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的泥潭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心理健康 > 走出抑郁的泥潭

出版社:经济管理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509606155
作者:木碗
页数:369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抑郁症常识一、抑郁与抑郁症有一次,有人问我:“你抑郁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感觉?”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这种感受很难用几句话做一个直观的表达。在我搜肠刮肚寻找贴切的语句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画面:电影《潜水钟和蝴蝶》中那个多次出现的镜头,那就是我患抑郁症时的感受。抑郁时,我觉得自己就好像套上了厚厚的老式潜水服,被沉入深海。周遭只有无边的黑暗和死一样的寂静。我感到恐惧,想大声呼救,却突然意识到这里没有人,只有我;我想奋力挣扎,但冰冷刺骨的海水让我的身体变得迟钝和僵硬,来自深海的压力让我动一动手指头都觉得困难。我只能在漫长的等待中祈祷奇迹的发生。轻微的摇晃让我睁开眼睛,但随之发现那不过是暗流的涌动,我依然被禁锢在海底。我感到彻底绝望。时间变得很慢,每一刻都只是重复着上一秒,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有没有可能浮出海面。如果一辈子都是这样,活着只是受罪,还不如把氧气关掉,结束这种煎熬。渐渐地,我不再期待重见天日,只是不断寻找和制造各种机会关掉氧气,我所有的努力都不是为了重返人间,而是如何让自己葬身海底……我们对抑郁这个词并不陌生,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词汇来描述抑郁:难受、痛苦、压抑、郁闷、忧郁、悲哀、沮丧、消沉、闷闷不乐、委靡不振、无精打采……但真正处于抑郁状态下的人,又很难用语言详细准确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没有过抑郁经历的人,也很难凭空想象和领会一个记忆中不存在的感觉。下面,我会一边勾勒抑郁的模样,一边用橡皮擦去那些常见的错误印象,希望能够尽量还原抑郁的本来面目。☆抑郁情绪≠抑郁症常常有人问我:“你现在还抑郁吗?”这个问题可能是问我抑郁症康复之后是否还出现过抑郁状态或感受到抑郁情绪,也可能是问我的抑郁症好了没有,还可能是想问我现在的心情如何。在这个问题当中、在我们的口语当中,包括在这本书当中,抑郁既可能是指“抑郁情绪”、“抑郁状态”,也可能是指的“抑郁症”,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画上等号。抑郁是一种比较低落的情绪状态,与快乐、喜悦、愤怒、悲哀、恐惧、焦虑等其他情绪一样,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就像碰到喜事会高兴、遇到难事会发愁一样,当我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感到闷闷不乐,心情压抑、沮丧,就可能会体验到抑郁。尽管我们都不喜欢这种感觉,但这种情绪反应也是一种正常而自然的心理现象。绝对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心理冲突、情绪困扰产生的时候,但不意味着就要吃药治疗。心绪起伏、情绪波动犹如潮水有涨有落,都是正常而自然的规律,产生何种情绪,不代表就得了何种病。我们看惊悚片、听鬼故事的时候,心里觉得怕怕的,尤其是女人和小孩子,会吓得蒙上眼睛不敢看、捂上耳朵不敢听,我们可以说谁胆子小,但不能因为谁害怕就说谁患有恐惧症。孩子逃学、家人生病、老板拖欠工资、朋友欠债不还,谁碰上这些事都会感到焦头烂额,是人都会着急,但也不能因为谁着急就说谁患有焦虑症。同样地,我们很可能在某段时间感觉心情不好、状态不佳,觉得压抑、沮丧,吃不下、睡不着,提不起精神做事,但感受到抑郁情绪或处于抑郁状态下并不等于患上了抑郁症。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不能混为一谈,前者是正常自然的情绪反应,后者则是一种心境障碍。