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缄书札藏何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一缄书札藏何事

出版社:齐玉瑞、 李信田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12出版)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104031314
页数:370页

章节摘录

《红楼梦》“著作权”问题一直成为红学索隐派争论的焦点。本书通过考察《红楼梦》成书根由,即作者著书目的旨在补记“血泪家史”,并用隐笔将真情藏在脂粉文字背面,说明原著书人必定因某种原因不可能以真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因而,书中才有所谓空空道人撰写《石头记》的表述,才有《脂砚斋重评》传于民间。笔者认为,幻名“石兄”与“空空道人”以及“脂砚斋”的真身,应该是谜书的真正原作者。而将《石头记》“披阅增删”成为《红楼梦》的曹雪芹,是“替他传述”,理应是继承人身份。按“一芹一脂”著书的说法,《石头记》作者是化名“脂砚斋”的当事人,最终完成《红楼梦》最后面貌的才是继承人曹雪芹。今探究真事隐含,自然是要考证隐身的脂砚斋究竟是谁。唯有如此才能追本溯源,找到这部“文学迷宫”的真正谜底。在探索真事如何隐去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这样一种说法——访奇采异,极巧穷研。这应是索隐秘笈,是打开迷宫大门的法宝。如今看来,要见到文学迷宫隐含的真情谜底,单一解读版本、考证清史、研究方志都不可能。只有将散落在方方面面线索梳理过后,才能融汇贯能,豁然开朗。正如著书人自谓“满纸荒唐言”,从表面看《红楼梦》情节“荒唐”之笔处处皆是。如宝黛钗之间所谓“爱情故事”,与那个时代的风俗礼教大相径庭。即便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仍与礼法格格不入。然而,若解得背面真故事,依照著书人“正面是美女,背面是骷髅,看书要看书的背面……”等提示,所有情节又尽在情理之中。著书人凭其博学宏览的才气,将经历谱写成气势恢宏的交响曲,有中外文化的相互交融,有国史方志的映射对谶,有家族谱牒遥相呼应,更有神话传说、经典古籍、汉唐历史等假借之笔。正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字字句句都蕴含着内在联系。怎样破解著书人设计的“文学迷宫”呢?需要有的放矢。既然著书人的意图是补记家史,行文就必然围绕隐含家史来展开。书中人物也必然映射生活中的各个原型。哪一个人物在映射著书人呢?单从反映作者才情这方面来讲,书中便有“博学宏览”的宝钗,有“才情之最”的黛玉。用著书人提供的“风月宝鉴”反面照看,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说,这宝钗与黛玉怎么就有超人之才呢?透过这“荒唐”背后,可见宝钗和黛玉的才情都在表述著书人的一面。脂批亦有“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怎样理解这“合二为一”说呢?应该是这两个人物都在对应同一个生活原型,即著书人。还有脂砚斋批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泄露出评书的脂砚斋将真身幻写为钗颦的真相。作为补记被泯灭家史的一部谜书,有家喻户晓的《红楼梦》传情人世;有世代相传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秘藏民间;更有“圈内情人”的文学作品暗透玄机。