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生活》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家庭/婚姻 > 平静的生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532745609
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页数:181页

看完开始思考的书。。。

看了很多玛格丽特的作品,不知道为什么对这本特别有感触,大概是现实生活曾经给了我书中同样的感受的缘故。很喜欢作者描写女主人公到海边散心旅行的那一段,那些思考的问题,那些令人难过的回忆的反省,这样那样的思绪仿佛我也曾经思考过。大概是真正经历过难过然后选择离开的人才会真正理解那种感受吧不管怎样,这是我近期看过的没有后悔,没有指责作者无聊的好书了。。。

平静如海

幽深的弗朗苏, 谜一般的蒂耶那, 说不出前因的相遇, 看不到未来的相守。 夏天之后, 冬天之前, 生活彷佛是心灵的探究, 只为隐匿的梦境寻一个注解, 而出口在铁轨的尽头。 在那片孤独的海域, 穿越死亡, 她终于抵达平静, 只是,那平静亦如海洋, 恒久无常。

T284

10:06分,我,在包头上了T284。我把深蓝色的背包置于脚边,上面系着的撒花水红色长丝巾散了开来。我并没有注意到,直到脚底感觉软软滑滑,才拾起已被践踏发灰的织物,不甚疼惜,随手打了个长结,任由它去!拥挤的人群,渐渐安顿,入座的入座,没坐的站着躺着蹲着,随你高兴。我正了正身体,掏出天蓝色的书,“热罗姆深弯着腰,朝比格方向走去”。车缓缓而出,像打完架后剧烈喘息的尼古拉,慢慢又混乱的起伏。T284朝南京方向驶去。16:50分大同。我坐在火车上,陪着时间一起流逝。近七个小时我没怎么挪动过身体,全身有点僵硬。我把脸贴在窗上,外面的景色很是不好,山秃秃,黄晃晃绿,零星点点。远处扬起了沙砾,玛的鬃毛顺着风的方向,飘起金丝。有一个人坐在马背上,我揉揉眼睛,是一个女人,但不是我。不是我。19:32分张家口南。天想黑了,这迹象还很不明显,但已表明离包头越来越远了。我是一头拦也拦不住的畜牲,时刻想着逃离家门。一路上,我捂着我的口,怕心会受不了远方的勾引,随时改变主意同它私奔了去!爱情,尼古拉带来了,克莱芒丝不要了,热罗姆遣散了,蒂耶纳缔造了,弗朗索逃跑了,闹什么呢?这并不是平静惹的祸!“你什么时候到家?”“快了。”23:06分北京。惨白的灯,照的人好不舒服。头顶的空调坏了,车厢闷热难忍,乘务员好歹开了车窗,“不许乱扔东西!”他嘱咐。有什么能扔呢?我的毛孔寻着钻进的风,张开,呼吸。大口大口。我枕在手臂上,夜袭来阵阵睡意。尼古拉枕在铁轨上,紧紧盯着我的眼,他穿不过深深的黑洞,独自离开。我的车行在被他溅过血的铁轨上,哐当哐当,为他歌唱。最后一丝风绕过两腿之间,脚动弹不得,怕麻木了。00:56分杨柳青。我不想回家,我不想回家。我不想回去,回到熟悉的地方!等一等,让我把困惑扔掉,让我把伤心扔掉,让我把失落扔掉,让我把你,把我们扔掉!窗啊,太小了,不够看海,不够看天,不够看,那个男人,死了。我没有乱想,我有点困了。睡吧,还是得睡会。欲望别再叫嚣,睡眠会安抚你。次日。07:24分徐州。玻璃有些些水汽,放大的绿色布满窗。殷勤的延伸老长,湿润的气息唤醒了我,攀升的渴望竟越发的让我想逃离四面摸得着墙的家,我要去哪里,我不知道,我知道等待一天,难以忘怀的一天,这才是想要的!我想我也会忘的,会忘的!09:12分蚌埠。孤独终于决定将我抛弃,声音里也会有温暖熟悉的阳光。阴霾的迷雾被风婆婆吹散,可我的脸一如既往的难看,密密麻麻排布“厌倦”二字。生活的新鲜将被尴尬的重复填满,若我愿意等,那时的天愿不愿意再赏我一颗流星糖?我明白事实的真相,我哭不出来!10:53分南京。尘埃落定了,“他要的是我”。“到了么?”“恩。”这一刻到来的竟这样迅速,我根本没有必要厌倦,我的生活会重新趋于平静!没有必要厌倦,没有必要厌倦,我将拥有平静的生活!我向上看着天,最后看一次天,之后借你的手用刀子剜去我的眼,泡进福尔马林里,让它记住,我曾拥有过这样一天,真实属于我一个人的“平静的生活”。然后我愿意慢慢老进春夏秋冬的顺序变换,我小小的无序会得到时间的耐心调整,投入一场奢华的“淡”宴,追求高贵的“平静生活”!去,翻开了蓝色书壳。回,翻开了蓝色书壳。只读两遍《平静的生活》。不正经的读书笔记。