就像我们跑步时的心跳加快和心脏病病人的心动过速是不同的,虽然都是心怦怦跳得很快,但前者是正常的生理性心动过速,后者是病理性心动过速。100个人跑步之后测心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不能因此就判断这l00个人都有心脏病;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体验过抑郁情绪,但不是每个人都患过抑郁症。就像我们做完运动之后心跳会逐渐减慢,正常的情绪变化是一过式的,有自然缓解消退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改善;虽然不良情绪会带给我们不好的感觉,但总体上并不会威胁到我们的人身安全和日常生活。心境障碍则很难仅仅通过自身调节和亲友帮助来改善,并且会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损失和危害。我们学游泳的时候,很可能呛过水,被水呛的感觉当然不舒服,也没人喜欢喝游泳池里的水,但仅仅是呛两口水并无大碍,还不至于要送到医务室急救,我们也不会因为呛过几口水就影响生活质量。如果是溺水了,咕咚咕咚地灌个不停直往下沉,这时候就不是不舒服的问题,而是有生命危险,这时候如果没有救生员或其他人营救则很麻烦。抑郁情绪就好像呛水,抑郁症则好像溺水。抑郁情绪是正常自然的情绪反应,并不需要进行医治;而抑郁症则需要接受专业治疗,并且早治早好,不宜延误。如果说抑郁的心情就像下雨天,阴沉沉的,我们都经历过雨天甚至雨季。下雨是让人挺惆伥、压抑的,但总会过去,雨后天晴,那时的太阳最让人欢喜。同样地,要天天大太阳,您又会盼着下雨了。我们的心情就像天气一样总在变化,刮风下雨、打雷闪电都有其产生的必然原因,也都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抑郁症呢,是这雨下得太大、太久,一下就不停了。连续地、长时间地、24小时不问断地持续下雨,这谁受得了啊。河水涨了、庄稼淹了,眼看就要决堤了,还在下个没完。这时候的雨水可就不是滋润万物而是祸害百姓了;这时候的雨水别说浪漫啊、情调啊,真正能让人愁死、急死;这时候的雨水所带来的麻烦,可就不只是出门打把伞这么简单的了。如果说抑郁是雨,正常的抑郁情绪就像下雨天,抑郁症则是雨水灾害。我们总不能因为一场午后的太阳雨就说现在是雨季,更不能因为今天淋了一场雨就说自己在经历一场自然灾害吧?所以呢,如果您感受到抑郁情绪,不必害怕,这不过是心里头下雨了,不管它是闷闷不乐的毛毛雨,还是悲痛欲绝的暴风雨,也总有天晴的时候。但如果您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个不停,则要引起注意了。☆心境障碍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以心境高涨为主的称之为“躁狂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称之为“抑郁发作”,心境高涨和心境低落交替混合发作的称之为“双相障碍”,持续存在心境障碍但不足以达到躁狂或抑郁的严重程度的称之为“持续性心境障碍”。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的心境障碍,产生抑郁情绪不等于患有抑郁症。出现抑郁的情绪反应和处于抑郁的心境状态下,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我们对外界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不同的情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我们每天都在体验着不同的情绪感受,产生各种情绪变化。心境是情绪的一种特定状态,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不是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事件,让所遇到的各种事件都具有当时心境的性质。举个例子:我和我妈妈外出,在街边见到一只小猫,我很喜欢小动物,觉得小猫很可爱,笑嘻嘻地凑过去逗它。我此时的心情是愉快、喜悦、兴奋的。而我妈妈怕小动物,她此时的情绪是恐惧、厌恶、紧张。妈妈皱着眉头拉着我赶紧走,警告我别招猫逗狗的,万一被抓了被咬了就麻烦了。