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之神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微物之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020055425
作者:[印度] 阿兰达蒂·洛伊
页数:313页

章节摘录

  一通电话打了进来,是沙琳的声音。“喂?是迈克吗?菲尔和你在一起吗?”她的声音有点尖,略带一丝惊慌。“我没看到他,出什么问题了吗?”我回答道。  “我希望没有。他打电话说今天晚上会到你家去,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接到他的电话了。”我看了一下手表,现在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是该有足够的理由担心了。我想从她那里多了解一些情况,但沙琳只是说,如果菲尔来我这里,请我给她打个电话。我放下电话,感觉很困惑。菲尔·简根森是我的一位密友,我们高中时就已经认识了,几周之前我们还在一起喝了几杯。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有名望而且相当富有。我知道他近来工作压力非常大,除此之外他看起来还相当不错。我担心他出了什么意外。  前门的门铃响了,一位出租车司机正努力地搀扶着喝醉了的菲尔,显得有些不高兴。此时的菲尔一边摇摇晃晃地走着,一边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司机嘴里咕哝着问我:“你的朋友怎么会这样?”说着帮我一起使劲地把菲尔拉进屋里,放到沙发上。菲尔不仅喝得酩酊大醉,而且可能由于被大雨淋湿的缘故,他的全身还在剧烈地发抖。我把钱和小费付给司机,然后把司机送出了家门。等我再进门的时候,菲尔已经睡着了,开始打呼噜。我拨通了沙琳的电话,感觉就像打菲尔的小报告一样,当然我没有把醉酒的细节讲清楚,只是告诉沙琳不要担心,明天早上,我就会把她的丈夫送回去。在电话里,我还能清楚地听到孩子们吵闹的声音。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晚了孩子们还没有睡觉,这可不太像第二天要上学的样子。当然我没问,因为这毕竟不关我的事。  我费力地把菲尔的外套和靴子脱了下来,让他更舒服地躺在沙发上。此时的菲尔看起来有点儿像个大孩子,就像他十几岁的时候一样。可能是因为喝醉了,他嘴里还在说着胡话。我很奇怪为什么他到现在还保持着十几岁时那种傻乎乎的发型,戴着那副傻乎乎的眼镜,更奇怪的是,他的衬衫的口袋里面还放着旧式的钢笔。他是一个高大的男人,一头金发,脸上尽管有青春痘留下的痕迹,但看起来依然年轻。他人很好,想起他,我就想起了我自己,这使我有点兴奋起来。尽管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但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他的生活方式永远一成不变,从不抽烟,也很少喝酒,除了不爱工作和偏爱高档豪华型汽车外,很难再说出他有什么其他的缺点。我很奇怪,是什么让他陷入今天这种不愉快的状态呢?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洛伊以优美动人的笔触,一层层揭开作品的神秘面纱;她对故事的灵巧闪避,令人目眩,讨论情节对她将是一种冒犯。就像虔诚地建造神殿一般,《微物之神》以精致、热烈而动人的情节,建成了庞大的连锁结构。一部真正有所追求的小说,应该创造出属于它自己的语言,此书做到了这一点。  ——约翰·奥普戴克《纽约客》    本书充满了神奇、神秘和哀伤,使人看到最后一页时,会想要再重头看一遍。于是,完美的故事又再度萦绕心头。  ——《今日美国》    这是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它以最深沉、最细微的个人情感所串成如史诗般的情节……有好多次,我必须停止阅读因为我对其中的人物感到恐惧;有时,我又必须重读一段或一页,好让自己能够记得它的幽雅。  ——伦敦《每日快讯》    在大西洋两岸,此书得到了许多应得的欣赏和赞扬……这确实称得上是一部大师之作。  ——伦敦《观察者报》

内容概要

阿兰达蒂·洛伊(Arundhati Roy),印度作家。十六岁时离家,只身来到新德里,在学校主修建筑;毕业后做过记者、编辑,后从事电影文学剧本写作。三十七岁凭借《微物之神》成为第一个获得全美图书奖、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的印度作家,震惊世界文坛。

