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时期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体育时期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
ISBN:9787506352352
作者:董启章
页数:465页

章节摘录

  任务  想来必定是那个女孩给推倒在地上时露出那迷你洁白网球裙下面的深蓝P.E.裤的景象和她那双修长光脱的腿在空中发狂乱蹬的姿态,令贝贝产生了微妙的、来自久远之前的、深埋在身体的记忆里的共同羞辱感。那看似是一个强暴的场面,虽然首先发难的其实是那个女孩,而且被袭击的一方并没有怎样动粗,只是同行的人一拥而上把女孩扯开,并在混乱的制服行动中无可避免地把女孩推按在地上而已。一行人中似乎只有贝贝一个站着不动,瞪着眼看着女孩痛苦地挣扎着,口里吼着贝贝听不太惯的粗话,后来女孩实在是无力推开压着她的人堆了,声音就开始尖锐成近乎无实质的嘶泣,好像在电结他的高音弦上勾出来的颤音一样,穿着簇新白网球鞋和小白袜的双脚却依然心生不忿地在木板地上击出一下一下的重捶鼓。贝贝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尖叫,不过就算表面上没有,她也觉得好像事实上已经叫出来了,合着那女孩的喉音给叫出来了。就像久远之前的那一次,在学校的更衣室内,她没有出声,却让另一个女孩把她心里的尖叫给叫出来。   ……

内容概要

董启章,一九六七年生于香港。一九八九年于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系毕业,一九九四年获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哲学硕士,一直从事写作及兼职教学。已出版作品有小说《纪念册》、《V城繁胜录》、《体育时期》、《天工开物.栩栩如真》、《时间繁史.哑瓷之光》等作品。 一九九四年获台湾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一九九五年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特别奖,一九九七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奖新秀奖,二零零六年获第一届红楼梦长篇小说奖决审团奖,二零零八年获第二届红楼梦长篇小说奖决审团奖,二零零九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年度艺术家奖(文学艺术)。 董启章是当代华语文学卓有影响的作家,对于内地媒体与纯文学读者,可谓“如雷贯耳”。但直到二零一零年,其作品才引进内地出版。

书籍目录

上学期 by体育系
任务
耳膜
诗与垃圾
伟大的费南多
倒下的方法
地铁拒绝
技术
测谎机
四月的化石
Bad Days衰日子
苹果变奏
飞行物
拜占庭的黄金机械玩偶
公路上的终曲
下学期 by体育系
普通的秘密
银色手枪
牛油
圆脸的青春
立足点
单项选择题
复印
魔术子弹

速度自白
时间自白
语言暴乱-超伦溯妓 硈戳辨锣 毙厩
复合
出演绝拒
妄想
后记
附录一:书中粤语普通话对照
附录二:董启章著作

作者简介

华语文坛卓越作家董启章代表作。一部由日本摇滚女皇椎名林檎的音乐得来灵感的小说。
《体育时期》是关于两个年轻女孩——女大学生贝贝、女摇滚歌手不是苹果——和人生局限搏击的故事,但作者极力避免它落入理想的追寻和幻灭的俗套,或者变成对青春的滥情颂赞和怀缅。作者想写的不是抽象的青春,而是陷于具体环境条件局限和个人心理缺憾的成长后期生存状态。那是在放弃个人坚持的社会化门槛上最后的停步省思。作者也拒绝用友谊或其他既有的笼统观念,去形容两个女主角之间的关系,反而以更繁复的手法和反覆的辩解,去说明一种可以跨越人际障碍的共同感。这种共同感甚至可能——或者必须——建基于耻辱的体验,也即是尊严受到生存状况剥夺的体验。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最坚实,最可信赖的共同立足点。

