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上.下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飘(上.下卷)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544704601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Margaret Mitchell)
页数:1171页

章节摘录

插图:她默默地看着他上楼去,但觉喉头疼得快憋死人。他的脚步渐渐远去,消失在楼上过道里。她的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而去。现在她才明白想求助他感情或理性的一切努力都白费力气,他那冷静头脑的决定不会动摇半分。现在她才明白他方才话说得轻松,却句句当真。她懂了,因为他身上具有刚强不屈,决不妥协的个性,这些东西她一直想在阿什礼身上找,却一直找不到。她所爱的这两个男人她都没能真正了解,所以都只好失去。现在她才隐约意识到倘若她真了解阿什礼,就决不会爱他了。倘若她真了解瑞特,也决不会失去他。她万分凄凉地想,这辈子她到底真正了解过谁?此刻,心神麻木。她经历得多,晓得麻木过后紧接就是剧烈的痛楚,撕皮裂肉,一如身体被外科大夫一刀切开,片刻的无感觉,随即就疼得要命。“现在甭想啦,”她咬咬牙,唤来老护身符,“现在琢磨失去他的痛苦,我会疯的,明天再想好了。”“可是,”她的心在呐喊,丢开老护身符,管自刀绞般地疼:“不能让他走!一定还有法子!”“现在甭想啦!”她又大声说一遍,想把忧伤推开。,想挡住滚滚而来的痛楚,“我,对了,明天我回塔拉去。”想到这儿,她心情稍稍平静。由于恐惧与失败,她回过一次塔拉,在它坚实的支持下,又恢复了自信,鼓起了奋斗的勇气。既然做到过一次,上帝啊,求你保佑我再来一次吧!怎么做,她却不知道。她现在不愿想,她只要一个客她生存,容她痛苦的小天地,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好舔舔自己的伤;一个避难所,好筹划以后的战斗。一想到塔拉,就仿佛有只凉爽温柔的手在抚慰她作疼的心。她仿佛看到那幢白房子在闪光,在欢迎她归来。她仿佛感到,乡间宁静的暮霭正向她徐徐降下,为她祝福。她仿佛看到,露珠正悄然滴落在无边的绿野,雪白的棉桃上。还有那未曾拓垦的红土地,枝繁叶茂的松树林,绵延起伏的小山冈。这美丽的图景让她模糊感到慰藉,给她增添了几分力量,心头的创痛与悔恨顿时轻松不少。她呆呆地站着,多少小事急上心头:通往塔拉的林阴道,雪松郁郁苍苍;一丛接一丛的荣莉花。映衬雪白的墙壁,欣欣向荣;洁白的窗帘随风起舞。还有嬷嬷,她突然好想嬷嬷,跟小时候依恋嬷嬷一样,好想把头偎依在她宽厚的胸膛上,任她骨节粗大的黑手抚摸她的头。嬷嬷,是她与过去岁月联系的最后一环了。以祖先面对失败绝不低头的精神,她扬起下颌。她要赢回瑞特,她晓得她办得到!只要她下决心,没哪个男人她得不到。

前言

仅仅写了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并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是绝无仅有的,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便是这样一位绝无仅有的作家。她惟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自1936年出版之日起,《飘》这部美国内战时期的罗曼史便打破了所有的出版记录。1937年,小说获得普利策奖。三年后被改编成电影,连电影也成了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玛格丽特出生在美国南方城市亚特兰大,是个典型的南方姑娘。出生于1900年的她并没有经历过美国南北战争,但是,由于亚特兰大在美国内战期间曾经被北方军攻陷,落入北方军将领舍曼之手,所以,这段历史成了亚特兰大市民十分热衷的话题。玛格丽特从小听到许多有关这段历史的谈论,这使她萌发了创作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一经作出决定,亚特兰大也就理所当然地被作者定为小说的创作背景。小说初稿早在1929年就已经完成,但玛格丽特并未马上付印,而是几经修改,终于使小说成了一本举足轻重的世界名著,至今魅力仍经久不衰。正如有的出版商所说,《飘》的读者群是一代接一代的。老一辈读者有之,中年一代亦不乏其人,年轻读者的数量更是大得惊人。《飘》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但作者玛格丽特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战场上。除了亚特兰大失陷前五角场上躺满伤病员那悲壮的一幕外,其他战争场景并没有花费作者过多的笔墨。作为第一部从南方女性角度来叙述美国内战的小说,玛格丽特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的崇敬心理、对战争全然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的命运以及战后立志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战争失败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斗志,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反之,另外一些人则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难、重新前进在生活旅途上的强者。这其中就有女主人公郝思嘉。应该说,小说中最具吸引力的人物非她莫属。出身种植园主家庭的思嘉年轻漂亮,个性鲜明。然而,不幸的是,在她尚属青春年少的十六岁花季时,思嘉就遭遇了情场失意的痛苦。她爱上了风度翩翩的邻居卫希礼,可卫希礼却娶了善解人意的表妹媚兰。使思嘉更加不幸的是,战乱接踵而至,整个南方社会不得不投身战争岁月。在残酷的战争和艰辛的生活这双重重压之下,历经磨难的郝思嘉成了一位二十八岁的成熟女性。郝思嘉的父亲郝嘉乐是个爱尔兰移民,身无分文的他只身来到美国,通过玩一手好牌和喝酒的海量赢得了一片红色的土地,几经创业把其发展成一个收入颇丰的种植园。思嘉的母亲出身于海滨城市萨凡纳的名门望族,因为情场失意赌气嫁给了比她大将近二十岁的郝嘉乐。作为他们的大女儿,思嘉既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脾气暴躁的性格,自小又受到母亲良好家教和道德观念的教诲。所以,她的性格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她既想做个像她妈妈那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骨子里又有背叛妈妈的道德框框的反骨。正是血管里流着的这种充满矛盾的血液造就了思嘉敢爱敢恨、认定自己的目标便勇往直前、不择手段的性格特点。小说《飘》出版后,美国评论界对郝思嘉的性格莫衷一是,有人把郝思嘉说成是一个毫不足取的女性。美国诗人约翰•P.毕晓普曾经说过:“在任何情况下,郝思嘉都是毫不足取的。她吝啬迷信,还自私自利,简直无人可比。她显然属于她那一阶层的一员,但她只有在少女时代才在表面上有点该阶层的言谈举止;至于他们的情感,她却从来没有共享过。人是要有精神的,这一点于她是不可理解的,至于说思想,她知道得最多的就是那种属于小农意识的卑劣的狡诈伎俩。基于这一点,除了她那珍贵的皮肤、土地和钱财以外,她什么也不看重。而这些正是使她的狡诈伎俩可以永远延续下去的东西。她手里抓着这个,眼里又觊觎另一个,为此,她杀了一个前来偷盗的北方士兵,洗劫了他的尸体、结了好几次婚、购买锯木厂、剥削囚犯的劳动、行使欺骗术、无情地把好几个人送上了西天。”可以说,毕晓普用洗练的概述把郝思嘉为人鄙视的一面做了精确的描述。然而,作为纷繁复杂的社会的一员,人的性格绝对不可能是单一的。所以,既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全然的坏人。人只能是个多面体,人的性格也只能是多种性格特点的总和。主人公郝思嘉就是这样的多面体之一。在郝思嘉身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传统与反传统的冲突在她身上的体现。毋庸置疑,她的性格有不足取的一面,但同样也有为人欣赏的一面。尽管她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她还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而使这一点成为可能的正是她性格中为人欣赏的那一面。郝思嘉虽出生于南方种植园主家庭,但她从小就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对南方上流社会那些条条框框有着天生的反感。她讲究实惠,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就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根本不管她采用的方法和她置身其中的社会准则相符不相符。所以,她和媚兰、希礼以及亚特兰大上流社会的那些“老卫兵”们格格不入,招致了“老卫兵”们的颇多指责和评判。可是,思嘉的信条没有改变,这就是:不管战争把原有的美好生活变得多么面目全非,不管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她还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生存下去,她必须竭尽全力保住塔拉——那是在她陷入困境时会给她予力量的土地。而在她为生存而奋斗的过程中,她性格中为人称道的一面也就凸显了出来。玛格丽特在书中刻画了诸多南方妇女形象。通过对比,郝思嘉毫不虚伪、充分表现“真我”的性格特点便在读者面前一览无遗。在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上流社会对妇女的要求是颇为苛刻的。女孩子要让先生们欣赏,很大的一面就是要伪装自己,把真正的自我隐藏起来。不管这个女孩多么聪明,多么有主见,她在先生们面前都要表现得很柔弱、很无知。她们最好是胆小如鼠的懦弱女子,一见到老鼠就跳到凳子上;一听见令人惊愕的事就要晕过去;在别人家吃东西要像小鸟一样少,哪怕是别人的宴会上有许多美味佳肴而自己也很想品尝也白搭;对先生们说话要表现得尽量无知,即使她们认为先生们其实很愚蠢,她们也还得假装崇拜他们的样子,要不时违心地对先生们夸上几句。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能合乎上流社会的习惯和所谓的美德,为了能找一个体面、尊贵、有钱的丈夫;而一旦结了婚,她便成了男人的附庸,成了生儿育女的机器,而结了婚的女人自己亲自打点生意,就算她的丈夫是个很不精明的生意人,那也是离经叛道的行为,是绝对行不通的。然而,郝思嘉对这些做法嗤之以鼻,对所有这一切发起了义无反顾的挑战。作者对思嘉的反叛行为最集中的描述就是她怂恿卫希礼和她私奔以及她婚后自己经营锯木厂这两件事情上。年方二八的郝思嘉爱上了貌似风流倜傥的邻居卫希礼。遗憾的是,卫希礼却要和他的表妹媚兰结婚了。思嘉为了得到自己的所爱,采取了大胆的行动。在宣布卫希礼和媚兰要结婚的野餐会上,思嘉想办法单独面见希礼,坦言自己对他的爱情,怂恿他和自己私奔。

