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廉政思想教育读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历代廉政思想教育读本

出版社:中国方正
出版日期:2007-3
ISBN:9787802162150
作者:王同君,侯文友,
页数:417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 第一节 中国廉政思想的萌芽  一、“为民父母”的原始公仆意识  二、中国廉政思想的兴起 第二节 商周时期的重民、勤政思想  一、商代的重民、用德廉政观  二、周公的廉政思想  三、吕尚的廉政思想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廉政思想  一、管仲的廉政思想  二、晏子的廉政思想  三、老子的无为而治  四、孔子的廉政思想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廉政思想  一、墨子的尚贤和节用思想  二、商鞅整饬吏治思想  三、孟子的仁政思想  四、荀子的廉政思想第二章 秦汉时期 第一节 秦朝的用人及对官吏的从严要求  一、秦始皇的用人之道  二、秦简《为吏之道》对官吏的从严要求 第二节 汉代的廉政思想  一、贾谊的民本思想  二、董仲舒的任贤、德治主张  三、王充的廉政思想  四、王符的廉政思想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廉政思想  一、曹操的廉政思想  二、诸葛亮的廉政思想  三、刘备、孙权的用人思想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廉政思想  一、傅玄的廉政思想  二、苏绰的廉政思想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节 隋朝的廉政思想  一、隋文帝的廉政思想  二、王通的爱民厚生思想 第二节 唐朝的廉政思想  一、孔颖达的礼治和王道理论  二、唐太宗的廉政思想  三、魏征的廉政思想  四、陆贽的廉政思想  五、白居易的廉政思想 第三节 五代时期的廉政思想  一、后周太祖的“益国利民”思想  二、周世宗的“安国利人”思想第五章 辽宋金元时期第六章 明清(1840年前)时期第七章 近代各时期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历代廉政思想教育读本》主要内容: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泱泱大国,浩瀚的文明吏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特别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朝代更迭,史事纷繁,各时期的政治制度下所形成的廉政文化成为历史上一道别具特色的印记。历代廉政思想作为廉政文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廉政核心价值的认知和判断,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借鉴。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从“为民父母”的原始公仆意识,战国时期的尚贤节用思想、仁政思想,汉代的民本思想、任贤德治主张,到隋唐五代时期的爱民厚生思想、益国利民思想、安国利人思想,以及辽宋金元时期的康国济民思想,洋务派的长治久安之道等,虽有其阶级和历史局限性,但作为各个特定时期的廉政思想和主张,对当时的制度和风气都产生了行之有效的促进,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些可圈可点的思想和主张中蕴涵的深厚营养,恰恰可作为今天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智慧库和思想源泉。
鉴于此,我们遵循以史为镜、继承创新的原则,对中国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金元时期、明清(1840年前)时期及近代各时期有关廉政的思想和主张进行了精心梳理,编著成书。《中国历代廉政思想教育读本》史料丰富,脉络清晰,不仅系统全面地呈现了中国廉政思想的起源、演进和发展的轨迹,而且评析总结了各个时期廉政思想的独特之处,明确了其中有益当今廉政文化建设的精华。更重要的是,《中国历代廉政思想教育读本》在回顾历代先贤思想遗产的同时,紧密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实际,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开展廉政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既是一本集历代吏治名家廉政思想之大成的概览式资料读本,也是一本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优秀教材。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就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极好的继承。”
只有深刻了解过去,才能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提炼升华中国历代廉政思想和主张,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胆借鉴和有辨别地吸收,对于我们认真总结,理性思考,在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图书封面


 中国历代廉政思想教育读本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本书总的来说是观点和史事的拼凑,作为了解知识来说还可以。
  •     搞活动买的,非常实惠
  •     这是我们专业课的必读书。看过之后颇有收获,尤其对于历代先贤的廉政思想还是能够获知不少。但鄙人觉得似乎过于精简,门外之人看则可,但要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还是有欠缺的。
  •     看完觉得老祖宗的很多东西还是不能丢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