沉溺

沉溺于自己的想象想象中的恨意,想象中的怜惜想象中的嫉妒,想象中的爱情想象中的生活于是作出一个决定利用别人改变现在的生活只是没有想到这样的改变是以失去为基础的失去了弟弟,失去了舅舅,失去了爱人甚至父母也要失去了因为没有拥有,所以可以轻装上路因为没有责任,生活终于归于平静其实,如果一个人明确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的原因,知道每一件事的对错,那你的一生又有什么乐趣呢。

平静与不平静,又如何呢?

第一次看杜拉斯的作品,以前看过《情人》电影版,那种湿漉漉的阴郁无处不在,压抑,伤感。当年还不懂得对时光的感悟,今天经常看到《情人》中的一段话:“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是要经过多少沧桑,才能说出这样的无奈而坦然的言语。《平静的生活》一开始就把人带入压抑的死亡气氛,而这个死亡,一直萦绕整部作品,萦绕在主人公“我”的周围,造成这死亡的两个人(“我”与尼古拉),其中一个(尼古拉)也很快死了,而另一个(“我”),一直在与死亡的较量中。在“我”与死亡挣扎的过场中,还目睹了另一场死亡(游客溺水)。篇名为《平静的生活》,而通篇却洋溢着死亡的气息。经历死亡的磨难,最终归于的平静,恰恰给人如上述那段著名的台词一样的,无奈而坦然的心情。某种意义上,看这本书使我想起余华的《活着》,一样是对生活的拷问,一样是对死亡的逼视,一样是对绝望的和解,一样的是一家人的分崩。“一天早晨,太阳升了起来,照到的却是他们的尸体,没有什么可看的了。房子关上了大门。人们再也见不到他们围炉而坐时投向同一堆火的目光。就这样。”不论是因为什么,命运也罢,性格也罢,机遇也罢,一家人各自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即便曾经相濡以沫,或者怨憎相加,时光留下的,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是灰烬,是哀婉的悲歌。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与翻涌的命运之波相比,平静的结局真的是真义吗?也许,没有命运之波的翻涌,那点平静也都失去了意义。人生的意义,也许就是这一段段不可回头、无法复制、稍纵即逝的过往吧。

不能言语的杜拉斯魅力

买书是在卓越,与杜拉斯另一著作《情人》一起购买,阅读完毕后却发现《情人》带给读者的震撼远不如《平静的生活》。她似乎有一种孤勇,敢于陈述世间任何一种悲伤与喜悦,她本身不完美,但在她朴实高华的描摹下,任何一个女人都成为了最令人陶醉的香花树。好像每一本书中她讲述的世界都那么迥异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蒂耶那如同大海般深邃而乡土气息浓郁,“我”就像小溪一般潺潺流淌,坚强又柔弱,父母的无奈而坚毅...写到如今已了无生趣,到底杜深渊万丈,而我太过浅薄。

