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散文年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2010年中国散文年选

出版社:花城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36061484
作者:李晓虹
页数:338页

章节摘录

  到了期末,作弊成了管理者常挂嘴边的词,班长再三强调考试纪律,他说学工办又提醒了,作弊后果严重,还说这事他听也听烦了,说也说烦了。下面都在笑,笑班长的靖边普通话。  2010年2月25日,新学期报到,我又去问教务小王老师:上学期。九戏影考试没作弊的吧?回答是没有。现在轮到我会心地替他们笑了,也许这已经是这些被动的弱者们最后和唯一的抗拒方式。  寒假刚到,有亲戚的孩子来度假,闲聊时说到他表弟在河南读大学,每学期花掉不少冤枉钱,一直瞒着父母。表弟的老师明码实价:确保考试不挂科收费二百,一律考前先交钱。据他说:表弟没少二百、二百地买“及格”。这事听得我心惊。随后想到一次无意中听到几个男生议论活动经费不足:那都是我们交的钱,都给老师们拿去吃酒楼泡温泉了……听那语气,大学教师早已等同于肥头大耳的盘剥者,作为后者,你讲出来的话还有影响力吗?至于教师报销单据上赫然列出“版面费”一栏,早该心惊的不应当只我一人。  所有这些身边的平日常态,如果论责任,都不该由学生独自承担,如果说我在2009年9月到12月之间,又碰到几只恶果,树根枝叶土壤空气通通难逃其责。  把这个片段写完,发给儿子看,收到他的短信,照抄如下:  作弊文看了,冷静记录的感觉好,缺点是新信息少,对于年轻人来说没啥新奇滴,一个大学教授的角度亲历,呵呵。  新奇,还有多少奇思异想正被更年轻的后人们创造应用着,我知道得太有限。他又说愿意提供大把生动生猛的事例,我说我还是守住我个人见闻的界限吧。三方言和诗意  这学期有两次课上得好,这个好,是大家共同创造的,因此也是不能预期和不可复制的。  他们对陈词滥调早习惯到麻木了,这是新生第一课的第一印象,五年来都如此,“80后”“90后”无例外。  大一的课第一次讲新闻,照例被两个同学讲成了“新闻联播”,气宇轩昂,学得还真像。我决定拿出一节课来让他们说说家乡,自由发言,唯一要求是要他们使用平时和父母玩伴间的语言。我强调,这是你最初的母语,是你们根儿上的语言。广州把街头商贩叫“走鬼”,山东把外来工叫“草灰”,重庆把打零工的叫“棒棒”,这些被平凡人日常使用着的语言才是活语言。  大家商定从最北方哈尔滨的尹泽凇开始,由北至南,直到三亚的卓怀如。南北跨越大约四千公里。  尹泽凇说,老师,说方言是要气场的。我说,让我们试试,共同创造这个气场。没想到他们异常踊跃,争先恐后,从每人仅限一句话,渐渐衍变成舍不得结束,开始大段大段的方言表演。  魏婧说了一段绕口又生动的河南话:日头啊,你清早从东边刺溜刺溜地骨碌上去,你待黑从西边刺溜刺溜地突噜下来。  来自内蒙古的杨杨教大家用蒙古语从一数到十。  来自宁波的周凤婷不自觉地一会儿方言一会儿普通话。她说从小被强迫说普通话,现在反而说不好家乡话了,怎么说都觉着别扭。  有人一上来就忍不住笑,捂着嘴,怎么使劲都发不出声,好像方言当众说不出口。  朴香美是朝鲜族,小时候会说朝鲜话,现在全忘了,正准备重新学。  江西的卢小平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民间故事里,自说自话,一会儿严肃一会儿笑,带动作加表演,全不顾别人听不懂,说了很久不愿下去。  有个女生说了几句,忽然用普通话结尾:我想家。我怕她要哭。  贵州的四个女生一起上来,每人一句介绍家乡,轮到第三个,越急越发不出声来,急得跺脚,另三个人又都扭头盯着她,下面又笑,她更张不开嘴。成都的王诗亿赶紧跑上来帮忙。  来自海南的文呈平说的一段话,海南人也不懂,他的家乡话叫付马话,因为他们村子叫付马村,除本村人外,任何人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世界语言学家说他们村子的方言是语言活化石。  什么叫幅员辽阔,什么叫缤纷各异,他们惊讶不同方言的差异,我惊讶这么丰富的方言被边缘化,而它在生活中依然顽强地被使用着,又永远上不了台面,它在民间活着,多少套话正是在众口一词中僵死。从这一课开始,让我们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用自己的脑子思想。  12月2日晚上,讲到“诗意”。过去主讲诗意的是我,他们是听者。这次我准备用一节课听听他们说,题目是“你心中的诗意是什么”。其实,我早先人为主,甚至是准备适当时候开始“扭转乾坤”的。过去几年在课上讨论过“诗意”,结论是,这一代人理解的诗意或者是“消失了的”,“古典诗歌中才有的”,或者,诗意就是“肉麻”,“酸溜溜的文艺腔”,“虚假做作”,一提诗意,学生们的态度或攻击或排斥或不屑。我准备先让他们开个头,在他们说过之后,启示焕发他们对诗意的新认识。  讨论从坐在后排的同学开始(从那次举手之后,多次讨论都从后排开始),自愿发言,可以在座位上坐着说,也可以上讲台,他们多数选择上台。第一个跑上讲台的是石宏刚,他说诗意很难说,太空泛,诗意渗透在生活中各个角落,他来说几件小事,他讲了三个亲眼看见的画面,其中有一对老夫妇互相搀扶过十字路口的一瞬间。  后来我才意识到石宏刚的头儿开得好,他彻底离开概念和空洞,抓住人内心一闪而过的感受,不下结论只有画面。接下去,被启动了的学生们争着发言,前一个还在讲,将要轮到的已经坐不住,跃跃着,脸发红,身子攒动,发言还没结束,下一个已经离座直接奔向台前了。  向玲玲以自己在人行天桥上的经历说,这会儿是诗意的,一转身诗意就没了。周凤婷也说了类似感受。  有人说自己在天桥上看见个迎风吹笛子的,觉得那画面很有诗意,再向前走几步,发现演奏者身后立着小广告牌子写着教人吹笛子,诗意一下子全没了。  有人说,有树林有小木屋有大草原有一条路,自己在路上骑自行车很诗意。  有人说,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就是有诗意。  有人说,有钱才能有诗意。  诗意是真实的,就是一个人观察到了别人观察不到的。  诗意是值得回味的。诗意是人心或自然中的美。  诗意就是心里暖一下,亮一下。  我们在这个教室里讨论诗意本身就是诗意。  魏荣辉说,生活本身的大部分是无聊的,完全没诗意,人活着不一定是为了诗意。  卢小平说,什么都可以带有诗意,我穿一双拖鞋站在这儿是诗意,老师穿着白衬衫坐在那儿也是诗意。  尹泽淞说,大伙把我想说的话都说了,我来说说什么没有诗意,上数学课没诗意,整天打篮球就没诗意,除了我不喜欢的事,其他的都有诗意。  像一场将近三小时的接力赛,我坐在下面,只是个听客,他们把我覆盖了,是这些18岁的孩子们创造了这温暖的课,我只是个提议者和倾听者,是他们的踊跃把两节课拖到了第三节 ,不延时就会有人没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我不全同意他们所说,虽然诗意被泛化,虽然我依旧以为诗意是稀有的,但是我更看重眼前这些小动物身上鼓动起来的纯情和能量。我和他们像一群围猎者,假设诗意是林中晃动无形的麋鹿,不断有人拍马突进,缩小包围圈,最后那活灵灵的叫诗意的动物已经在我们的大网中了。我们共同完成了寻找诗意的过程。  一堂好课像一部作品,有不可操纵性,它在进行中自我定位,自动选择脉络走向,参与者互相启发互相映照,在诗意这种人自身很原初的感知面前,谁也不是老师。  诗意讨论在同学们自发的鼓掌声中结束,这是大一学生在我今年课上的第一次鼓掌。我认为类似讨论在大二以后的学生中很难发生,他们正在脆弱多变的年纪,一年时间足以面目全非。

