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上下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绘画 > 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上下册)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02
ISBN:9787101058116
作者:童书业,童教英 整理
页数:889页

章节摘录

  论著  唐宋绘画谈丛  气韵说的演变  “六法”中以“气韵”说最为难究,后来的意义也愈变愈多而愈远,现在乘便再将自唐至明的气韵说鸟瞰一过,既可证明上节的结论,并可借此窥见后世绘画理论变迁的一斑。  唐僧彦惊《后画录》评江志道:“笔力劲健,风神顿爽。”可见“风神”靠“笔力劲健”而爽快,这正与谢赫的议论原意相合。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物,无生动之可拟,无气韵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顾恺之之迹,坚劲联绵……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张氏也以“形似”与“气韵”对举,又以“骨气”为“气韵”,与谢赫原意相去不远。他更以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添出了一个意字,较为完备。

内容概要

童书业先生,字丕绳,号庸安,别名吴流、冯鸿、冯梅、冯友梅、章卷益、讷*、童疑,一九0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生于安徽芜湖,一九六八年一月八日卒于山东济南。原籍浙江鄞县,清末,其祖任安徽道员,奉家迁居安徽,辛亥革命后定居上海。童书业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学家,在古史古籍学舆精神病学研究等领域皆硕果累累。  童先生出身仕宦世家,自幼体弱多病,故延师在家受旧式传统教育。他以超常的记忆力将若干经典古籍熟记于胸,直至晚年尚能背诵如流。这为其治学打下极其深厚的学术根底。  一九二九年童先生让到古史辨,他在自编简谱中说深受影响,在一九三三年开始作文时即《治经史渐取古史辨派门经,以顾颉刚为私淑之师》。一九三四年即在杭州舆顾埚刚先生相见并约定翌年至北平做顾颉刚先生研究助理。

书籍目录

论著  唐宋绘画谈丛    著者说明    吕序    自序    回溯(上)    回溯(中)    回溯(下)    所谓“六法”的原义    气韵说的演变    山水画的创立    山水画中的吴道玄和李思训    水墨渲淡法的出现    所谓“南北宗”说的批判    北方派的山水画    江南派山水画的出现    花鸟画的创立    徐、黄二体辨异  花鸟画的转变  郭熙  江南派山水画的确立  徽宗皇帝  山水画的全盛  人物画的转变  宋代画论中所表现的宋画特色  谈画  释“气韵”  汉画    “咫尺千里”的中国山水画  敦煌壁画管窥  王维的画格和他在唐宋时的地位  五代的董源、巨然和米元章眼里的董源、巨然  徐熙、黄筌与“没骨花”  荆、关、李、范与李、刘、马、夏  二米与三赵  宋徽宗和宋代院画  所谓“元画”  “浙派”与“吴派”  董其昌等与山水画“南北宗”说  四王、吴、恽  正统派以外的清代绘画  中国画的前途  云蓝先生画譍  枞川画论  南画研究论文札记和随笔  中国美术史札记资料  怡斋漫录(绘画史部分)

