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難登臨錄:金融危機與中國前景

出版社:花千樹
出版日期:08/07/2009
ISBN:9789628971718
作者:張五常
页数:408页

内容概要

目录

北 京 要 立 刻 撤 銷 宏 觀 調 控 !
北 京 要 重 視 經 濟 解 釋 學
地 球 風 暴 與 神 州 困 境
中 國 的 勞 工 比 我 的 兒 子 矜 貴 了
經 濟 學 者 的 反 對 信
互 不 相 干 二 三 事
金 融 災 難 的 核 心 問 題 -- 與 貝 加 商 榷
浮 沙 指 數 : 金 融 浮 沙 要 向 下 面 看
保 零 也 艱 難 !
向 格 老 致 意
不 救 工 業 , 樓 市 何 救 哉 ?
北 京 不 要 拜 凱 恩 斯 學 派 為 師
經 濟 解 釋 會 成 為 中 國 學 派 嗎 ?
人 民 幣 與 中 國 工 業
北 京 出 手 四 萬 億 的 經 濟 分 析
奧 巴 馬 與 通 用 汽 車
新 勞 動 法 與 蠶 食 理 論
從 蠶 食 理 論 到 效 率 工 資
亂 花 錢 必 闖 大 禍
鼓 勵 內 供 遠 勝 鼓 勵 內 需
人 民 幣 要 以 實 物 為 錨
新 勞 動 法 別 無 選 擇
何 日 君 再 來 ?
中 國 經 改 三 十 周 年 誌
科 技 轉 型 談 何 容 易 !
救 金 融 之 災 有 三 派 之 別
經 濟 學 淺 而 不 易
金 融 困 境 再 剖 析
思 想 不 滅 與 封 路 遊 戲
人 民 幣 匯 率 的 科 學 觀
美 國 救 災 會 搞 出 高 通 脹 嗎 ?
再 論 人 民 幣 下 錨 的 幾 個 重 點
從 中 國 發 展 學 得 的 工 資 定 律
經 濟 是 老 人 的 學 問
人 民 幣 的 故 事 -- 與 貝 加 商 榷
保 護 主 義 及 其 他 -- 再 與 貝 加 商 榷
風 險 的 回 憶
美 國 出 現 蕭 條 的 機 會 怎 樣 看 ?
無 錨 貨 幣 與 金 融 之 災
伯 南 克 別 無 選 擇 ; 溫 家 寶 大 可 煞 掣
什 麼 是 經 濟 學 ?
科 學 研 究 知 難 行 易
湯 姆 遜 的 金 融 災 難 分 析
米 奇 老 鼠 不 懂 神 州
金 融 中 心 上 海 將 遠 勝 香 港
金 融 救 災 大 點 兵 -- 順 覆 浙 大 同 學
從 造 園 林 看 中 國 農 民 的 產 出 成 本 -- 再 評 新 勞 動 法
毒 資 產 是 一 頭 怪 獸
醫 療 改 革 是 大 難 題
給 中 國 醫 改 的 一 些 建 議
中 國 醫 改 要 純 從 病 人 的 利 益 著 手
金 融 中 心 : 北 京 還 在 等 什 麼 ?
複 雜 的 問 題 要 簡 單 地 處 理 -- 語 周 小 川 先 生
鼓 勵 市 場 專 業 分 化 是 中 國 醫 改 的 主 要 出 路
通 用 汽 車 的 悲 劇

