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昆曲二十讲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中国昆曲二十讲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
ISBN:9787563364725
作者:骆正
页数:313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前言

  中国明朝江南昆山地区出了“惊天动地”的两件大事,影响至今。先是 郑和率领举世空前庞大的船队装载上万官兵,从昆山刘家河(港)出发、远洋 航行,不仅到了非洲,甚至还可能到了美洲;后有文人魏良辅,在昆山太仓 创造了“昆曲”(“昆腔新声”、“水磨调”),风靡神州,独领风骚,成千 上万的痴迷者,在每年中秋月下的苏州名胜虎丘,彻夜高唱昆曲,声震霄汉 ,惊动“天庭”。 明末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1597年一1679年,晚明散文家)在 所著《陶庵梦忆》卷五的《虎丘中秋夜》一则里,叙述了万历年间江南业余 曲会的盛况: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 、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侯僮走空之辈,无不鳞 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 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 ,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 ,鼓铙渐歇,弦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浣纱记·打围》)”,“ 澄湖万顷(《浣纱记·采莲》)”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 。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曲) 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箫一 缕,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 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 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 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72年起,发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目前全世 界已有690个自然和文化景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公布了抢救保护《人类非物质及口头创作代 表》的首批文告。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是指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 化表述 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 。 此次“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授予活动是对世界文 化遗 产保护活动的必要补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5月18日宣布首批“人 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首批获得代表 作称号的19个项目 ,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中国的昆剧名列第一位。 昆曲名列“榜首”,带 来了全世界的关怀,也让昆曲界“五味杂陈”。 明末清初,昆曲大盛;清 末民初,京剧大盛。但京剧泰斗、头牌——梅兰芳大师却力挺衰落的昆曲, 他又学又演,高度评价昆曲艺术远胜京剧。北大校长蔡元培等文化名人,大 捧昆曲。名教授吴梅带着笛子上昆曲课,“幽兰”登上大雅之堂。昆曲处境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放初,一出昆剧《十五贯》轰动京城,救活了这个剧种,首都成立了 “北方昆曲剧院”。昆曲“落户空谷,封为幽兰”。 “文革”运动中,昆曲被彻底否定,演员改行——在“样板戏”中“垒 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红遍大江南北。改革开放后,中央吹起弘扬传统文 化的号角。