平静的生活

我在公交车上读书,来来回回,两三天也就看完了一本。这本书亦是如此。“平静的生活”其实并不平静,第一部刚开始,就是打架,就是热罗姆被打趴下,奄奄一息。生活一点都不平静,但表面上不是。死亡在发生,一个人正在死去。而每个人都视若无睹,人们并不冷漠,人们只是站在死亡的背后,不去伸出手拉他一把。那么,也可以说,热罗姆是被他们杀死的,虽然直接原因是尼古拉打死了他,可是,是弗朗苏告密的,而她是知道后果的。同时,父亲、母亲也都不愿意去请医生,他们是希望热罗姆死的,因为这个兄弟,他们几乎失去了一切。人人都是恨他的,也许除了尼古拉的妻子,那个与他偷情的女用人克莱芒丝。这个人就这样缓慢地死掉了,似乎是生活的一部分,被接受了,被允许了。很多人因为他的死,甚而觉得自由了,因为他们是不自由的,他们的爱和恨,都被这个热罗姆牵制着。正如他们被这个家,被比格这个闭塞的小农庄所困住一般。可是自由是一种假象。尼古拉以为他终于可以迎娶露丝了,却没发觉露丝对他的兴趣在消退,没发现这个女人已经有了新的爱慕。弗朗苏终于和蒂耶纳幽会了,可就在这时,尼古拉痛苦地卧轨而死,再一次打破了这个家庭支离破碎的平静。第二部是一场旅行。目的地是海边,是死亡,是孤独。弗朗苏第一次离开比格,离开家人,独自去T市。全部是内心独白,几乎。在这里,她开始反省生活,反省自己,她思考死亡,思考青春,思考孤独、恐惧、疯狂、厌倦。“我作为一个女人活着,不是随便什么,仅仅是个女人。我不敢肯定以前不曾希望以其他物种的身份活着。有一天像克莱芒的狗一样在山上奔跑。有一天像院子里的木兰一样伸展枝杈。以前我不承认,我觉得不可能变成一条母狗或者一棵树。如今我要说这显然是可能的。”她天天都在看海,看潮起潮落,看一些若有似无的人在海滩上走来走去。她对海越来越熟悉,同样熟悉的是死亡。热罗姆的死亡,尼古拉的死亡,还有她自己的死亡。她思考着身份的问题,她充满了怀疑。眼睁睁地目睹亲人的死亡,让她能不逃避死亡。让她不能逃避去问自己,她是谁?她才25岁,可是已然老了。是生活令她变老,是对蒂耶纳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是弟弟的死,是父母的落寞……一切都令她速朽。最后她明白,只有她的爱,只有对蒂耶纳的爱才是“勉强摆脱至少是常见的不幸的开始”。她说:我错过了最惨烈的失败,最辉煌的成功。除此之外,她只有厌倦和孤独了。可是她并不急于走入对生活的厌倦里去,“明天,因为总是在明天我才会进入孤独帮会,才会有合乎时宜的表情和举止。眼下,我只幻想这一天的到来,带着女孩子的天真烂漫。”如果生活的本质就是厌倦,那她还远远不甘于坠入其中,犹如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经历的一切,重复、重复、重复。她还有她的爱情。为了爱,她甚至忘记了死。“每天我都可能死去,但我总也不能死。每天我都以为比头天更清楚怎么才能死。我忘了头天我也是这样想的。我总也不死。”最后,是一个莫不相识的人的死,让她返回了家。在这本书里,死亡总是如影随形,似乎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第三部是回归。她并没有离开,其实一刻也没有离开。她踏上归途的分分秒秒,尼古拉的死就在眼前展开,蒂耶纳在眼前展开,母亲在眼前展开、父亲在眼前展开、热罗姆、克莱芒丝、尼古拉的孩子……她明白,在她周围发生的所有悲剧,包括那个莫不相识的人,她都要负责任,但她不在乎。“面对厌倦,我们无能为力。我厌倦了,但有一天我将不再感到厌倦。这一天很快会到来。我会发现根本没有必要厌倦。我将拥有平静的生活。”她终于回家了。回到已经破碎的、无法缝补的家。可是有一个理由是她不会拒绝回家的。那就是她终于明白一件事:她是被爱着的。她是如此被爱着的,她爱的人必然也爱她。她的自卑、她的压抑、恐惧已经消失了,她无需去证实这一点。因为“我没想留住他,却拥有了他。”故事的结尾仿佛是一条险象环生的暗流终于汇入平静无垠的大海。充满了安宁、喜悦、心照不宣。也许只有经历了所有这些之后,在深沉地了解了生命、了解了自己之后,才可能拥有那样一种平静的生活。p.s.在公交车上看书是一种惬意。允许你的思绪在人群中飞扬,没有什么,生活真的没有什么,除了去凝视我们身上那点永恒的东西……

平静的生活

在飞机上终于把这本书看完,小说通过三段死亡来呈现“我”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从舅舅的死,到弟弟的自杀,再到海岸边陌生男人的溺水身亡,每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我”的自我抽离就更深一步,从一开始的自责,到之后的逃避,再到最后的视而不见,三次死亡带来的是信仰缺失和意识游移,小说最后呈现出一种近似梦幻的美好结局,但观者自知事实并非如此。“我”最终被另一个世界驱遣,不得不重新回到现世,回到家庭,回到一切社会秩序的完整之中,而你我,终将拥有平静的生活。

心有忧净的人最终都会获得平静的生活

还是那些让我心有颤动的句子。用很大的篇幅去呈现女主角的心里活动。视觉。感觉。她对蒂耶那的爱充斥着整个世界。也还是杜拉斯一贯喜欢的元素。沉默的男人。性格有点古怪的女人。各种绝望的爱。疏离的亲情……用“平静”而不是其他任何词来形容最终的生活,也许是因为杜拉斯不想让女主角再承受苦难,但也不会让她得到巨大的幸福。她曾经经历而留下的心里的洞,只能适于那个波澜不惊的状态。平静。虽然其实我也看不懂最后,为什么他们会在一起。

习惯到厌倦

当事情做完,无需再做的时候,人们望着自己的手,内心忧伤。我们不再去争取自由,我们爱做梦,有恶癖,我们渴望幸福,但真正的幸福会把我们压垮。面对厌倦,我们无能为力。我厌倦了,但有一天我将不再感到厌倦。这一天很快会到来。我将拥有平静的生活。我的生活像一只果子,我漫不经心地咬了几口,但没有品尝味道,也没有注意自己在吃。

平静下的挣扎和冲突

昨天在图书馆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很舒服,很享受!图书馆那向阳的大大的窗户很喜欢,暖暖的动人阳光,静静地文字流淌,和着我内心的思绪涌动。书直到后面50多页的样子才提到平静的生活这个词,其实在此前我也是没有很弄懂前面的意思和安排,直到后来女主角去了T城,10多天的海边的独白,讲内心的挣扎清晰的表现出来。第一次看到这种大手笔的描写人物心理的书,很细腻,笔触很特别,很有爱!

