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人面桃花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506348041
作者:格非
页数:299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六指  1  父亲从楼上下来了。  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  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  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  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几只蜜蜂嗡嗡闹着,在她身前身后飞来飞去。蜜蜂的叫声使她的担忧增加了。她觉得肚子疼痛难挨,似有铅砣下坠,坐在马桶上,却又拉不出来。她褪下裤子,偷偷地用镜子照一照流血的地方,却立刻羞得涨红了脸,胸口怦怦直跳。她胡乱地往里塞了一个棉花球,然后拉起裤子,扑倒在母亲床上,抱着一只绣花枕头喃喃道:要死要死,我大概是要死了。她的母亲去了梅城舅姥姥家,卧房空无一人。  现在的问题是,父亲下楼来了。  这个疯子平时很少下楼。只是到了每年的正月初一,母亲让宝琛将他背到楼下厅堂的太师椅上,接受全家的贺拜。秀米觉得他原本就是一个活僵尸。口眼?斜,流涎不断,连咳嗽一声都要喘息半天。可是,今天,这个疯子,竟然腿脚麻利、神气活现地自己下楼来了,还拎着一只笨重的藤条箱。他站在海棠树下,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掏出手绢来擤鼻涕。难道说他的疯病一夜之间全好了不成?  秀米看见他带着箱子,似乎要出远门的样子,无意间又瞥见手中衬裤上棕褐色的血痕,一时心慌意乱,便冲着前院大叫起来:宝琛,宝琛,歪头宝琛……她在叫家里的账房,可惜无人应答。地上的花瓣、尘灰,午后慵倦的太阳不理她;海棠、梨树、墙壁上的青苔,蝴蝶和蜜蜂,门外绿得发青的杨柳细丝、摇曳着树枝的穿堂风都不理她。  “你叫唤什么?!不要叫。”父亲道。  他缓缓转过身来,把那脏兮兮的手绢塞人袖内,眯缝着眼睛瞅着她,目光中含着些许责备。他的嗓音像被砂纸打磨过的一样,低沉而喑哑。她还是第一次听见他和自己说话。由于终年不见阳光,他的脸像木炭一般焦黑,头发如飘动的玉米穗,泛出褐黄。  “你要出门吗?”秀米见宝琛不在,只得稳了稳心,壮起胆子来问了他一句。  “是啊。”父亲说。  “要去哪里?”  父亲嘿嘿笑了两声,抬头看了看天,半晌才道:“说实话,这会儿我也还不知道呢。”  “你要去的地方远吗?”  “很远。”他脸色灰灰地支吾了一声,一动不动地看着她。  “宝琛,宝琛,歪头宝琛,死狗宝琛……”  父亲不再理会她的叫声。他缓缓走到秀米的跟前,抬起一只手,大概是想摸摸她的脸。可秀米尖叫了一声,从他的手底下逃开了。她跳过竹篱,站在菜园里,歪着头远远地看着他,那条衬裤在手里绞来绞去。父亲摇摇头,笑了一下。他的笑容像灰烬,又像石蜡。  就这样,她看着父亲提着箱子,佝偻着背,不紧不慢地出了腰门。她的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心头怦怦乱跳。不过,父亲很快又踅了回来,水獭似的脑袋从门外探进来,似笑非笑,一脸害羞的样子,眼睛东瞅西看。  “我要一把伞。”他小声说,“普济马上就要下雨了。”  这是父亲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当时她并不知道。秀米抬头看了看天,没有一朵云,蓝幽幽的,又高又远。  父亲从鸡窝边找到了一把油布伞,撑开来。伞面已让蛀虫吃得千疮百孔,伞骨毕露,再合上,抖一抖,就只剩下伞骨了。他犹豫了一会儿,将破伞小心翼翼地支在墙边,提起箱子,倒退着走了出去,就像是担心惊扰了什么人似的,轻轻地带上门。两扇门都合上了。  秀米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将裤子搭在篱笆上,赶紧绕过花廊,到前院去叫人。