书籍目录

1 天堂果菜腌制厂2 帕帕奇的蛾3 大人物是拉尔田,小人物是蒙巴提4 阿布希拉什戏院5 神的家乡6 科钦的袋鼠7 益智练习簿8 欢迎回家,我们的苏菲默尔9 皮莱太太、伊本太太、拉加哥帕兰太太10 船上的河水11 微物之神12 小长牙,克朱松邦13 悲观者和乐观者14 工作就是斗争15 渡河16 几个小时后17 科钦港火车站18 历史之屋19 解救阿慕20 马德拉斯邮车21 生存的代价

编辑推荐

  《微物之神》是一部获得英国布克奖、全美图书奖,全球销售超过600万册的旷世之作!唯美的笔触一层层揭开惊人的神秘与哀伤。读至最后一页必定会忍不住再重头读一遍。

作者简介

《微物之神》透过女性敏锐的心灵和孩童清澈的眼光,观察南印度一个小村庄的宗教、社会和历史,处处流露着深沉、古老的悲伤,但悲中却不见一滴眼泪,因为喀拉拉的女人和孩子早已流干了眼泪,生命中只剩下些许的苍凉,无可奈何的嘲谑、嘲笑沉溺在种姓阶级制度[黑暗之心]中妄自尊大的男人,但也嘲谑她们自己,因为除了自我嘲谑,她们实不在能做什么。这是一部让人欲哭无泪的小说。

图书封面


 微物之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4条)