前言

  追问写作的根由  李晓虹  在一个物质化的社会形态中,写作在许多人已经成为一种营生,一种谋生的手段。为钱写作,为名写作,为排行榜写作,为获奖写作……这样的写作始于一个非常具体又非常实在的功利目的,止于评委认可,榜上有名,或由此带来的各种显形和隐形的好处。  这样浑沌的物欲尘埃已经飞扬得太久,以至于弥散在各个空间,遍布各个角落。文坛上发生的种种丑行使人悲观、沮丧,常常不由自主地发问:假如指向灵魂的文字也变得如此媚钱、媚权、媚俗,变成市侩的游戏厅、庸人角逐的名利场,那么,文学的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写作的理由何在?  看到了刘易斯·科塞的一句话,让人感到温暖:知识分子应当“为思想而活,而不是靠思想生活”。套用这句话,是不是可以说,写作者也应当为思想而写作,为追求真理、维护社会良知而写作,而不是靠写作去谋利益、讨生活?  编选散文年选的过程,不仅仅是一次次阅读和选择,更是一种执拗的期待和坚持,希望拨开沉重深厚的世俗尘埃,与那些诚实、深刻、温暖的文字相遇,寻找远离价格而指向价值的精神守望者。  最能拨动心弦的总是那些以诚实的态度直面现实,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追问其缘由,引人深长思之的作品:孩子童趣的消逝、大学生中习以为常的作弊、天分被齐一化的教育扼杀、“伪”的畅行无阻、高房价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由“墙”引发的思考……亦即用真诚的态度揭示真相,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态度——这些作品比起那些沉浸在自己的“好日子”里沾沾自喜的显摆,有意义得多,也有意思得多。  历史文化散文近年来因为有太多卖弄知识、展览历史的浮浅之作而受到批评。

