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荒原狼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532742318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页数:239页

每個多愁善感的人都應該看看

還是去真實的書店好,有些書可以先看一下介紹,然后再決定買還是不買。這次去書店收獲頗豐,《蒙田隨筆》,雖然上中下居然是兩個版本,但是還是無所謂啦,書是拿來看的,不是拿來秀的。《喧嘩與騷動》,因為喜愛福克納而買,沒想到意識流這么難讀。《赫索格》,非常好,獲益良多。最后就是這本了,《荒原狼》,原來還有這么一本有意思的書存在。不評論了,這本也屬于令我敬畏有加的書之一。摘錄一些書里面的句子:在書的開始:-我不能理解人們在擁擠不堪的火車和旅館里,在顧客盈門、音樂聲嘈雜吵鬧的咖啡館里,在繁華城市的小酒館小戲院里尋找的究竟是什么樂趣;我不能理解人們在國際博覽會,在節日游行中,在為渴望受教育的人作的報告中,在大體育場上尋找的究竟是什么樂趣。千百萬人正在為得到這些樂趣而奔走鉆營,我也可以得到這種樂趣,但我不能理解它,不能和他們同樂。夢中和歌德的對話,由歌德說出:-我的年輕人,你對老歌德也太認真了。對已經去世的老年人不能這樣苛求,否則就對他們不公平。我們不朽的人不喜歡這樣的認真,我們愛開玩笑。我的年輕人,你要知道,嚴肅認真是時間的事情;我要向你透露一點:嚴肅認真是由于過高估計時間的價值而產生的。我也曾過高估計過時間的價值,正因為如此,我想活一百歲。而在永恒之中,你要知道,是沒有時間的;永恒只是一瞬間,剛好開一個玩笑。第二次和赫尓米娜的對話中,由赫尓米娜說出:-你倒仔細看看動物,一只貓,一只狗,一只鳥都行,或者動物園里哪個龐然大物,如美洲獅或長頸鹿!你一定會看到,它們一個個都那樣自然,沒有一個動物發窘,它們都不會手足無措。他們不詳奉承你,吸引你。他們不做戲。它們顯露的是本來面貌,就像草木山石,日月星辰,你懂嗎?和赫尓米娜買留聲機:-我們一起走進一家樂器店,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城里走路。我們挑選各種留聲機,開了又關,關了又開,試聽唱片。當我們選到一架價廉物美的留聲機時,我想馬上把它買下,赫尓米娜卻不愿意急于求成。她把我攔住了,我只好跟她一起到第二家樂器店去。在那里我們也試了各種系列、各種大小、各種價格的留聲機,這是她才同意回到第一家店,買我選中的那一架。“你看,”我說,“這件事我們本來可以做的更簡單些的。”“你這樣看?真是那樣的話,明天我們也許會看到一架同樣的留聲機擺在另一個櫥窗里,卻便宜了二十瑞士法郎。況且,買東西也有樂趣,而使人快樂的事就該好好品味。你還得學很多東西。”對瑪麗亞的評價:-看來,瑪麗亞是我接觸過的第一位真正的情人。以往我愛過的女人,我總要求她們具有才智和驕陽,而我完全沒有注意到,即使最有才智、相對地說最有教養的女人也從未給我身上的理智以回答,反而始終與我的理智作對;我帶著我的各種問題和想法找這些女人,可是對一個幾乎沒有讀過一本書、幾乎不知道讀書是怎么一回事兒,連柴可夫斯基和貝多芬也區分不出的姑娘,我會愛她超過一個小時,我覺得這是完全不可能的。瑪麗亞沒有受過教育,也不需要這些彎路和代用品,她的問題全部都是直接從感官中產生的。她的藝術和任務就是用天生的感官,用她那特殊的身段,用她的顏色、頭發、聲音、皮膚,用她的氣質,去盡量獲取感官和愛情的幸福,在愛她的人身上找到和引發對她的每種技能、對她身體的每條曲線、對她嫵媚的體態的回答和理解,用她的魅力誘發對方積極配合,做出使人喜悅的動作。從瑪麗亞那里學到:-首先我明白了,這些小玩意兒,這些時髦貨、奢侈品并不是華而不實的裝飾品,并不是利欲熏心的工廠主和商人的發明,這些東西既合理又漂亮,花樣繁多,組成一個小小的,或者毋寧說是大大的物的世界--從撲粉香水到舞鞋,從戒指到煙盒,從皮帶扣到提包等等,多的數不勝數。這些物品的唯一目的就是為愛情服務,使感覺更加細膩,使死寂的環境具有生氣,像魔法那樣用新的愛情器官去裝備死的環境。手提包并不當手提包用,錢包也不當錢包用,花不是花,扇不是扇,一切都是愛情、魔力、刺激的外形物質,是使者、黑市商人,是武器、戰斗的號召。有人評論這本不如《玻璃球游戲》,看來我的閱讀還要繼續。

荒原狼,生命是一曲圆圈舞

两个月,从重庆,到山西,遇到了好多新的人,增加了很多新的欲望,看到好多真实与平淡,感受好多欢乐,纠结,无奈,斗志,不知是幸,还是不幸。9月7号回到宿舍的时候,看到桌子上一堆,各地特产,各地明信片和文字的问候,贴心的生日礼物,一个人坐在灵石车站感受到旅行意义的那种幸福感,就突然间回来了。就像回忆积木小屋让我真正爱上了动画短片,这个暑假上我真正爱上了旅行。也让我在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的时候,感到自己是带着力量和信心的。黑塞的荒原狼,拖拉了很久,直到昨天才看完,现在突然感觉到黑塞的哲学终极状态有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子,都是与痛苦做斗争,然后满足喜悦,有人性有智慧的活在当下,活在现实中。他当然不是不知道痛苦的哲学,他对那些都有过最深刻的思考,但他并不将其看做智慧。就像那句简单的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荒原狼严肃的渴望伟大与牺牲的痛苦。其实相比混沌的对生命和生活的满足,荒原狼们已经强过百倍,因为前一种满足其实并不是满足而是麻木。摆脱了荒原狼的束缚,生命就像转了一大圈,穿越荆棘艰险回到了原点;而生活也永远不用物理世界中位移的多少来计算得失,因为那些位移换来的,是不逾矩式的自由。

kind of wolf

感谢推荐向我推荐这本书的朋友,我没有看得很懂,但是这本书向我敞开一扇门,让我接触到一个深层次或者说未知的世界,让我对自己有多一分了解。以我自己的品位大概也就看看流行小说和畅销书,最多一些哲学和心理学的书。一些句子很有感触,摘抄如下: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过的是平平常常、规规矩矩,然而又是有保障的、充满义务的生活。因为我跟你一样。因为我也和你一样孤独,和你一样不能爱生活,不能爱人,不能爱我自己,我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对待别人和自己。世上总有几个这样的人,他们对生活要求很高,对自己的愚蠢和粗野又不甘心。是的,我们是魔鬼的孩子。魔鬼就是精神,它的不幸的孩子就是我们。我们已经脱离了自然的轨道,游离在虚空中。我们不得不越过这么多的污泥浊水,经历这么多的荒唐蠢事才能回到家里!而且没有人指引我们,我们唯一的向导是乡愁。我不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狼吗?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和人类有隔阂,觉得孤独,不留恋生命,期待有一天早点结束。有意无意地在人海中寻找和自己类似的人。今天和朋友讨论了一点,他问我是否喜欢,我说不知道,我没有看懂后面魔剧院的部分,他说那是说明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家庭?理想?孩子?还是工作?有谁知道人生的意义吗?他说艺术和家庭都是美好的,但是他也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他说我教会他享受生活,自己快乐才能让身边的人快乐。可是我自己呢?我不热爱生命,也不热爱生活,不惧怕死亡,期待来世,但也绝不自杀。读《荒原狼》仿佛在读一个人的内心。我曾经认识过这样一个人,他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甚至和自己的家人都无法好好相处,总是忿忿不平。不知道他有没有读过这本书。

还好没饿死

大学期间唯一让我读到废寝忘食的小说,幸亏书不长,否则会饿死。从下午打开书,便没有合上过,继而忘记睡觉,读了一个通宵。到第二天上午读完,马上又打开读第二遍。以后看到评论说此书经常被人误读,明明是中年人写就的自白,却常常辗转在年轻人手里。我懒得想自己有没有误读,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荒原狼》与黑塞,废除时间与空间的隔膜,用拼贴式的思考方法,认为自己看到了一条由黑塞所指出的,荒野之路。

我的自杀式生活——《荒原狼》有感而发

读《荒原狼》之前,从来没有一本小说让我和自己的内心如此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我深深共鸣。一直觉得自己被时代推着走。是自己走太慢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时代走太快了让我精神缺失?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心境跟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写的一样,觉得自己生活在时代的夹缝中,不得往后、往前也举步维艰,在时间的夹缝中难以生存。小时候有不得不学的科目,现在总是有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像荒原狼哈里将人性大致分为“人性”和“狼性”,我的狼性经常想,哪里都这么难,不如撒手不干了吧;人性就会跳出来说,你这个懦夫,人不吃点儿苦头还怎么称为人。可是我不太喜欢这个世界,我一直很迷茫,找不到要称为的偶像,也没有动力去开发未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吃苦要做人,只是痛苦地被时代的洪流推着去做一个人而已。我长时间都在迷惘,在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偶尔在重大的关节点,也会跳出来奋斗一把,不至于让自己失去在人类世界活下去的基本资格,甚至偶尔也活的有头有脸。我可想体面了,但是又对这个世界获得“体面”的方式失望不已不愿效仿。还缺乏抛弃一切的勇气无法堕落,像可怜的动物一样混迹于人类社会中间,艰难地保持着“人类”的外壳。我长时间单身,时不时也有短暂的露水情人。可怜的孤独的内心从来没有过一份长期的感情,对待感情的态度像是,失明很久的眼睛对光那样期待而又惧怕。一方面对自己有着极大自知,过着这样自杀式生活的人的内心,是没有谁想要走进来的,另一方面仍然鼓励自己试着活下去看看,说不定还真有人理解这样的想法,但又很怕他会轻巧的将我的世界打乱。我时常感觉对不起关心我的人,很抱歉没法向他们好好透露我的内心。他们会关切的问,怎么啦,然后我说,没事心里有点闷。其实这样的关心让我很暖心,说不定我还会讲两个欢快的笑话,因为不想让善良的他们担心,同时不想失去以后被他们继续关心的机会。是啊我内心孤独,但我也怕孤独呢,真是矛盾。我的内心如此纠结我要如何向你们诉说呢?倾诉从来都是一件费神又不讨好的事情,别人不一定会关心,也不一定会理解。况且,我没有要寻求拯救的意思,我纠结的东西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东西,况且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我有多纠结。黑塞的说法是对的,将人性分为两极太过简单,人复杂的内心想法何止上千极,“人性”和“狼性”是最为粗略、最简单的两极分类。喜欢乱想的人会比较容易纠结吧,虽然我的所谓思想十分可笑,但也足够淹死自己了。米兰昆德拉说的有道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是思考这种东西一旦开始,哪还有收的住的道理。在各种不能面对的场景面前,通往永恒终结的“自由之门”总是充满诱惑地开启着;“狼性”说打开它吧,一打开就什么都结束了,还有什么需要烦恼呢;“人性”说不行,这多不体面,而且你让别人如何收拾你剩下的世界,等等吧,没有苦难的衬托,幸福的感觉怎么会凸显;“狼性”就舔舔撕裂的嘴角说好吧,那我留下了看看,一个人可以被折磨到什么程度,“人性”体贴至深的说,是啊实在不行了自由之门可一直都在那儿呢,在那儿等着你;“狼性”说,你怎么能确定那就是我的归路呢,虽然我过着自杀式的生活,那可不一定是我结束人生的路。

叛狼之兄----荒原狼

《荒原狼》,赫尔曼·黑赛的作品,主角是市民阶层的非正式成员。所谓市民阶层,是指在堕落和殉道两个极端之间,在没有狂风暴雨的温和舒适地带安居乐业的人。他们收获的不是对上帝的狂热,而是良心的安宁。不是喜悦而是满足,不是自由而是舒服,不是致命的炽热而是适宜的温度。市民阶层的非正式成员,则是指那些不能或者不愿意腾身进入完全自由混沌的太空,而仍为市民阶层所羁绊的人。作者说,这些人将在幽默中找到妥协的出路。幽默悄无声息地抹平高尚的志气,用虚假的爱麻醉战斗的心灵,同时使得平庸者理直气壮地要求平庸。受伤的战士不需要伤感而肉麻的哲理的麻醉。他们需要鼓励,只需要鼓励。这种鼓励只能自己寻,而现在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完全是以摧毁学生意志为目的,塑造一个安稳庞大的市民阶层。灵魂陷入chaos,无边的纷扰。有时候想陷入无思状态,只是生活。在思绪枯竭的时候,期盼生命诞生之初的那种宁静。那种没有思考,只是生活的状态,多么诱人,又多么堕落。我们早已被赶出了那个极乐家园。从此我们无家可归,终日游荡在从生到死的单行道上。为了苟活也好,为了不朽也好,都必须忍受痛苦。我们必须度过社会化和个性化斗争和纠缠的一生。有许多看似办不到的事情,人生会亲手教你怎么办到。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也是必修课。爱与意志的古战场有一群饮血的荒原狼狂奔在生命的草原上疯狂地追求寂灭的光...

