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情爱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革命与情爱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42628411
作者:刘剑梅
页数:345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五四”后的文坛风景  五四运动之后,文艺界紧接着进入了一个重新寻求主体位置的动荡时期,它不仅表现在积极的文学创作上,也表现在作家与他周围的创作环境和广阔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上。这里,我们必须注意到政治形势的转变突然引发的新概念:“革命文学”。1923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两年后,英国警方杀害了十三名上海的游行示威者(五卅血案),6月23日法国海军陆战队在广东又杀害了五十二名游行示威者。接着是l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所有这些政治事件都与公众被不断激发的革命愿望相联系。中国作家目击或经历了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的兴奋、混乱和激情。这些事件过后,许多中国作家纷纷走出了文学的象牙塔,开始积极地投身于真正的革命斗争。1926年,创造社的郭沫若、成仿吾和郁达夫连同文学研究会的茅盾、王任叔一同出现在当时被称为革命策源地的广州。甚至连鲁迅也于l927年绕道厦门来到了这里。反帝浪潮和民族主义热情吞没了中国民众和中国文艺界。 随后,由于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发动政变,镇压共产党——这一事件成为革命文学出现的巨大契机——知识分子随之投身于一系列关于革命对文学意味着什么的激烈讨论中。文艺界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不光是追逐“新”的逻辑和理念,而且促使现代中国作家寻找有别于五四一代的新身份,以回应政治和社会形势的内在要求。

前言

  西方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始自20世纪50年代。在此之前,虽然已经有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介绍与翻译,但并未形成气候。50年代中期,旅美的夏志清教授和捷克的普实克教授分别对晚清、五四和以后的文学,展开宏观研究。这两位学者理念背景有异,学术立场不同,他们所发展出的文学史观因此形成精彩对话。  夏志清承袭了英美人文主义的“大传统”,以新批评(New Criticism)的方法细读文本,强调文学的审美意识和人生观照。

媒体关注与评论

  “革命加恋爱”这个题目看来平常,里面其实大有文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风云变幻,前卫作者或热衷民族改造,或追求主体解放,总结起来,正不脱“革命”、“恋爱”两大目标。以后五十年中国所经历的种种激情狂热,基本源出于此。时移事往,刘剑梅成长的岁月却是个告别革命、放逐诸神的年代。进入九十年代,在美国,她重新检视“革命加恋爱”的谱系,反思其中所透露的中国现代。陛特征;写的虽然是文学,但一股与历史对话的冲动,跃然纸上。  ——哈佛大学东亚系Edward C.HenderSOil讲座教授王德威  一部扎实、迷人的专著……将会引发个体能动性、女性身体以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政治历史的讨论。  ——美国《中国研究》(Chl na Journal)  刘剑梅的《革命与情爱》一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在性别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是继周蕾的《女性与中国现代性》(1991)之后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对这一重要的小说类型还没作过如此系统、深入的探讨,而观点新颖、研究扎实,更是其长处,且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文本的结合处理方面,对于“重写文学史”具有方法上的启示性。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陈建华

内容概要

刘剑梅,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东亚系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为美国马里兰大学亚洲与东欧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曾出版《共悟人间》、《狂欢的女神》、《革命与情爱: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中的女性身体与主题重述》等中、英文著作。

书籍目录

中文版自序/刘剑梅
引论
现代性与革命
革命与爱情的谱系
延续与中断
表演式行为
革命话语的自我循环
第一章 “五四”后的文坛风景
阶级性民族认同
理论准备不足的文艺论争
公式草创:蒋光慈现象
“革命加恋爱”的模拟
文学时尚的传播
第二章 左翼作家的眼中和笔下
蒋光慈与茅盾:新女性的性感身体政治
洪灵菲:哭泣、颓废、徘徊的青年
华汉:时代病与性冲动的革命现实
第三章 女性化政治
命名与再命名
白薇:歇斯底里的女性写作
庐隐:超验的女性爱和死亡迷恋
丁玲:重塑新女性
第四章 上海变奏
施蛰存:性心理政治
刘呐鸥:混杂的认同
穆时英:内心世界和对现代性的批判
张资平:革命外壳下的消费文化
叶灵凤:政治和商业的媚俗
第五章 爱的遗忘与记忆
新国家“性与革命”的新理念
夫妻之间的微妙变迁
“有始无终”的情爱尴尬
女性主体性的可能
第六章 告别革命还是铭记革命?
回归本土认同和性尤物
王小波的施虐受虐美学
结论
补篇
第一章 晚清小说中的女性、民族和叙述
第一节 欲望的叙述:乌托邦与现实
平衡东西方冲突的女性药方
作为爱欲的革命表述
色情想象作为一种革命证明
第二节 女性主义诗学
女性气质的界定
世纪末的新女性文本
第二章 性别的地缘政治
重庆:双重角色
上海:多变的政治修辞
延安:纪律地带的性困境
外文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书目
译后记