作者简介

《多难登临录:金融危机与中国前景》──序
去年(二○○八)九月我意识到中国的经济很不对头,于该月十日写好了《北京要立刻撤销宏观调控》,十二日发表。想不到,三天后雷曼兄弟就事发了。风雷急剧,跟着就是AIG、通用汽车、花旗银行……等等的庞大无比、字号雄视地球的机构纷纷出现财政困难。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历史,一九二九事发时的情况怎样今天还健在而记得的人不多,但熟知这历史的学者朋友近于一致地认为,去年九月爆发的金融危机的震撼性甚于一九二九。
我这辈子经历过的大时代的转变,是好是坏,无疑是人类历史最紧张刺激的了。作为一个生于中日之战的中国人,经历过的悲惨与欢乐事,变化之多,之巨,难以夸张。记得一九五九读本科心理学时,教授说,上苍赐予人类的一份大礼物,是痛苦的记忆一般远比愉快的记忆短暂。他说如果痛苦的记忆较为长久,人类会苦不堪言,可能早就不存在了。回顾平生,自己最愉快的经历是见到中国的经济终于搞起来了!我讨厌那些口口声声说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哗众取宠的言论,是为了争取权力吧,提出的建议一般害了穷人。我相信自己的观察,知道这些年中国的贫困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进,是以为喜也。这是我对新劳动合同法大发牢骚的原因。
不久前一位加拿大读者来信,说中日之战后举世发生的多项大变,我皆身处其中,问我感受如何。我回应说:不止此也,以我所学作解释,刚好用得着,而在制度上的分析,我达到的层面自成一家。有一家之言,心领神会,写下文章无数,推断频频,命中率远超赌大细,夸夸其谈一下不是应该吗?
年多前美国次贷事发,我意识到大祸将至,通知了一些朋友。其后逾一年亚洲一带毫无感受,近于否决了我的推断。正在怀疑老人家的眼镜怎会跌得那么离谱,雷曼兄弟就出事了。今天美国的专家近于一致地认为,如果曾经是高盛总裁的当时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出钱挽救雷曼兄弟,金融危机不会出现。可能对,但我不那样看。我认为这危机起于美国的金融制度出现了问题,及时挽救雷曼兄弟可以减慢这危机的发展,也可减低其震撼性,但制度不改,危机早晚会出现。
从去年九月发表《北京要立刻撤销宏观调控》算起,我发表了六十八篇文章,其中五十三篇是关于经济的。跟叶海旋研讨了良久,决定把这五十三篇结集成书,精装出版,取名《多难登临录》,是从杜工部的一首七律借过来的。名字取得恰当:从炎黄子孙的角度看,去年九月起的八个月,经济发展复杂繁多,没有一项令人高兴,或大或小都可以「难」字形容。金融危机之外,这结集的题材包括新劳动合同法、人民币的处理、金融中心的考虑、医疗改革的困难,以及经济学本身的灾难。有些文章只是「边沿」性的,其中只有部分谈及经济,但我决定不作删减,每篇全文刊出。不分类,按发表时间的先后排列,好叫读者能体会到在风风雨雨的日子中,老人家在惊涛骇浪飘浮的感受。
选这五十三篇精装结集可不是因为有连贯性,而是作者认为文章写得好,代表着一个经济学者从中国的角度看将会进入历史的八个月。卖花免不了要赞花香,但数十年写专栏的经验,论经济专栏,有次有序的组合,这系列是自己最称意的。这样水平自己不可以再重复了:七十三岁,而八个月来遇到的经济演变,不会再遇上。每星期能写出两篇这样水平的经济分析,相当长的,显示上苍对我有偏爱。不相信的朋友不妨找外地的名家来比并一下(一笑)。
在写作过程中,有好几处我是感激的。其一是不少朋友及读者给我提供资料。本来打算在这里列出几个要感谢的名字,但愈想愈多,不知要在哪里分割,不列算了。当然,我获得的资料不会全对,但每星期要写五千字的经济分析,大致上我满意,认为不要苛求。
其二是百无禁忌、依理直说的写法,北京的朋友放我一马。我感受到某些网站不便推荐某些文章,也曾遭传媒腰斩。是筑茧自缚吧,因为我感受不到中宣部左右过什么。说放我一马,因为从二○○七年十二月起,新劳动合同法我批评过不下三十次,有时发了脾气,骂得重,事后自己也认为有点过分。
其三,最重要的,是读者多。一位朋友大略地算过,每篇文章的几个博客加起来,平均点击逾十万。这比外国的专栏名家高出多倍。炎黄子孙人多势众,于是占了先机。博客点击之外,其它网页转载无数,而好些机构通过电邮发给所有员工。数码科技的发达,方便了专栏写手,要捱得骂是微不足道的代价了。我只管自己相信的,外人怎样回应一律不管。
说我这个人很世俗应该对。我喜欢读者多的热闹,认为这热闹有鼓励性。替我管理博客的同学久不久传来读者的评论,骂的赞的,反对的,皆无所谓,但有时要管的是读者不明白。不作个别回应,但不明白的够多,认为重要,我会找机会在后来的文章再解释。商人阅读,干部阅读,学生阅读——我高兴,但最高兴的是劳苦大众也阅读。经济学问就是那么神奇:某些浅分析,读过经济的不懂,但街上有些人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我想,这是因为后者没有学过,于是没有成见。说过了,经济学是浅的,不明白的往往是把问题看得太深了。像这次结集中的《金融中心:北京还在等什么?》这篇比较深的,牵涉到广泛的价格理论的组合,经济文章很少遇上。
是为序。


