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戏剧 > 柔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08634098
作者:廖一梅
页数:265页

总还是要去坚持一些什么的...

当环境,当社会,当总有些人告诉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如何能不那么的辛苦,不那么的受累,如何取巧时...我看到自己的内心,总还是要去坚持一些什么的...但也确实需要耐的住足够的寂寞与孤独...

因为你,我害怕死去

以下为一些片断的摘抄。犀牛:1.“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我喜欢的杜拉斯的话。2.你如同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你是甜蜜的,忧伤的,嘴唇上涂抹着新鲜的欲望,你的新鲜和你的欲望把你变得像动物一样不可捉摸,像阳光一样无法逃避,像戏子一般毫无廉耻,像饥饿一样冷酷无情。3.我在想你呢,我在张着大嘴,厚颜无耻地渴望你,渴望你的头发,渴望你的眼睛,渴望你的下巴,你的双乳,你美妙的腰和肚子,你毛孔散发的气息,你伤心时搅动的双手。你有一张天使的脸和婊子的心肠。4.我要是不爱他了,该多好。5.这样下去我会受不了的!可我要是不爱他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感动,那么多的痛苦,在狂喜和绝望的两极来来回回,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我从来没见过像他这样的男人,我下了多少次决心,可一看见他,完蛋了……(哭)6.我等了你很久,从傍晚就在窗口张望,每一次脚步声都像踏在我的神经上,让我变成风中的树叶,一片一片地在空气的颤动中瑟瑟发抖。7.马路:我知道我是在做梦,不过那也无所谓,真的假的,梦着醒着,只要你在这儿,一切我都无所谓。8.马路:我跟他们不同,我会让你知道我和他们不同,你等着瞧吧。 [明明的歌——《只有我》。 对我笑吧,就像你我初次见面, 对我说吧,即使誓言明天就变, 享用我吧,人生如此飘忽无定, 想起我吧,在你感到变老的那一年。 过去的岁月都会过去, 最后只有我还在你身边。 过去的岁月总会过去, 最后只有我还在你身边。 [明明和马路做爱——《做爱》。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 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 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 我已走到所有路的尽头。 所有的风景都变得模糊, 所有的手臂都变成翅膀, 所有的记忆都重新更换, 我已走到所有路的尽头。 我的影子在奔跑,我却无法移动, 你在一切的尽头向我微笑, 我的影子在奔跑,我却无法移动, 你在一切的尽头向我微笑…… 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 最好的办法就是呻吟, 最好的办法就是喊叫, 最好的办法就是叹息。9.一个女人会让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阳光,你可以跑,可以跳,可以无数次地射精!我甚至可以飞了!10.大仙: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是一切不如意的根源,在有着无数选择可能的信息时代,“死心眼”这个词基本上可以称作是一种精神疾病。忘掉她吧。12.马路:忘掉她,忘掉她就可以不必再忍受,忘掉她就可以不必再痛苦。忘掉她,忘掉你没有的东西,忘掉别人有的东西,忘掉你失去和以后不能得到的东西,忘掉仇恨,忘掉屈辱,忘掉爱情。像犀牛忘掉草原,像水鸟忘掉湖泊,像地狱里的人忘掉天堂,像截肢的人忘掉自己曾快步如飞,像落叶忘掉风,像图拉忘掉母犀牛。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13.我对自己说如果我能让你幸福,我就决不会离开你,也不会让你离开我。14.相信我,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如果你们爱什么东西,渴望什么东西,相信我,你就去爱吧,去渴望吧,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愿望,你就是不可战胜的!15.我愿意当婊子挣钱跟你也没关系,我就是受不了你那副圣人似的面孔,我不爱你,我不想听见你每天在我耳旁倾诉你的爱情,我不想因为要了你的钱而让你拥有这个权力。16.我可以为你放弃我所有的,而他们不能。17.我曾经一事无成这并不重要,但是这一次我认了输,我低头耷脑地顺从了,我就将永远对生活妥协下去,做个你们眼中的正常人,从生活中攫取一点儿简单易得的东西,在阴影下苟且作乐,这些对我毫无意义,我宁愿什么也不要。18.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儿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爱她,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19.[合唱起——《玻璃女人》 你是不同的,唯一的,柔软的,干净的,天空一样的, 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 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 你是纯洁的,天真的,玻璃一样的, 你是纯洁的,天真的,什么也污染不了, 你是纯洁的,天真的,什么也改变不了, 阳光穿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 我的爱人,我的爱人,我的爱人,我的爱人……==========柔软:1.我对人类的沟通也感到绝望,深感我们的孤独处境。“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2.夜如此令人心碎 笙歌尽付流水 无情有恨谁见 问谁共饮生命苦杯3.年轻人:你真让我吃惊,知道吗?我从来没想到一个被人称为荡妇的人会有一张这么严肃的脸! 女医生:(眯起眼睛)是的,我是个一本正经的荡妇。 年轻人:我简直能想象出你那个样子……他们说你和靳医生在手术室乱搞,被几个护士撞了个正着,你当时衣冠极度不整,但脸上毫无惊慌之色,很严肃地对闯入者说:请把门关上。4.如果非谈主义,我唯一能接受的是悲观主义。5.只有性行为可以帮助人深入地了解自我。6.我不知道我算不算荡妇,我只是对禁忌这东西天生没有感觉。没有比伪善更坏的东西,它阻碍了人了解真实的自己,了解都谈不上,还谈什么改变完善?7.“性”,基本上是一种幻象,它让我们心中充满一种神奇的感觉,似乎是一条通道,通向某种较高的意识状态,然后它消失,让我们处于困惑状态,像是一个被催眠师的手指一弹过后醒过来的被催眠者。8.碧浪达:生活不过是个沙漏,正着放,反着放,怎么放都是同样的时间流逝。9.年轻人:好了!我知道我只能有个干涸的洞,但是它会让我重生!那就是我要的东西!什么都不能阻止我,我所有的自我怀疑,痛苦,悲观,绝望,都等着这个洞让我透口气。10.我以后不再使用“爱”这个字。爱?这几乎是这世界上最含糊不清的一个词,因为被使用得太多丧失了全部意义。大家嘴边都挂着爱,却南辕北辙说的根本不是一件事。11.女医生:(不禁笑了)你是难得的,对生命有信心的人。12.年轻人:孤独,我们都很孤独。 女医生: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13.女医生:我只是不懂,那些人怎么能有那样的信心,觉得自己站在美德和正义一边。好像禁欲就能集所有道德之大成于一身。14.女医生:不忠,感情的疑惑,善变,自相矛盾,内心所有的那些冲动不安,像世界一样古老。人们却还是一副大惊小怪、故作天真的伪善面孔。如果有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了唯一合适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的道德更完善,只是因为他们更幸运。幸运的人应该耻笑不那么幸运的人吗?或者因为他们也都不幸,就要让这种不幸成为世界的法则?他们视我为异类,只是因为我不屑于掩饰我的轻蔑。你多勇敢啊,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你?你懂得生命是不可捉摸的,但还是抱着乐观的决心从头做起。我一直想找到一个像你这样的男人,让我对人怀有信心。可是你看,你要在我手里变成一个女人了。这就是生命的喜剧。15.见鬼,我遇到的最健康的人居然是个性别倒错者!16.但如果是后者也没什么,谁能总那么幸运呢,不必互相指责,死不认错,计较自己所付出的,都去寻找更好的,更有益于双方成长的关系就是。17.人类是向死而生的,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是向死而生的。看不到死亡你就体会不到生的感觉,就不懂得什么是性感!==========琥珀:1.纯情和色情一样好卖,都是故作姿态。2.因为我不愿面对这个世界,我要跟它保持距离,我要像一个熟练的老手那样掌握世界,在它面前保持无动于衷,不失理智。3.姚妖妖:在您的想象里丰富的体验更多,只不过您比我虚伪,比我更仁义道德,男人讲仁义道德多半是伪君子,女人讲仁义道德多半是丑八怪。4.高辕:最好有限度地爱,懂吗?无论爱什么必须有限度,这样,这爱的对象一旦消失了,毁灭了,可能还会留存一点爱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5.我放浪形骸,我骄傲暴躁,我放肆狂欢,那样我就感觉不到风雨飘摇软弱迷茫的颓废和阴影;而当我温静娴雅,我消费我合乎道德的享受,我的绝望马上就能毁灭我自己……我的心有一点儿疼……在生物学上,我不仅是一个想维持生命,消除饥饿和传宗接代的灵长类动物,我的虚荣心让我发动一场文化上的战争来拯救自己。6.小优: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哀的,可尽管悲哀,依然是我们知道的最美好的事物。7.当生活迎面而来,不停席卷着我们 只能等待雨点落到茫茫尘土上面 你的双手忘记了飞翔沉沉睡去 如果你愿意,就让我像一条船滑过你的名字在那里停留8.她不是十全十美的美人,但她有着一张异常生动、优雅的面孔,脸上的神情耐人寻味。9.小优: 看天慢慢亮起来是寂寞的事, 恋爱时我便会慢慢消瘦, 你总是看着我笑着, 不懂爱是痛苦的事, 你向我要什么呢? ——温柔或是永恒, 多么疯狂的幻想! 有一件疯狂的小事, 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叫做爱情。10.也就是说我再也无能为力,所有因失去而感到的疼痛都不可能有减轻或消除的那一天,它们将永远伴随着我,控制着我,直到死去。11.小优:奥菲欧在这世界上只爱两样东西,他的妻子和他的竖琴。每天太阳升起和落下之时,他都会为美丽的尤丽狄茜唱一首情歌。但是好景不长,一天尤丽狄茜被森林里的毒蛇咬死了。悲伤的奥菲欧不能忍受没有尤丽狄茜的日子,他发誓要把妻子从死神那里抢回来。奥菲欧在忘川河边找到了妻子,他忧伤的歌声感动了地狱的怨鬼,同意他把妻子领回。唯一的条件是,在他把尤丽狄茜领回人世之前不能回头看她。 在那条通往人间的路上,奥菲欧急急地走着,后面跟着他心爱的尤丽狄茜。那是一条怎样迷雾重重,幽深和寂寞的道路,没有生灵会从这里走回,寂静得让人心脏颤抖。走着,走着,奥菲欧疑惑起来,尤丽狄茜还跟在他身后吗?尤丽狄茜为什么再没有声息?尤丽狄茜也疑惑起来,丈夫为什么看都不看她一眼?为什么只是这么急急地前行?她伤心地掉了眼泪,说他如果不再爱她,她宁愿回到死神那里。怀疑!怀疑是条毒蛇噬咬着抱着竖琴的歌手,他的脚步慢了下来,不由自主地回身用目光寻找着妻子,他的目光找到了她,在他的目光里妻子美丽依旧,因为丈夫终于肯回头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笑容永远地停留在了她脸上,她就此倒地而死。 高辕,离开你的每一个不安和痛苦的晚上,我蜷缩在床上,瑟瑟发抖,窗帘拉上了,桌子倾斜,面包干瘪,冰箱里的牛奶馊了,水龙头漏水,手表电池耗尽,手脚冰冷,泪水是咸的,黑暗扇着翅膀嗡嗡作响,我开始用所有的陈词滥调安慰自己,一切只不过是一场地震一场雪一次飓风一次阑尾小手术。我走进浴室,我拉开抽屉,我把所有能找到的每一粒药片都拿出来,阿司匹林,板蓝根,胃舒乐,维生素,西瓜霜和安眠药!失恋是一场长期的失眠,是不是应该结束这残忍无望的人生游戏? 是的,我爱上了你!你满意了吧!我背叛了我的爱情,有了新的爱情,新的欲望。我爱上了你,你的气息,你的温度,你冷嘲热讽的嘴角,你寻欢作乐的疲惫,你的傲慢自大,你身体里的痛苦和勇敢。高辕,醒过来,不要用怀疑包裹你愤世嫉俗和温情的身体里的这颗心吧,躺在我的腿上,像我的孩子一样乖,我知道你一直害怕自己会对生命有所要求,但是,我们活着,我们相爱,我们就不能害怕被伤害。12.因为你,我害怕死去。

在人最柔软的时候侵犯她是不道德的

初次接触廖一梅的剧是《恋爱的犀牛》这部戏我看了有三遍,两个不同的马路和明明再演。悲观主义三部曲,用廖一梅自己的话总结就是:“《恋爱的犀牛》的深情和绝决,《琥珀》的玩事不恭和矛盾犹疑,到《柔软》是激烈的冲突和最终的和解。”今天是第一次看《柔软》的剧本。放荡真性情的女医生、山寨设计师碧浪达、勇敢的变性者。这三个人,他们冲突绝望中又带着诙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有狂热的爱情,灼人的情欲,自我与世界头破血流的殴斗,勇气,偏执,犹疑,玩事不恭,不堪束缚,对虚假的厌恶和对世俗准则的不屑一顾。它钻进女人的阴道,解剖男人的阴茎,试图弄清雌雄的法则,寻找欲念和爱的根源。一直的渴望是超越限制自身的束缚,获得自由,拥有力量。相信了解自己才能洞察其他,追逐真相的奇怪嗜好使我一刻不能停歇。廖一梅一直都是非常用力的去疯狂的去追逐自己想要的,哪怕是自由也好,爱情也罢,甚至是简单的情欲,都活的非常的彻底非常的用力。这也正是我为什么喜欢她的地方。

