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上下)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古典小说 > 三国志(上下)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1990-7
ISBN:9787806651988
作者:陈寿撰,裴松之注
页数:980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太祖将迎夫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卫将军董承与袁术将苌奴拒险,洪不得进。    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秋七月,杨奉、韩暹以天子还洛阳①,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②。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白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③。   ①《献帝春秋》曰:天子初至洛阳,幸城西故中常侍赵忠宅。使张杨缮治宫室,名殿曰杨安殿,八月,帝乃迁居。   ②《献帝纪》曰:又领司隶校尉。   ③张璠《汉纪》曰:初,天子败于曹阳,欲浮河东下,侍中太史令王立曰:“自去春太白犯镇星于牛斗,过天津,荧惑又逆行守北河,不可犯也。”由是天子遂不北渡河。将自轵关东出,立又谓宗正刘艾曰:“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汉祚终矣,晋、魏必有兴者。”立后数言于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公闻之,使人语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天子之东也,奉自梁欲要之,不及。冬十月,公征奉,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于是以袁绍为太尉,绍耻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辞,以大将军让绍。天子拜公司空,行车骑将军。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①。    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张济自关中走南阳。济死,从子绣领其众。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②。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绣奔穰,与刘表合。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③。    袁术欲称帝于淮南,使人告吕布。布收其使,上其书。术怒,攻布,为布所破。秋九月,术侵陈,公东征之。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公到,击破蕤等,皆斩之。术走渡淮,公还许。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电叶,数为绣、表所侵。冬十一月,公自南征,至宛④。表将邓济据湖阳。攻拔之,生擒济,湖阳降。攻舞阴,下之。    ①《魏书》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赢。民人相食,州里萧条。公曰:“夫定国之术,在寸: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足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尤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②《魏书》曰: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世语》曰:昂不能骑,进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    ③《世语》曰:旧制,三公领兵人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公将讨张绣,入觐天子,时始复此制。公自此不复朝见。    ④《魏书》曰:临淯水,祠亡将士,歔欷流涕,众皆感恸。    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①。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公与荀或书曰:“贼来追吾,虽日行数里,吾策之,到安众,破绣必矣。”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长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秋七月,公还许。荀彧问公:“前以策贼必破,何也?”公曰:“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    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追至城下,布恐,欲降。陈宫等沮其计,求救于术,劝布出战;战又败,乃还固守。攻之不下。时公连战,士卒罢,欲还,用荀攸、郭嘉计,遂决泗、沂水以灌城。月余,布将宋宪、魏续等执陈宫,举城降,生禽布、宫,皆杀之。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稀各聚众。布之破刘备也,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②。   ①《献帝春秋》曰:袁绍叛卒诣公云:“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予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绣围。   ②《魏书》曰:袁绍宿与故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过诛之。公曰:“当今天下土崩瓦解,雄豪并起,辅相君长,人怀快怏,各有自为之心,此上下相疑之秋也,虽以无嫌待之,犹惧未信;如有所除,则谁不自危?且夫起布衣,在尘垢之间,为庸人之所陵陷,町胜怨乎!高祖赦雍齿之仇而群情以安,如何忘之?”绍以为公外托公义,内实离异,深怀怨望。臣松之以为杨彪亦曾为魏武所困,几至于死,孔融竟不免于诛灭,岂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哉!非知之难,其在行之,信矣。    明帝即位,进封兰陵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二百户。使至邺省文昭皇后陵,见百姓或有不足。是时方营修宫室,朗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恩诏屡布,百姓万民莫不欣欣。臣顷奉使北行,往反道路,闻众徭役,其可得蠲除省减者甚多。愿陛下重留日昃之听,以计制寇。昔大禹将欲拯天下之大患,故乃先卑其宫室,俭其衣食,用能尽有九州,弼成五服。句践欲广其御儿之疆①,馘夫差于姑苏,故亦约其身以及家,俭其家以施国,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国,定霸华夏。汉之文、景亦欲恢弘祖业,增崇洪绪,故能割意于百金之台,昭俭于弋绨之服,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用能号称升平,几致刑错。孝武之所以能奋其军势,拓其外境,诚因祖考蓄积素足,故能遂成大功。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明恤远者略近,事外者简内。自汉之初及其中兴,皆于金革略寝之后,然后凤阙猥闶,德阳并起。今当建始之前足用列朝会,崇华之后足用序内官,华林、天渊足用展游宴,若且先成阊阉之象魏,使足用列远人之朝贡者,修城池,使足用绝逾越,成国险,其余一切,且须丰年。一以勤耕农为务,习戎备为事,则国无怨旷,户口滋息,民充兵强,而寇戎不宾,缉熙不作,未之有也。”转为司徒。    时屡失皇子,而后宫就馆者少,朗上疏曰:“昔周文十五而有武王,遂享十子之祚,以广诸姬之胤。武王既老而生成王,成王是以鲜于兄弟。此二王者,各树圣德,无以相过,比其子孙之祚,则不相如。盖生育有早晚,所产有众寡也。陛下既德祚兼彼二圣,春秋高于姬文育武之时矣,而子发未举于椒兰之奥房,藩王未繁于掖庭之众室。以成王为喻,虽未为晚,取譬伯邑,则不为夙。《周礼》六宫内官百二十人,而诸经常说,咸以十二为限,至于秦汉之末,或以千百为数矣。然虽弥猥,而就时于吉馆者或甚鲜,明‘百斯男’之本,诚在于一意,不但在于务广也。老臣偻偻,愿国家同祚于轩辕之五五,而未及周文之二五,用为伊邑。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则不能便柔肤弱体,是以难可防护,而易用感慨。若常令少小之组袍不至于甚厚,则必咸保金石之性,而比寿于南山矣。”帝报曰:“夫忠至者辞笃,爱重者言深。君既劳思虑,又手笔将顺,三复德音,欣然无量。朕继嗣未立,以为君忧,钦纳至言,思闻良规。”朗著《易》、  《春秋》、《孝经》、《周官》传,奏议论记,咸传于世②。太和二年薨,谥曰成侯。子肃嗣。初,文帝分朗户邑,封一子列侯,朗乞封兄子详。   ①御儿,吴界边戍之地名。   ②《魏略》曰:朗本名严,后改为朗。《魏书》曰:朗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自婚姻中表礼贽无所受。常讥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穷贱,故用财以周急为先。    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①。黄初中,为蔽弱:黄门侍郎。太和三年,拜散骑常侍。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言之前代,则武王伐纣,出关而复还;论之近事,则武、文征权,临江而不济。岂非所谓-顺天知时,通于权变者哉!兆民知圣上以水雨艰剧之故,休而息之,后日有衅,乘而用之,则所谓‘悦犯难,民忘其死’者矣。”于是遂罢。又上疏:“宜遵旧礼,为大臣发哀,荐果宗庙。”事皆施行。又上疏陈政本日:“除无事之位,损不急之禄,止浮食之费,并从容之官;使官必有职,职任其事,事必受禄,禄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当今之所宜也。官寡而禄厚,则公家之费鲜,进仕之志劝。各展才力,莫相倚仗。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能之与否,简在帝心。是以唐、虞之设官分职,申命公卿,各以其事,然后惟龙为纳言,犹今尚书也,以出内帝命而已。夏、殷不可得而详。  《甘誓》曰‘六事之人’,明六卿亦典事者也。  《周官》则备矣,五日视朝,公卿大夫并进,而司士辨其位焉。其《记》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及汉之初,依拟前代,公卿皆亲以事升朝。故高祖躬追反走之周昌,武帝遥可奉奏之汲黯,宣帝使公卿五日一朝,成帝始置尚书五人。自是陵迟,朝礼遂阙。可复五日视朝之仪,使公卿尚书各以事进。废礼复兴,光宣圣绪,诚所谓名美而实厚者也。”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在吾国二十余部纪传体史书中,论者均推前四史为冠冕。在前四史中,《史记》,《汉书》之后,即是西晋陈寿所撰的《三国志》,而范哗《后汉书》作于南朝刘宋时,尚在《三国志》后一百余年,所以《三国志》可以说是紧承《史记》、《汉书》之后的一部史学名著。《晋书·陈寿传沦》渭:“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辞于东观。白斯以降,分明竞爽,可以继明先典者,陈寿得之乎。”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生于蜀汉建兴十一年癸丑(公元233年),卒于晋惠帝元康七年丁巳(公元297年),年65岁。    陈寿少时受学于同郡史学家谯周,“聪慧敏识,属文富艳”(《华阳国志》卷11《陈寿传》)。在蜀汉时,陈寿出仕为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当时宦者黄皓专权,许多朝臣都谄附他,陈寿独不然,所以屡被谴黜。    