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明美术随笔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绘画 > 熊秉明美术随笔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
ISBN:9787020063703
作者:熊秉明
页数:242页

内容概要

熊秉明(1922-2002),云南人,生天南京,父亲系著名数学家熊庆来。
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哲学,一年后转入巴黎艺术学院学习雕塑。旅法期间的艺术创作,以雕刻为主,但对绘画、书法、文学也有涉猎。曾以一系列动物主题的铁焊作品及石膏水牛题材作品闻名。
1962年起执教于巴黎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曾任中文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同时从事书法实践与教学研究。
1983年获法国教育部棕榈骑士勋章。
1989年退休。
著有《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关于罗丹——日记择抄》、《展览会的观念》、《回归的雕塑》、《看蒙娜丽莎看》、《张旭与狂草》(法文)等。

书籍目录

里尔克的《罗丹》《艾玛神父》《加莱市民》宗教和艺术法兰西大教堂法兰西性格法兰西的乡野罗丹的美学诗人和雕刻家《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和大卫塑泥和生命罗丹和布尔代勒维纳斯和夏娃肉体兽体希腊雕刻罗丹和邓肯迦蜜儿·克劳岱尔克劳岱的《罗丹像》人体的诗篇《纳齐思和戈德蒙》希腊雕刻家少女回去罗丹的性格梁代墓兽看蒙娜丽莎看佛像和我们黑人艺术和我们从米格朗基罗到罗丹一个头像的分量陌生的罗丹达利的两张画认识毕迦索谈雕刻论三联句——关于余光中的《莲的联想》论一首朦胧诗——顾城《远和近》为冠中画作序惨淡蟠穹苍——黄苗子书法的欣赏潘天寿的艺术书法和中国文化书与人父亲之风杨振宁和他的母亲我所认识的王道乾巡回展之后我们的1999年关于鲁迅纪念像的构想

编辑推荐

《熊秉明美术随笔》:人文随笔。

作者简介

《熊秉明美术随笔》收录关于熊秉明的美术随笔数十篇,用他独特的文字来为你解说一个艺术的世界。宗璞这样说熊秉明:许多书的归宿是废纸堆,略一浏览,便可弃去;部分书的归宿是书柜,其中知识,可以取用;有些书的归宿则在读者的灵魂中。熊秉明的书便是如此。印在那里,化在那里,亮在那里。在人生的行程中,若想活得明白些,活得美些,都应读一读熊秉明。

图书封面


 熊秉明美术随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迦蜜儿,这个美丽的女人,她的艺术根植于生活,而生活根植于爱,当爱被拒绝,她的整个存在,也就从基石上被震荡了。 天赋的美质,无论是美貌/智慧/才华,如果不能受孕发育,就要结成坚硬的病块,变成癌肿溃疡。 不要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为一个不对等的人燃烧,最后换回来只有自己的灰烬
  •     首先,我的观点是对于大师的观点是要尽量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因为是大师,所以要担得起这么精挑细磨;对于后起之秀的作品,要尽量品味,因为可能还不成熟,所以细品可以避免肤浅的随手掠过。熊秉明美术随笔这本书前半部分我有细读,后半部分是待到有空再要细读,印象最深的倒不是他对于罗丹的热爱,以及对于雕塑中浪漫主义因素以及写实主义(更可称为现代主义)的对比以及对后者的推崇,而是一件耐人寻味的细节让我爱上了这本书----他对于达利的态度。他说到达利,是开始的时候有所怀疑和不喜,但是看到达利的一部作品,在觉得惊世骇俗之余不乏欣赏和反思。我欣赏他的这种开放态度,不因达利的大师声名牵强附会不敢评说,更难得的是,在艺术领域不因一己对于达利的态度而一味否定。初看达利画展的时候,加之之前对于他作品的了解,也颇有对于他声名在外但名不副实的一点怀疑,但是不能否定他的开拓精神以及极端个性背后的一丝天才般的创作光辉。喜与不喜,只是态度,但说到艺术,则没有太多情绪化的态度为好。说到罗丹,熊先生很是激赏,我亦于他的文字解读中读到罗丹与米开朗基罗之间对于雕塑的传承态度,读到开现代艺术先河的大师人生和艺术创作中交融的点点滴滴,至于其中提到的佛像的欣赏艺术,则更让我感到一份可以兼容并包各种艺术形式的平和旷达态度以及融贯中西的先锋姿态。也许他的文笔只是平平淡淡,无极端之语,无取宠之势,但就是这样,我知道,这样的文字来自于---沉淀
  •     翻开书,前11页都是黑白的照片,仔细一一端详过:第一张他在母亲怀里,眉眼竟那样像,有些狭长;少年时与父亲的合照;身着学士袍的毕业照,目光炯炯的青年,初到巴黎和一个异国高挑女郎大步流星地走在街上;然后一跃,满幅的人像,头发寥寥,眼镜后凝住的眼,眉毛更加温厚的舒展,两颊上深深的刻纹;然后是和眉眼嘴角都同样舒展的胖太太一起,在古堡前,在作品前,在好友身边的合影,还有一张探着身子,取了眼镜,笑滋滋地看别人的作品;一幅他雕的母亲像;最后,戛然而止,是鲜花和墓碑。我不认识他,我只读过一篇他的文章,我挺喜欢,知道他是雕塑家,其他的,我们毫无交集。可是,陌生人,我好难过。一生,原来可以这样简练地缩略成几个定格的画面,漫长的一路悲欢原来可以这样一笔带过,一切最终只是安静的一方墓,然后是长久的一片荒。不管此刻的快乐和烦恼是如何切肤的真实,终将归于尘土归于寂静。陌生人,我想因此而爱你了,因为你所经历的我也将经历,而我们对此都这样的无能为力。

