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续话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负暄续话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101052312
作者:张中行
页数:308页

章节摘录

  柳如是究竟会画不会画,自然只有半野堂里的人能知道。可惜现在不要说半野堂里的人,连半野堂也不可问了。代笔的可能是有的,甚至不小。证据有两种。一种是很容易找人代。南明的青楼人物或出身于青楼的人物,都有相当多的所谓名士尾随着,尾随,惟命是从,甚至颐指气使,不命而从,代画几张画又算什么。即以柳如是而论,有个尾随而苦于追不上,愁苦抑郁的老头子程孟阳(名嘉燧),就是名画家,命他代,正是易如反掌的事。证据的另一种,自然也是据说,其时及其前后,许多这类的著名女士,如马湘兰、顾媚、董小宛之流,传说都能书善画,并不都靠得住,传世的作品,有些可能是交好的男士所为。这样说,后世的所见就必致有真有假。如何分辨?一笔糊涂账,算清是不容易的。  代笔是伪品,是一种特殊的伪品。一般的伪是别人偷偷作;代笔的伪是本人不但知道,而且承认是自己所作。于是辨真伪,在真与代之间就更加扑朔迷离。但扑朔迷离也有好玩之处,所以无妨说说。先说“文”。文与书画不一样,代的绝大多数是明的,暗是极少数。皇帝以及王公大人,名义为出于己手之文,有不少或很多,依规定或惯例,是翰林学士和幕客、秘书等代作的。也就因为这是明的,所以内制、外制之类可以编入作者的文集。但这种编法只限于内制、外制之类,扩张就不成。据说沈德潜死后得罪,就是因为把代乾隆皇帝作的诗编在自己的集子里。幸而死得及时,否则就不堪设想了。这就又使我们不能不慨叹,还是古人人心古,代笔,有的还用“为”字标明,如《文选》所收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等就是。今人就不同,如王国维既手作又手写的《殷虚书契考释》,署名罗振玉,没有标明“为”,罗振玉却安然受之。又据说,名为张之洞作的《书目答问》,实出缪荃孙之手(有异说),这位文襄公也安然受之。代笔之文还有既可谅解又可笑的,是旧时代,农民十之九不识字,儿子在外,有时要告诉一些家里事,那就照例求塾师写。  ……

内容概要

张中行,上学时期名璇,后以字罕用,改今名。1909年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6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曾教中学、大学,任编辑。学业方面兴趣广泛,博览,古今中外,人推为杂家。较为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人生哲学。勤于写作。自云亦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必以真面目对人。著述早期偏于语文方面,出版者有《文言文选读》、《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等。其后出版者有《佛教与中国文学》、《禅外说禅》、《负暄琐话》、《诗词读写丛话》、《顺生论》等。将刊印者有《谈文论语集》、《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等。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辑审。

书籍目录

读《负暄续话》(启功)一  辜鸿铭二  张庆桐三  梁漱溟四  张东荪五  叶圣陶六  俞平伯七  孙楷第八  赵荫棠九  两位美学家一零  再谈苦雨斋并序一一  诗人南星一二  李朝瑞一三  张寿曾一四  祖父张伦一五  杨舅爷一六  怪物老爷一七  汪大娘一八  柳如是一九  顾二娘二零  北在图书馆二一  府院留痕二二  我的琉璃厂今昔二三  隆福寺二四  农事试验场二五  药王庙二六  起火老店二七  由太湖石说起二八  彗星二九  风雨三零  物价三一  老字号三二  直言三三  关于贤妻三四  食无求饱三五  犊车驴背三六  集句三七  记忆三八  机遇三九  身后名四零  自嘲四一  自祭文之类四二  献丑四三  脸谱四四  真龙假龙四五  代笔四六  挥泪对藏书四七  一本译著的失而复得四八  前见古人四九  闲话古今五零  难得胡涂五一  由吴起起的东拉西扯五二  安苦为道五三  梦的杂想五四  蓬山远近五五  无题后记再版说明