公元263年,蜀汉为曹魏所灭,这时陈寿31岁。两年之后,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先是,陈寿居父丧时,有病,使侍婢凋治药丸,当时人认为此事触犯封建礼教,加以贬责,因此,蜀汉灭亡之后,陈寿废累年。后来司空张华欣赏陈寿的才华,替他辩护,于是陈寿被举为孝廉,作佐著作郎,又迁著作郎,出补平阳侯相。陈寿为著作郎时,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奏使陈寿定蜀丞相诸葛亮故事。陈寿将诸葛亮的著作“删除复重,随类相从”,于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在平阳侯相任上时,编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奏于朝廷,并作了一篇表。表中对诸葛亮做了公允的评价,既称赞其“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同时也指出,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表中又说,诸葛亮的“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不久,他又人为著作郎。陈寿为佐著作郎及著作郎时,都兼本郡中正。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吴。自汉末以来,分崩离析者前后约九十年,至此复归统一。这时陈寿48岁,他开始整理三国史事,著《魏书》、《蜀书》、《吴书》共65篇,称为《三国志》。张华看到这部书,很欣赏,将荐举陈寿为中书郎。权臣荀勖嫉妒张华,因此也不喜欢陈寿,授意吏部迁陈寿为长广太守。陈寿以母老为借口,辞官不就。镇南大将军杜预表荐陈寿为散骑侍郎,朝廷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他奏上《官司论》了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后来因母死丁忧去职。他母亲临死时,遗言葬于洛阳,陈寿遵照办理。当时清议认为陈寿不以母丧归葬于蜀中故乡是不对的,于是又遭到贬议。数年之后,起为太子中庶子,还未就职,就病死了。西晋时,朝政腐败,权贵恣肆,陈寿才学出众,以蜀中文士出仕中朝,受到排挤是很自然的;而蜀中文士与陈寿同时人洛者,不乏才俊,如寿良、李骧等,又与陈寿情好不终,常相诋议(《华阳国志》卷11《王化传》、《陈寿传》、《李宓传》),也增加了陈寿仕途的坎坷。所以陈寿终身仕宦不得志。《华阳国志,陈寿传》说:“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陈寿之所以能撰写《三国志》这样的不朽名著,并非偶然。他在史学方面早就有深厚的修养。陈寿师事同郡谯周,谯周是一位博学的人,曾著《古史考》。在谯周的教导之下,陈寿从少时起,就喜欢读古代历史名著如《尚书》、《春秋三传》、《史记》、《汉书》等,了解撰写史书的方法、义例、别裁、通识。后来他自己撰写史书,先从地方史做起。自东汉初以来,蜀郡郑伯邑、赵彦信、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等,都是博学洽闻,留心乡邦人物的,曾作《巴蜀耆旧传》。陈寿认为他们的著作还有不足之处,于是除巴、蜀外,又包括汉中,撰《益部耆旧传》10篇。此外,他又撰《古国志》50篇,品藻典雅,而最精心结撰的则是《三国志》。《益部耆旧传》与《古国志》都已亡佚了,只有《三国志》流传下来。    ……

内容概要

作者:(晋朝)陈寿撰

书籍目录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卷三  魏书三  明帝睿卷四  魏书四  三少帝纪  齐王芳  高贵乡公髦  陈留王奂卷五  魏书五  后妃传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  文德郭皇后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卷六  魏书六  董卓    李催    郭汜  袁绍    子谭    子尚  袁术  刘表卷七  魏书七  吕布    张邈    陈登  臧洪    陈容卷八  魏书八  公孙瓒  陶谦  张杨  公孙度    子康    康弟恭    (康子晃)    康子渊  张燕  张绣  张鲁卷九  魏书九  夏侯悖    韩浩    史涣  夏侯渊  曹仁    弟纯……

作者简介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作者陈寿,以其史识及叙事能力,在当时已有“良史之才”的称誉。 《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有它自己的特点,它既不像《史记》那样的通史,也不像《汉书》一类史书那样的断代史,它平行地叙述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峙的史实。虽然名之为“志”,但是书里面只有纪和传,没有志。 本书是裴松之的注释本。从现代人的角度论,裴注不单单是陈书的助读“功臣”,甚至可以将之和陈书视为反映魏蜀吴三国六十年鼎立历史的“双璧”。

图书封面


 三国志(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套书有裴松之的注解,资料比较全面,但是由于全部都是文言文,有些地方看起来还是有点吃力,有些词、句的意思不是那么好理解,如果有翻译就更好了。
  •     到处找都没找到这本岳麓版的,只是在网上下载了看了看,由于这是全本,故一直在追求,虽看到了中华书局的,但看起来不如岳麓版舒服,真后悔当年芝麻开门来学校时没买下它,现在可难找了,图书馆只有中华书局的,5555555555……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书看起来很舒服,有裴松之的注解。
  •     虽然看不太懂,但还是喜欢
  •     这个本子的三国志排版不错,看着也舒服,价格也合理
  •     看了十年。靈感來源。
  •     比三国演义好看多了!!看了两遍
  •     三国演义简直就是这段历史的最KUSO同人哇唬~
  •     三国志的普及读物,该有的都有,价格不高。
  •     第一次在打折书店买的书
  •     大军不过三日至,勉之!