我被妈妈拖走还挨了训,从刚开始见到小猫的开心变得不开心了,撅着嘴觉得妈妈大惊小怪的,耷拉着脑袋闹情绪。这时候,我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扭头一看,是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喜出望外,我又高兴地蹦起来,激动地拥抱她。我问老朋友最近可好,她叹了口气,表情凝重地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听到这个消息,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跟着叹口气,然后宽慰她想开点。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我出现了愉快、喜悦、兴奋、沮丧、委屈、生气、激动、悲哀、伤感等等各种情绪感受。就像我们看一部电影,可能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体会到各种情绪,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发生变化。如果上述这个场景是发生在我患有抑郁症的时候,我正处于抑郁心境当中,情况又有不同了:我见到小猫不会觉得开心,也不会去逗它,虽然我过去还养过猫,非常喜欢小动物。患上抑郁症之前,我看到小猫的图片都觉得好可爱好开心,而抑郁心境下,即使是曾经让我欣喜若狂的事物也不会让我的情绪有所改变。我的视线没有在小猫身上停留,就好像它和电线杆子、垃圾桶一样都不过是街边的背景,我熟视无睹地从小猫身边走过,仍旧是面无表情。

前言

对于抑郁症,我们都很熟悉,从崔永元那句著名的“得抑郁症的人基本都是天才”。到张国荣遗书上那触目惊心的“Dc.prcssion(抑郁)!!”,我们知道了有个病叫抑郁症。对于抑郁症,我们又很陌生,不知道那些抑郁的明星们为什么放着我们跳起脚都够不着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寻死,不明白抑郁的朋友怎么就那么想不开呢?当我们看到某位名人自曝抑郁经历的访谈节月,我们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和认识;当我们听到某人说他抑郁了,我们都能提供一些建议,比如别想那么多、出去散散心;但当我们得知最爱的人患上抑郁症,或是自己被医生告知“你有抑郁症”时,我们又变得束手无策,感到茫然和无助;当抑郁症与我们无关时,我们似乎很了解很熟悉;当抑郁症与自己息息相关时,我们却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当有一天我被医生告知“你得的是抑郁症”,我好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困扰我已久的失眠、厌食,原来我无法上班和屡次自杀都是因为患上了抑郁症;当我不断被人问起“你怎么会抑郁”,我又有点说不清,好像怎样也无法让人理解这不是“看书看多了”、“想事想多了”的问题,也不是“别想太多”就能解决的问题。

内容概要

木碗,原名高秋湘,湖南长沙人,1974年8月出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长沙市作协会员,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管理员。曾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在走出抑郁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自我调节的宝贵经验,这些关于抑郁症患者如何进行自救的文章被多处转载。康复后致力于抑郁症常识的宣传普及和抑郁症患者的互助交流,被抑郁病友亲切地称作”木碗姐姐”。