图书封面


 体育时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为了更好的融入小说,在看整部小说时用的BGM都是椎名林檎。关于歌词于每一章前的歌词,用繁复抽象的语言,似乎也渲染了气氛。关于形式小说的表现形式很独特,多元化,复杂,混乱。开始几章只是普通的叙述,同普通小说一样。然后是贝贝和黑骑士的email来往记录,且email的时间是倒叙的,与小说中故事相反的时间来排列的。在前几章小说中间或穿插从别处摘选的语句,用于解释一些名词。对于小说来说,我不太明白这些名词是否有什么特定意义,或者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唯一能理解的是persona这个词,假面。这对理解主角不是苹果,或者其他人,他们的面具是有帮助的。但对于“游泳”这个名词解释,如何让四肢摆动,很不解它出现的意义何在。小说中段出现作者的自序,阐述文学、小说的意义,以及对比下任务的感知,情节的归纳总结和理解,类似书评一类。然后是用粤语写作的剧本继续延续故事的发展。就像作者说的,他不希望笔下的人物无疾而终,作为配角就默默的消失了。前面的几章侧重描写了不是苹果,在后面的篇章中插入了贝贝的回忆。但我认为插入的过于生硬,贝贝这个原来安静、温顺的女孩子突然就展现出她本来平静如冰面下内心的波涛汹涌。小说往下出现一首名为“单项选择题”的歌词。这个篇章是关于选择的,即作者向读者阐述小说接下来的发展,结局的几种可能性而避免落入俗套。在小说中,作者第一次以作者身份出现并说明小说就是排列组合,此刻他也正在做着这样的排列组合。之后以过去不是苹果的日记和当下情节的发展相互对照,两根线,完全不同的颜色、材质,相互缠绕在一起,不是苹果与高荣,他们的结局出乎意料,不是作者排列组合中的任意一种。(有些被剧透后发现被耍了一样感觉)但可以料想到高荣与不是苹果这样的关系可能真的会出现在现实中,的确如一滴雨落入大地,消失的无声无息。但是即使是小说已经写到中段,这部长达四百多页的小说还是在追求着新颖的表现形式。作者之后用了名词解释,在每一张前的歌词几近抽象,但从中多少可以看出点关于本章内容的蛛丝马迹,例如“字”这章,“在街角伏击字把它置于死地/取代以另外一种符号”“在边境的不毛地带向字反击/取代以另外一种界限”。本章利用字或者词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类似于提取关键词的做法。先抛出一个词,例如“四月”写关于四月的东西,“ISM”写关于“ISM”乐队的发展。词与词,既包含时间,也包含了主语,即使没有成为句子的结构也可以相互维系。小说后部还有穿插黑骑士给贝贝的小说在初版和再版中分别作的两个序。这其实也包含了黑骑士对于自己的内心剖白。但是在初版和再版中他对贝贝的初次见面的印象相差甚远。初版中写道第一次在课堂上见到贝贝爱睡爱喝水,但是认真完成功课每堂课都会来。但是在再版中写道贝贝在他的课上从来的都是睁着大大的眼睛,坐的端正的听完每堂课。接近尾声的复合一章中分为(左)(右)两部分,在同一页中正面是(左),而翻到背面就是(右)的故事。左与右,时间是不同的,故事也是不同的。左是先与右发生的。交织着令人感到混乱。在(左)中不是苹果还捎带着些许希冀(但其实那是不是苹果的假面),(右)中流产后的不是苹果最终揭开了自己的假面,意识到自己这么多年始终都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来看待真实的自己,这也是她为什么一直觉得真实的自己是困于体内无法逃脱的原因。此处是极度混乱的绝望。在不是苹果对着贝贝说出如此絮絮叨叨又绝望的话后,她们最终一同参与了“羞辱的事故”,摆脱了旁观者的姿态,而真正的参与到了可耻的事故中。绝望的气息扑面而来,但是绝望之后是重生。关于梦想自高荣对不是苹果说,“音乐可以俾你力量,去追求好嘅嘢”,即使后来高荣选择离开不是苹果的生活,离开自己做音乐的梦想成为毫无生气的木偶,不是苹果心中也始终有个梦,在“我们的体育馆”演出。这是个因高架桥建设而拆除的小体育馆,但是却成为一个特定的场所。体育馆的拆除实际上预示了不是苹果和贝贝无法完成梦想的事实。打从一开始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而后文的种种波折也在印证着这点。不是苹果的梦也唤醒了贝贝的梦,实现不是苹果的梦逐渐融入了贝贝的梦中。不是苹果的梦最后并没有实现,她和贝贝在无人聆听的高架桥上演奏了自己最后的一首歌。从此青春散场。