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随喜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孔子随喜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513302050
作者:薛仁明
页数:24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活泼大气,是真正的关键。因为活泼大气,才可忧患深沉而不失跌宕自喜。明白了这点,我们便能摆脱后世儒者与政治权威合力建构的圣人形象,重新与孔子素面相见。历来主流儒者,其功不可尽拚,然其有一过,流弊深远,那是,他们身上无有此等鲜活,却又要遮蔽孑L子的这份生气盎然。譬如说,较诸《论语》,《史记》其实更能掌握孔子的鲜活大气(因为司马迁这人,本来就比子夏、有子这些孔子晚期弟子要大气许多),司马迁“读孔氏书,想见其人”,亲赴鲁地,徘徊仲尼门庭许久而不能去,之后殚精竭虑,写成“孔子世家”,既庄严肃穆,又摇曳生姿。然而,这一卷史记,素来不为儒者所重,甚且理学大盛之后,还屡遭质疑。因为,此卷涉及孔子杀伐决断之事、跌宕自喜之情,实实不符儒者心中之“圣人形象”。对此不符,他们要不回而避之,要不淡而化之,要不起而攻之;于是,后有纯儒,便动辄訾议,“孔子不当有此言”、“孔子不宜有此言,删之可也”,如此云云,不一而足。也真该感激那五四诸君子,正因他们的有朝气,又因他们的好相貌(且看看胡适、鲁迅的长相),于是,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这声音可真清亮,让多少人喜而不寐,又让多少年轻人为之忻动。五四群贤之贡献,就在于廓清那道学酸腐味以及纯儒排他性,让中国文明重获新鲜,再现活气。他们虽然未竟全功,但至今仍令人思之不尽。有了五四,我们得以重新看见孔子。孔子有江湖之气,这与他的温良恭俭让,半点无有冲突;两者并观,互为一体,更显其大。江湖,有活气,水是通的,故孔子与各色人等,多有探问,皆可闻风相悦。江湖,有活气,凡事新鲜,皆有兴味。孔子的凡事有兴味,连“鄙事”亦不例外,故他自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貌似他老人家说话客气,其实也是他掩不住的一份得意。不只年少,孔子及至年长,人了太庙,依然每事问。除了人事,孔子且连万物,亦兴味盎然,因此,他最博物,他还劝门人多读诗,“小子!何莫学乎诗”,因为,“诗,可以兴”,而且,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前言

数十年来,大陆标举“工农兵”,正而名之,应该说是中国“民间”。而在台湾,更常谈论的,则是儒释道三家。儒释道与“民间”,本是传统的一体两面;合则两美,离则两伤。儒释道与“民间”,若能同时并举,互渗互透,同其俯仰,则中国传统,定可重建;中国文明,必能复苏。    “民间”的东西,向来行焉而不察;虽说不甚自觉,却有着强悍的延续力道。我是福建漳州长泰县山重村薛氏来台的第十二代,世居台南市南边一隅的渔村茄楚乡。三百多年来,岛内政权,几番更迭;但是,乡间古风,至今绵延。尤其我年幼时,台湾资本主义尚未深化,民间未受戕害;宗族邻里与四时祭仪,都依然完好;虽难免驳杂,但大体说来,其健康、其清朗、其深稳信实,都让人觉得,三千年前《诗经》里的清平世界、荡荡乾坤,至今仍一切历然,就在现前。    幼时这个根基,直到数十年后,我才真正明白,也才真正自觉。有此自觉,我再重读论语,遂发现,那一则又一则,与自己的生命,其实可以相映又相照。有此自觉,我才发现,孔子的言语謦款,孔门的生命风光,原来那么近于我的邻里乡人;我才发现,孔子其实远于后代迂儒;我也才发现,孔子更远于现在大谈哲学的学院新儒家。孔子扎扎实实植根于生活,无浮辞,不空谈,因此健康,因此清朗。上回我在台北演讲,谈孔子,会后有位台大政治学的博士生前来致意,言道,在研究所里头,有几个永远说不清的问题,薛老师怎么有办法用简单几句话,就说得大家都清楚明白了呢?我笑着说,因为我比较没有学问呀!    真要认真说,其实,那是得力于我幼时的根基,得力于深稳信实的台湾民间。民间务实,论事不可能曲折反复,更不可能虚耗光阴于抽象思辨。遇事如果长篇大论,如果谈到对方听不懂,那么,谁理你呀?!真有能耐,就得言简意赅,就得直指核心。于是我读《论语》,佩服呀!老先生言语精炼,没废话;精准之处,简直一击必杀。更厉害的是,他许多话,近于诗,有余韵,耐嚼。嚼着嚼着,仿佛明白了些什么,人也清爽了起来;读罢,走到外头,一望,哎呀!好天气呢!    这就是孔子。    因为历史的幸运,台湾与传统的断裂,向来并不明显。传统,对我而言,既是过往,更是当下;孔子,既是历史人物,更有着极鲜明的当代意义。他可以对应我们自家生命,也可以对应这个时代。我这本书,既非孔子思想之研究,亦非客观文献之耙梳。我有我做学问的方式。读此书,大可同我一般,心知其意,不求甚解;但觉孔子宛如现前,但觉孔子与这时代同其呼吸;然后,与孔子一块不忘其忧、不改其乐;再与孔子一路走来,知晓那沿途有吟吟笑语,有景致依旧。一如《诗经》里的风日洒然,一如孔门师徒的风乎舞雩,一如台湾民间的深稳信实。这景致,正是我最大的想望。于是,我写孔子,也不过是深受其益,知其佳胜,故说来给有缘之人听听。

