官的直接需要。第四,后现代的心态和思维模式特征是,“后现代”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不确定性”、“模糊”、“偶然”、“不可捉摸”、“不可表达”、“不可设定”及“不可化约”等精神状态和思想品位。(高宣扬:《后现代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版,第69页。)后现代人反对传统的思维模式,“不再顾忌逻辑思维和反思等严谨的和系统性的理性活动,只注意‘当下’立即可以达到的、并直接得到验证而生效的感性活动”,“同时,后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复制’性质及其机遇性,一方面并不要求人们费尽心思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复制的高节奏和商效率也加强和促进了‘光看不想’的倾向。”(高宣扬:《后现代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版,第72页。)后现代文化产品显示出“一看就懂”、“一看就照着做”的特征,因此,文化快餐像漫画、卡拉OK等边看边唱、边玩边思考的思维方式,迅速地在后现代文化的泛滥中扩散和蔓延。第五,后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是游戏式的生活。人们醉心于赌注式的游戏活动,不再遵守传统道德规范所规定的协调祥和,宁愿在不断突破传统规定的叛逆性生活方式中尝试各种新的生活的可能性。充分利用当代消费社会所提供的休闲生活条件,宁愿过着以消费旅游为基本生活方式的“游牧式”生活。将生活艺术化和美学化,不但使生活充满着艺术气息,而且使生活本身也成为艺术。后现代人推崇中国古代老子和庄子的生活哲学,这就是一种能屈能伸、从容不迫、静中有动、随机应变、引而不发、后发制的人、具有阴柔特性的自由的生活方式。(高宣扬:《后现代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版,第78-80页。)后现代主义哲学就是上述的社会特征、知识特征、文化特征、心态和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在理论上的反映。※ 1.用“延异”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一方面表现为以当下存在或在场为中心的本体论,另一方面表现为口头语即言语中心论或语音中心论的语言学。德里达认为,传统形而上学是以二元论或两极性思想为前提的,它将一系概念、范畴对立起来,善对恶,存在对虚无,在场对不在场,真理对错误,同一对差异,心灵对物质,男人对女人,灵魂对肉体,生对死,自然对文化,说话对写作。“逻各斯主义”强调直接性、在场、当下存在,排斥差异、距离,这将共时性和历时性割裂开来,扬共时性而抑历时性的突出表现。“延异”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物,它不是一个在场的存在,它不具有中心和整体性结构,它是一个“散布”或“播散”,它像一粒种子一样向四面八方扩展开去。它是一个无限区分、无限推延过程,一个无始无终进行着追加和替补的过程。“延异”是德里达“书写语言学”的基础。书写语言就是不断区分,不断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扩展和散布的过程。写作就是制造文本(text),制造出无限开放的轨迹(trace)。写作不再是作者自己思想的一种表白或记录,而是创造一种符号,给读者提供了追寻意义的无限可能,文本的意义是多重的,无限的。文本一经产生就有自身独立的生命和发展,不稳定性和开放性。(天开:隐喻与象征,多学科的多元呈现,价值中立,回到事情本身,拟态与戏说及反讽……往往是文本的产生。 对于文本的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文本本身提供了无限可能。如中国唐代李商隐的《无题•锦瑟无端五十弦》就是一个复杂的文本,一个恍兮惚兮,其中有道的文本。最简单的文本是中国唐代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现代鲁迅的《野草》也是一个文本。)德里达将自己的哲学称为“解构”或“消解”的哲学。“解构”并不是“破坏”或“毁灭”,而是类似于“分析”和“批判”。它是一种把焦点对准理论体系可能性根据的“分析”,“批判”就是要暴露在每一种理论起点上被掩盖的那些东西,考察它的前提,它与后续的全部观念和陈述的关系。(天开:所谓的“黄色政治笑话”也具有这样的“消解”功能。从政治的对象转移到身体的对象,从意识形态转移至男女性别,将严肃“消解”成笑话,将权威扯成无赖的地位,宏大“解构”反讽至日常,从形而上“解构”至形而上……总之是具有批判的眼光的。)德里达对形而上学的“解构”,就是要批判形而上学的独断性,震憾“整体”,打破“结构”,造成“延异”。解构并不是要破坏,毁灭一切秩序,而是要防止秩序包括思想、文化、道德体系的僵化和极权化。※ 2.从纵向思维转向横向思维德勒兹提出“树喻”理论。他认为形而上学把关于实在知识按照系统的等级体系的原则组织起来,如同树的枝条最后归总到树根一样,知识的分枝深深地植根于坚实的基础之中。庞大的概念体系中心化的,统一的,等级制的,植根于自我透明、自我同一的表象的主体中。这棵树上繁茂的枝叶被称作形式、本质、规律、真理、正义、权力、我思等等。德勒兹认为,柏拉图、笛卡尔和康德都是树状结构的思想家,他们想在一种普遍化和本质化的图式中消除时间性和多样性。现代的信息科学也属于这种树状思维,因为它运用命令树的形象将信息放在中心系统中分成不同的等级。