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抑郁症常识  一、抑郁与抑郁症  二、抑郁症的症状  三、抑郁症的诊断  四、抑郁症的病因  五、抑郁症的分类  六、对抑郁症的误解  七、对抑郁症的疑虑  八、抑郁症与精神病  九、抑郁症与神经症第二部分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因人而异  二、对抗抑郁药的疑虑  三、非药物治疗不容忽视  四、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  五、多种多样的辅助治疗  六、最好的治疗方式第三部分  抑郁症的自救策略  一、走出抑郁无捷径  二、走出抑郁靠自己  三、万不可讳疾忌医  四、争取支持和帮助  五、自我实现的预言  六、对待抑郁的态度  七、放弃应该放弃的  八、把握应该把握的  九、置换需要置换的第四部分  抑郁症的自我调节  一、有所调整和改变  二、挣脱思维的禁锢  三、心理暗示的影响  四、跳出情绪的泥潭  五、是什么影响心情  六、找回快乐的感觉  七、积极有效的行动  八、建立自信爱自己  九、带着症状去生活  十、轻松入眠睡好觉  十一、处理不幸的伤口  十二、现实生活的烦恼  十三、社会交往的障碍  十四、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五部分  有力的社会支持  一、社会支持有助于康复  二、督促他接受专业治疗  三、不指责不批评不教育  四、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  五、正面引导,积极带动  六、宽容体谅,信任肯定  七、预防自杀,防止悲剧

编辑推荐

《走出抑郁的泥潭:抑郁症的治疗、自救及社会支持》是一把打开抑郁症患者心理枷锁的钥匙,一扇启迪正常人固有思维的心灵之窗。

作者简介

《走出抑郁的泥潭:抑郁症的治疗、自救及社会支持》不是告诫患者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而是从自身的角度提醒大家,我是怎样想和如何去做的。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弱小女子的细腻周全。又可以感觉到一个男子汉的果敢坚毅。她把贵如春雨的点点滴滴的合理思维方式,汇集成一股科学便行的款款溪流。使还在泥潭中苦苦挣扎的抑郁症患者的心田得到慰藉和滋润。她既有一颗热爱生命关心他人的善心。又有广泛的爱好和对知识追求的不懈努力,抑郁症不但没有让她坠入深渊,反而使她成为这—领域的专家。
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有病您还是耍先找医生,如果您要想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地得到康复,您不妨静下心来读读这本书。当然,这世上从未有过什么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就连最普通的感冒也要有个康复的过程,更何况是心理的疾病——郁症了。但看过之后,对您的康复肯定是会有帮助的,因为,《走出抑郁的泥潭:抑郁症的治疗、自救及社会支持》强调的是患者的自救。

图书封面


 走出抑郁的泥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导)抑郁症,一个熟悉的陌生词汇。我们要么对它视而不见,要么对它畏如猛虎。但它已经在我们的人生中,穿越了我们的身体和灵魂。2009年6月,《晨报周刊》对话本土心理咨询师木碗,在写作《走出抑郁泥潭》的时候,她正是一名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主)“90后的厌学、早恋、自残,主要的根源都是家庭”文|袁复生 图|李林冬木碗是我们所采访的作者里面,最没有“名气”的一个,她不是著名作家,没有获得过什么大奖,这本《走出抑郁的泥潭》,也是她出版的第一本书。但我觉得,她这本书的价值,绝对不逊于那些暴得大名或者获得大奖的作品,不仅是因为这个经常被文学作品所误导的话题,更因为这些文字,是她用自己生命的体验,用坚韧的搏斗来换来的。而且,这些文字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自己的苦楚,而是推己及人的慈悲心,它试图帮助承受同样苦难的人们。[病]()因为我自己试过,知道自杀其实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我这样命大晨报周刊:这本书的写作,缘于你自己的抑郁症?什么时候确诊的呢?木碗:确诊的话,是2005年4月9号。但说开始呢,应该很久了,按照现在有个国外的教授的判断,我是儿童抑郁症。从小就孜孜不倦地追求死亡,觉得那是我的宿命。读小学的时候,9岁还是10岁,我就想人最多活到25岁,25岁是一个人的顶峰,又长大了又还没有老,25岁以后都是多余的,到了那个时候就赶快,不要品尝衰老。