媒体关注与评论

薛仁明写孔子,令人法思古之幽情!  ——杨泽(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任)近年新解论语的书颇多,薛仁明无意“新解”,他只是带引我们,与孔子及其诸弟子素面相见。  ——宇文正(台湾《联合报》副刊组主任)读仁明的文章,给人一种很欢愉的感觉。不愠不火,不论不辩,一个鲜活的孔子就从他笔尖活了起来,儒家的精神就从他文字脉络里,潺潺地流了出来。像闻到满庭芳香。  ——刘必荣(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跳过古板的儒家思想,直接理解生灵活现的孔子。薛仁明的文笔与洞察力,在中国崛起、国学当红的时代背景下,提供读者一种鲜明的角度,理解中国人为人处世之道。  ——曾文祺(明基全球策略规划中心总经理)古往今来,说孔子之书何其多也。人们几乎从一切可以穷尽的角度议论了他。如今,遍观眼前,在论孔众书之中,我的目光一一扫过,久久停留在薛仁明这本新书上。此书从中脱颖,在于它别样的风姿,即作者以随喜、笃诚、优游的文笔一边漫步在孔子与论语之间;一边款款相携读者之手,让我们每一个凡人能与孔子素面相见且又闻风相悦。读此书,不单重新唤起我对古风的向往,也使我对今生今世的日常生活及道德文章每每低回沉吟、细细思量。  ——柏桦(著名诗人)表面上以娱乐明星为核心的时代,一方面的用意是使得士大夫精神消隐,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明星垃圾,娱乐明星的时代其实正是垃圾时代。薛仁明的这本书正是对这种被遗忘、被遮蔽、被边缘化的士大夫精神必须在我们民族里重新成为核心的强烈呼唤。  ——杨键(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诗人”)如果把《论语》当成一部上乘的小说来看,如何?读完薛仁明《孔子随喜》,我感谢作者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可以看小说一样的看《论语》。  ——朱天文薛仁明《孔子随喜》,细心体会孔子与其弟子以及时人的口耳交流,由此灵犀一点,感而遂通,胜义纷呈,令人神旺!  ——牛陇菲

后记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蒋经国去世。台湾进人一个新的时代。是吉是凶,其实未卜;但当时之人,多有一种天真的乐观。    结果,先是李登辉,后是陈水扁。先是“本土化”,伴随“国际化”,而后,没明说,却一直进行的,则是“去中国化”。早在九〇年代初期,读台大历史研究所的朋友,就苦笑着说道,所里的气氛,念中国史,    “像”在念外国史。再过几年,这“像”,就已然不只是    “像”;有个大学中文系的系主任,便公开主张,中文系应该隶属外语学院!    台湾政客有句口头禅:“政治是一时的,朋友是永远的!”这话人人会说,但恐怕无人会信。然而,这话若改个词,将“朋友”换成“文明”,那么,证诸历史,却有相当的准确性。中国文明向来是,只有亡国家,没有亡天下。天下之所以亡不了,正因为,文明自有其威严。政治是一时的,文明才是永远的!正因有此威严,故而中国文明挨得过五胡乱华,度得过蒙古铁骑,也化得了八旗刀兵。    但是,李登辉和陈水扁这样的政客,并不理会这种威严。为了政治目的,他们想方设法,要断害这个文明。于是,这断害,由缓而疾,由浅入深,从部分到全体,骎骎然,二十年矣!二十年来,民间的伤害,其实有限;虽说情绪一时有了混浊,但因根柢深稳,真要斫毁,老实说,并不能够。最可怜的,还是知识分子与文化人。他们受五四影响,传统的根基,本来就比民间脆弱;再加上这二十年来,竞举“本土化”,竞说“国际化”;结果,没完没了乱纷纷的‘‘论述”,永无止境闹哄哄的争议,二十年的折腾翻搅,遂使许多人在精神上,空虚彷徨,不知何往;他们在心灵上,已然无家可归。你若言“传统”,他还会问你,是哪一个“传统”?    因为无有归宿,因为无以安顿,岛内许多知识分子,生命之轻,胜似飞絮;精神漂泊,宛若浮萍。结果,一群老大不小之人,成日嚷着要流浪,也实在不堪;而躁郁症蔓延之疾之广,更几乎成了另个“台湾奇迹”。在台面上,最长于议论的知识分子,眉头常也最为深锁。他们之中,有人戾愤,有人烦躁,有人苍白;更有人忙碌终日,看似繁盛,实则早被虚无主义紧紧缠身:走在路上,坐在桌前,忽地一个出神,竞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自己又是谁人?    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都说,台湾的文化底蕴深;都说,台湾的传统根基厚。但二十年的消磨,那传统底蕴,而今何在?天地闭,贤人隐:只见有识之士,喑哑无言;只见俊彦高人,沉潜默然。传统的价值,一路剥离;传统的价值,由显转隐。自家的传统,因政治不正确,只能低调地说,只能默默地读;谈自家传统,竞“像”是,孤臣孽子。    结果,大陆因孔子热暴红的某名家,台湾许多人看了,频频摇头。但是,再怎么摇头,自诩儒释道传统深厚的台湾,现在,放眼望去,一时半晌,竟不知哪儿找人来谈谈孔子?!    杨泽这样子问道。    杨泽是《中国时报·人间副刊》的掌门人。《人间副刊》长期引领文化风潮,至今,与《联合副刊》仍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版面。一年前,杨大哥打电话邀写孔子;一时间,我也不甚把握,只能回他,先写看看,试试再说。结果,写了《素面相见》;蒙他不弃,颇多鼓励,遂又接续写了《孑L子九章》。从二〇一〇年一月,半年内,我在《人间副刊》登载了七篇孔子文章,每篇约略三千字。如果不是杨大哥,大概就不会有这本书。今日成书,首先要谢谢他。    又因尔雅出版社隐地先生的盛情,(孔子九章)收人我《万象历然》一书,很快就在台湾出版了。七月我到北京,与新星出版社的副总刘雁以及责任编辑饶佳荣见面;提起《万象历然》,他们希望我将(孔子九章)扩充,写成一本孑L子的专书。我应允回台之后,再慢慢酝酿。于是,又隔一月,变换了形式,遂有