不应该再有知识分子了

1  《柔软》这本书的魅力,就和它漂亮艳丽的封面、精致的装帧一样,先是吸引你翻开,再是拖着你下水——下灵魂的水,深不可测。  很惊讶在如今的书店里,竟然能有一本话剧剧本集拥有这么靓丽的外表,和注定会畅销的实力。  自从大学毕业之后,我原本以为再也看不到话剧或剧本,没想到《恋爱中的犀牛》全国巡演有台州站,不久之后廖一梅又出版了《柔软》。很多人第一次观看《犀牛》,都是在大学里,或者是学校社团自排的版本,或者是大学所在城市遇上孟京辉的演出团队。  孟京辉一次次向不了解话剧从而反感话剧的人证明:矫情是文明的一种常态,认为话剧矫情的人,都是内心有不可触碰痛苦的人,都是嘴硬心软灵魂污浊的人。  如果你没看过任何孟京辉的话剧,心里没给“话剧”留位置但爱阅读,这本《柔软》可以解释我上述的“偏激”言论。  2  对于台州读者来说,像一阵风过境即走的《恋爱中的犀牛》,可谓像雨像雾又像风。无论是粗人、文人、少年、青年,乃至一部分老年人,都会被剧中层层叠叠的台词绕进神秘的想象中。生活里不再追求“爱情”的人,急着供房、供车、养儿、养老的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被剧中人物的表演撞回青春岁月。  《犀牛》讲述犀牛饲养员马路疯狂地爱上女邻居明明的爱情故事,这位只和犀牛图拉谈心的单纯、贫穷男子,陷入爱情中后“视力”变得和犀牛一样差,目力所及只有明明。而同样陷入爱情的明明,心里只有一个叫陈飞的男人,她不爱马路。于是,马路沉沦于明明,明明沉溺于陈飞,明明折磨马路,马路折磨自己,最后他绑架了明明,杀死了自己饲养的犀牛图拉,将图拉的心献给明明。  《犀牛》在迷幻神秘的舞台布景、动听催泪的纯美音乐、搞笑悲伤混杂的台词包裹下,达到了难以言喻的感人境地。领略过本剧的青年观众,对“爱情”二字有了各自更深的体会。《犀牛》另一个长寿的秘密,也在于随时在台词中加入时下流行元素,常演常新。  对剧作家和导演,《犀牛》是一件实验品,试验戏剧这门诞生几百年的艺术是否仍有生命力。在剧院里,观众成了实验品,试验爱情这种人类开智以来就存在的感性是否还有感染力。  爱情是短暂的,爱过却又得以永恒。《犀牛》同样是短暂的,在全国各个城市穿行而过,抛下身后的掌声、欢呼、尖叫、热泪,绝尘而去。但留给若有所思的观众,则是永恒的感动、理解、信仰。  台州赶上了《犀牛》冲向1000场的巡演列车,对向来只在一线城市演出的《犀牛》剧组,这是个例,本剧鲜明的“先锋口味”,对观众素质的要求颇高。  我们的观众,却像出自本能般理解了这出“实验话剧”。虽然那些经典的台词也许只剩几句记得,动听的音乐还有几声盘旋。生活高效、高压、忙碌依旧,似乎从来都没被那只“恋爱的犀牛”闯进来过。《犀牛》就像爱情,每个人在没遇上它之前,都是普通人,在迎面撞上它之后,都成了圣人、怪人、痴人、狂人。  3  《犀牛》、《琥珀》、《柔软》有个恰当的名字:悲观主义三部曲。我只看过的《犀牛》,是廖一梅1999年创作的第一部,在书中也被倒着排在了最后。读剧本,就是在脑子里演话剧,用这种自己震撼自己的方式“演”完三部曲后,不得不说,最好的仍旧是《犀牛》。  在《犀牛》中,廖一梅说出了每个人都会有的梦想:爱情。在《琥珀》和《柔软》中爱情加入了性、性变态、生死观等哲学内容,《柔软》中“性”占据的密集篇幅,严重到让我疑惑怎么能进行公演。但阅读剧本时的感受,体现了廖一梅利用话剧这种形式讲道理的功力,当性不再遮遮掩掩,不穿丝袜、短裙、高跟鞋撩首弄姿时,性的真诚、健康、纯粹会让人特别真实。  我可以想象面对演员直白说出性器官、性知识的观众,从尴尬到兴奋再到悲伤,对早就不需要性教育的成年观众来说,《琥珀》和《柔软》却是不可多得的“性教育”:性不是知识、技巧,性是身体的思考,如果你的心能在身体疲倦后聆听身体的感悟,你才是健康的。  但在我心里,《琥珀》、《柔软》仍旧不如《犀牛》,《琥珀》、《柔软》虽然有两个很美丽温柔的名字,但内核是成年人悲观后锋利如刀的哲理。《犀牛》虽然有硬朗浪漫的名字,声嘶力竭、竭斯底里的冲突,但内核是青春期悲观产生的与全世界对抗的勇气。  特别喜欢《犀牛》开场时群众演员随机朗读世界名著时的一句台词,不知是摘自哪本书的一句话:不应该再有知识分子了!  在“悲观三部曲”的舞台下,不是只有知识分子、小资文艺青年,廖一梅、孟京辉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但凡人性清澈,都能产生共鸣。如果哪一天迷恋话剧的青年,不再被加上“文艺”的套子,你能想象多美好,社会就有多美好。

《柔软》杂记

断断续续只是杂七杂八在看书时的想法,整理不成文章。•恋爱的犀牛  第二次对犀牛有那么深刻的印象。这一种皮厚的动物,并不像表面那么平和,那一颗柔软而绵长的心总会让我们看到很多。不愿意这一切只变成只是我想象。  马路的痴狂,最终也只能如同他名字一样,只是不断被行人踩踏,汽车碾压。枪杀了图拉,也如同最终信仰也该由自己来终结一样。他多明白这个世界啊,多想要和明明搭建一个乌托邦啊。在两者的关系中,哪怕马路再卑微,他都始终是那一个最纯粹的马路,最终他也只会是灿烂的烟火。  明明始终是与马路同质的人,两个人在倒数第二幕中相同台词的念白,多么有意思。但太同质的人注定是不太适合在一起的,我们没有办法看着另一个自己生活。  听原声带时,心里想着:生命里有些东西是值得的值得的、  玻璃之人,阳光穿透了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  不是要带走图拉,而是要送着他自己走。•琥珀如同最后被关在了松脂里,好多东西我们都在等凝固的瞬间。剧本虽然仅仅只是剧本,但里面的好多东西都是很重要的。到底有没有公共生活,会不会就此而陷入困境呢?盲众开始就是彻底存在的。#我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为自己感到骄傲。人们选择跟随大众走,却不愿跟随自己的脚步,多想去创造一个不那么缺憾的乌托邦。为什么我如此酷爱大众文化?海洋不是简单的海洋,森林不只是简单的人民和大众。#  疼痛不可能消失,人类也只可能拥有自己的痛苦去承受。  价值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人能像我们/相爱然后成为灰烬。我们要努力将生活过好,奥菲欧故事的穿插告诉我们「怀疑」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真得会毁了很多东西后,才会学得「珍惜」二字。  心脏与身体分离情节的设置,一个人的身体中住着是另一个人的心,你爱的到底是心脏还是身体?情欲、爱欲纠缠,最终的一句「因为你,害怕死去」才能体现价值。不知道死亡何时来敲门,生命的价值在此刻是「無」。  雾散去,空气很清新。•柔软  无法理解的人生,都可以当成是幻觉吗?  我一直无法理解当中的女医生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有时一个理智的人在剧中的角色是十分尴尬的,因为她自己的情感这能被压抑着。人生如果分分秒秒都在纠结的话,这样可能永远都无法走出自己的人生了,也就丧失了「柔软」的特质了,也许连「感知」都成为一个问题啦。最后也就这样把时间浪费了,消耗了。  女医生说得很对的一点是:  我该对我的灵魂动手木,她们困在我的体内,他们对我说要得到改善。  生命中有些东西,值得奋不顾身。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爱里披荆斩棘的战士。

这个月的第二本书。一不小心的,又是关于爱情。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爱的忠贞。女医生遇见了了解,却要在自己手上将对方变成女性。小优追随着有着自己爱人心脏的高辕,为的是践行“无论你变成怎样我都依旧爱你”的爱情诺言。马路最后捆绑着明明,说出自己痴狂的爱,他不明白,为什么夜里让自己永不离开的明明在白天却拒自己千里以外。可感觉虽然一切都不如意,可他们心中始终都有一些地方是不变的,是让爱到来的时候可以停留的。好多关于爱情的经典句子都在这本书里面看到了,总觉得有一点点难过。就像爱情本质上那样容易面对,实际上却那样艰难。这世上还有多少人在心里为纯爱留出一些空间的。突然心好累啊,什么都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会有人来爱我么。会有的吧。此时此刻我也只是想说一句:“亲爱的,抱我一下子吧。”晚安。

那件值得一提的小事叫做爱情

很多人都想弄懂爱情、欲望,廖一梅也是。爱情、欲望对于我们来说,就如一个孩童看到面前的食物,毫无抵抗力。也许根本不知道吃的是什么,也许不好吃,可只要摆在面前,便忍不住要去占有它。我企图从廖一梅的这本“悲伤三部曲”当中,通过她的探索来弄清雌雄的法则,寻找欲念和爱的根源。世上真的是没有啥捷径,看完后,我还是不明白什么是爱情、自由与自我。她说,“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我深谙遇到了解可遇不可求,这么多年的感情经历,却依然时刻处于孤独的状态,悲哀的发现枕边人陌生的可怕,往往鸡同鸭讲,彼此不了解对方。但没有相互的了解,怎么会有爱?我明白了解是什么样子的,可我不明白爱是什么样子的?是高三那年突然发现邻班一个酷酷的男生心里的紧张感?是坐在靠海的桥上望着他的侧脸的那一刻有想嫁给他的冲动?是无尽的占有欲?还是无休止的争吵、妥协、疲软过后,午夜的缠绵与泪水?我原以为,了解是爱的必要条件。三个剧本的故事都很夸张,里面的主人公都有着极端的个性。《柔软》中的变性人遵从自己最本质的召唤,向他不能苟同的自身宣战,这才是一个健康的人,他的身体与他的心灵能够高度统一,而我们大多数人身体与心灵的距离就像银河系中的两个星球一样,得用光年来计算。我们感觉不到身体传达的讯息,一直拿它当壳用,喂它食物填补一个洞而已。《恋爱的犀牛》中的马路如犀牛一般偏执,一根筋的单纯与疯狂,被禁锢在爱情当中,以明明为中心画地为牢。所以欲望与爱情恰恰是自由的反面,占有了人的心。而《琥珀》当中,爱情却能让人看到人性的复杂与深不可测,让人产生质疑与反省。到底我们爱的是爱的本质还是表象?而爱的本质又到底是什么?我们会发现,爱情往往是件悲哀的事儿,也许最后以婚姻收场,但婚姻对爱情来说何尝不是种消耗品?可就算悲哀,我们也都无法抗拒,因为谁能否认爱情又是全天下最美好的事儿呢?

