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301153758
作者:洪子诚
页数:163页

章节摘录

  第一节文学感伤倾向的几种形态  刚刚过去的80年代中国文学,完全有理由将它当作一个有独立特征的文学时期来看待。在这10年中,涌动着的文学思潮,作家的创作心态,读者的阅读动机和心理,作品所呈现的色调和形态,都呈现着典型的“过渡期”那种新旧纷杂并呈的状况。这10年的发展过程,曾经使关注中国文学复兴的人们既兴奋,又忧虑;既充满信心,又感到前景的难以预料。毫无疑问,我们得承认这10年间文学取得的重要进展。如果偏激一些,甚至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相信这一不无夸大的论断:在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才出现真正可以被称为“文学”的东西。当然,我们也会明白这种判断是相当“情绪化”的,因为这10年的进展和成绩的“限度”是只要有一点历史眼光的人都不难看到。实际情况是,在发展的道路上尚存在许多严重困难,在被描述得相当辉煌的成就的图景下面,隐藏着脆弱的因素。例如,不少产生过极大反响、曾得到高度评价的作品的艺术生命力相当短促这一文学现象,并未成为过去;作家“主体性”增强与主体意识的模糊和重新失落同时存在;创作与批评艰难地从一种模式中走出,却又极容易地拘囿于另一狭窄框子而不自觉;一方面倡导艺术多元化,另一方面却继续持排斥“异端”的态度;合理的艺术创新渴望与追新慕奇的浮躁常常无法区分;唯恐落后的心灵敏感了我们的感官,更新着我们的思想感情,却也让我们在左顾右盼之中惶惶无着……  这些困难相信不是虚构的。而且,还要认识到,它们还将把我们带进90年代。也就是说,在20世纪最后10年的也许是更艰难、也更捉摸不定的文学行程中,我们将受到诸如上述所列举的一连串难题的纠缠,它们仍将继续制约着文学的路向和创作的思想艺术形态。因而,为着对我们面前的道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回顾留下的那些足迹,对某些“困难”加以审察,特别是从作家创作的“自我意识”的角度,选择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剖析,不是没有意义的。  在80年代纷杂的文学现象中,有一个情况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文学中的“感伤倾向”和作家表现的“感伤姿态”。这种倾向的存在,并不需要做许多的仔细辩察和证实。而它的出现与涌动,却有其必然性。它既为一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所决定,也是这十余年的社会心理思潮的反映。同时,感伤倾向的这一不可忽视的文学潮流的存在,又显示了相当一部分作家文学观念的某一基本点的性质。

前言

  本书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初版于1991年6月,是“新世纪文丛”的一种。1998年9月再版时,文字上作了少量修订,并增写了后记,说明写作当时的一些具体情况。这次收入“学术作品集”依据再版本。除特别标明,书中提及的年代,均为20世纪。

内容概要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4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入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人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 《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文学与历史叙述》等。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感伤姿态  第一节  文学感伤倾向的几种形态  第二节  对感伤的批评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时代不容有艺术家的“公平”  第四节  感情在文学中的地位  第五节  对艺术“构型”的忽视第二章  寻根趋向  第一节  精神重建与文学寻根  第二节  寻根思潮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三节  对民俗、“地域文化”的重视    第四节  “记忆”的搜寻和再现  第五节  “在空间中置换位置寻求拯救”  第六节  面对革新与保护的困惑第三章  忏悔意识  第一节  “忏悔”的基点与尺度  第二节  各异的历史形态  第三节  虚构英雄以回避自剖  第四节  以英雄姿态进行自审  第五节  人生与艺术间的选择  第六节  理想的实在性与有效性  第七节  “我不是堂吉诃德”第四章  超越渴望  第一节  对作品“生命力”的疑惧  第二节  接过50年代革新者的“遗产”  第三节  思想视境拓展的迫切性  第四节  从时间的深沟里升腾  第五节  关键在于创造者的精神结构  第六节  独立的文学传统的建设后记

作者简介

《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初版于1991年6月,是“新世纪文丛”的一种。1998年9月再版时,文字上作了少量修订,并增写了后记,说明写作当时的一些具体情况。这次收入“学术作品集”依据再版本。除特别标明,书中提及的年代,均为20世纪。

