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药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爱药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9
ISBN:9787544706759
作者:[美] 路易丝·厄德里克
页数:378页

章节摘录

  2 艾伯丁·约翰逊  这年春天不像春天,暴风雪席卷了北达科他之后,积雪全都融化了,夏天来了。复活节之后的那一周,天气已经开始热了。也就在那时候,我收到了母亲的来信,得知琼离开人世的消息,不仅是离开人世,而且是突然长眠于泥土之下,像积雪一样转眼就从人间消失了。  我远离家乡,住在一个白人妇女的地下室里,家里的来信让我感觉自己好像也被埋葬了似的。我坐在铺着油布毡的桌子前,打开信,读了起来。桌上的课本正好翻到“虐待病人”这一章。这一标题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对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另一种对喀什帕家族的人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和母亲之间,这种虐待犹如肝炎一样深入血液,缓慢而又难受,潜伏期很长,所以发作起来反而是种解脱。  “我们知道你得上课,也许不能来参加葬礼,”信中说,“所以,我们没给你打电话,免得打搅你。”  她总是用“我们”来强调语气,谁也不知道“我们”指谁,她不过想进一步责怪我罢了。  我放下信,瞪着眼睛发呆,就像遇上倒霉事却束手无策一样。母亲没通知我去参加葬礼,一想到这个我就很生气,也就没怎么为琼舅妈难过。但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了刚才凝视的地方:透过玻璃,与地平线齐平:我想起了她。  我想起了琼紧张地坐在外婆家厨房里的情景。她轻轻弹掉烟灰,穿着尖头鞋,前后轻轻地晃着脚。或者啪的一声潇洒地打开皮夹,给我们这些孩子每人买一块牛奶冰淇淋。我还记得她轻拂着我过腰的长发,夸我有一头公主的秀发。公主的秀发!自从她那么说之后,我就一直披散着头发,直到乱得实在太厉害了,才让母亲剪掉了几英寸宝贵的头发。  琼是由外叔公伊莱带大的。外叔公是家族里的老单身汉。当时,外叔婆死了,琼那一无是处的父亲莫里西也跑去双城。逍遥快活,于是伊菜外叔公便收养了琼。琼长大后,观望了一段时间,最后看上了我的舅舅高迪·喀什帕。尽管他们只得私奔,她还是嫁给了他。他俩是表兄妹,感情却胜似亲兄妹。外婆气坏了,整整一年不许他俩回家。事实最终证明,这是一场时断时续的婚姻。他俩的个性太像了,都喜欢找乐子。琼也没耐心照顾孩子。家里人都说她不像个做母亲的。伊莱很喜欢她,可连他也这么说。  琼算不上一个好母亲,但她是一位好舅妈:她会宠你,总会在外套口袋里放一片绿箭口香糖。她的脖子闻起来又香又甜。她总像对大人一样与我说话,当我想听大人们说话时,她从不赶我到屋外玩。她很迷人。“美国印第安小姐。”外公这样夸她。哪怕是她和高迪的关系不好,她不得不留下儿子金,一个人离开,被人说成“与那个没出息的莫里西没什么两样”时,她还是那么迷人。她一直打算先在别的什么地方混出个名堂,然后把儿子接过去,但却无果而终。  我还记得她学美发师时,故意用染发剂把一个蛮横无礼的客人的头发染绿了,硬硬的。别的秘书也不喜欢她。她喝得醉醺醺地去折扣商店报到。刚去饭店做了一个星期服务员,一听有人拿她开玩笑,她又拂袖而去了。有时,她会回去找高迪,将婚姻关系延长一段时间,然后又一走了之。随着时间流逝,她开始觉得没人觉得她好看,她渐渐变得双肩下垂,指甲又长又糙,头发理过后就再不打理。她衣服上满是安全别针和看不见的破洞。我想她是在威利斯顿最后一次碰碰运气。镇上满是在油井上工作的有钱的单身牛仔。  我听说这些家伙有的是暴发户,开着客货两用车在全州闲逛。这些家伙不是东西。我跟他们一起干过活,所以我知道,一个印第安女人对他们来说,除了可以让他们一夜快活以外什么都不是。我坐在桌前,一切都清楚地呈现在眼前:那样的生活让琼对未来失去了希望。不过,我对发生的一切究竟又知道多少呢?  我看见她大笑,笑声那么刺耳,那么坚决,手提包紧贴在吧台上,漂亮的双腿交叉着。  “可能是喝得太多了,”母亲在信里说。她本来就对琼没什么好感。“很可能是醉得不行了,闲逛时没意识到会有暴风雪。”