内容概要

薛仁明,一九六八年生于台湾,系福建漳州长泰县山重村薛氏来台之第十二代。父亲薛阿客,工人;母亲薛蔡莲种,工人;两人均未受过学校教育。
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毕业。台南一中二年级开始,长期困惑于安身立命之道,十八岁时且因之休学半年。十九岁开始,有心于儒释道三家。一九九三年起,长居台东池上乡下。关心的焦点,是文化之重建与生命之修行。
著有《胡兰成‧天地之始》、《万象历然》。二〇一〇年年初,开始在台湾最重要的文化版面《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以及《联合副刊》,接连进行孔子书写,目前,此系列文章仍持续登载中。

书籍目录

学问,惟在气象  /林谷芳
素看孔子 /朱天文
论语别观 /牛陇菲
孔子九章
素面相见——关于孔子
闻风相悦——再谈孔子
湛然似水——孔颜师徒
弹剑而歌——孔子与江湖
孔子罹难
风乎舞雩——孔子与诗
循循善“诱”
乐以忘忧
遥念孔颜
论语随喜
第一则 不违,如愚
第二则 士志于道
第三则 无为小人儒
第四则 不亦悦乎?
第五则 不如丘之好学也
第六则 十五志于学
第七则 五十而知天命
第八则 不知老之将至
第九则 游于艺
第十则 志于道,游于艺
第十一则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第十二则 回也不改其乐
第十三则 以直报怨
第十四则 有颜回者好学
第十五则 君子不器
第十六则 愿无伐善,无施劳
第十七则 巧言令色
第十八则 论笃色庄
第十九则 巽与之言
第二十则 法语之言
第二十一则 乘桴浮于海
第二十二则 古之学者为己
第二十三则 鸣鼓而攻之
第二十四则 勿欺也,而犯之
第二十五则 述而不作
第二十六则 祭神如神在
第二十七则 政者,正也
第二十八则 民无信不立
第二十九则 可谓好学
第三十则 赐也,非尔所及也
第三十一则 于吾言,无所不说
第三十二则 吾日三省吾身
附录
倪再庆 谈薛仁明
杨柳青 踏溪寻花去

编辑推荐

《孔子随喜》:台湾的“中国文化体践者”、朱天文口中的“武士”薛仁明首部简体版作品专文作序——朱天文(著名作家)林谷芳(台湾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牛陇菲(西北高人,兰州学者)杨泽(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任)宇文正(台湾《联合报》副刊组主任)刘必荣(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曾文祺(明基全球策略规划中心总经理)柏桦(著名诗人)杨键(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诗人”)

作者简介

作者是台湾的“中国文化体践者”、朱天文口中的“武士”。
本书主要分两部分:上篇《孔子九章》,以笃诚、优游之笔闲谈孔子,形象鲜明,生气灵动,活泼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下篇《论语随喜》,细绎空门话语,灵犀一点,感而遂通,胜义纷呈,令人神旺,让读者可以看小说一般看《论语》。全书无意新解,却自有一派风光,吞吐开阖,气象宏阔,令人不禁发思古之幽情。

图书封面


 孔子随喜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3条)

