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印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火车印象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49507191
作者:赵妮娜
页数:276页

章节摘录

有一次在火车上对着车窗外拍照片。车有些晃,硬卧车的过道窄窄,路过的一个男子一半是问一半是自语地说:“拍什么呢?能拍好吗?!”    在火车上拍照还是挺扎眼的,在这个小小的空间,端着相机而能表情自然内心放松,绝对需要一些定力。不过想想,没有什么可看的坐车人,看着你忙乎是自然而然的事。    现在总结了一下,火车上最不尴尬而没有心理压力的拍照,是把镜头对向窗外,你就拍吧,你看不到别人看你,你一直拍下去,别人也少了看你的兴趣。车窗外的照片总是会拍很多,但是最后回到家里,用了USB插口放大在屏幕上,总是找不出几张满意的。在速度带来的摇晃中,在有粉尘的车窗玻璃后面,你的镜头不会有多少能耐。就像男子问的:“能拍好吗?”真是拍不好的!    那前一个问话:“拍什么呢?”我不知道别人,我发现自己拍的主要是房子。    有一种心理和光学结合起来的理论,在相机镜头之外,你的注视由对面景物的品质决定:而透过镜头,你的注视由注视决定。当我发现我拍的多是房子时,我对这个理论的通俗理解是,车窗之外,镜头之中,注视常常无处可去,用了心力而不是随意的对待,房子尽管不是出色的景物,却必然成为注视的中心。    想一想,火车的车窗之外,在田野的广阔背景之下,多数时候是不是就是房子和房子、房子连着房子、房子的转换、房子的风味、房子的故事……    刚出站时出现在窗外的房子。常常是中老年的状态。在中国近百年的交通史中,铁路是绝对的宠儿,多少城市的心脏就是火车站,火车站周边房子的年龄就是城市的年龄。    车站边的房子都是中年人了,色彩和结构说着猥琐、杂乱、烦躁,林林总总的情绪和往事都在那些房子的身体上缠绕,然后挤进车窗后面你的眼你的心里。火车向前,当房子在车窗外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挤靠近轨道,那是在预示,又一个城市要到了,下一个车站要到了。    许多时候,到一个站或者出一个站,如果走的次数多了,提示的标牌首先是有标志性的房子,然后才是站牌。这几乎是一个规律。    坐火车去西安和离开西安,抵达和别离的标志都是一串砖房子,准确地说,那是一排房子的后背。最显眼的房子是在原来两三层的小楼顶上加盖上去的·用最普通的红砖,在凑合心态下草草地加灰浆垒起,没有正规建筑明确强硬的线条感,表面更连水泥也不抹,老远的就看到砖的红和缝隙间水泥浆流出来的呲牙咧嘴。    那是由局促带来的引人注目,却几乎成为这一个城市在坐火车的人们这里的开关,到了这个开关跟前,无形地按一下,西安这个城市的影像要么被打开,要么被关闭。    飞机让你看到此地的前庭,火车让你看到此地的后院,那么房子,特别是从车窗里看到的车站附近的房子,是这个地方的贴身衣物,带着身体的味道,暴露着真实的身材。    你对此类房子的感受,是上班高峰时的公车上站在你身边的那个少发中年男子,没有好感,却早已教会自己不厌恶,因为这才是现实和生活这样的词的真实内容。    当有些差异被认为是正常时,常常就被自然地忽略,车窗外的房子也是这样的命运。