宝琛不在,喜鹊和翠莲也不在。这疯子真的会挑日子,就像是和一家老小商量过的一样,堂前、厢房、柴屋、灶膛,就连马桶帘子的后面也找遍了,就是寻不出半个人影来。秀米只得穿过天井,来到大门外,四下一望,已不见了父亲的踪迹。  她看见隔壁的花二娘正在门前的竹匾里晒芝麻,就问她有没有看见父亲,花二娘说不曾看见。秀米问她有没有看见喜鹊和翠莲,花二娘又说不曾看见。最后她问起宝琛来,花二娘就笑了:“你又不曾让我看住他,我哪里知道。”  秀米正要走,花二娘又叫住她道:“你家老爷不是锁在阁楼里了吗,如何出得了门?”秀米说:“我也不知他如何能出来,嗨,反正走了就是了。我是看着他从腰门出去的。”花二娘也有点急了,“那要赶紧央人去找。他这样昏头昏脑的人,要是一脚踩到茅坑里淹死了,也是白白地送了性命。”  两人正说着话,秀米看见翠莲拎着满满一篮子金针,从村东过来,秀米就赶过去迎她。翠莲一听说这事,倒也不显得心慌,兀自说道:“你说他拎着箱子,这会儿也走不远,我们赶紧去渡口截他,让他过了河,要找他可就难了。”说完,她搁下篮子,拉起秀米的手,两人就朝津渡跑去。  翠莲是一双小脚,跑起来浑身乱抖,胸前波涛汹涌。铁匠铺的王七蛋、王八蛋兄弟只看得两眼发直,嘴都合不拢了。在路上遇见两个割麦的人,问起来都说没有看见陆老爷打这儿经过。两人又往回跑,跑到村头的池塘边上,翠莲两腿一歪,就坐在了地上,脱下绣花鞋来揉她的脚,又把绿袄的襟扣解开,呼哧呼哧地喘气:“我们这么疯跑,也不是办法,你爹既不走渡口,也只有村后一条路了,还是赶紧告诉歪头要紧。”  “只是不知他跑哪里去了。”秀米说。  “我知道,”翠莲说,“十有八九,是在孟婆婆家看牌,你来拉我起来。”  翠莲穿上鞋,掖了绿袄,秀米搀她起身,两人就朝村中的一棵大杏树跌跌撞撞而去。翠莲这才想起来问,老爷何时下的楼?说了哪些话?喜鹊怎么也不在家?为何不拖住他?颠来倒去地问了半天,忽然又生起气来,“我说阁楼门上的锁开不得,你娘偏要让他到亭子里晒什么太阳,这下倒好。”  孟婆婆在杏树下摇棉花,纺车转快了,棉线就要断,嘴里骂骂咧咧,在跟自个儿生气。翠莲道:“婆婆歇一歇,我问你一句话,我们家宝琛来没来婆婆家打牌?”  “来了,怎么没来?”孟婆婆嘀嘀咕咕地说,“刚从我这赢了二十吊钱走的,他手里紧了,就到我这里抠我两文棺材钱,赢了就走,再央他打一圈也是不能,临走还吃我两块大柿饼。”  她这一说,翠莲就笑了起来:“婆婆往后再不要与他打牌就是。”  “我不和他打,和谁打?”孟婆婆道,“普济这地方就这么几个老搭子,缺了谁都凑不满一桌子,也怪我手气背,纺棉花也断线。”  “婆婆知道他去哪儿了吗?”  “我看着他拿着我两块柿饼,一路走一路吃,喜滋滋地往村后去了。”  “是不是去了孙姑娘家?”翠莲问道。  老婆子笑而不答,翠莲拉着秀米正要走,孟婆婆又在身后道:“我可没说他在孙姑娘家。”说完仍是笑。  孙姑娘家在村后的桑园边上,独门独户的小院。院外一块水塘,塘的四周挂下一绺绺野蔷薇或金银花,院门紧闭,寂然无声。门口坐着一个驼背老头,头发全白了,正在那儿歪靠在墙上晒太阳。看见两人从水塘那边绕过来,老头就警觉地站起身来,老鼠似的小眼睛骨碌碌乱转。翠莲对秀米说:“你在塘边站着不要动,待我去把宝琛喊出来。”说完就踮着小脚快步过去。老头一看翠莲气势汹汹,张开双手就来拦她,口里叫道:  “大嘴,你要找哪一个?”  翠莲也不理他,推开门就往里闯。老头一下没拦住她,就伸手死死拽住她衣襟不放。翠莲转过身来,立刻把脸放了下来,大眼一睁,朝他脚前啐了一口:“老不死的,你敢再碰我一下,我就即刻把你摁到塘里呛死。”老头又气又急,脸上却憋出一堆笑来,压低了声音说:“姑娘说话小点声。”  “怕什么?你这小院这样静僻,你家那个小婊子在床上就是地动山摇,也没人听见。”翠莲冷冷笑了一声,越发大喊大叫起来。  “俗话说,骂了丁香,丑了姑娘,”老头道,“你不怕污了人的耳朵,难道就不怕脏了你的嘴?”  “放你娘的臭屁。”翠莲骂道,“你要是再不松手,我一把火把你这窑子烧个精光。”老头撒了手,气得直跺脚。  翠莲正要往门里走,里面厢房的门开了,跌跌滚滚跑出一个人来,正是歪头宝琛。他来到院门前,头依旧歪向一边,一边胡乱系着扣子,一边嘿嘿地笑着:  “大嘴,大嘴你说,这天儿……到底会不会下雨?”