  •     ——从薛仁明《孔子随喜》谈起作者;楊典 深圳商報2011年05月16日当他走后,会给你留下一种欢喜的氛围,可待追忆。这就好像我们掩卷一册好书后,便出门办事去了,似乎什么也没想。等过了些时日,看见浮云流窗,人间炊烟,忽然又依稀记起了书中的话,喜怒之间,于是便恍然有所悟矣。古代不谈了,大约自1919年以来,国人读《论语》或谈孔子,便一直带着一副莫名的愤怒面具。此愤怒从“打倒孔家店”一直延续到“批林批孔”。而愤怒来自何地、何人、何因?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似乎是“别人都愤怒,于是我便也愤怒”而已。譬如1972年我刚出生时,满世界都充斥着一个标语,就是“批林批孔”。我母亲说,我两岁时常发高烧,而且极害怕打针。但到医院后,一见到医生举起针头,我就会大喊一声:“批林批孔”。医生往往吓一跳。但究竟谁是孔老二,我是不知道的。总之,大人们都这么说。看他们的表情和样子,这个词就像打针一样,代表着紧张、恐惧和愤怒,代表坏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小说《孔子》,和一本台湾学者南怀瑾的讲义《论语别裁》,在短时间内风行于读书人之间,于是才突然便稀释了内地人对这位儒家掌门人的酒精中毒状态。因为人们忽然“意外地”发现,原来孔子并不是坏人。相反,他很平常,就像我们的一个邻居。只不过这个邻居总有太多的话我们听不懂,需要解读。他本来很简单,但说起话来却总是有些模棱两可。最近这些年,那研究、炮制、调侃、演绎、模仿或利用孔子,折腾孔子的人更是越来越多了。孔子像一件戏服,被一拨又一拨的老生或旦角们穿来穿去,唱着各种折子戏。但真正把戏文说到骨子里的不多。其实给《论语》搞修正主义,历代就有,如唐时就有人想把名字改成“鲁经”,并非新鲜事。而近日读薛仁明《孔子随喜》一书,倒更是让我意外。因为这里的孔子,更反常态,俨然已是一位朴素的平常人。去年,我便已读过薛仁明写胡兰成的《天地之始》一书,很为其中旁征博引之跳脱所动。后在他《万象历然》一书中,也看到过关于孔子的数篇随笔。薛对孔子的态度,虽非环环紧扣,但也是“飞檐走壁”了,的确令我看到了一种新气象:这便是一种儒家特有的自在,与类似释家狂禅的大天真。不过,一切“新气象”若诠释得太多,又会落于文字空相。在此,我只简而言之,便是我看到了一种“中国读书人对孔子从愤怒到喜悦的转变”。姑且叫转变,是不得已。也可以说是重新认知,也可以说是返归原点。总之,这喜悦的学说,皆为忽略掉的一个盲点。因无论是李零的“丧家狗主义”或钱穆的“《孔子传》派”,皆无此欢喜气象也。更遑论各类娱乐化的孔子形象了。儒教过去称名教,即崇拜“名正言顺”与“名”的万能。胡适在《名教》中说:“名即是文字,即是写的字。‘名教’便是崇拜写的文字的宗教;便是信仰写的字有神力,有魔力的宗教。”说到底,即是将礼教(制度)、文字(文化)和孔孟(偶像)统一起来的一个准宗教。对孔子的误读和激烈批判,其实并不是一个历史巧合,更非政治时代的偶然利用。他们都是国民性与人性的典型现象。即将一种本来很自然、恬淡的精神生活宗教神权化。这不仅在知识传播相对闭塞的时代,就是在当代,在所谓“新儒家”把学问时尚化,情况也未尝有本质改变。因那似乎只属于极少数“并非深刻的幸运者”。譬如当于丹因说“心得”而惹了众怒时,那些批判于丹的人依然说的是“孔子很生气”之类的话。愤怒的回归仍是愤怒。而《论语》之治学,与古希腊对话录、基督教神学、18世纪启蒙哲学或20世纪分析哲学皆截然不同。最不同的根本点,大概在于《论语》没有系统逻辑和辩证分析。就是强调“以直报怨”时,也从不生气。因《论语》里的话,大多是孔子本人,或孔门之人一言以蔽之,一步到位,且点到为止。来龙去脉完全凌空,背景资料几乎是零。这种高深的探索和集锦,更容易被神学化。但这恰恰是个最大的误会。儒家称教,也并非汉武帝、董仲舒、朱熹或北宋理学、心学的错,而是一个民族思维定势的必然结果。而从人心与修行的角度说,《论语》其实是反对一切僵化思维定势,是真正标榜“知行合一”之范本。或如用薛仁明之言:“孔子门庭那鱼跃龙腾之胜景,后世最可见者,不在儒门,反倒是在禅门师徒之间”。此外,薛仁明之书也不避时事,从颜回、子贡、曾子与孟子的区别,一直谈到了胡玫的电影、美国政治和台湾风气……此书令我亦喜悦,深入浅出,也是关键。而不落于小学之窠臼与训诂晦涩,还孔门师徒一团原始欢笑,却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或缺乏的心气。薛看似随和,其实颇有狷气。好似民国“打倒孔家店”者也未必都一个脸谱,如林语堂就写过很多关于尊孔的文字。他的戏剧《子见南子》尚且不谈,林还曾在《狂论》一文之开卷便言:“我尊狂,尊狂即所以尊孔。尊孔即所以贬儒,使乡愿德贼无所存乎天地之间……尊狂即所以尊孔,盖狂者为孔子所思念”。当然,林语堂也多论孔子的“幽默”,而他这种狂狷仍有民国范儿,多少还带有一些愤怒懊恼的影子。而薛仁明之人与文,更多了些宽容。这似乎也意味着中国人对孔子的认识过程,也是从狭隘的文字学走向更宽容的人性的过程。古代不谈,这个过程说短了,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也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而看薛的书,就像与之午后闲聊,不经意间便将繁杂心绪以嬉笑挥散而去了。犹记得他去年来京时,到我工作室喝茶。我这人不善待人接物,薛一人最健谈,纵横乎书、茶、琴、戏、胡兰成等无不涉及,却又无一挂碍于心。只是当他走后,会给你留下一种欢喜的氛围,可待追忆。这就好像我们掩卷一册好书后,便出门办事去了,似乎什么也没想。等过了些时日,看见浮云流窗,人间炊烟,忽然又依稀记起了书中的话,喜怒之间,于是便恍然有所悟矣。
  •     为孔子卸妆—读薛仁明《孔子随喜》杨津涛(启风)刊于4月14日《时代周报.时代阅读》两千多年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无论王公贵胄,还是贩夫走卒,有谁不知孔子大名?但孔子又似乎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既曾是高高在上、连名字都要避讳的“至圣先师”,也曾是妄图复辟的没落奴隶主代表“孔老二”。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心中,孔子的形象如此大相径庭。前几年,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引来批评一片的同时,也让孔子成了各大媒体上的焦点人物。海峡对岸的薛仁明忽然发觉,被陈丹青赞以“温良恭俭让”的台湾,竟还没有谁如于丹那样,能让大众重识孔子。随后薛仁明即开始创作关于孔子的专栏文章,结集成了这本《孔子随喜》。全书共分两部分,《孔子九章》以轻松的笔调谈夫子与门人的处世之道;《论语随喜》则以独特的视角诠释圣人之言。薛仁明行文多短句,典雅而古朴,隐然有几分唐宋散文的味道。薛仁明笔下的孔子不再庄严肃穆,圣人得以洗尽铅华,与读者“素面 相见”。寻找真实的孔子务必要回归《论语》,隔绝掉后人加之于上的政治权威与儒家道统。