前言

  写《爱药》的时候,我觉得谁也不会去读它,觉得它将湮没在无人问津的书堆中。这些书会闲放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堆在一眼看不到边的二手书市场里,还有作家们存放卖不掉的书的地下室里。我甚至觉得《爱药》会销声匿迹。  真没想到这本书现在仍在出版。让我惊讶的是,现在它被移译成了中文。您现在手捧着这本讲述奥吉布瓦人(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也就是我们族人的小说,这让我备感荣幸。而本书也受惠于中国的文学大家,因为我时常以陆机享誉东西方的《文赋》一书为指导。  我最喜爱由山姆·汉密尔(SamHamill)翻译的《文赋》中的这么几句:  虽兹物之在我,  非余力之所戮。  故时抚空怀而自惋,  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衷心感谢张廷俭先生打开了这道门,也感谢您,我亲爱的读者,走进这道门。  谨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天资聪颖的厄德里克啼声初试。与哈克贝利·费恩一样,她对本族人的洞察和理解与生俱来。她对艰难的生活的描写细腻冷峻,不落窠臼,令人信服。厄德里克锋芒初试,就好评如潮。  --菲利普·罗斯  像路易丝·厄德里克这样目光犀利、富有同情心的作家真是不可多得。《爱药》是一部力作。  --安·泰勒  《爱药》也描写了光明和美好,否则它一定会让人窒息。  --托妮·莫里森  小说《爱药》蕴涵的巨大的力量让人震撼.它的抒写是真实和精湛的。  --凯·博伊尔  就如同托妮·莫里森写美国黑人,威廉·福克纳写美国南方,菲利普·罗斯、伯纳德·马拉默德写美国犹太人一样,厄德里克的小说同样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她虚构的文字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记录都更真实。她的小说的诗一般的语言、魔幻的特质、多角度叙事在《爱药》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这是一部值得移译、值得阅读的文学上品。  --虞建华

内容概要

路易丝·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 1954—  ),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父亲是德裔美国人,母亲是北美龟山原住民保护区的奥吉布瓦族人,双亲皆长年服务于部落居留地的印第安事务学校,外祖父曾任部落酋长。路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最多产、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大潮的代表人物,曾先后获纳尔逊·阿尔格伦短篇小说奖、苏·考夫曼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洛杉矶时报》小说奖和司各特·奥台尔历史小说奖等文学大奖,目前她已出版了二十余部作品,她的第一部青少年小说《桦树皮小屋》曾被台湾有关部门推荐为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爱药》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书籍目录

《爱药》中译本序(路易丝·厄德里克)
失灵而又没有失灵的爱药(谈瀛洲)
世上最了不起的渔夫
圣徒玛丽
野鹅
小岛
念珠
露露的儿子们
纵身一跃
肉与血

红色敞篷车
地磅
荆棘之冠
爱药
复活
求善的眼泪
战斧工厂
菜曼的运气
渡河
《爱药》三大家族人物关系图
不太好译、值得一读的厄德里克

编辑推荐

  《爱药》作者路易丝·厄德里克女士倾情作序,谈瀛洲先生热情推介并作序。第一部译成中文的当代姜国印第安长篇小说,1984年全国书评家协会获奖作品,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菲利普·罗斯、安·泰勒、中国学者虞建华等高度评价。  《爱药》以北达科他北部靠近加拿大边境的齐佩瓦人居留地为背景。是迄今为止厄德里克的所有作品中被研究和讨论得最多的一部,也是公认的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成,为美国族裔文学研究的主要文本之一。