前言

  《人面桃花》虽然披上了一件中国近代革命的外衣,但我的确无意去复现一段历史事实。我以为文学和宗教一样,是人类企图超越现实的两大激情。在日益庸俗化和实利化的现实境遇的压迫下,像我这样相对脆弱的人不免就会日有所忧、夜有所梦,去寻求寄托和慰藉。所谓“不为无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  我由此想到了中国历史传统中的一个个梦幻,并想赋予它一定的社会学意义。你可以将这种梦幻命名为老子的小国寡民、陶渊明的桃源仙境、康有为的大同、宗教的彼岸、现实的乌托邦等等。但我所关心的是.这些梦幻和我们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究竟构成了怎样的隐喻关系。另外,倘若它发生在近代风云激荡、三千年未有之历史大变局中,它又会是怎样的情形。我进而想到动荡年代里挟在革命浪潮中的卑微的个人,尤其是个人被遮蔽的自我意识——不论它显得如何脆弱、如何转瞬即逝.但在我个人的记忆和想象中,却显得不容辩驳。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六指
第二章 花家舍
第三章 小东西
第四章 禁语

作者简介

《人面桃花》内容简介: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图书封面


 人面桃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描摹每一种环境,每一种环境的韵味,《人面桃花》的古典雅致,《山河入梦》的畸形混乱,都符合各自特定时代的面貌。到了最终的《春尽江南》,完全就是我们正在活着的这个时代的浓缩。并未史诗,并未巨著,一根主线,点缀这些众生百态鱼龙混杂。热爱前两部的,未必会喜欢这一部,因为沾染了如此浓重的俗世污垢。美感减少了。读之前就想,好吧,格非你写这个时代了,你能写出怎样的深度?毕竟,我们谁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知道这个社会的样子,悲剧,苦难,连同骄奢淫逸。我们看惯了,麻木了,无动于衷了。      《春尽江南》中,当然充斥这个社会的丑陋。伦理,道德,法律,教育,家庭,婚姻,各自登场。在这些叙述中,格非不自觉地,或者说故意地,带上了自己的评判及感情色彩。比如,小说第一章七十一页——端午茫然若失地站在“荼靡花事”的檐廊下,手里还捏着鲍老师送给他的《通往哈佛的阶梯》。他经过运河边的街角,顺手将它扔进了一个苍蝇乱飞的垃圾桶里。读来觉得狡黠,会心一笑,就好像听作者在说——去你妈的哈佛,去你大爷的成功。      这种种的形态,都由谭端午的生活一笔笔带出来。并未有什么连贯的故事情节,无非鸡零狗碎,庸碌荒芜。他有文学的博士学位,却做着近乎无事的工作。读读史书,混混日子。然后出现绿珠,就是能倒背《荒原》的那个,想爱又不够磊落。还是读书人的酸腐气。这样一个女子,是他想要的知己类型。通过她,能够唤醒死去的心跳。但终是不了了之。      小说故事情节最强的地方,在终章《夜与雾》。端午妻子家玉(曾经叫秀蓉)离家,消失。这一章是这部现实基调的小说中,开始飞扬的地方。家玉半生都在尽力摆脱曾经的样子,一步步通往成功。她也做到了。但是狼藉的生活仍然让她焦头烂额。与端午离婚不久,她突然消失不见。然后一些日子,通过QQ与端午叙述这一段时期的心路历程。她说,她终究又变成了一个失败者。也是从此时开始,端午才真正地关心她。好像是,她的失败与无用才是他想要的。家玉终是在外地医院,因病死去。但在这将死的时间,她才真正活过来。切身感受那些疼痛与向往,耻辱与原谅。他们赶走过的那个霸占他们房子的女人曾经在家玉耳边说——别的事我说不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你一定会死在我手里。这个女人是他们那里最好医院的护士长。果然后来家玉患上重病。但她逃离了,逃出了这个地方,到了别的城市,并最终死在那里。这一次逃离,其实,可以说是生命的华章了。不屈服,不拘囿。虽然她成了常人所说的失败者,但是从她自己生命本质的意义上讲,她也够了不起。      小说终了,伤怀就来。家玉后来给端午的信中,描述的画面其实是《人面桃花》的开场——父亲从楼上下来了;家玉与端午最后通过网络的联系,也是《山河入梦》中谭功达与姚佩佩通过书信逃亡的变形。这些人,他们的困境,他们的挣扎,好像我走在路上的朋友,明知道结局已经注定,东西南北都是悲剧,可还是走啊走。这让我伤感。生而为人。
  •     每一次秀米性格的转变,我在内心上都是十分的抗拒,从花家舍小岛上风雨交加的夜晚开始,事情就一步步的走向了我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心气孤傲却极易上手”贯穿始终,性格决定命运。真正催动我泪点的却是小东西,但小东西是不是本来就应该来到这?可悲,可愤!凤凰冰花最后给出老爷子的场景究竟是什么意思?是个伏笔吗?正篇小说,若不是偶尔的玄幻色彩,真的让人以为是一篇传记。