在这一点上,《孔子随喜》与钱穆先生的《孔子传》正是异曲同工。薛仁明告诉读者,孔子周游列国,至少有四次曾命悬一线,但都能潇洒从容地化险为夷。最惊险的一次,孔子在陈、蔡间绝粮,但听了颜回“一边劝慰,一边辨析”的言语后,却不禁哈哈大笑:“使尔多财,吾为尔宰。”—“颜回啊!改日你发了大财,我来当你的总管吧!要不,你开家公司当董事长,我就来做做你的总经理吧。”孔子是教育家,但也会训斥弟子,甚至直接谩骂,“野哉,由也”、“久矣哉,由之行诈也”。“由”就是子路,与颜回、子贡同为孔门三大弟子,因为他常常跟老师“吐槽”,所以成了被夫子 “哂之”频率最高的学生。孔子喜欢被质疑,他厌恶“乡愿”,他不要孔门成为一言堂。薛仁明尤其说,孔子有“江湖之气”,与孙文都是“活泼大气,不沾不滞”之人。 孔子暮年还周游列国十余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实是要尽一份“江湖道义”。孙文的江湖气更为明显,他一生结交会党,做过国内各大秘密组织的“总瓢把子”,乃是不折不扣的“江湖人”。能发现这个共通之处,可谓独具慧眼。薛仁明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但圣人最初被拉下神坛却要追溯到“五四”先贤。只是这曾经的功勋,后来却成了被攻讦的罪状。《孔子随喜》中对当年的“打倒孔家店”也是多有指斥。其实被历史遮蔽的不只有真实的孔子,也有批驳他的“五四”先贤—他们从未彻底否定孔子,一切恰如李大钊澄清的那样,“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至于所谓“打倒孔家店”,其实是自胡适对吴虞的赞语“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演化而来,“打”与“打倒”一字之差,貌似毫厘,失之千里。从此以后,世人将孔子与孔家店混为一谈,道学家的教条也都一股脑算在了孔子头上。薛仁明借阿城的话说,“将孔子与历代儒者放在一起,被误会的总是孔子。”薛仁明一方面还原孔子,另一方面则升华《论语》。大陆学界不问良莠、量产论文的现状已被非议许久,早就不足为怪了。看了《孔子随喜》才知道,原来类似的问题在海峡对岸也同样存在。薛仁明对此可谓痛心疾首,以致多次提及,屡加批判。他赞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能“不改其乐”,是“穷得明明白白,穷得清清澈澈”。在作者看来,如今的大学体制则是“极大的无明”—“有谁搞明白过,为什么要那样永无止歇地量产论文?”台大为能与“国际接轨”,也在丧失原有的“气度与格局”,其结果“除了训练一个个资本主义所需的专业人才之外,也将贫乏到只剩下一篇篇的论文”。作者基于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阐述,对现代学人只追求知识学问,而忽视生命修行的状态表示担忧。由此不难体味,薛仁明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是怀有深深戒惧的。诚如孔子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资本主义的营销与竞选都不免“巧言令色”的宣传,然则“以往的‘巧言令色’,会导致一个朝代的覆亡;而今日的‘巧言令色’,则是整个文明的灭绝”。作者在此处的解读倒是与朱熹不谋而合,《四书章句集注》中说,“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古今异时,同此忧患,足见作者的儒者之心。薛仁明向往的是颜回式安贫乐道的生活,即使身临困境,也能“静定安然,没有苦相,没有纠结,清清朗朗,就往前走去”。我想朱天文之所以对其如此青睐,除了他曾为胡兰成立传翻案外,很可能还有对同侪的亲近。薛仁明书中透出的那种有若隐者的清宁,与天文小姐在《巫言》中的立意竟是如此契合。或许,唯有如此看孔子,看出的才真是两千五百年前那个鲜活可人的老夫子。
  •     薛仁明《孔子随喜》书评活动结果出来了:書評的等第如下;特等:從缺。一等:孔子的天下文明——薛仁明《孔子随喜》的启示﹝楊晏來﹞二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俞晓 ﹞、只因那光明喜气…… ﹝亨亨先生﹞三等:为孔子卸妆—读薛仁明《孔子随喜》(启风) 、活出生命的喜悦﹝信使伊凡﹞、力量的起点﹝蘭楚﹞谢谢各位的参与,祝贺上述获奖人。请获奖者豆邮你的联系方式给我,谢谢!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真正的孔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把教育办得生动活泼的人,不愧是圣人!
  •     先看了《人间随喜》,抱着极大的期待拿到《孔子随喜》,略略失望。行文流畅度、读者共鸣度逊色于《人间随喜》。但不管如何,开卷有益。
  •     我们无法还原孔子,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还原正视传统的心态。
  •     前半部分喜欢 后半部分敷衍
  •     感觉是看过最好的关于孔子的书
  •     很轻松的一部作品,另一个角度看孔子
  •     真的喜欢!对孔子全新的解读。
  •     论文读多了,这种主题不明显的说书体有点跟不上……磕磕绊绊地在飞机上读完了,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把孔子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智者,而非圣人在描述。
  •     好书好书!!
  •     薛仁明老师笔下的孔子是气象万千的,对论语不同的解读,让大家感悟不一样的孔门师徒,让人向往两千五百年前那欣欣向学的场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不太赞同薛对部分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但无伤大雅,总体价值观一致!值得一看!
  •     对于“士”与“知识分子”差异解读、“道”与“艺”的解读让人印象深刻。总体是一本有“气象”的书,但不是很对我口味
  •     喜闻乐见
  •     满心欢喜。薛仁明认识的孔子,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儒家经典中,我也只读《论语》。其它《大学》、《中庸》、《孟子》,甚至《弟子规》,都只是翻过一遍。Andy小时候,陪他一起背诵过《三字经》,这几年,就只有《论语》是读了二十多遍了,而且一旦发现那段时间情绪不好,就捧起书来大声地读,而且会从第一篇开始,一直到把二十篇全部读完。每次读的领悟都会不一样,而且,也是仔细地分辨,哪些话是孔子说的,哪些话是他的学生说的,不让自己弄混了。特别是对话,常常也想象那些对话的场景是什么样子。