与传统哲学的纵向思维方式的“树状结构”相对立,德勒兹和伽塔里(Guatarri)等人提出了后现代的横向思维方式的“根状茎”( rhizome ['raizəum] n. [植]根茎,根状茎)理论。从植物学上来讲,“根状茎”与树的主根的须根的结构不同,它是一种延长到地下的块茎,通常水平生长,上面生长枝条,下面产生根系,它通常还有芽和鳞片状的叶。树—根结构限制和控制了它的各方面的联系,而根状茎则是非等级体系、非地域化的,它在一种随意的、无规则的关系中和其它根系发生联系。德勒兹和伽塔里提出的“根状茎”的比喻,目的是要拔出传统哲学之树和它们的第一原则,消解二元对立的逻辑,使根茎多元化,广为散布,产生差异和多样性,建立起新的联系。因而,“根状茎”结构代表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它是动态的、异质的、非二元对立的。根状茎方法将信息分散到非中心化的系统中,将语言分散到多重符号维度中。(天开:结构多为横向平行,分布在多学科里;语言亦在多重符号的维度中而相互交叉出现新的组合与新的感觉意象。)“根茎状”意味着开放而不是封闭;是朝多个方向而不是朝一个方向流动的;既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永远处在运动之中。(天开:在结构没有传统线性的“起承转合”,只有“否定≒肯定≒否定≒肯定”式运动张力循环。在语言组合上,无时空与学科及物我的界限,能指—所指的不断组合,多使用动词与形容词的通感作用,甚至于汉字的图形效果,以达到陌生化的语言质感与张力。)德勒兹和伽塔里认为,横向的、根状茎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游牧思想”(nomadic thought)方式,它和“城邦思维”(state thought)是相对立的。城邦思维在理论上表现为总体化的哲学形式,在实践上表现为警察和官僚组织。他们把自柏拉图以来形而上学看作是城邦思维,这种思维是封闭的、否定的、没有差异,只有同一,这种哲学构成国家秩序的理性基础,是维护国家秩序的工具,是为国家服务、被国家雇用的“官方哲学”。相反,“游牧思想”是开放的、多样的、充满差异的、多元的和非地域化的,是边界和障碍的打破,无拘无束,自由奔放。※ 3 用差异对抗理性的总体化福柯描述道:理性这个沉睡的巨人在古典世界中觉醒时,发现到处都是混沌和无序,它开始着手赋予世界以理性的秩序。福柯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认为作为启蒙运动神话的理性,是一种统一的、总体化和极权化的理论模式,它模糊了社会领域的分化和多元的性质。在政治上赞成一致性、同质性而压制多元性、多样性和个体性。因此,理性是还原性的、强制性的和压迫性的。后现代主义与此相对立,应该用知识不可通约性、差异性和片断性、特殊性和间断性;应该用知识形式多样性和微观分析去超越总体性、总括性和强制性。德勒兹和尼采一样,认为哲学家的任务就是拒绝稳定的同一性而肯定区别或差异,反对普遍化的秩序、总体化、等级体系,肯定多元性、机遇、混沌、流动和生成,创造出思想和生活的新形式。(天开:也创造出写作的新式:突破普遍化的秩序、总体化、等级体系,肯定多元性、机遇、流动和生成。在写作中思想流动,立场不断转换,不断生成出新的感受。如同意识流、魔幻主义。人物描述中,如同杜拉斯的《情人》里的“她、小女孩、女人和当下的自己,别人眼中的“我”、我与“他者”的不断的转换。又如我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的转换。事件描述中,多种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假设与结果的分析的呈现。在风景描述中哲学的、心理学的、人文历史与地理的、文化学的、社会学的等等的表述。多元的,片断的,似是而非的混沌的,给人以新感觉。)※ 4 注重个体性和自我关切,反对主体性和人道主义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福柯认为,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就是人死了的先兆。因为上帝死了,人就没有了命运的主宰,生活目的和价值标准,人失去了生存条件,所以人也死了。海德格尔认为:人不应该是存在者的主人,一切存在者的存在显现出来,并不是由人决定的,而是存在决定的,存在自己展现自身的真理,人是存在的近处,人是存在的邻居。福柯将目光投向古希腊。古希腊的伦理学并不关心普遍规范问题,不是给每一个强加上一般模式,而是注重自我关切、自我修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风格,使自己成为一种艺术品,美化自己的存在,选择一种美好的生活,创造一种善的、美的、光荣的、应当受人尊重的、令人难忘的伦理习惯或道德榜样,给他人留下一个可敬生活的记忆。将伦理学建立在对一种生存风格的个人选择之上。(天开:后现代写作其中的主体之一,也展现属于个人风格的生活方式的图像与文字,而引人注意。)※ 5 用透视主义和相对主义取代表象论和和基础主义的认识论后现代主义认为,在笛卡尔-洛克-康德哲学的现代主义传统中,把认识看作是心灵或精神对于外部世界的表象,心灵如同一面镜子,就像镜子反射外部物体一样,真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表象,主体无需中介就可接近实在,把握外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表象论”的认识论。同时还认为。知识的真理是中性的、客观的、普遍的、一元的,它是人类进步和解放的载体。