内容概要

米切尔,美国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父亲是个律师,曾任亚特兰大历史协会主席。米切尔曾就读于华盛顿神学院、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其后,她曾担任地方报纸《亚特兰大报》的记者。1925年与约翰•马尔什结婚,婚后辞去报职,潜心写作。米切尔一生中只发表了《飘》这部长篇巨著。她从1926年开始着力创作《飘》,10年之后,作品问世,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于家庭的熏陶,米切尔对美国历史,特别是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方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家乡听闻了大量有关内战和战后重建时期的种种轶事和传闻,接触并阅读了大量有关内战的书籍。她自幼在南部城市亚特兰大成长,耳濡目染了美国南方的风土人情,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了米切尔文思纵横驰骋的背景和创作的源泉。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二部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三部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四部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五部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编辑推荐

仅仅写了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并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是绝无仅有的。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便是这样一位绝无仅有的作家。她惟一的作品《译林名著精选·飘(插图本)(上下册)》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自1936年出版之日起,《译林名著精选·飘(插图本)(上下册)》这部美国内战时期的罗曼史便打破了所有的出版记录。1937年,小说获得普利策奖。三年后被改编成电影,连电影也成了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译林名著精选•飘(插图本)(上下册)》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但作者玛格丽特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战场上。除了亚特兰大失陷前五角场上躺满伤病员那悲壮的一幕外,其他战争场景并没有花费作者过多的笔墨。作为第一部从南方女性角度来叙述美国内战的小说,玛格丽特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崇敬心理、对战争全然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的命运以及战后立志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战争失败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斗志,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反之,另外一些人则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难、重新前进在生活旅途上的强者。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的前夕,塔拉庄园的千金小姐思嘉爱上了另一庄园主的儿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却选择了思嘉的表妹:温柔善良的媚兰。思嘉出于妒恨,抢先嫁给了媚兰的弟弟查尔斯。不久,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艾希利和查尔斯作为征兵上了前线。查尔斯很快就在战争中死去了。思嘉成了寡妇,但她内心却一直热恋着艾希利。
在战争中,南方军遭到失败,亚特兰大城里挤满了伤兵。思嘉和表妹媚兰自愿加入护士行列照顾伤兵。这时,从前线传来消息,北方军快打过来了,不少人家惊惶地开始逃离家园。不巧媚兰要生孩子了,思嘉只好留下来照顾她。在北方军大军压境之日,思嘉只好独自勇敢地驾驶马车回到塔拉庄园,这时家里已被北方军士兵抢先洗动一空,母亲在惊吓中死去。
不久,战争结束了。生活依然困苦。为了要重振破产的家业,她骗取弗兰克和自己结了婚。
弗兰克和艾希利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组织,在一次集会时遭北方军包围,弗兰克中弹死亡,艾希利负伤逃亡,思嘉再次成为寡妇。此时,白瑞德前来向她求婚,她终于与一直爱她的搞私运军火和粮食致富的白瑞德结了婚。在艾希利的生日会前夕,思嘉与艾希利相见时热情的拥抱引起旁人非议,但媚兰不相信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白瑞德可不这样想。
媚兰终因操劳过度卧病不起。临终前,她把自已的丈夫艾希利和儿子托付给思嘉,但要求她保守这个秘密,思嘉不顾一切扑向艾希利的怀中,紧紧拥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无法再忍受下去,而转身离去。面对伤心欲绝毫无反应的艾希利,思嘉终于明白,她爱的艾希利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
当思嘉赶回时,白瑞德已不再相信她。他决心离开思嘉,返回老家去寻找美好的事物,被遗弃的思嘉站在浓雾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着美好的明天的到来。
《译林名著精选·飘(插图本)(上下册)》在描绘人物生活与爱情的同时,勾勒出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次的异同,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堪称美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