编辑推荐

  “革命加恋爱”这个题目看来平常,里面其实大有文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风云变幻,前卫作者或热衷民族改造,或追求主体解放,总结起来,正不脱“革命”、“恋爱”两大目标。以后五十年中国所经历的种种激情狂热,基本源出于此。时移事往,刘剑梅成长的岁月却是个告别革命、放逐诸神的年代。进入九十年代,在美国,她重新检视“革命加恋爱”的谱系,反思其中所透露的中国现代。陛特征;写的虽然是文学,但一股与历史对话的冲动,跃然纸上。  ——哈佛大学东亚系Edward C.HenderSOil讲座教授  王德威  一部扎实、迷人的专著……将会引发个体能动性、女性身体以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政治历史的讨论。  ——美国《中国研究》(Chl na Journal)  刘剑梅的《革命与情爱》一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在性别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是继周蕾的《女性与中国现代性》(1991)之后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对这一重要的小说类型还没作过如此系统、深入的探讨,而观点新颖、研究扎实,更是其长处,且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文本的结合处理方面,对于“重写文学史”具有方法上的启示性。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  陈建华

作者简介

“五四”运动之后,革命逐渐走入了知识分子的视野,从而引发了与此相关的许多重要议题的讨论,诸如个人在动荡的社会中的位置以及政治与性别认同之间不断移动的边界等问题。“革命加恋爱”的主题是对动荡和剧变社会的文学反映,最早呈现在1920年代末。在对这个流行却比较不受人重视的文学公式的研究中,本书作者所讨论的革命与恋爱的主题重述是变化着的文化存在。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了复杂而不断变化的文学实践,而这一实践又是由社会和历史所决定的。
《革命与情爱: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中的女性身体与主题重述》将1930年代至1970年代的写作公式“革命加恋爱”作为文学政治的一个案例来研究。它在革命文学早期被左翼作家喜爱,直到1970年代还影响着主流的中国文学。通过对这一主题进行历史性的梳理,作者揭示了革命话语的变化是如何促成了文学对性别角色和权力关系的难以预料的再现,而女人的身体又是如何凸现了政治表现与性别角色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革命加恋爱”这个题目看来平常,里面其实大有文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风云变幻,前卫作者或热衷民族改造 ,或追求主体解放,总结起来,正不脱“革命”、“恋爱”两大目标。以后五十年中国所经历的种种激情狂热,基本源出于此。时移事往,刘剑梅成长的岁月却是个告别革命、放逐诸神的年代。进入九十年代,在美国,她重新检视“革命加恋爱”的谱系,反思其中所透露的中国现代特征;写的虽然是文学,但一股与历史对话的冲动,跃然纸上。
——哈佛大学东亚系Edward C.Henderson讲座教授 王德威
一部扎实、迷人的专著……将会引发个体能动性、女性身体以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政治历史的讨论。
——美国《中国研究》(China Journa)
刘剑梅的《革命与情爱》一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在性别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是继周蕾的《女性与中国现代性》(1991)之后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对这一重要的小说类型还没作过如此系统、深入的探讨,而观点新颖、研究扎实,更是其长处,且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文本的结合处理方面,对于“重写文学史”具有方法上的启示性。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 陈建华