也非中心化、抛弃主体性概念相联系,后现代主义在认识论上主张透视主义和相对主义来反对现代主义的表象论和基础主义。福柯反对单一的分析框架,拒绝在一种哲学体系中或从一种中心优势点来系统地把握全部实在,而赞成尼采的透视主义,否认事实的存在而坚持只存在某种对世界的解释。世界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不可计数的意义。解释世界的方式是无限的,我们应该寻求对于现象的多种解释。我们对于世界或现象的透视的角度越多,我们的解释和知识就越丰富越深刻。尼采本人从心理学的、生理学的、历史的、哲学的和语言学的立场上来考察价值的来源。福柯也效仿尼采,力图从精神病学、医学、犯罪学和性欲等多个视角去分析现代性和现代社会。他说:“话语……是如此复杂的一种实在,以至于我们不仅能够而且应该从不同的的层面上以不同的方法去接近它。”福柯认为,任何单一的理论和方法都不能把握话语的多元性,对于制度、权力和其他实在也是一样。(天开:后现代写作,要求写者应当是多个学科的知识结构,也应当是多种符号系统的表述者。并在语言与言语的组合上,不断创造与试验新的感觉。)※ 用不确定性和小型叙事取代元话语和宏大叙事利奥塔说:“我用‘现代’一词是指任何参照元话语(metadiscourse)来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这种元话语明显地求助于某种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例如精神的辩证法、意义的解释学、理性或劳动的主体及财富创造的解放。”(利奥塔:《后现代状况》,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会1984年版。)这类宏大叙事有两种,一种是思辨的宏大叙事,如德国唯心主义的精神辩证法;一种是启蒙叙事,如人类解放理论和历史哲学。同时这种理论还求助于知识的发出者和知识的接收者之间对于陈述的真理价值的共识,使语言游戏同质化,排除语言游戏的多样性。 利奥塔认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人的哈贝马斯的观点基本属于解放的叙事。他声称要辩证地看待和继承启蒙运动的遗产,保存现代社会合理性价值,如共识、解放、稳定性等。利奥塔认为,交往理论的核心就是一致和共识,这种共识概念可以被利用来对个人的控制和压迫合法化。因为共识常常是强迫性的,是强者将意志强加于弱者而造成的。完全相互理解和共识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理想的言语情境,同时共识损害了语言游戏的差异性,使语言游戏同质化。后现代主义认为,我们应该保存差异、分歧,而防止潜在的压迫和控制。(天开:后现代是一种追求个性自由的文化,而反对来自政治或经济的控制。政治与经济的总体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企图操控时代与社会,而后现代文化便是一种抵抗。总体主义一般喜欢以一元话语与宏大叙事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与唯一性,而后现代则对相反的策略如 分裂、分散,日常生活,多元、小型来加以对抗。)与现代主义的知识合法化模式相对立,后现代主义强调知识的不可通约、不可预见、不确定性、灾变性、异质性、多元性、不可修正性、混沌、悖论、差异和谬误推理(paralogy)。知识的获得不是接受普遍真理或同意共识,而是不断地怀疑现存的范式,发明新的范式。※ 7用“精神分裂分析”取代“精神分析”后现代主义者们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是属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精神分析将“欲望”和“缺乏”、“需要”、“精神失常”联系在一起,这导致了人和世界联系的拜物教,使所需要或所缺乏的对象具有过大的意义,同时也会使欲望服从于外在目的、集团利益,使人失去自身的本质,同自己异化。因此,精神分析和资本主义是紧密相连的,这种联系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精神分析直接参与了资本主义的压制,让资本主义来操纵欲望。德勒兹和伽塔里提出“精神分裂分析”(schizoanalysis)来取代“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把欲望限制在俄狄浦斯情结和家庭的范围之内,而精神分裂分析则把永不停歇的流动看作欲望自身唯一的客观性。弗洛伊德的“精神患者”是一种被社会规范化的正常人,他为了适应社会存在的要求而压抑自己的欲望;而德勒兹和伽塔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he schizoprenic)则是敢于按照欲望的规律生活的人,他反抗对欲望的压抑与扼杀,要求把人的欲望释放出来,而不致于转化为精神病。精神分析将无意识理解为想像的、象征的表象,是某种主观的东西;精神分裂分析认为,无意识是无人称的、前人格的、独立的、自己创造自己,无意识包含着一种“革命的分析力量”,它要把欲望的运动从等级体系的社会强加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它要打破被压抑在欲望之中的主体,创造出后现代的新的欲望主体,即“分裂主体”(shizo-subject)。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是正常世界的疯人,而疯狂世界的正常人,他是没有家庭的孤儿,没有信仰的无神论者,没有居所和领地的游牧民族。