图书封面


 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拜读过洪子诚先生的《问题与方法》后,趁促销买来了这本小册子。适才翻完,不免又生诸多感触,有对往事的,亦有如此书的主题,即我们现如今的作家们的。在洪子诚先生的自序中,了解到《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一书,最初是做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的。这套名为“新世纪文丛”的书,还是去年年初由“饿乡”反津后,在阿秋书屋见到的。那时我大体还是个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毛孩子,不免好问些无用的问题,因而在伟民那问了下在津是否还能买点旧书。至于原因:一是由于实为学生没有充裕的资金来源,想借淘书拣点别人不要的宝贝;二则是那“饿乡”里虽有淘书的地方,可当局领导一是太昏,再是那里的商家实在太穷困了罢,始终觉得是个宰人的去处。料到那里的诸多前辈想必都很忙,本对得到些解答是不报希望的,因为大多问题也是石沉大海。然而自己还是有些运气,从彦霖学长那得知那里还零星有些卖旧书的地方所以就去了,最后花了一百大洋竟淘了诸多的宝贝,其中就有一本“新世纪文丛”的《悖论与代价》(虽此书有些平平)。以上的引述,无非就是炫耀自己怎么淘书的,似偏离了主题。可是也就是在这阿秋书屋,恰好撞上了占京学长一行人。那时因为年轻好事,凡见到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者总要厚着脸去寒暄,虽然之前在“饿乡”不时的碰壁。岂料学长一行人竟丝毫不介意我三本生的身份,诙谐幽默地谈着些淘书的心得,此后对我这个不可救药者更是予以鼓励。这于那时的我而言,不外乎是一种温暖。毕竟在“饿乡”求学的三年,虽承蒙恩师、周公、大眼这些老师的栽培,然毕竟是被欺瞒使唤的时候多,被他人指指点点、侮辱栽赃的时候多。我们古老的国度,大体还是没有摆脱人云亦云的魔咒,所以舆论多了不免也怀疑起了自己来,是否真的是异类和怪物。因而在认识彦霖学长、占京学长这些前辈后,竟觉得南开学人是这么的坦荡与光明,那位南开的学姐甚至邀我去那里听课,我想那“饿乡”的利己主义者们断然是无以和他们相比的。此后虽又认识了些人,可说来奇怪,给我最多帮助与温暖的还是那南开和福师的前辈们,福师的君君学姐无保留地传授我如何做笔记,给了我她所有的所有资料;那个血气洋溢的学长又告诉我论文的规范,讲了许多他不该说的话。这又让我认清了“饿乡”的骗局,也坚定了去南洋的念头;还有那几个刚刚迈入梦想大门的学姐们,成功后不理后之来者本是中国人的习惯,然而如她们这样无私将自己经验倾囊相授,又不揩人油水的毕竟少之又少。(当然没有忘记无数我认识的帮助过我的前辈们,川大、汕大、河南师大乃至北大,感谢你们的善与爱)这些前辈,都是喜爱文学,更是中国文学在评论界、学术界以及创作上的生力军,我想他们作为一个学人或日后身为作家的姿态,已不必多言。他们的果敢、热诚的姿态,早已不是如我在“饿乡”遇到的那些破烂、废物们所能比的。我想这股力量的成长,或许对眼下我们所处的困境是有裨益的。跑了那么远的题,还是回到洪子诚先生的书。洪先生在新世纪初就以感伤、寻根、忏悔、超越为切点,准确又厉练地切中当代文学的要害,无不让人感叹他的敏锐。可是我们在叹服洪先生的功力时,又不无悲哀的发见洪先生所揭示的问题在眼下的文坛竟蔓延生长了起来。八十年代作为文学复苏的时代,在当时温煦的日光下,我们尚可听到海子那忧美的吟诵,甚或看到行健先生笔下那寻访灵山的流浪者沧桑的背影。那个年代多少还是诗意的,尽管粗糙,可我们还是觉得马原笔下那个叫马原的陌生汉人竟那么熟悉……商品化、娱乐化、低俗化的浪潮从八十年代中后期,蔓延至今。这个世纪的文学是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作家们再不关注深邃而又无尽的人生、宇宙。比的是谁的性爱写的刺激,谁的技巧炫的娴熟,谁的书卖的最好。于是诸如鲁迅、巴金、沈从文这些人被湮没,转而取代他们的竟是郭敬明、韩寒、张悦然这类人。这是文学最繁华也是文学最落魄的时代,繁华处“新概念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好不热闹,落魄处不少优秀的作品竟不知在某个偏僻地角落积了一层灰,无人问津。捧着畅销书的男男女女,欣喜的做着些青春的梦,要么想有个《小时代》似的生活,再要不希望做个作家、诗人。