作者简介

本书是童书业先生绘画史论著的结集,童先生对于中国绘画的流派、技法及材料均有精深的见解。

图书封面


 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上下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童书业,字丕绳,号庸安。我国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之一。1908年5月26日生于安徽,1968年1月8日卒于山东济南。童书业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阅读经史典籍并学习书画,为其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深厚的国学根底。自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致力于研究中国上古史,其才华为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所欣赏。30年代,童书业任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助教,兼任禹贡学会及其杂志的编辑。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教授,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博物馆历史部主任、总务部主任,并在复旦大学、光华大学历史系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山东省九三学社科学研究委员、山东省科学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  童书业一生在多个学术领域皆硕果累累,特别是在历史古籍的考辨、古代地理的研究、先秦思想史的研究、历史理论的探讨、古代经济史的研究各领域具有重大影响,而他在美术史研究领域的成果却不为大众所知。近年来,随着《童书业美术论集》、《童书业说画》、《童书业说瓷》等著作的陆续出版,特别是2008年《童书业绘画史论集》、《童书业瓷器史论集》的出版,将其在美术史领域的研究成果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一名古史研究者,能够在美术史研究方面取得如此卓著的成绩,离不开他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及时代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从著作《从炼狱中升华——我的父亲童书业》,以及童先生的友人、学生的相关回忆文章中可知,童先生自小学习书画,15岁后曾先后师从当时的名家缪谷瑛、王季欢、胡佩衡。在很大程度上,他的山水画技法取法胡佩衡,1929年曾仿胡佩衡的《山水入门》等书著有《学画初步》;王季欢先生不仅善画,其精辟独到的画学见解也给童书业以深刻影响。如果从时间上看,童书业对绘画问题的关注其实是早于其后来颇富盛名的古史研究。此后,虽然童先生将史学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上古史、思想史、经济史等领域,但他并没有放弃绘画史研究。20世纪30、40年代,他在绘画史和瓷器史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是与其在博物馆工作和大学的教学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60年代,由于思想史、经济史的研究与当时政治环境之间的联系过于密切,童先生不得不将自己的研究重点转向美术史研究。  童书业在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国绘画史和中国瓷器史上。正如前述,其绘画史研究源自他小时候对绘画的爱好和老师的深刻影响。早在1931至1934年,童书业就曾自作两大本美术史研究的札记,正是在此基础上,他于1936年写成了《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辨伪》一文。由这篇论文开始,童书业在美术史学界崭露头角,并结交了俞剑华、启功等师友。在进行古史研究的同时,他并没有放弃绘画史研究,抗战时期写成的《中古绘画史》后改名为《唐宋绘画谈丛》,于1958年由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1950年后,他的绘画史研究曾略作停顿,60年代又完成《南画研究》(后收入《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3期)和三卷本的《中国美术史札记》(本书是一部总结性的重要著作)。《顾颉刚读书笔记》中曾记载了童书业写给顾颉刚的一封信:“学生过去著述上最大之成绩,实为绘画史之考证。古史之著述不过补订我师之学说而已。”可见,童先生自己也认为,其实绘画史研究是他最大的、特有的成就。  与绘画史研究相比,他开始瓷器史的研究要迟得多。1946年,童书业出任上海博物馆历史部主任和总务部主任。由于终日接触古器物,耳濡目染,开始对其产生研究兴趣,陆续撰写并发表了一些文章,如:《从文法来考察“毛公鼎”的年代》、《“床”与“胡床”》、《明器中的“辟邪”器座》、《“团扇”和“折扇”的源流》、《唐代妇女的围巾“披帛”考》、《唐代妇女的西装——胡服半袖裙襦考》、《唐代妇女“红妆”考》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将古器物研究逐渐集中到古代瓷器上,发表了《郎窑考》和《郎窑再考》等论文,1953年还接受了讲授《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的教学任务。1957年,他将1949年以前发表的有关瓷器史方面的论文进行修订,编成《中国瓷器史论丛》出版。