 多難登臨錄:金融危機與中國前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香港代购了港版,又在当当买了神州版,两版实则无大的差距,却给了自己读两遍的理由和动力。张老说,经济学是浅的,不明白的往往是把问题看得太深了。他的弟子谢作诗说,中国鲜有人真正关注经济学,只是一味地关注经济问题。而南怀瑾先生对“经济”二字从来就怀有极大的成见,在南老看来,经济是为“经纶天下,济世救人”,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在以往为“食货”,在现在可能是“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南老说,我们的国家社会各界的经济观点,都有“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之现象,但有词曰“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那横在张老眼前的白云,大概正如秋云,在此书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一份退去浮躁的沉淀,感受一位老人在惊涛骇浪漂浮的感受。一个令人钦佩的卖桔者,以至于正确与否,历史会告诉我们,但无论如何,在张老身上,学者的狂妄与沉稳并存,这字字珠玑至少有阶段性的正确。行文虽不流畅,却也一气呵成,带我们真真切切地去了逝去的那两年。现在看这本书,回想过去的那两年,再想起《鹖冠子》中那句道尽中国文化的八字“贵贱无常,时使物然”,却有了更真实的体会。末了,书中有道真谛:“今天所见,神州未富先娇,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大局的人那么多,效与愿违的政策层出不穷。”这不仅是经济学界之悲,更是举国之悲。醍醐灌顶,发人深思。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题目很有吸引力,就是内容是否太专业????
  •       很喜欢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他的《佃农理论》也很不错。不过这厮确实太狂太傲,除了科斯谁也看不起,文章中又遍布着各种吹捧与自我吹捧,可吹的又大多是40年前的东西。怎么说呢,要是在本科学习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时候看这本书的话,我觉得还算合适,也会喜欢吧。现在,看看也还可以,毕竟是跟国内主流经济学不一样的看法。
  •     shit!
  •     如果说商品房是纯粹的剥削,廉租房不过是这种剥削的一块遮羞布。高房价不是不可以,问题是这个价格不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而是政府、房地产商之间的合谋所导致。如果说一套商品房透支了一对房奴几十年的未来,那么这种政策所透支的将是中国几十年的未来。
  •     负责人的告诉你,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竞争社的弟兄,可是这字体,这版式,这字号都是咱怪老头张老师钦点,还不能改的,知道了不?不知情别在这喷
  •     阿托品 眼药。 扩瞳 验视力的。 - -
  •     打个比方,政府是养殖户,人民是猪,养猪要养肥了,而不是往死里养。
  •     其实关于廉租房的问题,我这两天在看《中国房地产战争》,也产生了一些别的看法,对社会来说廉租房未尝不是一条出路。不过张五常讲的这几点不是从经济学出发,而是从为人父母为人丈夫的角度,所以体会自然不同。
  •       http://www.ebusinessreview.cn/c/book_detail-layoutId-38-id-229736.html
      内容介绍
      
      本书以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的手札的形式,实时记录了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面临的挑战,如中国新劳动法出台、医疗改革、人民币升值、科技转型等热点话题。张五常针对这些热点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研究成果无疑为关心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企业人士、政府官员、学者等提供了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学习,其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曾出版作品:《佃农理论》、《五常问答室》、《经济学的缺环》、《经济解释》、《中国的前景》、《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等。
      
      
  •     你对纸了解多少?
  •     我最近一直在考虑systematic solution和quick fix之间孰优孰劣。从selling的角度看,还是看市场要什么。一个充斥着外挂,假货的市场,想要卖systematic solution是要饿死的。可是这并不表示我们应该推崇quick fix。我挺那个“国外高学历的专家”。
  •       书的确是好书,字字珠玑,值得反复咀嚼,很多观点有开阔思路的功效,有些观点甚至能达到醍醐灌顶的作用,虽然还仅仅是观点,缺乏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但是也足够给人启发了。
      拿到书,撕开塑料纸,翻开书,简直被雷死。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大的文字,如此酥松的排版,还有如此雷人的字体:字居然都是扁的。纸张印刷都很低劣,不得不说,出版社的人的确是太黑心!价格贵一点其实问题不大,但是阅读的感受因此而大受影响。
  •     这样的印刷个人很喜欢
  •       读张五常的新书《多难登临录》,去除张本人并不是很擅长的金融领域,也不去看那些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四万亿”的评论,整本书的重点倒是围绕着2008年9月颁发的新《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展开的故事。其中有几段话写的很犀利也很有意思。
      
      张五常回想起自己五十年代从香港去美国求学的经历,大约是什么短工都要打,每个星期工作加读书的时间加起来超过90小时。说道做学问,除了论文之外,起码要花两年的时间把书读的死去活来,天昏地暗像个疯子。
      
      到他儿子这代,30多岁的人了还在香港某医大做实习医师读博士生,每个月收入三千多美金,如果离开学府外出执业,收入大可以涨四倍。但他一心求学,家里也不靠儿子赚钱就由着他的性子。太太关心儿子,听他说每周工作时间在70小时以上,有时为了照顾自己跟的病患,连续工作3个昼夜都是很正常的事。张五常不由感慨儿子小时对其教育,事无大小,责任总要有个交代,儿子能无论工资,每星期工作70小时,也算是学会了。
      
      论生活与收入,无疑一代胜于一代,但轮到创业成就,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如果新劳动法严格执行,限制了最低工资和每周最高工作时间,那么可能下一代还比不上这一代。员工都适应于安逸的生活,没有人能突破重围,老板永远是老板,这个社会也就变成奴隶社会了。
      
