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妖婆与大恶梦》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风妖婆与大恶梦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802256217
作者:的灰
页数:216页

另一种版本的《看上去很美》

王朔的《看上去很美》、桑格格的《小时候》,还有这本儿《风妖婆与大恶梦》基本上都是一个路数儿。最喜欢的当然是朔爷的——先入为主;最有感触的是桑格格的——能勾起巨多的回忆——哪怕是空间上一个是四川一个是北京。这本儿,怎么说呢,还可以吧,消磨时间……

流水行云│事关《读库0900》

引言“流水行云”原是我几年前出差时给爱人小牛所寄明信片的总称,不过是自嘲“流水账似的边走边说”,是汇报,也是自白。2008年7月整理访书翻书日志时,想着这题目挺适合的,便拿来一用。现在挑出有关《读库》的文字,按各辑出版时间重新排序(原来是随翻随写),写作时间附于其后。诚如网友所言,“现代信息繁多,不可能每个人擅长每件事,书籍不再是‘我宣扬你接受’的单方模式,网络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交流可能,大家共同进步便是!”我将有关《读库》的文字整理发布于此,便是意在与同好互动。今后若有新篇,将陆续增加。《读库0900》(张立宪主编,自印本)  家里书架容量太小,所以读过的《读库》,我都放在办公室了。某日,一位朋友来访,见到那19本《读库》,十分诧异:“你是做杂志发行的,看《读库》干什么?”我神秘地笑笑:“那里面有发行真经啊。”虽是一时戏言,过后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式出版的《读库》,的确有“晾晒灵魂”的功用,然而《读库0700》、《读库0800》以及这本《读库0900》里的“手记”,的确给我不少工作上的启发。我对老六的“乡村读库”计划十分认同,并准备积极参与。以前总说香港是文化沙漠、广州是文化沙漠,其实长时间只剩下老弱病残的农村才是文化沙漠啊。是的,有些村庄都已经接上网线了,可大多依然与书绝缘。每次回老家,见到乡镇书店被盗版书占据,我都十分痛心。几年前,在书店工作的我向家人提议,扩充老家藏书规模,设立一个家庭图书馆——我对故乡的文化贫瘠太有感触了。不料,家人从各个角度,一一否决了我的想法。我并不气馁,曲线实施着我的计划,只要是我看过的或兴趣不大的书报杂志,累积一段,回老家就捎给家人。他们是否理解我的苦心,我并不在意,我只知道,他们必将从这些印着字的纸上获益。“乡村读库”计划操作程序的改变更有针对性了,不过我也有担心,只怕他们很难收到邮包。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基层读者反映杂志漏期、邮件收不到的情况,可以感觉到,那里的邮递员、收发人员随意性很大。这或许是不必要的担心,即便发生这种情况,根据“能量守衡定律”(呵呵),一定是别人拿了去,也会起到相应的效果的。我赞成老六的张火丁画册的发行思路,一定意义上,传统书店的衰落,与其落后的经营方式不无关系,为一本书找到心灵契合的读者的成本太大。看了“预告片”,对京剧一窍不通的我,有意订购一册张火丁画册——怎么样,我的“唤醒人”够高吧? 就如同随《读库》派送出版商书目、试读本一样,我觉得《读库》可以有更多的尝试,比如在进入零售市场那部分《读库》上加设腰封,标出本辑看点——当然,这是吸引新读者的举措。人的兴趣各异,不可能所有人都收罗齐《读库》来读,此举虽增加了成本,然而一定意义上,也是减少了读者寻找感兴趣的文本的成本。读者徐静说,“不禁暗叹自己英明:将以前有您手迹的信封保存了几个,这以后可就成文物了。”是笑话吗?我不这么认为。办《读库》可不同于传统的出书办杂志,其互动性是具有颠覆意义的。所以我希望老六(乃至读者)尽可能保存与《读库》相关的一切资料,以留下一份完备的档案,给未来,比如《读库0603》的两个版本。《读库0900》收入了我的《流水行云:事关<读库>》。诚如家乡人所言,“蒸馍蘸尿,各有所好”,又云,“杀鸡杀屁股,一人一杀法”,我的阅读偏好,不过是万千种读法之一而已。在《读库0900》上再次读了一遍自己的文字,似乎又回到过去那段痴狂的日子,很是享受翻阅《读库》的过程。不禁感叹,遇到《读库》实在是一种幸运,生逢的这个时代也并非一无是处。我的文字里,有太多的吹毛求疵,在此,我要向各位审校者道声辛苦。正如老六所言:“审校是极端专业的事情,我们从一本书里发现错字很容易,但是让一本书里没有错字,太难了,这是完全不同的工作。要想做审校,需要专业的训练甚至资质上的证书。”即便拥有相关资质证书,我也深知证书不等于能力,这项工作不容易。对不起,我还是要说《读库0900》的瑕疵了。P29“豆瓣”、P97“要么不要么全部”前面的引号反了,P62“大快了”应为“太快了”,P99“表表者”应为“代表者”,P106“记录片”应为“纪录片”,P109第二段后两个“《敦煌》”应去掉书名号,P204“意外的邂逅”和“凯旋归来”一个病理,P221“这是我们亲爱的故乡……”后的引号应去掉,P241上图说明文字里“大”应为黑体,P299“腌臜”的引号少了一半。说完,俺都流汗了,都是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小事,老六该讨厌俺了。【将上述内容电邮给老六,得其回应:“乡村读库之事儿,已经琢磨了很长时间,现在需要的是网站功能的完备,用户个人信息的集纳程度,奈何只能小打小闹,做一点是一点,希望这个月能够正式付诸行动。(我在去信中说:对了,《读库0900》P154两幅照片里,都出现了后台工作人员的手,如果收入将来的画册,处理一下为好。)154页图片中的手,是戏里的轿夫,舞台上本就有的。……多谢指正,来日方长。”】

