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在民间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民间艺术 > 神在民间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03232282
作者:北京世纪九九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编
页数:318页

章节摘录

  青海土族盘绣  在遥远的青藏高原的东部山区,勤劳、朴实的土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着古老传统的民族刺绣艺术。1000多年来,盘绣以母女相传为主,母亲会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把刺绣技艺悉心传授给女儿。待出嫁后,女儿会向婆家亲戚赠送自己亲手绣制的物件,不仅展示了自己心灵手巧的一面,更体现了母女情深的情谊。土族妇女的刺绣技艺精湛,做工精细,巧夺天工;绣品色彩缤纷,图案逼真,在形、色、质、意等方面体现出了本民族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判断。盘绣技艺最集中地反映在土族妇女美丽的花袖衫上。这是土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土族语称作“秀苏”,是一种用红黄蓝白黑紫绿等七种色料的布或丝绸制作成的套袖,缝于长衫上。由于土族妇女喜欢穿五颜六色的花袖衫,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们为“穿彩虹衣衫的人”,土族之乡也因此而得名“彩虹之乡”。  湖南隆回花瑶桃花  瑶族挑花全凭瑶族妇女一双慧眼和巧手,循土布的经纬进行徒手操作。其立意巧妙,布局合理,图案古朴繁杂,左右对称,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绣品针法精细,每件作品都是唯一,极具收藏价值。花瑶挑花用普通手工缝补针线,一条成年女子穿的统裙大概要缝制二十五万多针,陆陆续续需挑刺六个多月,被称为粗纱土布上的“长城”。花瑶女性从小就受到挑花技艺的熏染,六七岁就开始学挑花,一直挑到人老眼花,而不会挑花的“笨女子”是找不到好婆家的。挑花服饰还是花瑶姑娘们的传统嫁妆,她们出嫁时有十几条统裙、腰带、腿绑……那些挑花嫁妆足可以挂满一个小型展览馆。如今瑶族挑花工艺闩渐式微,技艺传承出现断裂,已到了濒危状态,有人说过:有一种目光总在分手时,才看见是“眷恋”;有一种心情总在离别后,才明白是“失落”。希望我们不要在失去花瑶挑花这一独特的技术时才感觉到痛心。  贵州三都水族马尾绣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下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马尾绣的独特之处在于用马尾刺绣,其丁序是将两二根白线缠绕在马尾上(白色马尾最佳),然后用缠好的马尾盘在已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接着在白线条的凹缝处绣、挑、补、梭各种彩色丝线,刺绣艺人凭门己的生活积累及艺术修养,在布面上挑绣各种图案。所绣的这些图案还只是一个空心的框架,还需要由螺形绣或结线绣来填充,最后再缝上金光闪闪的金线,一共要经过52道下序才算完成。马尾绣的艺术造型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水族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也是水族独有的濒危民间传统工艺。  河北晋州木偶  晋州木偶集中在河北晋州一带,乡民通称“大木偶”或“大胶泥蛋”,它发源于清代,经艺人们代代相传至今。晋州木偶是集音乐,表演,文、武场于一身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不仅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而闩具有很高的文化科研价值,“木偶”戏分配唱、表演、文场、武场四个部分,配唱分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唱腔多为河北梆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体现了当地人民的表达方式和审美趣味,也浓缩着他们的情感和性格,有着深刻的民族内涵。但随着现代影视的发展,晋州木偶的观众越来越少,现在,这门民间表演艺术已经名存实亡,有学者指出:保存和发展晋州木偶这一宝贵的传统民间艺术,对于研究社会文明史、发展史和民俗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福建漳州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年画题材中以门画居多,门画又分粗神、幼神及文神、武神等种类。粗神指以大红或朱红纸为底印制的年画;幼神指直接以本色纸印制的年画。文神指画面人物为文官的年画;武神年画与文神相反,画面上人物一般要骑马或插旗。漳州木版年画的艺术技法和工艺过程独具一格,其雕版线条粗细迥异、刚柔相济,以挺健的黑线为主。用色追求简明对比,印制采用分版分色手工套印,称为“饰版”。所用颜料分水质和粉质两种,纸张选用“闽西玉扣”,有大红、淡红、黑以及本色纸诸种。漳州年画构图大方,造型夸张,既有北方年画的粗犷简洁,又有江南年画的纤巧细腻,富有拙朴风格和乡土韵味,流露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特别是用黑纸印制的年画,独具一格,是中国年画中的精品。  ……