即使他们看着网络小说,是二十四小时的手机人,人们沉溺于娱乐,于是没有人想要那痛苦的深刻。甚至那伤痕、反思都早就被消解地没有诚意。这就是我们这个混乱的文学时代的现状,而如何摆脱这个困境,究竟没有药方。虽然有努力和希望的所在,然又有那么多的阻力。洪子诚先生或也认识到开不了药方,因而草草了却此书的末章。可以一个鄙陋之人的看法,硬开药方,大可如此:没有什么伤痕、反思、寻根、新写实、新历史这些玩意,首先做个坦荡的人,之后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就可以了。这才是身为作家所该具备的姿态。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大家”不是混成的~~
  •     作家的姿态和意识角度有些模糊,但是具体章节的论述很好,一直很喜欢洪子诚老师的书。
  •     挺有个人的看法
  •     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是洪子诚的力作,我在大学时代就读过他的几本书,很喜爱他的见识与文字,这本书在九十年代很难找,今天总算可以好好地看了。
  •     对当代文学背后的作家思想有一个简单全面的剖析
  •     内容很不错,但是书被压皱了,很心疼
  •     对“诗穷而不工”的分析尤为精辟。关于时代.艺术.作家的关系讨论有很强的思辨性。
  •     这本书对伤痕文学、寻根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进行分析,深入浅出,不错!
  •     大家之笔,极好。虽说是谈文学,但征引了很多社会背景乃至人生哲学的资料,怎一个受益匪浅可形容,尤其是“超越渴望”一章辟见极多,对任何有志于文字艺术工作的人都是极大地鼓舞。
  •     谈超越一章的确差些力道,至少也应该提到刘小枫与李泽厚的分歧才对。谈感伤多少也受了作者美学口味的影响。
  •     少有的能从作家本体阐述问题的专业书,买了值了。写论文要看的。
  •     此书洪子诚才从几个问题如“感伤主义”出发,梳理了现当代文学中的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现当代文学自身的缺陷,值得一读。
  •     学文学的必买
  •     提前一天完成阅读。虽然洪在后记中说,如果现在(97年)的话,他不会再提“忏悔意识”和“过渡期”的概念。觉得四章中最喜欢的论述就是关于“忏悔意识”那一章呀。其实,从作家切入,还是觉得很难写的,因为是一个精神层面的。看的时候,会有觉得别扭的地方,但有些地方的论述觉得很棒,另一种角度,学习之。
  •     洪子诚教授的经典研究著作,不多说,好书。
  •     真心感叹太棒了
  •     今年寒假填高中坑之二
  •     从作家角度切入文学史研究,比他学生的书好读多了。(我还是忘不了昨天那本带给我的痛苦。。。)
  •     观点不是很新颖 )(这么说会不会被打……)但是总结及脉络非常好
  •     没看,看看哦定位
  •     最近都在看洪子诚学术作品集。批判性的观点更有启发
  •     当启蒙读物了
  •     后半部分略草率。洪先生总是有良苦用心,许多文字需要反复体味。
  •     读第二遍觉得读第一遍的时候好浅薄
  •     对了解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很有帮助。
  •     充满伤痕,自怜,忏悔的80年代文学
  •     小书,面上很棒,细处欠把火。主要是想看看自我意识怎么谈的=_=从作家精神切入,果然还是含含糊糊地啊(哭)
  •     考研如果出到有关“新时期文学“的特征和思潮,就有思路了:感伤姿态、忏悔意识、寻根趋向和超越渴望。
  •     也如洪老师在后记中说,越到后面,笔绪越乱,匆匆结尾——“超越渴望”一章,实关注艺术—思想—个性的思辨,与文学(史)的关联渐少。读到他的第四本,十数万字的小书,才真切感觉到他对“新时期文学”问题大于成绩的关注与切入,还是那句俗话,“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作家的超越,谁能逾越的命题?可是,洪老师这么说,路在前方。
  •     洪老师的书很好,值得一读,拿在手上爱不释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