我们知道东北的房子和江南的自然不同,在车里看到,有时连惊奇都不给,应该是那个样子,也就无所谓那个样子了。其实房子与房子是永远不同的,特别是在以移动为目的的火车上看房子,那种转换会有如电影换镜头一样的效果。    当然,这种转换有一个算得上有点苛刻的前提,就是要坐白天的火车。现在多数时候我们总是坐夕发朝至的火车,这样的坐火车在一定程度上已没有车窗风景、春冬之季,当夜晚早早包抄过来后,你看着那车窗,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表情,是迫不得已的孤芳自赏。    现在发现,坐动车组列车是看房子转换的最好工具。从北京出发去上海,上午十点多上车,先看到燕郊精小的平房,朝阳的那一面,整面墙都是透明的门窗玻璃,窗棂的大红大绿一直俗艳到极点。到了极点的放任,反生出了亲切。    吃罢饭到了中原,看到那么多两层的房子,拼凑的味道从水泥、楼板和门窗的细节中渗透出来,细瘦瘦已过时的铁窗和铝合金还在用,感觉如小时候用那种黄黄的草纸包油条油饼,油是一定会渗出来的——的确是盖成了楼,可是只要搭眼看上去,就知道盖得有些吃劲。    小睡了一会儿后就发现场景移到了江苏。房子明显是好起来了,但是还是没有好到你的想象。这个地方在全国人民的大脑里都是富裕的,但是却没有好到你认为的程度。那些房子仍多盖成两三层的样子,但看起来要比中原的厚实一些,外墙面贴了瓷砖的也多起来。但是稍许留意,就会看到所有房子和房子之间刻意地、明确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尽管那个距离很小很小,却还是如裂缝一样刺眼。你是你的、我是我的气息从那些即使站在同一排也绝不牵手的房子身上传出来    镇江附近,会出现一些老房子,也是两层的,说明并不是很老,应该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物品,富庶之地的房子的质地明显是好起来了,又是白墙青瓦。在有些烟朦胧雨朦胧和总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氛围中,就别有气质和韵味了。这几乎是车窗外最美的房子。    许多年前的冬天,几个人去东北,坐绿皮慢车,大约在铁力附近,积雪堵路。火车停下来等铲雪车过来救,我们就下车了。东北的雪是这样的。你在屋里车里看时大脑的反应是:“噢,有雪。”等真的到了外面,雪光刺目,一不小心掉进铁道下面,发现那雪到了腰部。    远处有一个村,雪就把所有的房子全包起来了,已是黄昏,小村的街道上看不到任何人,房顶的烟囱上有烟在飘,房子就有活着的意思了。    而你自己会不由自主就成了自己的提问者:那个房子里的人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生活?想压制都压制不住。    车窗外的房子,就是这样让你一定要想到故事。    那次,知道所坐火车要路过呼兰,提前问车上的当地人呼兰是什么样,人说现在是哈尔滨市的一个区了,许多大学的分校设在这里。到了呼兰站,发现可以将站台上的站牌换成任何一个内陆中小城市的名称。萧红的家乡,和许多地方一样,约好了似的没有了特点。    而在上世纪初留下的历史照片上,当年东北的富裕之家会用青砖用心地雕了做门楼的,那些门楼常有你今天设想不到的气势和精致。我想象的土地主之女萧红的家是小小的院子,有正房厢房,厢房里的那个女子狠狠地收拾东西,然后坐火车离开,走时就不再想着回来。P8-15