精彩短评 (总计73条)

  •     在北岛的书里看到了对作者的介绍,很高深强大的一位老者。期待。。。
  •     老师推荐的书,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有独特的分析能力,围绕着罗丹雕塑展开的论述,学雕塑的人必看书。
  •     熊秉明先生对美术、文学、书法等领域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很是能启发人。读先生的文字——优美而质朴、流丽典雅而实诚,获益良多。
  •     除了早年的罗丹笔记,写非洲面具的也不错。以及王道乾。
  •     书不错,谢谢!第一次接触毛边书,以为是装订坏了。长知识了!
  •     一杯无色透明的烈酒
  •     熊秉明先生是我尊崇的一位先生,他将东方的感性美学和西方的逻辑哲学交融。故,读他的书便如重拳击订,叫人豁然开朗。
  •     老师推荐,值得一读.
  •     重读,好文章值得细细品味!无论介绍罗丹或其他画作、艺术感悟、朦胧诗、分析,还是回忆亲友,都是好文!
  •     啊~什么时候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就好了~恐怕一辈子都写不出吧~嗯
  •     很喜欢,不是言之无物的书
  •     公司老板让多买些这本书,说很好的一本书,逢人便送。但是我没看过
  •     学艺术,不但就是会涂抹几笔,那是幼儿园的技能;会涂抹几笔又能够说句有意思的话来,那是小学的水平;会涂抹几笔但又怀疑几笔有没有意思,那是中学的素质;会涂抹几笔但反叛几笔的意义,那是大学的涵养。读熊教授行文,艺术不单单仅一项涂抹的匠活,而是一种穿透心灵的信仰。山高人为峰,很自然,望登峰之路有感!!
  •     我知道熊秉明先生是在中国现代文学馆。2001年春天,刚一进院儿,就看见那里赫然立着一尊铁质的鲁迅先生雕塑头像,手法极简约,简到了不能再简,一只眉毛一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把胡子,但是像极了鲁迅先生。我被震惊在那里,感动慢慢向我袭来,我不知如何是好,一直到我看了雕塑的作者写的书:《熊秉明美术随笔》。一九三六年,熊秉明十四岁,在北京燕大附中读初中三年级,十月的一天,国文老师走上讲台说了一句“鲁迅先生逝世了”,课堂的空气立即凝结为沉重的静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先生为他们讲授了《野草》和《题词》,《祥林嫂》、《孔乙己》和《药》。陡然间,他好像成长了一大截。中国现代文学馆迁址芍药居盖新馆时,要做十几尊作家雕像,馆长舒乙先生决定鲁迅像由熊秉明先生来做。鲁迅像是熊秉明先生艺术上的巅峰之作。熊秉明(1922-2002),云南人,父亲是著名数学家熊庆来。一九四七年熊秉明留学法国,第一年学哲学,第二年改学艺术,主攻雕塑。一九六二年起执教巴黎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一九八三年获法国教育部棕榈骑士勋章。在西方滞留时间长达五十余年。《熊秉明美术随笔》,用极好的文笔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你说得清书法是什么吗?《随笔》说,书法是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我们总是有书写的欲求,它是我们最后的寄托,也是我们自我认识的镜子。杨振宁先生是熊秉明先生的发小儿,他看鲁迅雕像,围着作品转了十五分钟,思索良久之后,他突然说:我感到惊心动魄。我在当当网上一共买了四本《熊秉明美术随笔》,我自己的那本已经写满了我的感觉,其他的推荐给朋友,友人问是不是非得看这书,我说:“非得看。”
  •     在书店看的。有时间全看完
  •     谈雕塑的多
  •     窃以为熊秉明的美术随笔是写得要比陈丹青工整
  •     是本内容和文笔都很不错的书。对喜欢艺术的人来说,是打开理解与欣赏的大门的钥匙,不容错过。笔触也非常干净简单,这种感觉很好。
  •     优雅而精致 深刻而从容
