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红室随笔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霜红室随笔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11009647
作者:叶灵凤
页数:139页

章节摘录

  一到北京,我就赶上看了一个令我十分喜欢的美术展览会:湖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  当然,湖南的湘绣和醴陵瓷器,是驰名全国的工艺美术品,但这个展览会的展览重心却不是放在这上面,而是着重介绍湘西山地兄弟民族的日 用手工艺品,如用彩色棉纱线编织的被面、花边、花带、彩色桃花的袖口和裤脚花边,还有蓝白的印 花布。这些都是湖南土族、苗族、侗族、瑶族和汉族妇女们的业余制作。除了蓝印花布以外,那些被单、床单、花带等等,都是自用品或用来馈赠亲友 的,都不是在市上可以买得到的商品。这些展览品的来源,除了一部分是湖南省博物馆的收藏品外, 有许多都是由负责征集的人亲自到人家去商借的, 有几幅色彩和图案编织得非常美丽的被面,据说还是由物主当场从床上揭下来相借的,所以平时很难有机会看到这些被埋没了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因此非常可贵。  这个展览会是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新建的大楼里举行的,我去的时候还是预展,是由郁风陪我去的。我在会场上见到了王琦、张光宇和黄永玉。还见到了沈从文。他自己就是湘西人,近年又一向喜欢研究民间工艺美术,对于家乡的这些艺术品自然非常爱好,因此他正是这次展览会的热心支持者之一。他陪着我一面叙旧,一面又如数家珍的将有些展览品的特色、风格和生产情况介绍给我听,我看出他站在这些艺术品的面前是如何的陶醉和喜悦。 有几幅被单和织花的彩带,图案的恢奇复杂,色彩的鲜艳和大胆的强烈对照,运用鸟兽形象构成图案的巧妙,使我仿佛一时见到了波斯的古毡毯, 古代墨西哥玛耶人的雕刻建筑图案,以及现代毕加索、保尔克利等人画面上的那种丰富色彩。若不是已经说明这是我们自己兄弟民族的作品,我真会认为都是外来的东西。  但是细看一下,那些狮虎、凤凰、猴马,以及 一般家禽植物图案的采用,又无一不是山地民间传说和日常生活接近的东西,而花纹的排列和变化的韵律,又分明与我们古代商周铜器艺术一脉相通,可见这是渊源有自的。我一时惊诧它们类似外国作品,不过是我自己的少见多怪而已。  十月四日参加了全国文联招待的午餐会之后, 从丰泽园饭庄散出来,看看距离下午另一个约会的时间还有三小时,我就决定趁这机会实现向往已久的一个愿望:去逛一逛琉璃厂。做我临时向导的是阿英。  去是去了,可是这愿望只能说是实现了百分之一。因为偌大的一个琉璃厂区域,四处都是书坊和骨董书画店,若是依我的心愿,每一家每一本书每一幅画每一尊唐俑细细的看一下,正如细细的去看鞍钢那样,只怕用一年的时间还不够,因此连走马看花的方式也被迫放弃了,只好选定了两个重点: 到墨缘阁去看看齐白石的画,再到荣宝斋去看看他们的木板水印画,其余的地方只好一任它们从车窗外面飞掠过去了。  ……

内容概要

叶灵凤(1905~1975),原名叶蕴璞,笔名叶林丰、L•F、临风、亚灵、霜崖等。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上海美专。1925年加入创造社,主编过《洪水》半月刊。1926年与潘汉年合办过《幻洲》。1928年《幻洲》被禁后改出《戈壁》,年底又被禁又改出《现代小说》,1929年创造社被封,一度被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参加《救亡日报》工作,后随《救亡日报》到广州。1938年广州失守后到香港。从此在香港定居,直到1975年病逝。

书籍目录

文艺行脚
静安寺的雪泥鸿爪
天末怀人
聂耳和他的耳朵
有同狱之雅的柯仲平
《湿发记》的残稿
永乐宫壁画的画家题名
记唐代雕刻艺术杰作昭陵六骏
拓本——我国独有的艺术品
石刻画像趣味
元祐党籍碑的刻工故事
吾哥窟浮雕拓片和中国的拓印技术
再谈剑侠画家周
郑成功的胡须小考证
张冠李戴的洪秀全画像
从陈三谈到磨镜
佛经与鸦片
《打面缸》故事的源流
吾哥窟的发现与《真腊风土记》
马可孛罗笔下的卢沟桥
欧洲十八世纪“台湾志书”的大骗局
蝙蝠
克拉克,《裸体》,及其他
高克多与法兰西学士院
幽默古今
《夷氛闻记》的版本谈
山楂的风味
说枣