通向宇宙永恒

和哲学老师的课间闲谈中,聊起了恋爱,我说我前天刚刚失恋,比起两年前的失恋一整年的抑郁,这次倒有点“不痛不痒”的感觉,像是看开了顺其自然。老实讲:“小马,曾经有个同学看荒原狼那来这句话问我‘天下所有女人都是我的女人’,你来看看这句话”。从小到大女人就是生命力的源泉啊,世上还有这么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思想让他能看待天下女人都是他的女人。这句话在我心中种下了种子。机缘巧合一个极度特立独行的学姐在去美国前留给了我这本书。祝她美国一切都好。考试期间翻开此书一股魔力紧紧抓住我,喘不上气,心跳加速的兴奋。积累的一大堆问题困惑,突然有那么一只荒原狼是和你的问题如此相近而又富有经验!!!!此处正题可直接看这里!!!荒原狼中最重要的命题是,主角哈尔讲自己的灵魂(性格、习惯、思维)一半归结为人性,一半为狼性。人性为灵魂中富有智慧的、高尚的、文明的东西,把一切本能的、野蛮的、杂乱的都归结为狼性。随着进度的推进,此命题也演化为更高级的,人的灵魂不是简单的二元,而是成百上千个灵魂。佛教、道家、荣格等的精神分析也反复在强调,人并非是单一不变的个体,佛家讲人有贪嗔痴恨爱欲恶,此刻的我已不是刚开始写这篇书评的我。荣格讲人是各种各样原型的。。。。。。。。。。。。什么是宇宙境界? 【为了有朝一日敢于飞跃太空,荒原狼必须审视自己必须观察灵魂深处的混乱,必须有充分的自我意识】 此处提到,审视内心混乱的灵魂从而飞跃太空。也就是此文主题进入宇宙境界的一个方法。可能没讲清楚什么是宇宙境界什么是永恒,我们再引用原文。 p40 【他们生活目的似乎不再是自我完成,自我发展,而是自我解放,回归母体,回归上苍,回归宇宙中】 此处我理解的自我完成发展,就是传统社会意义上的实现自身价值,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自己的一生找一个活着的理由。而回归上苍宇宙,就是我们说的宇宙境界。 P51【人是一种试验的产物,自然与精神之间一座狭隘危险的桥梁】 自然与精神之间的就是我们人是妥协的产物,而越是趋向于自然就越是兽,越是精神也就越宇宙。 【能够视死如归,能够脱胎换骨,热衷于自我转变,就能达到不朽的境界】【修身成神就必须敞开胸怀,扩大灵魂以使灵魂能容下整个宇宙】什么人是宇宙境界的人?文中反复出现的两个人:歌德、莫扎特。歌德第一次出现在哈利的梦中时,形象多变、年龄变幻不定,严肃却又能幽默大小。【在永恒中,你要知道,是没有时间的,永恒只是一瞬间,刚好够开一个玩笑】 这就是宇宙境界永恒的表现。永远在变化,没有时间的约束,和宇宙打通,或者说自己就是整个宇宙,宇宙就是歌德。P132赫尔米娜告诉他【(一大堆人死了)不,也有的,那就是永恒。’你是指流芳百世?‘如果除了这个世界的空气,再没有空气可以呼吸,除了时间不存在永恒,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有更高追求的人,我们这些又渴望的人,我们这些与众不同的人就根本活不下去,而这永恒就是真之国。】 此处提出了有一群追求永恒的人,男女主角就在其中。 【我明白了歌德的笑,这是不朽者的笑。这种笑没有对象,它只是光,只是明亮】 哇,这就是境界啊!接下来P135页的诗《不朽者》可以祝我们更好地理解不朽的境界(永恒宇宙境界)。进入宇宙境界。我认为此书就是哈尔这个聪明人在追求宇宙境界的故事。我们普通人对于此种境界,大可抱着赞叹的态度就可以,一是需要巨大勇气,二是需要智慧。像我老师讲的“有些话只能跟聪明人讲,一般人听了会坏事”。哈尔在最后的魔剧场,一个个同化吸收了自己,结构了自己,在最后杀死了自己(赫尔米娜)。新生之后他留给我们最后的心声,送给每一个看得见宇宙境界的朋友。“我总有一天会更好的学会玩这人生游戏。我总有一天会学会笑,帕勃罗在等我,莫扎特在等我”。

痛苦的《荒原狼》

我就言簡意賅,直抒胸臆:我愛這本書,這是繼《1984》后我的最愛,沒有之一。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寫自己看完這本書的感受,好像一時間就喪失了寫作和表達的能力。思維也很淩亂,很繁瑣,詞語無法組織,句子無法成型。我只能夠想到什麽就寫什麽。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一直伴隨著一種”我也是這樣子的“的驚異心情,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感覺。明明是無盡的孤獨和痛苦,我卻因為共鳴而有所釋然, 難道那就是一種歸屬?哈里找到了赫爾米娜,而我的赫爾米娜就是黑塞的這一本《荒原狼》。永恆的人生,於是痛苦不絕,爲什麽是長舒一口氣。人們果然無法脫離群體,當痛苦也有同伴,一切似乎就不那麼無所適從。於是,好像就僅僅剩下孤獨,要麼被人繼續畏懼,要麼就久久珍惜,最後嫌棄,存在著的事物也總要依託于什麽而存在,哪怕是孤獨也是如此。不是說有一句話說,我不寂寞,我有寂寞陪伴著。咀嚼自我的過程也是漫長而痛苦的。我用盡全力去瞭解自己和認識自己,最後筋疲力盡而死。哈里內心中狼性與人性的劇烈衝突,他永遠無法知道自己到底是人還是狼,有時候人性更強,有時候狼性更強,彼此相互嫌棄,相互厭惡。甚至,哈里心中不僅僅是狼性和人性,他的內心有無數的各種各樣的他。我們不也是如此嗎?書中的話語說得那樣好,單向度的人其實才是社會中的病人,精神分裂癥患者才算正常。我曾經一直在尋找,到底哪個我才是真的我,我覺得我有很多的面具,有的面具戴久了,就再也摘不下了。但是,我依然想知道,到底我的原本和原本的我是如何。如今才發現,早已經無法把握了,從我的出生開始,無數的我就駐紮在那個小小的軀體內,等待著覺醒和再一次沉睡。無數的自我都無法平衡,生存卻要求我們同外部世界平衡。我們卻都是人生的異鄉人,唯有鄉愁把我們引向永恆。我們所生存的環境一次又一次逼迫我們,許多的無奈和厭倦。孤獨是一種抵抗,對嘩眾取寵的抵抗。喧囂的世界中,我有高傲的孤獨,然而,孤獨卻同時也是一種絕望的催化劑,暴露了生命悲劇的本質。哈里遇到了假惺惺的教授,但是我們的生活里何止是教授,紙醉金迷不必說,單單是循規蹈矩,驚世駭俗就是足夠的分量了。因為孤獨,我們離開了世界,也因為世界,我們將要一直孤獨。如果我們內心的那一堵墻崩塌了,就如同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了,無法收拾。所以,我們都無家可歸,卻有著一種鄉愁。人一生下來就是有罪的,而贖罪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結束生命,而且必須是自我了斷。自殺是反抗人生的終極武器。哈里是那樣的真實,他在害怕。他甚至無法回家,逗留在外面的旅店,因為家裡有一把剃臉刀。他在畏懼死亡,他也在渴望死亡。這也是我的真實寫照,我想要破裂的自我實現最後的救贖,只是不忍,只是沒有勇氣。我拿起手中的利器,亦或是攀上墜落足以死亡的高度,我便從世界抽離了一些,當利器更加鋒利,高度更加有殺傷力,我就有資格向所有的生存示威。所有意圖禁錮我的和所有意圖糟蹋我的,還有那所謂的網,也即將被解開,一旦成功,我便是不朽。那爲什麽不?當視力所及足夠穿過表像,自殺的理由就足夠充分。那爲什麽不?魔劇院裡的原罪、信仰同懺悔,以及人的混沌。當哈里目睹自己的情人躺在另外一個人的身旁,他殺死了她,於是,原罪和懺悔勝過了混沌。我在魔劇院里聞見哈里對荒原狼,還有哈里對哈里的拷問。對靈魂的真實、罪惡的欲念的叩問,哈里走在他朝聖的路途。莫扎特、赫爾曼、赫爾米娜……最終,哈里在絞刑架上學會了笑和幽默。正如小說開篇所言,幽默聚攏人和世界的兩極,他知道莫扎特在等待他。我們的人生到底是不是荒謬和徒勞?——我啞然無聲。我真的不是一名英雄,我無法克服對自我的嫌棄,我也無法扔掉我的自我。自我阻止我去追求幸福,但是同時也在嘲笑我追求幸福,同自我的鬥爭中,一直都是一個失敗者。我還是一名膽小鬼。我害怕活著,也害怕死去。但我最害怕的是痛苦,我也一直被痛苦圍繞。我在找尋意義和價值的過程中失去意義和價值。黑塞在《荒原狼》中實現自我救贖,而我一直都是一隻被籠子尋找的鳥。2013年9月16日寫於宿舍。

不是分裂,是进化

我的水平应该不够读这本书的,翻开这本书是因为书名有个“狼”,我喜欢狼,所以开始了这段远远超出我能力的文学冒险,居然坚持到了终点,不得不自我得意一下,仿佛前一刻还在对着“康熙来了”傻笑,后一刻却开始了人性的解剖。这本书的作者一直纠结的地方在于,精神上面已经走了很远,但是物质的身体却留恋在尘世,仿佛分裂的两个人,住在了同一个躯壳,拉扯与搏斗着,生活在痛苦与短暂的清晰中间轮回,找不到出口,仿佛只能用自杀去解脱。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不过我们很少有走到那么远的灵魂,所以还能在尘世中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为了朋友,为了爱人,为了亲人,为了工作,为了那些存在和不存在的理由,那些所谓的儿时的梦想,不就是你的灵魂要去的地方吗?你真的到那里了吗?应该很少,或者就是没有人能到得了。但只要我们能在世间找到那么一个理由去留恋,那么生命就有继续下去的理由,哪怕离灵魂越来越远。荒原狼给我们的答案是由赫尔米娜来说的,当然这个答案那么的隐晦,甚至要杀死赫尔米娜她自己,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我觉得我应该还没懂,虽然也在世间混了这么些年了,但是灵魂还走的不够远,和身体的距离还不够产生那么大的分裂。我们的最终归宿都是某种进化,各种方向上面的进化,好的坏的.....闭上眼睛,把精力都集中到心灵上面去,去倾听一下它的声音~

生命是个需要用全身心去体验的过程

对于我这个活得认真的人来说,追究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个两难问题。只是活着不去过问意义,生活不免流于表面和空虚;而纠结于意义又限于痛苦,而且似乎是徒然浪费精力而无解,生命的意义是个不能深究的命题。一直被身边的朋友说,干吗想这么多,自找麻烦。可是,我就是这样的人,这就是我活着的方式啊。荒原狼是一本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之书。在前半段,我似乎被哈里催眠了,极度的孤独和虚无感,生命空虚,存在毫无价值,感受和情绪淡漠,和世界完全疏离,典型的精神分裂状态,无力到连死的勇气都没有。我读到的不是痛苦,更多的是麻木和无力感。突然峰回路转,哈里遇到了生命中的救赎者,赫尔米娜,化身为酒吧女郎的哲人。与其说赫尔米娜是哈里的爱上的人,到不如说是哈里的一体两面,另一重人格。纵情享受着世俗的欢乐,看上去活泼开朗善解人意的赫尔米娜和哈里一样感受着生命的虚无和幻灭,和哈里需要她一样需要哈里,需要和哈里的关系来证明存在的意义。赫尔米娜给哈里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哈里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厚厚的墙渐渐地坍塌了。一点一点地,哈里体验着世俗的乐趣,体验着和他人的联结,愉快地,却又疑虑重重地。这种体验在化装舞会上达到了高潮,他前所未有地感觉到了和舞会现场和所有在场的人之间的融合,自我溶解了。有了这种体验以后,帕布罗将他带到了魔剧院,探索从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进入到了内心世界。哈里看到了自己人格的丰富性,远不止狼和人这么简单。这些子人格有时冲突斗争(比如狼和人互训),有时合作演出(子人格的棋局),还能成长发展和互相转化(追求异性的经历),在一切的人类的善行与丑恶之中都包含了哈里自己。魔剧院的精彩演出以哈里人格中本我战胜超我,处于嫉妒而杀死赫尔米娜告终。哈里的生命因为对自己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变得不同,他获得了活下去的力量,虽然他还是没有搞懂存在的意义这一哲学问题。这本书是黑塞自己最喜欢的著作,而我更愿意把这本书看作是黑塞的自我疗愈之作。能够将精神分裂状态和遇见赫尔米娜以后这两种反差巨大的经验和感受写得如此细致入微令人感同身受,没有一定程度的切身经验恐怕是写不出来的。生命是一个需要用全身心去体验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需要被理解的客体,或者需要被解决被征服的问题。在体验的过程中,一切经验和一切对象都有了主观的意义,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甚至荒谬,能够被经验的生命是神奇的,每分每秒每个体验都是独特的。当人能够真正地去体验,而不是活在自己的经验、记忆、虚构的现实或者他人的期望之中,意义就被创造出来,这就是每个生命独特的价值和美丽之所在。

行走在社会中的荒原狼

日子如流水,一天又过去了。我浑浑噩噩度过了一天,以我那种特有的简朴和胆怯的生活艺术,安祥地度过了一天。我工作了几个小时,翻阅了几本旧书,像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那样疼痛了两个小时,我吃了药,把疼痛给蒙骗了,我很高兴;我洗了个热水澡,躺在热水中非常舒服;我收到三个邮件,浏览了一遍这些多余的信件和印刷品,然后做了运气练习,但今天贪图舒服,就免了思维操练,随后我散步一小时,发现薄纱似的云彩绚丽多彩,像珍贵的绘画柔和的画在天幕上。这真是太美了,如同阅读古书,如同躺在热水中洗澡一样。但是总的来说,这一天并不迷人,并不灿烂,不是什么欢乐幸福的日子,对我来说,这是平平常常,早已过惯了的日子:一位上了年纪而对生活又不满意的人过得不好不坏、不冷不热、尚能忍受和凑合的日子,没有特别的疼痛,没有特别的忧虑,没有实在的苦恼,没有绝望,在这些日子里我既不激动,也不惧怕,只是心境平静地考虑下述问题:是否时辰已到,该学习阿达贝尔特·斯蒂夫脱的榜样,用刮脸刀结束自己的生命?(未完待续)

中年维特之烦恼

一个假设:少年维特在经历了“烦恼”之后没有选择自杀,而是活了下来,那么他的一生又会是怎么样?其实不用猜测,歌德就是活下来的维特,在经历了少年的烦恼之后,他把他的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领域,所以,我们能看到《浮士德》,我们也知道歌德最后的功成名就。但人生好象烦恼无处不在,青年呢,中年呢,老年呢,只要你的心里一直保存着少年维特的纯真品性,每一个年龄段的烦恼都在等着你。而黑塞的《荒原狼》,我理解为中年维特之烦恼,虽然这样理解有些俗气。如果你有一个健康而又正常的中年,那么中年也许是一个男人最好的时候:你有了稳定的收入,你也象别人一样有了一个家,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没有功成名就,那你也最少小有斩获,“你四十不惑”,你看清了许多东西,无论是自己,还是这个世界。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体验到的是与上面所说的相反的东西,毕竟,表面的生活并不能保证心灵的幸福。你已经在这个世上度过了不长不短的岁月,很少有东西能让你再激动不已,再让你热血沸腾,你也许有个家,但它除了能给你“现世的安稳”,并不能给你幸福的感觉,也许你曾经红可杏出墙,但劳燕纷飞之后,你会知道,你还是你自己。你所热爱的东西,能给你幸福感觉的东西,你已经投入了过多的精力,你因为对它们的熟悉,它们也不能再给你当初的震憾,这个世界上,当然还有许多你没有经历,没有得到,不曾体验的东西,但即然这么久,你都没有对它们发生兴趣,那说明它们本来对你就缺少吸引力。一些永恒的迷惑,你还没有找到答案,但你知道些答案人类找了几千年都没有找到,那么,你也就只能带着这些迷惑老去、死去了。有了这些俗世的烦恼,再加上少年维特丰富敏感的心灵,再加上,中年维特的学识,经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就差不多是“荒原狼”。热爱艺术的人,总是习惯去他们所热爱的大师那里寻找答案,“荒原狼”也不例外,他向他热爱的歌德,莫扎特那里寻找答案,但这些大师,除了那充满智慧的微笑,充满哲理的语言,并不能为他指点迷津。于是“荒原狼”有了一次艳遇,差不多得到了拯救,他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远远没有象他那样读过太多书的人,反倒能看出他的问题所在,也能给他提供现成的答案,那就是“生活在生活的表面。”但小说的最后,在狂欢式的游戏中,荒原狼对曾是他的“救命恩人”虚拟杀害,不知是在隐喻他的得救需要一个他爱的女人作为祭品,还是在指这条得救之路的不可行。在小说的写作方式上,我觉得黑塞并没有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纳博科夫那样给我们提供新的小说文本,但如果你正在经历着中年维特之烦恼,你会觉得《荒原狼》就是为你写的,小说的文本,又算得了什么。