俗语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代文学巨匠既然著就了这传世谜书,一定会留下可供后人考究谜底的资料。在乐亭《县志》人物列传有诗云:“湘湖莼菜鉴湖莲,两地讴歌戴二天。试向清江迎送处,官舱留得几文钱。此云无缘借寇公,万人遮道莫匆匆。留鞭世泽今犹西,不在湘东在泽东。箧有文章囊有弦,半肩行李也潇然。固陵西望烟霞胜,共筑沙堤到日边。巨业鸿文姓氏香,肖堂累世在宫墙。由来种德还酬德,璧水春风万里长。”乐亭素有文化大县之称,地方戏曲有“乐亭皮影”(俗称“乐亭影”、  “老奋影”)、“乐亭大鼓”源于本县。并有“莲花落”(俗称“落子”)流行民间。早在前清时期,乐亭人就重视教育,兴办私塾。所有这些文化底蕴的形成,自然需要强有力的物质作基础。前清时期乐亭大部田亩属英亲王阿济格封地,原乐亭城第一大皇粮庄庙上崔家庄头崔景禄,便是阿济格手下将领。后来又有“京东第一皇粮庄”汀流河刘家,并有城内李氏、大港(音贾)史氏等多家士族大户。这些士族世代有人在朝中为官,更有“富可敌国”之财。对应《红楼梦》中四大家族在原籍皆有“房分”之说,应该说这“房分”指的就是“旗人封地”皇粮庄。在所谓四大家族败落之后,这些宗室显贵便以“落倒帮子”身份来到各自封地,这应该是京东“皇落城”的由来。对应“著书黄叶村”一说,在乐亭海隅石臼坨(空中俯视如漂浮海上一片黄叶),文化内涵更与“藏身修书地”相吻合。考坨上诗词赞赋等文化古迹,这被誉为“世外仙源”的孤岛,有两个特别值得考究的现象:一是没有碑头的断碑(《红楼梦》文中提道“断碣犹存”)。这断碑属刻碑时故意不做碑头,碑头部分保留石料原样,绝非后来损毁。按古时碑头代表碑主人身份地位来看,这故意不做碑头之举,说明刻碑时碑主人身份地位无法用碑头表现。这恰恰与著书人先时“锦衣纨绔”,后来“茅椽篷牖”相符。综合考证各方面信息,这位隐身著书的妙笔“大士”,在书里书外有许多替身为其补记历史。在清史中有两位老臣(《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册页上的两株枯木)张廷玉和鄂尔泰;在方志中有乐亭士族出身的李兰;在《红楼梦》中有空空道人、甄士隐、贾雨村、北静王、宝玉、宝钗、黛玉、妙玉、贾芸等多个人物;在石臼坨《朝阳庵碑记》中的智元大师;清宗室亲友以“圈内情人”身份撰写诗词寄怀的曹雪芹(一击两鸣);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以评书人出现的脂砚斋。将众多替身综合为一身,他便是“红楼迷宫”筑造者——爱新觉罗·弘皙。将原著书人确定为弘皙,是打开红楼迷宫的关键。来看弘皙与原著书人相符之处:首先,其作为康熙嫡长孙便很值得重视。弘皙是康熙嫡长孙吗?当然是。作为太子胤初的正室嫡子,深得康熙帝宠爱,再加上自幼便接受最高等的教育,如此方对应“楔子”中那段自白。不过,从清史上是找不到弘皙身影的,这就是“家史消亡”(贾史薛王谐音)的结果。其二,康熙临终有嘱:“废太子次子朕所钟爱,封为亲王。”弘皙就是废太子胤礽的次子。史料记载,弘皙在雍正朝先为多罗理郡王,后为理亲王,直到乾隆上台后的“弘皙逆案”被革除宗室。那么,从“弘皙逆案”可以看出,就连弘皙父辈的庄亲王胤禄都成为逆案追随者,其他参与者也都是宗室王爵,这就说明弘皙身位要比这些亲王高。究竟弘皙在雍正朝身份有多高呢?比他高的有的被雍正处理了,有的死了,到雍正后期,弘皙应该是一人之下,群臣之首。为什么查不到弘皙作高官的史料呢?正所谓“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是因为他的记录在清史上被抹杀,“贾史王薜”——家史消亡的结果。其三,将弘皙定位为原著书人,恰好解开“自叙说——雪芹年龄太小”这一“死结”。试想,能够著出如此气象恢宏煌煌巨著的人,起码应该具备非凡的身份:从小接受高等教育,博通经史;长大后又能在仕途历炼,上可进入深宫禁地,下可见群臣百官,对当时清王朝的内政外交耳熟能详,写起来才如此得心应手。