以下摘录歌词:“period~期限曲/不是苹果 词/声:贝贝青春一切并不残酷也不空虚只是无用当无用结束有用并不开始如果需要同情只要向着变冷的双手呵气”关于政这个作为贝贝和不是苹果的中间人物,男炮灰认真的完成了他作为一个悲剧人物所应该做的一直坚持到小说的结尾。他给贝贝的那封乱码信的摘录:“你令我看到自己的伤患,但你无法治愈我,无人能治愈我。我情愿不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那我还可以一厢情愿的享受最后的奋战的时刻。”关于银色左轮手枪她们一同买了这把银色模型手枪并向路上的青年射击,不是苹果用它朝自己的左胸开了一枪,这也是黑骑士在他的小说中用来装魔法子弹的手枪。这把枪及见证她们的友情也维系了她们的关系。手枪的出现预示了贝贝开始融入不是苹果的梦想。关于贝贝&不是苹果贝贝是如此形容她与不是苹果之间的关系:“我常常觉得朋友这个词讲不出我好她的关系。朋友太正常了。”“那就好像,两个人在黑暗里,站在一个地方,比如说是一个孤立的悬空的高台,你知道,只有另一个人和你在一起,一同处于那境地,但你们又不能互相很清楚的看见对方。你们只能靠那种共同站在那里的感觉,相信自己不是单独的。”
  •     庆幸自己读得懂粤语,才看得懂这样一本夹杂着粤语充满异质的小说。边看也边让我想起曾与我同窗的说粤语的亲爱的你们……我已经过了多梦的年龄,现在偶尔做梦,不过置之一笑,也很少在失落中醒来了。董启章说:如果我们记得晚上做的所有梦,就再没有空间生活下去了,梦的世界一定会把日间生活完全占据,像精神病患给脑袋里的幻影蒙住了眼睛。颂心和高荣1994年,涅槃主唱科特•柯本吞枪自尽。高荣27岁,是一个玩乐队的小混混,对柯本的去世很恼火。颂心是个上中三(初三)的女孩,丧父由阿婆抚养而有点不好好读书的那种,那一年他们偶遇。1995年,高荣教颂心玩音乐。颂心为了高荣而苦练Luna sea的歌曲,还因为高荣在日本有个十五岁的吉他很好的女友,那一年,她也15岁,高荣28。1996年,颂心阿婆去世,Luna sea解散了,不过高荣和颂心在一起了。高荣总往好的方面引导颂心,颂心却总担心他会“在一夜间消失”。1997年,香港回归。高荣还没一夜消失。颂心说:高荣。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为什么总是当我什么都不懂?……高荣突然说:你咁青春,年纪咁细,唔应该跟住我,应该同可以一齐叫同跳嘅人一齐。颂心说:唔好咁啦,你都系二十九咋嘛,唔好好似好苍老咁啦。1998年,高荣走了。在一夜间消失。颂心想得到的,只是一声再见,而不是不辞而别。告别,而不是抛弃。蓝色的心情,镶在时间里,连回答也没有。只是当时已惘然……不是苹果和高荣不是苹果就是颂心,这是高荣走后的事了。高荣并没有自杀也没有走什么不寻常的道路,他循规蹈矩地娶妻生子然后开了一家公司,后来他们再次相遇了。不是苹果和高荣重温了之前做过的事情,想找回当初的感觉。其实不是苹果心里很清楚,一切都回不去了,高荣已经没了梦想,失去个性,偏安一隅,他已经成为一个木偶。年轻的人总有更多的资本,但爱并不能拯救一切,木偶的生活有的只是牵绊,而不再有自由……不是苹果说:再见啦,高荣,好好生活啦。高荣回应:再见啦,颂心,你都要好好生活。蓝色的心情,镶在时间里,连回答也没有。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体育时期,就是青少年时期,而延续到大学的体育课,也可以视为青年期的延续,青春的最后界线。之后的,就是界线含混的人生了。”“人生往往欠缺这种坦然的时刻,最真实的东西全都卡在喉咙里,剩下的只有虚假,或者沉默。”“我们对人物的预期太狭隘了,又或者现实本身的容量真的是太狭隘了。“
  •     看过这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一本小说的技巧结构可以这样繁复。先不说以组曲作为每个章节的标题,整本书好似一张音乐CD,章首以歌词为引,更不提一三人称的转换,作者的独白,书信体,日记体的使用,甚至舞台剧,会议记录。。。让人眼花缭乱。小说的封面,排版和歌词无不让人认为这是一本少女爱情青春小说,可是事实如此么?董启章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港台俚语,虽然最后附上粤语对照表,但有不少字其实并未给出,使阅读增加不少困难。章首的歌词也极难晦涩难懂,充斥大量的隐喻,意向,每读到这种地方都必须关闭音乐,全神贯注,反复琢磨,后来干脆就一扫而过。