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一叶知秋

出版社:社科文献
出版日期:2004-1
ISBN:9787801901422
作者:杨伟名
页数:211页

内容概要

  杨伟名,陕西户县人。三年私塾,家贫辍学。曾参加中共地下党工作,1949年2月入党。1949年5月任职副乡长,当年冬天自行脱党回乡,1957年重新入党,任生产大队会计。多次上书各级党委和政府,反映农村工作情况。1962年因“一叶知秋”文章遭到毛泽东点名批评,被免去现职,至1968年遭批斗迫害,不堪受辱,服毒自尽。卒年46岁。1979年获平反昭雪。

书籍目录

不平常的追悼(代序)当前形势怀感(又名《一叶知秋》)亲切的教导,深刻的一课    ——我的认识、检查谈谈小麦的播种量问题              有关处理目前“物资供应困难”问题的建议     关于公购粮任务包干、办食堂应坚持自愿和取消供给制等问题的建议             北街生产队大办“千猪场”的教训         应该以“生产队”为基础  ——对《六十条修正草案》的修正意见     致县委信                    谈关于“一类物资”的开放问题          评“单式记账法”                目前农村工作问题十谈              附录一 各级组织和领导给杨伟名等人的复信    附录二 各级党委就处理杨伟名等人信件过程的有关文件                  附录三 有关回忆和研究文章                 与杨伟名同在              户县三个党员来信的处理经过与反思      历史的误伤          ——一位农民党员的非凡遭遇          令人震惊的《一叶知秋》          天公何辜                   杨伟名:三十年前的先觉与死命        杨伟名的精神遗产               《一叶知秋》四十年祭      后记  

编辑推荐

  “文章理论水平之高、对当时形势分析判断之透彻、所开‘处方’之准确,读后令人震惊。在共和国历史上,这是真正称得上‘光辉’的文献之一……在当代思想史上,这份文献应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作者对市场经济理解、阐述深刻生动,对社会主义‘阶段性’论述的精辟和‘先见’都令人叹止……杨伟名作为‘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雷颐(历史学家)   “今天看来,这些最基层的农民和党员是具有何等的远见卓识!可以这样说,现在我们施行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思路、基本政策,都可以从中找到萌芽和雏形。  ——酃烈山(专栏作家)   “这篇近万字的文章,以天下为己任,沉郁忧惠,陈述之坦率,行文之从容,语调之平实,语言之练达,比喻之生动,观察之细腻,态度之理性,意见之尖锐,问题之逼近,判断之准确,思想之深刻,让我大为震惊。纵观20世纪50、60、70年代党内和民间万言书,以思想水平衡量,《当前形势怀感》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卢跃刚(作家、著名记者)

作者简介

本书记录了杨伟名——一个普通公民,一位思想家植根于中国这块土地,忧国忧民,用沉着智慧而理性的眼光分析和观察国计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文稿展现了杨伟名先生不计得失,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真理的风骨。杨伟名及其思想在40年后为后人所认识所景仰,说明了人类思想史的一个事实:理论源于常识,思想来自民间。  
  这本文集对研究农业合作化、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大跃进、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及经验教训,以及杨伟名先生的经邦治国思想等,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读者对象: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研究人员,文化界人士,大学生。