      人各有志,如果只要学的一门专业,找的养家的工作,不易也不难。但如果要在一门学问上强可成家,要有心理准备,说有什么捷径是骗你的。
      
      另一个有趣的话题是关于廉租房的。廉租房制度最早来自于香港,大约是50多年前香港为了解决难民潮,大手制造廉租房安置。但在香港廉租房同样问题多多,分配谁可入住引起寻租贪污;审查居民的收入吃力不讨好;维修保养麻烦重重;加租引发社区动荡;治安不善,贩毒流行……而张五常感觉最不妥的,是把穷人集中在一起,对儿童的心理与成长有不良影响。
      
      说来很有体会,我家住在闵行区航华新村,也算是规模较大的生活区域,大约从90年代初开始兴建,基本安置的都是因为市政动迁等原因从长宁区搬出的工人家庭。早年因为大多数人白天还要到长宁区上班,长宁区政府还专门安排了一条公交线路709作为航华到长宁区的专线。此外就是服务于机场的各个机场新村,也有很多空乘人员在航华置业。我刚搬到航华的时候,无论环境交通还是周边生活几乎和过去在长宁区没有什么区别。不过航华虽小不同的小区也分个三六九等。航东路的小区搬来最早,二村三村的是商品房,住家大多条件殷实。四村和航星路的都是动迁房,小区环境未免有点破旧脏乱。
      
      大约10来年后,航华越来越繁华起来,也不断有人家迁入迁出,大致的趋势,在这住了10来年的上海人家,有实力的或在市区重新置业搬了出去,或者把房子出租,小区里时不时有一队队外地小夫妻成家结婚。没实力的夫妻两差不多到了退休养老的年龄,一生积蓄都给了儿子买房,也不可能再离开这房子,小区里不上班的老人也多了起来。于是当年还算颇为靓丽的商品房小区慢慢变的杂乱起来。我想,政府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这样的社区现在看来光鲜整洁,可十来年后,未免又会走上这样的路。如果我是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哪怕自己再苦一点,也是不愿意去租那廉租房的。
      
  •     楼上,请教您提到的“老美商品房所占住房比例不过20%,中国是反过来80%,"出处何在?
  •     张大师果然不愧是学经济学的啊,我记得我当初做材料报省发改委,发改委说内容要再充实点,要详细点。回头就把字距变大,字体加大。多了几十页出来。再报发改委。。发改委说:“我怎么看着这么不舒服啊,重做!”
    无常大爷,您也可怜下我们这等劳工,买你的大作真不容易啊,一页纸就200字,我真心疼啊!
    再次鄙视当当网这等扼杀民喉的媒体,写了篇类似的评论,有必要把他删了么,幸亏张无常不是你爹,吗的!
  •       坐在书店里看了小半本这书,记得的几句话有
      
      鼓励内供远胜鼓励内需
      
      人民币升值不如取消进口税
      
      汇率贬值预期压不住,升值预期好压
      
      尤其第一句鼓励内供远胜鼓励内需,确实把萨伊定律耍的出神入化。
      
      前些日子一直以为 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中有关出口的一章解决了我关于中国经济现状的大多数困惑。现在却出来这么多截然相反却同样符合宏观经济理论框架的观点。
      经济学实在是dismal science,或者我的水平着实有限。
  •     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出版社的一条狗,能出这么一本文字好,字体版式印刷纸张都一塌糊涂的书,还不让人批评了?如果真是张五常钦点,就应该让他知道,除了经济,他对审美一窍不通,而且自以为所有看书人都跟他一样老花眼,还犯了误把草纸当好纸的错误。我宁愿相信出版社在信口雌黄。
  •     三驾马车。。。内需是其中之一
  •     劳动合同法的颁发,明显不是从经济角度而是从政治角度考虑。至于廉租房,反正我个人绝对不会住。
  •       此书为张五常08年9月-09年6月一些文章的合集,书名取自老杜的《登楼》中“万方多难此登临”。文章都不长,三五页一篇,很耐读。
      
      
      
      老张的经济学功力自不必说,华人搞经济的鲜有能出其右者,老张比北大光华的小张强出甚多。单就文字功力而言,Steven中英开张、文白互搏,颇有魅力,比国内某些经济学家干瘪瘪的、空洞洞的故作高深,强出不止一点半点。其实,经济学在学问领域算是浅的,至少比数理化浅多了。不懂数理化的,根本对里面的学问插不上半句嘴,可随便哪个乡野村夫都可以对经济问题,指点一二。这大概就是经济学之浅。
      
      
      
      可是,经济学虽浅,把经济问题解释清楚却不容易。从经济学的功用来看,俺赞同老张。俺觉得,不要奢望经济学家是预言家或政治家,小文一出,就能把经济问题解决好。能把经济问题看明白就不错了,能解释一二是难得,能把中国的经济问题说出个道道来更是凤毛麟角。
      
      
      
      老张算是自成一家,虽然,他的很多观点,俺也不太赞同。比如,老张认为的新《劳动法》是恶法问题。俺认为,新《劳动法》必须出台,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考量。改革30多年了,贫富差距日益拉大,需要某种回归和平衡。否则,民心尽失,CPC再去提经济增长,就是空话了。当然,考虑到法律环境,新《劳动法》在多大程度上能执行下去,那是另一个问题。
      