水一般的气息

“这个男人,我属于他;当他拥我入怀;低声对我说话;我看见玫瑰色的人生……”可惜,La vie tranquille不比La vie en rose,这样玫瑰色的幸福生活从来不属于那水蓝色封面下的弗朗苏。——对,他有的只是与常人迥异的那份“平静”。一切都始于女主人公弗朗苏放荡的舅舅热罗姆——挪用公款使得父亲丢了市长一职,使得弗朗苏成了“老姑娘”,使得外甥尼古拉无奈之下与女佣克莱芒丝结婚,甚至与克莱芒丝勾搭……这一切点燃弗朗苏与尼古拉多年的积怨。一怒之下,尼古拉打死了舅舅。这一切撼动了一家人在比格多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满以为可以重获新生的尼古拉却发现自己的女人露丝另有所爱,加之打死舅舅的愧疚感,于是选择了卧轨自杀。而更不幸的是,露丝爱上的正是弗朗苏深爱的蒂耶纳。这些给性格平静如水的弗朗苏淡淡如水的生活投下了一颗又一颗的卵石。一圈圈涟漪,一片片浑浊让她选择了独自出行以舒缓身心,换回的却是失意。但最终,等待着她的却是一个好消息:蒂耶纳始终爱着她。她的生活终归平静……弗朗苏的一生注定与水结缘。她与一家人在秋日去河里游泳。在水边。她看到了露丝对自己爱人蒂耶纳的爱慕和蒂耶纳在她与露丝之间的选择。尼古拉死后,她来到从未看见过的海边。在那里,她在暴风雨中走向深海,海的力量和恐怖让她想清楚了热罗姆的功过、尼古拉的了断、蒂耶纳的心意,以及她自己的决断:生命是渺小而脆弱的,死亡只是必然的尽头,不是合理的出口。她的心正如那被暴风雨搅浑的海湾,几天后又云淡风轻。尽管,她与一个路人的遇难擦肩而过,她也并被人们的谴责打垮;回家发现露丝对蒂耶纳的殷勤,她也平和面对,她拿出了一份出人意料的女性的超然:她尊重了蒂耶纳的选择。即使最终得到幸福之后,她仍然选择了平静。她时常描述着她在亲近的人身上体会到的气息:诺埃尔身上的干草味,母亲身上的花香,蒂耶纳身上阳光的味道……但她从来没描述过自己的气息。我想,那一定是水般的气息:从山里流来,无欲无求,不带一点杂质,是清新的水;流过荒漠、险滩、泥沼,染上一身的污浊,曾一度散发着腐朽的气息;然而,她只是流着,直到流入了大海,在那沉淀污垢、包罗万物的空间,他也有了整个海洋一样宽广、平静的心。——玛格丽特正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无奇却曲折,平凡而深刻的故事。这本书是一位深深喜爱杜拉斯作品的朋友送给我的,我兴高采烈地拿回家。然而,对着那枯燥的蓝色封皮,一股失望涌上心头。任何一位青年体内涌动的都是热血,我实在无法从这位 内心沧桑的法国女作家笔下读出些味道,囫囵翻了几页,便将其束之高阁了。如今,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无意中翻出了它。勉强将其读完,心中却顿生一种奇妙的感觉。——正如弗朗苏所经历的,我们的生活应当有一股水般的气息——即使她还是那个比格的农家女,我是一个忙碌的现代人。