  •     从宝琛的账房里出来,秀米在天井里的石阶上倚门而坐。她看见门口池塘边有一个妇女正在捣衣,棒槌敲击的声音在天井里发出嗡嗡的回声。地里的棉花已经长得很高了,黑油油地一直延伸到河边,风一吹,就露出叶子下的棉铃。田里没有一个人。天井的屋檐下,几只燕子喳喳地叫着。墙上的青苔又厚又浓,像一块绿毡子,亮晶晶的。太阳光暖烘烘的,阴凉的南风吹到脸上,舒畅无比。她在那儿坐了半天,东看西看,想着一些不着边际的事。她隐约知道,在自己花木深秀的院宅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沉默的,而且大得没有边际。秀米再也不肯往前走了,她呆呆地立在那棵亭亭如盖的大杏树下,一动不动。尽管她知道梦中的绢花是黄色的,而孟婆婆篮子里的是白色的,可她依然惊骇异常,恍若梦寐。天空高高的,蓝得像是要滴下染料来。她不由得这样想:尽管她现在是清醒的,但却未尝不是一个更大、更遥远的梦的一部分。秀米觉得这个村庄里正在发生的一切都是神秘的,所有的神秘都对她缄口不语。那瓦釜竟然发出当当的金石之声,有若峻谷古寺的钟磬之声,一圈一圈,像水面的涟漪,慢慢地漾开去,经久不息;又如山风入林,花树摇曳,青竹喧鸣,流水不息。她仿佛看见寺院旷寂,浮云相逐,一时间,竟然百虑偕忘,不知今夕何年。她用手指轻轻地叩击着釜壁,那声音让她觉得伤心。那声音令她仿佛置身于一处寂寞的禅寺之中。禅寺人迹罕至,寺外流水潺潺,陌上纤纤柳丝,山坳中的桃树都开了花,像映入落日的雪窗。游枫野蝶,嘤嘤嗡嗡,花开似欲语,花落有所思。有什么东西正在一寸一寸地消逝,像水退沙岸,又像是香尽成灰。再想想人世喧嚣嘈杂,竟全然无趣。忘却是无法挽回的,比冰坨更易融化的是一个人的脸,它是世间最脆弱的东西。当初,她第一眼看到张季元的时候,就觉得那张脸不属于这个尘世,而是一个胡思乱想的念头的一部分。渐渐的,这张脸变成了椅子靠背上的一方绿呢绒,变成了开满了花的桃树,露珠缀满了花瓣和梗叶,风儿一吹,花枝摇曳,花蕊轻颤,无休无止的忧伤堆积在她的内心。咫尺桃花事悠悠,风生帐底一片愁。新月不知心里事,偏送幽容道床头。人的心就像一个百合,它有多少瓣,心就有多少个分岔,你一瓣一瓣地将它掰开,原来里面还藏着一个芯。人心难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秀米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她的眼睛迷离无神,身体如一张弓似的猛然绷紧了,她的腿伸得笔直,脚尖使劲地抵住床沿,她的身体像春天的湖汊涨满了湖水。她闭上了眼睛,看不见羞耻。老虎不时地抬头望天,可太阳仍在天上高高地挂着,一动不动。他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喧闹中,他听见弹棉花的声音悠悠地传来。他知道这个声音中藏着一个秘密,他觉得这个秘密是脆弱的,就像天上的一朵一朵的浮云,让风一吹就散开了。未谙梦里风吹灯,可忍醒时雨打窗。她重新回过头来审视过去的岁月,她觉得自己就如一片落入江中的树叶,还没有来得及发出任何声音,就被激流裹挟而去,说不上自愿,也谈不上强迫;说不上憎恶,也没有任何慰藉。午后的街道有一种神秘的沉寂,那些歪歪的店铺,一片连着一片的行将坍塌的黑瓦,堆砌在黑瓦上的一朵朵白云,无精打采的卖水人,瓜摊下亮着大肚皮熟睡的肥汉,还有街角抖着空竹的孩子(那空竹嗡嗡地叫着,使人联想到寺院空寂的钟声),都使她感到新鲜而陌生。把自己心甘情愿地交给一个满身秽污、面目丑陋的乞丐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只有不可能的才是值得尝试的。所有这些往事,秀米以为不曾经历,亦从未记起,但现在却一一涌入她的脑中。原来,这些最最平常的琐事在记忆中竟然那样的亲切可感,不容辩驳。一件事会牵出另一件事,无穷无尽,深不可测。而且,她并不知道,哪一个细小的片刻会触动她的柔软的心房,让她脸红气喘,泪水涟涟。就像冬天的炉膛边正在冷却的木炭,你不知道拣哪一块会烫手。灯灰冬雪夜长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这是一部以中国革命为外衣,以一个女人的成长史为内里的小说,书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人生的沧桑和世事的诡谲,都让人唏嘘不已。惟书中有些情节太过稀奇,当然作为一部小说,总是有些稀奇的。
  •     好呀平
  •     见这种手法写革命倒也是很有趣,故事里的好多人在追求着桃花源的理想世界,而有趣的也是花家舍这个土匪寨子里却宛如达到了理想的世界,革命人的精神啊……
  •     感觉像镇江版的《性史1926》
  •     娓娓道来,如痴如醉。
  •     比较巧的是,这几天看的书都出自文学院教授之手,结构和技巧很强,《夜幕降临》是包法利夫人式的,有大段的独白式的内心记录;而《人面桃花》显然在致敬马尔克斯,但叙事性远逊于抒情性,读下来恍惚惚如在梦中,很中式。水滴浇在烙铁上这个比喻真漂亮!