  •     哲学的文学,赴与返的循环。
  •     这么好的书没人读,奇也~~~
  •     后面越看越好看的书,不错。
  •     好喜欢随笔这种形式,读着好舒服,最近终于读些让人轻松的书了~
  •     这是吴冠中那一代的人,作人做事有那一代人的认真。许多心得来自于自身实践,值得搞艺术的人看看。
  •     了解大师的经历和思维方式,受益匪浅
  •     对于我一个外行看,觉得精彩
  •     在《有情》上看到的,熊秉明先生,第一篇写得真好。
  •     作为艺术散文,熊先生自成一格,可谓大家。
  •     写得可真好
  •     印太差了,还人民文学出版社呢 ,悔死我了,多好的一本书啊!印成那样!
  •     推荐这么几篇:看蒙娜丽莎看、认识毕迦索、论一首朦胧诗——顾城《远和近》、人与书、人品与书品。后两篇我读了好几遍。
  •     雕塑。。作为非专业者,只能浏览。但同时他研究哲学,这个我很欣赏
  •     内容比较少,灵光闪现,可做休闲读。
  •     书法的外在修养书。
  •     一位有深度有广度的朋友推荐的读物,应该很不错。
  •     写罗丹的部分很值得一读
  •     大二吧
  •     熊秉明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之修养于一身,旅居法国50年,无论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还是对艺术创作的实践,都贯穿东西,融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
  •     于平淡文字之间可见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解读,比如《黑人艺术》一文中对文化差异的阐述可谓透彻,先生的文字充满激情而不乏理性,随手拈来而遍撒智慧,对余光中三联句的评论可见先生的传统功底,名之为“美术随笔”关于雕塑的文字是最多的,这其中也最见先生的艺术观念,一路读来可谓心情大好,拍案叫绝,美中不足是插图质量很差,也和纸张有关系,如果插图部分采用铜版纸,效果会更好。已经在寻觅熊先生的其他作品,可惜很难找~~卓越能搜罗到吗?期待……
  •     熊秉明大师的书 百读不厌
  •     会画画的人,琴棋书画都好
  •     看了《陈从周园林随笔》得知有这样一本书,特意买来翻阅。文章大多是个人的艺术感受和观点,有独到之处,文笔不及陈从周优美,整体感觉比较理性。作者的功力比较深厚,需要多读几遍来慢慢消化。
  •     美术文章无甚可观,散漫浮浅,唯有一篇谈书法的,隐约可见中古书法理论与宋明理学间的关联,有点启发性;几篇回忆文章颇为沧桑,尚值一读。
  •     艺术家特有的色彩感、造型感,使他的文章别具奇异的明澈与棱角
  •     真的是随笔来着...如果不是对熊老感兴趣可以不读哇。
  •     还好,挺好的一本书,很喜欢作者
  •     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对艺术酷爱,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大家风范!
  •       熊秉明!仅一篇文章就把我彻底征服!2009年夏天的阅读带来的震撼至今难忘。当年整个假期都在读他的书,敬佩之余,全是羞愧!别把自己的肤浅当作单纯,别把自己的不学无术当作淡泊名利,别把自己的虚度时光,当作潇洒超脱!两个月,沉浸在他所带来的博大纯净的艺术空间中,人生还有比这更大的幸福吗?然而假期结束,生活依然毫无改变,照旧肤浅,照旧不学无术,照旧虚度光阴……大师无法改变一个天性懒惰散漫的人,但是他所留下的印痕是无法磨灭的……