图书封面


 飘(上.下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扣掉一颗星是这版翻译。不可否认这本书的确美化了南方,尤其是对黑奴的部分,但是瑕不掩瑜,它仍然无愧为满分。第一遍读故事,读s和r的爱情,读s的坚韧、精明、自私自利、任性、固执、刚毅、骄傲,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令人讨厌却可爱的人。第二遍读里面优美的描写和环境的塑造,还有当时的各种习惯。阿希礼信里写的月光下盛开的木兰花,写义卖会上发间的茶玫瑰,还有塔拉的红土地。第三遍读里面每个人的思想。南方人为了伟大的事业甘愿奉献,瑞德玩世不恭的论调“国家毁灭的时候是赚钱最快的”,阿希礼说“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们承受战争”。读到一切崩坏下的希望,读到传统的束缚。当过去已经随风而逝,我们只能向前。
  •     与大多数女生不同,一直吸引着我的不是绅士优雅的艾希礼,而是桀骜不驯的白瑞德。艾希礼更符合小女生如思嘉心中的光环,白马王子一般的存在,但让我更爱的却始终是充满男性魅力的白瑞德。忘不了思嘉与瑞德在十二棵橡树野餐的初次见面,他劫掠一般的眼神和玩世不恭的样子;忘不了他在思嘉守寡期间邀请思嘉跳舞,让她再次成为舞会女王;忘不了他在亚特兰大沦陷的最后一战参军,即使他反对战争知道战争必输的结果;忘不了他总是刻意地巧遇给思嘉驾马车去锯木厂……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着瑞德对思嘉的爱,从吸引到深爱着。但他不敢承认,他深爱着却不敢坦白。他怕思嘉嘲笑他,他总看中诚实,却不敢对自己的爱诚实,他在思嘉面前懦弱了。他溺爱他的女儿,也是因为她那么像思嘉,而她属于他,且爱他。而思嘉终于在失去之后才意识到自己也一直爱着瑞德,才顿悟瑞德是那么爱她她却一直不明白。但瑞德失望了……两个相爱的人却拿着利刃互相切割着对方。一直让我追着看下去的原因一是思嘉的坚强,二是瑞德对思嘉的爱。在故事的最后,看着瑞德满怀绝望和枯竭的爱喊着思嘉亲爱的说:我从来就不是这样的人,能够耐心地捡起碎片,把他们用胶水粘在一起,然后告诉自己,修复过的跟新的一样好。打破的就是打破——我宁愿去回忆它还完好无损的时候的样子。而不愿去修好它,然后在我有生之年看着那破碎的地方。看到这儿,我几欲落泪。思嘉还是一样的坚强,她一定能再次获得瑞德的爱。毕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     从初中时代起,我就一直是个名著控,总是随着主人公的思绪而更迭自己的心情。很庆幸直到现在才把这本多众女性朋友强烈推荐的飘看完。爱是一把双刃刀,它给你多少美好,另一边就可以给你带来多少伤害。在自己切身体会过之后,愈发明白这个道理,也就更能明白瑞德和斯嘉间那种深刻而纠结的爱。每个少女都有自己的初恋,更确切的说是自己第一个暗恋的对象,那个人是每个少女心中的梦,或有英俊又忧郁的外表,或有阳光而活力的笑容,总之符合少女心中给自己定下完美恋人的要求。如希礼对斯嘉那样。希礼有着一头迷人的金发,俊秀的面庞,优雅的举止。。。一切一切都让那个美得让人窒息的郝思嘉着迷。直到最后,斯嘉才明白过来,她爱的只是年轻时的那个梦,那个躯壳,那个幻想中的人。而现实生活中,那个幻想中的人显然不是适合自己的人生伴侣,只是年轻的自己不知道而已。现在想想,也许我也只是喜欢那副迷人的外表,那忧郁的眼神,也许他只是符合我所定义的完美恋人的要求。嗯,是的,我只是喜欢自己给自己定义的那个人,而事实证明那个人确实不适合自己。这点我比斯嘉要幸运的多,没有让自己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认识这一点。至于瑞德和斯嘉,我始终不明白的是,尊严和爱情相比,哪个更加重要。碍于瑞德和斯嘉之间的是斯嘉心中的那个梦,斯嘉因为这个梦从未真正爱过瑞德,至少表现出来的是这样,她总是在某个属于他俩甜蜜的时刻,突然思绪飘荡到远方。而瑞德也始终因为斯嘉这个梦从未向斯嘉正经表白过他对她的欣赏及爱慕。就像瑞德最后说的,我们好像是互相误解了。可是就算误会解释清楚了又能怎样,伤害依旧在伫立在那里,不曾远离。“我从来就不是这样的人,能够耐心地捡起碎片,把它们用胶水粘在一起,然后告诉我自己,修复过得跟新的一样好。打破的就是打破的——我宁愿去回忆它还是完好无损的时候的样子,而不愿去修好它,然后在我的有生之年看着那破碎的地方。”这是瑞德最后对斯嘉说的话,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会愤怒的感慨为什么不可以,只要相爱就可以在一起,没有什么能够跨越爱情,呵呵,很天真的想法。现在却能明白这番话。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重新开始,就像我们不能回到过去的岁月一样,很多事情也是回不去的。想起《十八春》里最后曼桢对世均说的“我们回不去了”,这一句回不去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但世事偏是如此。我们只有像斯嘉说的那样,不能往后看,痛苦的事情留到明天,因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样就有精力去解决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在世界文坛,仅仅写了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的作家是绝无仅有的。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便是这样一位绝无仅有的作家。她惟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也就成了绝无仅有的经典之作。  《飘》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玛格丽特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崇敬心理、对战争全然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的命运以及战后立志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玛格丽特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这无疑是人类最宝贵的共同财富。
  •     很吸引人的一本书,故事情节也很扣人心弦,文字优美,思嘉在故事里的真实,她的坚强居然也对我起到了鼓舞的作用,一个女人在逆境面前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切,而梅兰也是一个善良坚强的女性。
  •     神作!在第五部哭了好几次。
  •     这么厚的书看了两三遍也可以了
  •     高二的时候读的,当时前桌两个女生也在看。特别喜欢,看完之后很想看第二遍。关于这本书,高考结束后在汕头大学的开放日上还和一位英语系的老教授交流过。他就这本书旧版的翻译名字所带的中国韵味谈了许多,比如亚特兰大被译成饿狼陀等。个人喜欢人物的译名,如韩媚兰,卫希礼。后来看《译林》杂志的时候还看到了一篇辩论它为畅销书还是经典书的文章。有很多故事,不一一提及了。
  •     初二读的,对个人影响深刻,老师上语文课每人推荐一本书我推的就是这本。思嘉和媚兰都爱,心疼瑞德。
  •     思嘉说:她不了解两个男人,错爱一个 错过一个
  •     第二次读 感觉读得明白点了 关于战争、爱情、人物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     就是这个封面的呀,一拿到手就不忍心折旧她。 这本书在高三的时候忙里偷闲看的,老师在上面讲,我在下面抽屉悄悄抽出来看。因为故事太引人入胜了,两本不带喘气地看也不觉得疲乏。
  •     因为喜欢电影,所以读了原著,觉得翻译版本怎么都不如原版对味
  •     第一遍是没觉得多好……嗯
  •     为什么要把梅兰妮的全名和昵称音译成不同的名字?然后在第203页的时候才告诉我梅利和媚兰是同一个人??
  •     不喜欢这个译本……
  •     最近不知怎么的突然爱上了看世界名著,惭愧的是这些被列在中小学生必读书目中的名著我几乎一无所知。除了高中用MP3偷偷看的各种武侠奇幻和平时零零碎碎读的历史题材,我对小说知之甚少,而现在以大学生的身份翻开这些历久弥新的文学经典,的的确确感到这些用时间沉淀下来的文字自有其卓尔不群之处。

    《飘》出版于1936年,其1939年诞生的同名电影更是不可逾越的经典之一,这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似乎世界名著都是以爱情为主线)让我看的心潮澎湃。其实就个人来说,女主人公郝思嘉完全不是一个理想中的优秀女性,她高调、自私、喜爱卖弄、缺乏爱心、在婚姻和经营上耍弄手段、为了与卫希礼的一段虚无缥缈的感情而多次毁灭了自己的幸福与名誉,甚至到最后被深爱自己的白瑞德所抛弃时才幡然醒悟,此时她早已名誉扫地、举目无亲。无论从行为还是性格来说,郝思嘉都不是惹人喜爱的类型。