前言

  总有一种萦然失落,致使我们情不自禁而回归远古,寻找祖先精神的寄托。  总有一份执著信仰,致使我们骄傲自豪而爱不释手,守望家园深处的珍藏。  总满怀炎黄使命,致使我们油然起敬而生生不息,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粹。  或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会令有些人感到相对陌生而不着边际,然而,相信那些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悠扬婉转的民间歌调与风采各异的民间舞蹈和戏曲;那些神秘而富有地域色彩的民间习俗;那些精湛绝伦的民间手工技艺以及淳朴可爱的民间艺术产品;无不浸淫在我们生活与灵魂的本质之中,无不源于民族祖先的代代相传。它们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记载了历史的源远流长,它们是孕育和承载民族文化的摇篮。在联合同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样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足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涉及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内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五个方面。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它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中华民族五千年风雨烟尘的身影,就倒映在这条长河之中。它不仅昭示着炎黄子孙的深沉智慧和质朴情感,更印刻着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是民族灵魂的永久归宿和精神家园。  当我们搜索记忆时发现,时间和现实竟是如此残酷,凭借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冲击,愈显其生存脆弱;无奈于世风流转、习俗变化和价值转向,带着祖先生活的精神痕迹,逐渐地湮没在历史的记忆里。每一分钟,都有一些灿若珍宝的民间艺术如指间之沙,了无声息地散落。那断代遗失之痛与空虚,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理解历史,更要感觉历史。相信每个民族或多或少都有着不能剖舍的回归情结。本书所载录的部分中国民间原生态手工艺术品,一件件均凝结着中国原始手工技艺传人,在现代化的社会漠然中,对于祖先文化遗产的忠滅执守与传承艰辛。感谢所有阅渎本书的朋友!希望本书能够引发您对中国民间艺术以及所有民间手工艺人生存现状的关注;同时无论您留存本书中的任何一件散发着悠远文化气息的民间手工艺术品,都将极为有助于改善那些原始手工技艺传人生存现状的艰辛,而您也将被尊视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

书籍目录

一、千古绝唱青海土族盘绣湖南隆回花瑶挑花贵州三都水族马尾绣河北晋州木偶福建漳州木版年画浙江嵊州竹编上海嘉定竹刻江西萍乡湘东傩面具浙江朱金漆木刻黑龙江萨满舞蹈面具新疆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二、薪火相传剪纸篇福建泉州刻纸江苏邳县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安徽剪纸山东剪纸山西剪纸河北蔚县剪纸陕西剪纸黑龙江海伦剪纸皮影篇江苏皮影浙江皮影河北唐山皮影山东皮影陕西皮影四川皮影北京皮影刺绣篇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京绣河南开封汴绣鲁绣苗绣苏州缂丝织湖北黄梅挑花堆绣织锦篇黎锦鲁锦土家锦傣锦泥塑篇无锡泥人河南淮阳泥泥狗北京兔爷埙天津泥人张山东高密泥塑河南浚县泥咕咕陕西凤翔挂件面塑篇上海面塑山西面塑济南面塑郎庄面塑山东莱州市金城面塑风筝篇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天津风筝石雕篇福建惠安青石雕福建寿山石雕安徽戴店石雕浙江青田石刻河南方城小石猴陕西坠石娃木雕篇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四川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苏州红木雕潮州金漆木雕浙江东阳木雕云南剑川云木雕年画篇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山东高密扑灰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河北武强年画陕西凤翔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广东佛山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服饰篇云南纳西七星披肩陕西兜肚山东沂蒙香荷包贵州苗族蜡染新疆小花帽新疆挂毯玩具篇福建屏南提线木偶山东布老虎山东木旋玩具新疆布偶新疆小乐器山西木偶北京绢人北京毛猴九连环北京鬃人面具篇西藏面具贵州地戏面具贵州彝族“撮泰占”面具北京脸谱陕西马勺脸谱工艺篇江西赣县田村花灯甘肃酒泉夜光杯江苏苏州折扇甘肃保安腰刀山东烙画葫芦蒙古银碗甘肃兰州针刻葫芦山东青岛贝壳雕果核雕刻安徽风画广西羽毛画安徽芜湖铁画福建永春纸织画三、凤凰涅槃山东潍坊风筝新疆英吉沙小刀福建德化瓷器福建福州脱胎漆器海南椰雕广尔肇庆端砚山东潍坊红木嵌银黑龙江兰两挂钱河南南阳烙画艺术新疆新绣现代民间绘画中国结后记

编辑推荐

  理解历史,更要感觉历史。相信每个民族或多或少都有着不能割舍的回归情结。《神在民间(中央对照)》所载录的部分中国民间原生态手工艺术品,一件件均凝结着中国原始手工技艺传人,在现代化的社会漠然中,对于祖先文化遗产的忠诚执守与传承艰辛。希望本书能够引发您对中国民间艺术以及所有民间手工艺人生存现状的关注。

作者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馈赠,我们愿与您共同分享。阅读此书不仅可以丰富您的收藏,更可以体现您的一份爱心,因为编写此书的目的就在于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帮助那些还苦苦挣扎在生活边缘的民间手工艺人和他们固守的技艺。近千张精美图片全面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图书封面


 神在民间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民间艺术罗列,中英文对照,图片配简单介绍
  •     其实想打两星。。也就书看上去有点大,里面的光盘没能打开。英翻有点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