因此,精神分裂完全是革命性的,它威胁着整个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种潜在的解放的心理条件。它是个体逃脱资本主义的现实原则,逃脱压抑性的自我和超我的各种限制,逃脱俄狄浦斯情结的过程。精神分裂分析是后现代解放的基础。德勒兹和伽塔里运用欲望生产和精神分裂分析理论,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从欲望生产到欲望压抑、从非地域化转向再地域化、从解码转向再编码化的过程。他们认为,从人类的一般历史来看,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非地域化的,解码化的过程。在原始部落中,一切都被符码化,每一个姿态、每一个生活情境、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规律约束,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是社会的。而资本主义则完全相反,它使每一个个体成为自己身体或器官的所有者,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所以资本主义社会是普遍的非符码化或普遍的解码。原始积累使农民离开了土地和家园,成为无产阶级,财富可以自由流动。资本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制度,它在摧毁旧的信仰和禁令的同时,造就了自主的个体和流动的解放。然而,资本主义并没有为极乐的游牧生活或绝对的个体创造条件,反而在解码的同时又重新制造出符码,在“大非地域化”之后又“再地域化”。资本主义的现代国家又为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制定出新的符码,现代资本主义造成了历史上所见到的对欲望生产的最残酷的压抑。欲望的两极——欲望的生产和欲望的压抑——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中体现出来的,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精神分裂、欲望生产的社会,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制止精神分裂、压抑欲望的社会。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一个从欲望生产蜕变为欲望压抑的过程。因此,后现代主义就是要超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重新恢复欲望的生产和流动,恢复精神分裂的活力。※ 8用微观政治学取代宏观政治学后现代主义者们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是一种宏观政治学。例如,解放概念实际上意味着有一种天赋的人类本质在等待着把它从压迫的权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革命就是为了控制中心化的权力而斗争,同时引起了从一个中心(国家或生产方式)辐射出去的大规模的社会转变;阶级斗争就是对立阶级之间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主张应该拒绝这种宏观政治学而转向微观政治学,他们青睐的不再是阶段斗争、社会革命、人类解放,而是女性主义、环境保护和生态团体、同性恋组织和反种族歧视等局部的和微观层次上的多元化的政治运动。与传统的宏观政治学不同,后现代的微观政治学讨论的是一些具体的政治学问题,如权力政治学,正义政治学、欲望政治学等。例如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传统的宏观政治学是研究由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领导的权威性的政治运动,用国家、公开的政治压迫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危机等来分析法西斯主义;而微观下政治学例如德勒兹和伽塔里则是研究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头脑中和日常行为中的法西斯主义。在这里他们把法西斯主义看作是欲望的扭曲和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主观心理状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微观政治学理论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形成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一致的,它赞成后现代主义对于人道主义的共相的“人”的批判,它认为普遍的、共相的人实际上是男性统治的话语。所以,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一样主张解构理性、知识、主体和社会统治形式,强调多元性、差异、他者性、边际性和异质性。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性的批判为女性主义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强调异质性、差异、多元性和微观政治学,这就直接为女性主义提供了斗争目标,有利于表明男女之间的区别,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阶级的妇女之间的区别,以及妇女的特殊需要和利益,避免了把女性放到普遍化的概念模式之中。