  •     开始的时候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她讲的到底是什么。读的过程似乎是在拼一张没有原图的拼图,能找到的拼块也十分有限。当手中的拼图有个大概轮廓时,你被它的图案震撼了,那些前面让你困惑的似乎与这张图无关的拼块又有了不同的含义。于是好奇心掰着你的手,让它们不能停止,而你心中的那个谜团也越来越浓重。读到最后的时候,你发现其实答案已经不重要了,变得很轻,轻得像羽毛一样,而背景才是最重要的,它才是总指挥,按照自己的规则和喜好摆弄着或者说玩弄着小说里一个个可怜的人。我觉得作者是一个把小说当成电影写的人,并且是像诺兰那样的导演导的电影。文字在你的脑海里展现成一幅幅电影胶片一样有质感的画面,色彩浓重又年代久远。
  •     也许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至少从大伙的评价来看,但是我不喜欢,其实看了只有三分之二,就没有耐性看下去了。主要是因为语言吧,大量的场景描写,作者是一个对细节着迷的人,总是在不停的刻画细节,而且喜欢运用大量的隐喻和比喻,看着实在费劲。叙述也非常缓慢,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作者要表达的含义。但是有一点还是值得称颂的,这本书很好的把印度的现实环境描绘出来了。如果你是喜欢情节的人,劝你还是不要选择这本书好了。
  •     <微物之神>沉浸其中,如同游曳于文字的梦境.童年的回忆,被无限放大,每一个毛孔都清晰可见。双胞胎之间神秘的感应以及无奈的分离,在细腻而美丽的语言里,被赋予了离奇的色彩.微小但无处不在的敏感情绪。即使感伤,也是懒洋洋的.原来,世间有如此多的隐秘.神祗无处不在.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收了几种获布克奖作品
  •     读了三章,期末,没时间看了。听说和《无声告白》,《冰风暴》有些相似,读起来感觉值得五星。只是印度人的称呼,翻译直接音译出来,这样真的好吗
  •     阿耶门连,我好似已经去过。遇到过那条河水,走在岸边的脚掌被染成橘红色。 命运选中了一些人,这些信神的孩子。没有人因为生而悲伤,特别是喀拉拉的女人,她们活着,偶尔触碰禁忌也为此付出代价,但她们依旧要使自己生存下来,等待下一个禁忌。
  •     在我看的经济社会类书籍中 克拉拉邦的多项指标都是印度首屈一指的 但即使在这样的地方 古老的锁链虽然生锈但还依旧坚固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 才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绝望
  •     目前最喜欢的一本小说。
  •     正在阅读的过程中。当初我买这本比较冷门的书是因为历史课讲到印度的种姓制度,然后我就构想出一个绝美的爱情故事,一个婆罗门爱上了首陀罗。于是我在百度里寻找具有这样情节的书——微物之神。我会耐心一直读下去,那样绝美的爱情就像是个惊喜,藏在后面,总是推动我继续去读前面那些人和事……
  •     我们害怕人群,却不得不融入人群
  •     看第二遍。 打开第一页,颜色在狂欢,我顿时走入陌生的印度及其一切浓郁的葱茏的生命当中,热带雨林那种过量的雨水和过度的生长,延伸而来……最后一页,新的爱在生长。
  •     不能只看一遍
  •     在谁应该该被爱的法律订立时,我们远离了生活,我们不是我们。
  •     隔了很多年才读后半本
  •     内容精彩,品相也好。
  •     这个故事,好悲哀
  •     悲伤的集合,却是历史的必然,种族,种姓,性别,身份,年纪或辈分种种历史传下来的隔阂注定这些相遇只能以悲剧收尾。
  •     布克奖的获奖作品,文笔极佳,写作水平确实非常高。也导致了故事不太容易进入的问题,但后半段渐入佳境,差点要给到五星。
  •     当印度细物遇到文字癖和思乡症
  •     就是字儿太小。
  •     2016-12-2
  •     逻辑很跳,跟做梦一样叙述和叙述挂在一起(暂称不上故事),阅读过程也很跳……我得一遍一遍返回去看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太好,对环境和细节的描写字字句句带着灵气,伏笔埋的自然又会心一击,翻译的版本也非常好,有机会的话想读读原文。小说的线索大概是把故事打碎也串起来的,那种,“决定了谁应该被爱,如何被爱,以及得到多少爱”的“爱的律法”。
  •     美轮美奂
  •     第二次尝试读 这次很顺地读了下去 边看边带入Kerala潮湿炎热的空气 还剩三章的时候不敢往下看 盖着厚被子也觉得很冷 硬着头皮读完转头买了英文版 想看看原文 终究爱的律法是怎样被打破的
  •     微物之神
  •     神秘的故事,细腻的文字,佳作。庞大的连锁结构,精巧绝伦。堪比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     这本书如果不是“一起悦读”的共读,恐怕我不太会知道它的存在或者是去读它。这是一本意识流小说,是讲由于种姓阶级的差距导致的一个爱情悲剧,一个家庭悲剧,书中时空穿插,用一种优美的语调和描述,呈现了印度南部的自然气候的美,两个双胞胎孩童眼里的世界和情感,两个不同阶层青年男女的压抑的情爱。如果光把这个看成一个爱情故事显然太浅薄了,它关乎的是印度这个国家的很多深层的问题。此书说是作者的半自传体小说,作者阿兰达蒂.洛伊是书中瑞海儿的原型,她本人在青春年少时就是一个问题女孩,聪明反叛,她的家庭和书中瑞海儿的家庭类似,是上层社会的家庭,所以她有机会得到好的教育,才能使得她的才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发挥。这是她的处女作,就获得了英国布克奖。她不是一个纯作家,她还参与政治等等社会活动,是一个喜欢用行动来改变社会