这才是惊世骇俗的爱情

“人生在世,一生不过一瞬,生命变幻不居,感官犹如微弱星火,肉体无非蛆虫饵食,灵魂乃不安的漩涡,命运一片黑暗,名誉难以捉摸。到头来,有形肉体似水循环复始,灵魂尽成梦幻泡影。”比起前两部剧,柔软是廖一梅表达了她更加成熟的爱情观,因为它不再仅仅关注男人女人,她把爱情作为人类的情感单独抽出来,告诉世人这么一件事,不是有想念,快乐,不满足,性欲等等这些常见的感情词汇才构成爱情的主体。而是灵魂。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互相吸引,皮囊什么样,这不是重点。

残缺的世界里不需要完美的爱情

残缺的世界里不需要完美的爱情廖一梅将作品冠之以悲观主义三部曲,三部作品纵跨13年,除了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手法上的成熟变趋,我们在其中也可以窥视到作者本身对于情爱的理解的深化和变迁。廖是一个悲情的人,敏感、细腻,害怕受到伤害却又时常出奇的勇敢,正如她笔下的那些人物,正如品读作品的我们。也好似自己是舞台上的演员一般,唇齿之间缓缓吐出那些台词,带着愤慨和怜悯,带着爱恨情仇。于是有了感同身受,有了共鸣,有了对作者的信任。我们就这样,成了悲观主义的信徒。偏执的,专注的,不被理解的;激烈的,脱俗的,一时无二的;病态的,动人的,几近毁废的。这就是廖笔下的爱情,那么不可思议又寻常如你我。爱,是想为你变成女人,是因为你而开始害怕死亡,是想用五百万为你买一头犀牛。总是后知后觉才明白,悲观主义的爱情往往开出最艳丽的花骨朵,还在乎什么花期短暂,抑或鲜花有毒。PS:插首《爱到疯癫》。

《柔软》不可捉摸的生命

文/施誉“不忠,感情的疑惑,善变,自相矛盾,内心所有的那些冲动不安,像世界一样古老。人们却还是一副大惊小怪、故作天真的伪善面孔……你多勇敢啊,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你?你懂得生命是不可捉摸的,但还是抱着乐观的决心从头做起。我一直想找到一个像你这样的男人,让我对人怀有信心。”仅仅是这两句,就足以让我爱上廖一梅的《柔软》,并且反复阅读。每次诵读,都会想起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经历,在彷徨惶恐之际,却又获得一份力量——信心。不依赖他人,不为任何“不幸”击倒的力量。今晚写文章的时候,想起某天一位富二代来喝咖啡,对我说起了她家里的故事。其母出生有钱家庭,其父当年一贫如洗,两人相爱结婚。后来她父亲在妻子家族的扶持下,飞黄腾达。父亲富贵之后却在外面找女人,染病后回家还传染给妻子。这位富二代父亲外头的小三怀孕了,还半夜电话来要挟其母离婚。我问:“你恨你的爸爸吗?”她说:“过多地依赖他人就是一种病;不能共处就一定要分开,即使有损失也只是一个剥离的代价。”某天傍晚行走在地铁站,发现大多数人的脸上都写着烦恼和执着。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不是因为自己拥有了一个人或者被所爱的人拥有,而是那一刻我深知:我和所爱的男人,都有独自过好日子的能力;即便有一天分离了,我们依然能活好。这就是柔软吧。我们懂得了生命的不可捉摸,懂得了现实的悲苦绝望,却选择卸下愤世嫉俗的硬骨头,用柔软的触角,伸向世界,用圆润细腻的情感热爱这个充满“苦”的世界。这是一种善解风情的柔软,这是一种甜美精致的柔软。失踪周末其中一款精品咖啡就是以戏剧《柔软》命名。你愿意放下偏见,敞开胸怀,用柔软的触角,品尝这款圆润精致、涩里回香的咖啡么? 详细:http://site.douban.com/shizongzhoumo/widget/notes/11941310/note/301741420/

生活需要一些乏味的东西

突然间就不那么喜欢廖一梅了。或许是过了那个年纪,那个荒诞的纠结不休的年纪。不再因为某些文字而悸动,也不再因为某些情绪而伤感。也许现在能感动我的只有音乐,可能这也是我只看剧本没有特别感触的原因吧。  廖桑的故事情节从来就不是值得称道的。她能吸引人的只是一些句子,一些观点。这样,即便把她的故事框架全都略去,只摘取些句子做一本格言集,应当也是有些看头的。就如《像我这样笨拙的生活》所做的那样。她的人物总是显得过于单薄,过于刻板印象,尽管她写的总是一些特别的神经兮兮的人,但总显得不接地气。只有当你如剧中人一般神经兮兮时,或许才能得到共鸣吧。她习惯性地语调尖锐,略含讥讽,极度贬斥大众文化,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也许正是因为不合时宜,才会显得深刻。但这也只是硬币的一面而已。  也许现在是开始老了,老得已经不太能相信爱情了,也不太想要费力地深刻地活着,好与世人与自己为敌。当然,似乎我从来就没有相信过爱情。以前便觉得,爱情是始于生理冲动,始于大脑麻痹。等激情沸腾了之后,就会变成温顺乏味的白开水,相濡以沫,或者相忘于江湖。也许以后又会觉得这种观点是多么幼稚。即便乏味,这才是生活真正的养分,我们总需要一些乏味的东西,靠饮料咖啡啤酒是不能维生的。现在已经不太喜欢听一些漂亮的长篇大论的话了,如果没有内容,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素色毛毯

其实这个题目来自这个叫《柔软》的故事。现在老是看到一些词汇就觉得是青春期的无病呻吟,或者是文艺青年给生活挠痒痒,有些反感,反而喜欢看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曾经发生过的类似的故事,也就是更现实的,而不是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挣扎出来的痛苦。因为,生活本身已经很苦,我们必须承受,这是对外的世界,对内的世界是我们自己,再去血淋淋的鼓捣,真的太对不起这一辈子了。有些人是自我满足的,很奇怪,有些人是自我厌恶的,他们是完美主义者,强迫症患者,可能没有资格说,以前也曾经陷于自己灵魂构建的泥潭,挣扎,厌世,厌倦人际,对当下的人绝望,寻找所有黑暗阴暗的元素来加重心里的多好情绪,好把自己埋在土里。厌恶自己很痛苦,因为除了自杀没有其他可以逃避的方法。《柔软》里的三个人都是自我厌恶者,通过不同方式自我治疗。虽然一开始的“悲观主义”四个字让我反感,是否有违剧中我欣赏的女医生的一点,去掉伪饰,展露真实的品质,大家为了自我标榜,满足自我,说“悲观主义”都说烂了,但是,看完后,我更愿意说,作者并不是悲观者,或者说里面的女医生,只是越挖掘自己,越是追问,越发现如黑洞般的空虚,事实让人绝望,以致产生一种悲观情绪,颓废,昏暗,无望。要接受不完满的世界,过程是痛苦的,如果内心过于夸大它,让身边的人,爱你的人更累,那你自己也成为了这种不完满的创造者,罪恶了。深深记得那段经典的台词,“我知道会出差错,在娘胎里就知道,不是这里出差错就是那里出差错,你们也一样,不是吗?你们就算选对了公母做对了功课上对了学校找对了老板跑对了方向算计对了别人出对了名挣对了钱操对了部位,也可能爱错了人,放错了cd”,这段话让我想起了《猜火车》,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肯定会出错,对于无法改变的不完满又有什么好抱怨呢?作者和那位女医生都不是所谓彻底的悲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只会放弃生活,不会再一再追问自我困惑的问题的答案,也不会爱上别人。所有的人类的自我探索和认识都应该是理性的表露,有好有坏,就像经典的影片、文学都是对人性的阐释,而不是套子里的人无病呻吟,我能看到作者是在努力探寻的。也许是《活着》这本书让我震撼很大,让我觉得关注生活本身,更接近真实的人。

至此蜕变,至此完满。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嘴里正嚼着麻辣香锅味儿的小浣熊干脆面,被它的重口味呛得直流鼻涕,直打喷嚏。没有想到,区区一袋不起眼儿的干脆面,竟有如此之大的威力。和很多人一样,整本书中只有《柔软》的剧本是我之前没有读过的。像被重口味的食物呛到,我惊异于在这样精美装订的外表之下有着那般露骨的表达。我很好奇,演员们是如何将这样的语言通过自然的、毫不尴尬的、饱含感情的方式展现出来。虽没有看过《柔软》的舞台表演,但我的确不能掩饰对郝蕾的喜爱。不仅因为她那不用任何修饰就让人迷恋的脸庞,更让人痴迷的,是她在过往的角色扮演中生动且微妙的表情。郝蕾的确很适合孟京辉和廖一梅的剧,这样特立独行的角色,也许只有她才能表现得毫不矫揉造作,恰到好处。到此为止,我真正地把廖一梅所有出版过的书看过了。从最早的恋爱的犀牛,到琥珀,到悲观主义的花朵,到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再到柔软,她展现的不仅是爱情,更凝聚了她自己点点滴滴的变化。时间在她的身上打磨出印记,把一个观点犀利的少女变成一个牵肠挂肚的妇人。谁也不能否认变化是永恒存在的。《恋爱的犀牛》的结尾是偏执的,疯狂的;而到了《琥珀》,则变成了圆满的,温柔的。我很乐于看到这种变化,而又止不住地感到丝丝苍凉。生活不过是个沙漏,正着放,反着放,怎么放都是同样的时间流逝。我们终究会变成一个我们所不认识的自己,一点又一点,一次又一次。最开始读廖一梅的文字,仅仅把她所指的一切都理解为爱情。后来发现,其实不仅是爱情,推及生活、理想、愿望,甚至所有的一切,我们有时也需要一些类似的坚持。有些事情是值得坚持的,也是可以坚持的。我时常陷入自我否定,也时常质问自己,到底是如何把自己置入到如此的境地。封闭、不愿融入他人、对自己放纵却对别人无理苛责……每当我冷眼旁观一切,对他人的做法嗤之以鼻的时候,在心底,我是否有些许的羡慕呢?我真的就没有了忧伤吗?我不愿承认。我也不愿承认这样类似偏执的文字纵容了我在偏执的道路上继续偏执地走下去。我试图与众不同,但问题是,与众不同的人在这个大家都一样的世界里,是没有办法真正快乐起来的。人看起来也许真的完全不具备获得幸福的天赋,人无力留存任何美好的东西,总是在不断地将其毁灭,然后再去寻找。也许是我的修炼不够。真正的自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本质,它理应存在于每个人之中。将虚无的生活潇洒地挥霍掉,任其所愿地挥霍掉,才好。

柔软

我曾经在看完柔软的首演之后,猛烈抨击过孟京辉,对这部戏在保利的舞台上的呈现非常失望。但看完柔软的剧本之后,我知道我错怪了孟京辉。这真是一个失败的剧本,孟京辉还能将它公演出来,并让观众不会中途退场坐到整部戏结束,他确实用尽了才思。恋爱中的犀牛、琥珀,这两个戏的成功,都取决于廖一梅,她在这两部戏里,特别是恋爱里,展现了诗一样的,透明质地的矫情,是的,就是矫情。正因为这份矫情,观众被感动了,他们找到并亲身体验到他们在自身卑微的生活里疯狂渴望的爱情的模样。他们要的就是这个,他们理解并时刻被教导的爱情就是这个。他们感动了,他们流泪了,因为伪文艺青年迫切需要这份儿矫情来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但在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柔软,里面,廖一梅不再矫情了。她想化身为哲学家,她想站得更高,幻想自己变成了雪线以上的尖峰,像海德格尔、黑格尔、尼采等等伟大哲学家一样,可实际上她就是北京城里的一个生儿育女的普通女人。矫情的台词没有了,大段生硬枯燥,药品说明书般乏味无聊的台词充斥了整个柔软剧本。整个故事的点,其实是有趣的。多年以前我就听别人讲过一个真实的外国人,他做Gay不爽,成功变性后,却又选择成了lesbian。柔软基本上也是这种奇怪的路子,变性男与正常女颠倒性别的恋爱。但一个有趣的出发点,并不能让整个故事变得有趣。观众需要过程,需要表演,而柔软这个剧本把过程和表演变成了讲课。其实我相信廖一梅在写这个剧本时的真诚,也看到她想再上一步的努力,但这确实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真的,真想对廖一梅说句话,我们只需要你的那点矫情,真的,希望你把矫情还给我们。

送书赠言

生日快乐!愿你今后的生活充满阳光!愿快乐与你相伴!记得之前给你推荐过这本书,你一定没看吧,现在借你生日的机会送给你。当拆开包装,看到黄色的封面,摸着上面凹进去的‘柔软’两个字的时候,希望你能体会到书之于我的那份快乐,书里的一些精致的设计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廖一梅的《恋爱的犀牛》,它是个戏剧史的奇迹,也是我看的第一部戏剧。当年看的时候才知道话剧原来是这样的,爱原来是这样子的。这本书由廖一梅的悲观主义三部曲(《柔软》、《琥珀》和《恋爱的犀牛》)合编而成的,虽然是悲观主义,但不是悲剧。廖一梅的语言很赤裸,无论心理的描写,还是爱的描写,抑或是性的描写,希望你不要排斥。还记得那句“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吗?你给我看这句话的时候充满了疑问与愤怒。你说,希望找到一个正常的男人,那个人给你幸福与温暖,和你过平凡的生活;你说你年纪大了,很难再找到合适的男人了;你说,你为那个人留着最宝贵的东西,你会是一个很好的妻子。我一直你是个好女孩,好女孩会有好的运气的。其实,人都是孤单的,一天,一个月,一年,一辈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自己在一起,每个人都不会百分之百的了解你,两个人之间的默契也都是在有限的程度。我常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其实是从网上抄的,但是一个人要享受孤独,因为你将长期与孤独为伍。安静并精致地等待,努力并理智地追求,你会遇到那个正确的人的。为什么那个正确的人现在没有出现,为什么要让你遇见那么多错误的,因为最好的通常最后一个出现,因为好事多磨!认识一年多了,这一年里我们都遇到了很多事,或好的或坏的,我们都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我们都或喜或悲。开心的时候希望有个人分享,悲伤的时候希望有个人安慰。我很开心在这一年里偶尔能充当听你倾述的那个人,虽然很多时候解决不了问题,但是你知道的,大部分的事情不是听别人的主意,而是得到认可,有的时候我也会很厚颜无耻的觉得我对于你是个特殊的存在,不是路人甲,也不是熟人乙。所以我一直很珍惜你,希望阴霾心情外会有正能量给你,希望你能摆脱美好的阴影,挺胸抬头面对生活,挺胸与抬头,这两件事情都很重要。明年的我们又将在什么地方画着什么样的风景,不得而知。我所确定的就是我们依然会相信自由,尊重信仰,热爱自己,被人宠爱,明年会比今年更好。摸摸头,不怕!