内容概要

李晓虹,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中国当代散文的审美建构》、《中国现代散文论》、《中国当代散文发展史略》等散文理论研究专著,在学术报刊发表《20世纪散文文体发展及其文化蕴含》、《论20世纪散文思潮》、《走向个性写作的军旅散文》、《21世纪散文作家的走向》等散文理论研究论文和散文评论数十篇。独编或合编《中国散文年选》等散文选本十余种。

书籍目录

序  诚实与善思   2009上课记(节选)   消逝的“放学路上”    诚实与善思    房价的豪赌    伪小人  墙    寻找天分    桥的翅膀——在巴黎首届中法文学论坛的演讲    优秀的文学没有国界    俺村、中国和欧洲    《古炉》后记    孤独地走过兰州街道    谢谢收看   集体忘恩负义  缅想的灵地  在绍兴寻觅鲁迅的踪迹   缅想的灵地   聆听烈士的声音   我的邻居吴冠中  微笑·汗水·家国    落红萧萧为哪般   东方智叟 ——悼季羡林老   唯有爱  天才不需要转弯抹角    我和萨翁的故事  我读余光中   想念一位老头儿——忆王世襄先生  阳光明亮 空间与时间的秘密  双典阅读笔记  当人伦遭遇政治  紫禁城:空间与时间的秘密   人之歌——重读司马迁《史记》    大哥是怎样做成的    看不透圆的世界    温汤人家    拾起成吉思汗的神鞭   秦淮河与女人  奥涅金:哥只是太寂寞   哥特兰岛上的追寻   你成了我最强的敌人记忆  生长民谣的五道梁    胡同岁月    坑道口外,有一棵小桃树  书为何物    毕业2005     记忆——在2010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爸爸,我想对您说……  平等,是一种境界   K15路车    乡市   在山野     黄昏里温柔来到的老妪们  独一无二的松子  宝贝,宝贝!(节选)   你的微笑   独一无二的松子——写给毕业班同学   黑白间    安详是一条离家最近的路  圆混混,活泼泼   幸福后遗症——世界杯随笔  爱的哲学   在母亲心里流浪  导·演  北京姑奶奶叶广芩  飘摇在悬崖上的生命真不该忘了他们  这个二月  春回映秀    父母在车上  真不该忘了他们  身体的隐喻  散客  最不可原谅的……  城市背后的拾荒者——“谁正与你擦肩而过”系列之一  一头驴的回家之路   陕北老汉  打煤场  爱说笑话的剃头匠顺子    空心村    民工父亲的“幸福”  我的私人电影  昆明:我的私人电影    淡竹    一棵树    长江口的芦苇荡    田野上的史记    对一条河流的狂想    嘉陵江边那座古城与我有关    东方微笑    无雪的冬天是寂寞的   绿波闪漾的美妙瞬间  一日月潭游眺  八月的辉腾锡勒    在天上行走    病盆景    电流穿过狼的身体  榆树的回忆

作者简介

《2010年中国散文年选》内容简介:在一个物质化的社会形态中,写作在许多人已经成为一种营生,一种谋生的手段。为钱写作,为名写作,为排行榜写作,为获奖写作……这样的写作始于一个非常具体又非常实在的功利目的,止于评委认可,榜上有名,或由此带来的各种显形和隐形的好处。
这样浑沌的物欲尘埃已经飞扬得太久,以至于弥散在各个空间,遍布各个角落。文坛上发生的种种丑行使人悲观、沮丧,常常不由自主地发问:假如指向灵魂的文字也变得如此媚钱、媚权、媚俗,变成市侩的游戏厅、庸人角逐的名利场,那么,文学的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写作的理由何在?
看到了刘易斯·科塞的一句话,让人感到温暖:知识分子应当“为思想而活,而不是靠思想生活”。套用这句话,是不是可以说,写作者也应当为思想而写作,为追求真理、维护社会良知而写作,而不是靠写作去谋利益、讨生活?
编选散文年选的过程,不仅仅是一次次阅读和选择,更是一种执拗的期待和坚持,希望拨开沉重深厚的世俗尘埃,与那些诚实、深刻、温暖的文字相遇,寻找远离价格而指向价值的精神守望者。

图书封面


 2010年中国散文年选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此书不错,精选的都是比较好的文章,值得一读
  •     形散神不散
  •     散文选的还可以,在繁杂的时候,翻看可以整理心情,不错的。
  •     给孩子读些美文,积累语感,很好很好。
  •     选的散文都很不错
  •     有思想,值得回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