图书封面


 一叶知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本来想通过此书了解史实,看了才知道什么叫知识分子。其实严格的讲杨伟名并不算是知识分子,没有任何头衔,只是实事求是地用自己的方式说出了事实,文笔犀利,比喻贴切,形象生动,难得一见,他这一类人才能称得上是脊梁!
  •     拂去那个年代的尘土 思想的光辉就闪耀了
  •     好书!尤其是联想到当时的政策、历史环境,其心也诚,其言也切。
  •     这本书要和1957年以后的那段历史紧密结合起来进行阅读,妄加毁誉是不可取的。
  •     1.出于公心,真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2.不仅提问题,而且给方案,真正钻研、真正懂行,不是似是而非乱讲话。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081008
  •     物流很快,书很好啊
  •     难得的好书,看完之后,深深感受到思想家尤其是杰出的思想家不属于他所生的时代
  •     荒唐的年代,传奇的人物。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而结局又总是惨冷的。人活世上,头脑清醒是否意味着终将痛苦?随波逐流顺应的是历史的潮流、人民的选择?
  •     民间藏龙卧虎,悲壮惨痛的历史,值得纪念的人。
  •     看这样的书确实令人痛苦,但是再痛苦也不应该忘记。
  •     是一些政策性的建议,就像共党的文件可能读起来有点枯燥,但从中也能感受到一颗赤诚之心1
  •     在那个疯狂,动乱的岁月,杨伟名做为一个农民,做为一个基层党员,能秉笔直书,反映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并提供自己的见解,无疑需要很大的勇气,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     2012-10-03读毕,如何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智慧,几千年来中国也没有解决。杨伟名通过自学,结合工作常识,对价格机制和会计有异乎常人的洞察力,并且善于思考,可惜生错时代和地方。一名本来可以成为优秀学者的人才就这样消失在历史中,悲夫。更悲的是还有很多人生活在书中的逻辑而不觉悟
  •     不错,不错。一个农民居然如此有才,逻辑清晰,文笔又好。
  •     不错,大众的思想家
  •     据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截止到1961年2月底,共有农村集市近4万个,相当于公社化以前原有集市数的93%|1983年5月1日,新疆经中央批准率先临时免收布票,当年11月22日商业部发出《关于全国临时免收布票,絮棉票,对棉布、絮棉敞开供应的通告》|这种单干活动,1960 年冬季,在陕北的清涧、绥德一带首先发生,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其他地方也有发现|主席在8 月份的北戴河会议上严厉地批评了《当前形势怀感》
  •     杨伟名已经被誉为民间思想家,被看做是和顾准遥相呼应的人物,南周名记撰文纪念,家乡户县的一座图书馆也以其名命之。杨的文笔一流,但这样看似清醒冷静,又语重心长、循循善诱的行文,是注定不会讨毛泽东喜欢的,要想让当年的毛说一声“受教”实在太难了。
  •     一人之口就可以封万人之心,奇葩的时代和......是du裁政治的淫威吗?愿....
  •     杨伟名本人以一个队会计的身份能深刻感悟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并能坚持实际积极反映,精神是可嘉的,但毛泽东对其的评价是客观和深刻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的就是资本主义,效率提升的代价是贫富分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这个阶段是遥遥无期的,因为他只能使中国再次沦为附庸。书中对杨美化不但过分而且不合时宜,21世纪的今天资本主义早已过了商品经济阶段,而进入资本全球垄断阶段。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国有经济对货币,国内市场和资源的控制力丧失,而且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劳动被压榨性剥削,资源环境被开发破坏,教育文化被解构。试问你生产得越多,别人就越富有,与之的相对贫困就越大,越下贱,家里的储备和可用资源越少,人越愚昧,技术思想都依赖于人,最后连人都成了生物创新商品的试验品。这是不是杀鸡取蛋,不可持续的亡国经济?从杨的水平上看,他没有原理,没有系统,从经验出发到个人推断,甚至猜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臆断猜想)其论证方式主要是被书中粉丝赞不绝口,评价至高的比喻论证。而实际无论是比喻还是类比,都需要在切实的逻辑关系和论据的基础上推理和论证。这就像颜色可以让形象富有生命感与真实感一样,如果形象本身是糟糕的,那再精巧的涂色也是欺人与徒劳的!就拿所谓历史学家雷颐叹止的腰带篇来说,如果想“让人感到紧凑轻便,不感觉涣散无力,只能纪一条腰带而且一定要松紧适度,过于松了固然不行而过于紧了,到会令人气喘。”用要带比喻管理,你是不是觉得很贴切呢?但是细想就会觉得不妥:要想轻便健步如飞,活动自如完全有更好的方法,就是裸体。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除了人以外都是不勒腰带的。经济学上哈耶克就是持完全自由放任和无政府的态度。把国有经济和中小工商业及农村自由贸易比作手足和人身的关系也是自欺欺人。手足和人身的关系是并列互补的,而中小工商业及农村自由贸易对国有经济虽然有互补关系,但也可以功能相同,也是相互竞争和相互取代的关系,只强调互补,抛开竞争和取代,只谈婴儿期,不说发展难怪会有复辟的嫌疑。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两者间的共生环境建设,即法权体系决定生产关系。阶段论是最暴露小资对资本主义朦胧和愚昧!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阶段,还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还是最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没有系统没有标准的东西,羊只是认为时间太短,至于为什么有这一阶段,每个阶段的要解决的矛盾是什么,各阶段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不仅羊说不上来,即使今天的说法还是丰富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一句全概括。商品经济具有符合边际价值规律和促进竞争的优点,也有经济分化和生产盲目(不仅是在产量,更可以是结构)的缺点,在现今全球资本垄断分工的条件下优缺点的后果都会成百,千倍的放大。那些既不懂社会主义优越性,也不懂当今真正资本主义的以叶知秋的学步者,必将被那只看不见的手牵引着,走出人家的春和夏!
  •     成分有点不单纯。
  •     慢慢再读
  •     楊偉名,一介農民,卻端得是“我以我血薦軒轅”——他以扎實的學識、精准的判斷、無畏的膽氣上書直言,然而“雄才大略”的“詩人”領袖只消一句話,便要了夫妻二人的命。
  •     还没看是看,不过书的质量不错。
  •     值得一读的书,值得纪念的人,不应忘记的历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