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的尊严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为了人的尊严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1
ISBN:9787516200124
作者:张千帆
页数:25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没有谁会否认,这是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参见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改革三十年在本质上就是中国人的权利意识逐步觉醒的过程。作为一个宪法学者,我当然不反对谈论权利;事实上,宪法成天在谈论各式各样的“权利”。尤其是在中国人的权利保障还很不到位、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仍然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宣扬人权理念。但是作为一个“中庸”主义者,我自认为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一个度,即便权利也不例外;“权利”谈太多了,也会出问题。在权利保障相对充分的西方世界,片面张扬权利不仅未必有助于解决问题,而且可能把问题带入僵局乃至死胡同。这是因为“权利”在本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话语体系,而权利或利益是带有排他性的;我的权利意味着你的义务,你得到的就是我失去的,因而个人权利的膨胀难免产生权利和权利(或必要的权力)之间的碰撞,从而产生一系列似是而非的价值选择难题。其实西方人显然不是我们以往想象的那样纯粹自私自利的动物,基督教等宗教文化恐怕比世界上任何其他道德教义都更强调人的义务;只是在国家机器面前,为了实现强大公权和弱小私人之间的平衡,宪法学说才凸显了个人权利的至上地位,但是这套学说是不能拿来到处乱用的。在面对普通私人的时候,西方人十分注重自己权利的边界,甚至十分崇尚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十分鄙视那种“一毛不拔”、唯利是图的“小人”品性。不幸的是,有时恰恰是某些中国人给他们留下了这种丑陋的印象。

内容概要

张千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主编,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以及法学院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外宪政,并在相关领域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二十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一十余篇、评论二百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  认真对待尊严 一、从权利到尊严 二、本书结构 三、致谢第一章  重构儒学——以人格尊严理念为中心 一、引言 二、西方人格尊严理论概述 三、儒家尊严观    (一)儒家君子人格所体现的尊严    (二)人格尊严的规范:个人修身和普世尊重    (三)“耻感文化”的尊严感 四、人格尊严的双重意蕴——走向更为平衡的权利义务观    (一)西方自由主义中的权利至上主义    (二)儒学嬗变——从普遍义务到普遍权利? 五、结论第二章  从仁政到宪政——诠释“仁”及其现代含义 一、引言 二、“仁”的诠释    (一)孔子著述中的“仁”    (二)仁与人性——孟子的道德学说    (三)走向尊严伦理 三、“仁政”的本质及其局限性    (一)福利社会理想    (二)谴责暴政    (三)理性劝君    (四)回归人性:仁政的道德基础    (五)孟子政治理论的缺陷 四、苟子的礼治及其局限性    (一)人性及其道德转化    (二)礼的起源与功能    (三)荀子政治理论的局限性 五、超越仁政    (一)儒家政治传统及其超越    (二)现代含义第三章  礼、法与和谐——关于德治的功能主义论辩 一、引言 二、法家主义、理性选择及其局限性  (一)古典法家主义及其局限性  (二)“囚徒困境”与国家主义方案的局限性 三、“礼”的社会功能初探  (一)德治——“囚徒困境”的儒家解决方案  (二)君子是如何产生的——人性、礼和教育 四、五四运动及其超越第四章 在自然法与一般法之间——关于“礼”的宪法学分析 一、宪法是什么? 二、“礼”的宪法学定性  (一)“礼”是“更高的法”  (二)基本价值与规范的等级秩序  (三)基本规范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三、“礼”、宪法与社会演变  (一)“礼”与人治  (二)“礼”与平等  (三)“礼”与社会变革 四、进步与稳定——重新与“五四”对话第五章 平等与尊严——重读《墨子》 一、引言 二、墨家的理念与挑战  (一)墨学对儒学的挑战  (二)墨学精义——功利主义、兼爱与天志 三、墨学中的平等与自由  (一)平等  (二)平民百姓的中心地位  (三)有限政府  (四)墨家和边沁功利主义的区别及共同局限 四、墨家与政治民主  (一)墨学与民主  (二)墨家政治哲学 五、结论——墨学与尊严第六章 道家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局限 一、引言 二、“道”与自由  (一)和传统道德决裂  (二)自我作为终极目的  (三)道家世界中的人格尊  (四)通往最小政府之路  (五)道家思想的局限性 三、卢梭——西方道家?  (一)卢梭的自然状态  (二)启蒙的腐蚀  (三)走向公民自由  (四)卢梭理论的局限性 四、超越卢梭与道家的局限结语 回归人的尊严 一、人格尊严:中国古典哲学的共同主线 二、走向宪政之路