通向宇宙永恒

和哲学老师的课间闲谈中,聊起了恋爱,我说我前天刚刚失恋,比起两年前的失恋一整年的抑郁,这次倒有点“不痛不痒”的感觉,像是看开了顺其自然。老实讲:“小马,曾经有个同学看荒原狼那来这句话问我‘天下所有女人都是我的女人’,你来看看这句话”。从小到大女人就是生命力的源泉啊,世上还有这么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思想让他能看待天下女人都是他的女人。这句话在我心中种下了种子。机缘巧合一个极度特立独行的学姐在去美国前留给了我这本书。祝她美国一切都好。考试期间翻开此书一股魔力紧紧抓住我,喘不上气,心跳加速的兴奋。积累的一大堆问题困惑,突然有那么一只荒原狼是和你的问题如此相近而又富有经验!!!!此处正题可直接看这里!!!荒原狼中最重要的命题是,主角哈尔讲自己的灵魂(性格、习惯、思维)一半归结为人性,一半为狼性。人性为灵魂中富有智慧的、高尚的、文明的东西,把一切本能的、野蛮的、杂乱的都归结为狼性。随着进度的推进,此命题也演化为更高级的,人的灵魂不是简单的二元,而是成百上千个灵魂。佛教、道家、荣格等的精神分析也反复在强调,人并非是单一不变的个体,佛家讲人有贪嗔痴恨爱欲恶,此刻的我已不是刚开始写这篇书评的我。荣格讲人是各种各样原型的。。。。。。。。。。。。什么是宇宙境界?{为了有朝一日敢于飞跃太空,荒原狼必须审视自己必须观察灵魂深处的混乱,必须有充分的自我意识。}此处提到,审视内心混乱的灵魂从而飞跃太空。也就是此文主题进入宇宙境界的一个方法。可能没讲清楚什么是宇宙境界什么是永恒,我们再引用原文。p40{他们生活目的似乎不再是自我完成,自我发展,而是自我解放,回归母体,回归上苍,回归宇宙中}此处我理解的自我完成发展,就是传统社会意义上的实现自身价值,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自己的一生找一个活着的理由。而回归上苍宇宙,就是我们说的宇宙境界。P51{人是一种试验的产物,自然与精神之间一座狭隘危险的桥梁}自然与精神之间的就是我们人是妥协的产物,而越是趋向于自然就越是兽,越是精神也就越宇宙。{能够视死如归,能够脱胎换骨,热衷于自我转变,就能达到不朽的境界}{}修身成神就必须敞开胸怀,扩大灵魂以使灵魂能容下整个宇宙。什么人是宇宙境界的人?文中反复出现的两个人:歌德、莫扎特。歌德第一次出现在哈利的梦中时,形象多变、年龄变幻不定,严肃却又能幽默大小。{在永恒中,你要知道,是没有时间的,永恒只是一瞬间,刚好够开一个玩笑}这就是宇宙境界永恒的表现。永远在变化,没有时间的约束,和宇宙打通,或者说自己就是整个宇宙,宇宙就是歌德。P132赫尔米娜告诉他{(一大堆人死了)不,也有的,那就是永恒。’你是指流芳百世?‘如果除了这个世界的空气,再没有空气可以呼吸,除了时间不存在永恒,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有更高追求的人,我们这些又渴望的人,我们这些与众不同的人就根本活不下去,而这永恒就是真之国。}此处提出了有一群追求永恒的人,男女主角就在其中。{我明白了歌德的笑,这是不朽者的笑。这种笑没有对象,它只是光,只是明亮}。哇,这就是境界啊!接下来P135页的诗《不朽者》可以祝我们更好地理解不朽的境界(永恒宇宙境界)。进入宇宙境界。我认为此书就是哈尔这个聪明人在追求宇宙境界的故事。我们普通人对于此种境界,大可抱着赞叹的态度就可以,一是需要巨大勇气,二是需要智慧。像我老师讲的“有些话只能跟聪明人讲,一般人听了会坏事”。哈尔在最后的魔剧场,一个个同化吸收了自己,结构了自己,在最后杀死了自己(赫尔米娜)。新生之后他留给我们最后的心声,送给每一个看得见宇宙境界的朋友。“我总有一天会更好的学会玩这人生游戏。我总有一天会学会笑,帕勃罗在等我,莫扎特在等我”。

还是更喜欢歌尔德蒙

这是的的第二本黑塞著作,没什么感觉。读过的小说中,艺术家好像都是无父无母,抛妻弃子,艺术家就该这么“洒脱”么这是的的第二本黑塞著作,没什么感觉。读过的小说中,艺术家好像都是无父无母,抛妻弃子,艺术家就该这么“洒脱”么这是的的第二本黑塞著作,没什么感觉。读过的小说中,艺术家好像都是无父无母,抛妻弃子,艺术家就该这么“洒脱”么这是的的第二本黑塞著作,没什么感觉。读过的小说中,艺术家好像都是无父无母,抛妻弃子,艺术家就该这么“洒脱”么

一个是魔幻推着故事跑,一个是独白赶着幻觉走

看书之前先是看到了简介,说它“幻想色彩浓郁”“充满‘超现实主义’风格”,于是自作聪明地把它和我的《百年孤独》归到一起。看完之后才发现这真是大错特错了。马尔克斯其实很是花哨的一个老头,那样光影交错的生活场景,浓郁的魔幻色彩铺天盖地而来把我淹没了,到现在还是很容易就想起他的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可爱的马孔多村民对电影明星拳脚相加(因为他们认为电影中即已死去的人再次出现就是欺骗),死后的人不堪寂寞重返人间,人死以后指甲还在生长(后来发现这个说法的祖宗居然在中国)……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可以看得出,马尔克斯迷恋着拉美奇幻古老的传说,迷恋着文字奇特的叙事艺术——那个无比著名的开头大概是所有完成或是未完成《百年》的人都不会忘记的。这个纷繁的故事由着迷人的魔幻气息将其推动向前直至终结。马尔克斯将其一半的爱倾注到文字风格和魔幻的情节上。很可爱的老头呵。然而黑塞完全不是这样的,最初他对日后加至他光环之上的“幻想”毫无感情,想法、文字都朴实得可以嗅到泥土的味道。没有充满时空感的眩晕文字也没有期待的“幻想色彩”打头阵,而是平实直接得照面便是胸膛和心脏。哈立(也就是黑塞吧)有着普鲁斯特一样“偏执狂的自我意识”,在苦闷的现实之中没有理解——这真是最令人绝望的不幸。于是他需要倾述,也需要倾听,如果有可能的话,还不死心的他还期待理解的回音。于是他开始了一个闷闷不乐的中年人的自白,执着的长长的自白,从生活到思想的自白。一个在生活安静苦闷中的人做这样的自白是很畅快的吧,躲在自己小小的思维世界里,一不小心走了神,便走进来一些未曾预料到的事情。魔术剧场?《论荒原狼》?它们都只是黑塞无助之时应运而生的产物。不济遇上了忙碌的精神是很容易去作白日梦的(这一点本人深有体会)。即是杜撰的情节,那么就由着自己高兴吧,无所谓合理不合理,无所谓生硬不生硬。但愿有那么个剧场,但愿有那么本小册子,但愿这个世界上某个神秘的角落隐藏着理解我的人。于是这个毫无情趣的中年人的自白里出现了遮盖现实的幻想,有了突兀地冒出来的外人对己的剖析,有了亲爱的赫尔米娜,有了仰慕的莫扎特,有了一长串故事。是自己无助的需要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超现实主义故事的展开,无论“幻想”的外衣多么厚实也掩盖不住直白的内心陈述的主导地位。这样看来黑塞的故事倒是兴之所至的,他也是很可爱的一个任性的老头呵。最后,不得不承认,所有的关于他们两位的写作形象的叙述都只是我个人的一厢情愿。但愿大师们不要被我曲解(已经不仅仅是误读了)得太多才好。

解脱的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开始阅读黑塞,当然是被他那本赫赫有名的《悉达多》所吸引,但《东方之旅》、《朝圣者之歌》,目前已读过的几本中,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这本《荒原狼》。可能和自身性格以及童年时所接触到的印度文化、东方宗教有关,黑塞在作品中总是在探究自我,寻找解脱之路。《荒原狼》里,黑塞的自传性色彩最强烈,对理性与本能,精神与欲望,人的社会性与本性之间的矛盾展示得最复杂,分析得最透彻,在解决之道上,也带有浓浓的东方色彩。所谓“荒原狼”,是黑塞对人追求孤独和自由本性的一种形象比喻。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种“狼性”,只是强烈程度不同而已,它代表着欲望和极致的自由,毫无掩饰,义无反顾。但事实上,我们身上的“狼性”常常被“人性”所压抑。人性代表着理性,与欲望相对立的精神性、生活在市民社会中所具有的社会性,它更强调自我约束与秩序。“狼性”与“人性”发展的两个极端,就是天才和普通市民的对立。天才将本性释放得淋漓尽致,但他们是孤独的“荒原狼”;普通市民将“人性”压抑到极致,变成如羔羊一般毫无个性、中庸、左顾右盼、易被统治。但相对来说,天才比市民更加痛苦,因为他们生活在尘世,他们的快乐却不建立在尘世生活的基础上;他们无法认同尘世生活,却渴望尘世的温暖;他们清楚自己的理想,却无法做到为理想而自我毁灭;他们意识到这种矛盾性,寻找解脱之路却异常艰难。黑塞在书的前半部分,就通过主人公得到的一本叫《论荒原狼——为狂人而作》的小册子,阐述了自己的“荒原狼理论”,在书的后半部分,不过是通过小说的技巧,将这种理论形象化了,但形象化的手段,非常的“魔幻现实主义”。在黑塞看来,人性与狼性,不过是自我的两个极端,在这两级之间,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也就是说,人身上可能存在成千上万个不同的“自我”,一个法官身上可能存在杀人犯的特质,一个圣人身上可能存在纵欲者的特质,一个勇士身上可能存在胆小鬼的特质。人的肉体是完整的,这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的灵魂也是完整的,但恰恰相反,人的灵魂往往是无数个碎片拼就的。在书里,黑塞通过“魔剧场”这个超现实的概念,形象地描述了人的灵魂的多样性。魔剧场里有无数个门,每个门里都在上演着人的一种特质,通过无数门里的无数场戏,人可以看到自己的疯狂、自己的懦弱、自己的勇敢、自己的卑微……就是这成千上万个多样性和可能性造成了“荒原狼”的痛苦,因为他们与普通市民相比过于敏感,可以感知到无数个欲望将自己向无数相反的方向撕扯。如何才能从痛苦中解脱?“狼”如何才能在“羊群”中生活下去?对于“荒原狼”一样的天才,黑塞给出的治疗方法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由重到轻的转化,是消除对立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看到自性的“空”,即各种可能都存在的不居与流动性,打碎非此即彼的对立,打碎“狼”和“羊”之间的对立。看到“万物皆空”,是释迦牟尼所选择的修身之道的前提,然而这不等于简单地抛弃社会,回归自然。人一出生,便不可避免地被打上社会的烙印,这是“原罪”一般的存在,所以解脱的道路只能往前走,无法后退。黑塞曾说过,自己终归是个基督徒。人只有接受自己的罪恶,才能感受到上帝的爱,同样,人只有“把越来越多的世界、乃至整个世界装进你痛苦地扩大了的灵魂中,然后也许就此终止,永远安息。”怎样把整个世界都装入自己痛苦的灵魂中?《悉达多》中给出过解答,那就是体验。悉达多不愿接受任何教条的理论,只要自己去体验人生的痛苦,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解脱,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也是黑塞所说的真正的基督教新教精神——爱。关于自我解脱,看起来是很复杂的一件事,其实并非如此。我经常觉得,宗教是为有需求的人准备的。所谓有需求的人,就是能感受到人生痛苦与矛盾的人,大概就是黑塞笔下的“荒原狼”。而“苦”的根源,无非在于执着,当放下执着,体验世界是如何在你身边客观存在着,如风吹草动,万事万物生生灭灭、绵延不绝。完全地接受这种存在,只能让你心生欢喜,因为自我只在你内心中某一点,其他和你毫无关系。内心中这一点越充实,你对世界就越包容,越能减少各种各样的烦恼,相反对它展示给你的多样性充满感激。这是“荒原狼”要走的路,也是“悉达多”的终点,他和“乔达摩”重合的那一刻。“这超越汹涌而来的芸芸众生的统一的笑,这等齐万千生死的统一时间的笑,这悉达多的微笑,正是乔达摩佛陀那始终如一的、平静、文雅又捉摸不透的微笑……”(《悉达多》译林出版社 p162)体验—接受—微笑,这是佛陀,也是黑塞给出的答案,简单,但需专注、坚持,最终能让你在有限的生命里超越时间,超越生死。

荒原狼——回归以后

如果早十年看这本书,我想对我的影响会很大,益处会很多。我非常欣赏和喜爱黑塞对一个人在自我完成的过程中的解剖,让我看到了我原本意识到却没有抓清楚的东西。即使是现在,在主人公HH身上,我还是看到了我自己,其中有一部分是曾经的自己。曾经也有过和HH类似的感受,厌恶很多东西,看不惯很多东西,觉得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粗糙、低俗和虚伪的(现在还是偶尔会有)。怀着厌恶和嫌弃,躲在自以为是的地方,独享一份自许的清白。然而,一个普通人是不可能与世隔绝的(那些得道的高僧,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和这个世界接触吧),我只能在对自己一种有意识的松懈中让自己去接触周围的人,可能也算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妥协吧。书里最有启发的,是黑塞说,世界并不是只有对与错那么绝对,而自我也并不是只有高蹈出尘的隐士和庸俗的小市民这样的两面性。从黑塞清晰地表达复杂的感受和思想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HH和我共有的一种蜕变,一种深层次地在自我和世界不断的碰撞摩擦中才会有的蜕变。在本书中,黑塞给出了他的选择,荒原狼必须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再生活一次。而荒原狼如何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是一个实践上的问题,即如何把心中已有的“应该”细化和深入到现实中。本书并没有给出答案,我想,这是一个更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看荒原狼前后也许都可以看看