前言

进入相机再到纸上的都是片刻,它的另一个名字才叫图像。图像是它的名称,片刻是它的性质。    我的所有火车图像,称为“火车片刻”才最好。    我拍下的就是火车的片刻,在特定的那一个时刻。在忽然的那一个时刻,在我们没有约定的那一个时刻。我镜头后面的眼晴和它的眼神碰撞,快门响起,记录那一刻它的身影和神色。    不能说火车就是那个样子。只能说那个火车的那个时刻就是那个样子。那样的时刻有的已在我们的记忆中安家,有的还没有闯进我们的视线,而那样的火车时刻,只要相识,就将难忘。    一直坚持拍自己目光中、感觉中的火车,而且看重后者胜于前者。    可能是不完整的火车,可能只是一个部位……拿起相机。眼睛靠近取景框,寻找,定位,快门按下的那一刻,画面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因为一些那么繁复、莫名、细碎、强硬的感觉充溢身体,推动右手的食指坚决地动作。    拍摄其实都是时刻,而我的火车。更是实质意义上那一刻的火车,带着强烈的情绪火光出世。    于是,火车存在于那一刻,存在于感觉里情绪中。    火车,换身为片刻。

内容概要

拍摄和写作,涉猎多,出版图书以火车概念为主,另有生活视角

书籍目录

前言:片刻
1 景象
2 记忆
3 描写
4 行业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火车记忆的散文集。    多年从事铁道新闻报道的赵妮娜对火车的情感较常人更为深厚,出版的《火车印象》一书中,她用文字来为这段感情写上一个注解——    一直坚持描绘自己目光中、感觉中的火车,而且看重后者胜于前者。可能是不完整的火车,可能只是一个部位……    这就是我的火车,更是实质意义上那一刻的火车,带着强烈的情绪火光出世,也带着种种被我们忽略的对火车与铁路的记忆、风景和情事。

作者简介

《火车印象》是一本关于火车记忆的散文集。 中国人坐火车的记忆,是被拥挤破坏的记忆。因为常常没有愉悦感,就有群体性地厌恶和反感,以致连记忆也是不想要的。 忘记坐火车的记忆,如此逆反和缺损,有时是坐火车的人的刻意。可是,那几乎没有火车的错,它只是向前向前…… 再向前一些年,或许我们会发现,坐火车的记忆如此强烈地牵引情感,就像一件记录着不幸福往事的旧物,再见依然情深。可是现在,我们几乎已经将它搞丢了。记忆不可或缺,无论悲喜;火车于我们,不可或缺,生活之中,记忆之中。 多年从事铁道新闻报道的赵妮娜对火车的情感较常人更为深厚,《火车印象》一书中,她用文字来为这段感情写上一个注解。

图书封面


 火车印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就像你守着一个人,起初时皆是海誓山盟,可能突有一天,却会对他爱恨交加。因此,在这么一种缠绕的状态里,“爱”与“恨”这两种貌似并行不悖的情感,却像平行的铁轨一样,互不干扰,又相得益彰。在翻阅这本有关于火车的记忆的书籍时,上亿的国人正在通过火车——这样一种古老而又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要么去赶一场热气腾腾、欢乐融融的年夜饭,要么携家带口去某个风景名胜区共享天伦,总之,在“春运”这么一个号称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人群大迁徙中,火车一方面圆了许多人的梦想,一方面却又让这梦想总是充满凄凉。一想想一票难求的焦虑,车厢里人满为患、无处落脚的窘迫,即便是火车作为一种运输器承载了货物、人群、希望……像动脉一样给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输送着发展的动力和养料,中国人说起火车,和乘坐火车的记忆,正如作者所言,“没有愉悦感”,“是被拥挤破坏的记忆”,然而,这记忆恐怕是以苦为乐,苦中作乐,掺杂糅合着太多五味杂陈的酸甜苦辣的。至少在我个人的关于火车的记忆里,儿时和父母坐火车去旅行时吃过的盒饭竟然是最让人念念不忘的美味。尽管它可能不卫生,也价格不菲,饭菜显得那么粗鄙不堪,然而,这一切带来的新鲜恰是平日在家的精雕细琢无法比拟的。不管是铁锈斑驳的绿皮车,还是光鲜铮亮的高铁动车,既能高端精英,阳春白雪,也能乡野粗俗,深入人心,总之,火车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记忆都息息相关。试想,13亿中国人,大抵一多半都有过乘火车去上学、游玩、探亲、工作的经历。那么,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一种情愫才促使作者去一一踏寻关于火车的细枝末节呢?从2006年《车厂魅影:火车视觉1》、《记忆火车:火车视觉2》到2008年《往事最多的火车》,再到2010年《遗失的火车故事》,赵妮娜正是沿着两条铁轨从记忆深处一路狂奔,用文字和图片一祯祯地定格出她所谓的“火车片刻”。在春运行将结束之时,捧读这本书,蓦然发觉,原来火车赋予我们生活的况味竟然包括着如此之多的,痛苦和美好。封面两条写意的线条未作太多艺术化的处理,像极了生锈的铁轨,默默无言。最让我喜欢的,还属目录的设计。中间一道窄长的红色色块里是页码,004、006、008、142、180乍看上去倒有些像火车的“时刻表”,色块上方是介绍各种火车专有知识如钢轨、警冲标、道砟、道岔机等的小信息TIP,看得出赵妮娜果然是个地道的“火车控”,色块下方则是与火车有关的各种风物、人情的抒发。或许只有有心的眼睛才能发觉在常人看来疲惫不堪的火车路途中的细节:车窗外的房子伴随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到底发生着怎样的改变?铁路两旁的广告标语究竟折射着中国市场经济前进步伐中怎样的方向?人们在坐火车时吃的零食,做的女工,遇到的一见钟情如何反映着随着时代巨变人们生活和感情世界里的七情六欲?似乎所有关于火车的一切都轻易被人们遗忘了,因为它们总是悄然发生。然而,过去的2011年,围绕火车展开的公共话题却反复加重了人们关于火车的印象。事故、腐败、提速、安全……哪一个关键词都叫人面色深重。尽管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其他方式出行,可火车带给我们的感受,竟是爱与恨的双轨,哪一根都不可承受的甜蜜和酸楚!