了解

幼时读书,读到: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初见柔软,是因为「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这个句子。似乎契合了内心所求、所愿,所以极是喜欢。及至真正读了,才知道其实不单如是。「不忠,感情的疑惑,善变,自相矛盾,內心所有的那些冲动不安,像世界一样古老。人们却还是一副大惊小怪、故作天真的伪善面孔。」和廖一梅一样,对自己没完没了的较劲儿,试图分析出内心的疑问、纠结、痛苦、还有迷恋,总是收效甚微。每个阶段的剖析,以为自己足够了解自己,达到另一阶段后发现之前的以为不过是自己所幻想的影子而已。了解这个词实在是太重了。以为自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读了恋爱中的犀牛,才知道根本不如马路那样执着,真正喜欢的东西,实在还是缺乏了追求的决心和勇气。喜欢一个人、一段感情、一份工作、一种技能,种种所求,给自己找了种种借口,不去达成。或许也只有阅读是深爱的罢,可以无视第二天六点半要起床准备上班,捧书读至深夜三四点尤不觉得累,也不后悔。但是想想,也就是因为阅读付出的代价太小,所以才能如此?再一次试图了解自己,其实好像还是不知道自己,但是又好像更懂得了自己。逼迫自己变得完美,读完了柔软,也最终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其实追求的不是完美吧,只是想达到内心的渴望,被认同、被需要、被依赖,长久以来的关系,人和人之间,这么多的羁绊。我曾今有多爱你,现在就有多了解你。把自己伪装成你好像会喜欢的样子,让你了解,甚至希望你是那个SoulMate,但是却忘记了地球上这么多人,相似的又何其多。终于跳出来了,谢谢你给的打击,让我释然,也最终做回了自己。或许期待达到的,就像柔软里的年轻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最终也得到了什么,就是最完美的结局。谢谢廖一梅,让我在玩了几年的微博后,像便秘一样的憋出了这堆词不达意的废话,终于打破了140字的怪圈。夜深露重,晚安。

没有比笑着结束更悲伤的结尾了

“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完结篇,《柔软》。说到柔软,有一句话就算说烂了也要被提出来,“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在朋友圈快转烂了但是我还没有看这个剧本的时候,我不理解这句话,我不知道这些转这些话的人到底是为了衬托自己的有文化,还是衬托自己的洒脱,我觉得如果让我遇到爱,已经足够稀罕了,如果遇到爱,不了解我没关系,只要我还可以继续在你身边,在我看了剧本试着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我才知道为什么。这个剧本不像是在写故事,看了作者写的前言之后再看,就像是作者的思想进阶,她把自己的以为自己的想法揉进故事里试图去寻找答案,为什么稀罕的是遇到了解,而不是我觉得的“爱”,在我笃定“爱”这个答案的时候,作者把我拉向疑惑,到底什么才算是爱呢?就像《恋爱的犀牛》里,明明问喜欢的感觉,爱这个词,太虚无,太缥缈,我们所指的爱,到底是人的身体不自觉的状态还是大脑的系统指令我们的感觉,爱,就像是一种伪善,或者说爱,在某种意义上根本不存在,就像在平时,我会想,她们所说的喜欢,到底是什么东西?是在微信上聊骚聊久了以后的依赖感,那这种靠电子聊天对胃口的东西,算是爱吗?想不明白,但是感性占上风的时候,我可以明确的知道这不是,隔着冰冷的高科技,就算对方是不同的人但知道说出对口的话就可以建立的情感,还不配称之为感情。所以,稀罕了解,毕竟,这能让我们觉得温暖但是这太奢侈,就连创造我们生命的父母,也不能说了解我们,甚至说我们自己。伤心难过,有人会说“我了解你”,根本不是,你没有我同样的人生经历思想状态,甚至没有和我吃过一样的鱼香茄子你就根本不会了解我,了解,是完全放下自我的一切观念切实去感受经历对方的一切,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解,是你毫无保留的放下自己,甚至完全不为个人己利着想,能吗?“悲观主义三部曲”是以笑最为最后的收尾,三个悲剧女人的欢笑 ,似乎没有比这个更悲伤的结局,希望是个男人的女医生被别人称作“荡妇”,并不是她有多么扭曲的心理,而是在做爱后的灵魂释放是她喜欢的感觉,那种不受大脑的硬性要求,在没有思想惯性的情况下,感受身体,任由身体自己反应,她悲观着积极地给年轻人做变性手术,在听碧浪达说人生如沙漏正放倒放都是流逝后的伤感,是女医生的悲剧,她想改变却不去改变,任由事态发展,没有人管她的情愿不情愿甚至是她自己,因为大脑永远都在支配她,她是个只能在角落冷笑的悲剧者。碧浪达,他与年轻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年轻人以为做出就能有美好生活所以去行动,而他希望自己天生如此,长出,才会幸福,所以当他认识到这一点时,生活无望的就像他的作品,再怎么去折腾也就那样了,反而狗尿过的改变都比细心制作的效果好,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像碧浪达,羡慕他人但是求之不得,不过碧浪达与生活中普通人不同的是,他一个星期有两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而有些人,连自由和幸福,都忘记了。年轻人形象的出现在剧本的前一大块,都是积极的,他有他的理想他的目标,固执的就像马路,马路固执在感情,固执在无限的希望,而年轻人的物质,固执到最后让人惋惜痛心,固执到消亡,变了性别接受男人发现曾经爱过一个女人,最后带着缺陷的她们相互拥抱一同欢笑,怎让人不心酸?《柔软》的存在,似乎在否定《恋爱的犀牛》《琥珀》的一切,可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本就是这样,互相否定,互相存在,了解就变得很重要了,他虽然悲观,但是最后,角色们似乎也笑着,接受了自己的生活,就像作者说的,“作为完美主义者,接受一个有缺憾的世界”。

你就是我心中那一份柔软

无关男女,无关性爱,无关你有的是阴茎还是阴道,在那一刻明白眼前的这个人正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唯一能够了解你的人,那就够了。千山万水也抵不过一句话正中内心的柔软脆弱,既然是遗失在开天辟地时的另一半,现在你是何种形态又有什么重要?你是男人,是女人,是男同性恋或者女性恋,又有一点点重要的地方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爱里披荆斩棘的战士。

这个月的第二本书。一不小心的,又是关于爱情。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爱的忠贞。女医生遇见了了解,却要在自己手上将对方变成女性。小优追随着有着自己爱人心脏的高辕,为的是践行“无论你变成怎样我都依旧爱你”的爱情诺言。马路最后捆绑着明明,说出自己痴狂的爱,他不明白,为什么夜里让自己永不离开的明明在白天却拒自己千里以外。可感觉虽然一切都不如意,可他们心中始终都有一些地方是不变的,是让爱到来的时候可以停留的。好多关于爱情的经典句子都在这本书里面看到了,总觉得有一点点难过。就像爱情本质上那样容易面对,实际上却那样艰难。这世上还有多少人在心里为纯爱留出一些空间的。突然心好累啊,什么都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会有人来爱我么。会有的吧。此时此刻我也只是想说一句:“亲爱的,抱我一下子吧。”晚安。

我是不是充满偏见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接触到了一些廖一梅的信息。起先我并不知道她是谁,直到别人告诉我她是恋爱的犀牛的编剧。恋爱的犀牛我那时也没看过,也不想去看。虽然它风靡全城,似乎所有会化妆的女生都看过。我不得不承认我当时心底抱着许多轻蔑。我当时正在看王尔德。我十分怀疑犀牛能否比道连格雷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我的感觉里,廖一梅被一群矫情而没认真读过太多书的文艺型青年捧的过高,让我对她的印象因为她粉丝的格调而产生怀疑。不幸的是,这些都是发生在我自己看到她的创作之前。今天我无意中在图书馆架子上发现这本书的时候,我随便翻了翻,然后决定看一看。毕竟,对一个人抱着这么久这么深的偏见,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只看了《柔软》一篇。我的感受是作者很努力想要挖掘,想要探索,可是结果只是拙劣的仿制品,其唤起的情感并不浓厚,也不新鲜,也不震撼,甚至也不太美好。它的对白,让我想起那些同样很努力、但却达不到预期深度的电影。可能这样的思索超出了廖一梅的能力。更可能廖一梅不懂,除非去像赫尔曼那样不间断的拷问——那需要西哲长期的熏陶——对于大多数文学作者,在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平凡对话中,才有可能蕴藏触动人、点醒人的力量。不是搬用半生不熟的医学术语,不是把易装舞女放在烟雾缭绕的酒吧里说几句能起到让人震惊作用的脏话,不是让想变成女人的小伙子跟医生坐一起、没头没脑、故作深刻的讨论人生。对于生活和人们,不应该去曲解、硬造、揠苗助长。我希望廖一梅是真诚的。那样她就还有救。我不太确定我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仍存偏见。也许是我太苛刻。我觉得廖一梅的作用在于唤醒那些自己没怎么思索过的人们,去思索——利用她神奇的知名度和好评度。仅此而已。别的不作要求。

《柔软》摘抄

《柔软》每个人都和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不忠,感情的疑惑,善变,自相矛盾,内心所有的哪些冲动不安,像世界一样古老。人们却还是一副大惊小怪、故作天真的伪善面孔。如果有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了唯一合适的人,不是因为他们得到的更完善,只是因为他们更幸运。幸运的人应该耻笑不那么幸运的人吗?或者因为他们也都不行,就要让这种不幸成为世界的法则?《琥珀》他们不可替代,方向感极佳,认路的确有一手。年轻人:他们无论长到多老,都很孩子气。女医生:他们心脏每跳一下,就会有一千多个新鲜的精子被制造出来,等着被甩出去。幸福总是乏味的,所以,我可受不了幸福。我对你的爱就是对人类的恨,因为爱上了人类便不能专心爱你。生命是一个游戏,我不愿面对这个世界,我要跟它保持距离,我要像一个熟练的老手那样掌握世界,在它面前保持无动于衷,不失理智,无论生活在我面前搞什么花样。医生:按时吃药,定期检查,生活规律,不要熬夜,保持心境平和,性生活有点节制,不要过分悲观,也不要过分乐观。高辕:这是对圣人的要求。医生:对圣人和对病人的要求是一样的。你不是我的太阳,也不是我的四季,你是我的环孢素。如果没有你,我的身体会厌恶我的心脏,我的身体会流出莫名的液体,我的血管后左冲右突绞作一团。只是一个普通的热爱自己的爱情的雌性小动物。男人讲仁义道德多半是伪君子,女人讲仁义道德多半是丑八怪。婊子是牌坊的通行证,牌坊是婊子的墓志铭。病人是不愿意在快乐的时候看到他的医生的。她宁愿看到伤痛、绝望、死亡,而不愿意看到新鲜的血色和快乐的神情吗?《恋爱的犀牛》我偏不,我偏不听你的话,我偏要理他。只要他还能让我爱他,只要他不离开我,只要我还能忍受,他爱怎么折磨我就怎么折磨我,他可以欺骗我,可以贬低我,可以侮辱我,可以把我吊在空中,可以让我俯首帖耳,可以让我四肢着地,只要他有本事让我爱他。你傻看着我干嘛?你的爱情在我面请软弱无力了吧?不值一提了吧?烟消云散了吧?你以为爱是什么?花前月下,甜甜蜜蜜,海誓山盟?没有勇气的人,去找个女人和你作伴吧,但是,不要说“爱”。嘘……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是一切不如意的根源。爱他,是我做过最好的事情。