前言

一、红楼梦是一部谜书才女张爱玲说过,人们之所以没看懂《红楼梦》,是因为都在站着读……《红楼梦》是一本旷世谜书,这一点毋庸质疑。并且作者寄望于读者从字里行间找寻答案。开篇“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寥寥几语便已露端倪,更用人物姓名谐音,向读者反复交待所讲的故事须把真事隐去。亦在情节展开时,诗文谜语中,苦心孤诣地屡屡暗示书中隐藏着秘密。看《红楼梦》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段: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做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朝韩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都忘了不成?”据红学家周绍良考证,唐朝并无“韩翊”其人,只有“韩翃”。韩翃,字君平,南阳人,登天宝十三载进士第,与钱起、卢纶等并称“大历十才子”。韩翃有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清初曾有小说、戏曲同名作品《章台柳》,情节取自唐代传奇,主人公便是韩翃。而《红楼梦》这段文字提到的典故,出自唐代钱翊《未展芭蕉》诗: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绿蜡春犹卷”,正是从钱珝此诗首句化来。看来宝钗提到的唐诗,作者不是“韩翊”或“韩翃”,而是“钱珝”。是宝钗失误,是作者笔误还是另有隐衷呢?从上下文看,宝玉前句已写“绿玉春犹卷”,分明是谙熟此典的,那又如何汗出而忘记了呢?可笑的是,宝钗更嘲笑宝玉“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好,相信读者即可从此处体悟出作者的用意。并非是忘记了“赵钱孙李”的“钱”姓,而是故意错,错得这么明白,故意拿清初读者比较熟悉的一部文艺作品《章台柳》主人公韩翃来代替真实作者钱珝。这个明知故犯很蹊跷,很值得揣磨,哦,对了,原来作者是想让读者来探究“一缄书札藏何事”的!究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曲笔隐述?“庙名久隐,断碑犹存”,难道作者真的是本应绍登大统,却被篡权又被除名,死后无缘在太庙里享受祭祠的准皇帝?所以著野史补正史,“字迹分明,编述历历”记于八十回嘎然而止的断稿《石头记》中?鉴于此,开篇即云“此系身前身后事……”纯粹把《红楼梦》当成文学作品来欣赏固然无妨,然而发出呼吁要把《红楼梦》纯粹当成文学作品的那些人,就有些罪不可恕了,自己省事掩耳盗铃一样糊涂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充当红学研究的阻碍势力呢?二、红学与红迷“谁使此大著述之作者不敢自署其名?”王静庵先生发此诘问。“红楼梦为作者自道其生平者,本于此书第一回,“竟不如我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一语……由此观之,则谓红楼梦中所有种种之人物,种种之境遇,必本于作者经验。”鲁迅先生以小说家的经验和敏锐,也指出作品严谨写实的自叙特点,“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当年胡适通过史料有关《红楼梦》作者的记载,考察曹家家世及与皇室的渊源,并力求打破“种种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之路,代表考证派与索隐派论战,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之后红学某种程度是按照“搜求那些可以考定《红楼梦》的著者、时代、版本等等的材料”,来论证胡适曹雪芹为第一作者之说。尽管考证资料有限,且未能完全流布共享,亦真假难辨,存在争议较大。但循此思路依然有关键性的成果,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共识,限于红学知识浅陋,只能引注几篇我见过的论著。其一,论证成书年代在乾隆年间,最保守地说,在乾隆十九年之前。其二,关于书中所述真故事发生背景,“生于末世”“虎兔相逢”关键时间段的考证。