作者简介

《爱药》是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为作者赢得了许多奖项,也是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当代美国印第安长篇小说。
《爱药》采用了特殊的叙事形式,全书的故事有二十个之多,六个人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十三个故事,作者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七个。全书的时间跨度为五十年(1934-1984)。往往一个故事的叙事者是另一个故事的被叙事者,一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另一个故事的次要人物,故事内容彼此关联。
有的评论家认为,《爱药》仅仅算得上一部短篇小说集,不能称为长篇小说,因为它没有聚集的中心叙述,没有情节的发展,故事之间没有内在的统一性;也有评论家认为正如小说1993版的封面上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部由短篇小说构成的长篇小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长篇小说,小说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主题上,十八篇短篇小说是由“爱的疗药”这一主题连贯而成的。

图书封面


 爱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细腻、灵动、魔幻版的语言,有些比喻令人心驰神往。但全书失之冗琐拖沓,结构安排不够精致细巧,大可砍去三分之一。省略的部分略显突兀。作者强于女性叙事,尽管使用复调手法,但男性话语和人物形象处于相对黯淡的劣势。女性形象突出鲜明。
  •     爱药能救到已经消失了的爱情吗 ?假如真的有这种药,让自己爱的人吃了,就会回心转意,一心一意的对待自己,恐怕世间有很多男女都会去买吧。因为人们太没有安全感了,尤其是在小三泛滥的今天。但是,即使熊熊爱火曾经燃烧过,贪恋一个把心交给别人的躯壳真的会感到幸福吗?不知道。爱药?也许,只是一种隐隐的藏在人们心间的一个结。其实我真的不太喜欢看这种错综复杂的民族故事。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家族纠缠在一起。无数个有故事的男男女女,彼此间纵横交错的亲戚关系。真的让我头大。当初看《百年孤独》我就为那重复来重复去的名字头疼的不得了,好在那故事新奇有趣。这个《爱药》更不得了了。讲的是印第安族人的故事。但是却是由一系列中短篇小说组成,彼此交错,第一人称不停变换主角。需要费很大功夫才能搞清那些人物的关系。读后,我宁愿它们都是一些独立的故事。因为每个故事的确写的很棒,其中很多颇为动人。所以千万别把它当成一个长篇小说来看。否则你一定会被绕晕。费神费力的去整理那些人物关系,真的是本末倒置了。故事打动我的是对男男女女真诚的描写,无数个小人物,每一个都那么的重要,无论是酒鬼还是患了精神病的越战士兵,靠男人生活的女人还是放荡成性的寡妇。写每一个人都那么的认真,带着泪水与同情。让人感觉到温暖。还不错,需要耐心细读的小说。