二十几岁的时候呢,酗酒啊、强迫症啊这些都有过,抑郁症是最严重的,加重的话是2003年,但那时候不知道是抑郁症,我觉得失眠很严重了,通宵通宵睡不着,浑身像软泥一样还是睡不着,有天突然能睡着了,睡到早上6点不想起来,于是打电话向部长请假,说身体不舒服,睡了一天,醒来的时候很自责,觉得自己怎么能这样,为了睡觉竟然不去上班。我回到单位之后同事来问候我,部长也说,你不来我们好多工作没开展,我就更自责了。那时候虽然我和大家的感情都并非常好,但我就是不想说法,每天下班回来,我坐市场部的便车,回家有一个多小时,我就装作在睡觉,为了不和同事说话。我就是想去医院开点药,看到一个抑郁精神病专科,医生就告诉我,是抑郁症。晨报周刊:你刚才说到25岁,那你25岁时怎么样?真的自杀过吗?木碗:自杀过很多次,最后一次31岁。吃过药,睡了几天醒了,吐了就没事。开过煤气,但因为当时在天心阁附近租的房子漏风,煤气罐煤气也不多,晕晕乎乎的,可能煤气中毒,但没死。25岁那年,试过电击,但被弹开了,摔得半死,但电不死。割腕也有,撞汽车是最多了,但有一次,有司机为了避开我,猛打方向盘,没撞到我,把车撞到旁边的树上了,那时候我就想,这样不行,可能会害到别人,那是读中学的时候。晨报周刊:我前几天看了一个电影《七月十三之:龙婆》,里面有本《完全自杀手册》,你有没有接触到这些信息?木碗:网上有。有一次很危险,有个病友告诉我,其实割腕很傻,他还告诉我那个地方有大动脉,告诉我准确的手法。但我没有去试,我正在治疗了,情况有好转了,但如果是我状态不好的时候,也许他一说完我就立即去实施了。网上还有很多人邀约一起自杀的,大家一起探讨,这些都很危险。但因为我自己试过,知道这些方式,其实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我这样命大。出生的时候,有个护士跟我妈说,这个孩子耳朵好大,命大。我在《蓝色宝藏》里写道,这个护士是不是天使,给我一个这么好的预言。我坐在自己家24楼的窗台上,莫名其妙地接到朋友电话,说你不要干傻事。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呢?难说。所以现在我就是说,不管走到哪一步,都不要去尝试自杀。[愈]()现在总想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痛苦,什么积怨,什么压力,会这样对待小猫,现在这个猫是得到救助了,但这个人呢晨报周刊:正如我们刚才说的这样,谈到抑郁症,我们就立马谈到了自杀,这样的信息在媒体也很多。这些信息,是不是会给那些抑郁症患者,带来一些负面的暗示:抑郁症等同于自杀?木碗:会有。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混淆,大多数人觉得抑郁症就会自杀,其实不是这样,抑郁症有轻度和重度之分,中轻度的,他们可能会想死,不想活了,但真正去实施的,还是重度的。在抑郁症里面,大部分还是轻度和中度的,重度的还是一少部分。实际上,放眼整个抑郁症,如果把这些人群放在一起,然后把自杀的人群拿去对比,你会发现其实这个比例很小。只是说,在自杀的人群中有很多是抑郁症患者,但并不是说是抑郁症就自杀。而且有大部分的抑郁症是可以好转、痊愈的。晨报周刊:可往往是这种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木碗: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觉得恐慌,觉得得了这个就完了,包括媒体一些报道,把它妖魔化了,说它是“21世纪第几大杀手”,有多少万人得不到救治;另一种就是觉得自己没有抑郁症,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常说自己抑郁,因为从媒体上看很多名人明星抑郁,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贵族病”。晨报周刊:你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治愈抑郁症,并且将这些经历写成书,为什么要这样做?木碗:抑郁的人为什么自杀,因为无望,觉得和绝症一样,那为什么要活下去?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把自己的事情翻来覆去在博客里写,还要写成书,就是传递一些希望。我从小就很多病,经常吃药,对吃药有抵触心理。但。我前面吃了几个月,后来主要在图书馆看书,写读书笔记,写日记,自己不断鼓励自己,然后是交流,上阳光论坛,认识一些病友,有一次,在论坛,一个北京的病友,托人带到长沙,让她妈妈给我带了一个药,那时候我穷,没有钱买,那个药有1000多块钱,这个事我很震撼,我说不能死,不能对不起朋友。