2013.10.2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有好几个人和我讨论他们的困惑,对生活生存爱情理想的种种困惑,ZF民主了、虚伪和权力了、愚昧和道德了、被甩了、你对象被你妈一票否决了、有梦想但家人百般阻挠了、前途未知命途多舛了。。。。。。刚开始的时候,听着很兴奋,渐渐地发觉好像都是那么些事儿。失了亢奋,也懒得讨论,最后干脆连那几个字都不想听到看见了,单方面不再回复信息,终止谈论,我真的受够了。今天看到这本书,说实话,剧本的语言不是那么真诚,卖弄成分多,这种情绪还不如找夏宇来写,但这个序很喜欢,相当坦诚又脱下了防备。廖一梅和孟京辉,能一起做事儿、又志同道合,写个剧本拍个话剧,而不是仅仅堆积那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唾沫星子。活的都挺累的,再一而再再而三的用言语构筑梦想,把情绪急于宣泄掉然后继续混日子,那不是扯淡么。-----------------------------------------------------------《柔软》自序 生活之上一个伶牙俐齿,话锋尖锐的人变得沉默寡言,可能是她自己的选择,也可能是被迫,而我现在两者都是。已经接近两个星期没有好好吃过东西,说每一个字都需非常努力,舌头待在嘴里就像待在一个荆棘丛生的树林里,每个轻微的运动都会引来呲牙咧嘴的巨痛。上火,头晕,嗜睡,满嘴的溃疡,说话一半手语一半大舌头口齿不清,反应比别人慢半拍,像婴儿一样流口水,出门得一路走一路拿碗接着。孟京辉在旁边倒很开心,笑呵呵地说风凉话:“现在我说你什么你都回不了嘴了吧?我得趁机多说点!”他基本认为我傻了,我同意他的看法。我是一台正在更换系统的电脑,什么操作都是无效的。但问题是,“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剧本集需要一个序言……总的来说,我一直以来的种种努力都是试图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现在我的这副惨样也不过是这种挣扎的必然结果。而所谓的“泥地”,不但是琐碎的现实生活,更是将我们限定在人类领域的物质躯壳。年轻时便深为自己所困,身体里左突右冲的欲望、激情,大脑里永不停歇的疑问,内心隐隐嘶叫的不安。满足看起来总是遥不可及,生活总是不知归于何处。“悲观主义三部曲”的第一部《恋爱的犀牛》写于1999年,第二部《琥珀》写于2005年,第三部《柔软》写于2010年。十一年,三部戏。这些剧本里有狂热的爱情,灼人的情欲,自我与世界头破血流的殴斗,勇气,偏执,犹疑,玩事不恭,不堪束缚,对虚假的厌恶和对世俗准则的不屑一顾。它钻进女人的阴道,解剖男人的阴茎,试图弄清雌雄的法则,寻找欲念和爱的根源。一直的渴望是超越限制自身的束缚,获得自由,拥有力量。相信了解自己才能洞察其他,追逐真相的奇怪嗜好使我一刻不能停歇。作为一个低产的作家,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在干一件事儿,垂下脑袋深深地埋进自己的胸腔,将五脏六腑翻腾个遍,对自己没完没了地剖析较劲儿。热衷描述爱情和情欲,我对这两样东西着迷,也对描述它们着迷。在人类的种种活动之中,“爱欲”是我所找到的最接近突破局限的人类的日常状态。爱欲是非物质的,或者说爱欲是依赖物质而超越物质限制的可能,是将人类的物质躯壳燃烧飞升的巅峰状态。在爱的状态中,我是超人,无所不能的勇气,坚不可摧的意志,柔软如水的顺从,毫无犹疑的献身,超越时间空间感官界限的感知能力,身心高度统一的非凡专注,这一切都令我着迷。“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我在爱的癫狂中恍惚看到世界和宇宙的尽头,所有追寻和痛苦似乎都有止息的可能。那是凌空飞翔的感觉。但是,人是无法飞翔的,人没有能力停留在那样的飞翔中,跌入泥土是必然的命运。这是切身的悲观主义,也是人的真实境况。写《柔软》前有几年的时间,我深感绝望,对作为人类的这个族群深感绝望。这个族群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而且首先是我自己。我见过很多聪明,优秀,敏锐,有力,深具魅力的人,但从未见过一个幸福的人。我看到的是无休止的不安,冲突,纠结,虚荣,控制,征服,永远的不能满足。人看起来完全不具备获得幸福的天赋,人无力留存任何美好的东西,总是在不断地将其毁灭,然后再去寻找。我如此,人人如此。人没有善,只有伪善,没有爱,只有需要。我怀疑人类的善的源泉。所有对人类有利的便被认知为善。同样的虫子,吃菜叶便被定义为害虫,不吃菜叶的便是益虫。人类的善是利益,人类的爱也是利益。每个人都在谈论爱,但其实说的都是需要。需要满足,需要安全,需要自我肯定,需要与众不同。甚至对痛苦的敏感和嗜好,也不过是对活着,对存在感的不断肯定和需求。自我的需要真是千奇百怪,花样翻新,无穷无尽。“什么东西能让我确定我还是我?什么东西能让我确定我还活着?”十三年前《恋爱的犀牛》里马路的疑问如影随行,我们一生忙于确定这个永远不能确定的东西,越确定越绝望。我对人类的沟通也感到绝望,深感我们的孤独处境。“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我写下这句台词的时候,已对“了解”毫无奢望。我明白,了解,需要的是强大的力量和宽广的自我系统,不能了解是因为你的软弱和狭窄,只有单一的接口。如果你足够有力,足够丰富,不以喂养和满足自我为目的,你会了解为什么对方“不了解”。了解也就达成了。《恋爱的犀牛》的深情和绝决,《琥珀》的玩事不恭和矛盾犹疑,到《柔软》是激烈的冲突和最终的和解。我如实地写下我的疑问,努力,纠结,骄傲,迷恋和痛苦。现在终于将“悲观主义三部曲”合集出版,把十一年间的“我”封闭在这本书里,让我有了释然的感觉。痛苦和爱对每个生命都如此新鲜欲滴,永不会过时,希望我曾经的这些欣喜,痛苦和爱情能有机会陪伴那些需要如此共鸣的读者。这也是它们唯一的去处。我相信“真正的自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本质,它理应存在于每个人之中。”人都曾无数次跌入泥土,但是仍然试着飞翔。现在能跟人分享的只有我这个满身泥土,口齿不清,打着手语的家伙的柔软的微笑。谢谢!“别怕,我要带你走。在池沼上面,在幽谷上面,越过山和森林,越过云和大海,越过太阳那边,越过轻云之外,越过星空世界的无涯极限,凌驾于生活之上。前面就是一望无际的非洲草原,夕阳挂在长颈鹿绵长的脖子上,万物都在雨季来临时焕发生机。”廖一梅2012年初夏于北京

我还能多说什么喃,已经都不在了。

。是要多理解才在一起是要多理解才舍得放手豆瓣你到底要我打多少字才不会显示评论太短了不让发!。

人性的本来面貌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真实被现实掩盖了起来,虚伪和隐藏变成了我们生存的必要技能,善良在道德与不道德之间被指责,可真正的我们又是什么样子,柔软给我们很真实的阐释出来 人性的本来面貌,一切虚伪和不真实都被生生的从人身体上剥离,留下的,露出的是至真的真实,看完柔软能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人性,与现实对比,其实我们更多人更希望活的不要那么真实~~

像我这样笨拙地爱你

像我这样喜欢郝蕾,却未曾看过她演的这部话剧,就连她演过的《恋爱的犀牛》我也看的是齐溪版的,真是最遗憾的一件事儿。但我真庆幸我起码看了《柔软》的剧本,在这本书廖一梅的自序里,她说她在郝蕾的生日派对上想到了这个故事的结尾。我从高中到大学就一直要面对一个问题,有时候甚至是来自老师和家长,“你是同性恋吗?”直到大学后我形成了一个自己的答案,“我只能说,我丝毫不抵触与另一个男生恋爱,只要能够相爱。”我想《柔软》完整地说出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我喜欢《恋爱的犀牛》里的深情与决绝,也喜欢《琥珀》里的矛盾与怀疑,但我更喜欢《柔软》里的对人的解剖与对世界的解构。女主角的职业便是一个整形医生,专门改造人的形象,撕开人的面具换一副皮囊。在这个故事里,不论是性别还是性向都成了标签,只有灵魂的彼此了解才是有关的,相貌、阴道、阴茎甚至爱都是无关紧要的。《柔软》里只有三个角色,女医生,做变性手术的年轻人和有异装癖的男歌手(白天的角色是一个专门山寨国际品牌的“裁缝”)。这些角色的共同点便是他们都对自己的身份心存疑虑,缺乏认同感。女医生的心里住了一个男人,因为她是个悲观的女性主义者,女性有月经、冬季抑郁、产后抑郁、绝经期抑郁等女性特征,这些她作为女性的生活经验告诉她,身为女性生活于这个世界是件悲观的事。但她同样渴望作为女性的性高潮,她的灵魂是分裂的,是破碎的。想要变性的年轻人心里住着一个女人,他想要通过“违背自然”的手术将那个女人释放出来,他有着悲观主义的世界观,却执行着乐观主义者的方法论,他的灵魂是完整的,他只是在追求着肉体与灵魂的一致性。设计师徐一帆的心里住着一个碧浪达,他的悲观是源于对社会的悲观,他看不起徐一帆,更看不起这个世界的欲望、虚伪、名利。他认为年轻人的改变是徒劳的,他说“生活不过是个沙漏,正着放反着放都是同样的时间流逝!”他的悲观主义是刻入骨髓的,对生命的改变都是徒劳的,因为悲哀的宿命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代表的分别是面对被迫而来的人生时的三个不同选择:年轻人选择改变,碧浪达选择隐藏,而女医生则是矛盾。她也想把自己的柔软隐藏在坚硬的外壳之下,但年轻人的勇气让她感受到了灵魂的力量。我想起廖一梅说过:如果每个人有勇气把自己剖开来,其实每个人都是惊世骇俗的。我想她说的便是每个人的“隐藏”的一面。这种隐藏有别于碧浪达所反感的虚伪装饰,“为人取宠、为人遮羞”的“虚无的把戏”,而是一种人体的保护机制。人肉体受到伤害后,伤口的表面会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结成块状物,结成痂,这可以防止伤口再次感染细菌病毒。人的心灵也是一样的,为了避免二次伤害,也会在心灵的伤口结一层痂,包裹住内部柔软的血肉。皮肤结了痂,在伤口痊愈后便会自行脱落,而倘若心急撕烂了那层痂,则会流血,感受到的疼痛也会比第一次伤害更为强烈。年轻人闯入女医生的世界,就像是扯破了尚未痊愈的心灵创伤,开启了女医生尘封已久的感官系统。她的软弱与敏感被暴露出来,她被年轻人寻找悲观主义的出口的行为感动,也终于让自己“对人再次怀有信心”。但这并不是爱,甚至与爱情南辕北辙,不过是一剂阿司匹林。她必须亲手割掉年轻人的阴茎,她的爱是残缺的,甚至是违背常理的,她必将悲观地活下去。女医生对待自己与世界的疑惑更像是与自己的较劲,她试图拔除自己被社会植入建构的部分,但这行为本身就受限于社会建构的概念。这种反文化行为本身也不过就是一种形式罢了,看似脱俗其实更为媚俗。《柔软》并不是个柔软的故事,相反却是极其尖锐的寓言。这个世界上,遇到爱,遇到性都不足为奇,为奇的是遇到了解。却偏偏是对“了解”的心存希望,让人难免失望,甚至悲观。原来悲观的极致竟是抱着希望活。女医生喜欢年轻人,喜欢他“懂得生活是不可捉摸的,但还是抱着乐观的决心从头做起”,但却要亲手磨灭与年轻人的男女情感,真是一出讽刺的喜剧。但我多喜欢这个结尾,年轻人吻向了女医生,果真是“最激烈的冲突与最终极的和解”。自我,不过是虚幻的概念。就如阴茎、阴道、阴蒂等,都是虚幻的。高潮,源于灵魂的赤裸相撞,源于深情的注视。肉体的连结就算再深入,就算是直径3.5厘米长度10厘米完全契合的碰撞,也终会分开。唯有精神的缔结,永不分开,不论以什么形态出现在何处,都不会分离。容我这样笨拙地爱你。--------------------------------------看看我,快感不仅仅来源于阴道壁上的神经,我的后背,我的肩膀,我的屁股,我的腰,我的大腿,我的脑袋,我的手臂,我的整个身体都是阴道,她们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神经丛,会带来快感的神经丛,需要爱的神经丛!只要被我喜欢的人触摸,哪怕只是轻轻一下,就如同电击;只要他注视着我,我的眼睛也能够做爱!我的头发,我的脚趾,我的鼻子,我的耳朵,她们都是我的性器官,她们都能够做爱!有屄的人多得是,但是不一定会做爱。