60年代出版的《中国美术史札记》和《谈艺随笔》中也包含了他在瓷器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概括而言,1949年以前,童书业在古瓷器领域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清前期瓷器史;60年代,他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宋代,完成了《宋代瓷器史上若干问题的研究》一文。他的绘画史学研究和瓷器史研究成果现由其女儿童教英整理为《童书业绘画史论集》和《童书业瓷器史论集》出版。  童书业先生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注重从历史文献的整理、考据与辨伪展开对绘画史、瓷器史的研究,这种方法和他在历史研究中的方法一脉相承。其女儿童教英教授在评价其父的绘画史学研究时认为他研究中国绘画有两个高峰,“一是1949年前;一是上世纪60年代”,这同样适用于童先生的瓷器史研究。两个高峰的取得一为新中国成立前,一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环境及各人的生活际遇都会影响到他的美术史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童先生的美术史研究中,对于考据辨伪方法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  利用文献的整理、考据与辨伪展开研究,主要体现在其1949年以前的绘画史、瓷器史的研究中,他的关于山水画“南北宗”说的辨伪研究即是典型代表。在论文《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辩伪》中,他对若干问题进行了考证。他将明末“南北宗”说出现之前的画史古籍进行认真梳理,揭示了当时画界存在的门户之见。该文当时首次在深入考证历代画论著作和大量典籍的基础上,以专文形式对流行画界三百余年的山水画“南北宗”说提出质疑。在花鸟画研究方面,童书业也通过一系列的辨伪工作,对绘画史学界一直以来关于徐熙创“没骨法”、黄筌创“钩勒法”的定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正。抗战胜利之后,他撰写的中国绘画史方面的论文,如《论汉代人像画的技术》、《论六朝人像画的技术》、《唐代的人像画》等,同样体现了其研究方法中的考据思路,其论著《中古绘画史》重视对文献史料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瓷器史研究领域,童先生同样注重运用考据方法修正若干问题。如在《郎窑考》和《郎窑再考》二文中,童先生从《茶余客话》六种版本的细微不同之处,考订郎窑的作者不是郎廷佐,而是郎廷极,并从与郎廷极有所来往的同时代人的记载文字中,找出史料加以证实,逻辑推理严谨细密。又如《清初官窑瓷器史上几个问题的研究》之《“年窑”督造者的问题》部分,他通过对史料的认真分析,发现《陶务叙略》中记载的唐英于雍正二年督景德镇窑有误,“二”应为“六”,这是在辗转刊印时出现的错误,并列举出若干古书辗转刊印时也将“六”误排为“二”的情况。因而,唐英督景德镇窑不应是若干古书所说的雍正二年,应为雍正六年。这个结论后来获得了相关实物的印证,《江西方志》1994年第5期载詹开通所作《介绍唐英撰文的一方青书瓷版》一文中有“雍正六年戊申之冬,余奉命司陶,迄雍正十三年”之语,可见童书业运用严谨的文献考证方法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童书业中国绘画史研究的一个新高峰,成果主要体现在《南画研究》、《中国美术史札记》、《谈艺随笔》中,和前期研究相比,由于时代政治、社会情境和个人际遇等因素,其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其一,是以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尤其注重从社会的经济根源探求美术发展的原因。如其《清末上海画派的历史作用》一文,他将上海画派的产生与鸦片战争后上海市民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其二,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深刻揭示美术流派的本质。他在《南画研究》中不仅阐述了南北绘画在地域和画风上的差异,还从阶级的角度揭示出,“南画”和“北画”的斗争实际反映了士大夫、文人和贵族、工匠的斗争,而这种斗争,双方都具有进步、落后的两面性。其三,考据思路从繁复向精简的转变,注重理论与考据的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其60年代的著作《中国美术史札记》及《谈艺随笔》就体现了这种特点,其中《中国美术史札记》表现得尤为突出。札记的第一卷为建国之前所作,二至四卷为建国之后所作。相对而言,建国之后的札记比前者要简略,文字中少见对史料的罗列,更加重视对绘画规律的探求和理论的总结。由民国时期史学界注重考据的“疑古派”的一员健将,到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研究的指南,童先生研究风格上的变化无疑与建国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以及20世纪50、60年代史学界对考据方法展开严厉的批判密切相关,也显示了童先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后,开始将考据从对单纯事件的求真升华到对历史发展面貌的求真的转变,注重理论与考据的辨证统一。  文献考据方法始终是童书业在美术史研究中坚持的基本方法,他在《怎样研究中国绘画史》一文中曾指出:“文献上的记载也不是完全可以当做正确史料运用的。文献也有真伪,有先后,有可靠不可靠,须得用考据的方法去审查它……考据工作完事了,进一步才可以写作贯述大势的通史。”虽然,由于时代及个人等因素,童先生未能完成相关通史的撰写,但他在中国绘画史、瓷器史的研究中首倡文献史料考据,对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来说具有独特价值。