编辑推荐

  前有启功先生序。与琐话相比,续话少拘谨,广度深度有加而意旨更显豁。读过琐话以及喜读话一类书者都应一读。

作者简介

这是《负暄琐话》的续书,作者取晒太阳时闲话之义,于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写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得章太炎、黄晦闻等六十余篇,于1986年出版。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作者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因而笔下总是轻松中含有严肃,幽默中含有泪水。出版以后,国内外报刊如《读书》、《博览群书》、《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今晚报》、《青年报》,香港《大公报》、《东方文化》等,曾发表多篇评介文章,认为作者有卓识和深情,以行云流水、冲淡自然之笔写今世之《世说新语》,描画“逝者如斯”而寓悲悯人之怀,惜古怜今之趣,书格之奇,文笔之高,为近年所罕见。1988年秋日起,作者又写此类文,以人、地、事、意为次,得辜鸿铭、张庆桐等五十余篇,集为此续书。前有启功先生序。与琐话相比,续话少拘谨,广度深度有加而意旨更显豁。读过琐话以及喜读话一类书者都应一读。

图书封面


 负暄续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漫谈二三十年代与今天的物价、书价与工价——读《负喧续话》读《负暄续话》,有《物价》篇,很感兴趣。1925年到1931年张中行在通县师范读书。饭费每月起初发四元,后增至四元五角。那么每天饭钱先是1角3分,后是1角5分。查《鲁迅日记》1929年,鲁迅当年买书款计886元4角,每月是73元8角6分。是当时张中行每月饭钱的16.22—18.25倍。现在我的饭钱,早上3元,中午和晚上各是6元,一天是15元。而张中行每天是1角5分。这样换算下来,意味着当时鲁迅每月买书的钱相当于现在的7300元。当时单本书的价格是多少呢?《唯物史观》一本,价9角,《文艺复兴》一本,价2元6角,《老子原始》一本,价3元3角,《读史丛录》一本,价6元……贵者一本价30元,贱者一本亦多在6角以上。折算过来,贵者相当于现在的3000元,贱者相当于现在的60元。当时的书可真够贵的。今年,韩寒推出了限量版书,价在998元,媒体就大惊小怪的。比起民国时的书价,真是小巫见大巫。而现在一般书的价格呢,我买的中华书局2009版的《经典常谈》,定价15元,打折是13元。买的最贵的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18版)》,定价是88元,打折是73元。绝大部分书的价格在这两者之间,多在二三十元。1931年到1935年,张中行在北京大学读书。吃饭是包饭。“学校西斋包是每月六元,学校附近饭馆是每月七元或八元,都是每日三餐,有菜有汤,不要粮票,管饱。”每天饭钱是2角至2角7分。看来,物价有所上涨。不过也有可能物价没涨,是张中行吃的比以前好了,毕竟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了。当时,最好的鲜猪肉是一元四斤半,每斤2角2分;而2010年12月9日生猪价格全国均价为13.77元/公斤,每斤约7元;而猪肉根据部位在8—10元左右。前年猪肉在高位时曾达每斤22元。鸡蛋是一元100个,每个1分。我在超市买的鸡蛋是12个9元8角,一个8角。租房价格是一间一月一元左右。现在在北京随便一间都要两三千元,七八百元只能租住地下室。当时高档的东安市场新衣店一件衣服多在1元左右。现在衣服除了夏天的短袖、短裤,很少有低于100元的了。查《鲁迅日记》1931年,鲁迅当年买书款计1447元3角,每月是120元6角。是当时张中行每月饭钱的15—20倍。查《鲁迅日记》1935年,没有年度总账,12月买书是211元1角4分,是张中行饭钱的26—35倍。最贵者为一套外文本五本,计60元,最便宜者为7角。这样算下来,今天的书是太便宜,所以我们还是不要抱怨书贵了。那么当时人的收入呢?夏衍的报告文学名篇《包身工》写于1935年,其中写道,“最初的钱是每天十二小时一角至一角五分”;其中一个遭遇悲惨的女工“芦柴棒”成为熟手后工钱先是每天三角二分,后来是三角八分。每月在11块4角。而外面正式男工的工钱是包身工的三倍以上,那就是在33元以上。按照张中行的记述,就是只需要拿出收入的五分之一就可以吃得不逊于当时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学生,再拿出三十分之一,就可以解决租房问题。再拿出三十分之一就可以每月买件衣服。即使是备受剥削压迫的包身工,每月收入也够吃穿住了,只是这些收入全被工头拿走了。三十年代,上海一个中学教师每月都可以领到30—100元,属于中等阶层。更不用说那些大学教授们了。他们有的一个月能领到300大洋,属于响当当的高薪阶层。而很长一段时间内,珠三角的农民工收入每月基本在800元到1200元。即使在今天,超过2000元的也是少数。小结:相对于收入,二三十年代的饮食、衣服、租房都比今天便宜得多,但书却是贵得多,所以在今天做个读书人是很幸福的事。
  •     都写的真好,传神,中肯。还有选的柳如是的文.他常常用“怜““悯“,不过不烦。不象“鲁豫有约“,她脸一皱嘴一扁,先主人之悲而悲,哎呀……
  •     张先生的《负暄续话》等书被誉为当代的《世说新语》。我未读过《世说新语》,但印象中我在小学课外读物的白话版和初中课本中文言版的《周处除三害》出自《世说新语》。《负暄续话》给我的印象是非常耐读,我有幸读过张先生的几本书,因出自不同的出版社,内容多有重复,但对重复的章节我仍然愿意再读一遍,再读时的速度也不会提得很快,而且还经常有新的感受,这与第二遍读某些知名作家的一些散文迥然不同。我喜欢国学,儒道释的经典读过一些,也喜欢人生哲学这一领域,因此读张先生的书时会在不经意中将自己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开拓,将自己的观点与先生的进行比较,在一些地方会引起思考,有所收获。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张中行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写得流畅,读得顺畅。书的装帧、版式、纸张都很精美,值得收藏