文化部成立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海内外的昆曲界重新复苏,北 大又开了“京昆欣赏课”。联合国的“东风”使幽兰开始香遍全球,有关各 方或“闻风而动”或“沉醉东风”。 有人把当今京剧称之为“夕阳艺术”,那么,昆剧就该成“暮星艺术” 了。但是夜空中的群星却是永存的。昆剧悠久的历史积淀了难以磨灭的丰厚 的文化艺术遗产,至今仍然还有很大的影响。在舞台、在屏幕、在大学的课 堂上,都还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一、特殊的“星座”——说不尽、演不完的《牡丹亭》 四百年前汤显祖的《牡丹亭》一问世,很快就流传开来,剧中数折至今 仍久演不衰。振兴昆剧大概要以梅兰芳最有代表性,他在舞台上多次表演昆 剧,而且特别垂青于演杜丽娘,拍摄了电影《游园惊梦》,并在《我的电影 生活》中详细介绍拍摄经过。后来又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专门系统讲授《我演 (游园惊梦)》,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1994年在“首届全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大会”的开幕式演出中,出 现了集中大演《牡丹亭》的局面。其中湖南省昆剧团演出《游园》;北方昆 曲剧院演出《惊梦》;苏州昆剧团演出《寻梦》;浙江京昆艺术剧院演出《 拾画叫画》;江苏省昆剧院演出《幽媾还魂》。在整个大会演出期间,《游 园》、《惊梦》和《寻梦》也居于突出地位。此外,《牡丹亭》里的《春香 闹学》也常演出。 上海昆剧院排演了《新牡丹亭》。绚丽多彩的“舞美”工作使得满台生 辉,充分体现了“海派”昆剧的特色;杜丽娘游园之后,改为就在牡丹亭内 “休息”——“惊梦”,也更为紧凑贴切。在上海演出受到青年学生的赞赏 。 近年来,笔者多次参加“北京昆曲研习社”的“同期”活动,《牡丹亭 》也是曲友们反复吟唱的剧目之一。北京大学“学生京昆剧社”学习彩唱了 《游园》一折。在“戏曲欣赏课”的课堂上,同学们也在学习群唱:“袅暗 丝” 古代《牡丹亭》的光辉为什么一直延续到现在?除了剧本的文采华美、 立意新奇、情重于理之外,还因此剧心理内涵深刻,以及汤显祖特有的“模 糊语言”,既使人们“伤脑筋”,也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意境和想象,从而具 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牡丹亭》像是夜空中的一个星座——“北斗七星”。上述的数折都是 一颗颗明星,《游园》好像正位于其斗柄的尖端,最引人注目。 二、恒星——《刀会》、《斩娥》与《红娘》 关汉卿在我国戏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创作的剧本在昆剧舞台上至 今仍有重要影响。 《单刀会》是关汉卿“愤怒的艺术”的典型。当代昆剧著名红生侯少奎 高歌一曲《驻马听》:“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这也不是江水 ,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把关羽的也是关汉卿的对这场江山争夺战的反 思和反战情绪表演得很清楚、很有分量,至今犹能深深地打动人心,让人们 去思考。 《窦娥冤》,特别是《斩娥》一折里,窦娥的遭遇和行为具有“惊天地 、泣鬼神”的气势,因为她发下了空前绝后的奇誓:要老天爷六月下雪!三 年大旱!她给的“任务”老天爷都执行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冤假错案的深 恶痛绝。此剧不仅常演,也进入了现在的高中语文课本,使大学生上戏曲欣 赏课看录像时不用介绍剧情,可见影响之大。《六月雪》中的窦娥没有被斩 而是大团圆的结局,缓和了矛盾,淡化了戏剧中的冲突,其震撼人心的效果 就差多了。 王实甫的《西厢记》比起前人的同类作品有了重大的突破。他笔下的崔 莺莺不再是诱人堕落的罪恶“尤物”。她被写成正面人物,与情人张生共同 争取婚姻自主取得胜利,深得人民大众的喜爱。到了当代,人们更珍视助人 为乐的精神,于是《西厢记》中的主人公由崔莺莺与张生转为“红娘”。红 娘成了家喻户晓的“热心人”的象征和代名词。 在上海昆剧院演的《佳期》一折里,红娘被升华为一个相当完美的女性 ,崔、张二人幽会时,她在门外守护,并以优美的歌舞表现她对这~“佳期 ”的想象与赞美之情。这一段表演也是歌舞合一的独角戏,展现了她相当复 杂的心情。在以前笔者见过的表演中,红娘带有些羡慕及惆怅的“酸味”。 上昆《佳期》中的红娘,却是相当的“超凡脱俗”,是一位既不同于中国传 统中的“月下老人”,也不同于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弗洛狄忒或丘比特的新的 艺术形象——昆剧中的“爱神”。 三、双星——男怕《夜奔》、女怕《 思凡》 《思凡》和《夜奔》是两折人们熟知的昆剧精品。