小说中一个主题是探讨写作(音乐)的价值。出版业的日益萎缩,图书市场日趋冷淡和人们阅读兴趣冷却,电影,游戏成为世人娱乐的首选。假如没有人听你在唱什么,如果你写出的东西根本无人欣赏,时代不需要作家,世界不需要音乐。那么,你我的工作有何价值?理想与现实,是在与残酷的世界搏斗后倒下,还是忘却无稽的幻想,去拥抱平庸的人生?高荣,贝贝,不是苹果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艺术的探讨。利用艺术商业运作(牟利)或以艺术来宣扬政治主张在董启章看来没有什么不同,把艺术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跟工具,是对艺术的亵渎。可是置身象牙塔内,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是放下身段以寻求大众的拥抱,还是绝不妥协同销售作对?这本书就是董启章自己的答案。身为香港最好小说家的董启章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香港)的语言为什么被忽视,当作粗鄙,难登大雅之堂而北方作者加入土话就叫有乡土气息地方特色?在时代的发展中,我们失掉了太多,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梯田,有欧洲气息的小车站,充满回忆的老教学楼,还有非物质上的:方言,传统,历史。人对故乡的认同,当我们失却了过去,我们将如何追寻未来?怎样确立自己的身份?据说今年最好的《繁花》也是用上海方言写成,有评论说韵律极美,看来近年大家对失去的语言越来越重视。董的小说擅模糊现实与小说的界限,甚至用大量的篇幅暗示小说中的人物都确有其人(见23章)。又刻意留下痕迹表示其实小说与现实不完全相同,小说源于生活大家都明,作家=大说谎家众所周知。写作和现实的关系,是否现实化作文字以后,既仅为一种“说法”?甚至我们说出的话与真正想表达的意思都相去甚远。语言是创造说法的机器,还是说出真相的介质?真正的交流是不可能的?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几乎是等不及天亮,好像故事里有自己一份,要勇于面对真实的生活,不至绝望。
  •     怎么有种读新概念作文的感觉?高中生大概会喜欢
  •     贝贝的身体里住着不是苹果的心。
  •     看了大半本,终于看不下去了,不算是个烂小说,也是我感兴趣的题材和地域,只是这种大于内容的形式太让人疲惫了。
  •     歌词部分大段大段的都跳过了,文字也有啰嗦的时候;但女孩之间的对话和独白常常看得见灵气和犀利。
  •     粤语部分无障碍。我本不应该在这个年纪对这本书感到贴近人家讲裤胀胸讲无论如何无法找寻的自己我觉得在我也太作了可是我就是陷进去了好似迟来的青春期脑中东西大膨胀无法诉说不知如何诉说说与谁听我又没得一个贝贝没得一个乐队没得一个写满诗一样的歌词本我知道我其实不懂但我的心感觉到了所以我深受震动贝贝和不是苹果不是闺蜜却比现下闺蜜的感觉升华了不知几多贝贝不知道为何去找不是苹果的原因正如不是不知为何被贝贝吸引甚至想要和政试一试的这种想法可能就说明了两个人都是复杂简单严厉恐怖不肯随便对待一件事的人贝贝的诗人作家理想不知所措却要在现实中生活不是的放荡杀马特却在音乐中执着安静我知你们不愿意谈论梦想因为让人觉得白痴正因为是白痴才不愿过白痴的人生。
  •     买的时候纯粹是喜欢这个封面,所以想起朱赢春老师讲的书籍设计,可以跟书一起好上加好。另外一种情况自己猜吧。
  •     不是苹果到底为什么要攻击韦教授?
  •     还记得我前些日子说过的“参与感”和对排版设计的研究吗?这本书给出了极好的展示。| 回到小说本身。很好看,不仅是文本的回溯,这几天我走在路上也一直在想这本书。想起了自己之前一直在寻找的一种不是目的式的积极感,就像“音乐可以使你成为一个不‘坏’的人”中“坏”上面的引号一样。一种非常不虚伪的态度,不是追问到“虚无”就戛然而止了;明知条件设置(或者说命运)的无力却也要继续斗争下去,却也的确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
  •     中文也可以这样写~董启章的写作视角真的浑然天成
  •     形式比较前卫,但对于我而言没有新鲜刺激感了。而内容太过庸俗,就是千禧年时青少年中流行的什么伤痕文学。什么叛逆摇滚怀孕之类的,一股中二气息。
  •     真慶幸香港有個董啟章!