图书封面


 革命与情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帝高阳之苗裔兮”。著名的现代文学批评家李欧梵,被称为同时受到夏志清、夏济安与普实克三位大家熏陶的而令人羡慕。其实,《革命与情爱》论著的作者刘剑梅女士,其游学历程,同样是幸运上佳:她亦同时受到夏志清、夏济安、李欧梵的关照,王德威为其博导,又与其父刘再复老先生共悟文学,亦可谓尽得日月星辰光沃了。《革命与情爱》的批评武器,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再至文化批评的性别、帝国、革命、地域等,一路精进而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重磅。特别发掘上世纪三十年,左翼作家蒋光慈的“革命加恋爱”的写作公式,发韧、滥觞,一直到当代已逝作家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受虐与施虐暴露,淋漓尽致地解读了女性身体与革命政治的关系,集体狂热与个人激情共振,集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冲突,以及在这种冲突下,个人对革命反省时的徬徨与痛苦。《革命与情爱》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女性性别与文学之关系深挖,远观势,近察质,宏观的把握,微观的呈现,此著具有重评文学史的意味,绝对值得读后掩卷深思:革命的特质与女性的身体,相互的虹吸、光晕,甚至于幻灭……走马观花式阅读,今日下午在四川省图书馆还书时,本想续借此书,忽然发现忘掉带借书卡,于是花费了二十余分钟,以站立的姿态,狂热、激情、疾速地浏览了这本书。2012-6-20于四川省图书馆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一个研究者要在一本专著里涉及超过20个作家,进行所谓的专题研究(先不论这种研究是否有意义),就必然要求极其巨大的阅读量和新的致思路径;否则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沦为其他研究者的留声机,让你的这本专著变成研究综述;要么以一种极其单纯的角度切入,因为材料的碎片化而得到完全碎片化的结论,你的理论就是你的论点的全部关联。后一种结果的好处在于,第二个以你的方式进行研究的研究者可以“因袭”你的论述而得不出任何新的独到见解。这本书同时呈现出了以上两个结果。
  •     鸣谢:徐公子
  •     还是很扎实的,虽然到了后来也并不能讲出太多东西。
  •     比Rey Chow 那本好多了。但总是在不注意的时候,把文章的结尾做成某理论的注释。遗憾。
  •     海外博士论文都这样吧,还少了点穿透力。
  •     翻译和注释有点问题
  •     对二十世纪女性身体的分析立足于Butler的关于女性及各相关概念不确定性的观点,in this sense这本书提供了应用Butler及分析写作的范例。此外我还在这段历史中发掘了一个奇女子白薇!读着对她及其女主身心的痛苦几乎要哭出来。最后是这书略不和谐,竟然还能出版。
  •     济安先生65年就仙去了……
  •     海外汉学,尤其是美国汉学,感觉视角都是一样的,放在结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角度上去说事。一开始看的确为大陆学者提供了不同的声音和视角,渐渐会觉得有点鸡肋。作为北大出去的学者,本科教育的完成时在国内,本来期待有更深入的理解,看来有点期待过高。
  •     好长…又认识很多被传统文学史忽略的作家和作品。翻译得很扎实。
  •     有点另类,但也是一种角度,可以参考
  •     在革命和爱情之间创立一个乌托邦。
  •     劉再復之女所寫
  •     沿着性、身体与革命的扭结关系,试图重新解读革命文学里的深层内涵。对革命加爱情模式的内在差异性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但是跟贺桂梅、葛红兵相关角度的文章比,还是缺乏应该有的深度。另外,作者是刘再复的女儿。
  •        “帝高阳之苗裔兮”。著名的现代文学批评家李欧梵,被称为同时受到夏志清、夏济安与普实克三位大家熏陶的而令人羡慕。其实,《革命与情爱》论著的作者刘剑梅女士,其游学历程,同样是幸运上佳:她亦同时受到夏志清、夏济安、李欧梵的关照,王德威为其博导,又与其父刘再复老先生共悟文学,亦可谓尽得日月星辰光沃了。
       《革命与情爱》的批评武器,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再至文化批评的性别、帝国、革命、地域等,一路精进而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重磅。
       特别发掘上世纪三十年,左翼作家蒋光慈的“革命加恋爱”的写作公式,发韧、滥觞,一直到当代已逝作家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受虐与施虐暴露,淋漓尽致地解读了女性身体与革命政治的关系,集体狂热与个人激情共振,集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冲突,以及在这种冲突下,个人对革命反省时的徬徨与痛苦。
       《革命与情爱》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女性性别与文学之关系深挖,远观势,近察质,宏观的把握,微观的呈现,此著具有重评文学史的意味,绝对值得读后掩卷深思:革命的特质与女性的身体,相互的虹吸、光晕,甚至于幻灭……
       走马观花式阅读,今日下午在四川省图书馆还书时,本想续借此书,忽然发现忘掉带借书卡,于是花费了二十余分钟,以站立的姿态,狂热、激情、疾速地浏览了这本书。
      
      
      
       2012-6-20于四川省图书馆
      
  •     足见父王的威力甚为远大
  •     思路清晰,文笔也流畅,浅则浅矣,未来老师的著作,研究生之路值得期待。
  •     韩冬宋雪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