      
      
      俺读此书时,在页边随手涂鸦了不少,为和谐计,还是选择录几段吧。
      
      
      
      1.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学问?既高又低,既俗又雅,谁都能说,谁都说不准,有趣!本质上算是一门解释学科,无法预测,更无法量化。
      
      2.政策的作用和后果要有约束机制,不能乱定规矩。比如,看见猪肉价格涨起来就开会研究的人,显然不怎么懂经济。
      
      3.借贷/资产比率不可过高。要有实体经济为支撑,虚的总是危险的。
      
      4.老张善于观察生活,这是经世济民做学问之必要,很多所谓的经济学家只知从理论到理论,从公式到公式,从模型到模型,最终结果当然与事实相差千里。
      
      5.人民币以实物为锚固然不可行,但以一篮子物价指数为锚,恐怕也难行通。物价、统计的数字谁说得清?谁算得准?
      
      6.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的根源,表面上的善法其结果可能是恶的。人均产出不增加,却要增加劳动力成本,这有问题的。
      
      7.战争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最后一招了,希望不要逼GOV出这最后一招,苦的总是老百姓。
      
      8.老张所说2028,中国经济十倍于日本?有可能那么大吗?资源一关就过不了!
      
      9.政府不是淘汰大师,市场是吗?伪劣产品靠市场能淘汰吗?质优价廉固然好,可价廉往往质劣,手中无钱买不起质优怎么办?
      
      10.生产力不变观?shit!果如此,哪里来的现代化!
      
      11.坏路封上?路,还未开始走,就不能分出好坏!走了,才知道!
      
      12.物价高了,消费反而增加。靓女先嫁,价高者往往卖得快!
      
      13.好的经济学家要长寿!这样,可以检验他的理论是否能配合现实。
      
      14.穷国勒紧裤带买富国的债,说得过去吗?任何债,包括国债,都不是免费的,都是有成本的,付费的形式当然也重要!美国也害怕中国沽货。
      
      15.不能验证的学问,俺不爱,正如不灵的菩萨无人拜一样。
      
      16.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可惜如今国人尽玩虚的。文凭只是个凭证,关键是要躬行苦做。如农民种地,不精耕细作,哪里来的收获?
      
      17.先聚集人气,再来赚更多附加值,这是一法。
      
      18.工资下调,资产的租值必然上升?费雪方程能解释清吗?
      
      19.通胀解毒,或是一招。如紧缩,破产一批,大乱而至大治,如何?
      
      20.上天堂如骆驼过针眼,何其难!要医疗机构既得利益者拱手让出利益,他们大概宁愿下地狱。医改要与市场挂钩,不能只是耽于纸面上的口号文字。国家要有行动和雅量,多些私立医院,提高医生待遇,划清利益边界,强化药源监督,都会出成果。古时,悬个壶就能济世,也没见有谁去管给百姓看病的医生。皇帝老儿管好御医就可以了!
      
      
  •     systematic solution -- my ass,特别是在经济方面。假大空是用来忽悠人的;做事还是该从小处着手,实效为主,积少成多。
  •     国内主流经济学..hehe...hehehe
  •     张五常关于劳动法的观点,有道理;但是从ZF的角度,它肯定是要做些什么的才能去显示出对庞大的弱势群体的保护,而且对于它短期的利益也没啥损失。
    关于房价,里面涉及到了它的很多既得利益,控制手段就变得温柔;前日的二套不用50%的首付的辟谣,可以佐证这点。
    现时的关键是物价及相应的政策,拭目以待了
    廉租房,在较偏远的地方建廉租房,是对既得利益不伤害而又有政绩的方案,无可厚非;几十年后的社会隐患是以后的事;同当下的流离失所与几十年后的社会问题比,轻重自明。
    “如果我是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哪怕自己再苦一点,也是不愿意去租那廉租房的” 一哭。。。
  •       这是看张老的第四本书,第一本《中国经济制度》基本忘光了,第二本《新卖桔者言》除了了解一种思考问题的思路方式,受获甚微,第三本《重寻无处》是本游记,最终也没读完。
      
      全书大致讲了三点
      1。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一是金融制度腐化,二是金融衍生品纵横交错,使得牵一发动全身。
      2。中国应如何应对:一取消外汇管制,二取消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三取消新劳动法,四采用一篮子的货币准绳。
      3。着实又把自己“炫耀”了一回,并且顺带弗里德曼和费雪,可惜没捧科斯。
      
      其他展开了说
      1.张老是个很洒脱的老头,这两篇序也又着实把自己表扬了一翻,有点嚣张气焰,但没办法,谁让他是唯一未获诺奖而参加典礼的人呢,他的朋友还净是弗里德曼,科斯这样的猛人,天才应该都是目空一切的吧。
      