我的生活像一只果子

比格像是一个神秘的小园子。它独立于城市与乡村之外,在那里居住的人如果愿意可以一辈子不走出比格。弗朗苏是我们的女主人翁,她是一个时刻都在自我剖析自我冷静的女人,在平静的生活下隐藏着的是汹涌的暗流,每一股都有致命的玄机。热罗姆的死,露丝的三心二意引发的尼古拉的卧轨自杀。这些杜拉斯都轻描淡写的过去了,生命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只是在个人的灵魂解剖中它显得轻薄了。和弗朗苏相关的是热罗姆是她的叔叔,尼古拉是她的亲弟弟,蒂耶那是她心爱的人,这些人在比格这个小世界里构成了她城堡的所有围墙。一块坍塌就面临着隐藏的危机。弗朗苏幻想着当生命回到过去的某一个点会有什么样天翻地覆的改变,人总觉得在一个点前会有分岔路口的可能,但是现实就是走过这个口子那条路也就为你永远的关上了。她的灵魂开始自然的分裂成了两半,与自己交谈,审视自己的过去现状与未来。一个人过多的自省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改变,可能是死胡同。在海边遇见的那个溺水身亡的男子像给了她生活一个新的契机。她看着那个爱慕自己的男子在海浪下消失了踪影,有那么一瞬间她是想呼喊的,我想或许只是她失去了喊叫的力气。这就像是在尝一个果子的味道,开始嚼的几口或许是因为饥饿或者渴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等到咽下去后突然再回想刚才的味道,发现只剩下微酸或者甜了。在我们吃掉几个果子的时间也就过完了一大部分的生命。她在旅馆里与自己的灵魂形影相吊,决定回去比格。在和蒂耶那见面的那一瞬间也没有我们所想象的火花四射,风雨过后的平静总来得有些轻松婉转,终于他们还是走在了一起,“我要的是你”这话从蒂耶那嘴里说出并没有煽情的气氛,我感受到了一种匆忙回归平静生活的意图。天黑了,十月的夜晚,雷阵雨后一片清凉。这是杜拉斯的结尾。天亮了,八月的清晨,同样是雷阵雨后一片清凉。这是成都的心情。

平静的生活

绝望的爱、时时笼罩的死亡,正是杜拉斯笔下永恒的主题。  偏僻的乡村中,弗朗索瓦丝在孤寂中渴望生活,渴求爱情。舅舅与弟妹私通,她向弟弟告发,舅舅被弟弟打死;弟弟的情人爱上了她的情人,弟弟绝望自杀;她逃离到海滨城市,却又在阳光灿烂的沙滩上目睹一个男人溺水身亡。感性而清醒的语言,笼罩在死亡阴影中的情节,生活就在表面的平静和内心的挣扎里缓慢又迅疾的逝去。

...

这些元素散见于杜拉斯的作品中,在小说《平静的生活》中更是一个也不缺。从这一意义上讲,《平静的生活》算是《情人》的姊妹篇。由于浪荡舅舅给家庭造成的经济灾难,女主人公弗朗苏老大年纪仍待字家中,弟弟尼古拉的婚事也被耽误,只得娶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姑娘克莱芒丝。弗朗苏向弟弟告发了舅舅和克莱芒丝的私情,挑起二人的打斗,舅舅伤后不治而亡。克莱芒丝离开,弟弟的老相好露丝走近弗朗苏家,却意外地爱上了寄宿家中的青年蒂耶纳,而他正是弗朗苏心仪的对象。

女人的情怀

从一开始就笼罩在阴郁的气氛中,接连意外的死亡在平静的描述中让人不寒而立,本以为结局也会如此,却给出了出乎人意料的温暖。让人有感动落泪的感觉。看了结局,幻想作者是一个年轻的女性,她虽然知道生活本身的苦难,却仍是持有一份小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怀虽然幼稚,却能温暖人心,也不错。有的时候,何必太较真

无需结局

无尽的思考,回忆和幻想。故事如此简单,或者根本没有故事可言。只有弗朗苏的精神世界,复杂繁琐晦涩漫长。四个月前看完这一本,到现在早已忘记结局。结局无足轻重。只需留下草原和海滩。这种肆无忌惮旁若无人的叙述令我着迷。

用脏的词汇

很久没读小说,书一厚,对自己就没信心。这本书看起来很小,装帧很喜欢,又是上海译文的,猜想翻译水平还行,所以就想翻翻。醉琴“词语洁癖” (《送你一颗子弹》):“还有一些词汇,它们本身也许是很无辜的,但是由于它们被使用的频率太高了,被用旧了,用脏了,这样的词汇,也遭人烦,比如”残酷青春“,比如”西藏旅游“,比如“杜拉斯”或者“村上春树”。

平静的生活和死亡

不知读的时候是怎么的艰难。很近的思考,仿佛那人便是自己。一个不变的一直回避的事情,想不出如何面对,却已经在面对。就放任它过去,重新拥有无知年代的平静生活?不管怎样,终将过去,希望可以拥有平静。