    关于孔子,我读过的书有几本。《论语别裁》是我的关于《论语》的启蒙读物,不管南怀瑾先生后来是否追求永生,不管南怀瑾先生后来的书我实在是读不下去,但这本书给我的帮助和启发是相当大的。其后,《论语》原本,《史记·孔子世家》、孙开泰《孔子孟子传》、《梁漱溟先生讲孔孟》、钱穆《孔子传》等,其它相关的书籍就更多了,也不必一一例举,总之,看各种书籍多一点,孔子的形象就立体一点,于是,读《孟子》,还有《大学》、《中庸》,读一遍后就不能读下去了,因为说教,心中总有些腻烦。薛仁明的《孔子随喜》,让孔子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再是我的朦胧的感觉了。真是欢喜。

    那个也爱“风乎舞雩”的孔子,那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孔子,那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孔子,生气勃勃,精神健旺的孔子。(“健旺”两字,读《孔子随喜》才恍然,长沙话“jian3wang1”的原字啊!只知道说,却不知道写,原来就是这两个字!)

    薛仁明笔下,复原了2500年前孔子的行止笑貌,书中写出来的,就是那位言谈可亲,人物可近的孔子。

    孔子的形象,按书中所说,在孔子百年之后,他的弟子们展现给世人的,已经不是孔子了。巨大的变化,我觉得还是汉儒董仲舒笔下的“无不是的父母”开始,到宋明理学的那些道学家们笔下的孔子,都已经变了太多,把孔子鲜活的形象,变得那样地神化了。如我等小民,不搞学术研究,只读儒家最初的版本《论语》,于是,孔子鲜活在眼前,也由此而更为接近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当然,虽说我满心欢喜,对于从未认真读过《论语》的朋友们来说,建议还是读完这本让你也欢喜的《孔子随喜》之后,回头还是去读《论语》。字有不认识的,读音不准的,不要紧,我常读的这本,也是儿童经典读本中带拼音的大字本,嘿。