    然而郝思嘉身上那种坚忍不拔、我行我素、脱离传统的反叛精神却也让人值得玩味。19世纪中叶的美国南方,绅士和贵族仍是普遍的概念,在郝思嘉那个上流社会的圈子内,对于女性有着繁琐的社交与礼仪的框架。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那其中无处不在的社交礼仪简直让我为之抓狂,而正是在这一个对女性有极大束缚的环境中,郝思嘉那敢爱敢恨的性格成就了老套却又不衰的主角形象。郝思嘉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淑女,而父亲却是出生于平民、性格激进的矮小男人,在作者笔下,郝思嘉那种成长于淑女教育、骨子中却继承父亲反叛性格且在生活中不断向其靠拢的鲜活性格显得栩栩如生,比如为了“报复”而嫁给自己不爱的查理,为了三百美元而嫁给同样不爱的中年佛兰克,为了钱又不顾舆论自己经营锯木厂。而白蝶和媚兰则是两种完全与之相对的性格,一位是近乎带有神经质的老淑女+老处女,一位是体贴人意、十分典型的温柔女性。

    在残酷的战争后,郝思嘉面临的是一个母亲去世、父亲疯癫、财产毁灭、局势混乱的世道,而从战争后回到塔拉时,那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变为家中顶梁柱的成熟女性的一幕不得不说这一段是整本书让我觉得最为跌宕精彩的一部分,从衣食无忧到白手起家,郝思嘉这一坚忍不拔的形象被树立了起来。虽然之后为了“不再过饥饿的生活”,她的行事让人觉得有些不择手段,但这比我以前看过的“面临困难要不怕挫折”云云的教育怎么说都来的震撼。文末的一句“明天毕竟又是新的一天了”既可以说是一种逃避,同样也是对未来的勇敢面对。

    相比于开头激进活跃、光芒四射的思嘉,安静本分的媚兰显得那么不起眼,而媚兰与希礼的婚姻让思嘉对媚兰恨之入骨,纵使媚兰对思嘉与世界从始至终都那么温柔、理解、关怀、博爱,甚至思嘉在战乱中对媚兰不离不弃的时候,思嘉心中仍对媚兰毫无好感,后来的生活中仍是如此。而在经历了无数风波、媚兰在结尾中奄奄一息时,思嘉才醒悟到自己是如此的需要媚兰,醒悟到只有媚兰才是自己唯一的挚友,而希礼也醒悟到自己是那么需要媚兰,在白瑞德那句“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之下,那位毫不起眼、却又如此完美的媚兰是显得那么的神圣。不知道女生们是希望自己成为思嘉还是媚兰,但对于我这样一个男生来说,媚兰的形象是那么的真实而让人渴望。

    这本小说有太多的“幡然醒悟”——思嘉醒悟要媚兰的重要,醒悟到自己爱的不是希礼而是瑞德,瑞德醒悟到自己得不到思嘉的爱,希礼醒悟到自己爱的不是思嘉而是媚兰,这些接踵而至的醒悟是那么让人心碎而追悔莫及。虽然文末有着对明天的美好憧憬,但我觉得这无法掩盖这段故事浓浓的悲剧色彩。“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的确,但只有抓得住过去的人,才有资格拥抱可能的未来。
  •     我认为的最好译本
  •     很经典
  •     很小的时候,便听过一个名字:乱世佳人.如今,终于能够得到这本书.快递送来时,有一点小小的失望,书有些折角,但是不影响阅读.每翻过一页,就用手轻轻扶平页角,现在看来也无碍,可以算是完美无缺了.喜欢费雯`丽,喜欢思嘉的绿眸子和灵动的眼神.封面是一张电影中的画面图,放在这里十分合适.纸张稍薄,摸起来很舒服.文字也很合适.插图占一页,按照电影画的,美轮美奂.
    玛格丽特`米切尔凭借一本书便成名,这是文学史上的特例.那时过去的时代,少女不能拥有自我的时代,通过不断演变,形成了今日男女平等,互相尊重的社会.目前还在阅读中,后面的部分还未看到,但是我已深深地喜爱上这本书,喜爱思嘉和她那灵动的绿眸子.
  •     初中高中各完整读过一遍 译本很好 内容也很好 看到最后邦妮死了 瑞德离开了 揪心的难过 人生还有多少可以错过
  •     读完这本小说,才明白小说为什么叫《Gone with the Wind》,至于译名,“飘”要胜于“乱世佳人”,“乱世佳人”只看到了作品的“体”,而“飘”抓住了作品的魂。

    小说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战争以南部联邦战败投降告终。这场战争,好比风,吹走了一个国家,吹散了旧有的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随之而飘走的还有一种生活、一些生命、一些爱、一些灵魂。

    希礼的世界随着南部联邦争飘走了,查理的生命随着战争飘走了,卡利恩的爱随着斯图尔特的离逝飘走了,嘉乐的灵魂随着埃伦飘走了。像这样的飘逝太多太多了,瑞德、埃伦、英蒂、邦妮、青春、笑声、朋友、亲人……,这样的飘逝总是给人淡淡的忧伤。

    从个人的遭遇得失这种微观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世界不免是伤感的。如果从时代的前进、事物的发展这样宏观的角度看待世界,世界更多是积极,奋进。就像书中描绘的阿特兰大一样,战前的车水马龙,战时的活力澎湃,即使战败后轮为一片废墟,但战火过后,这座城市又开始迸发生机。

    当然,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些坚强的人,就像阿特兰大一样,面对灾难,面对新的环境,他们伤心过,跌倒过,但是没有被打倒过。小说中最抢眼的当然是女主角——赫思嘉。她美丽、富有活力、勇敢、简单、贪心、自私,无论今天有多么艰难、伤心,到了明天她就能勇敢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同样坚强的人还有眉兰,不过面对变化,面对困难,她采取的是与思嘉截然不同的方式。她更多的是坚持,坚持一种高贵,一种优雅,带有更多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色彩;而思嘉更多的是摈弃,尽量摈弃不合时宜的旧方式,旧观念,不理会世俗的眼光,带有更多实用主义色彩。在小说的那个动荡的年代,前者更难生存,但被世俗认同,而后者更易生存,但遭世俗离弃。但她们都能勇敢面对新的环境,没有逃避,没有放弃,是生活的强者。

    当然还有一类人,就是像白瑞德这样的人,他们有敏感的时代触觉,属于先觉先知的一类,在剧变之前,他们已经做好一切应变的准备。他们懂得如何利用时间差,懂得怎样从破坏旧有秩序和新建立秩序中获取所需。当然这类人也有细分,瑞德更多的是一个投机商,而不是一个伟人。但无可否认,他是理性的,是因时制宜的,成功的。只不过这种成功和世俗的眼光不大相同而已。