作者简介

日前,著名宪法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最新力作《为了人的尊严: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批判》一书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新书倾注作者十年心血,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晶,主题是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格尊严的思想脉络。该书的出版将为读者重新认识和解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提供全新的思维视角。
作者张千帆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担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他还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主编,主要研究中外宪政,并在相关领域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20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评论240多篇。
新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在美国期间发表的文章结集,最早的一篇文章发表于2000年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主编的英文版《中国哲学杂志》。新书重在探讨中国古典哲学传统中的人格尊严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新的道德与政治理论。新书阐发了儒家道德思想的内在精髓,批判了儒家政治传统的先天不足,论证了礼治与宪政在形式上的共通之处,梳理并评价了墨家与道家思想对尊严理念的独到贡献。作为新的话语体系核心,尊严理念不仅是建构中国宪政大厦的起点,也是沟通中国与世界文明的桥梁。
作者认为,中国古典哲学的共同主线是人格尊严这一永恒理念。通过展开讨论儒家、墨家、道家不同学派的诸多差异,得出三个思想流派只是体现了一个共同道德原则的不同方面的结论,那就是人是作为目的的自身,而不是仅仅作为其他目的的手段。这种内含人格尊严的道德愿景只有通过适当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才能得以实践。
新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是衡量每一个政治体制和社会行为的合法性依据,也是重构之后的中国古典哲学流派所共同接受的宪政原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写作,曾经得到张岱年先生生前的指点与肯定。
阅读此书,反思社会与自我:和古代人相比,我们活的有尊严吗?

图书封面


 为了人的尊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现代社会运转的枢轴,源自个人权利的发现,正是在此方面认识取得突破,人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创造了前辈无法想象的财富。这个过程,在马克斯•韦伯那里,被概括成祛魅。此前,人类眼中的世界被魅惑所笼罩,我们称这个人间已足够好,因为源于上帝的安排,它的每个细节都有意义,我们无权改变。魅惑的世界是统一的、纯粹的、优美的、完善的,一如孩童眼中的世界,它没有历史的进步,没有自我的释放,也无个人权利的空间。然而,工具理性出现了,当我们发现,我们可以改造世界,过上更好的生活,于是,人生的目的便从服务于神圣,变成服务于自己,从麻木不仁,转向了勤奋、节俭、储蓄与利己的冲动。然而,祛魅是有代价的,当人的神圣感失落时,他真能面对这份自由吗?既然做好人和做坏人,最终结果都一样,没有来生,也没有最后的审判,那么,还有什么力量阻止大家该出手时就出手呢?彻底的世俗化导致精神世界的沉沦之外,更可怕的是后者移情别恋。失去了上帝,人们转向了意识形态、国家、民族、概念等宏大叙事,他们希望以此来抚慰受伤的神圣感,结果是走进建构理性、狭隘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而不自知,整个20世纪,人类一直在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然而,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别有一番惆怅,因为现代性并非其传统所内生,于是每次靠近现代性,都导致传统的沉沦,然而,现代性并没提供一套价值解释,他们找不到魅惑的力量,来取代传统的魅惑。正如清末民初的许多中国人,他们花费了太多的努力,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现代性人格原型,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自身的道德困境。这种深深的迷茫,延续了也足有百年了。在本书中,张千帆试图展现一个新的天空,在他看来,以权利为核心的西方式话语体系本身存有遮蔽,一个社会仅仅强调权利、争取权利是不够的,依然要回到尊严来看问题,西方社会传统在延续,权利话语有支撑背景,相比之下,我们的传统基本被推翻,如果执着在权利话语体系中,很容易走向功利主义,当人人都是小人,人人只为自己的权利而付出时,且只把权利当福利,而忘掉它与尊严之间的关系时,那么,大家将被集体套牢,谁也无法突围。张千帆先生试图重建中国传统的尊严话语体系,以与权利话语有机结合,这显然是一条更中庸的理路,然而,在传统坍塌的社会中,重建传统真的是顺其自然的吗?权利可以量化,尊严如何量化?在追求尊严的道路中,我们会不会走入新的偏执中呢?本书展示了深刻的思考,但很难说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精彩短评 (总计66条)