化庸俗为纯粹的杜拉斯

一个杜拉斯迷,如果精通法语,真是无比幸福,可以零距离感受地道的杜氏风格。就算法语不太精通,至少还能透过字词,感受和揣摩杜拉斯的句子。最近读杜拉斯的《平静的生活》,再一次恼恨自己不懂法文,偏偏小说中有大段的心理描写,细腻得很。就小说意境而言,译本总感觉有一点隔。杜拉斯的故事总有那么点不可理喻,异常纠结。先是舅舅热罗姆不务正业,唆使父亲挪用公款,害他丢了市长职位,全家生活陷入困顿,“我”也为此待于深闺,成了老姑娘,然后他又还勾引了外甥的老婆。接着,“我”发现了这件丑事,越发痛恨他,暗下杀机,于是挑拨弟弟与舅舅决斗,结果弟弟一出手把他给打死了。可是满以为重获新生的弟弟,发现自己的女人露丝另有所爱,万分痛苦,加上打死舅舅带来的内疚感,断然选择卧轨自杀。单从情节而言,这样的设置实在谈不上有多高明。但对于杜拉斯来说,情节真是小说很小的一部分,她的高明在于小说中人物心理的洞悉和刻写,直逼人心。杜氏小说当然少不了女性,小说塑造了一个有点自闭和病态的“我”。在目睹两个亲人死亡后,看着父亲母亲日见衰老,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弟弟的死负有责任。对于这个相貌平平、内心丰富的25岁的女人而言,很难宽恕自己,尤其是在她内心深处还装着一个男人时,注定要苦闷。敏感、贫困让她处于焦渴状态。望摆脱出贫乏无趣的生活,尤其渴望一段爱情——对象就是外来男子蒂耶纳。“渴望一个身体的念头不顾我的反对,在我心里生了根,总是同一个念头,渴望蒂耶纳身体的念头”可是她有点自卑和内向,没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心情去追求属于她的幸福。只有在旅行中,通过思念来倾听他睡觉的呼吸声,来幻想他们生活在一起。于杜拉斯来说,处理这样的情感路线自然是轻车熟路,女人稍显病态的爱恨在她的笔下徐徐展开,引人入胜,恰到好处。如果说《平静的生活》前半部分还着墨于情节的叙述,那小说的后半部分就成了“我”的自我救赎,看她如何从痛苦和不快中挣脱出来。也是小说质变于其他小说。这种自我救赎不但救了小说人物,也拯救了小说本身。要是没有后半部分的旅行,这本小说充其量也就是三流的情爱小说。读者应该好好读一读小说的后半部分,保准会喜欢上的。女主角的心理活动,娓娓道来的心理描述,以及偶然插入的对往事的回想,不但很好地勾勒了姐弟间成长的故事,和姐姐对弟弟母性般的爱护。文字阴郁、自然,如下雨天的箫声,带着淡淡的伤感,又不显腻味和冗长。我曾幻想,倘若懂法语,定要择一个飘雨的春日,休假在家,早起洗漱就餐后,重新躺进被窝,打开杜拉斯,或者就是这本《平静的生活》,循着她原汁原味的文字,走进她笔下亦真亦幻的世界,反复回味、揣摩小说女主角心中的喃喃自语,那真惬意。还有,如果你足够仔细的话,会发现小说里的“佣人”都写成了“用人”。不过,可别激动,这和校对无关,别以为这错了。据《咬文嚼字》的老编讲,“用人”的说法更早,“佣”才是后生的。这也算一乐吧!

感觉没看懂

就这样,看了一遍,感觉像看电影一样漫长,“我”在剧中讲到如何杀死自己的舅舅,因为这个舅舅总是给家里带来好多的麻烦。但把他杀掉后,家里不但没有增加欢乐,却倍加一种责怪的声音,责怪“我”没有拄止“我”的弟弟去杀舅舅,“我”原本以为这是给大家带来一种省掉麻烦地快来,却没想到大家责怪“我”,使“我”很郁闷,后来就变的很伤心。“我”没有弄明白到底是不是“我”的错,“我”一直很爱我的弟弟,就算他责怪“我”,“我”没有怨言,“我”非常溺爱“我”的弟弟。“我”知道弟弟喜欢的是露丝(女),所以我才决定要杀掉舅舅,弟弟很高兴能和露丝在一起,但这终将是梦,因为,弟弟爱的是露丝,但却无法放弃他的旧爱(克莱芒丝),所以露丝很生气,“我”原本以为她是为了勾引“我”喜爱的男人“蒂耶纳”,后来“我”把她赶走后才知道,她爱的是我的弟弟,并没有一丝的爱喜欢上别的男人,至此,“我”没有告诉弟弟露丝为什么走了,弟弟很伤心,最后选择了卧轨,这是“我”的错,错在我一开始就不应该这样做。