    這是有關兩個80後香港中下階層少女在97前後的生活寫照,
    內容真實地道, 總體略帶灰色, 或如作者說的老鼠色.
    由於題材與大學生有關, 因此也可算是香港大學生的集體回憶.

    方言入文其實並非甚麼新鮮事,
    即使是以廣東話寫作, 很早也已有不少案例,
    如70年代許冠傑的廣東歌便盛行一時.
    較近期的如林振強的幽默雜文其實也夾雜很多香港口語,
    所以特別生鬼好睇!

    作者本身或許是個十分喜歡思辯的老師級人馬,
    因此對人物的內心細節描寫特別刻劃乒微,
    但由於鑽得太深, 把香港少女的真實假面描寫得份了得,
    反而與現實不太相符,
    老實講, 如果香港的80後年輕人(尤其是女仔) 真的咁有想法,
    香港應該不愁前途!

    後記:
    讀這書可以學寫小說,
    因為裏面有教,
    作者在小說裏忽然抽身脫離故事現身說法,
    好像導演忽然從幕後走出來跟你解釋鏡頭運用和拍攝手法,
    感覺蠻新鮮的.
  •     不一样的青春。
  •     小清新
  •     夹杂多种写法,时间轴混乱,随意切换人物视角,粤语,这样一本书,我竟然能够毫不费力地梳理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可能早几年我会更喜欢这本书吧。粤语、音乐和夹band,令我想起自己早期的大学生活,总归还是平淡无奇的,并没有与书中相对应的人物。
  •     一本很厚的书,董启章的书大陆可不多。
  •     董启章说,青春的仪式犹如一场希腊悲剧。p.s.第一次知道后设小说。
  •     写作方式之前没碰到过。比较随意,新意。故事心理活动很多,读起来不是很过瘾。
  •     两三年前因为椎名林檎买的。当时有些似懂非懂,最近想拿出来重温
  •     青春一切即为无用。形式很有意思,多人称叙事,每章都是首歌,寓意好多,以后重读。
  •     “我想写的不是抽象青春,而是陷入具体条件局限和个人心理缺憾的成长后期生存状态"复调、多声部、视角取消、作者介入、粤语写作,董启章玩起各种实验性文本有一种美学快感。
  •     内容不错,价格也不贵,最近买港台版书动辄7、80元,真贵啊~
  •     ??很好我很满意
  •     曾经狂爱摇滚的我,在这本书里居然完全没不到共鸣,真让人寂寞呐。书里一段一段的香港口语对话让人很有挫败感,和看外文差不多。我想我找不到共鸣是因为我的中二病到了这个年纪已经被忘的连渣都不剩呢?还是这本书写的根本和我不在同一个摇滚次元呢?PS.这本书的装帧真让人不敢相信是前两年出版的。
  •     你有一张很好看的假面,而且很真。
  •     五年断断续续
  •     青春是当上完上学期之后还有下学期,上完上学期还可以升班,或者留班。而毕业呢?没有了学期,没有上课,没有小息和午饭时间。当我们下车,走一段长长的夜路,来到曾经共度多少亲密的时刻,曾经共做多少互通的美梦的地方,我们发现,地盘已经消失了,回忆已经消失了,青春已经消失了。
  •     快车掠过
  •     董老师的大作,好好拜读一下!
  •     风格小说。
  •     非常好。
  •     近日读书少,唯一读完的小说竟是这本。这书由来也有趣,辗转一系列的意外这么本香港本土作家的小说才被我读到,还是借阅。回想起来,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十分热爱椎名林檎。读这小说的时候又找了《幸福论》,《歌舞伎盯的女王》来听。闪回眼前都是中学时代,若有若无,不知是真是假,真假交错的快乐和忧愁。不过退回写作来看,用力猛而有痕迹。书里也提到佩索阿,文体的探索则不免让我想起卡尔维诺,相比下这种明确的拒绝和尝试则毕竟生涩。
  •     前半本很灵越,描写了两个女孩的心灵攀附,利用意识流和村上春树式的代入化书写,充满了所谓的”共同感“。不时冒出来的歌词使小说充满音乐性,虽然没听过椎名林檎,但每个人的”体育时期“,CD机里恐怕都有各自不同的青春滋味。