《柔软》—廖一梅

敢爱敢恨,敢写敢做。廖一梅——女中豪杰!1.生活不过是个沙漏,正着放,,反着放,怎么放都是同样的时间流逝。2.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3.你是不是一个张开双臂又夹紧双腿的聪明女人。4.“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杜拉斯

对爱的,是信仰

作者说自己本质是一个悲观主义的人。或许对于爱情也是本质悲观的。一些台词在书中反复出现。读到的时候会觉得说得相当精辟。没看过她的话剧。前几天在保利剧院有《恋爱的犀牛》想看但是一直没机会。将来还是有机会就去看。关于爱情,和同样复杂的人性中的其他部分。可能讨论来去也不会有一个解答。个人有个人的领悟罢了。但是话剧这个形式还是值得鼓励的。我想我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也是一直在成长成熟,伴随着我自己的成长成熟。我不用别人来指指点点,也不想费心给谁解释听,我愿意在经历中感受,即使痛,或者,无疾而终。最后想说,落幕不是很精彩。我觉得很遗憾。是不是句号真的应该划在可以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呢。有的时候坚持太固执,反而变成了纠缠和羁绊。我想如果我祝福你,那不是我看清,是我证明,我曾经深切爱过你。

读廖一梅的悲观主义三部曲

在一个让人犯困的午后,老师在前面唾沫四溅、上蹿下跳的讲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尽管这么卖力,不过她也知道听者甚少。我坐在第一排,课桌下捧着本《柔软》,气淡神闲的读着。我无意挑战课堂纪律,相信她也是能理解的。可能是剧本的缘故,我一下午就读完了。《柔软》,廖一梅“悲观主义三部曲”首次集结出版,收录了《恋爱的犀牛》《琥珀》以及《柔软》(为其新作)。坦白的说,我是冲着《恋爱的犀牛》去看的。所以说,这书 我是从后往前看的。大家都称《恋爱的犀牛》是话剧史上的一个奇迹。因为它自1999年首演之后,至今仍然经久不衰。它讲述的是一个男人疯狂得爱上了他的女邻居,为她做了他可能做的一切。这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他爱她,她知道他爱她,但是她不爱他,她爱她的男友。在一个夜晚,他已睡,她拎着蛋糕,带着礼物来到他的床边,祝他生日快乐,像一个热恋中的女孩一样表达爱慕之情。他欣喜若狂,答应她永远不分开,永远不离去。第二天,他醒来欢欣雀跃,她醒来若无其事。他疯了,他不知道她怎么和昨晚判若两人了。原来,昨晚是她男友生日,可惜她等到了半夜,男友还是没有来。于是……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朋友劝他“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是他过分夸大了她和其他女人的差别。固执得相信那晚的本不属于他的誓言。他爱她爱得炽热,近乎偏执。读完后,我的内心有些触动。因为我似乎看到了一种可能。看到一个人的坚守,执着到偏执。看到了这种单方坚持的一个可能的结局。任何感情的维系都需要双方的efforts and work..其中任何一方的stop都会把一段感情引入终结。失败率是3/4。如果不懂得怎样放手,怎样说再见,结局是可以预见的。我讨厌那个女孩,因为她只在她需要男人的时候才出现在他面前。她不爱他,但是她有时候需要他。现实中更多的人是分不清“爱一个人”和“需要一个人”的。他爱她,真的爱她。从那首《玻璃女人》里我就一眼看出来了:你是不同的,唯一的,柔软的,干净的,天空一样的,你是我温柔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你是纯洁的,天真的,玻璃一样的,你是纯洁的,天真的,什么也污染不了,你是纯洁的,天真的,什么也改变不了,阳光穿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这段文字,我高中时就读过,只是当时一个作家在她文章的结尾里引用的。依稀记得当时的我,读完整篇文章后就被它的结尾吸引住了,到后来只记得这段文字,而前面讲了什么全然不记得了。时隔数年,与它重逢,依然被它吸引,只是这次多更了一份感动和久违的熟悉。曾经激荡过一个人灵魂的东西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即使你以为你忘了,你也还记得。因为你的灵魂上有它的印子。接下来读的是《琥珀》,对于这个故事,我没有太多的感受。我也不是很喜欢这个故事。总觉得匠气重了点。但是里面有句话不起眼的话我还记得:“知道吗?只有一样东西能让我们平等,那就是痛苦。”痛苦与纠结也是这部戏的“戏眼”,我想。最后是《柔软》。据廖一梅自己的手记来看,这是她最用心最难熬的一部作品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如果说从《恋爱的犀牛》里,你能看到她的才气,那么从《柔软》中你能看到她的思考、成长和用心,对生活,对爱情,对一些更现实的东西的本质。我摘录了这样几段话:“生活不过是个沙漏,正着放,反着放,怎么放都是同样的时间流逝。”生活是什么?我想,是每一分钟每一个小时你做了什么。24个小时构成了一整天,28/29/30/31天构成了一个月,12个月构成了一年,N年构成了一个人的一生。这就像是串珠一样,一个一个,你串的每一粒珠子都是这条链子的一部分。也许不管生活是如你意的还是不尽人意的,你都得过。不管怎么样,生活还是得继续。所以这也不是什么很了不起惊世骇俗的道理。说简单了,大家都知道。只是有时候会忘了而已。“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这句话有新意。我想,“了解”便是知心。懂。女医生在婚礼演习的誓词中说道:“婚姻是一种关系,它并不比其他任何关系好,也不比其他任何关系差。”我揣测,这句话是中肯的。婚姻关系 不等同于 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也是一种关系,blahblahblah~~~不过对于这个话题,还是让以后的我来回答吧。我觉得我没有真正看懂《柔软》。但是这并不影响我speak highly of it~最后要说的是,在网上看到有人把这本书称为 黄 书。我觉得吧,那只是个医学学术问题,别想歪了,好嘛?好了,关于廖一梅的“悲观主义三部曲”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另,如果以后《恋爱的犀牛》在周边城市开演,我一定会去看的。想看很久了。:P小广 于 2013年3月12日晚

恋爱中的琥珀最柔软

柔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戏剧,对文字有点措手不及,但渐渐看下去,文字还是表达的归宿,一步步向廖一梅的世界走近。最喜欢的不是那句网传挺火的,反而是“处女膜是上帝赐给女人的一个毫无意义的东西,它只会让男人更变态。”这句深刻进记忆。很喜欢这样的态度,对自己的热爱和热诚,文字就是见自己。对性的热爱必是生命的激情,把自己的人生把握好,应该是件难事。不说那么俗,但在这个不知道是否真实存在的世界里,咬着自己那根玄,向前走。我们的朋友,最亲密的朋友,无意中的轻蔑,是否真的会要人命。琥珀“最后我背叛了自己的爱情,我有了新的爱情,有了新的欲望。”越是心里沉静克制,越容易被撩拨被挑逗,原来逃避感觉越怕越存在。恋爱中的犀牛没有一个人会对马路没有深刻印象。他夸大自己所执着的信念,世间芸芸众生,他选择被爱情俘虏。人的信仰有时并非那么坚定,也可能常常徘徊不定,爱上爱,也许没有意义,也许神圣至上,更也许,是自欺欺人。张明明李明明王明明,其实都一样,做个念旧的犀牛,爱的是自己本身。

幼稚

挺……幼稚的感情……说它先锋,可能只是因为,这是第一部将人体生殖器的名词公开宣诸于口的作品吧?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感情的探索吧?但实在不应该成为经典,这种感情的描述实在是太幼稚了。不过至少告诉了中国人,即使是作为各种婊,也是有其合理存在和生存的权利的。但是还是,太幼稚了。

我理解中的爱——读《恋爱的犀牛》

算是对《恋爱的犀牛》的一点读后感吧。《恋爱的犀牛》这部剧算是如雷贯耳了,之前也听过两个朋友对这部剧的评价,言语中都是褒奖与肯定。既然一直没机会去现场看看这部话剧表演,那想必先看看剧本也是不错的。看完之后呢,老实说,比较失望……这种失望,我觉得并非是由于我对这部剧期望过高的缘故,而是真真切切地对剧本本身失望。十分不理解剧本中男主角马路童鞋那种极端的行为。对于他来说,他得不到的东西,就想要把它囚禁起来,甚至是亲手毁灭它。同时,他是个过分自私的人(需要说明的是,人都是自私的,这点无可非议)。在他与明明的那段关系中,至始至终,他完全没有考虑过明明的感受,完全没有想过自己偏执、极端的行为将会给对方带来怎样的困扰。什么是爱情?马路真地爱明明么?抑或只是他用来感动自己的一场卖力表演?明明只是恰巧不幸地充当了他幻想中的那个爱情世界里的女主角?如果换另一个女主角,他是否依旧如此疯狂?也许,马路他是真地爱明明?也许是我老了?也许是我缺少像马路那样如此深沉地爱上一个人的体验?我不能理解。我理解中的爱,是用心疼一个人,不让她受委屈;希望她过得开心、快乐,希望她过得好。

关于想你这件事,躲得过对酒当歌的夜,躲不过寂寞无人的街

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过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化了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一样··········马路说,我的明明,我怎么样才能让你知道呢?whatever you are 一个情场的浪子,终于拜倒在了一个普通的女人的裙下。马路说,我的明明和别人不一样,她是天空,是柔软的,是我的。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故事,马路的悲剧在于过分的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外一个女人的差别,他看着天空喝着烈酒,想着他想象中的明明,过着一个人的生活。众人唱到:爱情多么美好,可是不堪一击。马路笑着说,我知道我知道,可是我就是等她到来。没有父母,没有朋友,没有家,没有事业,没人需要,人生是零,是空落落的一片。马路可以花很多钱和很多萍水相逢的女人上床,可是最后还是发现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谁也不会紧紧的抱住他,身体还是和他人无关,直到他有天看到了明明,于是觉得,好像可以为她做些什么,即使,其实她什么都不要。马路绑架明明后摘下她眼睛上的布,挖出犀牛的心脏献给她。这是我以为最最悲伤的一幕。他说,我想要给你一切,可是我一无所有,可是我也没什么好放弃。连自尊都不值一提。我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我能为你做什么呢?我只有自己的心可以献给你了。廖一梅在首演前写到:爱情的结局不是这个戏里所关心的。所以就算不看到结局,我也知道这只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马路的酒,明明的眼泪,众人的歌声,好像是在讽刺那个男人毫无价值的单恋以及自尊。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他是奇葩,是犀牛。所谓“明智”是"不去做不可能的、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有着无数可能 无数途径,无数选择的现代社会,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和实利之间找到一个明智的平衡点,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这是每个人所追求的,也是马路所不喜欢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偏执就没有创新,可是对于感情,到最后,给马路留下的就只有痛苦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没有什么人是值得倾尽所有去爱。世界上最深刻的伤害往往也隐藏在这种最亲密的关系里面。知乎上有人提问。“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票数最高的答案是“就像有了软肋,又好像有了盔甲”一旦人把自己最最温柔的触角伸向这个残酷而冰冷的世界,就难免不受到伤害,痛楚必然随之到来,但是没有了世界,与人最直接的感受,我们的存在又是为了什么?“忘记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唯一的事情,可是我决定不忘记她”我以为,这才是廖大编剧留给读者的最重要的一句话。不同于《琥珀》的情节源于一句简单的“我亲爱的”,亦或者是高辕的一句“因为你,我害怕死去”这个故事里,既然结局不该关心,那么总该感受到人生里总有一些事情是值得坚持的,而且是可以坚持的。这本不该是一个讲爱情的故事,只是通过爱情来展示人生的一小部分,真的只是一小部分,就好像歌词里唱到的: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哀的,可尽管悲哀,依然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美好的事情。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懂爱情!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懂爱情,生活中大家口口称颂的爱情不过是欲望加上矫情。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矫情的贱人真是越来越多。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一大堆文艺小清新,一大堆摇滚铁粉,一大堆徒步旅行者。可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文艺小清新只读了一些不知道什么妖魔鬼怪写的爱情酸文,然后跑到丽江或者西藏,为陌生男子分开双腿,获取所谓的心情慰藉,而真正得到的只是陌生人的体液或者病毒;那些摇滚粉们,数来数去就认识反光镜、gala还有那个比娘们还娘们的乐队,逃跑计划。据说《夜空中最亮的星》被称作传唱度最高的摇滚??歌曲?还有那些徒步旅行者,算了,我徒步不起。我相信很多人喜欢廖一梅或者孟京辉,是因为剧本语言过于露骨,挑战我们传统的意识,至于先锋派话剧内涵在哪里,却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去思考。《恋爱的犀牛》、《琥珀》、《柔软》,廖一梅的态度在逐渐变软,却导致剧本的质量也在下降,《柔软》真是最烂的一部。不过我不打算写文学评论,所以就不深谈了。廖一梅笔下的人物都有一个明显的性格缺陷,那就是偏执。偏执的人才会得到爱情,可是偏执的人的爱情通常是十分悲剧的。马路是偏执的,以至于最后绑架了明明;明明是偏执的,因此对马路无动于衷;高辕是偏执的,靠摧残自己来获取爱情;小优是偏执的,追寻自己爱人的心脏;年轻人更是偏执的,为了爱情而把自己由男人变成了“女人”。爱情需要偏执,因为它是比幸福更加虚幻的东西。我们能够轻易地从某些场景、某些小事中获取幸福的感觉,却很难得到爱情。我们总是说一见钟情,其实那不过是荷尔蒙的一时迸发罢了,但是天真的人们总是把欲望等同于爱情。爱情是需要追逐的,需要锲而不舍的韧劲,需要人们放弃很多外在的东西。偏执的人也容易失去爱情,因为他们不懂得妥协。马路不懂得妥协,明明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导致他分不清梦境与现实;明明不懂得妥协,因此对马路忽冷忽热,把爱情当做了游戏;高辕不懂得妥协,到最后的一刻仍在靠对方证明自己的爱情;女医生更是不懂得妥协,孤独终老是她的归宿。但是剧中有聪明人。小优在经历了偏执的疯狂后,懂得停下来思考,进而找到自己真正的感觉;年轻人也是个聪明人,为了爱人,他拒绝了碧浪达在婚礼上的演唱,也适当的在公众面前隐藏了自己的真正身份。有人说爱情中的人们是疯狂的,因为爱情是一件让人心神俱疲的事情;可是爱情更是需要理智的,疯狂中的人们总是以爱情之名肆无忌惮地去放纵自己,伤害他人。有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才发现自己身处的不是爱情,而是欲望。廖一梅的三部作品不是号称“悲观主义三部曲”吗?那么我认为,结局都应该改一改。《恋爱的犀牛》中,马路和明明在犀牛馆中被发情的图拉践踏致死;《琥珀》中,高辕在小优抱紧他时出现强烈心脏排斥死亡;《柔软》中,女医生发现怀上了年轻人的孩子,却意外流产。

