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外关系史治要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近代中外关系史治要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208108356
作者:王立诚
页数:350页

章节摘录

  洋务派有志遗使出洋,主要是基于对其实用价值的认识。总署大臣在办外交的过程中,发现遣使出洋至少有两点益处:一是了解各国的政俗人情,以减少制定外交政策时的盲目性,即“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借资筹计”;二是在外交上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开辟与各国政府直接交涉的途径,“遇有该使倔强任性,不合情理之事”,便可“向其本国一加诘责,默为转移”。  因此,他们把遣使出洋作为办好外交所必须进行的一项改革。1866年,他们作为遣使的试探,曾派总税务司署的文案斌椿率领同文馆学生出洋游历。然而,在正式遣使的问题上,他们却遇到整个社会的阻力。虽然在1866年令各省督抚筹议赫德、威妥玛“二论”的上谕中写道:“至所论外交各情,如中国遣使分驻各国,亦系应办之事。”表明清廷对于遣使之举已基本首肯,但是,当时的许多官员,对此仍充满疑虑。他们有的认为这会“以柱石重臣弃之绝域,令得挟以为质”;有的甚至担心,“我如派官前往,彼必如论略所云,东西各国代国大臣前来住京,每得入朝秉政之说,而与我使臣以秉政之虚名,即藉口要挟,以求秉中国之大政”。这些担忧尽管均属臆测,但却显示了当时的社会心理,表明在风气未开的当时,遣使之举是不受人赞赏的。  中英修约将临,对于清政府固然是一大危机,但同时也是它统一内部意见的一次机会,使它的一些改革措施在贯彻时遇到较少的阻力。遣使出洋就是其中之一。总理衙门早在9、10月间就与赫德在商讨出使的问题,它致各省督抚关于修约的《条说》,则把遣使列入其中,认为它“亦关紧要,未可视为缓图”。  不过,尽管总理衙门已表示了决心,但实际操办起来,却仍颇费踌躇。从表面上看,“使才难觅”是个问题,“若不得其人,贸然前往,或致狎而见侮,转足贻羞域外,误我事机”。然而更重要的是,中西间的文化隔阂,使得“中外交际,不无为难之处”。总署大臣也残留着天朝至尊的意识。那时,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礼仪问题一直迁延未决,遣使各国若按西方礼仪行事,难免影响国内在这问题上的谈判地位,使维持至尊之体的最后一道屏障不攻自破。因此,当他们找到蒲安臣为使时,似乎发现了回避这一矛盾的出路。这样做,一方面能使他们收遣使出洋的实益,另一方面又可避免中外礼仪方面的纠葛。正是这种如意算盘,使他们认为,“用中国人为使,诚不免为难,用外国人为使,则概不为难。”由此可见,在任命蒲安臣为使团首脑的问题上,清政府其实是想维持它那些残存的至尊国体,而不是想以此取媚外国。如果说清政府此举是把它的命运交给一个外国人操纵,那就未免低估了这个有两百余  年统治经验的封建专制王朝。它在派蒲安臣出使的同时,还派了两个中国官员一同出使。总署章京方溶师是出使章程的起草人。他在给文祥的信中指出:“溶师章程中恰专重中朝两使。”即突出两个中国官员的地位,防止蒲安臣大权独揽。这表现在规定志刚、孙家谷二使与蒲安臣地位平等,“皆一体平行”;二者分别颁给关防,“于印用关防须由志、孙两使主持,不使他人干预,亦防其渐也。”  ……

内容概要

王立诚,男,1953年6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海盐。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法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圣安东尼学院(St.,Antony's College)博士后,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曾出版专著《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甘肃人民出版1991年)、《美国文化渗透与近代中国教育:沪江大学的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编校《郭嵩焘等使西记六种》(三联书店1998年);译著《沪江大学》(珠海出版社2005年)等。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外交篇 鸦片战争前夕的禁烟决策评析 英国与近代中外贸易“法治”的建立 蒲安臣使团与中国近代使节制度的发端 外交家的诞生:顾钧与近代中国外交官文化的变迁 “一·二八”事变与英国对中日冲突的立场转变外侨篇 上海近代外侨史纲 19世纪上海的西人帮会观念篇 洪秀全的天命论与太平天国的政权建构 中西学的整合:孙中山辛亥革命前思想辨析 19世纪中国人历史观念的新旧过渡教育篇 中国近代工商业社会形成中的美国在华教会高等教育 沪江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20世纪浸会华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变迁 20世纪欧美人在中韩两国办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 建国初期上海高等院校系调整研究

编辑推荐

晚清以降,随着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变局”。在诸如薛福成、郑观应等当时人的眼中,中国已从早先独立演进的“启蒙”、“封建”、“郡县”之天下,一变而为、“中外联属之天下”。西洋文明冲击、渗透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一切领域,造成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近代中外关系史可以说渗透于整个中国近代史,而本人总结自己从事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经验时,也发现自己过去20多年中所曾涉入的研究范围颇为宽泛。因此,如今编辑《近代中外关系史治要》这部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个人集时,王立诚将这些论文分类归为外交、外侨、观念和教育四篇,以便较集中地体现这些论文的主旨。

作者简介

《近代中外关系史治要》由王立诚编著。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逐渐突破早先的侵略与反侵略模式,更为理性地看待外来事物,也更注重对中国文明自身的反省。在“现代化”与“全球化”两大交织的宏观理论架构下,人们在坚持“民族本位”的同时,努力克服其中的自卑与虚骄,更为高屋建瓴地考察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也更客观、审慎地分析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各种观念、制度和事件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促进各种社会科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近代中外关系史治要》可以被视为这些年来这种历史评价体系与研究方法变迁的实际写照。

图书封面


 近代中外关系史治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很好的主提,不敢恭维的论述
  •     喜欢小论文的形式,不然我一定看不下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