以前,沉湎于困惑里面,慢慢跟人交流你会发现,你并不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这个世界并不全是幸福和快乐,它不是世外桃源,没有痛苦和压力,但同时也不是人间地狱。有次自杀后,我把自己喜欢和厌恶的列个表,发现我喜欢喝茶喜欢我侄子,这些并不难实现。而我厌恶的不喜欢那个人,他伤害了我,但现在哪里去了都不知道,我不喜欢吃南瓜,但我会因为一个南瓜去死吗?晨报周刊:那你经历了一个治疗和自愈之后,有什么变化?木碗:前几天有个小动物保护协会的义工,那天他本来要找我买一本这个书,但后来没来,在网上聊起来,他说那晚要去看几只受伤的猫,他说自己感觉十分痛心。以前我听到这些事情,看到有些小动物被虐待,总是会特别愤怒,觉得人怎么能这样,有没有良心,有没有道德啊。现在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总想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痛苦,什么积怨,什么压力,会这样对待小猫,现在这个猫是得到救助了,但这个人呢?[愁]()90后呢,他们的颜色是黑色的,用音乐形容,我们是爵士蓝调的感觉,现在的90后是歌特摇滚死亡摇滚的感觉晨报周刊:我们看到,很多“90后”的QQ空间里,都运用了很多死亡、血、阴暗、嚎叫的元素。那么在现实中,你是否碰到过真正患有抑郁症的少年?木碗:他们的博客很多是黑色的背景,色调很阴暗的文字。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心里多么阴暗,我也有这样的朋友,他本人是很开朗阳光的。晨报周刊:但也有一些好像真的有问题,比如把自杀当作一种资本。木碗:大部分是和家庭有关系的。他们呢有些是威胁性自杀,有些是报复性自杀。我们经常见得很多的,比如有个孩子失恋了,她就跑到高台或者顶楼,我要去见他,让他来见我,不然要自杀,要警察帮她来找。另外呢,有些是报复父母,他们不敢伤害父母的身体,这在中国是大不孝,不能,那么就伤害你们的儿子,你们的女儿,让你们看到我血淋淋,让你们心疼。晨报周刊:“少年不知愁滋味”好像是每个年代的人共同的,颓废是青春的底色。但这些90后,用来表达情绪的符号可能更血腥一点,为什么?木碗:是啊,我经常听到那些三四十岁的朋友说,唉,我当年也是文学青年。那时候都喜欢写一些诗,读一些《雨巷》,实际上这些符号,也是为了表示我长大了,我懂得忧伤了,小孩子无忧无虑,不知道忧伤的嘛。我们那时候的青春的忧郁,可能更多是一种蓝色的,现在看蛮单纯,值得怀念。但90后呢,他们的颜色是黑色的,用音乐形容,我们是爵士蓝调的感觉,现在的90后是歌特摇滚死亡摇滚的感觉,现在很多毁灭,内心有很多愤怒、暴力和攻击性。虽然他本人可能不这样,但在网上表示出了这样。我不知道这些是否跟他们从小玩的网络游戏和动画片是否有关系?他们在太多打斗、争斗中长大,我们那时候看《花仙子》、《一休》等等。他们在过小的年纪,很多死亡的信息通过游戏进入了他们的脑子,我要杀了你,才能得到法宝之类的东西,这些潜移默化进入了他们,让他们觉得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这些东西是美的。晨报周刊:那你有没有碰到90后的孩子来找你求助的吗?木碗:有,但大部分是家长来。我就告诉家长,或者是我来辅导你,我来你帮你化解你的情绪问题。你要辅导孩子,我不能通过你来化解孩子的问题。但很多家长呢,不愿意这样,通常会说,你告诉我怎么做就行,孩子我来教。那些自己来找我的呢,我也认识不少,他们比较好,在我眼里,他们非常聪明,很多初中生高中生,他们的文字非常了得,很多东西都懂,很聪明而且很敏感。晨报周刊:他们的问题主要是什么呢?木碗:大部分是跟家庭,我接触到的根源都在家庭,不管是早恋也好,厌学也好,自残也好。而且有个很相同的是,爸爸妈妈忙,小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带大,从小跟父母比较疏远,进入青春期,一个裂变的过程,这个时候很多自我的诉求。我们小时候都是在典型的家庭模式长大,不管在青春期多叛逆,但这个冲突会直接表现出来,会生气、吵架甚至打架,都是会交流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成长,父母也在成长。但现在的90后呢,很多家长跟我说,我完全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说起孩子呢,多半也用“好像”、“大概”、“也许”这样的词汇。