《情人》的姊妹篇,自恋的狂想曲

罗豫/文或许正是由于《情人》太过出名,这个湄公河畔十五岁少女的爱情故事,在多多少少读者心中奠定了杜拉斯作品的基调:溽热,萎靡,激荡着绝望的情欲。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故事里的这位法兰西女孩漂亮性感、家境窘迫,他的情人则是一位中国富家少爷,他占有她,给她钱——这种关系,及其作为一个隐喻可能的所指,在近现代中西碰撞的历史上实在凤毛麟角。也是在这部作品中,杜拉斯将她那种几乎是无法割舍的本能的自恋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管中国情人的故事几分真几分假,《情人》中那个小女孩的早年生活似乎浸透了更值得注意的自传性:偏僻地区、物质贫瘠、家庭中的害群之马、亲人间的冷漠和残忍,高傲并为周围人所不齿的女主角总能得到爱情。这些元素散见于杜拉斯的作品中,在小说《平静的生活》中更是一个也不缺。从这一意义上讲,《平静的生活》算是《情人》的姊妹篇。由于浪荡舅舅给家庭造成的经济灾难,女主人公弗朗苏老大年纪仍待字家中,弟弟尼古拉的婚事也被耽误,只得娶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姑娘克莱芒丝。弗朗苏向弟弟告发了舅舅和克莱芒丝的私情,挑起二人的打斗,舅舅伤后不治而亡。克莱芒丝离开,弟弟的老相好露丝走近弗朗苏家,却意外地爱上了寄宿家中的青年蒂耶纳,而他正是弗朗苏心仪的对象。怎样了断如此复杂的情感纠结,是杜拉斯给自己设置的一个不小挑战。故事最后的大结局意外得都让人不敢相信。把自己化身为故事中的女主角,将延绵不绝的情思娓娓道来,是杜拉斯相当喜欢的手法。或许杜拉斯过于入戏,都不忍心不给弗朗苏安排一个好归宿,早已顾不得故事本身的艺术性。《情人》和《平静的生活》中非爱情的部分,或许能够获得众多出身贫穷、冷漠家庭的年轻女性认同,而其中的爱情部分,又能为这类女性提供一个也许不算高但却相当浪漫的爱情理想。写作这本书时的杜拉斯还很年轻,不平静的胸中尚激荡着除绝望的欲望之外的其它情愫和思绪,死亡也尚未被习惯,而时时成为正儿八经讨论的议题。与死亡意识相联系的生命的孤独感,是她十分喜爱的主题。杜拉斯和她的写作离不开这种孤独感,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正如她在《写作》一书中所言:“我明白我独自一人与写作相伴,独自一人,远离一切。……我保持着头几本书的那种孤独。我随身带着它。我的写作,我始终带着它,不论我去哪里。……写书人永远应该与周围的人分离。这是孤独。作者的孤独,作品的孤独。”“我”、“孤独”和“写作”,成为文中三个频率高得几乎让人审美疲劳的关键词。杜拉斯那种恋人絮语般的反复呢喃,在《情人》中想必已经让读者印象深刻。这种语言特色可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棋路不对的人眼里,或许只是一个会舞弄辞藻的祥林嫂。若说杜拉斯最独特的艺术风格,恐怕就是标定了一种自恋的美。她形诸笔端的众多个性都以强烈的自我中心为起点。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在《平静的生活》和《情人》中,来来去去的人物里,顺眼的总是只有两个:最顺眼的是女主人公,其次是她的恋人。杜拉斯笔下的故事,常常像是一种意淫;甚或写作本身,正是被杜拉斯当作意淫。天冷时有点小病小痛,请假不去上班窝在被子里,楚楚可怜温暖娇气,大概是阅读杜拉斯的最佳时机。杜拉斯早年生活艰辛,成年后既事写作又拍电影,著作等身且拿过龚古尔奖,参与各种文化事业的经历也颇为可观,到老仍不乏爱慕者,死后也有数量可观的粉丝,一生算是相当耀眼。杜拉斯之风靡,或许也是因为其人和其某些作品(如《情人》和《平静的生活》)给定了某种关于女性情感生活的炫目的可能性。杜拉斯的身前身后,折射出的是美国女诗人普拉斯在《钟形罩》中表达过的困境:那一代女性缺乏榜样。当代中国女性多少也处在这样一种榜样缺失的状态中。承认并尊重女性的丰富个性,应是女性解放的题中应有之意。不管杜拉斯的自恋是不是招人喜欢,她绝对算得上一个有个性的女人。不管能不能成为榜样或理想,她多少可以带给女人们一些启示,以免在这个男人都梦想成为比尔·盖茨的时代,女人只能梦想成为比尔·盖茨的妻子、老妈,或者情人。

一切终将逝去,我们将拥有平静的生活。

是在一个下着雨的早晨读完这本书的。这本小说跟题目一样平静,没有过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亦没有催人泪下的桥段。我个人认为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弗朗苏在海边度假的内心独白。她不断地自我剖析,陷入了对过去未来以及自我的迷茫中。经历了那么多的死亡和分离,她见证了生活温情而残酷的面目。那么,以后的路又该怎样走下去呢。在比格,每个人似乎都在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可是人们依然感情丰富,在爱与孤独中挣扎。这就是生活,看似平静,却又暗流汹涌。真正意义上平静的生活,其实是内心的一种平静和坦然吧。是在经历了世间种种的磨难心灵历练后的超脱。从出生到我们的死亡,其间生命的路程看似短暂,实则又漫长而艰难。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受很多的伤,有的微不足道,有的却对我们一生有重大的影响。但是请相信时间是最伟大的治愈师,随着时光的不断磨洗,有些东西就会变淡,直至消失。如果你仍感到疼痛,那是因为你自己不愿放开。仍对过去有所执着。而这是没有任何必要的。不管过去你是什么样子的人,不管之前发生过什么,一切终将逝去,我们将拥有平静的生活。Let's start from here.