      庆幸在浮躁的随波逐流的快节奏生活中能拥有一个假期!不工作,也能不带孩子,不干家务,完全投入到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去。要感谢的人很多,最重要的当然是最初坚定我做教师决心的人,还有如今身边如此宽容的人。并不是非到假期才能读书,可是当一个人忙于工作,忙于应付教研,论文,作业设计,忙于家务,忙于讨好别人的时候,他能读什么书呢?任何一个抱着“我要评职称”“我要变得更聪明”“我要快速成功”“我要致富”诸如此类野心的读书者是痛苦的。阅读除了使他更焦虑之外,还能带给他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长长的假期,这段没有任何压力的不需为生计考虑,甚至可以放下任何社会角色的美好时光,能使一个人在继续上路时候多一点点活力和生气。自从离开大学校园,我看到的人,愁眉苦脸牢骚满腹的居多,所以偶尔碰上一个快快乐乐的,我必想方设法与之结为朋友,给自己也沾一点喜气。这种想法实在天真,我依然愁眉苦脸,牢骚满腹——除了长长的假期。阅读把我从生活的急流中捞起,晾在岸上晒晒阳光。当然不一定是阅读熊秉明,这个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之修养于一身的大师仅仅是那时代的精彩之一而已。我在枕边放了厚厚一叠书,“许多书的归宿是废纸堆,略一浏览,便可弃去”,一般说来很多人推荐的畅销书便属此类,教案集论文集更是如此。“部分书的归宿是书柜,其中知识,可以取用”,这类书一般不会出现在我的枕边,我实在不是个好学者!而“有些书的归宿则在读者的灵魂中”,没错,熊秉明的书就是如此。而同样是国学大师,张中行的书和季羡林的书放在一起阅读,一天后,后者的书我只能放入书柜,前者的书却总在身边。王小波,思想者的魅力无穷,散文和小说一样精彩,你开怀大笑,而笑过之后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读库》的发行量有多少了?我读它不过一年而已,有趣有料,确实如此,但仅仅如此吗?其中滋味,只有幸福的读者知道。蒋勋的书其实很适合青少年读,或者说,一个人在少年时代接触到这样的书,会成长得更好。可是我又没有那个勇气推荐给我的学生。我这个只敢推荐曹文轩的中学教师!但到了我女儿可以阅读的年龄,我的书柜一定对她完全开放,能接触到各种思想(有道理且奇特)的人是幸福的。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人,在每一个假期!
  •     虽然还没读,但通翻了一遍,感觉是我所喜欢的那类!大爱
  •     因为熊对黑人鼓点的评论而买了这本书,可是整本书有种我不喜欢的气质。没看完。
  •     期待他的 文集啊~~~还有杨义的文集 卓越都灭 ····书质量比我上次买的李泽厚的《美学三书》好 后者纸质薄,透页 还有撕损···捏些经典好书 都不该的
  •     不可尽信,但可参考。
  •     已经读了一半 了,写的还可以,篇幅有些短。
  •     如果在每篇文章后面,配上所谈到内容的作品照片就更完美了。
  •     世间跨度较大,有些思想确实是不太符合现在的观点,但还是挺有参考价值的。
  •     语言,文字,绘画,雕塑,摄影,音乐……异曲同工,无非是表达内心的方式和窗口。但善于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人,和本善于用雕塑表达的人突然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时,果然还是截然不同的。习惯了用三维去倾诉的放在二维里也是相当出彩的。还有,无论善于用那种方式呈现回归到语言文字上也真不会差。
  •     名家作品,可信。
  •     中间讲看‘黑人艺术’的一篇很精彩。
  •     可以看看,他们那拨人中像熊先生的学问和见解已经算不错的了(其实也不算多好!);文笔也还行,最不能令人信服的是其在艺术上没有可叹的成就(让我凭什么说你好!);但比之聒噪的吴冠中可强了不知有多少(愚笨的很),显得人品好,说实话这点给您增色了。
  •     吴冠中多次提到此人,今略读,感觉是个人物
  •     没想到熊秉明老师是数学家熊庆来的儿子,非常棒的随笔~~
  •     别的没啥,就是折损的地方有点多了,看着不是很舒服
  •     对于一个不是美术专业,也无太多美术兴趣的人,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捧着书读到深夜十二点,书的妙处就不言自明了吧。