  •     写得很好,只是命运坎坷,让人难过。
  •     2016.11.10
  •     初三之后再没碰过中国当代作品,这本还真某种程度上“点燃我对中国文学的希望”。格非当真是非常擅长从电影里面汲取画面,老妇人蹬腿的情景一看即知出自《呼喊与细语》里面Agnes之死,韩六的形象又与安娜等女仆身上厚重的特质相吻合,梦境的安排又师法布努埃尔。 此外说来也奇,很久以前我就琢磨过如果将来先生姓陆的话,想给孩子取单名一个侃字(现在看来不大现实)...
  •     谁都没有见过桃源
  •     倘若世上的门只对她一个人关着,既不知来由,亦不知所终,一切缄默不语,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静读2017-06#个人觉得无法认同女主的爱情。我是不相信四十岁的男人能和二十岁的女人产生真正的共鸣。这条感情线的描写略微牵强。除此之外,故事性强,文学价值也高。
  •     桃花源终究是理想,想做跟做成毕竟是两回事。
  •     革命真是梦幻?
    ——简论《人面桃花》
    虽然作者自己在自序是强调:《人面桃花》虽然披上了一件中国近代革命的外衣,但我的确无意去复现一段历程事实 。但,既然披上了革命的外衣,就不可避免的与革命相联系。事实也是如此,只是在作者笔下,这暴发于百年前是革命不仅仅是外力作用的结合,更是中国传统合乎逻辑的脉动。
    正因如此,才有了秀米。秀米是主人公,但秀米又不是主人公,第三章《小东西》之前,秀米仅是一个线索,一个贯穿于四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与追求的线索, 一代王观澄,这个曾为地方大员却最终以沦为土匪头子的末代古典知识分子;二代陆侃,这个曾经出为仕为官,最后因罢官、失友、夫人失贞而疯的穷途末路之人;三代张季元,这个革命奔走呼号,最终沉尸冰河的追梦人,四代就是秀米自己,这个以青春与热血投身革命,却最终心灰意冷,零落民间的时代弃儿。
    四个人性格迥异,命运离奇,各以不 同的隐喻贯穿全书。当观王澄的苦心经营的花家舍以一场内斗而灰飞烟灭之时,也是中国古典士大夫的理想与生存方式的彻底破灭之日,喻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终结这个梦想与时代的正是革命——正是六指人的唆使与精心筹划,使得这个曾似世外桃源的地方最终化为灰烬。灰烬 这一意象在本书中的反复出现便是明证,而最后一个诗人喜鹊的“灯灰雪夜长“及《灯灰集》又何尝不是对这灰烬的祭奠。
    陆侃隐而不彰,他的发疯似乎是一种命定,又似乎与夫人的失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桃园梦的破灭,又何尝不是其发疯的主要原因?而以书中而言,这一曾慰藉千年百来士子情怀的桃源梦却遭到了 精于算计的夫人的断然否定与乡野之人无情的嘲讽,最终化为梦境。在梦碎以后的时光中,他只有在万般无奈中捱着光阴过日:
    当年父亲曾亲手制度出墙影与季节、时序关联的对照列表。
    只有寂寞的人才会对时间有精深的研究,倘若你被内心的痛苦煎熬得无所事事,情形也差不多。
    而这吞噬其生命的正是这千年的致君尧舜梦,这兼济天下梦,这桃源梦——
    今日所梦,漫长无际涯。梦中所见,异于今世。前世乎?来世乎?桃源乎?普济乎?醒时骇然,悲从中 来,不觉涕下。(P263-264)
    这梦与千年前“吾久不梦周公矣“竟成千年绝对,只是一是梦的开始,一是梦的终结。而这梦的背后真的是那颗本于仁的厚德之心么?
    非也,非也,名也,利也!
