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洛津》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行过洛津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108040091
作者:施叔青
页数:336页

远孤

用标准普通话去念书里的戏文,韵脚合不来。或者施叔青想写出的远地疏离,一时间就全盘涌出。从语言上,北人和南人,陆人与岛民,就这么生硬干脆地分割开了。书里的情节大多是片段化的,人和感情都以割离的碎片呈现。于是形成一整片的味道,是海的味道、南地高热多雨的味道、咸虾腥鱼的味道、糯米咸点心的味道、七子小戏铅粉扑扑的味道、天后宫妈祖庙的味道,北人觉得怪异、吱呀、远于正统的味道。味道比起语言,似乎更把“离远”两个字打到人的心里,因为味道是飘渺而无以形状的,渗进了身体。台岛是远孤的。当说这句话的时候,写下这些字的这个北方人暴露了她对于这岛只能拥有一种做局外人随口评价,而不能做亲历者抒发心性的真实情状。就是这样,真的是远孤飘摇了。

今夕是何年——行过洛津

近几年港台文学大行其道,太平洋的风吹得正盛,那些在岛屿写作的作家们如雨后春笋般齐齐冒了出来,仿佛是被历史遗忘太久后的报复,在出版社与文化评论人的推波助澜下,越来越多的港台作家名字被我们记住……白先勇、朱天文、张大春等各领风骚,有些作者却明显言过其实,而另一波看起来市场价值不够瞩目的作家则做了沧海遗珠。如果不是去二手书店淘半价新书,兴许也不会注意到施叔青,没人介绍这位来自鹿港望族的女作家,没有读者大费笔墨的去写读后感,在网上搜寻有关其的只言片语,得到的都是中文系或者专业中文研究领域的学术说法,读罢令人望而生畏。这位出生于1945年的女作家笔调华而不腻,古韵悠然,兼或有十分前卫的意识形态在书中展现——台湾历史的构建、殖民环境、去势的两性话题、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甚至不时令你忆起白先勇的【台北人】。大历史,小地域窥一斑而知全貌,描得是洛津一隅,绘出的却是全台风景,无论是细致末微的民俗场景再现,还是活灵活现的清代人物侧写,无一不勾人魂魄,让人在历史与现代的边缘游走,看似在回顾历史,却分明在理清现今的脉络。大陆多数平民常年叫嚣着台湾不过是个小岛,香港不过是个小岛,却想不到这两座“岛国”上产出的宝贵文化资源在近五十年来急速井喷,差不多可以淹没整个大陆停滞的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这也是我在成人之后不愿意阅读四九后大陆文学的原因所在,无论是回顾战争年代的所谓黑土地还是白洋淀,又或者书写农村生活的等等大众文学,实在与我这个85后的人脱节太远,反倒是早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香港与台湾在吉光片羽的隐私线索中藏着我的时代记忆。前几日本想仔细看一看萧红的【呼兰河传】,可看了几行便有些兴味索然,并且又捧读起了张爱玲,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得小市民与城市书写才引起了我的共鸣,而黑土地着实离我太远,我记忆中的乡村也只是泛着水气鱼腥的南方村落,我的环境记忆是南方,可以再南,却无法向北。于是看【行过洛津】看得津津有味,那些朴实无华的平民生活夹杂着戏班旖情与戏子歌哭,前卫的去势话题,让人的思绪一下飞到了清朝末年的台湾,汉民族与清朝廷,扬州与遥远的洛津,士大夫文人与商贩…….共同交织成一幕好戏。女作家的去势情结大学读到一本有关张爱玲与女性文本书写的偏门研究书籍,说张在她父亲的阴影下成长,对男性有去势倾向的书写,且不说现代社会女性意识的独立与崛起,光看这几年港台文学中男同性恋题材的泛滥,我们就能明白,这绝不是一种单纯的猎奇心理——而是女性用另一种方式在讨论两性的平等,在触探感情人伦的底线。施叔青笔下功夫做得足,不但在书中提到了李渔【十二楼】中的一个耽美小故事,更有意无意的提及明朝同性小说【弁而钗】。书中名为许情的男旦戏子以色示人,委身于有权有势的大商人,甚至在女性面前都不曾褪下女装展示自己男性气质的一面,在性与爱,男与女之间模糊了方向,就像李碧华【霸王别姬】中年少的程蝶衣哭红着双眼唱:“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戏子这一生,无论男女,莫不是这般被玩弄的下场。以男色耽美题材书写的不仅有李碧华、施叔青,最出名的当属朱天文的【荒人手记】,这些女作家文辞优美,笔墨浓艳,有人说她们是张爱玲的还魂,有人说她们是张派传人,在这个但凡是女作家都想往张爱玲这名海上奇女子身上靠一靠的年代,风格已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她们写的只是她们。太过太多华而不实又单薄的无聊散文,能有幸看到这本【行过洛津】实在庆幸,至少它不单薄,至少作者花费了无数心思做案头工作。想起这些年对港台文学的热爱,兴许是因为在这些作家们的笔下,既能承袭古韵又能解析现代人的流行病,它恰是我们这个年代的大陆所缺少的书写姿态,它是一种类民国的书写传承,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不该忘记家乡,我们在城市中,又要回到城市去,千百年岁月悠悠过去,今夕是何年?


 行过洛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