  •     这本书买的最亏了,居然在活动期间再次降价
  •     一般性了解!
  •     别人买了送我的,就读读吧。。不是很喜欢
  •     再先进的思想也要从自己的土地中培植出来。
  •     不错!同学很喜欢!
  •     比起某些剑走偏锋的儒家政治理论研究,受过正规学术研究的张千帆老师的研究更符合学术规范,更踏实。但是我还是有一个批评,张老师似乎并没有选择最精致的西方理论作为对手。
  •     虽然还没来得及看,但我翻了翻页脚的注释,就发现作者的理论功底很深。
  •     导师介绍的,还不错
  •     用西方社会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儒家,极有新意,墨,道两章阐述不够。
  •     我偶像还读过这么多哲学啊。。。
  •     很实用的书,基本涉及了每个业务环节
  •     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印刷也挺好。
  •     我觉得我找到了一个真正的方向
  •     书还不错,但是,有些观点我不是很赞同,等我全部读完,争取写评论与作者交流。
  •     文章的论证和结论未必能够全部理解,但总之感受到老师那几年在美国真是读书。
  •     这种书看看还是应该的,就是要有些耐心才行啊。
  •     看过张教授《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后买的!好书,好演讲:网络视频《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随着人民尊严意识的觉醒,中国的宪政时刻终将到来。任何统治者都不可能阻挡历史潮流,也不可能永远篡改历史;他们所能做的,是用自己的行动决定自己的历史定位。在每个人用自己的人生扮演的历史大剧中,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自己的角色,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那些对中国宪政进步做出贡献的人,人民一定不会忘记他们,历史的丰碑不会遗漏他们的名字;那些努力推动过宪政进步的人,即便有生之年没有看到胜利的果实也会求仁得仁、无愧一生;那些怨天尤人、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者,则犹如空中浮尘,必将为世人藐视和遗忘;那些扼杀进步、对抗人民、抵制宪政、拒绝改革者,无论生前自封为什么神圣地位,一定会被置于中国历史的账册上!当智慧的太阳驱散专制的阴霾、恢复昔日的光芒,普照在这片不幸多难的土地上,这个古老的民族在经历千年沉睡、百年噩梦之后终将醒来,告别恐惧、懦弱和癫狂,拒绝奴役、洗脑和逃避,勇敢面对自我,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每一个中国人站起来,为了个人的尊严、民族的前途,承担自己作为人的责任,捍卫自己作为人的权利,用自己的良知和勇气创造公平正义的国家秩序,用自己的觉醒和行动迎接中华宪政文明的曙光。继承优良道德传统、重建现代政治人格、实现自由民主宪政,是每一个中国人无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张千帆,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
  •     三星半。为了把大概念套进小概念里面,就修改小概念的标准……这种论证有些不靠谱。但对诸子的宪政解读还是值得肯定的。
  •     张先生的宪法梦在本书很有所体现,没有对自身专业的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低视,难以写出本书
  •     “亲民”这个概念显然很成问题,因为它预设了传统儒家的家国观念:政府是父母,人民是儿子乃至孙子,称职的父母要“亲”自己的子孙,这就是儒家“仁政”说的要旨。
  •     【如果某种制度、政策和行为有助于培养、实现或彰显人的德性,那么它就促进了人格尊严;反之,如果它不符合德性的要求,或阻碍任何人培养或实现德性,那么它就贬损了人的尊严。】阿谀拍马盛行就是对上负责制造成的后果吧,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大多数的人已经习惯了做“贱”民,老百姓这个词其实就透着那么点没尊严。所以,虽然社会契约论有很多不足,但人权还是根本,只有人人都有权利意识,才会去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仅仅是靠儒家的那点道德和修养。中国所谓传统哲学中的仁、礼、法都不是从人人生而有平等出发的,其实礼只是对仁的辅助,至于法,在中国严格执行也只是短暂的一段古老历史。墨家倒算是有平权的底子了,可惜其“兼爱”“非攻”太过理想化,所以从来没有能在哪朝哪代施行过。至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更是天方夜谭了。说到底,天赋人权,但
  •     写的挺有意思的
    但是文中的某些个别观点,我却持保留态度
    喜欢此类书的朋友
    不妨一读
    还是很不错的哟
  •     不是一般文青的或大V类的东西。作者的文笔清秀在教授这个人群里是卓尔不群的
  •     看了前两章,发觉改革发展取得的每一个前进都是那么不易。在一个思想混乱的时代,在众多道路当中寻找到适合的,确实需要能人志士群策群力的
  •     很有深度的一本书,我受益匪浅
  •     虽然不赞成其中部分观点,但是仍佩服作者
  •     頭天晚上下訂單,第二天下午就到貨了,太快了!
    包裝完好,印刷質量精良,絕對正品。
    該書主要從儒墨兩家來談中國古典政治哲學,剖析深刻;惜講個人與自由未提及老莊,不過從儒家入手更具有現實意義。
  •     启蒙价值高于学术价值
  •     这是一次法学家从自由宪政的视角阐释中国传统思想的尝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
  •     一本思辨的书!
  •     张千帆老师在他的这本小书中利用现代法律哲学思想来分析批判构建中国古代诸子学理可谓是别具一格,立场有新意。我觉得中国古代对人权和民权基本是忽略的,帝王们利用儒家思想也好,法家学说也好,终归还是为了自己的统治,可以说老百姓基本是没有尊严的。。。
  •     对中国古典思想进行了一次现代政治哲学意义上的重新解读,值得推荐。
  •     西方权利思想的反面是基督教的义务文化,中国如果人人言利,却缺乏一个修性的文化,确实会造成书中所谓的囚徒困境。我认为以后中国从中学开始就应该学习介绍传统的儒家文明、法家思想、佛家思想,西方的权利文明、基督教文明,这种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希望!!!
  •     作为工科的学生,看到一本人文社科类的出版物,平均每页都有1/4到1的引文,着实感到非常震撼!张教授严谨的学风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学习的方向。虽然有一些读不透彻,但是跟着大师多多少少能学到些真理,慢慢领悟中。
  •     张千帆老师的书,值得看的。他是个严谨的、勤奋的老师。
  •     日前,著名宪法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最新力作《为了人的尊严: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批判》一书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新书倾注作者十年心血,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晶,主题是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格尊严的思想脉络。该书的出版将为读者重新认识和解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提供全新的思维视角。... 阅读更多
  •     虽然看上去像盗版,内容很好,喜欢张千帆
  •     印刷排版神马的有跌让人蛋疼。。。
  •     从是否符合现代政治文明和宪政理念的角度,详细剖析中国传统的儒、道、墨、法等各家思想的利弊之处,透过其中的分析论述,能够看出作者对于中西政治哲学的熟悉和较为深厚的研究功力。值得一读。
  •     由权利向尊严过渡
  •     三星半。为了让一个范畴进入令一个范畴,就修改后者的概念,论证有点不严谨哦。但是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宪政解读还是到位的。
  •     还没看完,太忙了。能从人性和法律的制度性来探讨。
  •     张千帆老师新作,很好
  •       现代社会运转的枢轴,源自个人权利的发现,正是在此方面认识取得突破,人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创造了前辈无法想象的财富。这个过程,在马克斯•韦伯那里,被概括成祛魅。
      
