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理论》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云的理论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305079276
作者:[法] 斯泰凡·奥德吉
页数:254页

最打动我的一段描写

两个孩子一头扎进清澈的水湾中,不知疲倦似的在水中玩闹。一个熟悉的、忧郁的身影出现在了马路上。略显曲线的黑色套装,白色衬衫,宽大的淡灰褐色领巾,右手拎着小箱子,颇另她得意的英国手表闪闪发光,虽然在战时,但是她仍打扮得体。木野子已看到校长,她一动,校长也发现了他们。此时云井彰有了一个荒诞的想法,他又潜回到水中,以为这样就可以不被发现。就在此时,万里无云的蓝天突然有一道闪电击中河滩,一种像是从地上深处传来的低沉轰隆声掠过整个水面。云井彰回到水面,站在岸上。他完全乎糊涂了。周围一切好像变了,他好像置身于另外一天或者另外一个时刻、另一个地点,比如现在比刚才热了许多,一种不同寻常的热,有一种从污浊火炉中散发出的恶心气味。云井彰转头去寻找那棵大樟树,但大樟树不见了,木野子也不见了。他赤身裸体爬上山坡,山坡变得烫人,他跑向大马路,觉得校长会给他解释刚才发生什么事了。但柏油马路上也不见了校长的身影,她原来的地方只留下一堆红红白白的碎步,云井彰低头想拾起那些碎步,但实在是多的拾不完,云井彰一下子明白了这是什么,震惊的倒退了好几步。这竟是校长的上半身。现在他也知道了大樟树消失的原因。但他没想到的是:木野子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身体消失在空气中,如一缕幽魂飘荡在空气中,或许要飘荡到时间终止。他又回到小水湾那儿,四周一片寂静,方圆十公里内的鸟儿都死了,大部分的人也死了,蛇虫鼠蚁也死了,污浊的织田河中漂浮着一片翻白肚的死鱼。在原来种着大樟树的地方他发现了木野子的表,云井彰伸手去拾却被烫伤了。他从河里捧了一捧水冷却了还滚烫的金属表壳,怀表凉了下来,在阳光下闪着光芒。表蒙已经没了,指针也永远定格在了表盘上,在八点一刻这个时间上永固。云井彰将怀表扔进了灰烬之中。──1945年8月6号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

云无目的

一本像云一样温吞的小说。但是,在细微之处,还是能找到一些云的变幻莫测。比如关于那朵蘑菇云的记忆,夹在所有的温吞水中,简直像曝光过度,要把眼睛熏出泪来。这本书算是个群像小说。一个人缓缓地讲述历史,讲述一连串人被云所连结起来的故事,多数和抑郁、孤独和绝望有关。没有一句对话,没有统一的立意,也许它想说不论人们怎么绝望,云总是在那里。结尾的风暴虽然不是什么新鲜设想,却是个好结局。一个HAPPY ENDING,“从此她将随心所欲地生活,但那将是另一个故事。”

云的孤独症

《云的理论》中的女主角维尔日妮是个拿着微薄薪水的普通女人,喜欢的活动是孤独地自慰,对于男人的离开表现淡然,十足一个干物女。她被派遣到日本设计师云井彰的个人图书馆中做资料整理工作。从第一天开始,这个怪大叔就没完没了地对她讲述云朵的故事:第一个给云朵命名的人卢克.霍华德,他是个虔诚得无与伦比的教徒;沉溺于画天空与云朵的落魄画家卡尔米歇尔,他疲惫孤寂,将才华都消耗在了汉普斯泰德原野上;还有近代气象学中奇特悲凉的阿贝克隆比,为了观察各地云彩而云游世界……云井彰来自日本广岛,在他50岁时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年龄可能出了差错,相差了有12年之多。循着记忆往前看,他才意识到竟然是自己有预谋地篡改了生日。他年轻时混迹于各国红灯区,年老后一言不发地坐在精神分析师的办公室内,跳楼自杀却未死,躺在了病床上。维尔日妮开始从倾听者变为讲述者,向他讲述整理出来的阿贝克隆比报告。而云井彰也终于回忆起小时候在原子弹袭击中幸存的情景,那朵死亡的蘑菇云终生都没有放过他。他给维尔日妮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这段记忆,然后终于成功地死掉了。在遗嘱中他将骨灰交给维尔日妮,由她处置。毫无疑问,她登上山顶,将它洒向风中。喜欢云朵的人都是孤独的人,想到给云朵命名、一生追随云朵的人绝对是孤独之中的孤独。整部小说里每个人都是如此,维尔日妮也不例外:她遇到一个男人,又莫名其妙地失去了他。然后她只是在暴雨中的白色简陋小屋里,想着自己以后会过上随心所欲的生活。(刊于《申江服务导报》)