    无可否认,这是一部经典之作,以恢弘的历史为背景,深刻地书写一段曲折的爱情的爱情故事,大致上理清了南北战争的脉络,而且细致全面地再现当时社会的面貌和生态。

    在这个爱情故事中,思嘉一直像个孩子,她不知道爱什么是,她不爱希礼,但她并不知道,她只是想要他而已,就像一个固执的小孩想要一件得不到的玩具。最后,她终于意识到她爱的是瑞德,他们本来就是天生一对,而且瑞德一直深爱她。但仿佛太迟了,因为他的心已经被思嘉打碎了。结果会是怎样,作者留了一笔。也许,他们不会在一起,因为他是瑞德;也许,他们会在一起,因为她是思嘉。

    最后,请珍惜和你一路走来的人,思嘉注定是孤独的,因为她不懂珍惜那些和她一路走来的人,那些和她在同一个地方成长,一起经历战争的南方人。最能理解你的人多是和你一起经历的人。时间一天天过,我们走的路越来越长,我们觉得很难再遇到理解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你的过去,不知道你为什么是你。请珍惜和你一路走来的人,他们在身边的时候,也是一种欣慰。
  •     不要作
  •     书的包装印刷很好,适合时常翻阅。郝思嘉很不容易,遭遇这么多的变故,但是却坚持下来,坚信明天又是不一样的一天,虽然心里很不乐意,总想逃脱,但是却坚持帮助媚兰,帮助塔拉的人。虽然她也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人,但我觉得不影响她成为平凡生活里一个伟大的人物。她和白瑞德的爱情是个悲剧,结局是我不想看到的,但是确实她两人性格的必然结果,希望生活中大家都珍惜身边对自己好的人,不用等到伤害了、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     读的第一部爱情小说,是在我最紧张最忙碌的那一年-高三读完的。记得当时下晚自习回家,背着爸妈偷偷看这部书,看到夜深,看到人静。着实吸引人,整个人就像着了迷一样,完全被吸入书中的那个世界。一边看我就一边想着,要找一个像白瑞德那样的男人。
  •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     小学毕业那年看了书,并不打算看电影。 记得埃伦身上有马鞭草清香。 佩服但是不喜欢郝思嘉。 漂亮的邦妮身上看得见流着爱尔兰血的郝嘉乐的影子。 韩白蝶姑妈是那种动不动晕倒需要嗅盐瓶的女人,住在一所砖头墙面的房子里面。 仍旧能想象出白瑞德的眼睛,以及,卫希礼在十二棵橡树面对心形脸的韩媚兰和在塔拉红土地上面对郝思嘉,以及,骑草莓色种马的尊敬的老爷爷。 媚兰比希礼勇敢。 韩查理还是有男子汉的担当的。 高中历史每涉及南北战争,会因为玛格丽特的这本小说感到莫名愉快,虽然,战争是那么残酷。
  •     这本书真是我看到的难得的好书
    非常喜欢
    也很喜欢思嘉~
  •     20年后重新仔细读过,更加喜欢思嘉的坚强,更加喜欢白瑞德的那份深沉的爱。
  •     在这本书上真的可以学会很多东西
  •     思嘉的性格值得深思,回味
  •     首先,单纯说书本质量的话还是蛮不错的,纸张好,字体大小也合适,有插图,虽然不算精美。

    然后,来说说这本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外国小说。

    1.思嘉与塔拉
    16岁的思嘉,漂亮、迷人、风情万种、志得意满,除了一个得不到的恋人,她的生活里充满了安逸、满足、闲适、富裕。当她的爱尔兰老爸说要把塔拉送给她,说土地才是唯一值得去牺牲去战斗的东西时,她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而当战争把原有的一切诗意与幸福撕的四分五裂的时候,把她弄的一无所有的时候,她才发现土地的可贵,她从这片土地上重新站起来,与过去不谙世事的少女思嘉挥手作别,她发誓她和她的家人将不再挨饿,即使去偷去抢去杀人。是土地给了她力量,使她坚强,她不留恋过去,即使过去再美再迷人。思嘉是悲剧的,故事的最后,所有她爱过,或者爱过她的人或事物都离她而去,唯有土地,不离不弃,永远是她的后盾,她的堡垒。她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遍体鳞伤,可是一回到塔拉,她就能从中得到恢复,得到滋养,让她去面临更可怕,更艰难的事情。那红红的山丘,绵延的棉花田,清新的乡间气息,是如何给了她力量,可能对于头脑简单的思嘉来说,这是一个太困难的命题,而旁观者却可以看出来,就算思嘉被俗世变得那么庸俗、粗鲁、唯利是图、铁石心肠,但本质上,她就像一株简朴的野生红玫瑰,热烈、奔放、生机勃勃,她的美、野性、生机都是与自然有关,与生俱来的本质,土地就是她的母亲,塔拉就是她的母亲。

    2.思嘉与瑞德
    瑞德这种多金、风流、坏坏但是专一的男人简直是许多女人的梦想。但我觉得他是不适合思嘉的。思嘉一直到最后才发现她爱的不是希礼那个本人,而是他所代表的所有她赋予上去的一切她不具备的闪光点。比如正直、善良、高尚、教养,这些都是她缺乏,并想努力从她母亲身上获取的。希礼说媚兰是他唯一的一个梦,这句话我觉得同样适用于思嘉。希礼是思嘉现实、冷酷的头脑里对过去,对美好的一个温柔的梦境,在那个梦境里,她还是无忧无虑的十六岁少女,生活在鸡犬相闻的田园牧歌里。她造就了这个梦,并一直甘愿生活在梦境里,而不是整日呆在商店、锯木厂。和希礼生活在梦境里相反,她是一直生活在生存的沼泽里,所以希礼喜欢鲜活的生命,如她,正如她向往梦境一般的美好,如他。他们全都弄错了,可惜一个失去了媚兰,一个失去了瑞德,生生把自己的幸福断送了。而瑞德呢,他从第一次在十二颗橡树庄园的野餐会上就看上了思嘉,盘算着要把她弄到手。可是他真的爱她吗?我不清楚。他爱的,或许是因为她不同于其他女人的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他爱的,或许是她和他相似的对生活的坚强、努力。他说,身体是不值一提的,特别是女人的身体,他瞧不起女人,戏谑他们,嘲笑他们,唯有对媚兰,那是他唯一尊重、爱戴的人。我很难想象瑞德真的爱思嘉,如果他爱思嘉,他会一直对她冷嘲热讽?他会要求她做他的情妇?会把她和孤儿寡母丢在乱军之间?他会一直放纵她到最后却来指责她、羞辱她?他会一直和那个叫贝尔的妓女纠缠不清,甚至称她为“一个最善良的人”,而这个最善良的人那么瞧不起思嘉、诋毁思嘉?只要思嘉一怀疑他爱她,他就要嘲笑她,作弄她,让她放弃这样的幻想。他爱她,会在一夜欢好之后,拿她和一个妓女相提并论?我相信他是爱她的,但是这种爱,对于思嘉、对于一切单线思维的女人如我来说,都是看不清楚,甚至是怀疑的。他只记得,他不能让思嘉知道他的爱,如果他爱她,她就会把这个爱变成凌驾于他头上的皮鞭,但是他恰恰忘了思嘉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她对她爱的人是怎样的付出。他从没想过主动成为这个人,而是等待,试探,靠折磨彼此来探测爱意。而思嘉恰恰是一个单线条的女人,她头脑简单,只能看见事物的表面,而她还有一个特点,绝不会爱不爱自己的人,而她又怎么能知道这个一直声称不爱她的男人实际上的爱她的呢?所以说,即使他们两个互相相爱,瑞德也不会是适合思嘉的人。最后,他走了,那种深沉又浓烈的爱终于结束了,而思嘉却发现她爱的一直是他,她要重新赢回他,这是很可能的,连作者自己都说,他们俩是会最终在一起的。可惜就像瑞德说的,破碎了始终是破碎了。