    那王观澄自奉极俭,粗茶淡饭,破衣烂衫,虽说淡泊于名利,可他要赢得花家舍三百多号人 尊崇,他要花家舍美名传播天下,在他死后仍然流芳千古,这是他的大执念。(P139)
    而有着大执念的仅是王观澄么?其中没有孔子,没有孟子,没有陶渊明,没有朱熹,没有蒋中正,没有毛润之,没有周恩来么?有之,有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千年大执念。在这个没有彼岸的国度,造福万代,流芳百世就是彼岸,就是执着。
    当然从某个程度上讲,陆侃是作为王观澄的陪衬 而在的,尤其是当秀米惊讶于其父的理想竟在花家舍这个土匪窝里得以呈现之时,更充分显示了陆侃这一人物的陪衬性意义,但这一陪衬、这一对照却是对这一千年理想、千年蔚藉最辛辣的嘲讽与揶揄。
    而以陆侃的朋友兼仇敌、秀米的老师的身份出现的丁树则,以其酸腐是这个文明的没落,这个传统的崩散的另一个注脚。这是一个怎样的文化集团?一个怎样的文化传统?满口忠信仁义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算计与龌龊?这其中最为辛辣的某过于丁为暗娼孙姑娘作墓志铭一节:
    先生写得一手好文章,素以快捷著称,先生自称倚马千言。
    先生今天这是怎么了?秀米见他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猛拍脑门,一会儿背手踱步。
    “及至稍长,丧其慈母,父颇多病,家贫几无隔夜之炊。有雪决然献其冰清玉洁之躯,开门纳客,虽然藕污之谤,实乃割股活亲。“
    这也难怪,一暗娼之墓如何能写?又该如何写?但这位丁树则虽一反常态,抓耳挠腮,但终被他写出来了,能婉转至此,实为奇才。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却也在此时发生:
    在丁师母向孙姑娘的父亲讨要墓志铭的润笔费未果之时,丁树则破口大骂“这婊子养的,成天关起门来在家养汉子,赚那肮脏之钱,我倒有心替她冼 刷,这一上午,写得我头晕眼花,他却如此不识抬举。“(P49-50)
    我倒替他有心冼 刷,说得多么冠冕堂皇,而这冠冕堂皇的背后因几吊钱而原形毕露。
    这是何等腐臭的人物,这是何等腐臭文化。
    最为复杂的人物是张季元,他是新的血液,似乎已从这千年的臭水缸中挣脱出来,有着一腔热血,思维缜密,行事周详。
    “想当初,汝只身怀揣匕首,千里走单骑,行刺那湖广巡抚;想当初,你从汉阳上船,亡命日本,一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几近于死。“(P126)
    然而,他果真挣脱 出了这千年传统的罗网么?看他的十杀令:
    有恒产超过四十亩以上者杀;放高利贷者杀,朝廷官员有劣迹者杀;妓女杀;偷盗者杀;麻风、伤寒等传染病者杀;虐待妇女、儿童、老人者杀;缠足者杀;贩卖人口者杀;媒婆、神巫、和尚、道士皆杀。(P110)
    放高利贷者、官员中有劣迹者杀或有可杀之理,那么传染病者何杀之有?和尚道士何杀之有?更有甚者缠足者本是受害之弱者又何杀之有?而这些看似如此荒唐的规定竟然被拟出,竟然得到会众的同意!为何?为何?一句话,泛道德主义者也,道德洁癖者也,存天理、灭人欲之折光者也。如此之举虽然挂着革命之名,又何尝不是理学之士的面孔?又何尝有一丝近代人权、人性之光?
    真理多迈一步便是谬误。道德同样如此,当某种道德的推广成为一种强迫,他便走向了他的反面,革命亦然如此:
    “她想把普济的人都变成同一个人,穿同样的颜色,样式的衣裳;村里每户人家的房子都一样,大小、格式都 一样。村里所有的地不归任何人所有,但同时又属于每一个人。全村的人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吃饭,一起熄灯睡觉,每个人的财产一样多,照到屋了里的阳光一样多,落到每户人家屋顶上 的雨雪一样多,每个人笑容都一样多,甚至就连做的梦都一样。“(P216)
    这是秀米的革命,而又不是何尝是张季元的革命? 要知道,秀米正是在看了张季元的日记后才逐渐走上革命道路的。虽然那是在被劫至花家舍以后的事,但这种子却是在其中种下的。
    这又何尝仅仅是张季元与秀米的革命,王观澄的花家舍同样如此,太平天国同样如此,孙中山的天下大同同样如此,毛泽东的人民公社又何尝不是如此?传统以其强大的惯性影响着其中的每一个人,尽管他们打着不一样的旗号,甚至有了还高呼着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张季元的复杂不仅体现在他的革命,更体现 在他在两个女人间的挣扎,吊诡的是,这两个女人竟是母女。
    革命的纯洁主义冲动的背后竟是性的冲动,何其荒唐?
  •     人心复杂,千回百转。向心中有桃源的人致敬
  •     记得那句 杏花春雨江南 冬雪灯灰夜长
  •     阅读的快感
  •     三星半。
  •     格非是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思想的深刻是其作品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书的质量也很好。
  •     江苏人读来更有味道
  •     格非的小说总是让人很多感触很多忧思
  •     读格非的第一本书,当小家情感读,却带来很多意外,原来一个富家女子和革命的牵连可以这般丝丝缕缕,有爱情,有亲情,也会有很多很多的虚幻与向往,文字叙述扎实,人物塑造典型且不落俗套,思想性佳。
  •     【2017阅读打卡】5. 细腻笔触刻画人性心理,文字美到令人窒息。
  •     一天时间读完。原谅我213的顺序。然而同样是前慢后快的节奏,熟悉的桃花源理想破灭的结局,仿佛告诉着我们:梦想正是兵荒马乱,日常才是世外桃源。
  •     印刷质量很好,装订很简单。格非的三部曲好看!