  •     今夏之書。//2014.08.05:隔了幾天,在張亦絢《小道消息》里看到講《學習年代》的幾段,可以拿來印證,「不論讀書會的發言、準備話劇演出或抗爭,都很可以看做一般羅曼史或漫畫豐富結構的手段。董雖比較像嚴肅的純文學作家,這部作品的通俗功力卻也相當高強。」
  •     一起回忆过去,从那个时代开始
  •     读完之后只想痛哭一场,语言不足以表达所受到的触动。近年来看到的最好华文小说!
  •     不怎么看小说的人…然后看完了这本小说因为好看!嗯~几个表达方法很有意思——喜悦的期待和期待破灭放置在书的左右两版并置,还有书内的角色play。左右并置会有一点把读者拉回现实的感觉,就像电影的摄影君存在感太强一样,观众会从戏里稍微跳出来。不过这种变得真真假假的感觉和戏剧感正合衬这本书呢。
  •     写女生上 总免不了“欲”字打转 事事有因全是荷尔蒙引诱 这样看着多没劲啊
  •     不可能被突破的孤独感坚硬地摧毁着你我
  •     文化差异的原因。至今没读懂。
  •     可能是近来读过的最好的香港作家了 写作的技巧相当出色
  •      突破局限。 突破狭隘的社会接受度。
  •     额。。。很混乱,写的手法很新颖
  •     好中意哩本书,好想睇到蚁窝出版社嘅版本,因为经过修改之后嘅哩个版本入面嘅粤语令人感觉系四不像。 作者系书入面提到粤语写作,令我谂起初中嘅时候女仔之间嘅交换日记就系用纯粤语嚟写作。 怀念我嘅体育时期。
  •     买回来了还没读~但是肯定很值得~
  •     不是苹果和贝贝百合吧~
  •     大概是2016年读的最后一部小说,也大概是最喜欢的一部。
  •     虽然书里不断提及摇滚,但就结构而言,这个小说更像是电子乐。
  •     玩弄情節,形式和廣東話都是遊刃有餘又小心翼翼地真誠。這不同於任何一種套路可是又跳進了所有爛俗套路的不是青春故事,讓我想裝模作樣寫一段試圖總結或歸類的文字都難上加難。看一本小說像看了十本小說。或者還有更多完全無法想象卻倍感期待的可能性,單看速度自白那章,只想說這個人莫不是在用上帝視角寫作咩?
  •     讀的董啟章的第一本。開始看,完全因為這本書是因為作者聽椎名林檎而產生靈感寫的書。雖然不太懂小說的機巧方面的東西,但還是會覺得有點略微炫機。最後想說的是,還是一個不錯的故事。
  •     内容看了一部分,不探究贝贝和不是苹果的感情到底是怎么样的,总是有人可以找到和自己相似的另一个,因为之前有接触一些香港文化,所以大致还是可以理解作者把书里的一些语言不做普通话翻译的感觉。
  •     对董启章的这本很期待
  •     "人生往往欠缺这种坦然的时刻,最真实的东西全都卡在喉咙里,剩下的只有虚假,或者沉默。"21岁 胶着
  •     如果读到最后,身为读者的你还不明白,“体育时期”象征着什么,就重读最后一段吧:你会发现,“时光暴走”也好,“体育时期”也好,它们都有共同的象征,那个名字就叫做青春。
  •     我也不过是爱你,也不过是不爱了,一切都是不过而已。(后半本太少女了好吗)
  •     不同于“柠檬时期”的意向 更有力 仿佛一团尖叫 “当无用结束 有用并不开始” 模糊不清的period
  •     相当惊艳!
  •     有種疼痛。不是一下子的,而是像一根刺戳著你一陣又一陣。董啟章玩弄文字確實很技術,大概比較文學出來受西方文藝理論影響頗深。
  •     弄皱了一些些?
  •     喜欢上了椎名林檎
  •     长达将近500页的写作实验……然而我本身只是拿它当椎名林檎的周边来读的。后来翻以前买过的杂志才发现董启章早在几年前就看过他的小说,看来一切都在冥冥之中。
  •     是个很可爱有趣的作品,曾经推荐给一群年轻人。
  •     非常新颖的写法,读到的全是共同感,最真真正正的青春期:当无用结束,有用并不开始。那样长和乱,全都生自我的内里,那是没有人能插手,没有人能帮我的 时期
  •     单说写作手法和语言表现,带着一种试验性很强的自我尝试和挑战,很有意思,每一章节都是一种惊喜!也许这也是能让我看得一点也不枯燥的原因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