    3.思嘉与媚兰
    本来不喜欢媚兰,不喜欢任何圣母似的人物。但是媚兰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另一个思嘉。她坚强、勇敢,为了维护自己想要维护的东西,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她善良又聪明,洞悉人情,却又不露锋芒。她是整本书唯一善良与智慧、勇气并存的女性,怪不得,连愤世嫉俗的瑞德也对他顶礼膜拜。她爱思嘉,无条件的信任她,支持她,当世俗的洪流把思嘉快要吞没的时候,是她弱小的身躯成了思嘉的避风港。从一种程度上来说,媚兰是埃伦死后的延伸,是对思嘉母爱的补充,是真正代表作者笔下那已消失的老南方的一切美好的集中体现。可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媚兰作为第一主角呢,可是谁又要去浏览一本道德指南呢。思嘉之所以是思嘉,是因为她的不屈不挠,有血有肉,她的冷酷,她的无情,她的自私和小心眼,她的狡黠与小算计,都是普普通通的我们,不完美,但可亲可恨。

    思嘉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文学形象,丰满、立体。人们可以讨厌她,可以鄙视她,但是,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她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女子的形象,我们从不缺乏真善美,我们缺乏的是思嘉一般会呼吸,敢生活的鲜活的灵魂。
  •     人性的阴暗面和光明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喜欢既任性、自私、贪婪又坚强、独立、勇敢、为目标奋斗不放弃的思嘉。
  •     仅仅写了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并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是绝无仅有的。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便是这样一位绝无仅有的作家。她惟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自1936年出版之日起,《飘》这部美国内战时期的罗曼史便打破了所有的出版记录。1937年,小说获得普利策奖。三年后被改编成电影,连电影也成了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     女性必读
  •     应该像郝思嘉一样努力生活
  •     高中的时候就爱上的书,那时看的是傅东华翻译的,为了迎合国人的习惯,用了很中国化的名字,郝思嘉、白瑞德、韩白蝶等等。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翻译的很别扭,但是可能是先入为主吧,我至今还是看着那个译本比较有感觉,或许和书本身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成了我青春年少时的一个记忆。
  •     原作者的故事和文学功底给10分都不为过,不过如果是这个翻译本的话,8.8分吧。真的是一部值得阅读的书籍。爱白瑞德!对郝思嘉既爱又恨!
  •     读初中时就一直想看这本书,直到现在,上大学了才真正读完这本书。我相信,我还是没完全读透。可能很多年以后,有了更多人生阅历,对书的领悟也会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没有爱过的女孩子细细品读,它能教会我们应该怎样爱,什么才是真爱。书中的思嘉,对爱执着,可是太过执着的爱不见得就是真爱,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爱的希礼,不过是她自己心目中的希礼,而不是真正的希礼。真正的希礼,并非她想象的那么完美。该放手时就放手吧,否则害了自己也伤了爱自己的人,正如结尾那样,爱她如此深沉的瑞德,最后还是失望而去,此时的思嘉明白了一切,可为时晚矣。
  •     很吸引人的一本书,故事情节也很扣人心弦,这样的一个女子,活得自我,活得洒脱,虽然自私得可以,但她并没有伤害任何人,而且在人们需要她的时候,从不放弃任何人,只这两点,人们也不该用世俗的眼光评判她,因为她比任何人都清醒,勇敢,坚强。希望白瑞德最后会找回对思嘉的爱,和她再生几个像邦妮那样的孩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     白瑞德是我最喜欢的,思嘉也很喜欢,她能够向前看,希里是一个懦弱的男人,有人说思嘉是人尽可夫的婊子,但我却不这样认为,
  •     初中读的,也算启蒙了
  •     思嘉的坚强和瑞德的痴情,都让我心情鸡冻啊
  •     思嘉的一生很让然羡慕向往 有冲破牢笼的勇气 未尝不是一件幸福呢
  •     看完了《飘》。特别喜欢,特别精彩。之前也是看过电影《乱世佳人》的,不过也忘得差不多了。白船长那样的情人,哦,真是喜欢。他那么耐心的等着思嘉去发现爱。还有思嘉的性格,感觉自己有时也像她,不愿意深想问题,也比较现实。我喜欢思嘉的真,还有她为家庭的付出,能够担起担子。





    没研究过谁译的版本好,不过我拿着的版本,李美华译的,是名姓译的,白瑞德,郝思嘉,卫希礼,韩媚兰,我不喜欢这样的人名译法,刚开始看小说的时候,都入不了,过后大约追情节去了。就看上了。噢,我这版本里面还译了“俺”这个词,看得我想吐啊,纠结死。





    内啥,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名著控”啊。看的书少,我就会尽量找名著来看。特别喜欢有爱情,有风景这类。很喜欢书里对土地的那份热爱之情,激动人心。大约,也是喜欢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吧。无论何时,何境地,总是沉默而勇敢地去生活。
  •     不太喜欢女主角斯佳丽,喜欢玫兰妮。之前看的版本是斯佳丽、玫兰妮,这本书是思嘉,媚兰。
  •     最爱的一本书之一
  •     最深的印象就是思嘉的敢于突破,敢于挑战,敢爱敢恨,跟着自己的心走,从不犹豫半分
  •     不愧是世界名著,写得非常的好。对于了解美国南北战争有帮助,心绪随着故事情节而跌宕起伏,非常喜欢人物描写非常到位!书的印刷与装订非常精美,适宜收藏。
  •     这本书很好,讲述了主人公郝思嘉在南北战争时期努力,为了生活。她爱上了卫希礼,可是卫希礼却娶了表妹韩媚兰。这让从来不看名著的我努力读完了这厚重之作!
  •     Tomorrow is another day读于2015年2月
  •     发小十八岁生日时送我的书,在二十岁的暑假某个下雨的夜读完。书还剩四分之一处看起了电影,是在回家的火车上,发现封面的样子就是电影开始不久的场景,太好看了。谁会不喜欢白瑞德和郝思嘉呢,看这个两个不要脸的聪明人谈恋爱实在太有趣了。
  •     少女时期的最爱
  •     可怜的瑞德,还能再遇爱情么,这么伤.
  •     我是去年暑假的时候把《飘》看完的。觉得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书了。
    书中的人物都很生动丰满,特别喜欢白瑞德,他太有人格魅力了!思嘉呢,虽然有不少缺点,但却让人觉得真实。我觉得自己还是蛮像她的,所以对她的某些做法很能理解。
    小说的社会背景什么的都写得很好,很真实。到最后结尾也很出乎我意料。在思嘉一步步地明白谁才是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人的过程中,我也跟着看清了书中人物的真情实感。