  •     有很深长的历史背景。
  •     好看好看真好看!高中就嚷嚷着要读的书,终于在大一的寒假读完了。第一章其实就已经埋下了各种伏笔了,个人觉得后面的描写不及前文细致神秘。作为格非脑残粉果断五星!!!
  •     非常好看,革命人士的颠沛流离,冲击力很强哇,看着是平凡人的生活,看注解才知道是在干革命的,反差比较大。
  •     需要很丰富的历史文学知识才能了解该小说的背景,当然也从中增长了很多知识。
  •     常听说,还没看。
  •     曾经的《人面桃花》是大学里看的一幕话剧,现在潜心阅读格非《人面桃花》。
  •     小学读的,我不记得了。补标
  •     不太喜欢这种题材 私心啦 好几个地方的伏笔后面并未交代清楚 继续把下面两部看完吧
  •     完整度很高的一部作品。以出走开端,以返乡结尾,空间未变,时间流转,极大增强了疏离感。结构上很完整,也很传统。再加上叙述方式,完全让人忘记作者当年的先锋姿态(当年真先锋么?先锋意义何在?)。小说对革命的含糊描写,也暗合时人对革命的见解和态度。只是,共产主义的萌芽,有点惊世骇俗。
  •     三部曲中最喜欢的一部。
  •     早七八年我肯定很喜欢。。。
  •     格非的世界
  •     花了一天时间看完,可能不是第一人称描写,所以到结尾还是有点莫名其妙,总觉得女主角稀里糊涂的做了一辈子莫名其妙的事情
  •     三部曲里最爱的一本,用词华美,情节虐心,但还是很爱。
  •     桃园胜境,天上会有,人间所无。
  •     写的很好,写尽了人生.....
  •     三本全了
  •     人面桃花非常棒,《人面桃花》三部曲尽收囊中,我是从第二部《山河入梦》开始看的,然后是《春尽江南》,最后还差第一本,这次购了,觉得很棒,值!!!
  •     写得很真实我喜欢,作者写得很接地气
  •     偶露锋芒,处处刻意
  •     已经给多个朋友强烈推荐了。
  •     很好,还没有看完,纸张好
  •     还没开始看呢,但是感觉还不错
  •     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是梦
  •     亦真亦幻,近代的唐传奇,书结尾的一段实录,让人浮想联翩。虽然不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的小说,但不得不承认写的很棒
  •     第一本最出色。秀米的小岛永远留在花家舍
  •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里最好看的一本,大概也是因为篇幅和密集看书的缘故,看到第三本中间就再也看不下去了。这本小说是我睡前开始看的,从11点看到凌晨四点一气呵成。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女主小时候看见的那个钓鱼翁,场景诡异极了,看的我有点哆嗦。美中不足是后半部分女主的性格转变有点突然,大概是因为铺垫不够?将来有机会要买纸质书重读一遍。
  •     很好,不错,继续支持当当··
  •     在一个论坛里看别人推荐的书,买来读读,不错。
  •     秀米的坎坷一生:养尊处优的官府小姐,父亲发疯后离家再也没有回过家、不知生死;和母亲有染的张季元来家半年多,原来是和普济的薛祖彦搞革命,最后英勇就义;秀米出嫁途中被人绑票,并被花家舍的五爷庆德凌辱,结果花家舍的马牟联合了革命党的小驴子将花家舍土匪一网打尽,而秀米则将马牟杀死;之后留学日本、回到普济,联合乡人搞革命,没想被家中佣人翠莲联合倒戈的龙庆棠,不仅将家中的土地一并出卖还被官府镇压,导致坐牢;出狱后回到家乡渡过余生。 秀米的一生跌宕起伏、历经千辛万苦,江南水乡的一个小山村里、裹挟在革命浪潮中的卑微的个人,向读者描绘了一幅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小国寡民、陶渊明的桃源仙境、康有为的大同、宗教的彼岸、现实的乌托邦等。
  •     人面不知何处去 这段传奇如同桃花源记 最终还是湮灭了
  •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从这本书开始我感受到了文学的美 开始爱上我自己的文学专业 有了想深造下去的念头 谢谢格非谢谢人面桃花
  •     多谢萌鹿推荐!