三个“女人”一台戏

一个白天是服装设计师或者说“裁缝”,晚上变身舞女的异装癖者,一个愤世嫉俗不畏教条的女医生,还有一个性别倒错的年轻人。不禁细细品鉴,略有些《宿命论者雅克》中变奏的感觉,毕竟都是一个作者笔下的灵魂…… 一如”菊花之约”,也是作者敏感的故事,范巨卿舍命只为及时赴宴,不负张元伯泽被之约,本质上谁都会有失约时候的懊恼与自责,但是愿意识拔剑自刎,披月而至的又有几个呢?在面对追寻真实自我方面,剧中人物却也都报着:亦余心之所向,虽九死尤未悔的决心。美好有时仅存于理想,现实总是头破血流,一个荒诞的婚礼胜过一个严肃的结局。问谁共饮生命苦杯莫道红尘是非。我们能向生命祈求什么呢,没有意义,没有同情,没有呼应,唯一能祈求的只有好运!

《柔软》、《琥珀》、《恋爱的犀牛》

《柔软》:“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完结篇。讲述了一个性别错乱的年轻人,在变性的过程中,与绯闻缠身的女医生产生了难以名状的情感,还有界定不清的性关系。它刺穿了世俗,直抵爱情与灵魂的本质。《琥珀》:登徒浪子高辕以为自己诱惑了年轻女孩小优,但恰恰相反,他的心脏本是属于小优的未婚夫,意外将生命延续到另一个生命。小优在不动声色的诱惑中渐渐爱上了高辕,并在背弃原有爱情的痛苦中挣扎。本剧2005年3月在香港艺术节首演,后在各地巡回,被称为亚洲剧坛的旗帜性作品。《恋爱的犀牛》:讲述一个有偏执倾向的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他夸大了她与其他女人的之间的差别,为她做了一切可能做的事。本剧1999年首演,长演不衰,是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之一,被视为小剧场史上的奇迹。可能个人精神境界不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和心理上接纳这种类型的作品。读完了也就大概了解了一个故事概况,没有办法深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是不太喜欢这种悲观主义文学作品。读完之后充其量也只能批一个阅字。

一颗柔软的心脏

最近的读书经历有些不愉快,遇到很多读不下去的书,有的从书名开始让我不适,有的从第四章开始让我想放弃。这本是我为数不多的读完了的几本书之一。近几年来,作者们不愿意和我们谈内心了,他们开始关注饭局、人际、说话的艺术。我不知道是他们病了还是我病了。我只是想有一些前辈跟我谈谈未来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度过,无关钱财,无关牛逼,就想知道知道什么是有价值什么是珍贵的。什么可以让我依旧天真,可以让我有一颗柔软的心脏。可以让我受过伤害却不至于去伤害别人,学会珍惜又不会放弃独立。感谢这本书的作者,让我觉得我还是正常的。有一颗柔软的心脏不是一件怪异的事情。

因为你,我害怕死去

我不知道,我大概永远也不会再去尝试揣测活着的意义。或许加缪真的是对的,“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并不是要宣扬一种异端邪说来歌颂死亡。而是所有的关于生命观的问题都没有任何确切的答案。生命充满太多变数,我们永远也无法为“我们活着”找一个确切的答案和原因。一切当时自己自信满满确信不疑关于生命的肆虐的想法,后来一看竟都变成儿戏。所有对于“活着的意义”的揣测都是轻蔑的,因为一切充满变数的定义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是儿戏都是笑话。所以,剩下的唯一一件严肃的确切的事情,便只有自杀。当然这只是一点题外话,可当我比较我写下的关于一本书里三个不同剧本的读后感的时候,却轻而易举地体现了这一点,体现了我的信念是多不牢固,多不可信。在我读完《柔软》以后,我确信了以后的生命观应该这样发展:“我好喜欢碧浪达这个人物,就像他所说:“生活不过是个沙漏,正着放,反着放,怎么放都是同样的时间流逝。” 极端的悲观或许就是一种乐观,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事情好坏,我都注定是个悲剧。所以,“在乎”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正因为如此,正因为我坚信我的悲剧注定无法改变,所以我可以不抱任何希望,也就没有受挫一说,反而可以得到内心的平静。就像卢梭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里说,“我不可能比现在更孤独了”,既然如此,我还在乎什么纠结什么,没有比这更糟糕的状况了,即使发生好的事情我的悲剧也已经注定,已经无法改变,所以我不会去期待好事的发生,也不会埋怨悔恨坏事的发生。因为无论好坏,悲剧就在那里,原封不动,不会因事情好坏而发生变化。事情的结果与我毫不相干,随它自己发展自生自灭,我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没有喜悦也没有失落,所以剩下的自然只有平静而已了。 ”可是当我读完《琥珀》,我竟发现,自己写下的关于《琥珀》评论完全是对以上读完《柔软》后的感想的讽刺,既然我不抱希望,既然我决定当一个没有念想的极端悲观主义者,为什么我却为“爱”这个命题如此动容。我还是在乎,我还是放不下。我还是在自欺欺人。我还是期望着“爱”来摧毁我融化我。我一句一句一丝不苟的写下:“怀疑,还是怀疑,怀疑让我们不肯承认爱与被爱。怀疑让我们自作自受自怜。我们怀疑,是因为太在乎。我们质疑幸福,是因为害怕失去。人一生中最大的苦主,莫过于爱,多少人一生的纠缠归根结底都只是围绕着“爱”。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哀的,可尽管悲哀,仍然是我们知道的最美好的事。 每个人心底对爱的渴望,不管他自己是否承认,都应该是他一辈子所有的渴望中最强烈而又最脆弱的。爱的吸引太过致命,以至于我们面对它时都会变得畏畏缩缩,可到头来让我们变得坚强,让我们揭开面具勇敢面对赤裸的真相,让我们卸下防备和伪装扫走阴霾迎接温暖的还是它。爱是万能的,无所不及无坚不摧。被你爱,被你惦记是最幸福的事情。我爱你,无论过程如何无论结果如何,亦是如此。”完全处于两极的评论,被我写在同一个记事薄上,出自于同一本书的两个不同剧本。时间差只有四天。这多么讽刺可笑。我的思绪是有多么不确定多不负责任。我以后再也不会满口胡言,满脑子空话。以后再也不会给自己设定什么人生信条。你看,我的思维是多么可笑,周遭环境的丝毫变化,哪怕是阅读内容的变化,都可以使我的生命观发生如此讽刺的剧变。自相矛盾的丑,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谢谢廖一梅,用虚构的故事揭开了虚假的外壳。不过,无论我多么羞愧自己曾经这样轻蔑地揣测活着的意义,无论我最终是否能够给自己的生命找到答案,我也坚信不疑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经历过两场身边的人的离世,我知道失去自己所爱的人是什么感受,因此,我也能够想象如果我离开这个世界,爱我的人们会是什么感受。“因为你,我害怕死去。”-------给所有爱我的人

爱情的残酷和疯狂

文字:敖登托雅知道廖一梅还是从《恋爱的犀牛》开始,在一个闷热的夏季我和朋友前往蜂巢剧场观看了这部口碑极好的话剧,几个面孔不是很熟悉的演员大汗淋漓的表演着,直到结束,在孟京辉和演员们一同上台致谢都尚未脱戏,神情中带着对于现实的迷茫。廖一梅的舞台剧作化成文字,变成《柔软》,让我们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她对于爱情的阐述和观点,她把常见的两性男女问题通过戏剧的手法完整的进行表述,对于男人和女人,这两个原本是两级分化的生物种群,用一种女性意识的犀利和略带悲观的消极呈现。《柔软》这本书收录了《恋爱的犀牛》、《琥珀》和《柔软》等剧本,这些讲述爱情中的残酷和无解的话题,是她一直以来想探究的问号。她的剧本带着一种强劲浓烈的气息,疯狂的爱情、炽烈的情欲、痛苦的情感,她把她所能体验到的关系,在消极悲观的背后,以有些扭曲的、非常态的方式撕扯着。正像她自己所说,她想弄清雌雄的法则,寻找欲念和爱的根源。《柔软》中的女医生是一个有趣的角色,具有最好和最坏的品质,变性人更是代表一种‘男人身上的女人’,和‘女人身上的女人’双重特质。《恋爱的犀牛》则像一场难忘的失败初恋,《琥珀》则将这种关系明朗化,是所有作品中最具有温情结果的故事,但其实无论哪种,廖一梅探寻的是含有爱情意义的世界,她想弄清男人的行动和在爱情关系中行动意义,而最终的结果是,她探寻的是如何获得内心的自由。她笔下的人物都不自由。在爱情中的他或她,他们或她们,都被爱欲折磨,灵魂被爱情和欲念捆绑,有的迷失方向有的一蹶不振,她喜欢将这些看似残酷和疯狂的东西粘揉在一起,试图理清她内心中的问号。廖一梅说过她热衷于描述爱情和欲念,她为它们着迷,在我看来,这种着迷与其说是想探寻爱情的根源、欲望的根源,倒不如说是想在爱情和欲望当中寻找内心的自我和自由。男人是女人的一面模糊的镜子,女人喜欢在男人身上投射她的愿、她的爱、她的惧和她的恨。对男人而言,女人作为他者一直站在远处的一个角落。廖一梅心中有不安分的因子,她有意无意的试图通过舞台,通过剧本,通过文字向外疏放这种不安分,她的不安分在于对于柴米油盐的一种抗拒,在于对于平庸生活的抗拒,看她的文字很容易能感觉到这种矛盾。然而她还是好的,她的文字细密浓烈,她对于爱情世界一针见血的独到见解,也多少给了那些幻想爱情美好的人一剂清醒的良药。

