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诗歌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杨克诗歌集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
ISBN:9787536677951
作者:杨克
页数:311页

章节摘录

书摘  试论八九十年代新诗创作中的口语化倾向  ——一个例证及理论的分析  林少阳  一、问题的提出  如果说语言是存在的居所的话,那么,这一文本的文体则深刻反映了这一“居所”的“居者”的许多内在特质以及其与外部世界的诸多关联。从这个意义上看,诗歌史的梳理往往又与思想史的梳理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去把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汉语新诗创作中的口语化倾向:八九十年代的诗作者究竟试图建构一个什么样的“居所”呢?是什么内在和外部的因素使“居所”里的“居者”选择这样一个“居所”呢?  不得不承认,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主流是口语化。恰切地说,汉语新诗中的口语化倾向起源于80年代中期的《他们》、《非非》等同人杂志。这一口语化倾向,虽然从语言的角度是对学院派(或者说传统的现代派)诗歌语言的一种反动而出现(他们视北岛、杨炼、芒克等“朦胧诗”诗人为一种必须超越的学院派传统),而这些诗作者的主体却基本上是与学院联系密切的一群(他们几乎都是大学里的学生)。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许许多多的因素,新诗中的口语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已基本上超越了上述的同人杂志的范围。这就是近年所谓“知识分子”与“民间立场”论争始终不能结束的一个原因。虽然“知识分子”与“民间立场”在作为两个独立的概念时在批评实践上有一定的生产性(如陈思和的小说批评就活用了这两个概念,参见《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但在诗歌圈中,这两个词实际上却有着更多山头主义色彩。结果,旁观者只能获得一种这样的印象:对立的双方分别劫持了“知识分子”与“民间立场”这两个庞大的概念,以进行派系性的小小的操作,因为这两个概念的对象、内涵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样一来,这两个词原本拥有的批评实践上的生产性也变得不复存在了(至少对于诗歌批评来说是如此)。含混不清地划分出来的这两大阵营,不仅在劫持了“知识分子”与“民间立场”这两个庞大的概念上手法如出一辙,而且,在创作的实践上都共同地有着不同程度的口语化倾向。这两部分青年诗作者群很难在理论上分胜负,并说服旁观者,究其原因,其中与他们在创作实践上很难作明确的两分关系密切。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汉语新诗的口语化特点,非常有必要进行理论的梳理。因为这么多的诗作品都体现出一种口语化倾向的话,这显然不是那么偶然。  如前所述,文体的追求,事实上与诗作者对外部世界的认同态度密切相关。从创作主体语言意识的角度来看,创作主体的语言意识其实又必然与主体在社会中的自我定位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创作主体的语言意识的研究,也意味着是一种知识分子研究。诗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个类属,他借诗这一特殊的符号体系,表达自我对世界的种种感受。  那么,对写作主体的这种角度的观察引出了下面的一系列疑问。首先,他们选择一种口语化文体在我们的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八九十年代的汉语诗歌口语化,其实并不存在一个像1958年民歌运动。这一运动中的政治权力以“大众文艺”的组织者的形式出现(尽管这是一个很悖论性的说法)。那么,文本作为话语与意识形态接合的一个“场所”,在没有丝毫的外部意识形态的干预之下,是什么因素促使为数不少的诗人选择口语化的文体呢?换言之,诗作者自身的“权力”或者其意识形态究竟是什么呢?既如此,如果说文体与作者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的话,那么,诗歌的口语化其实代表了作者什么样的一种自我意识呢?  顺着这个角度,我们不妨继续从多个角度进行“叩问”。比如说,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与现代历史上包含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内的文学的口语化运动有何关联?从创作主体看,诗作者作为一种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他的口语化作品与同时代的精英文化及大众文化的关联,又是如何?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地问,作为知识分子的诗人与大众的关系究竟有了何样的变化?再换一个角度,从语言的层面看,它对新诗语言,是一种贡献,抑或是一种倒退?再进而言之,它是催生新诗濒死的语言呢,抑或是进一步扼杀那些本来便奄奄一息的隐喻呢?口语化诗歌怎么处理声音与书写的关系呢?作为“诗歌”,它对声音、节奏又是如何一种态度呢?  上述的这些问题,都是不容易回答的“大哉问”,因此不可能在这篇文章里获得什么答案。但是,这些问题显然在梳理八九十年代的诗歌创作中又是不可回避的。笔者以为,比较有说服力的一种方法,是在努力摆脱批评者个人喜恶的前提之下,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去努力接近上述问题的答案。本文希望,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多少可以提供一种观察问题的角度。谈论口语化倾向的得失,实非易事,因为从根本上说,它必然直接间接地牵涉到上述的一连串问题。这正是本文的标题谨慎地用“试论”这一字眼的原因。本文只限于提出问题,并通过对口语化派诗人——如果存在这样一种称谓的话——杨克作品的例证分析,将这些问题具体化,然后再试图进行理论的梳理。  P223-226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  杨克能以简单表现繁复,在他冷静的文字背后可以感受到深藏不露的激情。他的诗呈现的是生命中那些最纯粹也最智慧的部分。他在并不自由的物质世界中,不竭地寻求独立而尊严的精神价值。他把心灵的追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谢冕  杨克是中国不多的完全投身于诗歌生活的优秀诗人之一,他为中国当代诗歌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我八十年代就读过他的作品,这样的诗句: “我的血脉/在我皮肤之外的南方流动/已经那样遥远/远处的林子,一只苹果落地/像露珠悄然无声”我至今印象深刻。  
               ——于坚  作为南方诗歌的代表,杨克作出了一种重要的示范,他对这一被轻蔑的文学样式的不倦探索。捍卫了文学的话语尊严。                   ——朱大可  杨克在诗中曾写到过一头越狱的黑豹,而他自己的诗其实也很像一头“越狱的黑豹”,“黑豹”意喻着生命本身的律动,牢狱则隐喻着人生和现实乃至语言的种种限制,诗,则意味着一次决定性的跳跃。很多时候,他的诗都给人这种腾越的感觉。                   ——臧棣  在诗歌中看见诗人,比在生活中看见诗人更美妙。杨克是一位注重生活本身的诗人,他诗意中的纯粹、他对文化的思考无不透露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快感,他的丰富和新鲜是我们同时代很多知识分子所不具有的。                   ——李亚伟