哈里的前半生可以说是满足的,至少他满足于对自由的追求,尽管贫困。家庭的严格教育使他成长得彬彬有礼,就和社会大多数人一样,只是在经历过生命中许多的困苦后(包括婚姻不顺,以及动荡社会所潜藏的一切的腐朽不公),人格的多面性增加,矛盾的冲突也愈强烈,终于出现哈里对自己人格的剖析出的所谓狼性和人性两部分。小市民阶层满足于安稳现状的生活使他激烈反叛。因他无法忍受安稳,只能接受极端——要么喜悦,要么痛苦。狼性是高贵的,而人性是卑微低贱的,他只在这两极中跳跃,施加给生命极大的痛苦——不规律作息及对饮食的极端不重视(压根是因痛苦造成的失调)导致仅年方半百便患数疾,痛苦的生活已愈发难以忍受,他想通过终结生命来达到不朽,可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却不允许他这样做,他只得通过编造能哄骗自己以使自己能够继续生活的谎言来使自己继续生活。生活依旧充满悲哀,他的特立独行的种种终究与社会格格不入,他与社会相互排挤,导致他的周围变得真空。但即使他再如何对小市民阶层安于现状的生活充满不屑以及鄙视,也始终不能抹除他也最初来源于小市民阶层的事实。他的父母便属于那个阶层,所以他纵使再如何的叛逆,终究不能与那个阶层对立,只因他有着浓烈的乡愁。所以他常坐于那户干净人家的南洋杉前发呆思考。这所有一切源于时代的变更,而他就处在这个过渡的风暴地带,与一个人不能持有二元论一样,哈里不能同时适应两个全然不同的时代,他反对战争,然而既得利益者大肆宣扬战争,煽动全国准备打仗,包括宣扬战争对现在这个国家的种种好处和对哈里反战倡议的无理谩骂以及人格诋毁。人们被煽动起的对战争的巨大狂热刺痛哈里的心,但事实如此,即有能力和敢于看清事实真相的人毕竟是少数才能突出又不畏强权的人。哈里对成为不朽者——即在精神与自然间在精神的造诣方面到达极高层次的人有发自人性人格的渴望,但因对步上此路的种种艰难(如孤独甚至死亡)的恐惧,迫使他没法成为不朽者,充其量算是想成为不朽者的自杀者,可怜的哈里。哈里是极富智慧但懦弱的,这也许是他无法成为不朽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面对生活带来的种种不适时,他总以自己的双重性格做藉口,一面作为人他极力抵制腐朽享乐,而另一面作为狼他却时常坠入纵欲的深渊。这本没有错,小市民也是如此面对生活的。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小市民把自己看作持续的统一整体(哈里也曾被如此教育),他们能在自然和精神,纵欲与自律之间寻求一个完美的平衡,从不偏向某一边。令表面看来他们的人格是单一的,而实际上没有人的人格是单一的,每个人都是多面的的。小市民有时会出现他们所谓的'幻觉',即在面对某事做着某一决定时感觉自己分离出另一个人格与所谓的统一整体相抗衡,而正是由于他们既没有勇气来剖析自己或又没有相当的智慧去分辨真假,那么大多数人的被蒙蔽便是必然的。哈里属于少数人,但他仍然是少数人中的多数人,这部分人仍依附于小市民,真正的‘离经叛道‘他们难以做到。而哈里所崇拜的人,如Mozart,Goethe则属于少数人中的少数人,他们抛弃了卑微,一心只为崇高而奋斗。他们承受了哈里无法承受的莫大的苦难,到达了彼岸,成为了圣人,而哈里永远只能是荒原狼——时而凌驾于众人之上,时而如卑微的蝼蚁一般。无人问津,百病缠身,哈里的生活似乎走到尽头,剃须刀随时可能终止他的性命。他选择以一种善意而略带残忍的谎言去欺骗自己,即为自己定下死亡日,到那一天才让自己回归以太,凭此他得到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哈里在酒馆遇见了年轻美丽睿智的赫尔米娜,才明白自己根本不懂得放松去享受什么,例如流于生活表面的交际舞和流行乐。因为他根本不曾也不屑于去正视这些。他更善于完成在众人眼里难以胜任的工作,例如深层次的思考、学术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根本看不起流行乐的肤浅与媚俗的音乐评论家, 唯有不朽者创作的高雅的、传承的、揭示生命之光的古典音乐为他所爱。他陶醉于此的同时又为不朽者对大众的调侃而感到气愤,如Mozart在《魔笛》中表现出快乐永恒这一主题。事实是,快乐绝不可能永恒,她只属于金色的闪光,转瞬即逝。我想,快乐意味着满足,而人是永远无法满足的,人会被精神的追求和自然的享受无时无刻地拉扯着,而永恒的快乐只属于不朽者。 赫尔米娜与哈里是同一种人,他们追求比世人渴望获得的更多的东西。而赫尔米娜追求物质与道德,哈里追求精神。哈里境界更高,活得更加痛苦,追求的与实际的相差更远。距离死亡的崩溃边缘更近,赫尔米娜则不然,她也对这生活、对这社会失望和对自己失望。但她清醒单纯的死亡不会是最终归宿,凭此她拯救了哈里。所以事实是,死亡的存在在给人带来勇气的同时,本身就是个陷阱。人会因为精通死亡而死亡,哈里必须学会平衡与放松。 赫尔米娜充当哈里的母亲、同志、情人、老师和学生。知识与思考来自哈里。而说到哈里与赫尔米娜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不是对肉体欢愉的追求,就像自古以来伟大事迹、戏曲歌剧最颂扬的那样,精神上的共鸣与缠绵超越一切。野兽之爱属于狼,而神灵之爱归属于人。幽默是对哈里这类人很重要的东西,可惜哈里不太懂得幽默,体内的多面人格时常拉扯他,而赫尔米娜懂得,作为老师和同志,赫尔米娜教导哈里舞蹈和放松,这能让哈里逃离死亡的圈套,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她和哈里也始终不可能满足于此,他们共同渴望获得的是永恒。而永恒不是通过死亡来实现的。赫尔米娜清醒地认识这点。作为母亲,赫尔米娜安抚了哈里的心,服从是哈里一直缺少的,缺乏引导的、仅凭对跻身不朽者之列的狂热的特立独行只能徒增哈里的不安。哈里的心累了,迫切需要的是蜷缩于母亲的怀中做一场香甜的梦。哈里与玛利亚的肉体之欢不能使他们变成一对爱人,放松与放纵不同,放纵是堕落的。赫尔米娜随时能带走哈里。赫尔米娜曾与哈里有过的神秘约定(赫尔米娜渴望死于哈里)隐含强烈的仪式感。理解为赫尔米娜很累,甚至比哈里更累,但她爱哈里,所以她拯救他,而她却希望他让她解脱。哈里与赫尔米娜的故事从两人相遇开始便注定是一场结局因赫尔米娜之死被升华了的悲剧。哈里所有关于理想和国家的思考都无疑是空想,他不可能逆转整个国家狂热迈向战争的脚步。他只是个知识分子,而不是大将军和政治家,他能发表激昂的言论,却不能像大将军一样决胜千里,也不能像政治家一样蛊惑人心,他们才是真正有实权的这个国家的主人,哈里只是工具,用得顺手便用,用不顺手便直接抛弃,甚至如果当这个工具反过来威胁了主人的利益,那么绞刑架会是最后的命运。不管是焚书坑儒还是独尊儒术,烧死布鲁诺还是肯定进化论,道理都是如此。帕布罗是音乐家(或称为音乐演奏家),而哈里是音乐评论家,一方面是帕布罗而不是哈里决定了一首曲子能否受人欢迎,而哈里对音乐的鉴赏在这个时代则显得鸡肋不堪,人们享受的绝非精神而是感官。哈里在酒吧里学习或与人跳舞时就通晓了这一点。并且纵观古今都是如此而绝非只出现在那个时代。哈里为什么不选择志同道合的人来对他进行认可,事实上他确实能得到那些人学术上的认可,但他无法忍受他们绵羊般任人宰割的性情,就像他从教授家里逃离一样。他是一匹流浪太久的狼,不能适应群体捕猎的生活。哈里又是个空想家,厌弃科学,钻研于哲学,美学,音乐,画作,雕像等艺术。似乎从不实践而总凭想象来获得对某件事物的认知——对生活中的艺术所抱有的偏见与恐惧、固执己见、仅凭本能的厌恶来对别人进行评判,就如他看不清帕布罗一样,他的封闭使其他人同样无法了解他。自我封闭显然是恶性循环的起点,不能以人为镜是最悲哀的事情,毕竟人要依靠此生活。与玛利亚的性体验与服用帕布罗给予的迷幻药打开他的封闭(让他恢复对生活的热情(使他重获幽默))的同时,狼陷入沉睡,而人又占据上风,驱使他逃离这些堕落腐败的事物,重拾精神上的高尚。他的痛苦因此没法停息,但他还未进入魔法剧院,此时他之前的好奇心与现有的处境驱使他必须进入魔法剧院去一探究竟一个要成为不朽者的人需要克服他这个时代的弊病和他个人的缺点。哈里对科技的批判有两方面。一方面机器在使人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的同时,又带来其他弊端——人们因过分重视科技的力量而忽视的精神上的修养。这方面在任何时空看来无疑是对的。而另一方面则带有他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科技力量仅仅处于胚胎阶段,距离分娩和成长为一个健全的成年人尚有一段遥远的距离。他对现有的科技产物如留声机带有强烈偏见,因为它所播放出的音乐在效果上来说是远远不及音乐厅里乐团现场演奏的,他要享受的是崇高的音乐,而不是这廉价而扭曲的。这是他缺乏幽默感和前瞻性的表现,况且就目前阶段来说它也并非是一无是处,至少哈里也能从这混杂粗糙的声音中听出音乐的轮廓,并得以去欣赏音乐背后所蕴含的崇高理想。人总要在被赋予崇高的理想追求后才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这所谓的崇高,却往往带有欺骗意味,不过这是必须的,崇高的定义在任何年代都不同,普通人所要做的只是不断朝着所谓的崇高进取罢了。坚定信念的确立不需要有任何事实的基础,而只需有信仰或说是宗教的支持便足够了。可怜哈里对任何事物的怀疑永远不会停息,那么不确定性和空虚就是必然的,不懂得幽默是他痛苦的根源。遗憾的是魔法剧院之旅并没能让哈里学会幽默——对人狼主体互换的强烈恶心,忽略崇高艺术本身而总以现实去批判,出于嫉妒刺死赫尔米娜以及拒绝对最终审判的结果的服从。不过幸好一切只是一场幻想,这是迷幻药的效果。而事实是哈里从这场噩梦逃离后,才更懂得生活的意义,幽默的意义。帕布罗竟是个不朽者,果真人不可貌相。最后对哈里以及哈里们报以最诚挚的祝福,希望你们终有一天能够学会如何笑着去面对生活游戏

小共鸣,和迷宫里的门

没想到是这么容易读,这么快就看完了。其实这话不准确,因为并不是那么容易懂,只是读起来没有那么闷,书页也很厚,很快便哗啦啦的一大厚摞翻过去了。认为是一本挺好的书,介于经典伟大的教诲书籍和旁门左道的非主流书籍之间,就看你怎么看了。哈里代表了一类人,这类人聪明博学,内心世界敏锐丰富,他们因此而自负;这类人同时对普通人赖以生活的市井技巧一窍不通,他们因此而自卑。于是他们就扬长避短,尽可能的避免世俗的一切,尽可能的在精神世界寻找慰藉,于是他们更加不能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他们鄙视市井的生活,这也许是他们不能融入普通人生活的原因,也可能是结果。我忽然想起初中第一次和男生去旱冰场的情景——其实这个情景我从没有忘记过——首先,我不应该在休息日和男生出去玩还穿了校服,而接下来,为了掩饰这个不妥而不肯在旱冰场里脱掉外面臃肿的羽绒服则是雪上加霜。在温暖的室内穿着羽绒服滑旱冰的情景深深的刻在我的心底,隔一段时间便跳出来让我不安。我想固执是因为紧张,是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人交往,怎么跟男孩子交往。当然了我想我不是哈里的那一类人,也许我曾经有过那样的倾向,我直到今天仍然很尊敬哈里他们,我只是渐渐长大并且妥协,学习平凡生活的方式,我想这样会比固执,高傲,自卑轻松一点。真的我开始怀疑也许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很多人也会妥协,少数不肯妥协的人在一个世界里成为佼佼者,在大多数人眼里成为怪胎。妥协与否取决于在一个人的心底里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自己?还是平凡安逸的生活。我们可以看见,哈里虽然鄙视市井的生活,同时也在心里向往着这样的生活,这就是他为什么会爱上赫尔米娜的原因。她教给他融入社会的方法,帮他避免孤独。如果说哈里是因为鄙视才远离社会,他却不能忍受因此带来的孤独。他显然并不真的想要孤独,他只是忍受不了其他的人。其实我们大多不能忍受周围的人吧,有的人更怕孤独,因此选择了忍受,这是妥协的一部分,也是普通生活的一部分。关于舞会的描写一定是很多人都体验过的感受,虽然我想我直到现在还未曾有过。我始终不能明白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聚在一起玩耍,无论是舞会还是k歌,我曾经将那归结为是为了功利的联络感情,留作日后使用,也许我错了,也许真的能够在舞会中找到快乐,哦,也许,我想起了很多年前同学聚会上大家围坐玩儿“捂棉被”,这也是记忆中一段没有瑕疵的欢乐时光吧,要推翻“直到现在还未曾有过”的宣布了。战争的那一段仍然被看成是作者对于战争的意义的探索,我忽然明白这其实也是一种解决方式:无法下一个定论,但是尽可能的作一段探索,至少,会比探索之前想得更清楚一点。而人物结构指导的那一段让我很受益,其实这里的想法在整本书里也多次都有体现,说人其实都是有很多很多种性格的,这也是我一直的看法,我所没有想到的是,还可以认为人可以自己随意的组合这些性格,随意的发展这些性格。对这一点我其实还有点怀疑,但是它仍然像是迷宫里的一扇门,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真是有点惊喜。本来以为哈里最后还是会自杀,没想到会是个积极的结局,唔,在我看来是个积极的结局……

我们不应该去问生命以及存在意义

我们不应该去问生命以及存在意义,因为本身就没有意义,这种意义的产生是因为一种独孤,一种对人性深深了解后的恐惧,他们会恐惧是因为他们相信并且愿意人性是美好的,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个样子,亲爱的不要失望,如果每个作者都像毛姆那样聪明就好。

城市里的荒原狼

记得在许多年前,还是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和舍友散步到人大附近,路过星美影城的时候,看到一个流浪汉,他躺在路边的长椅上,卷曲着腿,身上盖着报纸。当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凄凉感觉,实在想象不出,一个人怎么可以这么旁若无人的露宿街头。再次看到这种类似情景是在西直门地铁站下,那时还没毕业,有一天晚上看完电影很晚回校,一个人走过地铁站时,发现过道两边躺满了人,都是随便的盖着破棉被或者报纸之类的东西。我当时只觉得恐惧和厌恶。这种情形在我来说,本应发生在魔幻电影中,而非现实。因此,在第一次看到《荒原狼》这个名字时,我以为自己会看到上述的画面,那些流浪在城市里的,找不到出路的,活得没有尊严和地位的人。当然,书中描写的荒原狼全然不是这样,却比这些真正的流浪者更加孤独,更加没有出路,不同的是,他们拥有地位,许多都是在尘世获得成功的人。可是,他们的内心却长久的活在社会的对立面,甚至是生的对立面。他们蔑视法规,以及一切会束缚他们的东西,对市民精神充满了鄙夷,然而他们享受市民文化营造出的干净雅致的氛围,享受艺术,音乐,所有能够给他们精神带来愉悦的东西。实际上,他们从不犯法,也不会真的自杀,虽然,自杀冲动隐藏在他们的血液里。这些荒原狼在人群中,你根本看不出和周围的人有什么区别,然而,比起大多数安于现状的人,他们活得异常疲惫,有时是真的把自己放逐在荒野,去寻求刺激,有点像海明威,有时候他们仅仅在内心进行战斗,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痛苦到极点,他们甚至需要吃药来平静心情。他们大多数都是长期的偏头痛患者,有些会被鉴定为抑郁症。但他们绝对没有精神问题,准确的说,他们的智商高于常人。然而,在所有的这些问题之中,最可怕的是,荒原狼不能与自己和平相处,他们既厌弃自己狼的身份,又无法接受自己懦弱对的人的本性;他们渴求狼一样嗜血的杀戮,却无法离开人所建立的美妙的道德圣殿。当你在听莫扎特流泪,却不能像巴赫,海顿一样一生依附于权贵,渴求自由,却不敢真的睡在大街上时,也许,你就是一只荒原狼啦。