平静生活的可能(hyrabbit / 文)

对杜拉斯来说,“平静的生活”这个短语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用平静来修饰生活,也许她想要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一种理想的可能。《平静的生活》这部小说,整体来说,情节明了。三段式结构,第一、三部分于传统的叙述形式勾画了情节,中间部分是女主人公弗朗索的漫思,最显作家功力,大胆,哲思,不落窠臼。舅舅热罗姆的浪荡成性,使弗朗索的父亲——比利时R城的市长,卷入了股票买卖,为了替热罗姆还债,父亲挪用了市政府的社会救济金,在省长来视察之前,他没能还上这笔钱。R城呆不下去了,他们一家不得不去了远方——布格,一个贫穷封闭的农庄,在这里,弗朗索度过童年及其以后的时光。单调平静的生活对于二十五岁的她来说是孤寂的。年轻的生命渴望改变,渴望爱情,渴望打破平静。所以,弗朗索向弟弟尼古拉戳穿了舅舅和弟媳克莱芒丝的私通。结果呢?尼古拉和热罗姆之间发生了一场搏斗,之后10天,舅舅死了。克莱芒丝离开。弟弟的情人吕丝恋上了自己的爱人——蒂耶纳。尼古拉卧轨,死相惨烈。渴望带来什么?面对一系列的变故,弗朗索选择了逃离,去了T城,那是大西洋边的一个海边浴场。风平浪静时,期待改变;连绵起伏时,使人逃离,渴望回归。碧海蓝天下,弗朗索思绪蔓延,跨越时空的界限,回忆、反思、想象、面对。最终,她认识到了什么?“为他人的历史而心动而痛苦并不意味着什么,这种做法缺乏慎重,我以前不知道。现在,我明白了。更真诚的方式是袖手旁观,让他们独自面对。”面对自己,T城是一个不错的场所。然而,生活惟其波澜不惊,不久弗朗索又目睹了一个陌生男人永沉海底的命运。死亡总是不失时机地降临。她迷惑了了,厌倦了。在镜子前,望着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女人,刚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却厌恶了生。“每天我都可能死去,可是我从来都不死。”显然,杜拉斯十分清楚,与“平静的生活”相对应的是死亡。死亡之后,一切归于平静,化为永恒。为什么在拥抱大海的那一刻,弗朗索(杜拉斯)说:“思想害怕自己进入的是一个死去的头脑。”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是不是一种悖谬的存在呢?先看看卡夫卡是如何论断幸福的:“理论上存在一种完美的幸福的可能性:相信心中的不可摧毁性,但不去追求它。”或许,人类的窘境正存在于平静和死亡、幸福和不可能之间的这种极其暧昧的关系。而让人陷入困境的只能是其本身,人总是追求幸福,渴望平静。清醒地意识到它们只是存在于理论上,在我们面对任何一种结局时,失望会小一些,因而坦然处之。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弗朗索和蒂耶纳结婚了。这个结局出奇得圆满,并恰到好处于平静处结束。这似乎有悖于杜拉斯处理问题的方式。为什么呢?是证明悖论的一种方式?一个例子?抑或是其他的原因?这些我无从得知,这是她的第二部小说,或许,年轻的杜拉斯对生活充满希望。

独处的时候,更多的是思考

天黑了,十月的夜晚,雷阵雨后一片清凉。最后,他们在一起了,正想看露丝有什么反应的时候,发现已是最后一页,不禁有小小的失落。我想主人公可能是天蝎座,她坚忍,她爱的深沉,她也经常想些东西,在海边度假的那段时间,也让我融入了一个有着声声浪涛、明媚阳光的蓝色世界。就像把录像带倒回去一样,她一直在想着尼古拉,想着热罗姆,当然还有她的男人。因为害怕,但是还要去面对,要去承受。去一个地方旅行,更多的是逃避,有种东西叫放松,确实,在大海边,脚底板有沙子,浸在海水里,浪涛扭动身体,会忘却一切东西,心境开明。走路,吃饭,睡觉,都在想,都在思考,有时会傻笑,更多的有时,在心里说,为什么这样??但是,就跟蒂耶纳一样,他因一个女子来到她的世界,因为心照不宣,在恰当的时间告诉她,去旅行,去一个叫做大海的地方。渴望幸福,但幸福不会压垮我们。


 平静的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