  •     罗豫/文当代印第安人作为美国社会的边缘群体,出现在公众舞台上的角色,常常模式化得可怜。他们是历史书上的一串不光彩的数字,是西部片里一开头就死去的倒霉蛋,是羽毛工艺品的模特,是“酋长”的代名词,是美国小孩玩游戏时热衷扮演的人物。即便“严肃”地被提及,“有识之士”们最关心的也多是保护边缘濒危文化一类的问题,哪怕事实上他们对真正的印第安文化一无所知。美国社会被称为“文化熔炉”,炉子开足马力日夜运转,究竟有多少异质文化融掉,已不得而知。而在全球麦当劳化的今天,作为第一本译成中文的当代美国印第安小说,《爱药》恐怕会给中国读者带来相当惊奇的阅读体验。这部小说带来的,是足够让人信服的现当代印第安人的生活舞台。其中,在西部片里一再假死的当代印第安人,对历史书和人口普查的解读是:这个世界只对印第安人的死感兴趣;而他们在工厂里生产的印第安民族手工艺品,在制作的间歇,被自己痛斥为“垃圾”。 在畅所欲言的美国,存在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印第安语境,它是杂志上的几张照片和行为主义的纪实报道所无法进入的。这一语境中的印第安人,与主流语境中的大不一样。“先见”在《爱药》中没有用武之地,印第安文化的恢宏博物馆,要从最基本的生活事件、心理体验的一砖一瓦开始。作者路易丝·厄德里克在这一任务上的确具有先天优势。她的外祖父曾任印第安部落酋长,父亲是德裔美国人,母亲是原住民保护区的奥吉布瓦族人,双亲常年服务于部落居留地的印第安学校。厄德里克相当一部分作品都是以印第安人的生活为背景,而她笔下的印第安人给我们的陌生感,不亚于想象离奇的科幻小说中的火星人。这部小说可以看做一系列短篇的组合,主要人物来自几个印第安大家族,也出现在厄德里克的《甜菜女王》等作品中。每个小故事,就是以其中一个或几个人为中心的一个短篇。难得的是,《爱药》经常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导致她不仅需要对印第安人的精神世界有丰富的了解,还要频频转换叙事口吻。而厄德里克笔下的印第安人又很少与外人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定见相符。文化上的陌生化与结构上的碎片化,给该书带来了相当的阅读障碍。故事中,年老的印第安女人玛丽发现丈夫尼科特爱的是另一个女人。为了帮她夺回尼科特的心,热心的孙辈利普夏求助于印第安古老的巫术。由于无法得到传说中的药材,利普夏用商店里的火鸡心来充当“爱药”。尼科特吃鸡心前不禁生疑,玛丽给尼科特一拳重击想让他咽下鸡心,结果反而噎死了尼科特。尼科特死后的灵魂回到玛丽身边,让玛丽惊叹“爱药”的功效。利普夏却说出真相,并告诉玛丽让尼科特回来的不是“爱药”,而是“爱”本身。印第安文化注定要在大熔炉中丧失许多与现代社会不兼容的部分,仅就“爱药”一节来看,厄德里克并没有太多感伤。她虽然在其它故事中强烈控诉了主流社会对印第安人犯下的种种罪行,但面对古老印第安文化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厄德里克似乎希望,印第安人用“爱”这样有积极意义的普世价值来填补古老文化流失后的空缺。《爱药》书中,仿佛能依稀见到魔幻现实主义和类似意识流的影子,对《罗生门》、《公民凯恩》式的所谓“后现代”叙事手法,也多有运用。同一件事情,不要说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的理解不同,印第安人各自的记忆也是大异其趣的。厄德里克十分注重印第安人的心理体验,并在这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她所展现的印第安文化,是相当原生态,相当难抽象的。从这一意义上讲,厄德里克成功地履行了作家作为社会的神经末梢的角色。这本《爱药》,也由此成为理解印第安文化一个牢固的支点。