例如徐子余在《红楼梦学刊》《“虎兔相逢”解作康雍两朝交替之年新证》。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揭示摆在人们面前的红学之谜。刘梦溪先生曾言,红学考证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道路,对红学产生之初提出的问题,六十年后的今天仍无确定答案。如“脂砚斋是哪一个?”“《红楼梦》后四十回是谁作的?”并预言:如果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考证因客观材料的限制无法进行下去,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未必再愿意涉身红学领域,红学本身也不会像考证派盛行时期那样红火。然而现在已是网络化时代。如果在网络上搜索“红学”两个字,会有成干上万条记录出现,任意打开其中一个网页,跳出来的就可能是网络红迷的文章,或新鲜独创,或无所顾忌。网络红迷活跃的现状,也许令人讶异,但不能无视。在编辑《一缄书札藏何事》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红学艺苑”这个红学网上论坛。这是充满生机的学术论坛,为红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着清新空气和宽容环境的基地。所载文章,或通过文本分析,或假手于版本对照考证,或针对红学流派观点。或发布专论解决某一问题;或系统长文,提出一系列看法。这些洋溢探索热情的红迷文字中,不乏考据翔实,立论中肯,言之有物,符合学术规范之作。何来如此多的红迷现身?恐怕是和现当代红学海内外研究持续繁荣是分不开的。远的不说,上世纪90年代霍氏姐弟的《红楼解梦》曾风光乍现,本世纪之初刘心武先生坐阵百家讲坛,演说“秦学”又为红学开辟了一条新生之路,形成了一定影响。开花便可结果。《一缄书札藏何事》的作者直接从中受到启示,并开始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三、《一缄书札藏何事》终于说到正文了。本书作者是一对夫妻,潜心研读红学著述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相互切磋讨论,从人情世理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非文学”的考察,针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元问题,包括创作原因和目的、情节设计、脂评补白和作者身份与经历,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此外,对《红楼梦》出场人物与历史人物原型之间的对应,对小说隐笔叙述的事件与大清国史真相的衔接,都作了大胆又精彩的假设和言之成理的分析。本书作者认为,《红楼梦》原作者为康熙废太子胤乃的次子,爱新觉罗?弘皙。书中有“四大家族”贾史薜王,谐音为“家史削亡”,针对清史“假语存焉”,作者著书《石头记》补记家史。又,甄士隐的岳父封肃,暗示《石头记》遭遇封杀肃清,才有继承人曹雪芹披阅增删,为《红楼梦》之后的传世流通。《一缄书札藏何事》,透过《红楼梦》“画园子”一般的浓墨重彩之笔,铺画出原著书人一生真故事的索引。“英雄不问来处”,太平盛世,文化昌明,不拘一格降人才。本书作者夫妇以中学学历,刻苦研读撰文,难能可贵,所提出的某些观点,不惟可圈可点,亦有一针见血之见。比如质疑“圣祖宫中养育乾隆”之说。本书有几处设定贾琏、环兄弟影射乾隆,我立即联想到元妃不赏贾环出谜那一段戏。设若此说成立,那就是作者在骂乾隆“一个枕头,一个兽头”了。跟别人兴致盎然地谈起此书,说贾环就是“乾隆”,人问,为什么叫“贾环”?我亦缄默,因是胡思乱想,按照拆字法,应该就是“一坏”。后文又有赵姨之内侄,贾环表兄“名钱槐者”,或可谐音佐注“乾隆坏”吧,不论有无道理,《红楼梦》原作者对小说人物命名的用意也是“索隐派”探究真相的一条线索。本书作者对清康雍乾史料的掌握虽限于视野不够充足或谬误难免,但对书中人物与原型之间的定位能自圆其说,比如针对“你两个一口贼气,多早晚死在我手里”对应弘历两皇后的命运。