男人永远都是孩子

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我看了下正在下载的大沢萌全集,下了151个小时,还剩23个小时下完;之前一点,把刚看完的《读库0900》送给了一个我认为能读懂老六的孩子;再往前一点,我把《读库0900》慢慢合上,想了下这篇文章的大体思路。合计着给章节数取一个吉利的数字,六吧。一,君子这本《读库0900》是我用《猪和蝴蝶》与中南的一个同学换来的,我想起来问他一个很傻的问题,“你今年读大几?”,“我博士大概2011年毕业。”我吓得伸伸舌头,真是看不出来。换书的整个过程十分的和谐,“你带货了吗?”,“恩。在这”。我不认识面前这个人的名字,他也不认识我的名字(所以大概他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他”),我们换书,逛书市,告别。唯一交流的契机都是在书上。本来书(《猪和蝴蝶》)是答应送他的,但是他执意不肯,非要换,就带了本《读库0900》给我。在这点上,我觉得十分有意思,不随意受人之恩。以前送过几次书,唯一成功的一次是送给了一个女生,其余的,都是以送的名誉,拿了不同的书又灰溜溜地跑回来了。但是这次很让我困扰,因为《猪》要比《读》薄,《猪》的封面要比《薄》的杂乱些,最关键的一点是,我诚惶诚恐地发现,我居然找不到这本《读库0900》的价格。我是个俗人,俗人会知道,没写价格就代表不值钱,不值钱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无价的。他告诉我,里边的某篇读书是否无用值得认真看一下,我认真记下,在回程的公交车上就看完了。我不认为读书是无用,至少读书能让你看到另外的世界,能告诉你特别的道理,能让你发现幸福和感恩,最重要的,书里有希望。换句话就该这样说,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里边那个关于读书的悲剧,我觉得那是因为她还了解的不够多。我不知道那个大女子是否真实地出现过,如果真的出现过,那我得咒骂那个教她识字的女知青,这实际是一种不负责任,虽然她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无能力意识到。你给予她一个工具,你得告诉她,这个工具的用途,而不是让她来自伤。人的自由是相对的,不切实际的自由是愚蠢的。至此为一,感谢换书的他。二,真诚开页是《读库》三周年的文字记录,让我初步了解了《读库》,虽然到现在我也不明白读库是什么。我给一个同学介绍《读库》,他问我里边讲什么,我说,书里边什么都讲,他说,你看过《十万个为什么》吗?你就给我讲讲这本书和十万个为什么有什么区别。我讲不出,我想,这就像让我讲电脑和中医有什么区别,我也讲不出,因为区别太多。虽然这三周年的记录没有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但是我从老六(张立宪)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很多东西,他说生活是痛苦的,这也是史铁生和叔本华说的。他们说这是悲观,我说,你们放屁。悲观的人已经去自杀了。一种明知生活是痛苦的,但是还执意要活下去的人是需要多么的乐观?我觉得不同于老六的文字,老六的话语更真诚些,而老六的文字更墨迹些。老六可以告诉你们生命的真相,书的真相,作者的真相,告诉的本身其实就是种真诚。而那些所谓的真相,其实都不是真相,毕竟一千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老六说,男人可以为事业卑微地活着,这句话我听过前一句。但是老六没说,因为说出来是很伤人的。老六说,等我老了,就是我吹不动生日蜡烛的时候。很在理,我老了的时候,就是我不能吃蛋糕的时候。还有更多的老六说,但我记不了那么多。作罢。至此为二,对了,我很喜欢柴静。三,务实老六给我很深的务实的印象。在书里,不同部分之中,看到最多的是老六的交代,今天,我做了什么和什么。我发了短信给谁谁。