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上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上下)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ISBN:9787807297116
作者:李慈铭
页数:1179页

内容概要

作者:(清朝)李慈铭

书籍目录

前言例言内编  纪事门  尊亲类一  科名类二  车政类三  自述类四  感旧类五  逸兴类六  交往类七  应酬类八  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  胜迹类九  戒慎类十  课卷类十一  世情类十二评论门  诗经类一  考史类二  评驳类三之上(唐宋)  评驳类三之中(金元明)  评驳类三之下(清)  师友类四  丛考类五  佳句类六  总集类七  版刻类八  摘钞类九  鉴赏类十  闺阁类十一  释道(附域外)类十二外编  作诗门  思亲类一  悯时类二  乡履类三  纪行类四  读书类五  自伤类六  逸志类七  伤逝类八  寄怀类九  赠别类十  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  京游类十一  让集类十二  酬答类十三  唱和类十四  书画类十五  纂辑类十六补编  序跋一  简端记二之甲诗经类  简端记二之乙别集类  简端记二之丙总集类  简端记二之丁诗文评类附录  新撰李慈铭传

作者简介

《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套装上下册)》的主要内容是:李慈铭著《越缦堂日记》,除记述时事外,多为读书札记,间录诗文词,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学价值,被誉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李氏去世后,各种分类辑本相继问世,但这些版本或无本事,或收录不全,均不能惬人意。因此,张寅彭、周容积七年之力,发愤收罗《日记》全编,旁及他书,汇集李氏说诗之全部文字,按类辑成《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一册在手,可尽得李氏说诗之乐,而无翻检爬梳之苦。