心灵痛苦有没有解药

哲学本是大一统的学问,是智慧非凡的心灵对未知疑难的猜测。古典的哲学家大多是全才,通晓许许多多知识领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等。比如亚里士多德,被一些人成为物理学先驱,还研究过重力,并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著名结论。然而牛顿经典力学一经问世,谁还相信大哲学家的理论?而今各个专门的学科已经从哲学中诞生出来。这些专业研究纷纷对哲学说:您老智慧高深,去研究那些深奥的问题吧,心理学我可以搞定,物理学我可以搞定,化学我可以搞定,数学我可以搞定,生物学我可以搞定。现代的哲学家们就麻烦了。维特根斯坦说,留给哲学的,也就只剩下语言分析了。不过与此同时或稍晚些时候,加班加点寻找新课题的哲学家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东西:存在主义。长着雪亮眼睛的别尔嘉耶夫却说:“被称为存在主义的哲学是这样的(我认为它的新颖之处被估计过高了):它把哲学了解为关于人的存在的认识和通过人的存在而得到的关于世界的认识,在关于自身的认识中,人获得了在其他认识中仍被掩藏的奥秘。”以前我只从政治课本上了解到,科学每前进一步,神学(宗教)就失去一部分领土。现在我才明白,科学每前进一部,哲学(玄学)也会失去它的一部分领土,或许都不比神学损失小。我很高兴生在当今时代,而不是古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再晚生1000年。因为我想,到那个时候,很可能:所有似是而非的虚妄理论都已在众目睽睽之下完蛋!所有让我疑惑不解的问题都已经给出了确凿的答案!其实就是现在,人们大谈“星座”“周易”,或者高举“圣火”“抗美反法”,或者埋头苦建GFW,我都还没什么。但是,不仅物理学不能够给出很好的关于“时间”、“空间(宇宙)”的解答,心理学也不能完成有关“人”的完整阐释。这就让我不免要崩溃。我很高兴,进化生物学给出了半个关于“人”的回答。我相信等这些问题科学给出完整的答案之后,我的精神危机也就没有了,“荒原狼”和黑塞的精神危机也就没有了!那个时候我们再读这本书,情况就不一样了:怀着快乐得心情欣赏艺术作品!很可能读完之后把书一丢:这本书真烂!本书前半部分,都是一个出自大作家手笔的痛苦的患有心理障碍者的自白。类似“痛苦”、“孤独”、“沮丧”、“绝望”、“恨”“苦恼”、“不幸”、“可怕”、“恼怒”这样的消极情绪词大量使用。到想自杀的时候,我们说他重度抑郁,需要心理治疗。但后来,遇到赫尔米娜之后,他的外在状况的改善促进了他内在状况的改善,他不再那么痛苦,部分问题被掩盖住了,但精神上依然得不到满足。关于这种痛苦,黑塞所谈的混杂了多种因素。比如,他身上包含席勒所说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分裂,荷尼所说“真我和理想之我”的分裂,包含抑郁症和精神上的空虚两种因素。简单地说,一方面,他为生活的不快乐而痛苦;一方面,他为生活的“无意义”而痛苦。这样,他所谈的问题开始混淆了“病态”和“正常”两种因素,一种是心理障碍,一种是精神追求。这样,这种问题的性质也同时变得含混了:是人类的愚昧、社会的污浊害他变成这样子,同时他追求精神上的意义还是正当的而且高尚的,应当赞美;还是他自己心理有问题,患了mood disorders,自己把自己的生活变得痛苦,我们需要按住他夺下他的笔把他投入心理诊所呢?黑塞说他的本书不是谈问题,而是谈治疗方法。(见译者序)他有那么一两次也确实曾借赫尔米娜之口,对荒原狼(阿狼)的“病态”进行了治疗,而且都是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一次赫尔米娜和阿狼谈论他对那个邀请他的教授家的歌德画像不合自己理解的恼怒,她说:“歌德是一百年前死的,哈里(阿狼在书中的名字)很喜欢他,歌德当时的模样怎样,哈里想像得很美,他有权这样想像,对吧?而同样爱慕歌德、给他画像的画家却没有想像的权利,那教授也没有这个权利,而且根本就没有人有这个权利,因为这不合哈里心意,他不能忍受,所以不得不咒骂、跑开!”这一番出自赫尔米娜之口的分析非常精彩!然而所谓的治疗,或许也只有这么多了。而话说回来,所谓“荒原狼”,并不是什么荒原狼。这个妄自尊大、牛鼻红红的用语会让人因被震得发蒙而产生崇拜之心。很多人更是看到“里程碑”“诺贝尔文学奖”,就更是晕头转向,乖乖地掏出衣兜里的钱给一个多半不认识的陌生人,还乐滋滋地捧回家,不是在掏书包的时候无意把它掏了出来,笨拙地装不回去,直到被眼尖的同学发现,就是把它放到书架上比较显眼的地方,并奔到豆瓣上看准最后一颗星一点,借助潜意识推动洋洋洒洒写下长文,自己还连看好几遍,不“推荐”自己都不好意思,怕落个自私的名声,被瓣友责问奇文不共赏,且在以后会反复欣赏。关于本书,也没有多少值得谈的。关于如何才能治愈心灵痛苦,并走上《幸福之路》(B.罗素),则需要另开新论。

微光……

黑塞在谈到贝多芬时曾说:他的一些交响曲中,几乎已经到了绝望的境地,却还是透露着一丝微光,一丝希望,这是对生命的肯定,意义的显现。《荒原狼》是我最敬畏的一本书,关于它我不能做任何评论。如果非得要说,就是上面的这句话。完了,就是如此

我们的唯一向导是乡愁

一只生活在现代化丛林中的荒原狼,逼仄的生存空间反倒使内心生活丰富起来,如同发动机的汽缸,空间越小压力越大。这种压力无疑是一种痛苦,但对孤独者来说,痛苦就是生命本身,没有这份痛苦,生命也就不存在了。一切的智慧始于疯癫。更高层次的能力则是建基于疯癫之上的安静、精神分裂之上的聚合。黑塞本人就是这样的天才。毕加索是。牛顿和爱因斯坦何尝不是。对于年过半百的男人,心理上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尽管在生理上他依然不时有渴望、甚至是更强列的渴望。这种差别,导致这个年龄段的每个男人,都不同程度地感染着某种狼性:忧郁、愤怒、迟疑、不择手段。书中的哈里感到:"一股我青年时代的气息,我少年时代的气息向我飘来,真是奇特..."在魔剧院中有关年轻时所经历情感的描写,简直美极了。闭上眼睛我们仿佛能闻到紫罗兰的清香,看到罗莎走下小山坡走过小石桥的身影。但这么美丽的东西也会逝去,即时留在记忆中,也只是生命中千分之一。哈里刺死赫尔米娜,并非通常意义上因嫉妒而起的悲剧。这个安排再次表达了人生的一个悖论。哈里和赫尔米纳的爱情只能因为赫尔米纳的死而留存,俩人世俗意义上的结合便是真正的死亡。赫尔米纳不过只是荒原狼心中一面镜子,一个意念。他想杀死这个意念,目的是结束自己的生命,但现实却判定他终生不死的惩罚。对于荒原狼来说,这是何等残酷的命运呢!我无法将这本书视为文学作品。我觉得它是对现代人类心理的神谕般的洞悉。

只摘抄

这一天并不迷人,并不灿烂,不是什么欢乐幸福的日子,对我来说,这是平平常常、早已过惯了的日子:一位上了年纪而对生活又不满意的人过的不好不坏、不冷不爇、尚能忍受和凑合的日子,没有特别的病痛,没有特殊的忧虑,没有实在的苦恼,没有绝望,在这些日子里我既不激动,也不惧怕只是心境平静地考虑下述问题:是否时辰已到,该学习阿达贝尔特•斯蒂夫脱的榜样,用刮脸力结束自己的生命?谁尝过另外一种充满险恶的日子的滋味……这些日子里,在被破坏,被股份公司吸干的地球上,人类世界以及所谓的文化在那虚伪、卑鄙、喧闹、变幻交错的光彩中,像一个小丑似的向你狞笑,寸步不离地跟着你,盯着你,在有病的自“我”中把我们弄得无法继续忍受。【大多数人】当我既无喜悦也无痛苦地度过了片刻的时光,在那所谓好R子的不冷不爇、平淡无奇的气氛中呼吸时,我幼稚的心灵就感到非常痛苦和难受,以致我把部生锈的、奏出单调的表示感谢歌声的七弦琴对准困倦的满足之神的满意的脸扔过去,我不喜欢这不冷不爇的室温,宁可让那天大的痛苦烧灼我的心。尽管我感到孤独,但是伴随孤独的是享受和诗兴。任何失望、痛苦、恶劣的生活境遇都会马上唤醒潜伏在他身上以一死而求解脱的愿望。久而久之,他却把这种倾向,发展成一套有益于生的哲学。他想,那扇太平门始终为他敞开着,这种想法给他力量,使他好奇,去饱尝各种痛苦和劣境,在他遭遇不幸的时候,有时他会有一种类似幸灾乐祸的感觉,他想:“我倒要看看,一个人到底能忍受多少苦难!……” 他们的生活目的似乎不再是自我完成,自我发展;而是自我解体,回归母体,回归上苍,回归宇宙中。这类人中许多人完全没有能力进行真正的自杀,因为他们深知自杀是罪孽。但在我们看来,他们是自杀者,因为他们的救世主不是生,而是死,他们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熄灭生命的火花,回归本原。人是一种试验和过渡,人只不过是自然与津神之间的一座又狭窄又危险的桥梁。他内心深处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他走向津神、走向上帝;他最诚挚的渴望又吸引他回归自然、回归母体,他的生活就在这百种力量之间颤巍巍地摇摆。虔诚需要时间,甚至需要更多的东西:不受时间的约束,你既要真的虔诚,同时又在现实中生活,而且认真地对待现实:时间、金钱、奥德昂酒吧以及一切的一切。这是不可能的。动物大多数是悲伤的,当一个人并不是由于牙病或丢了钱,而是因为他忽然在某个小时里感到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整个人生是怎么回事而悲伤财,那么他是真正的悲伤,这时他与动物就有些相似之处——那样子悲伤,却比以往更真诚、更美。在某些时刻,新与旧,痛苦与乐趣,惧怕与欢乐非常奇妙地混杂在一起。我忽而在大上,忽而在地狱里,而大部分时间是既在天上又在地狱里。我不满足于生活幸福,我并不是为幸福而生的,这不是我的生活目的。我的生活目的与此相反……我所需要和渴求的是另外一种不幸,这种不幸既让我怀着热望忍受痛苦,又让我怀着极大的欢乐去死。……生活越是把你唤醒,越是是你回复自己的本性,你的困苦就越大,你就越来越深地陷入痛苦、不安和绝望之中,一直陷到你的脖子。你以往认识、热爱和憧憬的一切美好神圣的东西,你以往对人类、对我们的命运的信仰都与你无补,这一切的失去了任何价值,成了一堆废物。你的信仰没有空气可以呼吸。你的头脑中本来有一副生活的图景,你有信仰,有要求,你原本准备做一番事,准备受苦牺牲,但是你逐渐看出,实际根本不要求你有所作为,作出牺牲。……我看到,我的梦想是对的,百分之百正确,你的梦想也对。而生活是错的,现实是错的。……对当前这个简单、舒适、很易满足的世界来说,你的要求太高了,你的欲望太多了,这个世界把你吐了出来,因为你与众不同。在当今世界上,谁要活着并且一辈子非常快活,他就不能做你我这样的人。谁不要胡乱演奏而要真正的音乐,不要低级娱乐而要真正的欢乐,不要钱而要灵魂,不要忙碌钻营而要真正的工作,不要逢场作戏而要真正的激情,那么,这个漂亮的世界可不是这种人的家乡……【长达三页的这一段是书里最精彩的一段】现在我明白了歌德的笑,这是不朽者的笑。这种笑没有对象,它只是光,只是明亮。待续

通向宇宙永恒

和哲学老师的课间闲谈中,聊起了恋爱,我说我前天刚刚失恋,比起两年前的失恋一整年的抑郁,这次倒有点“不痛不痒”的感觉,像是看开了顺其自然。老实讲:“小马,曾经有个同学看荒原狼那来这句话问我‘天下所有女人都是我的女人’,你来看看这句话”。从小到大女人就是生命力的源泉啊,世上还有这么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思想让他能看待天下女人都是他的女人。这句话在我心中种下了种子。机缘巧合一个极度特立独行的学姐在去美国前留给了我这本书。祝她美国一切都好。考试期间翻开此书一股魔力紧紧抓住我,喘不上气,心跳加速的兴奋。积累的一大堆问题困惑,突然有那么一只荒原狼是和你的问题如此相近而又富有经验!!!!此处正题可直接看这里!!!荒原狼中最重要的命题是,主角哈尔讲自己的灵魂(性格、习惯、思维)一半归结为人性,一半为狼性。人性为灵魂中富有智慧的、高尚的、文明的东西,把一切本能的、野蛮的、杂乱的都归结为狼性。随着进度的推进,此命题也演化为更高级的,人的灵魂不是简单的二元,而是成百上千个灵魂。佛教、道家、荣格等的精神分析也反复在强调,人并非是单一不变的个体,佛家讲人有贪嗔痴恨爱欲恶,此刻的我已不是刚开始写这篇书评的我。荣格讲人是各种各样原型的。。。。。。。。。。。。什么是宇宙境界?{为了有朝一日敢于飞跃太空,荒原狼必须审视自己必须观察灵魂深处的混乱,必须有充分的自我意识。}此处提到,审视内心混乱的灵魂从而飞跃太空。也就是此文主题进入宇宙境界的一个方法。可能没讲清楚什么是宇宙境界什么是永恒,我们再引用原文。p40{他们生活目的似乎不再是自我完成,自我发展,而是自我解放,回归母体,回归上苍,回归宇宙中}此处我理解的自我完成发展,就是传统社会意义上的实现自身价值,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自己的一生找一个活着的理由。而回归上苍宇宙,就是我们说的宇宙境界。P51{人是一种试验的产物,自然与精神之间一座狭隘危险的桥梁}自然与精神之间的就是我们人是妥协的产物,而越是趋向于自然就越是兽,越是精神也就越宇宙。{能够视死如归,能够脱胎换骨,热衷于自我转变,就能达到不朽的境界}{}修身成神就必须敞开胸怀,扩大灵魂以使灵魂能容下整个宇宙。什么人是宇宙境界的人?文中反复出现的两个人:歌德、莫扎特。歌德第一次出现在哈利的梦中时,形象多变、年龄变幻不定,严肃却又能幽默大小。{在永恒中,你要知道,是没有时间的,永恒只是一瞬间,刚好够开一个玩笑}这就是宇宙境界永恒的表现。永远在变化,没有时间的约束,和宇宙打通,或者说自己就是整个宇宙,宇宙就是歌德。P132赫尔米娜告诉他{(一大堆人死了)不,也有的,那就是永恒。’你是指流芳百世?‘如果除了这个世界的空气,再没有空气可以呼吸,除了时间不存在永恒,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有更高追求的人,我们这些又渴望的人,我们这些与众不同的人就根本活不下去,而这永恒就是真之国。}此处提出了有一群追求永恒的人,男女主角就在其中。{我明白了歌德的笑,这是不朽者的笑。这种笑没有对象,它只是光,只是明亮}。哇,这就是境界啊!接下来P135页的诗《不朽者》可以祝我们更好地理解不朽的境界(永恒宇宙境界)。进入宇宙境界。我认为此书就是哈尔这个聪明人在追求宇宙境界的故事。我们普通人对于此种境界,大可抱着赞叹的态度就可以,一是需要巨大勇气,二是需要智慧。像我老师讲的“有些话只能跟聪明人讲,一般人听了会坏事”。哈尔在最后的魔剧场,一个个同化吸收了自己,结构了自己,在最后杀死了自己(赫尔米娜)。新生之后他留给我们最后的心声,送给每一个看得见宇宙境界的朋友。“我总有一天会更好的学会玩这人生游戏。我总有一天会学会笑,帕勃罗在等我,莫扎特在等我”。