看云的人

据我所知,名叫《云的理论》的书有两本,却都不是关于云的气象知识。一本是出版于1972年,Hubert Damisch关于绘画史的著作:Theorie du nuage: pour une histoire de la peinture(于伯特·达弥施《云的理论:为了建立一种新的绘画史》),另一本出版于2007年,由Stéphane Audeguy所写的小说《La Théorie des nuages》(斯泰凡·奥德吉《云的理论》)。近日读到这本获得法国Maurice Genevoix文学奖的小说,作者以一位在法国赢得声誉的日裔服装设计师云井彰的视角,对一系列与云相关的文明进程进行了一场不太彻底的反思。一位女图书管理员充当服装设计师的听众和执行者。服装设计师在跳楼自杀成功之前,给他的图书管理员讲了许多关于云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唯一真正的主角就是“云”,展示着从18世纪末起,西方人如何试图把握云,为云分类命名,描摹绘画,科学考察,预报天气,发明算法,以及在这一进程里研究成果带来的征服、杀戮、利益、荒诞。譬如1879年5月因为一次天气预报失误,在瑞典接近2000人海上行船而遇难;譬如理查德森发明的风速湿度仪解决了一战时期英军毒气释放方面的棘手难题,从此无往而不利。今天人们确实可以不再注视云彩,就可知道加减衣物,安排出行,云彩真正可以被扎扎实实地忘记了。小说之所以选择日裔服装设计师的视角,也许是因为他经历过一场原子弹蘑菇云,而今依然存活(据说是以三宅一生为原型),透过他的痛苦反思技术为人带来的痛苦(原子弹的爆炸),这样的视角所能到达的深度让人怀疑。不过,抛开此不论,云的理论起点在云,落脚点则在对云产生兴趣的人们身上,读时难免将自己置身其中,想象在何时何地,看到天空里的何种云,慢慢变成一个怎样的看云人,眼里的云又变成怎样的图像、工具、或是朋友,最终和云能到达什么地方。这本小说的好处也许就在为文明人提醒云的存在,云作为虔诚的凝视对象、云的毁灭力量、云和自己的关联。好作品对现代文明的反思,除了触及人之思,还当能触及人之衣食住行,促使一个看似毫无瓜葛的人开始身体力行物极必反的旅程。 小说里,那些站在地上仰头看云的人,目的结果各不同,有人是为了解云的脾性,有人是为记录云的至美形状,有人为赢得科学研究的名望,有人为了把握天气影响的商机,有人则兴趣渐渐转向,逃至科学和文明以外去放浪形骸,有人仅仅为幻想和不在身边的人共享片刻蓝天。云这种事物,也该是看着看着,就成了熟悉的朋友,就像在不同的场合偶然遇见一个人的画或字,有时豪迈有时枯寂,便为他能如此淋漓尽致而高兴。我暗自觉得,看云是属于有些年纪的人的乐事,心静气平,才能与不会讲话的万物作朋友,这种了解超越了语言和浮华的表面,譬如和云熟悉,要熟悉卷云、积云、层云的名字和面孔,熟悉云是一团半径不足千百分之一毫米的舒卷奔跑的水汽聚集,了解不同的云出现在不同的高度、方位和时间时,接下来是晴朗还是雨雪。 小说里让人敬佩的一个真实人物便是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卢克·霍华德(Luke Howard),他是第一位为云彩作出分类的人,也是一位上帝的虔诚教徒,他眼中的云彩都是上帝的杰作。1800年左右,霍华德时常去往英国汉普斯泰德原野,在草坪上铺好一块油布,随后满怀虔敬地仰面观察天空,这是他认为最适合观察云彩的地方。他用拉丁文给云分类,把像猫的爪痕或是马的鬃毛一样的云命名为卷云,把密实的堆积在天边的云彩称为积云,而那些连成片的大片不定形的薄云,称作层云。歌德随后注意到霍华德对云彩的分类,非常欣赏,开始在自己的诗里运用这些分类名词。此时已是这位大诗人的晚年,他对于生命的理解和云的变化恰好发生着交叉,他设想了一种新科学:形态学。在他看来,所有的自然形态都会遵循着复现的规则,自己身体里的水分会转移到土地、水蒸气、滋养植物或是小虫。歌德的设想和庄子有些莫逆于心,“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这种浪漫化的慰藉生命死亡的想法,在小说末尾成为一幅让人难忘的图画,图书管理员在一个龙卷风的天气,爬到卢克霍华德曾经观察云彩的草坡上,把云井彰的骨灰撒到空中,幻想那些骨灰将会被卷至大气的最高层,以每小时4000千米以上的速度掠过地球上空,成为地球气候的真正创造者。 想想这幅心有不甘的场景,终于还是让人颇不平静。南唐李中有一首《春云》:“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无心亦无滞,舒卷在东风。”云的化机都在其中。如何看云,如何与云为友,贴近诗中心境,也是可行。