内容概要

杨克,中国“第三代”实力派诗人,现居广州。著有《笨拙的手指》《杨克卷》等。

书籍目录

卷一:15首  北方田野  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  天河城广场  夏时制  在商品中散步  朝阳的一面向着你  没有声音的夜晚  1999年12月31日23点59分59秒  1967年的自画像  野生动物园  那年冬天  逆光中的那一棵木棉  辛迪·克劳馥  石油  信札卷二:城市书  风中的北京  杨克的当下状态  广州  诗是写给灵魂相通的人看的  魅  电话  经过  没有终点的旅程  失踪的猫  某夜:游庆王府花园  五一  美人  太原  热爱  “缓慢的感觉”  小房间  鸡为什么要过马路  鼓浪屿  时装模特和流行主题  气息  几个和尚在珠海情侣路漫步  苏茗  交谈  看一个城市男人锯木想起随意拼接的词  火车站  现代诗朗诵会  电子游戏  真实的风景  在首都机场候机楼读一本诗选  于房地产炒风中怀念家园  1992年的广州交响乐之夜  海水中诞生的花朵  AA制  情人节音乐会或借题发挥  沙尘暴  某某  冰镇白葡萄酒  时有女子总是明艳  旧货市场  一个叫唐文的女孩走在纽约的街道  厦门白鹭洲  花园别墅  -橘子洲  湘女花神  戴安娜  花城  细雨中的花树  与《或者》诗人共饮  对一种叫“迪士高”的现代操练的挖掘  听铜管乐队演奏  雨打芭蕉  广州——上海:波音777  咖啡馆:夜的情绪  灰色与绿色:时空交叉  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上海外滩过江隧道  困惑与谅解:心理交叉  你和我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雪城  印象  六月  鸽子鸽子卷三:大地书  小银孩  对一个中年男子的描述  尊严的虚妄  人民(之二)  人民(之三)  人民(之四)  观察河流的几种方式  七月十四  秦兵马俑  德兰修女  带面纱的索尼娅  这个年代的象形文字  暮色  在明亮中倾听或关于一场雨的比兴  对一小块顽癣发起攻击  向日葵  南宁  听莫扎特小夜曲  寒流  公鸡  月亮海  海光  诗歌练习之一  诗歌练习之二  诗歌练习之三  事故现场  马拉多纳  海路  崇高  东方情调  禅意  雪花  一九九二之马  伤逝  获赠书上的签名  大水  温泉  想象湘西  又读《围城》  纳尔逊·曼德拉  竹  列车穿行在河西走廊  老房子  就这样临窗独坐  大约在冬季  风筝  彼岸  暮年  净土  深谷流火  图腾  红河之死:纪实作品第一号  蝶舞:往事之三  大迁移  截流:1986  走向花山(组诗)卷四:朗诵诗1首  春天漂流书附录:解读  试论八九十年代新诗创作中的  口语化倾向(林少阳)  诗歌与当代经验(张柠)  灵与肉的驾驭(David B.Axelrod)  有骨头的诗人(向卫国)  在商品中散步(Simon Patton)  杨克:中国商业时代的诗歌典型(甘谷列)  漫步城市的写作状态(张立群)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著名诗人杨克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2005年中的优秀之作,这段时期也是他创作高峰期。全书共分了四卷章节:15首、城市书、大地书、朗诵诗一首,附录为文朋诗友对其的解读。其中都是杨克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有阅读及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了著名诗人杨克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2005年中的优秀之作,这段时期也是他创作高峰期。全书共分了四卷章节:15首、城市书、大地书、朗诵诗一首,附录为文朋诗友对其的解读。其中都是杨克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有阅读及收藏价值。

  杨克能以简单表现繁复,在他冷静的文字背后可以感受到深藏不露的激情。他的诗呈现的是生命中那些最纯粹也最智慧的部分。他在并不自由的物质世界中,不竭地寻求独立而尊严的精神价值。他把心灵的追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从一首首诗里辨认出诗的精灵留下的脚印,而不迷失在具体的事物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杨克诗的精灵的旅行图。精灵的脚步穿越心物倾轧的边缘,踩出了一圈圈或口语或意象的等高线:从僻远的乡村到都市文明风暴的中心;从旷野到市场;从水与土到火与金的元素。心灵的震动仪在这张诗意的旅行图上画了整整25年,将他自己和一代人精神的轨迹、梦想和苦乐记录在案。

图书封面


 杨克诗歌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第三代口语诗
  •     荒野。
  •     “整整一个夏天我被看不见的东西伤害。像翅膀伤害风。”——《诗是写给灵魂相通的人看的》
  •     好诗。被埋没的诗人。可惜的是这本书五分之二都是评论,整这么多评论作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