图书封面


 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顷读《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凤凰出版社,李慈铭著,张寅彭,周容编校,2010年4月第1版),越縵光绪十七年六月十五日读牧斋《有学集》云:“是集虽奉明旨严禁,而自来推为文章大家,故藏之者甚多,都下八旗贵官世家,每乐道其书,共相珍秘。”是月二十三日阅屈翁山《道援堂集》云:“是集至今亦多奉为枕秘,几于《初学》、《有学》二集等……余自童时,每见一都之市,皆卖其书。十家之塾,必有其书,盖东南间传诵已久,朝廷之功令不能胜也。”由此可见,钱牧斋的著作虽然屡遭禁毁,却风行不衰,连“八旗贵官世家”都乐道﹑枕秘其书,顾不上里面的“攻讦本朝之语”了。李越缦虽然鄙夷钱之为人,认为其“一生首鼠,晚益决裂…..今阅是集,其蒙面丧心﹑鬼蜮万状,有真出情理外者。”却不得不推为文章大家。庞石帚先生《养晴室笔记》“钱牧斋”条转引一个很有趣的例子:“近人孟心史(森)亦谓:“闻故都老辈言,承平时士大夫有不传之秘二事:于宋则王荆公,于清则钱牧斋,其集皆在人袖笼内,心摹手追,口不敢道。”(见柯昌颐《王安石评传序》)可见清人既鄙夷其人,又极重其诗文。牧斋明季名士,东林巨魁,主持坛坫数十年,诗文理论建镳一代,郑方坤云:“本朝诗人辈出,要无能出其范围。”(《国朝名家诗钞小传》)。而其于出处之际,不善保持,丧志降清,以致身名瓦裂,后世多以舞文无行之猖披才人目之。清季李岳瑞说:“其《哭忠宣诗》一百韵,清词悱恻,接武少陵,取其诗而掩其名,谁复知为黼冔殷士之言也哉?”道德文章不相符,后人是且恨且爱了。:暴鸿昌《 钱牧斋降清考辨》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钱牧斋虽然有降清污点,然于清初声誉未减,甚至“晚年名益高﹑望亦重”,同时代的一些学者如归庄﹑黄宗羲对其犹能抱同情之理解。当时的一些反清志士和一些有民族气节的志士,认为钱仍是一个可信赖的人物。而钱谦益的声誉之所以败坏,以乾隆三十四年六月上谕为分界线,这道上谕曰:“钱谦益本一有才无行之人,在前明时身跻膴仕;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顺,洊陟列卿。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于人类…..今阅其所著《初学集》、《有学集》,荒诞悖谬;其中诋谤本朝之处,不一而足。夫钱谦益果终为明朝守死不变,即以笔墨腾谤,尚在情理之中;而伊既为本朝臣仆,岂得复以从前狂吠之语,列入集中?其意不过欲借此以掩其失节之羞,尤为可鄙可耻!钱谦益业已身死骨朽,姑免追究。但此等书籍悖理犯义,岂可听其留传!必当早为销毁。”语气直如詈骂,可见乾隆是想当激动,如此气愤恐怕是钱身为本朝臣仆却“诋谤本朝”,大逆无道。后来清廷修《贰臣传》,列钱谦益于乙编,乾隆发的一道上谕云:“至钱谦益之自诩清流,腼颜降附……若辈果能死节,则今日亦当在予旌之列。乃既不能舍命,而犹假语言文字,以图自饰其偷生。是必当明斥其进退无据之非,以隐殛其冥漠不灵之魄,一褒一贬,衮钺昭然。”时隔数年,犹如此耿耿于怀,可见钱诗文必触到乾隆忌处,才如此痛加丑诋。此后,乾隆对钱谦益的评价遂成定评,后世多沿袭此论评价钱谦益。例如道咸之际的史学家徐鼒在其《小腆纪年》卷六云:“谦益负文章重望,羽翼东林,主持坛坫;百年后,文人犹艳称之。论者徒诮其不死国难,而余事无述焉。而不知其名辱身危者,非一日之积矣。献台之媚,瓦砾盈舟;同乘之羞,招摇过市。身死未寒,破巢毁卵。夫岂无罪而获斯报于宗族乡党也!纯庙之谕曰:‘谦益一有才无行之人’。真万世斧钺之公哉!”《越缦堂日记》光绪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云:“蒙叟诗用事警切,善于言情。使其死于甲申以前,后人当与东坡一例视之。此真谓“名德不昌,乃有期颐之寿”者。”此后王国维的《东山杂记》卷二亦云:“其为众恶所归,又遭文字之禁,乃出于人心之公,非一朝之私见。”钱谦益一生最大的污点是降清,入清后所做诗文集却“其于国朝年号﹑国号﹑列圣庙号,皆无一字及之。”集中对清朝指斥之词,触目皆是,例如称清为“敌”,“贼”,“寇”,“虏”。其立场,不言而喻。既荣膺新朝,却以遗老自居,进退无据。又与海上交通,谋事复明,怪不得乾隆忌之刺骨了。和钱谦益同时代的吴梅村,虽然入清后做过国子监祭酒,后世对其却多恕词。例如梅村一阕据说是绝笔词的《贺新郎》,陈廷焯云:“《贺新郎》一篇,梅村绝笔也。悲感万端,自怨自艾。千载下读其词,思其人,悲其遇,固与牧斋不同,亦与芝麓辈有别。”李越缦日记亦云:“梅村出处之际,固尚可原,比之钱蒙叟,殆不可同年而语。”四库全书集部收录清一代作者采择极严,梅村身仕两朝诗集却冠冕居首。盖梅村性格怯懦,出仕新朝非其本意,以后的岁月中内心的良知不断拷问其灵魂,种种反映在诗词中。这种真诚的深哀巨恸,更容易为人们理解同情。为诗沉博绝丽,却归于温柔敦厚,无怨怼新朝之词,特遗民之思耳,不同于牧斋痛诋新朝,所以乾隆夸他的诗:“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忧思杜陵愁。”至于钱牧斋,乾隆御制诗骂其“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对此越缦在日记里欢呼“大哉王言,诛伐至当!”