  •     慢慢读,慢慢品,不会失望。
  •     本书很实用,给老师带的~老师说不错!
  •     2012年暑假
  •     2013/5
  •     儿子看一遍,喜欢。我的还没来得及看
  •     记得上海文汇出版社出过熊秉明的文集,可惜没有买到,现在已经脱销了.真希望重印.凡是熊秉明的书,都喜欢.
  •     科学家家庭、哲学系出身、上过战场的艺术家,不错。
  •     尊敬熊老。受益匪浅!文化底蕴深厚!值得收藏。
  •     2011-04-03;翻了一遍,兴趣不大。
  •     每次坐火车出差,我总是会带上一两本书慢慢看。不知不觉间,一本书就陪我度过了漫长的旅途。也许是因为火车有节奏的摆动强化了阅读的效果,每次这样的火车阅读总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最近一次的深刻感受来自于《熊秉明美术随笔》带给我的想象空间。作为雕塑家的熊秉明并不为我所了解,我对他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他的一本《关于罗丹--日记抄译》。那种非常放松平和的文字带给我的感受经过了10余年依然难忘。后来这本书被一位画家朋友借走了,从此不见了踪迹。我想对他来说可能更有意义,也就不去追要了。后来了解到熊秉明先生曾在国内组织过一次书法讲习班,并出过一本《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直想寻来一读,可是遍寻无果,心中耿耿。所以拿到这本《熊秉明美术随美》时,心中竟然涌起难得的兴奋。此书的一部分其实是熊秉明先生的学习笔记。大多完成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正是他20多岁赴法国巴黎艺术学院学习雕塑期间。他对罗丹雕塑的沉迷与喜爱在这些文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青春吗,本就是适于狂热与崇拜的。但是我却看到在这些只言片语的文字中一个热爱艺术者的理性思考与自我梳理。他的艺术学习可以说是从罗丹这个点进去,延及诗人里尔克、罗丹情人克劳岱尔,再延及达芬奇、毕加索及西方美术。有属于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这一点是最难得的。今天我们的学习往往是浅尝辄止却又急于发表意见,缺少的恰恰是这种一点一滴的积累。此书的另一部分是他写的评价文章。既有对于吴冠中、黄苗子、潘天寿等的评价,也有对于世间至情的感怀文字,更让我惊奇的是竟然有对余光中和顾城诗歌的专业评论文章。评论文章《为冠中画作序》让我眼前一亮。如今的评论文字大多偏僻枯涩,语焉不详,让人味同嚼蜡。而熊秉明先生此文,却如同一篇美文,写人写画写情写意,读起来轻松闲逸,却又处处寓意。我不妨摘录几句:"门前的东西新鲜活泼起来,而远方的事物渐染了难说的甘冽和亲切。""看了他的画,留在记忆里的是一片抒情的家园的赞歌。这家园是江南,是江南以南、江南以北,江南以东,江南以西。他有鱼戏水中的快乐,使人羡慕。""后来,他的发展愈趋向色彩的明丽,笔与墨的律动。实物渐渐隐退到第二位,江南的影子也淡了,而造型的原则突出为首位。""总之是笔毫一旦接触纸面,便恋住,依依不去,因为纸面即是故土的地面,惹起牵肠挂肚的乡思,苦苦的东寻西找,山长水迢的迈行。""有一生画幸福的画家,如马蒂斯。我以为冠中是画幸福的画家,并且,我相信,他是幸福的。"我想这样的文字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有情有意在里面,而不是刻板的解剖或阐述。这难道不是艺术批评所需要的吗?而更让我浮想联翩的是熊秉明这一代老艺术家身上所具有的迷人的综合素养。与他同时代的比如吴冠中、朱德群、张仃、黄苗子、范曾等艺术家,都是能文能舞,不但画艺高超,其诗文音乐等诸方面素养都是现代很多所谓名家所不能望其向背的。艺术的最高境界最终还是要落到一个艺术家的综合素养上,仅仅靠技术只能炫耀于一时,这对今天的画坛不能不说是个对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