悲观主义者的爱情标本

第一次接触廖一梅还是在大学话剧社的时候,孟氏话剧从来都是高校话剧社的宠儿,改编过几次,也看过许多场。而真正喜欢廖一梅,是在反反复复读过几遍《琥珀》的剧本之后。在廖一梅的悲观主义三部曲里,《琥珀》不是最荒诞的,也不是最绝望的,而是绝处逢生的。它是长在孤绝处的一枝独秀,以芬芳抚平岁月的褶皱。廖说,爱情不是永恒,追逐爱情才是永恒。就如同这部剧的名字一样,在无人响应的漫长岁月里,深埋泥土的松脂演变成化石,并因此而永恒。也许我们渴望的并非是千百万年凝结而成的珍馐,而是它在这无数载孤独岁月里,所经历每一次暴雨、沙尘、日晒或是霜雪为它带来的新生。“我的眼睛里带着爱情就像脑门上带着奴隶的印记”“忘掉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唯一的事,但我决定不忘掉她”不像《恋爱的犀牛》中马路和明明的爱即卑微,《琥珀》里高辕和小优的爱情多少透着些自私傲慢,甚至可以说是冷漠。“生命就是一个游戏,我不愿意面对这个世界,我要跟它保持距离。我要像一个熟练的老手那样掌握世界,在它面前保持无动于衷,不失理智,无论生活在我面前搞什么花样。”,高辕的玩世不恭就像一个尚未回头的浪子,走过牡丹、芍药、玫瑰,却不带走一滴花蜜,一片绿叶,甚至一枚倒刺。而小优却是昙花,在他心间开了一刹就谢了,因此她就成了他心脏上墓碑,即便只是跳动着的心房上一个微乎其微的阴影,也足够要了他的命。执着的人用执着作盾牌,单纯的人用单纯作武器,生命是一场烽火不休的全息游戏,赢的角色也往往带着惨烈的伤。 病床上脑死亡的高辕和病房里饱受失去之痛而忏悔、恐惧,乞求他醒过来的小优,游戏才刚刚开始。我始终无法对命运的花样保持无动于衷,无法秉持理智,无法保持冷漠。从新生到死亡,恋爱与失恋,一夜暴富与倾家荡产,名垂千古与臭名昭著,生命是一潭湖水,命运的每一个啮合都拥有搅碎这潭深水的力量。我无法淡然的面对我的一生,哪怕是一寸阳光与一片绿叶催生的几毫克氧气,也会带来空气指数的浮动,即便雾霾依旧,沙尘依旧,生命中最微小的细节也有难以捉摸的一面。 喜欢《琥珀》是因为这部剧里感情的最终呈现,它不再是态度的对峙、言语的冲突和偏执的思想,爱是解药,解得了一切孤独的苦。爱是太阳,爱是四季,爱是山川,爱是大海,爱是环孢素,让倔强的身体不再抗拒心脏。当鲨鱼藏起凶猛的尖牙,山狼不再目露寒光,猎鹰收回锋利的触爪,水波不兴的静,山涧清明的旷,云卷云舒的畅变成了主角。胸中的郁气被疏开,一丝一缕,像飞扬如瀑的青丝,带着一股勾人心弦的媚,这才是爱意呀。廖一梅说,“如果你希望爱情给你带来的是幸福,那你一定会失望。你可能会得到一时的满足、虚荣心、安全感、某种保障,但这些都不是爱情。”我不赞同廖一梅对于感情的态度,满足、虚荣心、安全感等等,孤立成项,自然不能称之为爱。爱的形态之广袤,并非某种单一的欲望,应是万条溪流奔赴大海的寻觅,是一种暗流涌动的窃喜,更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探索。虽不赞同这样的态度,但并不妨碍我喜爱这个结局,“因为你,我害怕死去。”故事戛然而止,生命的缺口被缝合,河水又湍湍,便是最好的收尾。 只是,人生不过数十载流光,我们留给了爱太少的时间,探索不及欲壑滋长的速度,便已人事匆匆,光阴易逝,因此才酝酿出许多求不得的悲和苦怨,兴风作浪后的浊气。然而总要经得起时间的沉淀,爱才能清澈,如琥珀。五十年后回首,且看吧。

在此刻寻找今天

刚读到一半的时候给一个身为“廖孟郝”铁杆粉丝的朋友发短信,说我的第一印象是:如果《犀牛》时候廖一梅是一个写句子很精彩的女文青的话,,《柔软》里的廖一梅就是一位成熟的剧作家。《犀牛》的廖一梅有着饱满的青春热血、对理想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对“年轻人受到人生中第一次心灵打击”的完整刻画,那么《柔软》中的廖一梅则写了三个“已经习惯了被打击、伤痕累累,只有一身疲倦”的老手。服装设计师、女医生、变性者三人的年龄层次应该是40、30、20,但廖一梅给我们展示了三个50岁的人“终于肯放弃从前的自己,笑着迎接崭新的未来”。和《犀牛》相比,《柔软》成熟、思辨、顿悟,甚至在这个“通篇谈性”的主题里还弥漫着禅意。《犀牛》的主人公们无时无刻不在燃烧着自己青春的冲动,呼号着奔向自己向往的彼岸。《柔软》的主人公们却已经没有资格再谈理想谈彼岸,因为他们老了,不是有复印机味儿的明明,不是学开车的马路,不是“三支十六元”的牙刷。我更相信《犀牛》里明明那远走高飞的情人在远方落地之后,变成了“短短的寸头乱七八糟地竖在他的大脑袋上”的服装设计师。《柔软》的三个主人公是三个梦想已经陨落的“年轻人”,嘴里没有一句誓言,没有夏日冰冷的啤酒、冬日温暖的手套,只有使人大醉的纯威士忌和十寸高跟鞋。他们不再空谈理想,只有偶尔“假正经”。如果说《犀牛》是理想主义的,那么在《柔软》中廖一梅亲手把自己放飞的理想主义击落。三个人物是彷徨的,在世界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像马路“心里只有明明”,只要想着明明,她就在我身边,我孤独,但是不寂寞。《柔软》的三个主人公则不孤独,身边繁花耀眼,有时候必须要假正经一下,但寂寞。十一年的路,廖一梅从青年到中年。从《犀牛》到《柔软》,从就算死了也要像犀牛角一样直挺挺的马路,到阉割自己从而找到“原始的我”的变性者。《犀牛》中的性是圣洁的、美妙的、蜻蜓点水的,马路最后失去了明明,可因为他对生活的不断追求,失去的明明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动力,他在失去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柔软》中的性是猥琐的、功能的、俯拾皆是的,变性者最后阉割了自己,像被割去硬角的犀牛,他的心同时也被此次化身为医生的饲养员掏出来,可是经过一场仿佛基因突变的婚礼,他圆满了,最终走入幸福。马路步入的理想是由颓败带来的,变性者步入的理想是由阉割带来的。两个被掏掉心的人不约而同地在溃败中达到了理想主义的最顶峰。只是马路的理想是爱情,变性者的理想是从此忘掉爱情。廖一梅十一年前放飞的是理想,十一年后击落这个理想,则是她现在的理想。这个理想,她实现了。《犀牛》中的马路和明明的初次相见,滞涩如柠檬糖,疏离、陌生。牙刷和马路一帮朋友们的初次相见,如推销员和客户,公务化、戒备、抵触。《柔软》中的服装设计师和台下的看客们疏离,陌生,假正经。变性者和女医生的初次见面,公务化、不信任、不愿敞开心扉。《犀牛》中牙刷和马路的朋友们经过一场牌局,勾肩搭背,亲如兄弟。马路和明明在生日之夜沟通灵魂和身体。《柔软》中的服装设计师演过几场后,成为明星,一曲《假正经》让台下的看客们哄笑鼓掌、涕泪横流。变性者和女医生在“威士忌之夜”向对方打开自己内心最隐秘的角落,然后在看完服装设计师的演出后,沟通灵魂和身体。《犀牛》中马路的“梦”醒了,明明仿佛变了一个人。《柔软》中女医生的手术成功了,变性者真的变了一个人。《犀牛》最后大家在黑子和莉莉的婚礼上喜作一团,主人公马路和明明内心寂寞如雾海孤帆。《柔软》在彩排的婚礼上,三个“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主人公最后在白色光芒中幸福地拥抱在一起,可心中却盛满了悲怆。《犀牛》的结局,马路在现在寻找未来。《柔软》的结局,大家在未来寻找过去。廖一梅仍然是中国最好的剧作家之一,以前是,现在仍然是,未来,也将仍然是,因为她已经在过去中看到了未来。而我们呢,在此刻寻找今天。PS. 书到手第一印象:装帧全面模仿松田行正的《零》,硬壳,封面有镂空,纸张的天、地、边都涂黄色,用纸、印刷、排版都不错,整体质量在最近来说属上乘。从本书内容的受欢迎程度来看,装帧不辱使命。内容:三篇剧本。《柔软》、《琥珀》、《犀牛》。每篇平均八十多页,正文前有作者的创作手记,并粘贴有藏书票。上一次新星出版社出的《琥珀·恋爱的犀牛》两剧合订本没发现《琥珀》篇幅原来有这么长。《恋爱的犀牛》结尾注“2012年再版修订”。但暂时没发现有不同,并没有增加现在演出时使用的大篇幅的喜剧“段子”,仍保持原作的“一本正经”。《柔软》是第一次出版,没有前版比较,而且这篇新作是这本书最大的“料”。虽然仅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让本书更像“新歌加精选”,但相信读者都会把三篇全部看完,因为正是这三篇相隔十一年的创作轨迹完成了廖一梅。

品味这悲观主义的花朵

品味这悲观主义的花朵【文】王传言廖一梅的作品浸透着“悲观主义”的冷色调,这次将其历时十一年的戏剧作品集结成书也算了解一个夙愿。“悲观主义三部曲”是冠之以本书的另外一个名字,从《恋爱的犀牛》的长盛不衰到《琥珀》的标杆性意义再到《柔软》对于爱情本质的剖析,这些所谓的“悲观主义”其实并非悲观,乃是对于社会现实的最鞭辟入里的解析,因为悲观,所以慈悲,也正因为悲观,也才能够痛彻心扉,直指我心。这是三个剧本组成的书籍《柔软》投射给世人的意义,它尽管有着悲观的色调,但其底色却是乐观的,只是在表达方式上采用了激进的形式而已。在《恋爱的犀牛》中,作者试图讲述一个有偏执倾向的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他夸大了她与其他女人的之间的差别,为她做了一切可能做的事。《琥珀》则以登徒浪子高辕以为自己诱惑了年轻女孩小优,但恰恰相反,他的心脏本是属于小优的未婚夫,意外将生命延续到另一个生命。小优在不动声色的诱惑中渐渐爱上了高辕,并在背弃原有爱情的痛苦中挣扎。作为 “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完结篇的《柔软》讲述了一个性别错乱的年轻人,在变性的过程中,与绯闻缠身的女医生产生了难以名状的情感,还有界定不清的性关系。它刺穿了世俗,直抵爱情与灵魂的本质。可见,三个剧本的核心不是别的,正是爱情,是对于爱情真谛的深刻捕捉,同样也是对于爱情在遭遇世俗的时刻进行细致的遐思。当然,在讨论廖一梅的作品时,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个人:孟京辉。廖一梅是他的搭档、学妹、妻子、孩儿他妈。一个是编剧,一个是导演,这样的夫妻档在文艺圈并不多见,但相得益彰,张弛有度。当孟京辉导演《恋爱的犀牛》和《像鸡毛一样飞》的时候,对于先锋艺术和文艺电影的刻意追求曾经让人为其捏一把汗,也可以看出其悲观的真谛在于对于生命本身的源头的追问,这个追问已然上升到哲学意义上的思考:“生命这么脆弱,人随时都可以死去,爱情那么容易改变,但人世世代代的爱情总有一个东西是可以闪光的东西,能够留下来的东西,就像树胶变成琥珀一样的过程。”戏剧的表演在于观看时的直观,而阅读戏剧的过程却是充满睿智思考的过程。戏剧的字句一一呈现在你的面前,没有华丽舞台的布置,没有灯光明暗的效果,更没有人物鲜明的动作,剩下的唯有作者的创作源头活水与读者之间的心灵相通。翻过着所谓的“悲观主义三部曲”,你会发现生命中那些本源的东西犹如雨后的花朵般晶莹剔透。

享受疼痛

爱情哪个部分是美好的,有个朋友告诉我是暧昧的时候,调情的味道,进一步的踟蹰,不确定的想念,偶然间的惊喜,所有这些情绪烘烤着人的心理和身体,暖暖的,暖暖的。悲观的人怎么办呢?暧昧给的不确定不安稳更重于享受暖暖的过程。忽然想到一句话很适合悲观的我,你活该单身一辈子!因为不安,烦躁,纠结,所以悲观的人更喜欢那种确定的安全感吧,我想我是这样的。确定后有着更深的碰触,心理的,身体的,随着交往的加深,摩擦也一定随之增加,不小心的伤痛也会比暧昧期更加难以愈合。请相信有人享受享受这完全暴露在外的内心的柔软被碰触的疼痛感。比如,我。她(作者)说的:“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但是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因为太柔软了,痛触必然随之而来,但没有了与世界,与人最直接的感受,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读到这段的时候觉得这文字美呆,想想是应该认同和被认同的情感在作祟。又一次的,又一次的打算暴露那柔软了,你准备好了没?!


 柔软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