家庭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晨报周刊:前不久我们做了一个“小三”的专题,那父母之间的婚外情,对孩子有影响的?木碗:我碰到过这么一个案例,父母离婚。女儿由父亲带,女儿和继母一直水火不容,父亲夹在中间,两个女人围着他吵。他又出轨了。这个女孩子,年纪很小,16岁,她也找了男朋友,后来报复她父亲,来者不拒了,你可以到外面找,我也可以到外面找,好像替代她妈妈来行使这个权力一样。后来发生戏剧性的一面,她跟一个老男人发生关系,一年多之后,才知道,那个人跟她父亲是铁哥们,老战友。她父亲崩溃了,想求助,他女儿呢,失踪了,现在还没找到。现在她父亲的问题也很严重了,每天不断自责,而且把这种情绪发泄到他现在的老婆身上。家庭关系里,一个人病了,其他人也跟着病。一个人自残了,家庭其他成员通常也会出问题。对于这些自残的孩子,需要家长一个好的监护,但监护不是监视。他最烦别人讲大道理,给他一点耐心,一点信任,相信自残不是你真正的意愿。图说木碗喜欢喝茶,她说自己前几年喜欢喝顶级的,但经历过抑郁症之后,开始喜欢寻找那些只要几十上百元但喝起来不错的茶,也更喜欢和那些不懂茶的朋友一起喝。《走出抑郁的泥潭》木碗 著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年6月 定价:26.00元《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书影,这本书是作家李兰妮根据自己多年的抑郁症经历记录的非虚构作品,获得过2009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年度散文家提名,木碗也曾写了一本类似的著作,《蓝色宝藏》。
  •     书今天下午收到了,当当最近速度很慢。是本好书,是木碗姐姐苦涩经历所孕育出的真珠。(木碗是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www.sunofus.com/BBS的管理员为论坛的经营发展,抑郁症康复宣传和病友的康复贡献良多,是我和阳光网友的知心朋友,这本书也是公益角度出发的。)关于心理知识普及,情绪调节指导,康复经历这类心理辅助性读物目前很多。日本的美国的各有优点。前者多是讲森田的,后者精神分析的多一些,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翻译味和文化背景导致的阅读生涩别扭,不容易以理解。国内的全面,深入,客观, 便于理解的不太多,我目前看到的以木碗姐的这本为佳。木碗姐的这本经典价值有待时间考验,但可以说出类拔萃。对比一下,基本可以看出搞文学的和搞技术之间明显的风格差别:系统全面,大局也控制的很好,观点透析明确,客观中立,敏锐而理性,的确是得到并结合了抑郁康复真实的理解和认识,很靠谱。专业知识,个人观点,经历感受,建议很自然结合在一起,节奏自然,很流畅,整体感很好。虽然结合事例和自身体会来讲,所举事例多来自生活体验,真实可靠便于理解,又点到为止,不罗嗦,细节也有实际调节中的参考价值。没有这类书常见的冗杂、散乱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这本书也许不太多高深的思想和新奇的发现以及大量旁征博引以及象征权威的艰深晦涩的专业术语和实验数据,好在清淡爽口,老少咸宜。文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脍炙人口,朗朗上口,通读一下我没感觉累,可读性很强,这点对于我很重要,相信对其他普通读者也很重要。出发点和语言亲切友好,朴实真诚,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娓娓道来,就像听一位邻家姐姐的平静叙述。书是经济管理出版社的,有大家风范,印刷和纸张都算厚道--封面也算简洁大方。文字大小,行距、间距边距控制的也不错。也是朴实大方,舒心。总结一下我的感受:简明易懂,可读性很强,实际指导意义比较大的一本抑郁康复辅助读物。如果只选择一本这类书,这本应该是我的首选。木碗姐,你真行。做了件大好事。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首先我觉得装帧甚差,直接导致我不愿读内容。大概翻了翻觉得也不是很糟。但它作为一本给有抑郁情绪甚至抑郁症患者读的书,是不是应该首先让读者读得舒服呢= = 当然收获也是有的,原来我和抑郁一点关系也没有||
  •     我能好哒!