    价格方面,这两本书也是很实惠的,那么厚呢。

    这是我第一次写评论,写得不好,请大家多指教。
  •     名著嘛,总归很灵的咯。非常喜欢郝思嘉这个女主角,敢爱敢恨,有点现代女性的风采。个人非常喜欢里面的白瑞德,他是一个很聪明的男人。上部中他在舞会中出高价让思嘉跳舞,简直就是高富帅的典型代表!推荐购买哟~!
  •     一个女孩的成长史,从温室里的花朵到独自去面对大风大浪,郝思嘉用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家。她是真实的,有时候自私势利,却又是伟大的,不退缩勇敢面对。我不喜欢卫希礼,明明看透了一切却不敢面对。却又对他感到深深的同情,迫于现实的无奈和悲哀。大概每个女孩都是喜欢白瑞德的,简单粗暴,有钱聪明,特别是对女儿邦妮的宠爱,看的我少女心都泛滥了。然而邦妮的死亡,几乎毁掉了他的世界,而我也含着热泪的感同身受。 结尾是那句很有名的话: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愿所有深爱都不被辜负 愿岁月的伤痕终被温柔相待
  •     “毕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     第一次读到所有主要人物都不怎么喜欢的小说
  •     最爱的名著,没有之一
  •     女人真厉害
  •     我刚刚看完这本书,很不错,不愧是名著,感觉整个人都融入到那个时代里去了,思嘉,白瑞德。
  •     这是我买的第二套飘了,,这本书的翻译版本属于比较老的翻译版本,也是我第一次看飘的那种翻译,我还是比较适应的,比如女主思嘉,男主白瑞德,还有媚兰等。。。其次这本书装帧极好
  •     从反感到喜欢的郝思嘉,心疼最后才看清楚自己内心的郝思嘉,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迷恋过的卫希礼,却永远的错过了你的白瑞德。
  •     翻译很好,印刷精美,很喜欢。喜欢思嘉永不放弃的精神,喜欢这本书。
  •     这是我看过最喜欢的一本小说了,喜欢主人翁媚兰,还有勇敢又敢爱敢恨的思嘉,还有好男人瑞德
  •     《飘》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小说,李美华的翻译也很到位,文字优美,思嘉在故事里的真实,她的坚强居然也对我起到了鼓舞的作用,一个女人在逆境面前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切,而梅兰也是一个善良坚强的女性。我觉得,我会再找时间读一遍,读到最后,我才看懂了。
  •     《飘》的故事发生在一八六一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郝思嘉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变了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成为时代时势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作品在描绘人物生活与爱情的同时,勾勒出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次的异同,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堪称美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
  •     女主角身上有很多闪亮发光值得我们崇敬的方面,比如战争没有把她打倒,一个男人都很难办到的重建塔拉,但她做到了,尽管她用自己的美貌媚惑她的未来的亲妹夫和自己结婚,用他的钱来重建家园等等。非常值得年轻的女孩在面对困难都不要被吓倒。思嚞有多优秀,就有多少瑕祉,比如她易恕,听不进任何人的话等等。
  •     书很精美又性价比高不用说。《飘》里的思嘉、巴瑞德刚好凑成了一对,实在是绝配。不多说,书还是比电影有优势,至少在心里描写这些地方电影很难恰到好处又充分地展示出来的。简介不说,网上一搜一大堆。《飘》在美国国内似乎没有像中国人这样的追捧,但是经典还是经典,值得大家一读再读的。
  •     三天九十万多字,像看了一部长长的连续剧。最后的高潮看得很着急,心里鼓励着瑞德别放弃。思嘉这十年,三个丈夫三个孩子,另外还爱着不真实的希里,经历了妈妈病死,爸爸车(马)祸死,自己的女儿死,最好的朋友流产死去时才发现是最爱,经历战争杀死过一个北方人,开了锯木厂。才28岁这人生阅历。
  •     通过对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而描写的一篇长篇小说。让我对美国的了解多了一分;对小说主人公的热情,自私但却坚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既为了主人公爱情感到纠结,却仍留有美好的愿景。
  •     就像娜娜说的“一切尘埃落定”

    我不管谁看这篇,只想把内心的感受记下。

    起初,决定看《飘》不是因为是名著,不是因为大家都看过,就应该一个偶然的机会勾起了自己的兴趣。那个得感谢中英基础写作。

    昨晚看完,今儿就一直想:如果思嘉不是那样,如果思嘉没有遇到战争,如果思嘉不爱希礼;那是不是思嘉不会嫁给查理,思嘉是不是也可以成为妈妈埃伦那样的贵夫人。怎么推都推不翻,这就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魅力吧。

    瑞德说媚兰是伟大的女性。媚兰相貌平平可是有智慧有心灵有信仰。这些就足够了。同时她还坚强!坚强勇敢地守护着希礼。

    大家说瑞德是完美的男性,说是因为玛格丽特米切尔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完美的男人,所以才会创造出瑞德。你觉得瑞德完美么?我不想用完美形容瑞德。瑞德看似什么都不能伤害到他的人,其实也脆弱。脆弱可以但是软弱就另当别论。起先,会认为希礼是爱思嘉的。只是有很多难言之隐。《飘》的最后,希礼承认他爱的是媚兰,媚兰的心,媚兰的思想。瑞德说过希礼爱的是思嘉的身,我想对身的爱也许也是一种爱吧。真正爱你的人是什么样???

    谁说思嘉没感情,她爱了希礼10余年,战斗下去的目的就是为了塔拉为了希礼。她爱希礼,可以克制自己不去让希礼为难,可以不再逼希礼说爱。就算爱的是自己刻画出得影子有怎样呢?希礼一直陪伴思嘉成长!

    人物里喜欢方丹老太太,洞悉一切的精明,看明世事的了然。“别大喊大叫,笑着等待时机。”方丹家的家训

    瑞德把对思嘉未表现的爱都给了邦妮,他和思嘉的孩子。也许是得不到思嘉的爱,所以才的吧。如果故事是思嘉爱瑞德,瑞德爱思嘉,那么也许瑞德不会太好。(再整昂,上自习)