这两出高难度的歌舞 合一的独角戏,一直是测验昆剧演员演技水平的“功夫戏”,是青年昆剧演 员要过的“关”。从内容来看,昆剧《夜奔》表演英雄落难的悲愤与紧张, 是出“心理戏”。女武生裴艳玲演的《夜奔》很有特色,勇猛之中带有女性 细致的感情表演,把刚柔之情和林冲的性格演得十分深刻、生动。 《思凡》比《夜奔》有着更广泛深刻的心理内容和社会意义,也是更经 常演出的剧目。梅兰芳学演昆剧,首先选的就是《思凡》,不仅因为其难度 大,还因为唱词易懂,寓意深邃,造型完美。小尼姑留长发,身穿道姑的“ 水田衣”,充分地表现了昆剧的也是传统戏曲的典型审美观念——“形象的 直觉美是第一位的”。对色空心态的理解影响到演员的风格:(上昆)梁谷音 表现小尼姑的抑郁带有“苦味”,(北昆)洪雪飞表现小尼姑对幸福生活的想 念带着“甜味”,魏春荣演的小尼姑充满青吞的活泼和美丽,都有独到之处 。 《思凡》里《数罗汉》一场,表现了色空的心理幻觉与错觉,她把自已 内心深处的活动投射到罗汉塑像的身上,这是有心理障碍或心理变态者常有 的心理活动,《思凡》一剧对此有着“不凡”的表演。 《思凡》涉及“灵与肉”、“神与人”、“宗教与世俗”等这样一些“ 永恒”的话题。它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其他艺术领域,无论是在话剧《思凡》 还是电影《霸王别姬》中,都可以感觉到昆剧《思凡》的存在。 四、新星——议论纷纷的《偶人记》 昆剧中一个新的剧目是《偶人记》。 《偶人记》的演出,引发出嘹亮的“回音”,打破了昆剧界特别是北方 昆剧界多年的沉寂,使得这片“空谷”多少有了些生气。此戏的剧本是“半 成品”——有词无谱。这也好,可塑性大——话剧、歌剧、昆剧、京剧都可 以使用。剧本的“立意”——主题是“多义的”,说它主张“善待人生”或 “人性恶”皆可,并且还可以引申出更多的内涵,发人深思,这个剧本有相 当的深度。 聘请了梨园界以外的专家执导,这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表明了北昆 在破除门户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五、变星——旧貌变新颜 20世纪50年代,从《双熊梦》改编的《十五贯》,既揭露了主观主义、 官僚主义在办案中的危害性,也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社会官场里的各种心态。 其中《访鼠》、《测字》两折很有艺术特色,顿时轰动了首都,获得“一出 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最高赞誉。可算是旧作改编中的佼佼者。 潘金莲的故事家喻户晓,旧剧坛上的《戏叔》、《杀嫂》如实地反映了 《水浒》原作的封建意识。20世纪初,欧阳予倩创作的《潘金莲》,与施耐 庵对着干,颇有影响。前些年,魏明伦创作的《潘金莲》又有新意,对潘金 莲既不谴责,也不同情,而是充满了“遗憾”——剧作者认为如果潘金莲遇 到的不是“武二爷”而是“宝二爷”(贾宝玉)就好了。还用“荒诞”手法引 进了众多人物,丰富了剧的内涵,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 上海昆剧院上演了新编昆剧《潘金莲》并拍成了电影。思想内容有相当 深度,潘金莲的思想与行为有一个合乎情理的发展过程。加上粱谷音出色的 表演,唱做俱佳,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时,又引导着观众去思考回味,而不 是简单的憎恨、同情或是遗憾。 《蝴蝶梦》是我国少有的“哲理戏”,后来演变成了“玩笑戏”——《 庄周戏妻》,再演变成“恐怖戏”——《大劈棺》。庄周善意的“戏妻”, 变成了“恶作剧”,妻子受到了严厉的谴责与惩罚。前不久看到了上海昆剧 院演出的新编《蝴蝶梦》的录像,既有哲理,又有情理。庄周善意点化妻子 ,帮助她认识自己的“本性”——“人性”。妻子也批评庄周的做法伤害了 她。庄周接受了她的批评,也做了解释:不得已而为之。最后“和平”地、 互不勉强地、也不无伤感地分了手,给观众留下了相当有分量的启示。 这几出改编的戏都有较高的水平,从内容及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和创造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戏曲的众多特性之中“虚拟化”是最基本、最深刻的,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    许多涉及表演的实物都用“拟”的办法变成“虚”,如用一根鞭子代替“马”,在这里,“鞭子”是“马”的“象征”,有了这个象征物,模拟的动作或姿势可以降低要求或没有:手执马鞭在舞台上迈四方步也算是“骑马”,尽管没有跨马骑马的动作或姿势;舞台上的桌子可以表示高山或者床,尽管刚才还是作为桌子用的。虚拟可以泛化到各个领域,如对山河地理风雨等自然现象的虚拟,对人物动作的虚拟,甚至对时间、空间、心理活动的虚拟。                                                  ——骆正