但是,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又是和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尽管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对妇女的新的压迫和统治,但是“现代性”也给女性主义提供了斗争的理论武器,如启蒙运动提出的人权、平等、 民主自由、权力、解放等现代话题正是女性主义同性别统治斗争的理论武器。后现代主义拒绝的宏大叙事、宏观理论和总体性框架正是女性主义认清妇女被压迫的状况、为自己的反抗作辩护所需要的工具;后现代义主义解构的主体性,而女性主义正是为争取自己的主体而斗争;后现代主义抛弃启蒙价值和现代话语正是女性主义重要斗争武器的剥夺。后现代主义也反对历史哲学,因为历史哲学以承认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稳定性、规律性和可预见性为前提,而后现代主义强调偶然性、灾变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
  •     我厌烦透了当代人的价值理念,以及这个社会规定的生活模式。我讨厌商业,我讨厌被物化的谋生之路。我讨厌资本支撑的教育,为市场经济唱赞歌是可以, 为其唱哀歌也是可以,我厌烦透了人们的经济理念,追求什么经济性,像一群没有脑子的苍蝇一样追逐,唯物主义者,还原论者可以洋洋得意地为这一切做经济学上符合理性的论述,但别被他们忽悠,要看到人不单单是向着生,人也在向着死,如此能击溃他们的一切启示言辞。
  •     这本书作为哲普书不错,至少激励了拜读原著的兴趣。挑感兴趣的技术哲学读了一些,然后写了一些。当我们将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原因归咎于大学的扩招并对其控诉的时候,我们默认了这样的一个元叙事:知识乃是一种商品。知识不再以知识本身为目的,失去了它“传统的价值”。导致如此的原因在于另一个元叙事,即将知识与技术相结合,即“科学技术”这个词语。传统认为,对知识的研究起源于惊奇,在如今,知识已经成为技术的工具,技术成为科学的评判标准。技术追求的乃是效率、优化,所以将效率提高、产量增加等作为“好”的判据。即使是看似无用的科学研究,也会用“科学研究的价值将在几十年后体现”来说明其益处,依旧是以技术的标准来判断。科学已经失去了以自身为目的的初衷。而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为自身追求复杂性——超出人所需求的复杂性(比如更快的CPU、更大的硬盘)——。从广义上说,技术具有了“意志”,“技术为人类服务”已经逐渐演变为“人类成为技术的工具”,最典型的便是“人力资源”的概念。技术不再响应人类需要,毋宁倾向于破坏人类的稳定。当人类需要已经满足的时候,技术会诱导出新的欲求来使得人们更疯狂的为技术服务。后现代主义者是一群敏锐而深刻的思想家,又是一群感伤又无奈的批判者。是否有一天文艺能取代技术成为世界的中心,正如曾经科学取代西方宗教或中国传统成为世界中心一样呢?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所以买了一本看看,究竟什么是后现代哲学~外行,内容就不做评价了。
  •     就看了前两部分
  •     对于后现代深入理解的一本很不错的书,冯俊是中国人大的副校长,没办法,有资源
  •     虽然读来有点深奥,但硬着头皮也要读阿,后现代是一个热点的话题
  •     它是一本文风鲜明,条理清晰,内容客观全面,不可多得的关于研究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及其思想的书籍!
  •     真是一本不错的书,读了受益非浅,获不少的学问
  •     非常喜欢 内容全面很具启发性 对研究后现代帮助很大
  •     比较厚重。
  •     进入后现代哲学领域很好的入门读物
  •     对德国布伦坦诺后产生的大陆学派和英美分析学派都避而不谈,也可以叫后现代哲学,太欺负百姓“吸二手烟”了,佩服霸道!!!不过,忘记对时了,后与前到处都接通了海底隧道,校长学者大人还是老实当校长,不要“编织”学问的好!!!
  •     挺好的,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利奥塔、福柯、Jameson等人的后现代理论。建议还是看完原著再看这本
  •     通过讲演录的方式系统学习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比直接硬读哲学著作要轻松得多,系统得多。
  •     适合作教学参考。
  •     哲学史
  •     极重要,二读。
  •     水平参差不齐,西博格和霍布森的部分极好,冯俊的也言简意赅表述到位,高宣扬写的那些都是什么鬼,一股过时的教科书味又没有逻辑。
  •     之前从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了这本书,看了几篇后决定要买一本。个人觉得这是研究后现代的一本不错的书~
  •     人需要静下心来看看、想想
  •     粗浅的略读,不甚懂,也不大想懂!
  •     打折后,价格不贵,许多大师的文章,概括精当。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