皇后富察氏,雍正五年与弘历结婚,乾隆二年被册立为皇后,十三年死于东巡途中;另一位皇后乌拉皇后,早在弘历是皇子时已是侧福晋,乾隆二年被封为娴妃,富察氏死后,代皇后摄六宫事,乾隆十五年正式册国皇后,但在乾隆三十年正月陪乾隆和太后南巡时,竟“由于愤怒,毅然披散开头发,摘下所有头饰,并自行剪断头发”。结果可想而知,被收回册封,打入冷宫,第二年就死了。本书提及弘皙幼年生母“石氏太子妃”去世,十五岁时父亲胤礽被废黜太子,康熙将其过继到雍亲王胤稹府。书中用黛玉进府来隐记。“演说荣国府”一节中,冷子兴:“现有对证: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之胞妹,在家时名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贾雨村:“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他皆念作‘密’字,每每皆是……”与此巧合的是,清史记载,胤礽是康熙第二子,康熙十三年五月十三日生,生母是嫡皇后赫舍里氏,即孝诚仁皇后。胤礽乃死后,雍正追封其为理亲王,谥日“密”。其嫡福晋曾被康熙封为太子妃,称赞她“淑孝宽和”。本书定位“贾母”原型是康熙二十八年后主持后宫的老太妃。基于本书作者根据周汝昌先生考证在乾隆二年初有康熙老太妃薨逝,《红楼梦》文本中在“品笛感凄清”后,亦称“上回提到的老太妃薨逝了”之语。我在《国宝东陵》一书中看到了关于“老贵人”墓之谜的记述。老贵人传说为雍正之妃,本应葬西陵泰妃园陵,不知什么原因,在乾隆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入葬苏喇嘛姑园寝。本书作者认为,写贾母对上用宫纱这样了解熟悉,“软烟罗”一节是“卖弄家私”之笔,隐露这贾母贵为宫中太妃,都说明她出身世任江宁织造的曹世家。更有“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之语,加之湘云送雨花石戒指等情节,当然本书解读精彩有趣,不需要在此一一细论。据说当有人把“开言不谈《红楼梦》,遍读诗书也枉然”的情况向乾隆反映之后,“上言,似言明珠家事”,此“御说”为后来附会者提供了一条思路,也不排除乾隆御用文人正面宣导的功效。比如据《随园诗话》胡适有一结论:“我们因此知道乾隆时的文人承认《红楼梦》是曹雪芹做的”。历史是人写的,官修史书动辄篡改、文过饰非的状况并不少见,同样不可避免的是对史料的讹传误读,更是为红学罩上了一层迷雾。盛世如春,相信《红楼梦》原作者“金钗雪里埋”,亦有喻义等到寒雪消融、拔云见日的那一天。“明白了真实的人物关系,《红楼梦》原文和批语的意思便一清如水,其义自见。”本书恰恰界定了新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原型关系的对应。欢迎方家批评指正,也殷切期待有考证实据来相佐。作为责编,读到本书某些段落,在恶补“红学”基本常识的同时,竟不务正业,乐为验证本书提出的线索,不时重读红楼梦,不时浏览“红楼艺苑”,特别是在“细品红楼”栏目,看到不少精彩的文章,透出学界已形成诚如刘心武先生所推重的蔡元培先生那种“多歧为贵,不取苟同”的学术正气。期待本书的出版,能给我们红迷一些想像的空间,欢迎这样的假设,欢迎讨论,欢迎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著!并藉《一缄书札藏何事》为一发端,拟将一个《坐下重读红楼梦》系列陆续呈给读者。如同“红楼艺苑”是一个红迷发表作品的园地,这里同样提供一个出版的平台。把网络红迷纳入开放自由的学术视野之中,把现当代红学研究持续繁荣现象载人历史,在学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红学已不拘于传统研究套路,红学研究主体也因网络催化及其他媒介传播延伸到普通读者群体,故红学研究在此盛世氛围中有着更多丰富和突破的契机。多多红迷的参与,必将有助于突破红学研究之樊篱与瓶颈,逐步揭开《红楼梦》所隐真事,还作者以本来之面目。俗语说:“饮水思源。”酷爱红楼的静庵先生对此不能释怀:“我辈之读此书者,宜如何表满足感谢之意哉!而吾人于作者之姓名,尚未有确实之知识……”倘使这样优美的一部作品的作者永远被隐埋,被遮蔽,实在令人痛陪和悲哀,每个人都理应自责对作者的辜负。适逢盛世,倘使这一谜书有了正解,还作者以本来的面目,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匠的身份确定,不能不说是你我可喜可贺之事!不能不说是中国的大事!世界的大事!