  •     张老的,还是好。
  •     文笔平实,却又很文气,但是读了琐话,续话,作者的风格很清楚了。
  •     【在 @雨枫书馆 翻书105】一个人的晚年能够活的这样有滋有味真值得羡慕!现在枕边放着《负暄三话》。看看萧劳为三本书的题签,人随书老。现在两位老先生都远去了。有意思的是我竟然以为萧劳是张中行的夫人。看了三话才知道萧劳是著名的书法家。李芝銮才是张中行的夫人。当然后来的杨沫也是知道的。
  •     老者的喃喃自语,介于钱钟书的睿智和季羡林的浅白之间
  •     我看到豆瓣只有那么点人评价这书,突然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     仍然延续其深沉含蓄的风格,记录下了所追忆人物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充满智慧、哲理、及诗样的亲切和美感。
  •     三话之中,只有这本没有买到。
  •     2009,图书馆的书
  •     今年才开始读张先生的书,时间刚刚好
  •     没有琐话那样喜欢,但里面对人对事一些道理,还是值得借鉴。
  •     每篇开头有些啰嗦
  •     2007年8月购于淄博
  •     三话、琐话、续话三本具佳,可读性强。
  •     喜欢老人家
  •     高中老班送的。。。
  •     很喜欢书中记述的种种.
  •     和《琐话》一样风格,都是很好的散文,非常有趣。可惜和之者鲜矣。
  •     张先生学问很大,著作不多。这些散文中即见其功力,虽是小文,然非大学问者不能为也。《琐话》的续编,不可多得的好书。
  •     还是写人物比较好看点。后面有些篇读着觉得絮叨的无聊
  •     老故事老人物。值得一看。
  •     诚实博学有礼貌的摩羯
  •     作者说是晒着太阳说闲话,既然如此,大概也就晒着太阳听着就行了。
  •     中行先生确是个读书人,也有迂阔、尖酸、愤愤然处。心不安分,于是会借古论论今,借逝者说说生者。相较还是更喜欢琐话的冲淡久远。先生引的古文值得叹服,看看古时书生的嬉笑处、齿冷处、站高俯远处,我就忍不住想笑。
  •     张中行老先生的书值得拜读
  •     可以自己有时间慢慢欣赏了,很喜欢的。
  •     續話計五十五篇文章,前二十五六篇仍記舊人舊地舊事,以抒發懷念表哀思。後三十篇則各自從某個主題說開去,旁征博引,論道說理,偶或夾雜故人舊事。瑣話之後,又以超萬字“再談苦雨齋”,其中復雜的情感值得細細體味。“顧二娘”篇談到制硯,則想到于蘇博之所見。“太湖石”似為古今文人所樂道,瘦透漏皺四字早已耳熟能詳。“代筆”篇講到米家山水畫法創于誰,則想到米芾畫作無確定真跡流傳今世的言論。
  •     张中行的文章值得细细品味 但书的背脊有裂纹
  •     琐话、续话、三话封面颜色不一样
  •     还没看完 但《负暄琐话》很棒 这一本应该也不错的 张中行先生文笔很好
  •     张中行,一个令人敬仰的名字。
  •     《负宣琐话》的第二本,也就是续本。继续保持作者行云流水般的笔法。不错
  •     三话里就看过这本吧,挺好的
  •     在读中
  •     这本续话感觉没琐话好,拉拉杂杂地随便写去,有些啰嗦。
    不过这是也作者的风格,各花入各眼吧。
  •     说来惭愧,久闻张先生这几本“负暄”大名,然而今天才第一次读完其中的一本。他的散文别具一格,且路子走得也正。这些篇目里个人最欣赏第十篇论知堂者,张先生虽非私淑,却似乎比苦雨斋弟子们更懂知堂之妙处,近三十年前的判断,至今仍稳稳地站得住脚。
  •     书不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味道
  •     当当网的书,品种多,折扣大,好书多
  •     为什么我买的这些书都没有赠积分?
  •     这仍是书呆子言必称尧舜的陋习,来自《列子》,原意是嘲笑宋国的乡下佬,没有供暖的房子和羽绒衣服,只能靠晒太阳取暖。后来断章取义,成为寒士的一种享受,如韦应物诗,“负暄衡门下”…我用负暄为书名,断章之外还加点新义,是不只“寒”,而且“闲”,因为不闲,今事还自顾不暇,又哪里能想到旧事。
  •     好书,印刷包装都一般啊
  •     人生几十年,忽然就过了。写出自已的感想,和后辈分享一下人生的感慨。
  •     前辈学人逸事,借由中行先生妙笔写出,倍觉可喜
  •     张老的书我买了不少,本本精彩。
  •     想了解老前辈名人给他人的印象看看吧,有趣。还有旧时名学府的方方面面,知道为何这是一个不出大师的年代了
  •     与中行先生在历史的回味中交谈。
  •     书很好,只是受潮了,有些皱···
  •     适合静心品尝的书
  •     读了张老先生的《负暄琐话》,有了继续读《负暄续话》的念头,很值得一读的文章。
  •     不如前一本了
  •     改天再读一遍
  •     足够随和谦和。可惜,心不在此。
  •     中华书局出书,装帧都很大气,张老的文笔不必说,行云流水
  •     阅读中,时光的流逝会成为一种淡淡的具体的伤感。许多人都没有了,而且是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人了!在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今天,看他们的生活,我们确实只能伤感!
  •     读《负暄琐话》,随张中行先生忆念故旧,其中有章太炎、朱自清、刘半农等知名学者、文人,也有不少德才双罄的文化人、老前辈,篇幅短小精悍却达意传情形神毕现,每篇读罢皆有动情处,掩卷难释怀。