云彩之下,往昔之痛

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有想为它画幅插画的冲动。第一张画,画云井彰在阅览室写完第一封信,等助手的电话,可什么都没有等来。晚上,他又回到那里坐等了几分钟,他“起身去打开了落地窗,窗外是个小阳台,下面就是拉马克路,云井彰跳了下去。”“为什么越来越悲伤?”——很奇怪,这个场景语言平淡,缺乏细节,却给我印象最深。我眼前还会一遍遍勾勒出维尔日妮•拉图尔的样貌:她是个小巧玲珑的法国女人,有一头微微泛着金色光泽的深褐色头发。我想像她穿着米色风衣,徘徊在雾蒙蒙的伦敦街道上,一转身,漂亮的褐色眼睛宁静地打量着什么。这本书的叙事线索是由云井彰对他的图书管理员维尔日妮讲述的几位云的研究者的故事贯穿起来的,他们有研究云的气象学家卢克•霍华德、捕捉云的形象的美少年卡尔米歇尔、气象学家理查德•阿贝克隆比云——他们带着一种心无旁骛的虔诚,义无反顾地投入不为人关注的研究,他们满怀激情却注定将自己的生命在漂浮不定的云层中消耗殆尽,每当他们满怀期望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掌握云的始终,最终却发现自己所追寻的真理变得越发遥不可及。此外,云井彰还提及了火山爆发形成的云,原子弹可怕的蘑菇云……“云的理论”的殉道者的形象,和他们的活动在脑海纷涌而来……可惜我的画功太差,只能对所有的形象报以歉意的微笑就作罢了。“云”在气象上指“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形成的飘浮物”。可对人安排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起到指示作用。但对于一些干性思维充沛的人,云则带给他们更为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它可以形容一种性格,在《音乐之声》中,插曲的歌词将天性活泼的玛利亚形容为难以钉在天空的云。它也可以表达一种情绪,如经历了丧妻之痛以后,荒木经惟开始喜欢拍摄“空无一物”的天空。对着云,也可以除了沉浸发呆以外什么都不做——正如小说中的主人公云井彰,和许许多多的云的理论研究者那样。在川西高原,我看到了漂浮在山脊的浮云,感慨说:“我看惯飘浮在蓝天上的白云,没看过萦绕在山间的云!”当时,刚从峨眉山看过云海的小伙伴说:“你该试着看看在你脚下的云。”一时间,我忽然想起在远古的神话信仰中,每朵云上面都坐着神仙的……于是我说:“我怎么敢有这样的贪念?”在小说的最后,现代化气象学的运算精密、细致,对云的研究似乎可以搁浅,但讽刺的是,在现代化的气象退严重,人们还是很难预测未来五天的天气!——看来,对云的思考,还是该留给那些艺术型思维发达的感性人。云井彰提到的最后以为云的研究者是阿贝克隆比,他在环球拍摄云彩的科研旅行中突然发现了性愉悦的奥秘和吸引力后,研究不能自已地偏离了方向。他拍摄了大量的女性私密部位的照片,慢慢地开始寻找云和性爱之间的微妙联系,由云的同态性,将研究从气象学的研究范畴引发到“比拟学”的范畴。最终,他在中国道教中“吞云”这个顽皮的孩童神明形象上获得顿悟式的共鸣。(由“吞云”一词,我贱贱地想到了“云吞”——说起来,馄饨和云在形象上也很有相似之处。)由“同态性”为线索回顾被云井彰抹煞的记忆。1945年,13岁的云井彰和妹妹木野子被父母留在日本,相依为命的他们渐渐相互爱慕,生活每天都是快乐的,如夏季灿烂的阳光充满明朗的色彩。