      此前,人类眼中的世界被魅惑所笼罩,我们称这个人间已足够好,因为源于上帝的安排,它的每个细节都有意义,我们无权改变。魅惑的世界是统一的、纯粹的、优美的、完善的,一如孩童眼中的世界,它没有历史的进步,没有自我的释放,也无个人权利的空间。
      
      然而,工具理性出现了,当我们发现,我们可以改造世界,过上更好的生活,于是,人生的目的便从服务于神圣,变成服务于自己,从麻木不仁,转向了勤奋、节俭、储蓄与利己的冲动。
      
      然而,祛魅是有代价的,当人的神圣感失落时,他真能面对这份自由吗?既然做好人和做坏人,最终结果都一样,没有来生,也没有最后的审判,那么,还有什么力量阻止大家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彻底的世俗化导致精神世界的沉沦之外,更可怕的是后者移情别恋。失去了上帝,人们转向了意识形态、国家、民族、概念等宏大叙事,他们希望以此来抚慰受伤的神圣感,结果是走进建构理性、狭隘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而不自知,整个20世纪,人类一直在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然而,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别有一番惆怅,因为现代性并非其传统所内生,于是每次靠近现代性,都导致传统的沉沦,然而,现代性并没提供一套价值解释,他们找不到魅惑的力量,来取代传统的魅惑。正如清末民初的许多中国人,他们花费了太多的努力,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现代性人格原型,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自身的道德困境。这种深深的迷茫,延续了也足有百年了。
      