  •     全文言文....所以只给三颗心
  •     这个算普及本了吧……
  •     批注很棒
  •     文言文的..没有注解..不好理解..
  •     终于买到了,晚上回去好好阅读下,早就闻之陈寿为良史之才,这次心悦诚服了
  •     三国志想看很久了,果然让对于三国历史的眼界开阔得多。陈寿的文笔不错,虽然看得慢点,看满腔热血的程度不亚于三国演义啊
  •     虽然全是文言文,读起来有点%>_<%,不过作为研究三国的权威,还是不错的读物(话说我家的不是这个版本的)。
  •     不错,很喜欢,快递很快
  •     加上裴注,史料仍嫌不足。三国史迷雾重重。
  •     不错的书,就是纸质稍差。不过总的来说是蛮好的。三国迷不要错过!!
  •     放假在家里看了很多。裴松之的注确实很重要,大大丰富了原书。
  •     儿子很喜欢啊,应该是正品的吧
  •     最早读的一版陈志
  •     我记得当时好像是为了裴松之看的
  •     历史要多读,特别是纪传体的史书。与其说是读史,不如说是读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书里有太多模本供你参考。只有一点,文言文他娘的读起来真辛苦,生字太多,读完以后很多事情没记住,倒是养成了随手查字典的好习惯。
  •     书挺好的。孩子喜欢《三国演义》看了好几个版本,好几遍。这套就先为他藏着
  •     性价比很高的一款书
  •     大学期间通读了全本,从程志强那里拿的。
  •     这个阶段,儿子和他老爹一直在研究《三国演义》,但它毕竟是小说,艺术加工的成份多些,于是父子俩一致同意买一套陈寿的《三国志》,认识一个真识的三国。书到了后他们两个都爱不释手。真的不错。
  •     这应该是最便宜的一个版本,而且是有裴注的,不足是:字密纸薄,纸薄到隐约见到下一页的字,眼睛不好的慎选,不过自问眼睛雪亮,而且是在书店看过觉得可以接受才买的,所以还是觉得值得。
  •     这本书好赞!!!!!
  •     看过客户们的评价又买的,很好,纸虽然是薄点、黄了点,但不影响阅读啊,注释什么的还很全面,字也不小啊。这个价很值!
  •     岳麓书社的《三国志》,我前又思后又想的经典,终于买下来了。内容实在是好。还有裴松之的注,非常的全面彻底。爱不释手也!
  •     装帧不错,建议连同易中天品三国一起看!
  •     没事就翻翻
  •     注释是古人的,没有译文。
  •     必须得承认,我skip了蜀……编年体读着也就算了,可是纪传+国别不就是让人默默无视某些人么(? / 这个版地名和人名没有下划线有点不习惯……
  •     太喜欢这本书了,物有所值
  •     书的内容很丰富,儿子很喜欢,是文言文的,但不难懂,容易理解,对孩子的理解能力有帮助,一本好书,满意5分。
  •     还未看完 慢慢看 还不错
  •     小学特喜欢有关三国的东西。还记得以前偷偷跑出去玩ps,每次都玩三国无双。当时只知道有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来初中买了三国志,一直反复看五虎将,发现怎么没激情。后来才知道正史和野史是有区别的
  •     我很喜欢那种纸质感觉,有种古朴的意味,而且书送的很快啊。这本书把三国志原文和注释都有,基本上可以同时读两本书啊。
  •     给孩子买的,很好o是正版,孩子很喜欢。
  •     書是絕對的好書,但我并不太喜歡精裝本,那種又厚又硬的書皮,翻起來不方便,出門帶著又重。
    希望出版社多出簡裝本,一來便宜,二來便于翻閱。
  •     还没看,值得期待,最近对古书情有独钟。
  •     读过《三国志》,就再也无法重读《三国演义》了,无限吐槽罗贯中……
  •     不错的书,只是纸张太薄太皱
    孟德兄,fighting!
  •     书皮及书角有破损,不过内容挺好。
  •     翻了几页不错
  •     未完
  •     好
  •     高中~~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那篇
  •     读三国演义,就很想看看真实的三国。陈寿的三国志提供了这样的一种选择,两书齐读,相得益彰,趣味盎然。
  •     岳麓出版 一般是精品 价格很合适 印刷很不错 内容自然经典 值得收藏
  •     书很好,书页有一点点薄,不过总体很不错
  •     据说校订优于中华版,可惜是简体字。
  •     很早就想买三国志了拿到手迫不及待的翻开看书的质量很好,纸张、印刷都不错
  •     这个到处都能喷三国的年代,我就好奇的问一句,这书有几个人能真正读完的?