然而,就在一天上学路上,云井彰恶作剧潜入河水的一瞬间,再次浮出水面,像做了一场噩梦,云井彰生活中所有熟悉和重要的东西都消失了,他仿佛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少年来不及悲伤,走向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中心地区,他和妹妹曾经很喜欢的一个小高地出看到一切销毁殆尽,空中正现出一朵仿佛吸食了城市所有灰烬的黑色的末日之云。他看着那朵云深邃如无底深渊,蔓延整个天际,使正午的广岛暗如午夜。后来,为了可以继续生活下去,云井彰不停地画画,强迫自己忘记广岛。——他真的做到了。如果不是签证出现意外,他恐怕会一直安心地做个1945年以后才出生的人。可可•香奈儿一生喜欢杜撰自己的生平,因为她不喜欢自己的人生,所以要另创造一个。在28岁,云井彰也一样为自己打造了新的人生,以13岁的年纪重新生活,成长成一位法国的时装设计师。但是,在心理学上,情绪记忆和形象记忆会更牢固地盘亘在人的头脑中,哪怕用意识无法唤起致使它们形成的具体场景。云井彰在新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他人生在事业辉煌中走向顶点,在往昔的驱使下,他开始了“云”的收集。并且,他想移民到一个瑞士海拔较高的地方,他想每天早晨散步在云彩之上——如同他讲述的所有云的追随者的遭遇,当他想在云巅过神仙的生活,没想到这一即将达成的愿望竟然成为一个契机,唤醒了他深藏在遗忘之中的那朵暗如深渊的蘑菇云,将他狠狠地从天堂打入地狱。云之所以迷人,在于它高浮于天空,漂浮不定,难以捉摸;在于白色这个复杂的色彩使人为他赋予高洁、轻灵的联想,对着它,人们畅想自己希望实现的美丽遐想,暂时丢弃自己不愿面对的存在之痛。面对存在的真相,云井彰哭了,遗忘是件令人痛苦的事,但真相却使他陷入更万劫不复的痛苦,难以逃脱,以至于他再无法继续维系未来的生活。第一次自杀后,云井彰面对巴黎天空简单又神秘的云,“如同以前他自己所设计的生活方式”,看着天空一朵朵白色棉花糖一样的云,估计云的重量……他觉得这有点不可思议,正如“说那些半透明的白絮,平纹料子的褶皱,拖地长裙的纱衣都重如铁锤,这能让人信服吗?”最后,在自由联想的意识里,他将云想像为10万吨重,想象有10万只的美洲海牛云一样乌压压堆在天上……一瞬间,思绪落下来,落在家乡寄来的那个封有他身世真相的信封上。由此,以轻盈之态漂浮于天空的云,再也掩盖不了他难以承受的往昔之痛。纵观全文,那些执着地热爱着云的人正像神话里的西西弗,自己被卷入一场倾其一生都不会有结果的用场悲剧,却难以自拔。

缓缓流动的云彩

一本颇为特别的小说,一本不断给人惊喜的小说。很难将其归到哪一类,它既是一本冒险小说,又是一本艺术书籍,历史书籍和科学书籍,讲述各种故事, 书中的故事如同变幻的云彩一般令人称奇。作者以其独特的角度,平实的笔调将一个个云和追云人的故事穿插在一起,其中的人与故事都跨越了两个世纪,其中既有真实存在也有想象虚构。整部小说的风格如同晴朗无风天气中的云彩——故事一点点展开,看似独立却又有着共同的主题,相互溶入,仿佛缓缓流动的云彩。作者善用长而复杂的句子,段落紧凑,故事题材丰富多样。而且整本小说作者都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写成,没有出现一句对话,仿佛一个电影中的超长镜头,让读者成为故事的倾听者,构思不可谓不巧妙。