方浚师《蕉轩随录 》对乾隆此诗亦云:“大哉王言!足以鉴小人之肺腑矣。“牧斋降清后欲修明史之举也成了越縵讥抨的对象,牧斋国亡以元遗山﹑危太朴自任,欲纂修国史,共成贰百伍拾卷。甫毕,越后日,即毁于绛云楼大火,只字无存。此老降志辱身,以名山藏事业为重,晚遭此厄,推其志,亦可哀矣。邹漪《启祯野乘》序言黄石斋临致命时,谓虞山尚在国史,犹未死也。而越缦日记对此评之“以负罪苟生,声名瓦裂之日,犹强颜腾口,自附名贤,可谓无羞恶之心。”近代能为牧斋鸣不平者,惟章太炎《检论》谓其:“宗国之思,不尽诡伪。“又云:”钱谦益与冯铨,其二心一也。一思明,一亡明,则恶名归于思明者。“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于牧斋出处之际,亦有微意寓焉。降清成了牧斋一生最大的污点,晚年又触清廷之忌,身败名隳,“形太卑微诗太俊”(郁达夫诗),形成强烈的反差。究其原因,固其性格使然,首鼠两端。而乾隆站在异族统治之立场,对其极力诋毁,造成了牧斋记丑言伪的形象一直延续至后世。后人不加察之,犹以封建皇帝观点看待钱牧斋,吠影随之,亦可恨也。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是我恩师的书,比起它还没出版时看《李慈铭日记》,这本书给我带来很多便利呀。
  •     研究中国诗歌史和清代文学不可不读的书:《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  李慈铭(1830——1894),字爱伯,号莼客,世称越缦先生。浙江会稽人(今浙江绍兴)。清代古文家、诗人、诗评家、史学家。他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几个方面都有相当的造诣;诗文亦有特色,是晚清最负重名的学者。对于诗歌创作,他主张“不名一家,不专一代”,提倡广泛吸收,融合各代、各家之长,然后“陶冶古人,自成面目”。因而他的诗风,既有唐代风韵,亦饶宋人情趣。他对自己的诗歌创新充满自信,对其他人的诗歌看法亦很严;动辄评人曰:“其诗文未能成家”;在清代各家诗学理论中,他最推重渔洋山人(王士祯),认为他的理论最圆满周到而无偏颇。  李慈铭数十年记日记不辍,名曰《越缦堂日记》,除记述朝政大事、朋好来往外,最多的内容为读书札记。有相当的篇幅是论述评价古人的经史著作,但其间亦记录自己和他人的的古文诗词创作,幷时时加以批评比较,以此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批评的价值。他的日记被誉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李氏去世后,有各种分类的辑本问世。其中诗集有《百华绛跗阁诗初集》、《杏花香雪斋诗二集》等,说诗则有蒋瑞藻辑的《越缦堂诗话》。此外,现代学者王利器在《日记》之外又辑有《越缦堂读书简端记》正编和续编。然蒋辑只有一百七十余则,王辑所据的《日记》亦不全,今无一完备的足本。张寅彭(上海大学教授)、周容二先生有感于此,...花费七年的心力,从《日记》全及其他有关著作中,汇集李氏评论诗歌的全部文字,辑成《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一书。览此一编,则李氏之诗学全部进于此,毫无遗漏。  全书分类体例,大致仿清张宗柟所辑王渔洋之《带经堂诗话》,而力避重复。共分《内编》、《外编》、《补编》、《附录》四部分。《内编》列纪事、评论二门,而不及诗法。纪事详于人事,评论则重在文本,皆循常例,而一归于诗。事无巨细,言无轻重,凡涉诗者皆录,以求其全。《外编》以《日记》中李氏的自作诗,创为作诗门。所收虽有全无本事文字者,仍与诗集有别,亦非向来诗话中滥登者可比。《补编》则汇编《日记》以外李氏在各种读书之批语题识和诗文集中之序跋所含说诗文字。《附录》为新撰《李慈铭传》。  各门之下分为若干类,各系以相关内容。一般按年月日排列。《内编》、《外编》所据《日记》为广陵书社2004年的影印本,同时补以广陵本失收之《穷愁录》、《癸巳琐院旬日记》两种。《日记》之外,《补编》所收序跋主要据已故目录文献学家王重民教授所辑之《越缦堂文集》,但稍有增加。  《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2010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上下册,1179页,内容丰饶,体例谨严。它的编辑完成,对于清代诗学研究,尤其是晚清诗学的深入研究,是一个重要贡献。 阅读更多 ›
  •     看诗文批评,方便了许多。
  •     李慈铭著《越缦堂日记》,除记述时事外,多为读书札记,间录诗文词,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学价值,被誉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
  •     八卦给力,吐槽凶猛。
  •     研究中国诗歌史和清代文学不可不读的书:《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

