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版界二十年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7
ISBN:9787534365874
作者:张静庐
页数:149页

内容概要

张静庐(1898-1969),出版家。浙江镇海人。早年在天津、上海的通讯社、报社任记者、编辑,1924年与人合资创办光华书局,1929年创建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与洪雪帆合办现代书局,均任经理。1934年创建上海杂志公司,任总经理。1949年在上海任联营书店总经理。辑有《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中国出版史料补编》7编8册。著有《中国小说史大纲》、《新闻学概要》、《落英与狂蝶》、《在出版界二十年》等。

书籍目录

一 写自传的动机
二 我的生长地
三 屠户世家
四 惟一的母校
五 不长进的孩子
六 礼拜六派时代的轮廓
七 阅读与写作
八 出版的尝试
九 从酒保到编辑
十 荒唐之夜
十一 “六三”运动
十二 大闹新华门
十三 “谁是主唆者?”
十四 踏进出版界
十五 泰东图书局的转变
十六 创造社的摇篮
十七 外勤记者
十八 商报馆五年间
十九 光华书局的诞生
二十 小伙伴们与幻洲社
二十一 回光返照与黄金时代
二十二 北伐前后
二十三 从“现代”到“联合”
二十四 再度脱离“现代”
二十五 上海杂志公司的建立
二十六 小小计划初步成功
二十七 “退订改订绝对自由”
二十八 杂志界的畸形发展
二十九 提高出版物的水准
三十 平地风波
三十一 抗战后的出版界
写在后面
附录一:杂志发行经验谈
附录二:张静庐先生生平简介

作者简介

本书除叙述个人经历之外,还讲述了二三十年代上海出版界的掌故,介绍了礼拜六派、创造社等文学流派的情况.有心的读者亦能从中窥测到民国社会的风貌以及上海作为文化中心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作者与现代著名学人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交往的轶事在该书中也有所展现.
当我们今天重新捧读这本书,从作者的娓娓道来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还可以真切的感受道那个时代的出版氛围。
张静庐在书业活动中的经营才能,个性化的出版性格,以及鲜明的出版思想。使他成为同行中极具”霸气”与”才情”的出版家在风云际会的民国年间他的成功的绝非偶然。