      在本书中,张千帆试图展现一个新的天空,在他看来,以权利为核心的西方式话语体系本身存有遮蔽,一个社会仅仅强调权利、争取权利是不够的,依然要回到尊严来看问题,西方社会传统在延续,权利话语有支撑背景,相比之下,我们的传统基本被推翻,如果执着在权利话语体系中,很容易走向功利主义,当人人都是小人,人人只为自己的权利而付出时,且只把权利当福利,而忘掉它与尊严之间的关系时,那么,大家将被集体套牢,谁也无法突围。
      
      张千帆先生试图重建中国传统的尊严话语体系,以与权利话语有机结合,这显然是一条更中庸的理路,然而,在传统坍塌的社会中,重建传统真的是顺其自然的吗?权利可以量化,尊严如何量化?在追求尊严的道路中,我们会不会走入新的偏执中呢?
      
      本书展示了深刻的思考,但很难说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     张千帆教授的大作,值得一读
  •     没想到左右两派,精英平民都喜欢他。张先生真是个妙人儿。
  •     学术性很强,需要耐心看。
  •     张老师的大作啊,开篇就讲权利不是个好东西,因为它是利己的,排他的,耳目一新
  •     讨论尊严的定义,有些内容。总体大而空。
  •     我觉得张千帆老师从来没设定这本书是一部学术性质的著作。从头至尾他都希望写一本能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普及宪政意识的教科书。文字不难理解,很多脚注也做了说明,看起来算是轻松。既然儒墨道法家都有局限,那么立宪确实只能是重组。而作者这样写,也就是在抛砖引玉了。
  •     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为了作人的尊严而努力!!
  •     可是新京报的推荐书目之一哦~~今年想略微涉猎一些略微深度的书,其中选了这一本~~看着西方部分有点儿头晕,看到中国传统儒家之时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了~~挑选了我感兴趣的一章节来看~~儒家、仁政之类的~~
  •     张千帆教授这本书写的很好,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分析也有一定的深度,对我国古典文化的保留值得大家思考。推荐。
  •     张老师是那个在呐喊的人。强哥应该给他安排个课。
  •     喜欢张老师的书,最近看论语结合这本书,看看宪法
  •     还没读就被老大抢走了。
  •     话题涉及人的本质核心,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致力于以“尊严”为代表的人的本质明朗化,力图建立一个以“尊严”为核心的政治管理制度。阅读之后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重温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认识。
  •     张千帆老师的书,学术性很浓,不一般看得懂。
  •     比那些只想找个可跪的明君的所谓新儒家强多了
  •     张千帆以人的尊严为线索,梳理了儒家、墨家与道家关于人道的观念,从而以此为基础尝试构成中国自身的宪政传统。在他看来,儒家重视道德教化,对于维持宪政稳定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墨家的平等观念,道家对于文明的批判,同样是构成现代宪政的传统资源。在这个意义上,我更倾向于将张千帆称作儒家宪政的理论探讨者,他比蒋庆更加理性,比秋风更加学术,比新儒家多了一份道义担当。当然,他也有值得批评的地方,比如他构架了先秦与当代的联系,那么宋明传统与当代的关系是什么呢?他显然没有考虑过。
  •     当看到张千帆教授《为了人格尊严》这本书的题目时,我首先想到的问题是:国家如何尊重我们每个个体的人格尊严?看完张千帆教授的这本书时,我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他在书中谈到:“对人格尊严的尊重要求一个合法的公权力必须把每一个人都作为目的,而非仅仅作为手段——既不是自己的欲望或激情的手段,也不是他人的手段。”
  •     该书内容极好,但可能是出版社问题或印刷厂问题,缺了几十页。
  •     内容和标题有差距,没看下去,个人不喜欢,略无聊。不过书写得很严谨
  •     从新构建一个理论是很难的
  •     倡导性书。张千帆的专业书更精采。
  •     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系统论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