    从最基本的读起,让我们一起,随喜。随时随地,都是欢喜。
    贴上博文。
  •     如饮佳酿 如沐春风
  •     亚马逊kindle商店有售,仅仅2块。角度很新
  •     装订好,纸张还不错。
  •     气象
  •     薛仁明先生写孔子,有一种大气象
  •     以己之心,度子之腹!言辞无畏,笔走龙蛇。
  •     活动购买 拜读和学习了。
  •     呐,面带喜乐之色
  •     平淡生活里的象征性行为/ 厕所读物
  •     气象万千
  •     书很好,正是我所需要的!
  •     这书一下买了两本,是有外包装的,最和我这种有收藏洁癖的人的心了
  •     把孔子和那些吃人的礼教割裂开。
  •     我送来那一本扉页由作者亲笔 不过是送给别人的= =
  •     薛仁明的书,看过后让人很安静,孔子随喜,让人的心境打开,开朗至极。
  •     观点独到,不过我觉得他和李零那本《丧家狗》比起来还是差点
  •     不错的书,很生动,孔子也带有人情味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孔子
  •     很好的一本书,作者用自己的知识见解打开了一扇通向另一人孔子的大门,这个孔子更真实,更可爱,更大智大愚。让人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圣人孔丘
  •     孔子气象万千。可做一读。
  •     大陆版删节之严重另人发指!
  •     书很好,寄得也好的!下次还会光顾的!
  •     我一定要写书评,不吐不快!
  •     因为读经教育了解到这本书,非常好。
  •     最初买这本书内心还有点忐忑,不知内容是不是真的如推荐的一样好看。仔细看过,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作者的写作有深度,有广度,文笔既能一针见血,又爽心悦目,真是气象万千!对我们做人做事都有帮助!好书,我推荐!
  •     还没看 看样子不错
  •     看了这本书之后,真的感觉自己对孔子有深许的了解。
  •     看这本时边上非常有必要备一个字典,因为其中会有很多平时不认识的生僻字,虽然如此但感觉着实不错,台湾文人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更好的传承,值得一读
  •     细细品读,独立思想,好书。
  •     以往的书中孔子言论以及对孔子的描述上总是一个死板的老夫子,这书有些改观。
  •     大小合适,正好可以捧着读
  •     朋歌自购,更多精彩书籍请至朋歌书房:http://site.douban.com/pongo/room/529268/
  •     里仁第四串读
    对于孔子或者儒家,《里仁第四》也许描绘了他们应该肩负的最重要的工作内容。那么里仁一篇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怎样践仁行。怎样践仁行呢?用现在的比喻就是掺沙子。
    儒家是这么掺沙子的:
    首先是把自己的心掺到仁的沙堆里去——里仁为美。
    接下来开始把自己掺到一切可以掺的地方----
    掺到人生的每一次选择中去:择不处仁焉得知
    掺到贫穷的人中:处约而安仁,
    掺到富有的人中:处乐而利仁。
    掺到人性中去: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掺到欲望中去: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掺到一生的每一步去中去:观过知仁
    掺到生命的每一分钟去: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掺到身边的每一个人中去: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
    掺到做的每一件事中去: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掺到每一次起心动念中去:怀德怀刑
    掺到治国宏图中去: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掺到自我中去: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掺到对一切事物的评价体系中去:喻以义。见贤思齐。
    怎么掺进去?唯一正确的途径:忠恕而已。
    再说一遍,掺到一切中去:
    掺到父母膝下,人伦之中,
    掺到每一句话,每一步路中
    不要因为目标太高而对自己产生疑虑:德不孤,必有邻!
    仁之用就是恕,是以爱的光辉温暖他人: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很明显,儒家就是一群泥工。如果说农民是泥腿子,那么儒家就是泥爪子。他们用他们的一生不停地掺沙子,可是包工头在不停地偷工减料,不停地压缩成本。于是房子不停地塌,他们就不停地和着混凝土。就这样辛劳着。从没有一座理想的高楼拔地而起。但他们并不抱怨,只是偶尔会直直腰,抬起头,凝视着远方,深沉地说:哥掺的不是沙子,是寂寞。
  •     道学的面貌是后人的误解,很有收获,想读更细的孔子生平。关于人世作者见解不俗
  •     拿到了,输得质量不错,很喜欢!很想了解各方面的思想!
  •     簡說散寫。閱後置書架。藏之。
  •     专栏都是比较啰嗦,不过还是对孔子有了一些兴趣,打算读读论语文本。
  •     这本书与校图书馆有个故事
  •     写出孔子气象,好书!庄严而活泼,可敬而可亲,孔子也!
  •     一个更真实可信的孔子
  •     一直觉得
    古圣先贤
    绝非我们一贯想象的
    严肃
    薛仁明 发挥了足够的
    想象力
  •     山是穷山,水是恶水。#春运在路上#
  •     不错,但把孔子写得太道家了。
  •     原来如此可爱的孔子,误会了好些年。看过《将夜》再看这本,老师和孔子真真的可爱。
  •     闻风而相悦、"有礼、有敬、有大信"、一身反骨—— 孔子的澄澈如镜,时常拿来照照人与世,至少可多些清朗之气吧。
  •     文筆清新,但非朱太過。
  •     文章很好看,读了舒服!
  •     全新的视角看孔子,令人耳目一新。真是好看!
  •     信而好古,好书。随喜二字,可谓传神。
  •     一口气买了两本。个人喜好吧
  •     老爸点名要买的!台湾学者研究传统文化有独到之处
  •     给弟弟买的。他很喜欢。
  •     另一个角度看孔子,有意思!
  •     绝对的好书,是能提升一个人的内涵、学识的典籍,给人启蒙,让人重拾论语。
  •     对加强文化修养有用的书,有时间慢慢看
  •     前半段如沐春风,后半段重言滥语
  •     书刚到就迫不及待的翻了一下,有很多观点与作者达成共识,很不错的书
  •     读论语很累,但是把论语当成小说一样读,较为简单地让我们学习孔子。在这样的时代下,在这个环境里,坚持自己或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孔子用温暖而朴素的语言,影响着我们,如果无法改变世界,就改变我们的内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追求内心的一份清亮。
  •     放在厕所里。间或读上几篇。做不到那样,多读读,也能在某些浮躁的时刻给自己一块大石头沉底。
  •     认识孔子
  •     快递速度很快,5号短信通知发货,6号就到了,帮妹妹买的,现在不在家,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等看到再来评......
  •     1、作者见解独到,不随波逐流2、文字易读,虽行文风格浪费标点,哈哈3、个别内容重复,希望再系统简洁一些
  •     有点感动。。
  •     非常不错的一本好书!值得一看
  •     喜欢书名 作者有难得的大情怀
  •     古风,你不知道的孔子
  •     读得薛仁明先生的第二本书了,很不错
  •     很喜欢这本书。儒雅的文字,丰富的内涵。言语有些艰深,需要花时间读懂
  •     很喜欢这样风格的书!
  •     讲孔子能讲得如此生动、深入,难得,非常值得一读
  •     谈孔说事,为儒做人。
  •     虽然很多 观点不敢苟同
    但还是庆幸啊
    台湾还是留下了一些传统中国的东西
  •     不少观点抛出来的时候显得有些武断,颇有意气用事的味道。
  •     有点像微博体,部分有重复,文字通透,观点嘛,部分深以为然,部分要思考一下,还有一部分现在来说跟作者想法不一样。
  •     一身静气,湛然似水。绝佳之作。
  •     还行吧,只是为什么要分这么多段空开来,好浪费空间
  •     人容易重复自己,薛先生也不例外。
  •     薛先生实乃一真正理解中华文化之智者,读此书,如沐春风,很享受;又如入宝山,有收获。在愉悦中收获满满,随喜随喜!期待薛先生后续之作。
  •     文笔不错,作者造词潜句的能力非常强,就是有些观点比较迂腐过分抬高本土文化了。
  •     给儿子买的一本书,先看了一下,很不错,通俗易通,作者谈论孔子及他的学生,让孩子们能轻易感觉这些故事并不遥远。
  •     发现台湾真的是温良恭俭让的台湾,台湾的作者身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如同一个韩国人和一个中国人站在一起时,你一眼就能说出那个是中国人一样,一个台湾作家和一个大陆作家不用看作者名字,通过文字,我能一眼看出。
    很棒,推荐去读。
  •     初看前言以为薛仁明先生必定是对孔子有着至深至惊的理解才能做得此书,得到文化界一直认同和吹捧。又闻此书在岛上很是聚拢了一批拥趸,在大陆出版简体版本才欣喜地买来一睹真相。 不提文章其实内在逻辑性不甚严谨,也许是成文多为连载专栏,不比如小说论文一般需要甚多前因后果,可也不是一般兴起的随笔散文,成书而缺乏内在逻辑岂不是有些可惜? 再说薛先生对今人的批判的确有几分道理,批林批孔批的确实有失偏颇,一竿子打翻了两千多年的传统和文化,对文明无法顺利延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薛先生在本书最后提到的今人只会在学校里做文章写论文,只会在传统文化中标新立异,一味求新求变。这种观点恕难苟同。即使我们对传统继承的不够完整,但历史就是在标新立异中不断发展的。没有创新时代就不会进步,离地球灭亡也就说远不远了。
  •     孩子的老师特别优秀,推荐的书没错。
  •     感觉非常失望!逻辑比较混乱,“气象”模糊。
    作者称:“孔子一身反骨,只不过是藏在他的温良恭俭让中罢了”。一身反骨,就是从头到脚都是反骨。那么,孔子反什么呢?作者却语焉不详。
    那么作者所指的反骨又是什么呢?(而且这个反骨上面还没有加引号)作者列举了:“孔子对诸侯,虽属君臣,更似宾主;许则许,不许则不许,不时还多有批评”;“他对待时人…较真起来,批判之严厉,可未必多么客气”。仅此而已!那就是说孔子待人接物比较直率,怎么能说是一身反骨呢?