 在出版界二十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从这本性质为张静庐自传的著作,我们可一窥民国出版的格局演进,却也暂且可以看成是民国或中国近代化的一个缩影。展开叙述前,不得不提醒一句,可不要被张静庐对文笔的谦虚给骗了,即使他自诩写自传时用的是幼年写作文的套路,这本自传可要比他想象中有趣得多。张静庐生于浙江龙山镇,无旱无涝,无战无盗,但有械斗,可见民风尚淳。彼时中国的近代化刚起步,这个“浙江第一村”有一位企业家兴建的马路,奈何人定不胜天,耗资巨但抵不过流沙;有轰隆驶过的火车,待报修时便用人力拉,惹得随张静庐归乡的朋友惊叹不已;有过学堂亦有维新派所建的小学,但企业家为旅游开发想招请巡抚,空害得一帮小学生在码头上站大半天,只吃得着一只小面包,其中便有读完私塾又读近代化小学的张静庐。这似乎是一个谶语,他注定要在这一路途上经历中国由新到旧的变迁和动荡,上下求索。他的父亲与家庭不睦,放弃佣工去做屠夫,受尽地主豪绅的压迫不敢反抗,便成了暴燥脾气,唯一的朋友是一无所有、压根不会穿长衫的乞丐们。此时我们更要埋怨张静庐对文笔的自讽,他对父亲人生的思考足见深刻和洗练,的确是有着极深的积淀。但他毕竟是读完小学便未能深造,从“念天地日月山水土林开始”的小学又返回私塾,再年岁长些往沪当了酒徒,纵是辛劳也挤时间看“小书”、《小说月报》,唯一的希望是去商务当一名见习生,每天都要独自站在书店林立的棋盘街,透过橱窗看其中五颜六色的书封,有了做出版家甚至作家的想望。心中有了萌芽,便有茁壮发枝的可能。张静庐又辗转到洋纸号作工时,正是“礼拜六派”活跃的时代。然而书太不易得,身为学徒拥有书更是稀少,后来张静庐创上海杂志公司是便不用玻璃柜,供读者自由翻看,还被取笑舍不得装修费,殊不知是他的良苦用心。书看得愈多,创作的欲望便愈强烈。当处女作被退回后,张静庐的下一篇稿子终于在《妇女周报》上发表,令他兴奋不已。这是他人生间少有的创作时段,彼时盛行的是礼拜六派的作品,不是恩爱离别的鸳鸯蝴蝶派便是大谈鬼怪的笔记小说,剩下便是隐约有作者生活的影子的章回小说。张静庐也想创办自己的刊物,于十七岁办小型报《小上海》,不久便因刊登过于前卫的文章被关,再举债办刊物,因不懂发行被骗,一无所获,悻悻去国文函授学社当秘书,奈何这学社根本便是一大骗局,只能伺机离开。终于有机会当副刊编辑,但不多时政治变动,报纸便就此停刊。辗转,辗转,六三运动开始,作为《救国日报》的编辑赴京向当局联合请愿,被抓入狱。我想现代人不太能明白他们的勇气,明知是赴死的行为,亦受过其他联合会的劝告,仍要犯险。但无论如何,他们的爱国情怀赢得了尊重,在狱中以低价租到被褥,还经常受到学生们的慰问。张静庐竟不想走了,这牢狱生活安逸又不需劳力,乃至于离开时还有些恋恋不舍。但他出狱后突然的一场大病,依旧昭示这场牢狱之灾的后果。适逢泰东书局欲放弃鸳鸯蝴蝶派,转变为新,张静庐便主编了《新的小说》,正式踏入出版界。出版部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他们能给其中一位编辑起“王八蛋”的绰号,在外做各种各样的“小货”,一人做了公职便帮助其他人也领薪水,实在是有趣得很。后来张静庐受荐作外勤记者,很快被因揭示官员的欺骗行径受过,自行离去。在郭沫若等的帮助下,张静庐与朋友们以七十五元创立光华书局,上海第一家“新书店”建立成功。没有资本,没有账底,没有固定工资,就这样光凭人脉建立起来,成为文化运动的一股力量。书业发展总随政治形势变动前进,星期六派回光返照不久,新书业崛起,炮火中的革命又催动生了庞大的印刷利润。光华书局无疑切中时代,不然五卅周年示威传单何以预藏其内?但光华书局的文艺书路线难以满足张静庐的心,他便另起炉灶创立上海联合书店,售卖革命需要的社会科学图书。又是辗转几载,北伐之后,新书事业十分凄惨,他应邀回到现代书局,用人唯贤,终于使现代书局回生,却因代人受过遭不满,被“知己”耍阴谋辞退,莫不是再不能重的打击!最好的回击也莫过于穷途而起。他深知读者购买力不强,不如专营杂志事业,辗转由20元、由三个人创立起上海杂志公司。此时便能看出张静庐的胆识和策略,他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明知风险巨大,仍给予读者退订、改订极大的自由。但出版的心还未老,面对畸形发展的杂志界,张静庐与他的杂志公司义无反顾地复刊《译文》、出版《作家》,为提高出版物的水准作出自己的贡献。而由于上海杂志公司建起的声誉,《作家》连一纸合同都不曾签。翻阅完这并不算厚的一本自传,随张静庐从清末走到抗战后,与张静庐的人生、出版业作一番沉浮,到终尾才会明了,张静庐投身出版源于爱书,喜爱做书,也源于责任和理想。他受过读书难的苦,始终未能深造,但也从此立下服务读者的宗旨。人生辗转,但他始终明白,“出版家的精神堕落比赚钱为目的更可怕,更可忧虑”他要做的,便是拨开丛林,踏出前路。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做出版界研究的必读书之一
  •     大师的作品~
  •     在现在这个年代,出版家张静庐也许鲜为人知,但是在二三十年代,他的名字在上海赫赫有名。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使我了解张先生传奇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了解了在那个时期的中国出版业现状。书虽薄,但受益匪浅。
  •     需要好好了解一下
  •     120528读过
  •     不错的书,尤其是对中国现代文学或着现代出版感兴趣的人来说。泰东、光华、现代、上海期刊公司,这些名字已经融入现代历史了。
  •     有点意思,不过有些紧要处却含糊而过
  •     可以瞥见一斑
  •     国有难,家贫寒,孑然一生,形影相吊,只是缘于对书的热爱。
  •     好好看看~
  •     欠他一炷香
  •     作者亲身回忆,还原民国出版的风貌
  •     看的上海书店影印本
  •     平实,一些关于民初的小说、报刊的信息比较有价值
  •     该是位有趣的先生,读了太多评传和研究性学术文章,回来看老先生们的自述日记书信,真实感扑面而来。【想看各大出版社黑历史怎么办。。。
  •     新年第一本。太简略了,好多细节应该再完整一些的。
  •     老师推荐,看完再评
  •     很真实
  •     [台北]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
  •     刚拿到手,还没看,听说很不错
  •     这是出版老师推荐的一本书。我看了一半。从情感上受到打击。不能接受一个人,在写自传的时候,只字不提对妻儿的态度,哪怕半句温情的话,都找不出。寒心。也许他太内秀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