  •     目前可读性很强,实际指导意义比较大的一本抑郁康复辅助读物
  •     好浪费的
  •     亲身经历,对患者有启发。
  •     可能是专业功底不够吧,看得出作者一直很想努力帮助那些有抑郁症的人和疑似抑郁症的人,可是说了好多有说没有用的话╮(╯▽╰)╭总结起来这本书无非就是告诉大家如果怀疑自己有抑郁症最好去看专业的医生,如果真是有抑郁症最好谨遵医嘱= =
  •     看完,对抑郁的人有所了解,有了怎样帮助她的办法。不错的一本书
  •     这可能是这个夏天读过的最后一本书。
  •     书写得还可以,很多东西都写得很亲身体会的感觉。
  •     鉴于我的抑郁程度不深,就不用读这么具有指导性的书了。。我去找点儿清新的小说和散文来读~重新认识生活就好~
  •     情真意切
  •     朋友刚得抑郁,赶紧找一堆书送她。但愿真有用。
  •     这些书都没用
  •     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     就写了很多定义令人看不下去的书,买回来很久了,还没看完,估计也会丢在一边,先看别的书。
  •     亲身经历,有真知灼见在。要争气,要靠自己,说实在的,即使是抑郁症,真正要走出来,靠得还是自己。
  •     不差 但是看了好像没有印象了 因为之前看了太多
  •     除了第四部分,其他都看了。就像是一个过来人和你亲切地聊天,谈心
  •     写的乱七八糟的,不知道这本怎样?
  •     抑郁是病,但是这个病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康复。不仅仅抑郁这种病啦,日常抑郁的情绪其实都需要自我调节才能让生活美好起来。带着不开心生活下去,相信会好起来,天助自助者。
  •     我怀着深深的谢意,感谢我经历过,感谢那片海,即使它将永远同我所在。
  •     很强大的木碗,自救助人,被命运选中没资格懵懂,上天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考验,珍重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人生,无论命运交给我们怎样的一副牌,都努力把它打得精彩。
  •     不错,书好,服务也好!
  •     痛苦
  •     常读读
  •     有自己的体会,但是更多的部分是逼着自己编出来的1.2.3条,为了凑够字数。
  •     好像这些书都是这样讲。
  •     读走出抑郁的泥潭:抑郁症的治疗、自救及社会支持后感
  •     买给朋友的,据说她看不懂 ,自己没看到
  •     作为患者家属来说 ,很有用的,但对患者本人来说,不知道作用如何
  •     作者细腻真挚和温柔,会让你感同身受与理解,这本书- -很受用
  •     其实抑郁症如果不是到了要死要活的地步,真的不用这么上心。里面的很多方法都让人变得平庸,没有个性,所以才更加合群。从合群中收获安慰和救赎。也有一些实用的小技巧使人可以过的轻松一些。终究,不可以为了所谓治病就放弃完美主义,这是妥协和懦弱的表现。
  •     你抑郁么,或者你郁闷么?你对生活失去勇气?你觉得这个世界糟透了?别等到心里压力大道暴的时候借酒浇愁…等到你发现这些都不灵的时候不妨看看这本书。都会有答案。
  •     没有书名精彩,内容一般
  •     内容还不错,可操作性不强,说白了还得靠或者自己的意志力。其他都是辅助手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