编辑推荐

  叶灵凤在现代文学史上因为鲁迅讥讽为“齿白唇红”和“流氓气”而不引人注意,但是他是现代极具特色的画家、作家、翻译家和收藏家。 1938年后到香港,在“文化沙漠”的香港他是以随笔家和藏书家知名的。  叶灵凤最有名的专栏是“霜红室随笔”,虽然已经出版了一些,但是仍有相当部分至今未能得到系统的搜集和整理,这当然是叶灵凤研究上的一个严重缺失。这本《霜红室随笔》,具有拾遗补缺的性质,目的是让读者能够再次领略叶灵凤随笔小品的艺术魅力,进而更全面认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学。  平淡而意味隽永是叶灵凤小品散文的主要特色,《海豚书馆·霜红室随笔》收录的散文正是作者散文特色的体现,无论是怀念故人,考证版本,还是描述生活,探寻故居,作者都娓娓道来,朴实动人。

作者简介

《海豚书馆:霜红室随笔》收录了叶灵凤的三十五篇散文,从内容上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要是在北京的见闻,这可能是叶灵凤在1957年回北京观光时对新中国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新中国建设的赞叹;一是主要回忆文人,如郭沫若,成仿吾,柯仲平等,此外还有聂耳,记录了他们的一些逸闻趣事;一是作者的老本行,对艺术的研究心得,如版画,石刻画像,拓印,版本等的考证和研究,足见作者收藏之功底;此外就是作者关于风俗的描写,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趣味感受。