精彩短评 (总计76条)

  •     又见赵妮娜的中国铁路系列作品,图片新颖,角度特别,文字优美,非常适合旅途中阅读
  •     对火车迷来说,写的很细腻,图片很好。
  •     花了一个下午在先锋把它读完了。专业术语很靠谱,内容很扎实!
  •     图书馆借阅,真不知该把这本书归入那类,想想它更像一本有关火车的散文集,归入文学吧。
  •     充其量 是本印刷品
  •     对于一个家住火车站附近的人来说。火车总有一种寄托,既是离开,又是回来。
  •     喜欢火车的照片。作者也是一个追火车的人。
  •     有科普,有故事,有影像
  •     对于不常坐火车的我,它们并没有留给那么强烈的生活印象,只是仍记得小时候爷爷用自行车载我去铁路上看火车,等待到几近失落,才在铁轨轰隆里发现有灯光从远处奔驰而近,心底泛起一阵激动。属于90年代的记忆,像压在玻璃板下的黑白照片一样,总带着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和回不去的单调幸福。
  •     比前两本好看
  •     非常的细致啊
  •     一本描写火车的文艺小书,很适合车迷阅读
  •     什么内容也没有,都是些抒情的废话
  •     关于火车的记忆和科普
  •     12356
  •     很有共鸣的一本文字加摄影,因为作者不仅仅是一位火车迷,更是旧时光的还念者。
  •     特别喜欢赵妮娜写的铁路视觉系列的书,很好看,趣味性强
  •     文字和图片都很一般。不过也算是怀念了一把,离开了铁路,留下了铁路情结。
  •     我是车迷 车迷 必备的一本书
  •     一直覺得火車是一種特別的存在。
  •     在火车上看这本书算是一种情怀,在高铁时代回忆绿皮时代,回忆的是自己的人生和乡愁。但在抒情的时候作者有点用力过猛。
  •     火车,一个出形方式的选择;火车,一代人的记忆;火车,反应一个真实的中国
  •       跟前两本一样的精致,版面上是纯粹的中文,符号上略显单调,指尖触觉更轻柔些,另一种风格吧……  其实这类非参考性读物,开本大一些,装订稍松散一些,整体效果可能更好……  期待下一部……
  •     照片是拍的真好 作者对列车也是真够热爱
  •     喜欢火车的人必看
  •     包装精美,质量也好,内容详实。
  •     从火车中读出人文的气息来,不错。
  •     火车的意义是记忆。
  •     火车印象,起初以为每一节讲的是笔者在车厢里在日以继夜的旅程里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感人的,深刻的,简单的,可以写成一部小说集。可是,这本书与我的预期相反,尽是technical的术语,原本属于温柔美好的火车印象,又回到了冷冰冰的铁皮模样。
  •     第一次是去年三月份在学而优看到这本书,那时候翻了一下,感觉内容还可以。后来无意中在图书馆再看到,就借回来看了。细读这本书,却没那时在书店看的感觉那么好。火车记录的就是生活的变迁吧,才绿皮火车到现在的高铁。书中有挺多在介绍火车的型号、零部件之类的,感觉没那么纯粹了。还是想要看那种,由火车带来的故事这样的散文。
  •     超正~~~~~~~~~~~~~~~~~
  •     听别人介绍买的,很好,确实适合坐火车时读!
  •     一本不错的好书,车迷必备
  •     窗外的风景是移动的,然而其实是静止的,万物皆可以静止,而只有你的火车不行――你发现你的火车永远是流动着、流逝的那一部分。
  •     这种书,是同学买的,他很喜欢!
  •     服务好,速度快,老生意了。
  •     想起小时候和父母坐的陇海线,上学时候坐的京沪线,以及工作之后坐的京沪高铁。
  •     火车上读读正好
  •     图书馆借阅 哈哈
  •     光是名字就足够吸引
  •     ……
  •     实物和想象的差不多,很不错,价格也很不错
  •     很喜欢赵老师的作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当小说看
  •     许多记忆都存于火车 @单向街 速读
  •     用散文的文笔将火车娓娓道来……
  •     文字一般1我觉得,图还行
  •     因为自从看了《小暮写真馆》之后就喜欢上了火车摄影,所以借了这本书