      2.看了前面几篇主要是批判一下《新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提出“北京的朋友”应当注意经济解释学,而不是作出一些没法理解的决策,他在08年九月时甚至还提出撤销劳动法。
      
      此外,在《地球风暴与神州困境》这篇里用了许多我看不明白的专业知识,学经济的同学可以翻看此篇。
      
      3.读到我很赞赏的一篇,叫《中国劳工比我的儿子矜贵了》,文中以张老的儿子为例,指出他学医的儿子没周要工作七十多个小时,盖茨创业时很多工人每周工作超一百小时,比起劳动法的每周四十八小时,看似是为了员工着想,其实也是在变向损害员工利益,因为虽然盖茨每周“剥削”员工一百小时,但是数年后他们都成为了千万富翁,剥有所得。而中国的劳工是轻松了,老板太苦了,最终老板离开,工人还是工人,直到永远,这反而成了“奴隶社会”,否定了政策制定的初衷。
      
      4.金融危机究其原因到底是因为资本家的贪婪,具体原因则是次贷衍生品的低级信用,美联储利率调节是讯息不明确。
      张老对08金融危机的观点还有:
      1。根据97危机韩国的迅速恢复,美国ZF可以不救市,但如果7000亿能救,也未尝不可。
      2。经济数据很难计量其是否准确,他也承认经济政策的推出含有许多不未人知的秘密。
      3。张老认为货币政策不应当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其主要指的是利率方面。
      
      5.浮沙指数,很有趣的一个指数,是指借贷/资产。这个指数很生动的说明了次贷是如果产生危机的。比如拿一个值一百万的房子去银行借贷70万,指数是0.7。但下家又用这70万的借据从下家借了50万,注意每次借钱都要付利息的,这时指数就是1.2了,下家可能还会用这50万的借据往下贷,指数就越来越高,直到某一环节还不起利息时,就会向两面一层层往回收借据,最终导致整个链条破裂,危机产生。而危机产生后原来一百万的房子可能会价值缩水,导致指数更加膨胀,火上浇油,恶性循环。
      所以银行不要瞎贷款。。
      
      6.谈到中国的铁相朱熔基,褒贬不一,朱善长于经济,九七金融风暴中国的挺立得益于他,93-03中国经济辉煌的十年得益于他,从经济角度讲,正是人民币汇率紧盯美元,才使得中国经济能紧随美国并从中获利,不少人明明不了解朱的作为而擅加评说,实在愚昧。
      
      7.看的出,张老是把保罗-克鲁格曼归类为纯粹的凯恩斯学派了,也就是主张ZF要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张老其实并不完全赞同ZF控制,或者说有保留的偏向于ZF的不作为。
      ZF究竟该不该调控似乎已经是一个永远讨论不出结果的话题,每一时期人们对其理解都不同,张老也未必全对,毕竟他的学问一直受的是资本主义的影响,他认为08美国救市属于不该花的钱,因为如此极可能引发美元的大跌,产生新一轮的危机。
      
      8.张老所倡导的是经济解释学,应该可以其为张老的首创,他呼吁经济研究要注重寻求“为什么”,而不是现在的研究为了追求经济数据的美观,强行忽略谋些必要的现实的限制条件,进而导致我国经济理论人才丰富,实践起来无头序。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从小到大学的知识多偏离实际,没有自己的创造性,实为我国教育的一大悲哀。
      
      9.很多人说他们从张老身上学到了一种考虑问题的思维,但然也有不少人骂他。贬低的一面暂且不说,我猜想大家学到的思维可能原自张老解释经济学的一种态度:不用长篇累牍的经济数据和公式,只是以自己日常所见加以条件限制而得出的经济结论。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这种方法的,假如能说清一个道理,用最简单的方式应当最佳。
      
      10.对于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出台的政策之一就两年四万亿的基建投资,张老认为这四万亿的政策是适时的,但同时出现另一个矛盾,就是中国的经济命脉也就是真正要依赖的私营工业面临了更大的困难,因为蛋糕就这么大,你用在基建上多了必然用到其他方面上的资金就少了,况且私营企业本来就在融资上受到“歧视”。这就很难办了,由此张老建议转变“拉动内需”到“提高内供”的方法来帮助解决此问题,至于内供是什么,下次在解释,不过话说回来,张老对中国经济命脉的认识和郎咸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说明私营企业发展对中国真的很关键。
      
      11.阐述下张老内供的观点,他说:是物品凡有市场,价够低一定有需求,而供应者的收入增加,自己需求去也。
      就我的感觉,内供和内需是没法分离的,就算是内供了,没有需求也不可以,或者刺激内需,归结到一起还是为了销售剩余产品。
      
      12.也许是文章内容的重大意义,在《中国经改三十周年志》这篇文章中,张老少有的没有进行任何的批评,此文不仅高度赞扬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绩,还以日本作比较,声称中国二十年超日本十倍,不可不谓是大快人心,看的我这个读者都心潮不平,可见其霸气凛然。
      摘取本文真实洒脱的一段文字:……(十一届三中全会),当时相信的人不到一小撮,而今天不相信的还有一小撮。信也好,不信也好,还认为这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是奇迹的是白痴。
      