通向宇宙与永恒的荒原狼

和哲学老师的课间闲谈中,聊起了恋爱,我说我前天刚刚失恋,比起两年前的失恋一整年的抑郁,这次倒有点“不痛不痒”的感觉,像是看开了顺其自然。老实讲:“小马,曾经有个同学看荒原狼那来这句话问我‘天下所有女人都是我的女人’,你来看看这句话”。从小到大女人就是生命力的源泉啊,世上还有这么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思想让他能看待天下女人都是他的女人。这句话在我心中种下了种子。机缘巧合一个极度特立独行的学姐在去美国前留给了我这本书。祝她美国一切都好。考试期间翻开此书一股魔力紧紧抓住我,喘不上气,心跳加速的兴奋。积累的一大堆问题困惑,突然有那么一只荒原狼是和你的问题如此相近而又富有经验!!!!此处正题可直接看这里!!!荒原狼中最重要的命题是,主角哈尔讲自己的灵魂(性格、习惯、思维)一半归结为人性,一半为狼性。人性为灵魂中富有智慧的、高尚的、文明的东西,把一切本能的、野蛮的、杂乱的都归结为狼性。随着进度的推进,此命题也演化为更高级的,人的灵魂不是简单的二元,而是成百上千个灵魂。佛教、道家、荣格等的精神分析也反复在强调,人并非是单一不变的个体,佛家讲人有贪嗔痴恨爱欲恶,此刻的我已不是刚开始写这篇书评的我。荣格讲人是各种各样原型的。。。。。。。。。。。。什么是宇宙境界?{为了有朝一日敢于飞跃太空,荒原狼必须审视自己必须观察灵魂深处的混乱,必须有充分的自我意识。}此处提到,审视内心混乱的灵魂从而飞跃太空。也就是此文主题进入宇宙境界的一个方法。可能没讲清楚什么是宇宙境界什么是永恒,我们再引用原文。p40{他们生活目的似乎不再是自我完成,自我发展,而是自我解放,回归母体,回归上苍,回归宇宙中}此处我理解的自我完成发展,就是传统社会意义上的实现自身价值,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自己的一生找一个活着的理由。而回归上苍宇宙,就是我们说的宇宙境界。P51{人是一种试验的产物,自然与精神之间一座狭隘危险的桥梁}自然与精神之间的就是我们人是妥协的产物,而越是趋向于自然就越是兽,越是精神也就越宇宙。{能够视死如归,能够脱胎换骨,热衷于自我转变,就能达到不朽的境界}{}修身成神就必须敞开胸怀,扩大灵魂以使灵魂能容下整个宇宙。什么人是宇宙境界的人?文中反复出现的两个人:歌德、莫扎特。歌德第一次出现在哈利的梦中时,形象多变、年龄变幻不定,严肃却又能幽默大小。{在永恒中,你要知道,是没有时间的,永恒只是一瞬间,刚好够开一个玩笑}这就是宇宙境界永恒的表现。永远在变化,没有时间的约束,和宇宙打通,或者说自己就是整个宇宙,宇宙就是歌德。P132赫尔米娜告诉他{(一大堆人死了)不,也有的,那就是永恒。’你是指流芳百世?‘如果除了这个世界的空气,再没有空气可以呼吸,除了时间不存在永恒,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有更高追求的人,我们这些又渴望的人,我们这些与众不同的人就根本活不下去,而这永恒就是真之国。}此处提出了有一群追求永恒的人,男女主角就在其中。{我明白了歌德的笑,这是不朽者的笑。这种笑没有对象,它只是光,只是明亮}。哇,这就是境界啊!接下来P135页的诗《不朽者》可以祝我们更好地理解不朽的境界(永恒宇宙境界)。进入宇宙境界。我认为此书就是哈尔这个聪明人在追求宇宙境界的故事。我们普通人对于此种境界,大可抱着赞叹的态度就可以,一是需要巨大勇气,二是需要智慧。像我老师讲的“有些话只能跟聪明人讲,一般人听了会坏事”。哈尔在最后的魔剧场,一个个同化吸收了自己,结构了自己,在最后杀死了自己(赫尔米娜)。新生之后他留给我们最后的心声,送给每一个看得见宇宙境界的朋友。“我总有一天会更好的学会玩这人生游戏。我总有一天会学会笑,帕勃罗在等我,莫扎特在等我”。

炼金术士还是荒原狼??

《炼金术士》真的是一个好书。对于炼金术还有长生不老术,我原来一直都很不屑,觉得追求这些的人,都太过天真有着不应有都忘念。但看过《炼金术士》之后,觉得这只是个象征。哲人石或者说点金石,可以看做是矿物和金属世界得精华,长命液则是生命在物质方面的精华,人对这两种东西的追求,我更愿意看作是对这个世界上某种精华的追求。那麽相对应的,生命在精神方面的精华又是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荒原狼》中的那些“狼”吧。这是一种热烈的感觉,一种过分的认真,一种忘我的状态,一众对永恒的期盼。我一直都觉得,世界是应该充满这种感觉的。现在看来我是太天真了,这一切都是我的错觉,不过这也说明了,市民的可笑之处。经过许多痛苦,过了好多年的时间,我终于发现这种精神的元精,既不像我期盼的那么多,又不像我认为的那么少。在无穷无尽的市民之精神世界中,的确广泛地分布着这种元精。这个“广泛”指的是,无论何时何处,总会有那么一点儿,可是真的只会有那么一点而已。人类的可笑之处在于,喜欢将这些元精的载体——各种形式的艺术——保存下来。于是经过几千年的积累,现在我可以看到一个充满着元精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承载着人类几千年来精神的元精,它是高于现实世界的。而我的错误在于,向这个市民的现实,寻求那书中俯拾即是的元精。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我因为找寻没有回应,而饱尝痛苦和孤独。物质与本能才是世界的第一属性,所以对于整个文明来说,那精神的元精就只是吃饱饭之后的几句漂亮话,仅此而已。其实无论是市民还是荒原狼,对他们的追求,都是无所谓对错的。只要你能够安于自己的追求,认同自己并不断地前进,同时给周围带来积极的影响,这就够了。但荒原狼们通常是既不认同自己,也无法给周围带来积极的影响。这个在世界——包括我们可爱可怜的荒原狼们——之中,物质都是先于精神的。所以在狼们的全方位的精神要求之下,无论他自己还是他所处的这个世界都显得非常的差劲。可以说荒原狼对他自己以及整个社会都毫无认同感。在他们眼里,人类文明不过是一场儿戏吧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不想说是这个时代出了问题,因为所有的时代与现在这个时代,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99%的人在他一生中 99%的时光里,都是一个标准的市民,狼的那种感觉,只有1%。所以我怎么能说,99%都是错的呢?!而且像我这样半吊子的狼,其实是很矛盾的。仔细想想,书中哈里因为反战的愿望无法实现而痛苦时,赫尔米娜说,有着崇高的想法,并一定要实现它,这样反而很庸俗。即便是狼,他也有喜怒哀乐的本能,假如愿望不能够实现,他也会想一个挣不到钱的市民一样,焦虑失落,痛苦绝望。这种情绪的波动,其实也是与永恒的追求所背离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哈里的终极目标似乎就是成佛。但佛,这几千年来,只有一个吧。而且,作为人,你凭什么就非要把自己的一部分拉出来判刑,不断地鞭笞它呢?所以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选择。要么变成一个市民,沉浸于衣食住行的细微快乐,要么做一个炼金术士,明知道自己的追求是很渺茫的,但也要不断地走下去,带着一颗平静而又坚毅的心……

人是一种试验和过渡,在自然与精神间

赫尔米娜是哈里灵魂里感性的部分,理性的哈里在矛盾困苦中被感性不羁的赫尔米娜所吸引,赫尔米娜是那条又宽又长的出口。他甘愿听命于她,学习按她的方式感受生活,并最终爱上她。人被狼所驯服,为感官享受和放纵的激情所主宰。理性的哈里向往已久却难以实践之事,在感性的赫尔米娜处轻松完成,一刹那的冲动就杀死自己。哈里向往永恒的冷冷星光,赫尔米娜却拥抱当下的每一个火花。狭窄的独木桥,一头是地狱之火,一头是宁静星空。往返于两端,一个困难、危险而有趣的游戏。“人是一种试验和过渡,人只不过是自然与精神之间一座又狭窄又危险的桥梁。……人还不是一种完美的产物,而是,一种精神要求的产物,遥远的,既令人神往,又令人害怕的具有可能性的东西。……你不会缩小你的世界,不会简化你的灵魂,相反,你将把越来越多的世界……装进你痛苦地扩大了的灵魂中……”

心中的狼

去年暑假,因为课程看了黑塞的《玻璃球游戏》。阅读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内容并没有不能理解的晦涩与艰深,但确是需要一字一句细细来读的。平和的文字使得读者不敢有丝毫怠慢与松懈,因为她无比纯净。游戏大师,音乐大师,玻璃球学园,这些纯粹的理想散射出的柔和光辉,清澈如风,渗寒如冰。于是记下黑塞的名字,并决定会再一次与之相遇。到了《荒原狼》,是激烈的冲突,恐怖的剖析,以及个人与时代的悲剧。一我很奇怪荒原狼竟然活了下来,所谓天生为自杀性质的人,竟然活了下来。看着他的分裂,不能不想到弗洛伊德,但对于荒原狼来说,他的潜意识太强大了,已经不能叫潜意识,自我保护也失去了作用。人认识到自己的可怕的一面时,崩溃的人疯了,或者小心翼翼的掩盖与麻痹;坚持下来的人则似乎看透了什么。孤独的荒原狼其实很自负,他接受了自己的狼性,他的行为体现出为这种狼性的自豪。如此的狼性,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与狼性的斗争一直都在,埋藏在碎屑般的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二生错了时代,是最无奈的。个人与时代的斗争,是英雄性悲剧的永恒主题之一。我们接受了太多关于扭转时代的所谓某个方面的伟人成功事例的教育,但等我们发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极其普通的一员,纵有万丈雄心壮志,却疲于奔命之时,非常心痛。变迁的时代需要一个阶层的人来扭转,需要时间。处于两个时代夹缝中的人,无法预见下一个时代何时到来。后来人看着他们的故事,慨叹他们的痛苦,但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并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时代一直在变,人性却是没怎么变化的。而所谓永恒的存在,又是多么一件模糊不定的事物,要认识它又需要何等强大的心灵。人可以选择磨去自己的棱角,消磨自己的意志,泯灭自己的思想,变得浑圆浑圆的,与周围的中产阶级和谐相处(当然进入这样的阶级并不容易),过着安逸稳定的生活,发表不痛不痒的见解。如此浑浑噩噩也没有关系,只要心中的狼不被发觉,或者意识强硬地去压抑其暗暗的觉醒,再合理地移除外界诱因,一切都会平稳安详地运行下去,生老病死,回归尘土,仿佛不曾来过一样。苏格拉底与猪的选择,即便已经选择了后者,也是无法忘却做这个选择的痛苦的。不过,对于从来就不知晓这种选择的可能性的人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三不知道是不是译者的缘故,两本书的文字感觉不到太多相似风格,虽然内容的差异是决定因素。此书中的黑塞感情更充沛,也更絮叨。层次明显,时空错乱。魔剧场中的那段意识流性质的尝试,非常赞。梦幻剧场这种设定就是好,一切莫名其妙的不协调的故事背景可以突然闪现,而且没有时间与空间的矛盾,笔锋一转的突兀也能被读者理解与接受。

我是一只荒原狼

今天晚上心情差到了极点,刚才去洗了个澡,稍微好受一些。刚才勉强想看看自己写的程序,难受得想吐,脑子已经完全转不动了,也许是生病了,我真是一个脆弱的人。《荒原狼》已经看完有好几天了,我觉得它就是写我这样的人,时而理性,时而疯狂,展现给外面世界的从来就不是真实的自己,但真实的自己又是如何?我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我不会让它在阳光下出现,所以我恐惧的是一个从未真正出现过,也并不了解的自己。黑塞说人只是一个皮囊,有的人其实是一只蛞蝓(我想起了蛞蝓少女),有的人其实是一只狐狸,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有时候冷酷得像狼,有时候温顺得像绵羊,我总是表现得像人一样活动,其实我对他们的话题一点兴趣也没有。然而我还是时常做一些不合理,不正常的事情,因为我喜欢看别人惊讶的表情,我要我的人生与众不同,而且这时候另一个我就会安分一点,让我可以享受一下短暂的平静。我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像黑塞笔下的荒原狼,也许我太虚伪错过了结识他们的机会,他们也许比我痛苦一万倍,管他呢!这又有什么帮助?刀划在我身上,我又能指望别人的安慰起什么作用?从理性上我不相信人与人能有任何真正的交流,可是脆弱的时候又觉得有一个人说几句虚与委蛇的话也好。刚才有几位友邻对我表示关切,让我感到实实在在的温暖。我鄙视文艺青年,觉得他们总是无病呻吟,制造垃圾,但是我又明知自己也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有时候字码了一半突然觉得毫无意义,还不如实实在在去研究一下程序,有时候,比如现在,又觉得心里有话,不打出来憋得慌。我们这一代人没什么理想,虚无得很,眼睁睁看着社会越来越烂,可惜志大才疏,换我去,说不定搞得更糟。有些人努力工作是为了还贷款,这叫疲于奔命,房子也能算人生理想?还不如让我去死。所以我把人生理想定为周游世界,也算一个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周游世界啊周游世界,其实放下一切去达成它也不是太难的事,在犹豫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目标还不够有力,不能让我不顾一切地追求它。上面写了这么多,全是关于我自己,跟荒原狼没多大关系,下面言归正传,我郑重地向各位迷茫的八零后推荐这本书,黑塞是真诚的,别人经历过的,我们正在经历,这本书不能帮人摆脱困境,但是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起码对我说是如此。这不是一篇合格的书评,不喜欢就点没用。

请不要拒绝生活~

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的一本书。开篇,读到《论荒原狼》,觉得黑塞是在强调一种脱离市民气息的“荒原狼”气质。中庸、满足、享乐,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而“荒原狼”则是不断在追求,或终于毁灭,或走向永恒(或许毁灭也是一种永恒????没有特别懂),也有一部分“荒原狼”屈从于市民气息,开始学会妥协。当然,内心的本性会让他们在此生活中痛苦不堪。之后,哈里遇到了赫尔米娜。一个热情又和他有着同样痛苦的女郎。她教会了他跳舞,教会了他社交,教会了他重新去爱~最后,还有狂人之所——魔剧院(一脸懵逼)。是在用夸张的方式来表现现实生活?读完全书,似乎找到了同《玻璃球游戏》相似的感觉,孤独、坚持还有生活~可能社会永远不会属于我们,可能掌权者永远与我们无关,但我们仍需坚持。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必抛开一切,我们需要交流,需要爱,需要这个似乎与我们无关的世界,我们可以稍作停留,品味生活的痛苦和激情。只要目标不变,只要我们还追求永恒~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噩梦