后记

世事难料。看刘心武先生讲《红楼望月》,好奇心使得我们成为”好事者”。作为普通县民,竟然探究红学迷宫,自己也觉得不自量力。探索道路艰难曲折。妻子是个完美主义者,做什么事都认真。于是,渐渐购来邓遂夫先生校订的甲戌及庚辰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荣宪宾和孙爱林先生校注的全本《红楼梦》,周汝昌先生的《定是红楼梦里人》,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等书籍。从此深陷“迷津”而不能自拔。书到用时方恨少,涉及前清历史的,买来看;涉及《红楼梦》的,买来读。到网上查询,到书店猎奇,追着看历史电视剧。一次次地发现与惊喜,一次次地否定与沮丧。什么叫走火入魔?这下可是亲身体会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一个个谜底的出现,总算是有了一个自己认为还算严谨的真情轮廓。从著书人到隐笔手法,从书中人物到背面隐含的生活原型,再从《石头记》到《红楼梦》的传承过程,可以说是形成了一整套观点与思路。当然,探寻中走进死胡同是常事。如在对薛宝钗的认识上,开始不知怎么越看这宝钗越觉得她”假正经”,想来真是可笑。所谓”满纸荒唐言”,若看不出荒唐所在,一味的以为书中人物就应该是那个样子,便是被作者蒙蔽住了。后来按”正面是美女,反面是骷髅”的提醒,再加著书人隐笔手法,我们将宝钗真身定为男儿。又博学宏览,又端庄稳重,又胸悬金印,又有金簪埋在雪下……多方面分析,宝钗显然应该是著书人幻身。原著书人弘皙的出现,可说是”访奇采异,极巧穷研”的结果。一参悟[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所谓的虚花悟恰好应对著书人在书中幻身美女。正是著书人将世事看破,归隐后寻到一个可以长生的地方——世外桃源。无巧不成书,在乐亭海隅有石臼坨今名菩提岛。岛上有菩提树——西方宝树唤婆娑。难道说著书人归隐的所谓世外仙源在石臼坨?于是,找来《乐亭县志》,想了解一下石臼坨文化底蕴。以我们探究《红楼梦》真故事的眼光来看原《县志》,可说是同出一脉。很难想象著就红楼迷宫的高士们手笔有多大。惊喜之余,又一难题摆在面前。以我们这拙劣手笔怎么能将大师著作解说明白呢?如何将探究出的真故事表述出来?修改增删,业精于勤。我们夫妻俩都没有进过大学,由于肚子里就那么一点儿墨水,只好班门弄斧,冒昧评论大师文笔,让读者见笑了。权作投石问路,此版仅刊部分拙论。关于全书各章回的真情解读以及“警幻情榜”等稿等待机会再行出版。身处小城,见识短浅,未免穷酸,请不到业内前辈为拙作增光添色。作为爱好者,我们探究真情无门无派,如果触动了什么,也属无意之举。同时,我们郑重声明:鉴于探究与解读的特殊性,文中必须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及图片来说明。但限于客观条件无法与所有者取得联系,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北京奥运,历时百年终于圆梦。《红楼梦》传情人世已近三百年,这红楼真梦也该圆了。愿国学经典在世界文坛放出绚丽之光。真诚感谢您能用宝贵时间来阅读本书。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红学索隐专著,从人情世理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非文学”的考察,针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元问题,包括创作原因和目的、情节设计、脂评补白和作者身份与经历,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此外,对《红楼梦》出场人物与历史人物原型之间的对应,对小说隐笔叙述的事件与大清国史真相的衔接,都作了大胆又精彩的假设和言之成理的分析。
本书作者认为,《红楼梦》原作者为康熙废太子胤礽的次子――爱新觉罗·弘皙。书中有“四大家族”贾史薛王,谐音为“家史削亡”,针对清史“假语存焉”,作者著书《石头记》补记家史。又,甄士隐的岳父封肃,暗示《石头记》遭遇封杀肃清,才有继承人曹雪芹披阅增删为《红楼梦》传情入世。
《一缄书札藏何事》透过《红楼梦》“画园子”一般的浓墨重彩之笔,铺画出原著书人一生真故事的索引。对《红楼梦》中情节和人物,语言堪比《达芬奇密码》,凝悬疑、探秘、解谜、时空穿越于一体,引人入胜,扣人心悬。
(出版单位:中国戏剧出版社)