      13.张老说其他比中国人智商高的国家有许多,但比中国人想象力丰富的国家却很少,他主要是举了中国古代的诗歌造诣,我认为这只能说明中国古人想象力之奇妙,却不能完全说明现代中国人的才华,的确现代中国人与古时相比落差太大,与教育方式和体制有关,暂且不提。
      张老肯定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就是想说明中国具备科技转型的先决条件,但由于中国经济上人才上相对落后,没法很快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所以他提出中国要有选择的学习外国的一些改善科技的方法,并且保护那些能让广大劳苦大众生存学习的接单企业,这样才能提高底层人民的知识和才福。由此又由接单企业的惨状连系到新劳动法的失败推行,进而又不断批评并呼吁撤销新劳动法,拐来拐去还是拐到这个老话题,张老头,你可真能绕啊!
      
      14.张老将应对金融危机的各方人士分为三派
      1。宏观派,即主要由ZF花钱投资,刺激消费。如08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这种方式的确能吸收就业,提高人民收入,但路和桥就那么多,总会建完,而且这投资中的浪费和贪污很多,导致这派方法只能是暂时缓解危机。
      2。货币派,主要是减利率和放宽银根,有利于提高人民收入,但缺点是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通胀急升,债券大跌,具体原因很专业复杂,就不论述了。
      3。微观派,即张老一派,主张内供,取消最低工资,撤销工会约束竞争的权力。这样有利于市场的调控和增加市场的灵活性。困难就是难以执行。
      总结起来就是:宏观派效能短暂,货币派运作维艰,微观派政治不容。
      最后一条“政治不容”我仍然理解为张老对新劳动法的批判,乃从“微观派主张取消最低工资”看出。
      
      15.看到张老在玩“封路游戏”颇为有趣,他的封路是指把好的发展路线和坏的发展路线都率先指出来,如果ZF选择,就意味这听从了张老的意见,使别人觉得张老有影响力,判断的很准确。
      而后他指出这几年局限转变不对头,他果断封了几条错路,但北京的朋友却决然往里走,无奈也。
      看来张老真是个老顽童啊!
      
      16.对于人民币升值,张老是强烈反对的,他使用了很多浅显易懂的文字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人民币的升值使许多中国企业亏损破产,把中国制造转变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使中国的出口环境恶化。加之新劳动法的不适时的推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使张老对国际经济学者的盲目建议深恶痛绝,而北京的朋友似乎也不怎么认可他,于是张老引用了一篇能代表自己心情的小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17.张老反对新劳动法的理由之一是希望工业方面的优势薪酬和发展环境能促使大量的农转工,并在市场的压力下迫使农产品价格上升,农民生活改善,逐渐使低收入者过上富足的生活。
      但新劳动法的推出却大大刺激了工转农的趋势,并没有使劳苦大众的生活改善,虽然新劳动法的意图是善意的,但却在不合适的时间推出,恨的张老大发脾气道:上苍究竟授予了什么人那么大的权力,可以连最苦的人的一丝希望也不放过?
      
      称其为张老是源于对他的尊敬,他的作品浅显易懂,比较适合大众和学生来研读,虽然书的字数比较大,但看来也比较舒服。相信,只有雅俗共赏的经济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经济学。
      
  •       在香港代购了港版,又在当当买了神州版,两版实则无大的差距,却给了自己读两遍的理由和动力。    张老说,经济学是浅的,不明白的往往是把问题看得太深了。他的弟子谢作诗说,中国鲜有人真正关注经济学,只是一味地关注经济问题。而南怀瑾先生对“经济”二字从来就怀有极大的成见,在南老看来,经济是为“经纶天下,济世救人”,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在以往为“食货”,在现在可能是“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南老说,我们的国家社会各界的经济观点,都有“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之现象,但有词曰“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那横在张老眼前的白云,大概正如秋云,在此书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一份退去浮躁的沉淀,感受一位老人在惊涛骇浪漂浮的感受。一个令人钦佩的卖桔者,以至于正确与否,历史会告诉我们,但无论如何,在张老身上,学者的狂妄与沉稳并存,这字字珠玑至少有阶段性的正确。行文虽不流畅,却也一气呵成,带我们真真切切地去了逝去的那两年。    现在看这本书,回想过去的那两年,再想起《鹖冠子》中那句道尽中国文化的八字“贵贱无常,时使物然”,却有了更真实的体会。    末了,书中有道真谛:“今天所见,神州未富先娇,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大局的人那么多,效与愿违的政策层出不穷。”这不仅是经济学界之悲,更是举国之悲。醍醐灌顶,发人深思。
  •       给个还行的评价是因为,这书的内容大都重复,在其他作品都可以见到。不过泛泛浏览还是能看见几个不错的想法的。
      