思辨的尽头也许只是精神分裂,而并没有预想中思考终结点的答案。又或者,经过了这场自我的争辩后,答案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但是每个人得到的却又是不一样的答案。自我,self,到底是什么?《荒原狼》看似戏剧性的诗朗诵般的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其实就是自我在痛苦地呐喊。无法将自我严丝合缝的嵌入自己所在的社会中,就会在磨合的过程中产生各式各样的苦痛和纠结。而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自我,到底又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幻像呢?那些甚至连自己都无法确定的胆怯和厌恶的自我的部分,又怎么去面对呢?成为自己,而并不在此过程中误入追寻理想中的自我的歧途,正是这一辈子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心理独木桥。就算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走过荒原狼去过的魔剧院,就算偶尔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噩梦中,还是无法阻止我们一心想要走过去的力量。印度瑜伽的冥想训练中,提到过supreme self,“超我”的概念。他们认为人总是会被自我所迷惑,自我是有很多局限性的,是最终需要我们主动抛弃的东西。而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自我”,还存在着“超我”,挖掘并意识到自身的超我,是冥想的终极目标。所以在很多瑜伽训练中,老师会让学生关照内心,注意能量的连接,并寻找“心中的太阳”,其实都是点燃“超我”的训练。《荒原狼》虽然没有在书中明确这些概念,但当故事发展到高潮,魔剧院出现的时候,很明显是一个作者跟自我斗争的过程。魔剧院只给我们展示了一次自我纠结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可以在脑中进行成百上千次,每一次我们都会看到一些自我的弱点或缺点,让自我的毁灭离我们更近。除了必须无所畏惧的前行外,《荒原狼》还提到了时代的意义。我们出生的时代看似与自我无关,其实每个人都从出生开始就无法脱离这个固定的时代背景,并且在时代与自我的相互影响中慢慢成长。用基督教的原理可以解释为原罪。人的存在是无法脱离所处的时代的,就像原罪除了被认为是不得不背负的十字架之外,也是爱与救赎的根基和起点。《荒原狼》的故事还可以看做是一次心理治疗的过程。我想每个读者都会从中看到很多自己的情绪,会被某个句子触动。读《荒原狼》的过程可能十分痛苦,但是既然能够感受到痛苦,正说明这个过程非经历不可,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明白寻找自我,放下自我的必然。与自己的脆弱抗争,面对人性的黑暗面,无论爱与恨,自我始终将被抛弃,这都不是容易理解的概念,但这一切都是有益的。就好比,你先得站起来走一圈,才能明白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意义何在。

唯一的向导是我们的乡愁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开篇即耸人听闻地写到:“仅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杀。”我不可避免地被这句话勾起了兴趣。因其足够宏大的讨论空间,这句话简直就像一座漂亮的雅典殿堂,天生就有着饱满而庄严的线条。然而加缪冗长而反复的论述很快就令人乏味,一章看完,就忍不住信手往后一翻。其文大意即是人之自杀,可分为肉体上的自杀和精神上的自杀,而唯一可取的是第三种态度,也就是人应对荒谬的世界坚持奋斗抗争的态度,这一观点被加缪浓缩在著名的西西弗神话中表达出来。老实说,从他最开始企图对这三种态度进行划分之时,我便已经味同嚼蜡。这种僵硬地对“人”的划分,早在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盛行之时便叫人受够了。而加缪所盛赞地第三种态度,我翻来覆去总感觉其不过是停留在人的能动性的低级层次,而且还有种殉道者式的狂热地满足和革命者式的一厢情愿。加缪人为地将人们推向了荒谬对立的一边,让斗争而非永恒以一种永久地悲剧面貌出现——这让我觉得是在用一种热情洋溢然而蹩脚的语调唱赞歌,究其根本似仍无脱离其所论述的荒谬。相反,在阅读谷崎润一郎的《少将滋干之母》时,一段关于其父失去其母之后修习不净观的论述却能让我感觉到永恒的完美。“那么父亲已经想明白了么?”“没有。”父亲站住了,望着挂在远处山端的月亮,叹了口气。“难哪,成就不净观,并不如说说那么容易的呀。”后来,无论滋干问什么,父亲再也没有说话,好像在专心思考什么,一直到家也没有再开口。按照加缪的划分,“父亲”之所作为无疑是第二种精神自杀的表现。然而人内心的斗争并不全以具有仪式感的戏剧般出现,也不一定以一种饱满的革命的热情出现。对比这一段文字,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我对上述加缪的观点抱以不满的来源。因为,“人”的斗争首先并非是由于荒谬的世界而引起,而其表现,也往往可能只是一轮挂在远处山端的月亮。因此,看到黑塞关于自杀的论述之后,我才会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简直就像是本雅明所阐述过的“一种先由身体而非大脑接受到的战栗”。黑塞一上来就否定了加缪论述自杀的基础,他认为自杀者“目的不是自我完成、自我发展,而是自我解体,回归上苍……他们……回归本原。”而且这些自杀者都熟悉如何抵御自杀,“自杀虽然是一条出路,然而是一条不太体面的紧急出路……这种亏欠感(和自满自足的良心同出一源)促使自杀者持久地和这种诱惑作斗争。”在这里,外部的荒谬化为了人内心的荒谬,人因其自身而斗争。因此,黑塞笔下的人也必然与古典的人不同,变成“一种实验和过渡”,“一种精神要求的产物,一种遥远的、既令人神往又令人害怕的具有可能性的东西。”这显然受到了狄尔泰的影响,即“人在历史的意义上确定其自身的本质。”黑塞对待世界也是更加存在意义上的,如同海德格尔所说,“客体从世界中显露出来,而非以我们的范畴强加”,实际上,黑塞笔下的自杀者很容易让人们进一步想起海德格尔关于争执的论述,即“在滞碍之处,客体的意义被照亮了,从世界上显露出来”,或者是更简短的句式:“损毁的锤子表明锤子是何物。”因此,黑塞接下来的动作必定是毁去“人性”和“狼性”这拙劣的划分。他认为这种划分是人们将自己体内的混沌王国力求当做一个整体的错觉,世界本身没有上下。这一过程带有一丝佛家“是故名一切法”的意味,提醒着人们作者深受东方色彩的影响。然而,黑塞后期关于“人的整体”的论述就尤其显得囿于形式——或许也是序中称其“超现实主义”的缘由——在狂欢之后,主人公哈里受到毒品的影响,他所构筑的斗争与他所设想的人格化为现实一一得以展示。但是,这一行为的糟糕后果是太多的可能性湮没了其中的真实性,或是说,现实的真实性被逻辑的真实性取代了。之所以称其为糟糕,是因为这又回到了古典的戏剧中的人的形象。人又成为了一个自设的整体,其所拥有的无穷无尽的丰富性被遮蔽了。由此,我们可以讨论黑塞笔下的“理想的人”,在这一问题上,黑塞借助了歌德和莫扎特的形象。文中对歌德的讨论源于一幅歌德的形象画,哈里认为这样一幅亮闪闪地可以放在任何一个客厅的画十分丑陋。显然,黑塞对人们形而上的庸俗的永恒感到十分不满,而在梦中遇到歌德后,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答,而是以“永恒只是一瞬间”的诡辩和一条漂亮的女人大腿结束 。而在梦中遇到莫扎特之后,这个问题的答案更糟糕了,永恒所带来的反而是一系列的累赘和罪孽,在追求永恒的过程中,自己的行为简直像是历史长河中毫无意义的游戏。究竟如何解决?梦中歌德的礼物是一条漂亮的女人的大腿,而哈里在遇到了玛利亚之后,精神也被其青春的肉体滋润了。这种灵魂轻飘飘的状态在狂欢舞会上达到了高潮。“个人融化到人群中时的秘密,欢乐时灵魂和上帝融为一体的秘密。”这句话指向两层意思,个人融化到人群中即是人重新返回为历史意义上的人的过程,只有在历史意义上,人才能够摆脱孤独。而灵魂和上帝融为一体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只是一瞬间”。在这时,肉欲带来的、或是归属感带来的欢乐是永存的,更为直接的说法是:欢乐的存在先于欢乐的本质。但是,哈里梦境的结局是杀掉了赫尔米娜,可能是出于嫉妒心,但是也毫无疑问地带有惧怕与一丝预言的色彩,人们不禁又回想起黑塞之前对人的论述,“一种遥远的、既令人神往又令人害怕的具有可能性的东西”,如何理解永恒?答案或许在狂欢之前,哈里与赫尔米娜的对话中。作为永恒的欢乐的感觉,被升华为了一幅图画——图画的意思即在于从世界上显露,而此时与这幅图画所并存的,只能是能够显示这幅图画的力量。即是“每一幅真正的行为的图画,每一种真正的感情的力量也都属于永恒,即使没人发现。在永恒中没有后世,只有今世。”而永恒被看做是“时间与表象彼岸的国度”,“我们的家乡”。如何到达?“没有人指引我们,唯一的向导是我们的乡愁。”

原来每个人都是匹狼

读这本黑塞的小说一次次被雷到,因为就好象心灵深处某些自己知道一直存在,必定存在,然而轻易不愿意去面对的东西被挖了出来,不但是挖了出来,还把玩了一番,剖析了一番,然后嘲笑了一番,然后继续把这堆东西缝回去,继续象狼一样在夜的黑中匍匐潜行雷句如下1 他们是自杀者,因为他们的救世主不是生 而是死Bemerkung 如果生比死另人发指,那是怎样的时代...2自杀虽然是一条出路,然而却是一条不太体面的,不太合法的紧急出路从根本上说,让生命来战胜自己,摆布自己,比用自己的手结束生命高尚的多,美好得多Bemerkung 我倒要看看生命会给我出副什么样的牌,自杀就没机会看了3 一个人的肉体是统一的整体,而灵魂从来不是统一的Bemerkung 如果倒过来不知道会怎样4他既不想克服身上的狼性,变成一个全人,也不愿放弃人性,做一只狼,从而至少能度过统一的,不是支离破碎的一生Bemerkung 矛盾啊矛盾,做不纯粹的东西是那么痛苦但又乐此不疲5生活只是优雅的好房间,人们住在这个房间里吃饭,喝酒,喝咖啡,穿上一双针织袜,玩玩纸牌,听听收音机,人们感到心满意足Bemerkung 不要多想,就在这个舒适的好房间里好好呆着!Thomas Mann 评价荒原狼为德国的尤利西斯,因为他的超现实性,他的象征性,他的荒诞的真实,突然想到一首歌 Suicide is painless这一点,我们的主人公荒原狼在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手里握着刮胡刀是还没有意识到

人生意义的追寻——读黑塞《荒原狼》

一个意志健全的人,多少都曾有过生存意义的焦虑,深夜或是雨后,“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经典问题总会击中一些人的头脑。一种常见的回答是:嗨,想那么多有什么用,还是想想待会儿的工作吧。一个压力社会里,于大多数人而言,追求基本生活的保障成了年轻时代的全部意义。而年岁渐长、保障得以实现,意义也并未发生质变:赚更多的钱、买更多的房、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在少数的、一开始就不必为基本生活奔波的人里,意义多在于物世界之精致:晴朗的下午为宠物狗编一头小辫子、晚餐用吸管喝红酒以避免唇色被破坏。大多数对人生存意义的追问,止步于物质丰盈与感官享受。偏偏有些怪胎,要推开这两面屏障,直面这个问题。《荒原狼》主人公哈里•哈勒尔就是这样一个人。美学教授哈里手握重金却孤身一人,自称为“荒原狼”,他讨厌浅薄舒适的小市民生活,总想探求一些高远的哲学问题。但时代不允许他如此。二十世纪以来,继承古希腊传统的西方精神遭遇严重的危机,上帝退位、科学显露其有限性、战争残酷地吞噬生命,这一切让人们怀疑起理性主义的合理性,苏格拉底的的两大理念“人类应当探求真理”与“知识足以解决问题”逐渐失去了魅力。《荒原狼》里,在夏玫瑰玛丽亚们那里,她们无可奈何于是破罐破摔,把舒适的生活珍惜到极致,“生活只是优雅的好房间,人们住在这个房间里吃饭,喝酒,喝咖啡,穿上一双针织袜子,玩玩纸牌,听听收音机,人们感到心满意足”;而“始终追踪伟大永恒事物”的哈里,不甘囿于蕾丝与天鹅绒,他苦苦追索、悲观绝望,痛苦到想以剃须刀自裁。赫尔米娜的出现给了哈里生机。作为哈里的超越性代言人,她如此的聪慧,洞悉哈里的所有病症。她为哈里开出了两个药方,第一个是多尝试新鲜事物,不管这种事物是高雅还是庸俗。正如我们去陌生的地方旅游一番,总能暂时缓解生活的无聊一样。哈里一开始也被新鲜事物吸引了,他怀着赞赏和羡慕的心情观看他以前厌恶的跳舞、尝试接受纯粹感官刺激的低俗音乐,娇艳的玛丽亚第一次躺在哈里的床上时、他觉得幸福像一个浪头向自己打来。但是我们旅途的新鲜感很快就被乏味的生活消磨,赫尔米娜这个治标不治本的药方在哈里那里很快就失效了,哈里始终不能只停留在轻浮的感官世界。“她倒不如让我毁灭的好,她不该拉我下水,把我拉进这个混乱的、陌生的、光怪陆离的游艺世界,在这个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受尽苦难,逐渐荒废。”哈里又回到了厌世的道路上,赫尔米娜于是开出了第二个药方——真之国。在赫尔米娜的描述里,真之国是如哈里一般的人的故乡。“这永恒就是真之国,属于这个国度的是莫扎特的音乐,你那些大诗人的诗,那些创造了奇迹、壮烈牺牲、给人类提供了伟人榜样的圣人。但是,每一幅真正的行为的图画,每一种真正的感情的力量也都属于永恒,即使没有人知道它、看见它、写下它,为后世保存下来。在这永恒中没有后世,只有今世。”赫尔米娜的描绘燃起了哈里的愿景:“我觉得到处都有这种凉爽的、星光似的光亮在闪烁,以太似的清澈在振荡”、“我听见我四周响起这种深不可测的笑声,听见不朽者朗朗的笑声。”真之国如此美好,可是如何才能到达?赫尔米娜暗示哈里说:“我们不得不越过这么多的污泥浊水,经历这么多的荒唐蠢事才能回到家里。”小说的故事叙述临近尾声,高潮也将来临,盛大舞会结束,肉欲代言人玛丽亚向哈里作最后的道别,魔剧院开演。喻指现实的几场游戏一一出现:“猎取汽车”—秩序崩塌后的无理与残酷;“荒原狼训练者的奇迹”—人与物本性的泯灭;“所有的姑娘都是你的”—爱欲的美好;而“人物结构指导”象征着人生意义的自主获取。伊格尔顿说:“人生没有既定的意义,这就为每个个体提供了自主创造意义的可能。如果我们的人生有意义,这个意义也是我们努力倾注进去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棋手用“结构艺术”指代此意,以之弥补科学对人生意义回答的不足。或美善或丑恶,在魔剧院经历了如此种种的现实,“哈里变老了,他学会了跳舞,看了魔剧院,听见了人不再怕刀。他在罩在他身上的时间和虚假现实的网上撕破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窟窿。他遗失了那些漂亮的棋子,但是口袋里有了一把诚实的刀。”荒原狼已经获得了在人群中生活的能力,神秘之力推动他杀死女神赫尔米娜,这意味着他已自成为神。但他仍不自知,渴求受罚。“隐蔽的圣者”帕勃罗,化身为莫扎特,意味深长的用“绞刑架下的幽默”开导他。伊格尔顿说:“只有你原本就对这个世界抱有不实的期待,你才能感到世界不是完全旧式的无意义,而是令人恶心的无意义。”时代虽然错了,但厌世无助于任何境况的改变,惟有穿越错误时代的诸种疼痛,“从魔鬼似的铁皮喇叭桶听出圣乐优美和谐的结构”,才能到达“真之国”。莫扎特对哈里说“您先学会认真对待值得认真对待的东西,别去讥笑别的东西!”在《荒原狼》1941年瑞士版后记里,黑塞写到:“《荒原狼》的故事写的虽然是疾病和危机,但是它描写的并不是毁灭,不是通向死亡的危机,恰恰相反,它描写的是治疗。”《荒原狼》离奇晦涩的故事,写的是怪人哈里的疗救之路,黑塞提醒读者,不要只对哈里的孤独叛逆感同身受,积极、明亮、超乎个人与时间的信仰世界更值得关注。伊格尔顿说:“人生的意义不是对某个问题的解答,而是关乎以某种方式生活。它不是形而上的,而是伦理性的。它并不脱离生活,相反,它使生命值得度过,它使人生具有一种品质、深度、丰富性和强度。从某种角度看人生的意义便是人生本身。”《荒原狼》的全部主题,就在于伊格尔顿的这段话中。人生的意义,正在于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追寻中。哈里理解了它,全文完。——2016年8月17日星期三 于北京顺义图书馆参考文献:黑塞:《荒原狼》,赵登荣、倪诚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伊格尔顿:《人生的意义》,朱新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李文倩:《毛姆笔下的维特根斯坦》,《书城》2013年11月号,第104—110页。牛哥:《对赫尔曼•黑塞<荒原狼>的解读》,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389973/

