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122021380
作者:印会河
页数:386页

内容概要

印会河教授(1923~),江苏省靖江市人,出生于中医世家,17岁时即已悬壶济世,年轻时就被誉为“江南小名医”,迄今已医海征帆—个甲子余。1956年任教于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
学前身),于1957年带领一批中医骨干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1978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中医教授;1982年参与组建中日友好医院。
曾先后任江苏省中医学校教学业务组长兼金匮教研室主任,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医务部主任兼内科教研室主任,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中日友好医
院主管中医副院长,中央保健医。第一批继承全国中医药老专家学术经验的指导老师,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12月被评为“首都国医名师”,2009年6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被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外感热病   第一章 总论    一、什么是外感热病    二、外感热病的分类    三、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  附论 外感热病的“从化”问题    一、什么叫“从化”    二、发生“从化”的原因    三、产生“从化”的条件    四、为什么产生“直中”    五、非“从化”的次第相传  第二章 各论    一、感冒    二、大叶性肺炎    三、麻疹    四、猩红热    五、流行性腮腺炎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八、肠伤寒第二篇 内伤杂病   第一章 咳喘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各论  第二章 呕吐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各论  第三章 泻痢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各论  第四章 黄疸、积聚、膨胀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各论  第五章 淋、癃、浊、小便不禁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各论  第六章 水肿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各论   第七章 消渴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各论   第八章 诸气总论  第九章 眩晕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各论  第十章 中风及其后遗症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各论  第十一章 癫、狂、痫  第十二章 惊悸  第十三章 不寐、阳痿、遗精  第十四章 诸痛总论  第十五章 诸血总论

作者简介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内容分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分别以“总论”和“各论”的形式写出。总论以中医传统理论为主,各论部分则按系统分类的方法,在恪守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分型。《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重点介绍的“抓主症”处方,是我家传、师承及临床60余年的心血结晶,并且在《中医内科新论》原书的基础上精炼了核心理论,补充了新的内容和很多治疗疑难重症的典型成功病例等。
新增的“治疗失眠十法”,是经过临床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便是我在美国讲学期间,也同样治愈了很多这类患者,疗效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又如在日本讲学期间,讲述的“中医药治疗头痛的经验”也写进了《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本次重新整理了部分在国内各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以附论及病例的形式出现。这些都是我近20多年来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新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如“论肺痿和肺痈”、“论肝性腹胀”、“论清理肠道方”及“论疏肝散结方”等。