精彩短评 (总计47条)

  •     真的很不错,很有张力
  •     “她让他们进入他的身体,是因为他们来自这个世界”
  •     人物关系太复杂了...读到我头都大...
  •     那是印第安部落的淳朴民风,人们之间温柔简单的真诚,爱,是幸福的真正良药
  •     购买未读。
  •     我们的爱药是什么。
  •     神话传统是少数族裔文学不变的修辞媒介。
  •     哲别捐赠,更多精彩书籍请至朋歌书房:http://site.douban.com/pongo/room/529268/
  •     。。。没耐心看完
  •     人总因不被爱而卑微,民族总被主流名族迫害而分崩离析
  •     没读完,人设多乱杂
  •     如果那些英文名都是原汁呈现或许更助于我理解这个庞大的家族网。关于印第安人的主题确实难得读到,故事娓娓道来,看似独立却又牵着万缕千丝的联系,翻译确实尽心,原版应该更有味道。
  •     看完才觉得真的很棒,等我论文写完就来写评
  •     妞的硕士毕业论文写的这个,当年为泡妞买了这本书,只是如今她都工作一年多了,我这本书还没看完,而且因为太长时间没看,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     爱是绝症,无可救药。
  •     好久都没有啃过这样生涩的书籍了
  •     多么浪漫的名字,是love medicine不是make love medicine。以为印第安人真有什么神药,但是哪里有呢,只有好复杂的家族,和家族。什么是爱药,还是让最近好像很红的朱生豪先生的情书告诉你吧。爱就是愿意让你感受最好的浪漫,爱药就是坚持这样的信念吧。
  •     《爱药》采用了特殊的叙事形式,全书的故事有二十个之多,六个人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十三个故事,作者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七个。全书的时间跨度为五十年(1934-1984)。往往一个故事的叙事者是另一个故事的被叙事者,一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另一个故事的次要人物,故事内容彼此关联。
  •     视角独特,错乱时空的笔法是一种轻视。
  •     异国风情,同样的挣扎
  •     不太好读,值得一读的《爱药》,终于读完了,尤其喜欢描写玛丽和露露的章节,印第安女人的坚强与决绝~~
  •     翻译很好
  •     消逝中的印第安文明是我有兴趣的
  •     这书得跳着看,因为前半部写得实在太累得慌了,看不到后半部的精彩就已经不想看了。其实选喜欢的部分看就好了,每个故事还是挺独立的。
  •     爱是无药可治的
  •     只能隐忍而度的苦难,用一种忧伤的语言
  •     这是一本你读着觉得里面讲了“很多很多”,但是读完什么也说不出的书。
  •     本年度最爱的书,没有之一,虽然是2009年购之。
  •     也许原著更有味道。 人物关系和叙事方式以及历史背景,消化不了啊喂(ToT) 一定是我打开方式不对
  •     对于离得太远的宗族的世代故事,啃起来还是太生硬了。故事总让人有种喘不过气的窒息感,其中温情又如缕缕阳光般。ps,对印第安人的好奇大部分还是因为三毛吧。
  •     这种叙事结构读起来还是很辛苦的。
  •     真不好意思我只是爱上了封面……我要坦白地说我只看了第一个故事,就看不下去了……估计是被家谱吓的
  •     爱是无药可医,家族很庞大,读完需坚持
  •     很像是百年孤独,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不过讲的是印第安人
  •     那些终要面对的现实
  •     厄德里克和印第安文艺复兴第一代大潮的代表作家们不同,她更注重两种文化的杂糅,重构身份而不是回归身份。当然她也因此受到批评。我还是挺认同她的。她的书中也改变了以往对印第安人的刻板印象。
  •     不知道是我读不懂还是翻译的问题。看前言后记里译者恳切的心声,那想必应该是前者吧。
  •     颇具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特质的一部小说,考研复习期间的又一收获。如此特质的小说读过的不多,印象中也只有这两本外加拉什迪的《羞耻》。总觉写这样类型的小说,需要莫大的勇气以及惊人的脑力与才情,又会想当然地觉得只要成书,即使细节不够成熟甚至混杂,依旧会是一部如葡萄美酒一般使读者心醉的大作。不得不说是男女有别,若马老擅长的恢弘气势,那厄德里克则以小节见长,说是小节,其实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爱这样一个主题怎么也算不得是小话题的。这部充满了爱人与被爱的种种的小说就爱的深度而言虽不及马尔克斯的另一大部头《爱在瘟疫蔓延时》,但广度确实非常可观的,又加之主流美国文学颇少论及的少数民族生存现状的反思与畅想这一严肃话题,使得本书兼具奇情与肃穆,读起来还是很受启发的。
  •     被封面迷住
  •     一部印第安人的“百年孤独”
  •     多线程叙事加上庞杂的人物关系增加了阅读难度。但是情节之饱满、文笔之精美还有对边缘种族的诗意悲悯使人动容。喜欢。
  •     实在是没太读明白.......人物关系太乱了.....
  •     她艰难地前行,而死亡则是她的明灯
  •     不是这书不好,是我读不下去。这种感觉,在看《追忆似水年华》时出现过。
  •     人的一生,复杂的社会关系,还有似是而非的爱情!生命是坚强还是脆弱......
  •     我很认真去看很认真的去代入每个场景。虽然有些感情无法感同身受但不可谓无所得。很好的描写,但我对那个背景实在无感吧。
  •     應該是我的問題,我不愛這樣的故事和文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