  •     主人公似乎代表了一种美国精神,少女的叛逆性,挫折后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敢爱敢恨,自我意识的觉醒等等。但另一方面又注定了她最后的悲伤,对于爱情的浪漫追求,对于生活的利己、享乐追求,导致了她对爱情和物质财富追求的双重失败。可恨可恶却又可亲可爱,这种所呈现出的正负两方面性格的人物形象,也在深层次中揭示了社会巨变所带给个人的一种改变,也可见南北战争对于美国人民的影响力和意义是多么的重大。对于当下社会,尤其是很多女性似乎也存着这种双重性格,导致最后生活的不圆满,于是就以“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来聊以自励。
  •     初中一个暑假读的,那时候还不是很懂,经典,想重读
  •     看完此书,最深的印象就是思嘉的敢于突破,敢于挑战,敢爱敢恨,跟着自己的心走,从不犹豫半分,从最初的向希礼的告白,到后来的经营锯木厂,都是在不断的挑战着人们的传统想法,然后这就是思嘉这个人物的魅力所在!
  •     飘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世界名著,作者没有直接写战争,它是以郝思嘉为线索写的南北战争,改变了我以前对南北战争的看法。顶一个
  •     不论是书还是电影,都非常喜欢,书已经看了三遍了。非常喜欢斯嘉丽,非常真实又丰满的角色。费雯丽也演得出神入化。只是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瑞德会觉得累了,他依然爱着斯嘉丽啊?我觉得可能是我阅历太浅了。
  •     喜欢作者笔下的思嘉的性格,及面对状况的勇敢,虽然有时是错误的,但心还是善良的
  •     斯佳丽是并不完美的女性,但她独立坚强的特质才是让人所着迷的,任何独立坚强的女性都足够伟大。
  •     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     任何时候读起来,它都是经典,而且只有傅东华的版本,他真的译出了“飘”的精髓。白瑞德给多少少女以“爱”的启蒙,或者思嘉梅兰希礼给了我多丰富的情感体验,真的不好说,无法衡量,可能是恰好在青春期时读到了它,使得它那么深刻的嵌入那个懵懂的岁月。 ......
  •     软皮的的比较好读,我喜欢。再次读来,回忆起自己高中众姐妹一起轮着读的情景。依然很喜欢思嘉!
  •     记得有人评价思嘉说“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玫瑰”,我不反对,但我更欣赏思嘉的率真、叛逆,这时联想到了黛玉,但是思嘉显然有着不同于前者的生命力(这里我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只是社会环境不同罢了,因此黛玉的率真更加不易也就让人更敬佩了。)
    同时思嘉还有个优点令人敬佩:别人的指责真实的哪怕再尖锐她都承认并接纳。
  •     凄婉动人,荡气回肠,玛格丽特·米切尔用诗一般的语言将气势磅礴的南北战争和一段凄婉动人的情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波澜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单纯而又复杂的内心描写,让《飘》成为20世纪文坛上的一颗熣灿夺目的明珠。
    《飘》又名《乱世佳人》,全文的线索是围绕女主角思嘉的一生展开的。从她的少女时代——初为人妇——-丧夫——再到再婚,原本天真幼稚的女主角思嘉在不断地成长、成熟。因此,在作者笔下的众多人物里,女主角思嘉的艺术形象无疑是塑造得最圆满、最真实、最成功的。
  •     瑞德
  •     战争失败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斗志,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反之,另外一些人则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难、重新前进在生活旅途上的强者。
  •     风与木之诗 这书名也蛮好
  •     曾经有朋友推荐,想看飘已经很久了,正好最近有时间,三周时间里读完了上下卷。故事在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下展开,战争及政治方面的描述不多,但实事的变化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对环境的描述细致生动,渲染了气氛,烘托着人物的情感。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特点,郝思嘉坚强、勇敢、果断、目的性强、不屈服、敢爱敢恨、不被礼数束缚;白瑞德善于经营、看透事态,一直深爱着郝思嘉却到最后才得到她的爱,可是命运弄人,瑞德的心已枯竭;卫希礼的世界自战争开始就已结束,他的个性不再属于这个时代,他一切都明白,但他的思想一直活在过去,表现出懦弱,无法积极的融入当前的生活;媚兰,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识大体,身体瘦弱,但在关键时候能挺身而出,她总能看到别人好的一面……
  •     看《飘》的时候每天做梦都关乎战争。有一天,书里下了雨,大晴天带了把雨伞出去。灵魂深处的雨点现实中的雨伞又怎么遮得住?
  •     是软皮精装,难得的是线装本,很容易翻看。翻译得也很不错,是在网上查过之后才买的。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本书,很吸引人,而且看完后很想再看第二遍(通常一本书我只看一遍)。赫思嘉是个很有个性的女人,虽然我不喜欢这种性格,但却很欣赏。白瑞德很爱她,但他们太相似了,所以才互相伤害。白瑞德是个好父亲,他对女儿的那种深深的爱,我能深深理解,因为我的老公就是如此宠爱女儿的,而且白瑞德对女儿的爱还包含了对赫思嘉的爱。

    本书介绍的美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很吸引我,当我跟老公和女儿讲书中的情节--比如嘉乐的贴身仆人知道要杀猪的时候,高兴地说他终于可以吃猪小肠了。还有赫思嘉让他去摘棉花时,他极不情愿地说俺是屋里使唤的仆人的时候。他们两个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说买这本书一举两得--女儿长大了也可以看。
  •     郝思嘉,既令我生爱,也让我生恨,有太多话可说,找时间写篇读书笔记
  •     斯嘉麗是個會閃光的女人,完美得令人難以置信,想必男人在生活中如果真的見到這樣的女人都會起愛心。她,功利、熱情、賣弄風情、執著、勇敢、果斷、堅韌……有著常見的女性特質,也有罕見的女性美德。至於白瑞德,這樣的“壞”男人已經不多見了,儘管有很多人號稱自己是壞男人,但機智、體貼、寵愛、保護、勇於自己承擔與忍受之心全無。他倆之間的愛情的這種糾結以及聯繫讀者自身的經歷與感受,使得讀者與作品之間的呼應不請自來,造就了作品的光芒。作者順便檢討了一下戰爭的是非,在那麼宏大的一個場景之下,描寫了一段兒女竊竊私情,栩栩如生,娓娓鮮活。
  •     刚刚读完,用手机看书结局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这是我最喜欢的名著没有之一。 她最终还是失去了瑞德,可我还是好希望思嘉能凭着她的倔强赢回瑞德。 大部分人都不是思嘉,也并非媚兰,很喜欢媚兰,但我们大多数人至多能做的,也只是坚强如思嘉。 勉之,要清醒,要认清自己,别赶跑真正相爱的人。
  •     这套书印刷精美,软包装适合在睡前床上阅读。最主要的是故事曲折委婉,主题鲜明,作者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郝思嘉、媚兰和白瑞德等任务的鲜明形象,他们都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难、重新前进在生活旅途上的强者。但在表现手法上,郝思嘉是站在公众的表层旗帜鲜明的去争取,而媚兰则是在骨子里不屈不挠的去抗争,可白瑞德则是通过智慧去赢得生存,这是对命运的抗争。对爱情他们表现的方式让人借鉴,郝思嘉是盲目大胆但虚荣,始终不知自己到底爱谁不爱谁,等自己明白时爱情已经远去;媚兰则是温柔委婉,她相信自己,并对事情明察秋毫,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事情向着自己期盼的方向运行,无疑她身体是弱小的但在整部书里她是最强大,她的精神、意志和品质则是最优秀的;而白瑞德先生对爱的追索,为爱的付出都被他对爱的表...
  •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是我喜爱的书之一。我喜欢文中斯佳丽的勇敢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喜欢玫兰妮的外柔内刚。

    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我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美丽而任性,并不是一个被大家欢迎的人。她会耍手段,但很坚强,很热情,是个活泼可爱的女人。她喜欢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爱。但命运不那么简单。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

    斯佳丽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她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温柔的典型贵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亲为了救人而被传染伤寒,去世了。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最爱的人——阿希礼。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对阿希礼是异常执着的。还有一个,就是玫兰妮。在一起奋斗的十几年里,玫兰妮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欲望,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欲望会成为我们的一种动力。这种欲望会促成文化、技术的发展,也会导致犯罪和战争。欲望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会追求自己的幸福,虽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纠纷,但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欲望和追求。正像赫思嘉所说的:“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我们可以休息,但我们决不能放弃。
  •     只有真实在沙洲中恒久地闪着光。
  •     很好看,不愧为世界名著,我想思嘉的一些精神会永远留在我心里。
  •     喜欢思嘉的大胆和热烈
  •     这本软精装真心不赖 新校译的很好
  •     斯嘉丽的勇敢一直激励着我!
  •     痞子还是绅士,瑞特
  •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郝思嘉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变了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成为时代时势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