    感怀老学者治学之专心乃至情痴,文人间的君子之交,为人之淡泊明志,读负暄,是少有的手不释卷,念怀于坐卧之间,魂游于民国初年,好书!正如紫藤先生说的:“不忍读完”。

    喟叹斯人之治学精神、情致之真挚、品格之高洁,求索之孜孜、待友之切切,足堪垂范!他以独特的表述风格、简练雅致的文字,让你看到这些老夫子在“人物简介”中难得一见的真性情,他写马幼渔先生的忠恕待人、爱国之情近于有宗教之情笃;写林宰平的谦逊、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彰显躬行比饱学更为可贵,从中不难得见张中行先生品格之高洁、待友之真切。反观当下一些所谓名人,以张扬跋扈体现所谓才华,以为气粗方可见“才气”,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反差之大,让人感叹,难道时尚、创新是对优良传统之摈弃吗?此时,对老一辈学者、大家们更是崇敬有加、更是念怀。

    他写章太炎先生的开篇:“提起章太炎先生,我总是先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学问。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末段“ 此后没有几年,太炎先生逝世了(1936)。他没有看见‘七七’事变,更没有看见强敌的失败,应该说是怀着愤激和忧虑离开人间了。”及至描述他后来看章太炎先生手迹的心情种种,无不让人感念老前辈之间的真挚情感所系,无不为之动情。