  •     简单的情节,触目的悲情,细腻的文字,回味无穷的比喻。深深的无奈。
  •     百度了一下作者,阿兰达蒂洛伊,太牛逼了!
  •     不是特别buy in这种叙事调调
  •     中心情节很简单,一页纸就能说完,叙事方法繁复零碎,如果快速而连续地读下去,可以体会出那种氛围。
  •     笔触唯美,心思细腻,娓娓道来,印度社会的悲哀,女人凄凉的人生。 读过最美的一本书。
  •     啰嗦
  •     这本书教会我很多东西,重要的不止故事情节,还有描写;值得关注的不止人物行为,还有背后的动机。因为故事叙述的方式,让我非常急切地想要看到结局串联起整个故事情节,而快要翻到结局时,又因为没有关注她的细致的描写而感到遗憾了。描写非常出彩,把经验平整地摊开附着于故事中(像煎饼上方用工具划开顺利贴合的蛋液),不是以往看过的和写过的小说中幼稚的只为了表达而兀自存在的生硬的话语。最后才揭示的情节也非常工整,完美的连锁效应,有求皆苦,没有人是自始至终的无辜。
  •     文字是诗样的细腻绮丽又大胆新颖,隐忍而哀伤的基调不显山露水,相爱却受禁锢的灵魂无法冲破阶级的鸿沟,破碎畸形的家、缺失的爱只能唤醒心间冰冷的飞蛾。
  •     用文字建筑一个故事一个历史一个梦魇。读了几多“淡淡的”或“装装的”或四字成语用力过猛的书,看完这本感觉语言能力还是靠天赋,习不得。
  •     不被承认的爱情
  •     特别美,不愿推荐给任何人的一本书。
  •     太好了!天才的叙述大师!敏锐且大胆。好久没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了,上一次还是读纳博科夫的《绝望》。但是她的文字比纳博科夫更从容。
  •     阿慕的爱情故事, 最好看两遍,至少要把第一章重新看一遍
  •     我真后悔在深夜读完这本书,它让我一整个晚上都睡不着。
  •     还要再看一遍
  •     没有序言
  •     梦回喀拉拉,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这片土地最生动的寓言,关于爱的之自由的悲剧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人们被困在身份、阶级、欲望、贪婪的魔掌里,小说中大量的细节描写,叙述有种神话般的庄严,娓娓道来谜底揭开,美丽又残酷
  •     满载充满智慧的语言,看似玄妙而超出认知,实则平实到深入骨髓…被这个仅仅是历史洪流中一个渺小而悲剧的家庭深深吸引,每一个成员的形象和一生都跃然纸上,不同的追求,深知互相的痛处,主动或被动地用自己心中的秤砣衡量着谁应该获得爱,获得多少的爱。帕帕奇的蛾张着翅膀,停在每个人的心脏上…
  •     1,小说叙述的顺利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看似是想到哪写到哪。但是文章的结构很美,完全不影响故事的进程。最后的几章内容尤为出色。 2,小说的语言很好,有时候像是呢喃的自我表达。语言很美,又有韵律。 3,整个小说描写的像是生活在蕴热,潮湿的热带森林,黏黏糊糊,又有所希望。 腻害!
  •     还会再读一遍。 会去印度看看。
  •     神作
  •     阿耶门连就是印度的马孔多。
  •     语言美,格局赞
  •     写得很棒!!!
  •     订婚那天开始读,读到婚礼结束后三个月。深水故事,需要喘气
  •     大概是我读过最小众的书?异域背景的英语作家总会把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化的气息带入英语写作中,让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别样的美感和神秘感。多年前读的,已不太记得具体情节,只留下好像咖啡、烟草、雾气混合在一起的印象,似乎有些堵得慌,但最终又不得不释然
  •     此书真真一部神作,一部脱俗脱雅之作。洛伊(印度美女作家)在并不算长的篇幅内,以印度特有的视角(印度教式的万物)讲述着生命、情感、生活……泛着淡淡的忧伤,又充斥着令人难以拒绝的美感,这种情感、美感又绝非刻意用华丽的语言或超凡的技巧来做,而是通过无微不至、无处不在的“物”(可以是自然可以是人工)实现的。在看似碎片化(甚至意识流)的讲述中,有一个完整的内部世界,虽是小人物、小环境,却有着无限的含纳。书中有一句话“现场演出的历史”很好的概括了作者的书写目标,而“事情的真相以一种支离破碎的方式呈现出来”则是此书的创作方式。成功的翻译,依赖于本土语言,却又能成现语言的独特性。读毕,非常美好的阅读体验
  •     隐秘的感情藏在隐秘的文字里
  •     高一时期最喜爱的书籍之一 看了三遍以上 每一次都能收获不同的东西
  •     读的第一本印度小说 也是目前最好的一本!
  •     这本书差不多是我对印度人生活的初步认识,但是遗憾的是自此之后对这个国度再没有好印象,而且开始对男人产生了极度的厌恶....很久一段时间没办法消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