图书封面


 霜红室随笔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记得知道叶灵凤翻译过显克微支小说时的那份惊异,对于这位早年被鲁迅称为"流氓才子“的真文人总是有些说不清的意绪,就像提得起同时放得下一般,无牵挂,却也可以一读。看见五之堂有海豚版叶灵凤《霜红室随笔》的时候,没权衡什么就与一堆书打包带回师大,数日暴雨里,躲在家里读完了它们。这书看起来一点也不累,或者说是熟悉了他的文字风格,这些年,断断续续地读叶灵凤的文字,其实是断断续续地读了叶灵凤与施蛰存这一类文人的文字之后,越发喜欢那种读起来不累,不那么学术,不那么端着,不那么“主义”,且不那么喜欢调动读者情绪的文字,各种各样的爬格子动物里,能写点让读者读过之后无牵无挂的人很少。叶灵凤算是一个。最妙的是,《霜红室随笔》开篇的《文艺行脚》中居然写道他自己1957年在鲁迅逝世二十一周年之后访问鲁迅故居,而且是为了对付“谢绝参观”而找个探访他那管理故居的旧友为理由去的,然而,以这样奇妙的方式去鲁迅的故居,又有与旧友重逢的机缘,叶灵凤这篇文字的表述却不带任何情绪,看着淡淡地平铺直叙,这让我读着老大宽慰。举重若轻,其实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叶灵凤,是我心中能做到这点的一位。至于他写“亭子间的文士”郭沫若当年提着菜篮子去买菜,因而被称为”大司务“的原因竟然是安娜夫人语言不通不能买菜之故,叶灵凤说,当初上海男人除了厨师之外都不买菜的,这可真的让人惊诧,因为而今的上海,身着睡衣,脚上趿拉一双拖鞋,手里提着两三个马甲袋,袋内里装着几份小菜的都是上海男人,龙应台在她的《啊,上海男人》里写下如此文字:“上海男人竟然如此可爱:他可以买菜烧饭拖地而不觉得自己低下,他可以洗女人的衣服而不觉得自己卑贱,他可以轻声细语地和女人说话而不觉得自己少了男子气概,他可以让女人逞强而不觉得自己懦弱,他可以欣赏妻子成功而不觉得自己就是失败。上海的男人不需要像黑猩猩一样砰砰捶打自己的胸膛、展露自己的毛发来证明自己男性的价值。啊,这才是真正海阔天空的男人!”是不是有些像叶灵凤?至于郭沫若这一行为,读者可以姑且莞尔了。《霜红室随笔》就是这样的怀念文字,而此书之妙就妙这些看上去暖意洋洋的文字里,其实并不带着很煽情的应景情绪,反而是留给读者无限的、感受叶灵凤藏在话旧抒怀背后的无文字的东西,或者说,是他留给不同时空的读者以鉴证的余韵,也可以说,这是叶灵凤留给后人阅读时的幽默。因为每一篇怀旧的文章里的人物,多多少少都在他笔下显露了类似郭沫若成为“大司务”,“耳朵先生”聂耳的耳朵会动这类的趣闻。当然,作为文人,叶灵凤离不开文化,自然有了研究“昭陵六骏”和“永乐宫壁画的画家题名”以及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拓本”和“磨镜”,对于这样饱满着真挚情绪的文化文字,叶灵凤的美学观便可见一斑。这一系列的文字多少也都有些怀旧,便是静安寺也让他分外留恋,却不料想,叶灵凤从抗战之时便定居香港了,这样的他,文字自然有着另外一种眼光,郑成功的胡须和洪秀全的画像这两篇,透着一种令人苦笑的幽默,至于散文中最常见的写风物美食的,他也有大作出现,那是“山楂的风味”和“说枣”,而且颇为精妙,特别是山楂这篇。剩下的便是作为书话大家的他的书话了。本书的文章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随笔,正如编者陈子善先生所言:从叶灵凤的这些随笔里可以一窥当时香港文学界的面貌,其实,我以为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文革”时期香港和大陆的文化交流,以及当时大陆文化界的一些清风薄云。历史的真面目在这里没有蒙着面纱。掩卷之后,窗外是一碧如洗的蓝天,灿烂的阳光里,苍翠的绿树间,鸟儿正忙着捕食叫了一中午的知了,而我则从另外的角度看明白,身在香港,心在大陆,叶灵凤其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儿。《霜红室随笔》便是一部见证实录了。【原文地址】【天涯】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50117&PostID=64071477【网易】http://iwenqing.blog.163.com/blog/static/14301442201462222934664/
  •     当初在看陈子善老师的《拾遗小笺》中,看到陈老师介绍了这本书。所以有了想一读的念头。后来找来看了一遍,有点失望。对我而言,算是本看不看两可的一本书吧。真老师推荐的精彩之处,我没觉得很好看,看来是我道行不够啊。
  •     书里的文章都挺好的,除了《天末怀人》的一篇《郭老的光荣》,对三姓家奴极尽奉承阿谀之能事,可谓孤篇臭全章,灾祸犁枣。叶当时身在香港,本有可能保持独立,但是1959年却苍蝇逐臭一般到大陆参加“国庆观礼”,旅游观光,孰不知当时饿殍遍野,文人无骨,可见一斑。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杂学什么的最有趣了
  •     子善老师编的叶灵凤文集,非常精彩
  •     海豚书馆 霜红室随笔不少于5个字
  •     叶的文字、知识和文采有特色,值得我们好好静心学习。
  •     叶灵凤在港的专栏随笔集,海豚书馆一种
  •     商品相符!!
  •     一般般吧。
  •     叶灵风的好书
  •     太平,公元错误
  •     《郑成功的胡须小考证》一文写得最风趣。
  •     很精致的一本书,是精装本,小巧可爱,适合放在包中携带。
  •     有意思的小册子,文笔虽不似董桥的华丽繁复,但也颇朴实,故事短小可爱,闲日打发时光的不错选择
  •     好书,得慢慢看。这是一本我喜欢的书。
  •     最後兩篇寫到山楂和棗的各種吃法,想了想炒山楂、冰糖葫蘆和蜜棗,哈喇子都要流一地了(*ˉ﹃ˉ)
  •     叶灵风,他的书我都喜欢。特别是书话。
  •     感觉不如以前出的读书随笔好看。不过前言也说了是补漏篇。
  •     这本基本合格
  •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太短铺展不开,并不曾比今日之报刊文字好多少。原是见了引文才决定收这本的,结果看完发现歌德那篇居然不曾收录=-=不开心
  •     叶老的书总体质量是不错的,读来很受益,但始终没有像《书淫艳异录》那么可喜~
  •     看随笔真是了解个人品味最好的通道
  •     非常不错的一套书又买了很多本
  •     他们只是周末的皇帝,胜利就像吸毒一样上瘾。
  •     薄薄一小册,算是拾遗,因而佳作不多。不过,亦可感受到叶氏之阅读广博与文风之隽永。价偏高。
  •     内容无感。
  •     有些篇什有明显时代气息,但并非不能用,如讲57年大字报,内容多元化,非后来单纯攻讦一途。又如述苏曼殊以山楂糕、腐乳抹面包而食等掌故,颇有趣
  •     叶灵凤先生写的薄薄的小书,还算不错。
  •     海豚的书,值得一读
  •     他妈的,张资平写得这种小说竟有这么多人买
  •     内容少了点~
  •     拓本、拓片、版本的冷僻学问,对于门外汉来说读来无趣,几篇忆旧小文倒颇具兴味。
  •     霜红室主人大名鼎鼎,写的随笔很好看。有时候在想,当下的人写不出王羲之字来,能有民国时期的文人的风骨也好,看来也是空想了。社会在进步,只能去看那时候的书了。
  •     刚开始读,不负所望,杂家,内容涉猎广泛有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