内容概要

  骆正,1935年生于山东烟台,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现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主讲生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情绪控制学、文艺心理学,兼讲“戏曲欣赏”。作者童年时便在父亲的影响下,与中国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6岁登台唱戏,此后兴趣不减,还参与了电视剧《梅兰芳》的演出。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与戏曲界专业人士的交流与沟通。著有《情绪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京剧二十讲》等。

书籍目录

序曲
基础篇
第一讲:戏说
第二讲:虚拟
第三讲:歌唱
第四讲:舞蹈
第五讲:故事
第六讲:审美
攻玉篇
第七讲:昆腔
第八讲:昆曲
第九讲:昆剧
第十讲:昆影
大师篇
第十一讲:俞振飞
第十二讲:梅兰芳
赏析篇
第十三讲:《十五贯》
第十四讲:《思凡》
第十五讲:《游园》
第十六讲:《长生殿》
第十七讲:《桃花扇》
第十八讲:《西厢记》
第十九讲:《潘金莲》
第二十讲:《单刀会》
终曲:我和昆剧

编辑推荐

《中国昆曲二十讲》北大著名教授潜心之作 中国传统文化通俗读本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继《中国京剧二十讲》之后的又一力作。  将心理学理论化约在戏剧赏析之中,新意层出。戏曲的众多特性之中"虚拟化"是最基本、最深刻的,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  许多涉及表演的实物都用"拟"的办法变成"虚",如用一根鞭子代替"马",在这里,"鞭子"是"马"的"象征",有了这个象征物,模拟的动作或姿势可以降低要求或没有:手执马鞭在舞台上迈四方步也算是"骑马",尽管没有跨马骑马的动作或姿势;舞台上的桌子可以表示高山或者床,尽管刚才还是作为桌子用的。虚拟可以泛化到各个领域,如对山河地理风雨等自然现象的虚拟,对人物动作的虚拟,甚至对时间、空间、心理活动的虚拟。——骆正

作者简介

《中国昆曲二十讲》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清丽妩媚见长,秉承了优雅的美学传统,带有浓重的文人气息,一言一动皆温文尔雅。诗歌和音乐构成昆曲的灵魂,音乐美妙婉转,唱词充满诗意。
身为心理学教授,作者在欣赏昆曲时,极富创见性地借鉴了艺术心理学专业的诸多理论和概念,深具启发意义。本书用诙谐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对昆曲的独特理解和深入研究,既是对昆曲及其相关知识的介绍,亦是作者研究赏析昆曲经历的记录。

图书封面


 中国昆曲二十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如题觉得作者对昆曲仅仅停留在“爱好”的层次上,里面有很多小错误,有些明显是信口开河,不过读读还是可以的,至少有热情
  •     可以用這個句式來造很多句子,然後可以窮好的概括本書。但是我最最歡喜的一句閒話是:崑曲之所以長存而未變,是因為其本身的高度程式化以及其帶來的低可再造性,使其不能被用來做政治用途。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京劇。我很理解為什麼當年梅蘭芳力挺崑曲而不是京劇了。但是太過陽春白雪是崑曲的最致命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仍舊是京劇。這也就是在清末民初,軍閥混戰之際京劇可以演變成為國劇而崑曲最終只得偏居一隅的原因。這些東西在本書裡面還是得到蠻好的剖析的。
  •     很多年前从图书馆借过这本书,上午借的,下午就还了。想要了解昆曲,有吴新雷先生编的《中国昆曲艺术》,那个书更好。不好意思,这个作者确实是北大的,不过不是戏曲专业的,哎,随便吧。

精彩短评 (总计62条)