书籍目录

坐下重读红楼梦(编序)/001一 立论方法篇当然,说弘皙是谜书原著书人也有一个“死结”,清史记载“弘皙逆案”发生在乾隆四年,弘皙被圈禁死于乾隆七年。死人怎么可能著书?殊不知这个结并不死。学界对前清史的真实性存疑,因多是被乾隆大修《四库全书》修理过的,特别是对雍正朝史的删改最多。那清史记载“弘皙逆案”不就成冤案了吗?不仅冤,而且假。冤在弘皙根本就没有谋逆。假在既然没有谋逆,逆案是假,那圈死于乾隆七年就更不可信了。正是“假作真来真亦假”。弘皙“金蝉脱壳”诈死;乾隆为美化自己来路正统,命人删改雍正《上谕内阁》,泯灭弘皙资料;弘皙得知家史削亡,谐音“贾史王薜”,针对清史“假语存焉”,著书《石头记》补记家史。且化名“脂砚”多次评注;甄士隐的岳父封肃,暗示《石头记》遭遇封杀肃清,才有继承人曹雪芹披阅增删为《红楼梦》之后传世流通。乾隆见《红楼梦》广泛流传,生怕真情泄露,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既诈死著书,我便称你早已圈死,让真相难见天日。兄弟俩斗法,斗得无数红迷身陷“迷津”。《石头记》石破天惊——原著书人为康熙废太子之子/001人非物换——一把开启红楼谜宫的金钥匙/006《风月宝鉴》照背面——访奇采异、极巧穷研拼出真故事/015信手拈来无不是——“脂评”的暗示/025掀起脂砚红盖头——脂砚斋即是《石头记》原著书人弘皙/036二 清史疑案篇这“槛外人”之称,缘于康熙时期的“拜褥事件”。康熙三十三年,按照索额图吩咐,礼部向皇帝奏报爱新觉罗氏皇帝家祭安排,提及把太子胤初的拜褥也放在大殿的门槛之内。这无疑是对康熙帝的一种试探:太子已长大成人,可以接替皇帝办理一些事情了。康熙当即指示礼部尚书沙穆哈:皇太子的拜褥应当放置门槛之外,不能放在门槛之内。被夹在皇帝和太子胤初、索额图之间的沙穆哈,既不敢违拗圣意,又不好向太子和索额图交待,就请求把他们的话全部记录在案,结果被康熙罢了官。可见,只有清朝天子可称“槛内人”,作为储君的太子也只有槛外祭祖的份儿。那么,书中妙玉派人送帖“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自称“槛外人”应是对应储君而言。太子胤初作为“槛外人”史笔有载,而弘皙作为康熙雍正两代皇帝秘密立储的“槛外人”,是不可能见诸清史的。康熙传位之谜/045雍正暴死之谜/061石氏太子妃究竟是谁/076玉带林中挂/080“可叹停机德”与江南曹家第一次查抄/085谁可称为“槛外人”/092红楼梦外梦/094兄弟让国与乾隆吟诗赞夷齐/097弘皙诈死之迷/101三 人物索引篇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贾家第一代,对应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其弟舒尔哈赤,“演说”为宁国公与荣国公;第二代长子贾代化袭官对应清太宗皇太极;第三代长子贾敷早亡,次子贾敬袭官后“一味好道”,对应传说顺治出家。随后,对应清朝入关定都北京,“演说”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官为第二代,对应清圣祖康熙;第三代有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却是在次子贾政处批注为“第三代”,虽称长子贾赦袭官,却又称令贾政入部习学,升为员外郎。这是对应雍正继位有问题而言。因为著书人隐笔记述,才自称“演说”。故其中有对应之笔便可,解读时不可求全责备而“迷失”真情。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生活原型/111史氏太君之谜/115巨石幻玉补青天——解读红楼梦中人雍正帝/126为遮天大王验明正身——解读《红楼梦》中宝玉原型之一曹王妃/138史湘云的金麒麟会说话——《红楼梦》史湘云生活原型为曹雪芹/154桃花又是一年春——隐“木石姻缘”花袭人原型的归宿/170四 补记家史篇写妙玉进大观园后,一直都住在所谓的栊翠庵。究竟这栊翠庵隐指何地?我们先了解一下雍正朝创建的军机处……军机处有官无吏,勤杂服务用十五岁以下儿童,且不识字,称“小幺儿”。“盖防吏员漏泄也”。军机处办公地点都是在离雍正寝宫不远处,联系极为方便。雍正后来常住圆明园,因此园内设有军机处值房。书中通过妙玉重头戏“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特提贾母“我不吃六安茶。”故意与安徽籍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廷玉的历史相联系。通过妙玉对茶道精通和那些世间稀罕的珍奇茶具,与清史雍正帝宠赐张廷玉品质绝顶茶具的记载相对应……到最后还特意提到“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书中故有此笔,正是再次说明这所谓栊翠庵就是地处圆明园禁官的军政中枢军机处。薛宝钗补记弘皙历史/176林黛玉补记弘皙历史/197甄士隐贾雨村同时补记弘皙历史/210妙玉补记弘皙历史/221五 文本解读篇写凤姐(富察皇后)庆寿着眼于其“变生不测”,且王夫人(雍正齐妃)“进了佛堂”,宝玉(弘皙)心里有事骑马跑到井边“祭奠金钏”。更有赖家人“托主子洪福,想不的这样荣耀”,竟敢对宝玉指手划脚,倾了家也要连摆三日,热闹三天。而周瑞家的儿子被撵,碍着太太(雍正齐妃)陪房的面子还是打了四十棍。所有迹象表明已然改朝换代了。从秦氏“脉案”与“药案”看康熙大帝病死之谜/234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簿册/248宝钗待选选什么/253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真正使命/255赤瑕宫神瑛侍者/263红楼姻缘一线牵——通灵宝玉贯穿梦中情缘/267芦雪庵即景联诗隐说藏修地——《石头记》藏修地在乐亭石臼坨/287秦可卿淫丧天香楼/293贾家后事早安排/300盛筵不散为哪般/302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304金鸳鸯殉主登太虚/306宝玉悬崖撒手/311六 考证假说篇书中按表:这青埂峰先是巨石被弃之处,后来巨石被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镌着一篇故事又回到青埂峰。作者借“空空道人”之名,访道求仙来到青埂峰下,见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经过一番“人石对话”。将《石头记》传情入色,改为《情僧录》。并化名脂砚数次批阅增删,而成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者将书名定为《石头记》。就其旨义而言,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一是用这“石兄”代指真故事的记述者,与“脂砚”之“砚”意谓“石头看见”同义。二是借石头开口说话隐含典故:《左传、昭公八年》:晋国有石头讲了话。晋侯问师旷:“为什么石头会讲话?”师旷说:“石头是不会讲话的,恐怕是有谁借石头而说的吧!不过,听说政治昏乱,人民怨恨,就会有不能讲话的东西出来讲话。现在,当权者穷奢极欲,老百姓活不下去,石头讲话有什么奇怪呢?”三是隐说著书地就在这巨石所在之处。假借汉唐/314“索书甚迫”隐含怎样天机/319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从亲友寄怀诗解读《红楼梦》原作者/324乐亭李兰为弘皙替身/329名副其实的“黄叶村”——《石头记》藏修地在河北乐亭菩提岛/335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石头记》藏修地在乐亭石臼坨/351庙名久隐断碣犹存——一明一暗两大物证现身石臼坨/354青埂峰上留青史——《石头记》藏修地在乐亭县石臼坨/358结语:真情再现石破天惊/363参考文献/368后记/369