  •     不太好评价的一本书。读着读着就陷入了具体的描写,对大的历史背景和小说发展线索有点糊涂。看了别人的简介,才弄明白。
  •     格非的故事总是精彩而又深刻的。这样的一段历史,通过这样的人物来描绘来刻画,让读者无法不深思无法不动容。
  •     在《看天下》中看到格非的三部曲,当当上有两本就先买回来一睹为快。先看的是《人面桃花》非常吸引人。书的设计和封面很有特色。内容很吸引人,爱不释手呀。
  •     一个女子的执念。有些时候面对不理解根本就不需要解释。
  •     包装整洁无破损,看了几页,还不错,文笔流畅娓娓道来,之前在汽车电台无意中听到格非的书,DJ每天清晨我开车上班途中刚好播出,就守着听了几天,于是打算买一套
  •     很多年前看了这本书,很喜欢,于是乎把格非所有的书都找来读了一遍,记忆很深刻。这是第三次买这本书送给朋友,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桃花源。
  •     推荐大家看,值得一看。
  •     文字风格很优美,故事风格好像《百年孤独》。
    让人感觉回忆比现实还美好,但实际上故事是个悲剧。
  •     三本一口气看完了,不错
  •     格非的三部曲全买了,感觉是”诗人已老诗未老“,用江南一隅,视世之全貌,功力老到!
  •     未谙梦里风吹灯。文章极好。看得人太伤心了。
  •     格非三部曲本身写得很好。
  •     先读了格非老师的作品《春尽江南》,而后,朋友说《人面桃花》更好,所以买了一本,一天晚上,一口气读完,手冰冷,故事的构架以及语言的功底把握,非常好
  •     典雅秀丽,我很喜欢,也很喜欢张季元,我一直觉得“妹妹”是个很好听的称呼。
  •     今天去听了格非老师的讲座。唉,大历史之下,人的命运真的由不得自己,仿若一颗随时会被风吹散的尘埃。格非老师今天还提到,【江南三部曲】的结尾太过于悲观太过于悲观,他的《望春风》这是要来弥补这个悲哀,他说我们要相信,在现在,幸福的事情是很可能存在的,每个努力去生活的人,都值得去尊敬。
  •     又一场缱绻的梦。好。
  •     朋友推荐的书,真的不错呢。。。。。
  •     2017已读017。
  •     好书,值得一读。。。
  •     一口气读完了 作者文笔不错 个人认为前半部分好于后半部分 人物塑造上主人公秀米的前后转变略显突兀 不过细想也在情理之中
  •     有些描述太过残忍……
  •     我大略翻了翻,是我喜欢的类型,书面是软的,我可以放心折,不用担心压坏。因为我是一次买了好几本,当当还给了我一个小盒子,书没有被压坏,很开心~
  •     写论文用,做了很多笔记
  •     还没看。书的质量看上去还可以。因为众人推荐所以买的
  •     原来看过格非的欲望的旗帜,讲的是知识分子的事,觉得不错,这次是在老师的推荐下又买了这本人面桃花,据说是江南三部曲里写的最好的,等看完黄雀记就看它
  •     白馥馥的奶子!
  •     格非先生时隔十年的长篇巨作,一口气读完仍觉得意犹未尽。文中字句优美,常伴有诗词,文化意蕴深厚又饱含哲学意义,同时赋有神秘的气息,优美并深刻。
  •     感觉有点刻意,对于秀米实在是喜欢不起来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里面的一些话总是出人意料。秀米的一生好像都是与她自己无关的。她好像是一个身体与灵魂分离的人。
  •     看书的过程有点难受,刚一开头,就知道结尾会很悲
  •     一本在刻画人性上非常压抑又沉重的一本书。好比看森山大道的片,会觉得深刻,但也确知不是自已喜欢的。
  •     整部小说前后联系紧密,繁而不乱,古色古香,细细腻腻。
  •     语言华丽,故事精巧。 作家出版社的质量令人担忧。
  •     人面桃花相映红 作品诱人思当下
  •     这套书我挺喜欢的,以前看见有人推荐格非的《人尽江南》,就想买这本来看一下,内容还没看。
  •     格非以魔幻清冷的记叙映射出几个残酷、虚幻、又病态的重叠世界
  •     格非的书 是朋友推荐的 正在阅读中 待评价
  •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冲突,格非的故事结构非常奇特,值得一读
  •     人面桃花,南柯一梦。世事如风,唯有树长青花常红。
  •     卖了自己远房外甥女的孟婆婆,偷窃乱搞的尼姑,赌钱逛窑子的歪脖掌事,保守顽固的丁家老爷,不声不响就走掉的父亲,身份成谜的张姓公子……这些都在一片和谐下矛盾的存在着,就像秀米拿条衬裤,铁锈样的血迹就那么存在着,痕迹斑斑。 秀米的回忆昭示着一股淡淡的悲哀,纵深下去切开的是凉薄的人性。依旧能够苟延残喘的人眼界不大开阔就麻木地挨日子,那些水深火热自有救亡图存的人去趟,安于现状也就只是生存的本能罢了,只是非常时期的假死状态罢了。真是……面目可憎,废话连篇!混乱胡乱扰乱散乱……
  •     刚刚看完的时候感觉许多东西特别的虚妄,不真实,读起来格格不入,难以下咽,但是心里的悲伤从来没停止,等看完三部之后,才感觉第一部的水准最高,罪刻骨铭心,感觉写作手法无可比拟的高明。
  •     老实说,格非老师的小说不如文论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