图书封面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此书曾经被高价炒作,新书再版,快哉,快哉!
  •     印老的临床经验,有的放矢,不是理论的夸夸奇谈,好书。
  •     对中医内科很有指导意义,比教科书好,有作者的心得,不愧为中医专家,物有所值
  •     最近上书店闲转,偶然发现北京印会河老中医的旧著《中医内科新论》重订再版,心中欣喜,急忙掏钱买了一本。缘为二十年多年前就读过此书,并为书中治病要诀简洁实用所倾之,观看新版装潢新潮,内容增厚,令人爱不释手。加之我所存之书,印刷粗陋,经多年翻阅增改批注已旧烂也,故急买之。回家再详阅读时,却发现了一些问题,使人唏嘘叹息不止。
    什么问题呢?
    最大的感叹是人还是原来的人,书已非原来的书。书中原有方子的药量已变,最使人最不能理解的是连原有的医案中药量也做了修改。
    医案是当时的病情治疗记录,事关人命大事,治疗效否,怎么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变更呢?后学者如不了解不熟悉此人此情此案,也就罢了,用之信之治疗无效最多不用了;但对于熟悉此人此情此案的老人会产生什么样的认识呢?
    医学不是儿戏 ,不是玩偶,尤其是医案更来不得半点的马虎,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读者是要从这里学习技艺的,成功学经验,失误学教训,况且是著书成文,传于后人的,怎能随意更改,叫人如何相信?假如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印一次改一次,后人如何学习?是学习历史的真实,还是学习当今的赝品?
    对于此问题印老在书中有个解释:“对于山豆根的用量,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前每剂药曾用至30克(指的是北山豆根),未见过有毒副作用,现行的教材中,用量为6-10克,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本书病例中山豆根用量一律改用10克。”
    既然未见过有毒副作用,又来确保哪门子的用药安全呢?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一般来说,药方随着时间和经验的增长可以变动,但是原始医案怎么能因时变动呢?况且为了迁就教科书就可不顾临床效果了么?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不告诉真实的取效量,写此类书又有何用?沽名钓誉么?想到这里也使我想到了很多老中医的著作,其中有的药方和医案,不能重复验证和学习,可能和印老的书一样,人老了,盛名之下不可出事越轨,败了一世英名,就虚晃一枪吧。这样一来倒好了,事出不了,疗效也没了,中医的淹灭也不会远了。为此我希望读者和后学者要注意这个现象。写到这里我也有点害怕了,我也是过了半百之人了,对一个已近耄耋之老人挑三捡四,大有不敬,罪过!罪过!但是为了振兴中医,对后人负责,我就冒一下天下之大不韪,当一次罪人,挨一回骂罢,大不了进不了祖坟。呜呼哀哉!瑕不掩瑜
    说明一点,印会河老中医还是货真价实的著名老中医,具有丰富的理论学识和临床经验的,这一点请大家不要误解。瑕不掩瑜,此错也许是印老晚年的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吧。《中医内科新论》还是一本好书,值得学习,但是最好还是读老版本的。古董还是旧的好。
    附原文新旧版医案一则:
    附病例 杨X X,女,28岁。中期引产后连续发烧达十天之久,初开始一二日体温高达39℃以上,以后便一直在37.8℃至38.5℃之问,身痛汗出恶风,咽痛鼻塞,轻有咳嗽,痰少不爽。住院医生十分焦急,曾投宣肺、调营卫诸方。并配合抗菌药物等治疗,病情不减*值余因科研任务丢该医院诊查病人,乃由该院病房大夫邀请会诊,余根据病人表现的一派“上感”症状,如咽痛鼻塞等,再加上脉数舌红,有明显的风热在卫见证,乃决意撇却“产后宜温”之论,投以大剂清宣解毒之剂,用习用之桑菊银翘合剂作为基础,重加石膏及清热解毒药物。方用*
    桑白皮,桑叶各9克、杏仁9克,黄芩12克、鱼腥草30克,【山豆根3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瓜蒌皮9克、桔梗9克,生甘草9克,杷叶9克、芦根30克。 ,
    服一剂,热退,体温已恢复正常,再服前方一剂,诸症悉解,至此病已痊愈,乃出院回家休息。【旧版83年第40页】
    病例一 杨某,女,28岁。中期引产后连续发热达10天之久,开始一二日体温高达39℃以上,以后便一直在37. 8~38. 5℃,身痛汗出恶风,咽痛鼻塞,轻有咳嗽,痰少不爽。住院医生十分焦急,曾投宣肺、调营卫诸方。并配合抗菌药物等治疗,病情不减。值笔者因科研任务去该医院诊查病人,乃由该院病房大夫邀请会诊,笔者根据病人表现的一派“上感”症状,如咽痛、鼻塞等,再加上脉数、舌红,有明显的风热在卫见证,乃决意撇却“产后宜温”之论,投以大剂清宣解毒之剂,用习用之桑菊银翘合剂作为基础,重加石膏及清热解毒药物。
    桑白皮9克、 桑叶9克、杏仁9克、 黄芩l2克、鱼腥草30克、 【山豆根9克】、生石膏30克(先下),瓜蒌皮9克、 桔梗9克、 生甘草9克、 枇杷叶9克、 芦根30克。
    服1剂,热退,体温已恢复正常,再服前方1剂,诸症悉解,至此病已痊愈,乃出院回家休息。【新版第40页】
    注:此类医案不止一例,故不再引录,有兴趣者可查二书对照自明。

  •     印老师的方,药效如神。较外传的验方好多了。
  •     语言很朴素,浅显易懂,临床实用。
  •     可能是不符合自己原来的愿望吧,感觉内容不喜欢,感觉对自己作用不大
  •     这次收到书的时间真是出乎意料的快,很好很好,如果以后都能像这次这样就好了。
  •     好书,老爸超级喜欢,很有实用价值。

    写的非常好,所有业余专业爱好者均可以参考
  •     经典就是经典,另外书印刷非常好,质量高,精装,学习的好资料
  •     印老此书言辞实在,不浮夸,都是个人的临床经验和感悟,对于临床很有启发。
  •     书还不错 很有帮助 送货很有速度
  •     正版,不错!物美价廉!
  •     本书重点介绍的“抓主症,临床上挺实用的。
  •     里面讲了很多自己的经验方。
  •     书都拿到好几天了,是不错的书,可是为什么还没送赠劵啊?我参加的是买200送200的活动,但是迟迟不见送劵,导致一直都不能买其他书
  •     经方方证辩证的最高境界,抓主证,此书是内科类中医的好书
  •     买书很久了,翻开看看,一发不可收,书中有组方之法,可当方剂学用,有用药之策,可当中药学,有临床指导。惟湿热,寒湿不足,大多强调湿热,以清热为主。但这是次要的,实用才是主要的。对部位用药写的较清楚。对血病,风病有好见解。此书对诸病概括性强,系统性强,可以看出,印氏对病已达到提纲捷领的地步。不偏于伤寒、内经,而是从气血、阴阳、表里、虚实及风、热、暑、湿、燥、寒六邪去论。有总论、分论、用药、组方、临床实践构成。简易实用。难得
  •     书很实用,一看就是上过临床的人写的,里面讲的很多比大学的中医内科学的标准教材实用,真不知道现在编写国家规划教材的人上没上过临床
  •     印老的真功夫!好书!
  •     henheao
  •     经典的临床经验,值得一读
  •     印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物超所值
  •     印老的一生经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