棉花糖好吃在哪里

看的是中文版,书名是直译的——云的理论,纯朴、简单,蕴含知识。书中有大篇幅讲述天空棉花糖(云)被人类发现的过程,有大量与棉花糖相关以及沾边甚至初看让人觉得完全无关的荒唐写照,通过书中的几个重要人物神奇般地联系着,表面的毛躁被完全去除。也许狸猫会认为最符合书名的那些地方也许就只有“1立方20℃空气携带17g水”那一节,但爱吃棉花糖的驯鹿乔巴一闻就知道那只是一些仅能出现在科普书下方注脚的文字,它会吃掉这小撮。但是好吃的东西很多,是什么深深地吸引着它?是那些让它一看到棉花糖就垂涎,眼睛变成心心跳吖跳,手舞足蹈的东西——圆圆花花的形状、软绵绵的质感、纯纯的颜色和它能闻到的香气……书中出现的学者让我震撼,一个在常人看来毫无意义的问题,他们能研究上一辈子,并且时而兴致满满。要知道,这些问题虽然“毫无意义”,但是却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去与之对话,收获是微小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探究阿贝克隆比报告的意义,任何一个我们所理解的正常人都是消费不起的。我觉得在这些问题研究的起初,关于研究目的,哪怕是当事人也是模糊的,那发现目的也是目的吧?一个正常人是无法理解的,但不正常并不是贬义。关于美国在日本下的两颗蛋,在书中对其时间和地点的选择有所研究,看得实在哭笑不得,沉思后更多是恐怖。因为人只有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才能对事物进行求索,找到根源。他们是怎么想到的,他们毁灭的是人类自己,那些人在那个时候为什么会有如此心境的……作为一部小说,有着严谨理论阐述的同时,书中的伏笔让我有所惊奇,几个传奇般的人物事迹也颇有趣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作者是法国人,很多轻描淡写的猎奇内容穿插其中,甚至支撑着这部作品。除了云的意义、研究目的、思想心境,关于棉花糖吸引人的地方还有探索过程、事物变卦、爱情萌灭(自己在书中找吧)……这些元素在作品中以数种不同的方式相关联着,丰富而细微。希望细品那本阿贝克隆比报告,作为一个学者或者正常人(笑)。

源于灾难的故事

看过一个这本书作者的访谈,云井彰的原型是三宅一生Arte-tv.com : Vous avez développé un nombre étonnant de personnages aux destins exceptionnels dont certains sont inspirés de personnes réelles. Où commence la fiction ?Le personnage d’ Akira Kumo est-il inspiré d’Issey Miyake ?Stéphane Audeguy:Il est né à Hiroshima comme mon personnage. C’est un artiste que j’admire beaucoup. Tous les couturiers ne sont pas des artistes. Mais Miyake a un rapport à l’art qui me paraît admirable. C’est un artisan qui connaît son matériau qui ne fait que des choses portables. Je suis très sensible à cette recherche de simplicité. C’est un vrai inventeur.云井因体质特殊从而逃过了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辐射影响,那朵死亡之云却影响了他整整一生。

指引人生的方向

书已经先睹为快了。很喜欢书中的维尔日妮这个角色,一开始处在一种不知所措的迷茫状态:工作平淡无奇,一段没有爱的感情刚刚结束。在这个时候她被日裔设计师云井彰雇佣为了他私人图书馆的管理员,这个图书馆所有的图书都是关于云彩的。云井彰对云彩的痴迷连他自己都解释不清楚为什么,他把他知道的关于云的故事慢慢地告诉了维尔日妮。慢慢地,维尔日妮也对云彩越来越感兴趣,并帮助云井彰寻找传说中的关于云彩的阿贝克隆比报告。而在这时,云井彰突然想起了自己为什么对云彩这么感兴趣:他是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的幸存者,而他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妹妹在他眼前消失。得知真相的云井彰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自杀了。而维尔日妮也找到了属于她的事业,她的人生方向,继续完成云井彰的未竟事业,去研究云彩。