其实你做了什么,和你发短信给谁和我看这本书没多大关系。有更多关系的实际上是一种交代,老六给自己的交代,给大家的交代,老六告诉大家他一直有在做事情。实现梦想的路上踏出第一步很难,但是最难的还是踏完最后一步。老六在书里讲做的很多事情,实际上一开始是自己想做,但是到后来就身不由己。“不要伤害任何人,要帮助所有人。”梦想一开始很纯粹,但是后来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追加太多的东西,所以梦想做出来,需要更多的是勇气和毅力。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我觉得老六绝对不是书生,他只是一个自诩的读书人。与此相对的是史铁生曾经写过的《务虚笔记》,他说,人的一生务实都不容易,更别说务虚了。这本书不是写给那些只希望为这本书付出一点点时间的人的。而老六这样说,《读库》只要曾经给过你的心灵任何一点触动,那就足够了。我觉得《读库》和其他书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除了文字,还传达给你一些东西,有可能是心灵的触动,也有可能是幸福的喜悦。老六在找能够打动他的文字,然后编本书,再打动我们。更多地作为一个编辑,而不是一位作者,编辑必须要务实。不然,怎么找到动人的文字,文字又怎么会动人?至此为三,以激励自己也多务实。四,商业老六强调着一点,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养活自己再实现梦想。作为一个在校园里滋润活了一辈子的学生,真该把这些话贴在房顶,每天睡前激励自己。但问题是每天早上醒过来,双脚一落地,就再也看不见头顶上是什么了。有句话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换句话说,你视金钱如粪土,你能离开粪土吗?商业化的东西活得津津有味,肥脑流肠的百分之二十,笑着看着我们伸手要钱,老实巴交的百分之八十,无可奈何地骂着娘去拿钱包。老六总希望那些朋友们过上富足的日子。这实际是个个人选择的问题。如开节的第一句话,能养活自己,大部分人(特别读书人)的梦想也大概不是钱了。商业和非商业实际上也属个人选择问题,老六觉得,《读库》可以商业一点,那么,《读库》就朝商业那边迈了一步。我可以理解,因为梦想不是用空气或者空想来养活的。《读库》是我见到的第一本不那么商业化的书,书厚,拿在手里沉,内容详实,导致我莫名其妙地就看完了。我一直在想,《读库》的商业化或者普及化是什么样子的,我实在是想不出来。因为,如果要计较收益,一期《读库》要卖多少钱才够啊……至此为四,突然想到自己要看其他的《读库》,那得“等有饼吃咱再说吧”。五,代沟虽然我觉得,八十后同属七十后,九十后同属八十后,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本书和我的交集实际是很少的。作为一个喜欢看书的理科生,作为一个学边沿化的环境科学的大学生,我不喜欢那沉默的胡同,我对京剧没有太多好感,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去了解胡同渗出的历史,体会京剧浅含的骄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最少不是我的。我能体会那份包含于灰尘下的曲折,但是我不愿吹开那层灰尘。如果我们用时光来缅怀历史,我们用什么来体会现在?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代沟,但是我理解这种代沟的存在。有太多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挖掘,有太多的精粹值得我们去珍藏。只是我找不到其中的乐趣。至此为五,也许我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六,没了就这样吧,从心里还是希望《读库》越办越好,能沉淀这个时代。至此为六,恩哼。