    所谓“负暄琐话”,晒太阳时的闲话。用轻松淡雅的笔调,写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期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意在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张中行先生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读来感觉到轻松之余有严肃、幽默之中有泪水。其情切切足以动人。书中提到的人事,是我景仰已久的祖父祖母辈甚至更久远的人,有点遥远,但读来可亲可敬。

    从张中行为文、为人,让我看到一个可亲可敬的躬行、博学者,见得博学背后的勤耕耘、苦作舟,看他的负暄琐话等系列书,可传、可感、可念的皆是淡功名、勤治学、诚待人的人和事。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钦慕张老先生博学、有才情、真挚,更值得推崇的是躬行的品质,凡有所知所信必能行,我辈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品好茶、读好书,美妙的享受。更妙的是,开卷有益,得晤可敬可爱之人。
  •     看先生的负暄系列,总有恨不见古人之感。
  •     张老很会写也很会说。中西并学,九成偏中。中文文学大国的偏执他还是有。所以会评价知堂说:“王明阳与弗罗伊德比武,还是洋鬼子占了上风。”知堂是理性的享乐主义者,被错置于一个极端热情信仰的世界。
  •     就行文来说还是老气了。
  •     張先生“三話”一話不如一話。雖是細膩,但太過瑣碎。
  •     同系列的怎么缺货呢
  •     经典的散文,张中行散文别具一格
  •     不知道青春之歌也得知道张中行,否则还是没文化
  •     还差一本,三话就凑齐了
  •     六朝遗老,五四风骨。一个世纪的沉淀,自然不能用几句肤浅文字解读。先生之学问,不读其书不知其学问之深,读其书更不知其学问多深
  •     到货速度很快,老爸很喜欢,以后就在当当买书啦
  •     中华书局令人满意,张中行的文章也很耐读,内容与质量珠联璧合,值得推荐。
  •     等到看完了再来此评说吧,可能那时候,会更加有准备一些。
  •     国学大师作品,应该细细品味。
  •     真没觉得写的多高,此书过誉了
  •     张中行 先生的书 值得一看
  •     似乎不经意的叙说,却让你了解到真实的张中行老先生,如序中所说“他似乎是一个超然的观察家,一个宁静的学者”
  •     2006年11月20日,当当
  •     2013/9/6:人生智慧
  •     书不错!质量很好~!内容还没看·
  •     书来了,在看第一集,估计也不错。
  •     过誉了。
  •     中华书局的,值得一看
  •     好玩
  •     行云流水,冲淡自然
  •     对人做评价最是出力不讨好,这个系列的书都好看。有空可以看看。
  •     书被严重压过,有很深的压痕,而且旧
  •     比较喜欢这部作品。
  •     买这本就是冲着张中行去的,文字很棒。书的设计也不错。
  •     续
  •     行老出名后,各家出版社争相出书*还是只有中华书局的几本是精品*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比第一本读的high。很多高山仰止的地方。以及您怎么认识这么多人。再及“海淀镇”。
  •     张中行先生的书,其负暄三书被称做“当代世说新语”,内容、装帧均属一流。
  •     张老写得很真实,很朴实、。
  •     叶圣陶这篇确实让人感动,可敬可佩。
  •     一直没来得要的书。一直借着看的。这次拥有了。
  •     前半部好过后半部。
  •     说古不厚古,也无薄今之意。渊博的学问,理智的态度,真挚的感情,些许文人的局限性。闲谈之中,引段经,埋个典,便显示出修炼古籍已达如火纯青的强大内功,肚子里墨水满了,一不小心的就晃荡出来了,有学问和才气是不容易藏住的。
  •     看着看着,我的泪就下来了...我感觉阿米尔很真实。文字也很好,字里行间能够感觉到因一时的懦弱而带来的终生的愧疚与悔恨;也能触摸到阿米尔在良知的拷问下的矛盾和挣扎;在身心都遭受巨大的擢残后的哈桑依然能保持儿时的纯真和质朴。。。真的好感动!这是一本可以引起灵魂震颤的书,非常值得一读再读。
  •     先辈的处事风格和温雅情怀已经快绝迹了啊……
  •     不错的书,很难买到呢
  •     中行先生的散文集,回忆往事故交,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他生活的时代,喜欢!
  •     张中行老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回忆好友故旧,情谊娓娓道来。经典,与琐话、续话一起收进。
  •     略显自郐以下了
  •     再顶!
  •     此书很好。与周作人风格相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