这个简介的词语错误太多点了吧

云井彰是一位日裔时装设计师,他手机{应该是“收集”吧}……再比如理查德•阿贝克隆比喂了{应该是“为了”吧}观察各地云彩是否完全一样而云游世界…… 这些故 事,也如同变幻的云彩一般令人称奇。  看过原文,只是只是这个简介有种山寨的感觉……奥德吉的书有点神经质,但读着读着会入迷……

书摘

只有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一群刚刚野餐完的人躺在公园的草地上,看着天上的云彩飘浮而过,欣赏云的瞬间才能真正领悟。那一刻他们心无旁骛,他们必须没有杂念,一种荒唐的想法萦绕在脑海中,噢,那是对云的理解的渴望。La theorie des nuages,初看题目,以为是一个科普介绍,或者一个类似于云的故事。果真是在讲故事,一个对云感兴趣的男人,一个女图书管理员,淡淡的讲故事,你不说我不问,淡淡的自慰,简单机械而又享受,淡淡的自杀,然后不说一言,相视而笑的久别重逢。整本书都笼罩在一种波澜不惊的淡淡的氛围中,很佩服作者的笔力,原本只是随便的翻翻,最后却像温水煮青蛙一般,再难放下。像所有过于单纯而美丽的东西一样,云彩有时对人类来说也是一种危险。总有些人因为很单纯的东西被杀或自杀,比如金钱,比如仇恨。没人会为了超复杂的难题而自杀,他们要么很快放弃,要么找办法解决。云彩则是一道简单得有些危险的难题,每朵云都是无穷无尽的,一些人喜欢置身于这样一个无底洞之上,其中最脆弱的那些人则深陷其中走进昏乱的无休止的黑夜。平静如水的表面下却是暗流蓄涌,直指矛盾。云彩的随心所欲若无其事却又无穷无尽变化多端,人的清心寡欲没有一点点欲念,最后却沉湎于性,即使假装冷漠,还是忘了抬眼看天,观察云彩。威廉姆森庄严的学术会议背后却于茫茫人海中物色探寻猎物——微胖的寡妇,却依旧博得掌声雷动;阿贝克隆比真正的科学专业知识却无人听懂,令人倍感乏味无聊。他俩都不清楚爱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她只是知道圣洁的婚礼仪式会让肉体的结合得到祝福,当她难受的时候她便像一个溺水者一般紧紧地抱住她的丈夫。不然她就保持平静,安详的如同一幅风景画。理想中的爱情,总是与肉体有关,却远远超出肉体。可是有什么形而上的是最根本的东西么?他见识到了各色男人,各色女人和各色孩童,最奇形怪状的脸孔,最令人瞠目的服饰,最稀奇古怪的食物。在这些千差万别的文化背后,他隐约悟见一些更为深奥的东西,一些人类共通的东西,大不列颠人或文明社会的人类实质根本无法将它简单概括,甚至全人类对它而言都不够丰富。这是一种悬而未决的,亘古不灭的人性中最核心的东西。压抑的东西,是变态的宣泄,抑或升华?最纯洁的亦是最肮脏的,二者本无界限,如果非要在其中划上一个标准,到头来却是处在矛盾的纠结中无可自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开始就无对立,何苦寻求中庸和谐,只是这么个道理,却总是要在苦苦寻求以后方知。时光荏苒,世界却没有老去,甚至变的年轻了。新的世纪在毁灭与恐怖中开始显现出初生的创造性。刹那永劫,沧海一粟,就那样淡淡的过吧,也只能那样淡淡的过了,你还能指望什么惊天动地呢?云井彰——他对云彩莫名的痴迷是源于童年经历的广岛原子弹爆炸所见的蘑菇云,然而为了生存他篡改了身份甚至一度忘记了最初的自我,他因遗忘而重生,却又因回忆重现而自杀,这都是因为那朵死亡之云。泽尔日妮——一个起初显得有些笨拙的被动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探寻者,研究者,从一开始的深居简出,生活的有些糟糕,到最后的自信与有所追求。习惯了云的随心所欲,有一天她也在等待一场暴风雨,云亦水,雨亦水,没什么不同。


 云的理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