  •     资料翔实,为了更好的看剧而临阵磨枪的读物,看完后不仅对于昆剧,包括京剧的渊源发展和变化融合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另外也谈到了新旧中国变化时期,戏剧面临的冲击和改变,对于不了解那一段历史的现代人来说,也能从一个侧面一窥。
  •     不值得买,可以到图书馆借,浏览一些基本知识就差不多了。其他篇章有点娱乐杂志的撰文方法,把最好看的都说了,就完了。
  •     本该复习文秘证的时候躺床上看这本书,忽然书裂成了两半,都是天意
  •     弃文
  •     书的质量不错,讲解也有趣味,好。
  •     没看出名堂来。。。也许是没仔细看 吧
  •     还没细读,大致翻了一下,对了解昆曲这门艺术还是不错的。
  •     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还是要多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戏剧。现在喜欢的年轻人不多了呀!这也是昆曲面临没有传人的关系之一吧。
  •     已购买。
  •     觉得作者对昆曲的认识很一般,本书仅作了解用,不推荐
  •     除了文中反复出现的几个例子有些许枯燥之外,其他还不错
  •     没有价值,语多偏颇,只能算一家之言,不读也罢
  •     讲的很到位。
  •     这书就甭读啦~作为入门书也差点意思!
  •     入门科普够用了。
  •     其实没啥太多的新鲜内容,但仔细读读还不错,入门级昆虫可以由此入迷。。。
  •     扫。一般。
  •     #书单#想看戏曲可以这本入门,后面对几部戏的探讨比较好。
  •     没读完……
  •     从很多方面很基础的介绍了昆曲的流源和变迁。 比如历史,比如音韵,比如声腔,比如名折,比如名人。
  •     太初级了⋯⋯
  •     做工很好,内容不错,和京剧二十讲同一人所作,只是感觉在专业方面不够深入,尤其是戏曲音乐方面,这方面的普及书籍实在是很少
  •     书内容稍有浅显,但也正是优点之在,可作为普及知识之用。可恨送货极差。我以往订单差不多均能准时收货,但这次连下3个订单都迟迟不到,电话反复追查,才得以今天收到,已晚了十余日了。而包裹包装也不行,导致这本书坑坑洼洼了。
  •     书还行,就是内容讲的不是太全面,不过看看还可以。
  •     看了之后了解了很多昆曲的东西,很不错
  •     算是入门级读物.因为是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所写,角度比较独特.所以比较有趣.对昆曲能有个全面的了解.狠适合外行人了解用.
  •     专业
  •     非常学术化
  •     对中国文化很缺系统的学习,像这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贝,应该有这种普及的读物让大家了解我们的国粹。
  •     传统文化,值得发扬!
  •     这本书没有把昆曲的特质讲清楚,没有达到本人心理及体验所能得到的美感,但有一些资料性质诸如完整地引用了惊梦的曲谱,这些对本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但总的来说,此书实在没有太大的价值,但初入戏曲的朋友或许会喜欢吧。
  •     太浅显了~什么东西都没说到
  •     其实吧,没怎么看~哈哈
  •     传统文化要保护,昆曲知识普及,听戏重于演戏,,
  •     此书大有功德——在大学里讲了昆曲,而且讲得那么好,那么有成绩。
  •     介绍得还好。
  •     这个人不专业,写的这本书基本上没什么价值.
  •     大美昆曲
  •     普及读本,不错,可以看看。
  •     作为一本昆曲的入门读物还是很不错的
  •     没有期待的论调, 这本讲的太专业了, 当然不专业的书也有很多了,相比之下 还算长见识了
  •     虽然略有点难啃,但俺还是看完了,而且当真是长知识了,欣慰....
  •     书很好,可以放心购买
  •     讲得有点乱有点浅,然而我这种门外汉看看还是很不错的。
  •     可以作为增加昆曲知识的书看一看,但作为教材有点过了,而且看此书之前最好对昆曲的剧目都有所了解,不然会不知所云。
  •     内容还不错,只是觉得里面重复的内容比较多,前面讲了一遍后面又要重复一遍,不会是要强调吧?!
  •     2014-08-13 作为非专业层面来说作者这本书可以一看。但是作为“二十讲”这样的标题打上去,每一讲之间的论述在逻辑跟内容上都有点问题。尤其在说水磨调这段前后几次说法不一(前面说是昆山腔结合余姚腔弋阳腔后面提到只有念白用中州韵,前者其实是对《振飞曲谱》转述的不准确,后者其实是没有好好听过吴语?)总之给人感觉是不系统不严谨的关于昆曲的资料整理。
  •     蛮好的,很系统地讲述昆曲
  •     很好看的书!关于昆曲我们都不怎么了解.现在了解了啊!
  •     超乎想象地烂
  •     本书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讲述戏曲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单讲昆曲。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
  •     适合昆曲爱好者和想要了解这门艺术的人阅读
  •     特别是结合着里面介绍的重点剧目,边看边读,入门之上还可赏析.好书.
  •     从历史源流、文学背景入手,谈得比较学术化,但也相当客观。
  •     不太能看进去,可能是因为先看了昆曲六百年和于丹的游园惊梦
  •     对于外行来说算是本不错的书了,但是如果想要真正了解昆曲是绝对不行的。第一部分都是表演分析的屁话,后面的剧目介绍太多都是分析,其实毫无必要,如同嚼饭与人,另外还讲了些昆曲电影拍摄的八卦,无聊的,有强迫症的可一读,没读过的,不推荐。@lingamo
  •     藏,2007年3月第1版 2008年1月第2次印刷
  •     书名是《中国昆曲二十讲》,但真正涉及昆曲的内容不多。书名会误导读者。
  •     昆曲入门级读物 好懂 介绍面广
  •     我是门外汉,只是了解了解。
  •     理论神马的还真看不下去
  •     只能粗粗看一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