最可爱的岁月

读得津津有味,中途被老妈喊去吃饭,甚觉晚饭都比平日香甜。生动饱含情感的笔触细细在纸上走过,呈现出一段有趣,真实,可爱的岁月。虽为90后,但书中不少地方还是能引起我的共鸣,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时光。因为爸妈工作的原因,小时候搬了不少次家。用现在老妈的话说,每搬一次家简直要了她的半条命。也导致了我上过三个幼儿园的不凡经历。频繁更换幼儿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我极度缺乏与周围环境的亲切感与安全感。每次去幼儿园就是要了我的半条命,一路哭到幼儿园不带停下打个喘儿。气得老爸一次直接把哇哇大哭的我抱在一个高高的石阶上,严肃的对我说哭完再来接我,就偷偷跑到一边藏了起来。(汗)然而神奇的是,在接近幼儿园生活末期的大班下学年,我居然不哭了。每天喜滋滋的去,乐呵呵的回来。老妈问,我抬脸答: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小朋友陪我玩,中午还有大鸡腿吃(深深的暴露了吃货本性),下午老师还给讲故事,多好啊!老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你怎么不早点醒悟呢!当然,这些都是后来老妈和我讲的。你看,小孩儿多有意思,你苦口婆心甚至“恐吓”利诱都不管的,说不定哪天他(她)小脑瓜一转就另一番天地了。上小学时,家里住的是独家独院的房子。不似现在的公寓楼房,门一关,管你对门楼上楼下住的是谁。平日见到也少不了客气的寒暄,但对于我来说再也找不到那种邻里的温情了。住我家对面的是王奶奶一家。一家四口人。刘叔叔,刘阿姨,刘姐姐还有王奶奶。刘姐姐比我大一岁,是我儿时最好的玩伴。我们会一起给芭比娃娃做衣服,当然都是最简单的一块布或几块布组合叠加,用细绳固定。因为老妈手巧,总是会给家里手工缝制些桌垫啊袖套这些小玩意,所以总不缺漂亮的花布。然而我们最常玩的游戏是角色扮演。我们各自有一个储钱罐,里面堆满了我们收藏的各式各样的宝贝。每次游戏,我们都让对方从自己的宝盒里随意拿出三件宝贝,然后就根据这三个宝贝确认各自的身份,有时是公主,有时是刺客,有时是巫婆……然后就真的角色上身般,两人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故事之旅。这个游戏好像怎么玩也玩不腻,因为我俩好像有着怎么说也说不完的话。我总喜欢往王奶奶家跑还有一个原因,因为王奶奶特会讲故事。王奶奶是老师,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夏夜大家一齐出来乘凉,一群小孩儿围坐在王奶奶身边,听王奶奶边轻扇蒲扇边讲那各种各样的故事。小伙伴们都昂着脑袋,聚精会神,眼睛比天上的星星还亮。王奶奶是教师,刘阿姨刘叔叔也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家中藏书特别多。我最喜欢跑去王奶奶家借书,最爱看的是一本绿色硬封皮的《百科全书》,还是全彩的呢。当初反复翻看的如今也都几乎全忘了,只清晰的记得十月生的幸运石是蛋白石。由于这浓重的学术氛围,甚至连老妈都有所改变,开始爱上了诗词,压迫我让我背《葬花词》《满江红·岳飞》等等。反驳老妈为何不自己看,老妈义正言辞:费眼。还是我背给她听省事儿。虽然憎恨一切背书行为,奈何母命难违,竟也背了不少诗词。除了王奶奶家,还有我家前院的赵姨奶,她家有个白白嫩嫩的胖姑娘。也和我一个小学,平日上下学也是我,刘姐姐,胖姑娘一起。这姑娘眼睛大大的水灵灵的,总是编着两根麻花辫,那身白嫩皮,用赵姨奶话说,就和那嫩豆腐皮似的,稍微用力碰一下就会发青,导致我们每次和她一起玩都不敢太放肆。还有赵姨奶家对面的李师傅家,小孙女那真的是标准小吃货一枚。从小到大从来都是想吃什么就是放肆的吃,前段时间听老妈说,才上初中这小姑娘已经蹿到173啦。那时的小学生活也是极其快乐的。记得有段时间疯狂的迷恋上了双杠......一下课就疯跑到操场那儿,开始练习翻双杠。待技艺练成,手掌心也多了几个功勋般的老茧。冬日,周六的作文班,突然窗外飘雪,越飘越烈,教室里的小伙伴都坐不住了。老师大手一挥,出去打雪仗吧!“噢~打雪仗咯!”边叫边跑出教室的我们,身后传来渐渐听不清的“注意安全”……那是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场雪。在学校的操场上,我们跳着,闹着,抬头就看到老师趴在阳台上静静地看着我们,那般温暖的慈爱的笑脸。还有我非常喜欢的班主任郭老师,她从四年级才开始带我们。非常年轻,美丽。课余教我们叠千纸鹤,小星星,甚至还教我们将两支笔粘在一起对付语文老师的罚抄!小学里大家最期待的活动就是春游与秋游了。记得有一年是爬山,已经爬了挺长时间,有些同学开始体力不支,郭老师建议要继续爬的就跟着王老师,不想爬的同学可以跟着她找地方休息。小学时候好像真的比较皮,毫不犹豫的就选择跟着王老师继续挑战山峰了。后来,我们一伙人真的翻越了一个小山头,来到了一片都是白色细砂的广阔平地。至今仍能回味起那时的震撼,站在山巅,仿佛伸手就能拥抱蓝天,风摩擦着细砂的声响慢慢飘进耳朵,闭上眼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颗细砂子,漂浮在广阔天地间。纵使年代久远,有些记忆总能清晰的想起,那段最可爱的岁月。


 风妖婆与大恶梦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