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温病学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06752213
页数:19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注意事项: 1.使用开窍法必须首先辨别窍闭的性质,清心开窍法属凉开,非热人心包而病在营血分不用。 2.豁痰开窍属芳香开窍,适用于湿热酿痰,病在气分。 3.开窍息风法是一种应急措施,须根据证情,与他法配合运用。 4.痉厥也有实风、虚风之异,实风之治重在凉肝,虚风之治重在滋潜,虚实二证的治法不可混淆。 5.使用开窍法后神苏即止,不可过用,因辛药易耗气。 6.元气外脱,心神外越的脱证禁用开窍法。如内闭外脱者可与固脱法同用。 八、滋阴生津法 滋阴生津法是滋阴养液,补充阴津损耗的治法。本法具有润燥生津,滋养真阴,壮水制火的作用,属于八法中的“补法”,适用于温病后期邪热渐退,阴液耗伤之证。在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温热邪气自始至终损伤人体的阴液,病到后期尤其突出,阴液的耗损程度与疾病的发展及其预后密切相关,正如古人云: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因此,在温病初期就应该时刻顾护阴液,若后期阴液耗伤明显,便要救阴为务。由于阴液耗伤的程度和脏腑病位的差异,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注意事项: 1.温病伤阴兼有湿邪未化者,不可纯用本法,要滋阴而不碍湿,化湿而不伤阴。 2.气热壮甚而阴伤不明显者,不可用本法。 温热类温病自始至终伤津耗液,湿热类温病化燥后也具有伤阴的特点,故滋养阴津的治法使用的机会较多。但阴伤而热邪仍在者,当与他法同用。常配合滋阴解表、滋阴攻下法、滋阴清热法、滋阴息风法、益气敛阴法等。 九、固脱救逆法 固脱救逆法是救治气阴外脱或亡阳厥脱证的治法。本法具有益气敛阴,回阳救逆的作用,属于八法中“补法”的范围,适用于温病中患者正气素虚而邪气太盛,或汗出太过,阴液骤损,阴伤及阳,导致气阴外脱或亡阳厥脱之危急证候。分为以下两种。 注意事项: 1.运用固脱法应注意用药要快速、及时、准确。生脉散、参附汤现已制成相应的注射剂,供静脉滴注,临床可选用。 2.一旦阳回脱止,就要注意有无火热复炽,阴气欲竭的现象,并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上述两法各有适应证,益气敛阴法适用于津伤气脱证;回阳固脱法适用于阳脱。但临床往往同时出现阴津与阳气俱脱,此时应将两法配合运用。还可视病情的需要与其他法配合使用,若气阴或阳气欲脱,而神志昏沉,手厥阴心包症状仍显著者,此为内闭外脱之候,则固脱法须与开窍法并用。

书籍目录

总论
绪论
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
第四章 温病常用诊法
 第一节 辨常见症状
 第二节 辨斑疹
 第三节 辨舌
 第四节 验齿
 第五节 察咽喉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
 第一节 温病治疗原则
 第二节 温病的主要治法
 第二节 温病兼挟证的治疗
 第三节 温病瘥后药物调理
第六章 温病的预防
 第一节 历代医学家对预防温病的认识及成就
 第二节 温病的预防方法
 各论
第七章 温热类温病
 第一节 风温
 第二节 春温
 第三节 暑温
 第四节 秋燥
 第五节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第八章 湿热类温病
 第一节 湿温
 第二节 暑湿
 第三节 伏暑
 第四节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第九章 温毒类温病
 第一节 大头瘟
 第二节 烂喉痧
 第三节 温毒类温病主要论治
第十章 温疫类温病
 第一节 湿热疫
 第二节 暑燥疫
 第三节 温疫类温病主要证治
附篇
第一章 叶天士《温热论》
第二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
第三章 吴 鞠通《温病条辨》
词解

编辑推荐

《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温病学》的编写不仅是教材内容精简后的精华,更通过考点的重点提示,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温病学进行针对性复习。《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温病学》可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参考。

作者简介

《温病学/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由钟嘉熙主编,是《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之一,适合与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温病学》配套使用。《温病学/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以图表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分析、比较、归纳,为学习《温病学》提供了帮助及指导。适合广大中医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参考及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

图书封面


 温病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浅出易懂,归纳性强
  •     快递很快;书很便宜。很喜欢。一切都很好。
  •     重在对各类温病的辨别,很实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