黑塞与塔可夫斯基的叙旧

黑塞:“如果除了这个世界的空气再也没有别的空气可以呼吸,除了时间不存在永恒,那么我们这些与众不同的人根本就活不下去,而这永恒就是真之国......”(《荒原狼》P159)塔可夫斯基:“人和社会环境永远会有矛盾。我想说的是,人无法生活在分裂的世界里......时间本身不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因为他不可能离开人对它的感受而存在。我们的生活只是一个‘瞬间’。这个‘瞬间’是如此短暂,几乎近于零,尽管还不是零。以致我们根本来不及理解它。”(《七部半》p202—209)黑塞:“我先前称之为‘永恒’的东西......是时间与表象彼岸的国度。我们属于那里,那是我们的家乡。我们不得不越过这么多的污泥浊水,经历这么多的荒唐蠢事才能回到家里!而且没有人指引我们,我们唯一的向导是乡愁。”(《荒原狼》P159)塔可夫斯基:“我认为人们身上最可贵的是追求更大真理的信心和执着。乡愁是对非常遥远的东西,对两个无法融合的世界的忧思,也是对我们的故乡和我们的精神归属的一种忧思。所有的人都在为未来而忧虑,尽管我们都在忧虑,但我们却无所作为,或者说做得太少。我们本应该做得更多些。”(《七部半》p202—209)黑塞:“从地球的深山峡谷,向我涌来生活的渴望,强烈的痛苦、纵情的陶醉,千百个绞刑架上血腥的烟味,欢乐的痉挛、无止境的贪欲......他们从浊浪中重新升起,又再次沦为行尸走肉。”。”(《荒原狼》P163)塔可夫斯基:“这是什么世界,伟大的死亡,渺小的存活。人们脑子里满是污水管道。我们处于分裂中。”(《乡愁》对白)“人变得不再对自己抱有信念。”(《七部半》p202—209)黑塞:“我没有跻身于不朽者之中,还没有。我仍然在充满谜语、痛苦、荒原狼和折磨人的错综关系的此案。我找不到好地方,找不到能够让人忍受的地方。”(《荒原狼》P227)塔可夫斯基:“我们都在此岸。”黑塞:“多米尼克呢?”塔可夫斯基:他疯了,在鲜花广场上自焚了。”黑塞:“戈尔恰科夫呢?”塔可夫斯基:“他倒下了,在微弱的烛光和漫长的徘徊中。那么,荒原狼呢?”黑塞:“不知所踪。他杀死了赫尔米娜的映像,您知道,那正是他自己。”

我是一匹来自荒原的狼,失足堕入这繁华时代的间隙

来自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描述的是中年艺术家的精神危机。这位名为哈里.哈勒尔的艺术家,自称是一只迷了路来到城里、来到家畜群中的荒原狼。他与社会、与普通市民格格不入,如同暗夜走钢丝的表演者,与世界的联结唯有纤丝一线,没有旁扶没有牵引,踏在上面,人生只剩孤独、惶恐;一切摇摇欲坠,包括生命。01荒原狼是新旧时代交替催生的产物。像一颗不小心落在石块间隙的蒲公英种子,它既推不动左边的花岗岩,又挤不开右边的孔雀石,更糟糕的是它被悬在离泥土还有0.1厘米的上空。哈里的国家正处于新旧朝代的动荡时期,他既不赞同资本主义,又不认可布尔什维克政府,出于人性的立场,他反对通过战争实现政权的交替,呼吁群众不要盲从政权,避免沦落为政权的牺牲品。然而但正因此,他被祖国及人民称为叛徒。他在时代交替的风雨中倍感凄苦惶惑,找不到社会、个人的出路。这种不被社会所认同的孤独感迫使他远走他乡,寄居于整洁有序的异乡普通市民家中。他性格中的矛盾性因此剧烈冲突达到峰值,一面是渴望安稳生活的人性,一面是按耐不住的更贴近本性的狼性,两者相互纠缠,彼此打击,后者常居于上风。于是他自称荒原狼,在暗夜中孤独行走,时常怀疑自己不能突破那0.1厘米的悬空,落入安全的土壤。这种痛苦不为外人所知。在寄居家庭的眼中,他虽孤单、悲观、不自信,但低调且有学识、正直且胸怀怜悯。他很安静,神情中自携不与普通人亲近的成分;他爱看书,脸颊上释放着充满思想与智慧的光。他并非不可亲近,他出生于有教养的家庭,他喜欢整洁有序的社会。他对世界没有敌意,他悲观的基础不是鄙视世界,而是卑视自己。这样的荒原狼,并没有引起世人不愉快。02荒原狼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体内一分为二由人性及狼性两个阵营统领。人性的一面代表和善有教养,狼性的一面代表粗鄙,具备攻击性。这是哈里对荒原狼的自定义,借助魔剧院《论荒原狼》提出。这里介入了意识流、超现实写法,读者易混淆现实与想象,能否区分两者并不影响最终理解,但读无妨,读者要做的是在千百个读后感中抓住最贴切那个。哈里将自我粗略地人性和狼性对立的两面,深探究竟却欠妥。其一,该两面并非单纯对立,两者相息相生,相互渗透。其二,人性之复杂,如同星罗棋布,是由无数杂乱无章的形式和阶段、遗传性和可能性组成的混沌王国,不只有两种因素。但人往往不能准确地描述自我的多样性,常持有色眼睛看待自我,或高估或低看,或不敢相信内在存在那一面。肉体是统一的,灵魂是开放的,人性有千百种可能。哈里以为人、狼两面已将自我剖析清晰,实为双倍地欺骗自己。但这种分类的好处在于,他接受了自己作为人、狼的两面,并无限容忍它们共存,以保障自我的完整,而非设法克服其中一方。他在人、狼两面摇摆,企图用更宽广的心胸包容它们。有时他在古典音乐(寓意信仰)中找到片刻安慰,如同春风给他一个短暂的吻,但很快又陷入无法调和的痛苦。他在这座又狭窄又危险的桥梁两端来回,找不到持久的救赎。03直至赫尔米娜出现。赫尔米娜是酒吧的交际花,是哈里孤独的同类,她倾听、认可他的内心,鼓励他再次走进社会,引导他重新建筑人际关系。哈里听从她的命令,学会了狐步舞,体验了与玛丽亚原始的甜美性爱以及群体舞会的极端狂欢,扶持了人、狼两面以外的人格。她的命令让他更完整,让他爱上她,也让他杀死她。至此,书中的意识流走向高潮,他梦见哥德,这个智慧的老头告诉他时间没有实体。他走进帕勃罗的魔剧院,遇见偶像莫扎特,他告诉哈里,要学会认真对待世界的真,取笑世界的可笑;要接纳千百个自我,接纳千万个过去及未来的可能性。这两位不朽者都特别指出要学会幽默—寓意接纳、包容。对发生及未发生的所有,要用壮阔心胸来理解之、接受之、一笑诸之。这也是哈里最终为自己觅得的出路:接纳世间,包括战争、政治、机械文明诸类原被哈里抵抗的,也包括哈里人格中的各种隐藏可能性;坚持信仰,独善其身,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忍痛前行。04哈里其实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书中的赫尔米娜、帕勃罗、哥德、莫扎特,都是他人格分裂出来的一种可能。他走进幽默剧院(魔剧院),实则是走进囚禁人格的监狱,走进自我的内心,在那上演一出最真诚、最直观、最鲜血淋漓的解剖大戏。从踏入剧院第一步开始,他抛弃对人格非此即彼的成见,接纳人格多样性,摆脱了荒原狼这个自封的烙印;进入虚拟捕猎汽车游戏,利用反讽的手法剖析他反战、反机械文明的原因;进入人物结构课,抛出千百万个自我人格自由组合的理论,喻示生活有无限种可能;进入荒原狼训练场,解析驯服兽性有违天性,要接纳自我人格中的兽性;进入青年情爱之门,指出性乃人之本性,是烦恼的开端也是幸福的源头;进入由爱杀人场景,他冲动地手持尖刀刺死帕勃罗怀中赤裸的赫尔米娜,然而死亡不是终点,嫉妒、恐惧、痛苦、快乐并不会随死亡而完结。哈里通过与分裂出来的自我谈话,终于领会到万物皆空:战争是虚、名利是虚、自我是虚、情爱是虚、死亡是虚,万物都没有实体,包括时间。在广袤的时间空间中,唯有看空才是最终的解脱。05该书是赫尔曼.黑塞写作生涯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与《德米安》、《悉达多》、《玻璃球游戏》同一系列,共同指向如何正确认知自我,觅得灵魂的安宁。向内在的自我俯下身去观摩、理解、亲吻,是每个灵魂的必修课,关于这点黑塞已为读者指明方向;内修之后如何利用这份对自我的洞悉,建立科学的思维系统,与社会搭建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共同促进和谐发展,仍属漫漫长路。这条道路的重点很远,像永恒那么远。然而,“永恒只是一瞬间,刚好够开一个玩笑。”笑吧,让自我突破那0.1厘米稳稳落入不朽的土地。06摘句:1.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不能自爱就不能爱人,憎恨自己也必憎恨他人,最后也会像可恶的自私一样,使人变得极度孤独和悲观绝望。2.在这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痛苦和快乐都不敢大声叫喊,大家都是低声细语,踮脚尖走路。3.哪怕最不幸的人生也会有阳光明媚的时光,也会在沙砾石缝中长出小小的幸福之花。4.追求权力的人毁于权力,追求金钱的人毁于金钱,低声下气的人毁于卑躬屈膝,追求享乐的人毁于行乐。5.一个人如果生来没有旺盛的生命力,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任何药物能维持他们的生命。6.一个人的肉体是统一的整体,而灵魂从来不是统一的。7.人是一种试验和过渡,人只不过是自然与精神之间的一座又狭窄又危险的桥梁。8.严肃认真是由于过高估计时间的价值而产生的。我也曾过高估计时间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我想活一百岁。而永恒之中,你要知道,是没有时间的;永恒只是一瞬间,刚好开一个玩笑。9.真诚是什么意思?你指的是什么? 你仔细看看动物,一只猫,一只狗,一只鸟都行,或者动物园里哪个庞然大物,如美洲狮或长颈鹿!你一定会看到,它们一个个都那样自然,没有一个动物发窘,它们都不会手足无措,它们不想奉承你,吸引你,它们不做戏。它们显露的是本来面貌,就像草木山石,日月星辰,你懂吗?10.一切智慧始于疯癫,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切艺术、一切想象始于精神分裂症。为生活而阅读不为阅读而生活若你有故事要与我讲请添加微信ID:xiachu277277

很有色彩的一部

幾個月前偶然買了本《荒原狼》這也是我初次讀他的作品一本無法從名字知道內容的書..《荒原狼》跟"狼"無關大概指出的是狼性吧~ 裡面的的自我批判與剖析.讓人感到噁心.昏眩.很適合在午夜裡讀它.別有一番感受.作者以迷亂的氛圍把知識份子行走於世界的孤獨感表現的如同進入魔幻世界...讀赫塞的文字呼吸著的卻是游絲般的的異國風氣息而氣息卻濃稠的令人窒息..赫塞的劇情鋪陳並不十分出色.不過他營造一個特出的世界卻是非常成功.人物的思想轉變赫塞以他詩人的筆鋒創造出獨特的隱喻手法非常迷人讓人不知不覺依戀這個世界.....

那么,请你极尽嚣张起来

关于这本书我大可以大段大段的引用——黑塞像尼采一样让人充满引用的冲动——如果这么做,那可能当哈欠扒开你嘴巴的时候你仍旧没有看到我写的任何一个句子,于是你就会心满意足地要求楼主把标题改成“荒原狼全文”,并暗自庆幸在阅读的时候没有任何杂音跳出来拙劣地指指点点。但是我不准备让你满意。我只打算引用一小段,剩下的都是些自己的扯淡。好,如果你是来看原文的,那可以放心关闭这个窗口了。谢谢。“市民的生活和感情缺乏那种走极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所具有的紧张与强度。只有牺牲自我才能积极的生活。而普通市民最看重的是“自我”(当然只是发育不良的自我)。他牺牲了强度而得到了自我的保持与安全,他收获的不是上帝的狂热,而是良心的安宁,不是喜悦而是满足,不是自由而是舒服,不是致命的炽热而是适宜的温度。” 这就是庸庸碌碌的人们,满足于平凡的缺乏激情的毫无生机的生活,满足于自以为是的庸俗的享乐与安宁,消费着充斥大街小巷的性暗示并沾沾自喜而与此同时甚至从没有过真正的高潮。他们把平庸视为生命的一切真相,他们处处小心谨慎深怕破坏了这虚弱的平衡,因为他们发育不良的心脏早已承受不住一次强有力的搏动,他们的情绪是嗡嗡作响的苍蝇,而婴儿时的啼哭也许是他们一辈子发出的最为嘹亮的声音。他们正是尼采呲牙咧嘴呵斥着要跨过去的人,他们的上帝死气沉沉地耷拉在脖子上,而尼采愤怒地喊着,“我只相信一个跳舞的上帝”。这些人,过去,黑塞叫他们市民,更为与时俱进的称呼为,白领。那么,你们的力量哪去了?你们的激情哪去了?你们的生命之美哪去了?你们掰着指头计算着股票房价和一切虚无的数字,却从不计算枉费的青春,你们的生命力低着头沉默不语,而生命本该怒放不顾一切。对于荒原狼而言,死亡是力量之源。他从死亡中汲取力量,想到自己随时可以选择死去,便不再惧怕世上的任何苦难。如果此刻,你自问可以毫无遗憾的死去,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任何所谓强大的现实可以将你打倒,你可以扬起高傲的下巴,将它当做一场游戏,而你手里正握着游戏的开关。今天回家的时候赶上一场暴雨,于是伞只能沦为自欺欺人的工具,人们四处躲避着,脸上满是烦躁与焦虑。我们小心地避开雨水,然而雨水还是打湿了衣服,渗进我们的裤子,鞋子,以及情绪。那么,既然横竖都要淋湿,为什么我们要徒劳地躲避而烦躁?因为包里脆弱的数码产品?这便是我们的欲望。我们愿意淋湿自己,却要保护身外之物。放下伞吧,也放下无度而平庸的欲望,在雨里奔跑或者放声歌唱吧,忘记周围来自平庸者的目光,酣畅淋漓地淋地拥抱属于你的洗礼吧,从此,世界上没有任何雨水能渗进你的情绪,因为你的生命如此壮丽。那么你是不是准备好了呢,你是不是已经可以毫无遗憾地死去了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从今天起,请你不要再庸庸碌碌,不要再唯唯诺诺,不要在那欺软怕硬的现实面前低头。请你露出愤怒的牙齿,请你发出恣睢的狂笑,我要看到你藐视一切的下巴,我要听到你振聋发聩的呼喊,请你,极尽嚣张起来吧


 荒原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