  •     最爱是史书
  •     没准是小学。。。那是07年。。记得去蓬莱时还看来着
  •     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书!
  •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看完以后很激动。本人购买此类书不下于有20本,但是真正能起到实质性作用的没有几本,没有一本是看完整的。这本书不同于别的书!书,是知识的宝藏,但想要开启它,必须挑选一把钥匙,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朋友了解此书。
  •     至今依然看不动 没看过几页...
  •     前四史,经典文学。强烈推荐!
  •     书挺好,有注解,使用。
  •     没有一些古文功底看着很吃力,谨慎入手
  •     多读历史,不会错的。
  •     不错啊,是好书,而且很全面,有裴松之的注解。
  •     孩子非常喜欢,值得读!
  •     昔时没事就翻。
  •     书很好也很有用,而且十分实惠,我很喜欢
  •     有空还是要读读正史,《三国演义》再熟悉到底还是小说,两者对比,更使人获益
  •     了解正史
  •     吐槽的部分真的很好玩
  •     内容不错,值得阅读,但很难看懂,费了劲了。
  •     读史可以明智,这本书不错
  •     2016-11-19掩卷扼腕,已竟冬藏。不觉两月余时光悄然已逝,但见纸上无数英雄沓然而来、倏然而去;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恒河沙数、沧海一粟,千载之下,徒留后人无限遐想、无数感慨。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之飒爽英姿,孟德临江横槊之不已壮心,青梅煮酒之相似相惜,紫髯乘马射虎之冠世猛锐,怎不艳羡?又,曹操独霸中原,刘备恃险巴蜀,孙权偏居江东,三者皆不世出之人杰也。若各踞一世,或建不朽之勋业,奈何促遇于汉末,遂至三足鼎立之势,谱成绝世之传奇,不知幸欤?不幸欤?夫季世纵横,诚英雄豪杰揭竿而起、建功立业之秋也,而百姓未免流离饿莩之苦。“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良有以也。“一将功成万骨枯”,读三国志,吾知之矣。
  •     给孩子的,儿子爱不释手。
  •     古书还是岳麓书社的好
  •     必须得承认,我only focus了蜀……编年体读着也就算了,可是纪传+国别不就是让人默默无视某些人么(? / 这个版地名和人名没有下划线一点都不乱……
  •     很好的书、读起来不是很难
  •     有点难懂,但不愧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阶梯
  •     真不错啊!
  •     收获快。质量好、
    非常喜欢。
    太棒了。
    值得一读、
    版面很好。
  •     很好
  •     书很好!我喜欢的羊!
  •     本书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及以中华书局标点本为代表的多种新版本。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作者陈寿,以其史识及叙事能力,在当时已有“良史之才”的称誉。 《三国志》在�
  •     不是白话很难读
  •     文笔精练,叙事明晰。
  •     书很好,是正版,内容自不必说,经典
  •     校对不精,白璧微瑕。
  •     之前买过一套 后来遗失了一本 只剩下下集 于是又买了一套做收藏
  •     版本略简单
  •       确为文言文全本。我觉得书质还是挺好的,纸张微微有一点儿黄,但是自然的那种黄,看起来很舒服,字号也是挺正常的,不觉得小。收到时书是很干净的。我是五折时买的,这个价位买到上下两册这么厚的全本,不能不说物美价廉啊,我非常满意。  商品与描述唯一不符的就是出版和印刷日期,收到的是“2002年8月第1版 2011年6月第2版第11次印刷”,其它没什么不一样。纸质不错,并不像想象中的或者留言中说的;当然了,如果你是高要求的,或者要收藏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收到的也很快,没想到平邮到县城没花多长时间。  要说不满意的地方,大概是这个书皮了吧。作为精装书的封皮好像是太简单了,白硬壳,但所幸外面有一层如图片上的皮儿。有几页纸连到一起了,但连的部分不大。  以上是我刚收到书,翻了几次的结论,供参考。
  •     纸质一般,这个价便宜,不适合收藏
  •     没见过这个版本
  •     收到了,还没有看呢价钱合理
  •     前四史凑齐,只有三国志买的岳麓书社,的确不如中华书局的质量好,但便宜不少
  •     平常经常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不是历史。要想多了解一些史实,还必须看三国志。历史和演义差距挺大的
  •     正史
  •     版本果然不错
  •     相当地好,不错不错,呵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