薛永年教授就曾指出“20世纪开始之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大进展,便是讲究文献史料的考据,师从顾颉刚的历史学家兼美术史家童书业,更明确提倡以考据方法研究画史。”与传统美术史只讲求著录、传记有很大不同,这一方法表明了新史学的影响,使学者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前提下,力求对画史人物或画史事实辨明真伪,尽可能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今天回顾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成果,童书业的一些研究观点仍具有参考价值,这是因为童先生的研究是建立在坚实的文献考据基础之上,而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回顾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时不可以忽视童先生的独特意义之所在!童书业主要著作:《童书业绘画史论集》(全二册),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版。《童书业瓷器史论集》,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版。《童书业说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童书业说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童书业美术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唐宋绘画谈丛》,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版。《中国瓷器史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李小汾 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博士(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09年第11期)
  •     上海古籍出过《童书业说画》,然中华书局此书一出,则上古那本基本可以废掉了。中华这本的好处,是包括了上古本的所有文章而又多出许多。上古版的《童书业说瓷》和中华版的《童书业瓷器史论集》也是上面说的那样。
  •     这本书对中国画史的很多认识都比较少见,比如山水方面,作者认为董巨柔润一派的风格很可能来自米芾的伪造。我在母校见过一副巨然画的小轴,和五代主流的硬朗画风一致。但画史上却绝少谈巨然此类画风。童先生就认为这和米芾当时的标新立异有关,而后来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又对董源巨然的此类画风加以追捧,导致董巨画风的真实面貌现在不是那么清晰。比普通的照办传统的画史认识深刻很多!提出了很多其中追溯本源的疑问。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童先生本生就是一个有成就的历史学家。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画,注重来源考证与同一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变化.一些札记和随笔能够给大家带来不同于时人著作可以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     不能不买,这一代人的志学精神,是吾辈没法比的,一代不如一代吗?
  •     听别人介绍的 还没有看 貌似很好
  •     收到太慢了!见意别用邮政了
  •     书很好,是老师推荐的,值得一看
  •     作者对于山水画和中国古代艺术史有着相当精深的研究,字里行间充满了真知灼见,且是行家所言。难得一见的版本,强烈推荐!!
  •     童书业先生的治学范围极广,诸如中国史,古代地理,中国历史分期,古代东方史,中国手工业商业史,先秦诸子思想,中国绘画史,瓷器等方面都多有建树。计由专著14部和论文129篇。这不仅反映了先生有着旺盛的学术生命力,更主要的是因为先生有着有异乎常人的洞察力。童先生是在旧社会自学成才的,并没有什么专业的文凭。抗战期间,顾颉刚先生搬到大后方后,他留在皖、浙、杭一带,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难,杨宽先生曾给予过很多帮助。1945年,杨宽在上海博物馆工作,聘童先生为上海博物馆历史部主任。但博物馆工作并不是童先生的长处,而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童先生利用在博物馆中常接触古画和瓷器的有利条件,对古代绘画和瓷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渐发现了绘画史和瓷器史上一些模糊的地方,凭着他深厚的古文化功底,他进行了缜密的考证,将一些不正确的传统说法改正过来,写出了诸如《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新考》、《没骨花图考》、《唐宋绘画谈丛》、《中国瓷器史论丛》等一些倍受专业人士赞誉的论著,成为学术界的美谈。
  •     内容是不错的。但是印刷感觉怪怪的, 不是太像正版。
  •     大家的精心结撰,汇为一集,省却多少翻检搜罗之劳。这样的好书如今实不多见。
  •     老爷子很认真也很低调,改叫《唐宋绘画史论》,更贴切。
  •     挺长见识的。
  •     1980年以前,學術界處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主流影響下,童書業是大陆少有的能夠在60年代對“四王”進行相對客觀研究的學者。
  •     史学家对于画学的理解有些不一样,不绕弯子,直指本源真理,譬如谢赫六法,直接从原作中寻找注释,直指真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