  •     增长专业知识,值得每一个火车迷阅读
  •     经典火车记忆
  •     关于火车的很多心情都描写的很好很细致 图片也都很有欣赏性 很值得一看
  •     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是跟老爸一起,当时老爸刚好工作在铁路,总是一路边走边讲一些我似懂非懂东西,现在想想是否也算一种职业病?书里的一句话,我很喜欢,童年是根软肋,一碰就麻……@山东老愚
  •     作者的感触很细腻,夹杂了许多关于火车的“豆知识”。在火车上看完的,十分应景。
  •     文笔一般朴实照片一般视觉一般
  •     语言生动朴实,图片精美,比《记忆火车》和《车厂魅影》多了动车组的文章和图片;另外,大秦铁路的内容也是个意外的惊喜!
  •     看看图罢
  •     书已经收到,慢慢地看完它!~~
  •     一一~
  •     火车迷一个,首先吸引我的是书里的插图,照片拍得很棒,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最新的和谐号,都有,介绍也很仔细,感觉作者像是铁路局内部的员工。花时间看其中的文字,也很有感染力,忍不住让我想起最初是怎么喜欢上火车的。小时候总是想要是住在铁道旁边就好了,就能天天听着火车经过钢轨的声音,总是很动听,看着来来往往的火车,火车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想象着假如自己就身处这趟列车之中会是怎样。长大后真的就经常坐着火车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但火车上的人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爱,冷漠的多,不停吵闹的小孩多,但对于机车的热爱仍不会减少。
  •     对于火车,所见所想。
  •     这一本很适合在车厢看的书,我在一湖滨公园读完了。作者说喜欢火车多半是喜欢记忆,记忆和火车有关。蓦然想起今天父亲节,小时候父亲总是带我走,而载体就是火车。这就是记忆,这就是我潜意识爱火车的因。记忆淡淡的,父爱也淡淡的,祝天下父亲 健康快乐!下个星期又可以坐火车了,光想想就很开心:)
  •     国内的铁道迷还是存在的
  •     很好,值得推荐!很好,值得推荐!
  •     还没来得及看内容,图书包装很严实。
  •     居然能把一个跟火车没有丝毫关系的剥桔子的故事写进去!
  •     给四颗星,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充实的,作者属于文学青年,将机车、车辆、线路、场站... 阅读更多
  •     中国人的火车,火车上的百态
  •     整本书,前篇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文笔观点与铁路融合的比较好,剖析文章的同时还能学习一点知识,挺不错的。到了后篇不知道为什么就变成了铁路的介绍的科普文献。虎头蛇尾!潦草完事!
  •     等我有很多钱火车或者没了钱,就跳上绿皮火车咣当咣当的跑掉
  •     文字一般,不过也偶有触动,深入人心。图不错,科普度一般。
  •     语言平实,叙述从容,带着那个年代的回忆。
  •     书籍装帧设计很好,让人有阅读的欲望
  •     火车爱好者的收藏佳品。
  •     也只有我这种火车情结超强的人才会看吧~
  •     火车的记忆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也许温馨,也许快乐,也许焦虑,也许麻木,也许是各种感觉的交集。火车在我的心中是力量、速度的混合体,也是以往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此书细细地描述火车给人们带来的印象和感受,细腻呀。
  •     这个名字和整本书散发的气息在最开始深深的吸引了我,可是越往后我读得越发发慌。。。不知道为啥有了一种厌烦的情绪。。。。是对书还是读火车我也说不清楚。。。
  •     这本书有好多火车照片和火车相关文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