编辑推荐

《一缄书札藏何事》:张爱玲在《张看红楼》里说,很多人都是站着看《红楼梦》。……你是站着看的吗?

作者简介

《一缄书札藏何事》是一本红学索隐派的专著。从人情世理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非文学”的考察,解决,《红楼梦》其作者的元问题,包括创作原因和目的、情节设计、脂评补白和作者身份与经历。
此外,对《红楼梦》出场人物与历史人物原型之间的对应,对小说隐笔叙述的事件与大清国史的真相的衔接,都作了大胆又精彩的推理和言之成理的分析。读这本书,是否你也一定忍不住重读一遍乃至几遍呢,最后的结果是,读了多少遍自己都记小清了。
《一缄书札藏何事》解读《红楼梦》小情节和人物,语言堪比《达芬奇密码》凝悬疑、探秘、解谜、时空穿越于一体,引人入肚,扣人心弦。

图书封面


 一缄书札藏何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我是在论坛里看到本书的节选,感觉蛮有新意的,于是网购了这本书。目前已看完全书,感觉耳目一新,是一种很新的观点,也开启了一扇重读红楼梦的全新法门,个人支持本书作者的观点,推荐红迷们读一下!
  •     可看有机会会向他人推荐
  •     对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书中有些观点还是很有见解的,如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是废太子之子爱新觉罗.弘皙。
  •     这本书没有看完,就是冲着动人的书名取得,没想到里面全是牵强附会的东西,看了几页就没有看了。
  •     索引派就是附会啊,普及清史罢了。但是就性情论人生终究不够切,所做为性情,性情非所为的缘由。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有独特见解,虽然不一定都赞同作者的观点看法,但是值得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