    令我最为反感的是,作者在“以直报怨”这一节里谈到儿童教育,竟然说:“民间教育小孩,从来是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该有的教训,但凡符合比例原则,但凡出于平常之心,不盛怒,无恶意,不落爱憎,总之对小孩就有益处。这便是,直道待人。”“打几下手心,哪里就留下什么阴影了?”这种态度,真是蛮横无理、充满暴力。
    本书的难得的闪光点是,指出孔子提倡“勿欺也,而犯之”,并批判有若的“反对犯上作乱”。那么,既然臣下可以“犯”君上,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就不可以“犯”父母呢?而父母却可以名正言顺地“修理”孩子呢?

    整体而言,本书是一种抒情、一种宣泄。是于丹论语心得的台湾版。
    于丹也好,仁明也罢,并非全无价值。很多人认为这是通向孔子、通向儒学的入口,这就是他们的价值所在。虽然更高层的专家担心,这样的入口可能误导读者,但我认为,先有个入口也不错,读者进来以后自己再看嘛。
    所以,我虽不喜欢这本书,却不能否定它的价值,更不主张焚坑之。任何人,只要有自己的看法,就都是珍贵的。
  •     回也不改其乐
  •     把孔子和论语,解读得可敬可亲,气象万千,非常有意思。
  •     活脱脱的孔先生
  •     本书以随笔的方式把孔子及他的《论语》切合实际一一道来,让人感觉孔子也是那么的平易近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