      李慈铭(1830——1894),字爱伯,号莼客,世称越缦先生。浙江会稽人(今浙江绍兴)。清代古文家、诗人、诗评家、史学家。他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几个方面都有相当的造诣;诗文亦有特色,是晚清最负重名的学者。对于诗歌创作,他主张“不名一家,不专一代”,提倡广泛吸收,融合各代、各家之长,然后“陶冶古人,自成面目”。因而他的诗风,既有唐代风韵,亦饶宋人情趣。他对自己的诗歌创新充满自信,对其他人的诗歌看法亦很严;动辄评人曰:“其诗文未能成家”;在清代各家诗学理论中,他最推重渔洋山人(王士祯),认为他的理论最圆满周到而无偏颇。

      李慈铭数十年记日记不辍,名曰《越缦堂日记》,除记述朝政大事、朋好来往外,最多的内容为读书札记。有相当的篇幅是论述评价古人的经史著作,但其间亦记录自己和他人的的古文诗词创作,幷时时加以批评比较,以此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批评的价值。他的日记被誉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李氏去世后,有各种分类的辑本问世。其中诗集有《百华绛跗阁诗初集》、《杏花香雪斋诗二集》等,说诗则有蒋瑞藻辑的《越缦堂诗话》。此外,现代学者王利器在《日记》之外又辑有《越缦堂读书简端记》正编和续编。然蒋辑只有一百七十余则,王辑所据的《日记》亦不全,今无一完备的足本。张寅彭(上海大学教授)、周容二先生有感于此,花费七年的心力,从《日记》全及其他有关著作中,汇集李氏评论诗歌的全部文字,辑成《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一书。览此一编,则李氏之诗学全部进于此,毫无遗漏。

      全书分类体例,大致仿清张宗橚所辑王渔洋之《带经堂诗话》,而力避重复。共分《内编》、《外编》、《补编》、《附录》四部分。《内编》列纪事、评论二门,而不及诗法。纪事详于人事,评论则重在文本,皆循常例,而一归于诗。事无巨细,言无轻重,凡涉诗者皆录,以求其全。《外编》以《日记》中李氏的自作诗,创为作诗门。所收虽有全无本事文字者,仍与诗集有别,亦非向来诗话中滥登者可比。《补编》则汇编《日记》以外李氏在各种读书之批语题识和诗文集中之序跋所含说诗文字。《附录》为新撰《李慈铭传》。

      各门之下分为若干类,各系以相关内容。一般按年月日排列。《内编》、《外编》所据《日记》为广陵书社2004年的影印本,同时补以广陵本失收之《穷愁录》、《癸巳琐院旬日记》两种。《日记》之外,《补编》所收序跋主要据已故目录文献学家王重民教授所辑之《越缦堂文集》,但稍有增加。

      《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2010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上下册,1179页,内容丰饶,体例谨严。它的编辑完成,对于清代诗学研究,尤其是晚清诗学的深入研究,是一个重要贡献。
  •     終於翻了一遍,沒找到本來需要的資料,但是出現大量種花種樹的信息,還有悼貓詩,是作者的贈送的小禮物么?開心
  •     李慈铭为近代诗坛名家,又是诗论大家。从其个人浩瀚的笔记中去汇编诗论资料,是极为辛苦而又极有价值的事情。张寅彭教授一致致力于近代诗学的研究,此为其诗论文献整理的又一个成果而已!著作点校严谨扎实,值得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