      自从读了张五常的《中国经济制度》,便喜欢读他的作品来了。先是《经济解释》四本(香港版), 《卖桔者言》,《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改革》等等。中文的作品只剩《货币战略论》没有读了,也是我下一个目标。英文作品打算暑假便细读一番。
      
      这本书的内容与我之前所说的一堆作品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包括某件事我就记得他提了好几次了。说实话,我觉得此书有骗钱的嫌疑,不过有人喜欢读他博文的摘录,也是极好的。
      
      再次提示,这本书就是一堆博文的集合,内容大多都很浅,多为即兴而作。400页我很快就翻完了。如若不是特别喜欢读他的博文,我并不建议购买。
  •     看了一半,也在作笔记,你最后的例子我还没看到,肯定是在200页以后,我看到了在回复,感觉你的评论还不错。
  •     廉租房就是政府与民争利生出来的一个怪胎。香港弹丸之地人口几百万,搞个廉租房还有点道理,中国这么大也来这套,老美商品房所占住房比例不过20%,中国是反过来80%,说到底是政府不愿放弃高地价这块肥肉。一个国家连公民的居住条件都不给予优待,要是全球人口能够自由流动,大概过半人要搬到国外去了。
  •     http://www.3a5a.com/caijinglangyan/vedio_41.html
    只是印象,表述未必准确。中国的房地产公司类似于出租汽车公司,1、就是从政府那里拿个牌照(房地产来说就是土地开发权),2、就是与司机签压榨性质的合同(交高额押金,规定每日高上缴营业额,实际就是把通过利益关系从政府那里拿到的经营权以不公平的合约关系转租出去,引发后来比较哄动的出租司机罢工事件;房地产商则是拿地后请规划、请建筑商盖楼,但是相对于房价来说,建房成本是很低的,中间的暴利由政府和地产商瓜分,而且地产商的资金又来自银行贷款、建筑商预先垫资,楼还没盖好先卖楼花资金回笼还贷,整个一空手套白狼。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卖地成了主要收入来源,愿意推高地价,房价高则地才能卖个好价钱,政府和地产商互惠互利。所谓通过房地产拉动内需,实质是把本应通过建筑业传导到相关行业如钢铁水泥装修等等的资金吸取进了毫无生产力的地产商的腰包,可以设想,假如房价适中,需求扩大,供应增加,可以创造同样的GDP贡献,而资金就是实实在在地分流到各行业中形成良性循环,现在的高价房就等于将本应通过消费流入各行业的老百姓的现有及未来的积蓄资金,大半卷走,杀鸡取卵、竭泽而鱼。)
  •     我觉得挺好的,这个字体和行间距读起来眼睛不累。字印的很清晰,不知道不好在哪里。
  •     我对您后一个例子半点印象没有,有空帮忙找找在哪一页以证明我的记性没出问题,谢谢。
  •       尽管这本书印的还是字大行疏,再次证明了中信不是一个爱惜树木的出版社;五常先生夸夸其谈这经济大师他熟,那经济理论错,诸多新鲜出炉但已过时的文字;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书本身还是很能启发。
      
      譬如经济解释,而不是深奥莫测的理论,大把的数学,n多的未知方程式,一系列真空里的假设。。。page98里,张先生建议做个《经济解释》刊物,从身边的经济生活现象出发,从解释出发,没有公式没有数学,纯的文字解释。这听起来是个有趣的事。
      
      众多关于经济危机的文字,由于时效性太强,提不起兴趣,倒是一些小故事,印象很深。其一,上世纪七十年代,美政府为改善黑人歧视,在公立学校里推行“强迫巴士”,抽签定学校,意为黑、白混合,消除种族歧视。结果,私校滋生,公校一蹶不振(page115)。其二,“优座票价为何偏低” (page131),也是有趣的例子,早年间在HK电影票是分三六九等的,票价不同,好位子的票还卖的快,五常先生由此展开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影院老板为了不让购买了次座位的观众‘跳座’去好座位,就把好座位的票卖的相对便宜。国内的电影院俺没遇到过这现象,如看戏的话也尽挑便宜的票买。
      
      经济也要来的实际,张先生还举了个例子(一时找不到page#了),说有个跨国大公司在国内投资的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出了问题,产成品常出现包装盒子封的好好,但里面是空的,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出在了包装流水线上;于是乎,找了一个有国外高学历的专家,配了一个十多人的团队,整了半年,花了n多钱重新整合流水线,问题终于解决了;有个国内民企,也出现类似问题,老板急了,让个小班组长务必利用周末的时间解决问题;周一上班老板第一件事就是问这小组长问题搞定了嘛,小组长说搞定了,问咋搞的,小组长说用电扇吹。
      
      经济贴近生活。中信印的字大,书厚了,书就或许能显得更有份量吧。。。
      
      
  •     呜哇, 您老是大夫吧
  •     张师的文章,那真叫一个透亮。
  •     一代不如一代,要推翻只有看最差的一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